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水城教授受访者供图
小巧精致的陶塑人面像、工艺复杂的青铜神坛、精致夺目的太阳神鸟金饰……这些蜀地出土的造型独特、制作精美的文物,似乎在向世人诉说着一段段神秘而古老的往事。这些文物蕴藏着怎样的文明密码?神秘的古蜀文明源自哪里?10月18日,名人大讲堂“古蜀文明季”即将迎来收官之讲,特别邀请四川大学文科讲席教授、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水城,在西华大学(郫都校区)开启一场名为《人类的迁徙与文化交互:古蜀文明的形成》的讲座。李水城教授将从人类迁徙路线的角度出发,讲述古蜀文明的形成过程,以及如何从三星堆文化的特点,看到其中的人类迁徙和文化交互。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古蜀文明到底从何而来,又历经了怎样的发展?讲座中,李水城教授将从古蜀文明的出现谈起,向观众勾勒古蜀文明的发展脉络。他将目光投向成都平原区域的考古调查,并通过比较什邡桂圆桥遗址、四川大邑高山遗址,以及宝墩遗址等考古遗址出土的遗存,详解古蜀文明曙光的宝墩文化,是如何在碰撞、融合中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的。同时,在他看来,作为南下的史前文化催化了成都平原宝墩文化的形成。倘若说,宝墩文化时期是古蜀文明的孕育阶段,至三星堆达到了辉煌鼎盛时期,那三星堆文化又是如何形成的?讲座现场,李水城教授将通过展示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陶器、青铜器、玉器、金器等代表性器物,并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考古遗址出土的器物进行对比分析,详细解读以三星堆为代表的古蜀文明是如何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的。李水城教授表示,作为古蜀文明的标志,三星堆遗址揭示了长江上游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也充分展现出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的交流与互动。“以三星堆为代表的古蜀国是早期中国文明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方国文明,其历史发展进程对揭示和理解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形成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值得一提的是,在2024年,名人大讲堂推出“蜀道文化季”“古蜀文明季”“三国文化季”三大主题讲座,邀请文化学者与名家,探寻古蜀文化遗珍,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深入解读中华文化巴蜀因子的独特魅力。本场讲座是“古蜀文明季”收官之讲,对于古蜀文明感兴趣的观众,可千万别错过。此外,本期讲座还将通过封面新闻APP等多个平台进行现场直播,不能亲临现场的观众,也可通过网络直播观看。不久后,“三国文化季”即将开启,敬请关注。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李雨心
秦灭巴蜀后古蜀文明便消失了对吗
没有,两件事情的时间差距约60年,秦灭巴蜀在前,都江堰修建在后。 秦灭巴蜀之战。 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国张仪、司马错等率军攻灭巴(今四川东部)、蜀(今四川西部)的作战。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1],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参考链接:1、秦灭巴蜀之战_网络百科/link?url=mKw1_xmlYyumlFdMC2VF7VUfgYQUI_MPXtFnaxCQ5HMuQG764Yf7g-x3zH00FZqbfsrE9EPbCSjnR4xb_zsBTUi9-M4uGigfWNvuDHMoOsq
哪里能找到《古蜀文明保护传承工程实施方案》?
