安邦智库 逆全球化潮流下中国企业出海的变化

点击上图▲立即加入

本文节选自安邦智库于9月21日战略研究报告《逆全球化潮流下中国企业出海的变化与风险》,今天分享给热衷了解出海的各位~想获取更多关于出海的信息,欢迎加入由吴晓波频道联合出海产业服务机构发起的一站式抱团出海社群,欢迎出海企业家与出海服务商加入联盟。

文 / 安邦智库研究员许子杰、陈功

中国企业出海的历史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出海已历经近四十年。

1990年代中后期,中国提出“走出去”战略,先后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开拓海外市场。

一方面,国内大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另一方面,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活动日趋活跃,以海尔、海信、华为、万向、首钢等企业为代表的佼佼者开始远征海外,整个90年代实现了年均23亿美元的对外直接投资水平。

这个时期,直接出口仍是这些企业最主要的海外经营活动,其次是在海外建销售网、工程承包、合资等。这一时期,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开拓,更多的是在黑暗里摸索,没有经验,也缺乏借鉴。

2001年12月,中国迈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大门,经由20世纪90年代初步发展的“走出去”战略在这一时期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参与全球竞争成为企业发展的基调。2004年7月正式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取消了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实施多年的审批制,为中国企业在世界范围内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政策环境。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为中国企业全球化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开始出现爆发性增长,主要以投资并购的形式。

如联想并购IBM的PC业务,吉利并购沃尔沃轿车业务,TCL并购德国三大民族品牌之一的施耐德,京东方收购韩国现代显示技术株式会社(HYDIS)的TFT-LCD业务。并购的方式帮助中国企业在短时间内获得了技术、品牌和市场。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反全球化运动”逐渐兴起,被安邦智库(ANBOUND)首席研究员陈功先生定义为“逆全球化”的开始,并且产生了空间碎裂等一系列思想和主张。世界上的一些发达国家也开始实行保守主义政策,以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加强投资审查为代表的投资保护主义逐渐开始盛行。

然而,我国企业走出去的脚步仍未减缓。从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大量的中国资本进入欧洲和美国,并购了大量欧美企业。中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自2008年开始迅速增长,在2016年达到1961.49亿美元的高峰。然而,根据香港汇丰银行2016年的报告,其中不少海外并购投向了房地产、酒店、娱乐业和体育俱乐部,目的是寻求高收益。

2018年,中美贸易战的打响掀起了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浪潮。在后疫情时代,逆全球化的态势迅速蔓延。从非金融ODI来看,虽然近些年的整体水平仍低于2016年,但是2020年开始缓慢回升,2023年非金融类ODI为1301亿美元。fDi Markets表示,近年来,美国、英国和欧盟修改了各自的FDI审查制度,以保护关键行业。尽管FDI审查法没有点名提及国家,但中国一直是关注的焦点。这也使得中国企业在并购方面持更加谨慎的态度,越来越多的企业采取绿地投资的方式出海。

然而,以美欧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及其盟友国,对于出海的中国企业及其产品频繁施加限制措施,并且范围逐渐扩大。中国企业出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与风险。

中国企业出海的变化

1.出海方式变化

整体来看,目前我国企业出海的路径主要有四条。

首先是并购。并购作为另一种重要的出海方式,在过去几年经历了较大变化。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高峰期集中在2015年和2016年,这主要得益于当时相对友好的地缘政治环境和较为宽松的资金流动条件。然而,随着国际环境剧变,并购热潮自2017年起逐渐冷却。

其二是绿地投资,即在当地建厂生产或成立新的企业。当前,绿地投资已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出海的主要路径。在本地化运营时,企业尤其需要考虑当地的营商环境。例如,中国汽车产业在欧洲市场倾向于在当地建厂,但由于地缘政治等原因,是否在美国建厂需要慎重对待。而同样在美国、加拿大之外的美洲市场,如墨西哥等受地缘冲突影响较小的国家,中国企业当地建厂、当地销售已成为潮流。

其次是合资/合作。合资/合作可以帮助企业灵活应对不同的关税情境。以零跑汽车和Jeep母公司Stellantis集团的合作为例,双方可以根据关税情况来灵活调整生产和销售策略,实现互利共赢。通过这种合作,企业不仅能够突破关税壁垒,还能在全球化舞台上实现更广泛的市场覆盖和高效的资源配置。

其四是技术授权。对于部分企业而言,技术授权成为了另一条出海途径,例如宁德时代对海外汽车制造商的电池技术授权。尽管技术授权提供了一种新的国际化模式,但部分国家的政治环境仍对此类出海方式构成不小的挑战,使得这一策略的执行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尽管在2010年代有更多中国公司通过并购进入新市场,但自那以后出现了“向绿地投资转移”的趋势,尤其是在中国公司在创新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领域,例如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中国海外并购的金额在2016年达到1353.3亿美元的峰值后迅速下降,2022年仅为200.6亿美元,占当年ODI流量的9.3%。同时,从2022年开始,中国在海外的绿地投资迅速增长。

联合国贸发会的报告指出,2023年,中国跨国公司宣布的绿地项目数量与2022年相比几乎翻了一番,占发展中国家新增项目总数的一半。fDi Markets的数据显示,2023中国企业宣布的对外资本投资估计达到1627亿美元。这是自2003年开始记录以来,中国年内记录的最高金额。西方政府对外国直接投资的管制意味着中国企业对收购欧洲或美国公司更加谨慎。如今,对许多中国企业来说,绿地投资被视为进入市场的低风险方式。

2.投资地区的变化

近年来,中国对东南亚的直接投资存量增长速度显著加快。从2018年—2022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1.7%。而对欧盟的直接投资存量则位居第二,同期年复合增长率为9%。对美国的直接投资存量增长则相对缓慢,特别是在2017年至2020年特朗普执政期间,增速明显下降,仅为3.3%。

据第三方调研机构数据显示,2023年北美、西欧、南美作为传统出海目的地,分别有30.97%、27.65%、27.58%的企业在该地区布局,但已逐渐被东南亚、东欧、中东等新兴发展中国家及地区追赶。

fDi Markets的数据显示,沙特阿拉伯是202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最大流入国,股本投资占10%。在亚洲,8.4%的资金流向马来西亚,7.5%流向越南,5.2%流向哈萨克斯坦,5%流向印度尼西亚。在非洲,摩洛哥和埃及分别吸引了6%和5.1%的资金。在拉丁美洲,4.8%的ODI投资于阿根廷,3.7%投资于墨西哥。在欧洲,塞尔维亚是主要受益者,占中国ODI市场份额的4%。2023年,中国跨国公司宣布的项目增加大部分在东南亚,集中在制造业,特别是计算机、电气设备、机动车辆和其他运输。中国跨国公司在发达经济体的绿地项目数量保持稳定,与往年相比处于较低水平。此外,当年中国非金融ODI中有318亿美元流向了“一带一路”国家,占比22.6%。

3.投资行业的变化

从全球的情况来看,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制造业的项目数量逐渐减少,服务业变得更加突出。

然而,近几年发展中国家绿地项目的增长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尤其是对于全球价值链(GVCs)密集型产业。2023年,全球FDI项目中全球价值链密集型行业项目数量增加了27%。自2010年代以来,全球价值链经历了重大重组,部分扭转了早期离岸外包的趋势。过去离岸布局的制造业开始逐渐向靠近市场的区域集中布局,形成了安邦智库(ANBOUND)所提出的“密接生产”布局。

这也意味着,部分制造业企业出海是跟随着全球产业链布局的重构。

另一方面,可再生能源项目继续在发展中国家吸引FDI的项目中占据很大份额,占所有已宣布项目的近45%。不过,与发达国家一样,发展中国家此类交易出现了显著下降,交易数量下降了24%,交易金额下降了31%。

从中国的情况来看,一方面,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中国正对资源密集型行业进行战略性跨境投资。fDi Markets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在金属和矿产领域的对外绿地投资达到378亿美元,创下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总额,是2018年最高总额的两倍多。鉴于中国在全球重要金属和矿产供应链中的战略地位,以及这些行业对电动汽车、光伏、风能技术和储能技术发展的重要性,中国加大对重要资源的保护力度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中国在电子元件、新能源、汽车原始设备制造商和化学品领域的对外绿地投资在2023年也达到顶峰,总额达到783亿美元。这不仅是为了规避贸易壁垒,也是为了确保制造业和技术进步所需的资源。

另一方面,以数字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服务业也加快了出海的步伐,如以SHEIN、速卖通Aliexpress、TEMU、TikTok Shop为代表的跨境电商“出海四小龙”。TikTok的母公司字节跳动是2023年第五大活跃的中国投资者,宣布了9个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其中包括宣布在阿根廷、哥伦比亚、丹麦和肯尼亚设立新办事处;在澳大利亚悉尼设立研发中心;以及承诺斥资13亿美元在欧盟建立三个新数据中心。

安邦智库,1993年由陈功先生创立,专注于宏观经济、产业政策、城市和社会发展、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等领域的战略性政策研究,为许多政府机构和500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想获取更多来自安邦智库的研究,欢迎关注公众号:安邦智库。

1.中国企业“出海”40年:四个历史阶段书写重大变迁,中国青年报,2019年2月18日。

2.从A股上市公司数据,看中国企业出海现状,中欧国际工商学院,2024年7月1日。

3.Chinese outbound FDI boom signals ‘new phase’,fDi Markets,2023年10月3日。

4.“走出去”成大势所趋,企业“出海”如何落地,中欧研究,2024年4月30日。

点击下图加入▼一起生而全球

最新!各地最低工资标准公布
将根据融资进度尽快实现对锂资源的规模化开发 西藏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