《古蜀文明保护传承工程实施方案》可以在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四川省文物局以及四川省委宣传部的官方网站上找到。 该方案制定了2025年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古蜀文明保护传承体系、古蜀文明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等发展目标。 其中,加快推进古蜀文明遗址(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也写进了方案。
古蜀文明和华夏文明是一个体系吗
按《华阳国志》记载“蜀之为国,肇于人皇”,这就说明“蜀”是人皇建立的王朝。 又载“人皇兄弟九人分理九州”,也就是说“九州”是“蜀王朝”的九个行政区,兄弟九人分别管理,这也是绵阳九皇山的传说。 又载“人皇居中州,制八辅”,就是说“中州”是首都,管理其它八个州。 首都就是“蜀都”。 在扬雄的《蜀都赋》中“蜀都之地古曰梁州”,这就肯定了首都是以整个“州”为范围的,蜀都就是“中州”,是自古以来唯一一个以“州”为首都的。 古蜀九州就是中华古九州。 所以现在我们说的四川这个“蜀”,仅仅是蜀王朝的“首都”。 大邑这个地名在《旧唐书》、《新唐书》、《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载:“其邑广大,遂以为名。 ”这个“邑”指的就是“蜀都”。 《山海经》中的“都广之野”的“都”就是指“蜀都”,“都广之野”并不是“广都”之野,它应包含梁州以内的更多平原。 李白《蜀道难》中蚕丛四万八千岁,《三皇本纪》中人皇合四万五千六百年,《蜀王本纪》中积三万四千岁。 笔者认为这里的计时单位应该是“月”,换算以后加上年代,距今五六千年。 与《华阳国志》中记载的三四千岁相接近,也与四川盆地边缘山区考古遗址中的年代吻合。 按文献记载的梁州范围,大致应在陕西华山与云南丽江之间、青海昆仑山脉以南至湖南洞庭湖之间。 这个范围内有很多超过6000年的文化遗址,比如马家窑遗址、城头山遗址。 从史前遗址文化分期来看,在距今4300年确实发生了大事。 很多遗址在这时消亡,同时又有很多新文化遗址出现,都是在距今4300年左右。 按文献记载,共工怒触不周山事件可以理解为一次五千年一遇的超级大地震,之后泥石流堰塞湖引发大洪水。 洪水水源应在今青海昆仑山山脉以南,在明朝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上标注为“加湖”。 也就是说黄河长江和黑水水系均发生大洪水,历时两三百年。 《帝王世纪》:“颛顼始都穷桑,徙商丘。 可能就是因为躲避地震洪水迁都。 所以在成都平原距今4300~4100年间没有都城,只有一些小城。 这段时期的都城应该在黄河边,《山海经》中记载为“帝之密都”。 中华古九州就是古蜀人皇九州,这就解释了大禹治水九州是职责所在,帝禹重分天下九州是权利所在。 大禹只是古蜀帝王系列中的一员,从《山海经》看,有很多帝王。 中原从黄帝算起,至夏启称帝之间只经历了五个帝,所以“五帝”只是从中原角度来说的,也就是说只有中原经历了夏商,中原之外仍然是古蜀,玉璋出土地点分布图可以证明这一点,殷墟甲骨上也有很多与“蜀”的交战记录。 大禹之后由伯益继承帝位,一直延续到距今3200年前三星堆王朝的解体。 金沙只是三星堆的一个分支,其它的分支还有宝鸡、越南等。 从三星堆的文物看,几乎包括了当时九州范围内的所有文化类型。 三星堆在《山海经》中记载为“帝之下都”,“下”是成都平原古地名。 在《蜀王本纪》中就提到“治汶山下邑,曰郫化,民往往复出。 ”《诗经·商颂·长发》:“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 《山海经·海内经》:“帝俊赐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 ” 也就是以前我们把这个“下”当做方位词理解,现在看来“下”是一个地理名词。 也就是说大禹应该是“下禹”,传到中原以后,可能觉得“下”有贬义的意思,或者其它原因,把“下”改为“夏”。 这样看来,古文献中记载大禹之前的中国历史,实际上就是古蜀历史。 大禹死后,帝位传给伯益,所以四川才称为“益州”。 而夏后启不服伯益,在中原自立为帝。 所以中原从黄帝算起只经历了五个“帝”,才有五帝传说,而《山海经》中却记载了很多帝。 也就是说只有中原经历了夏商,而三星堆一直延续到距今3200年。 距今3200年后,三星堆解体分裂成若干小国。 其中一支迁往金沙遗址,一支迁往西岐,后来统一中原建立周朝。 还有一支去了越南,建立了雄王时代。 从以上内容看,古蜀王朝才是中国的第一个王朝。 由于历史太过久远和中原对历史的浮夸,古蜀王朝被人遗忘。 随着这些年的考古发掘不断增多,目前最急迫的问题是缺少关于古蜀王朝研究的学术文章。 而“蜀都”这个词就是解开中国史前历史的钥匙,古蜀王朝应在距今6000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