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势吸金 这些产品 !

【导读】股票ETF连续三日资金净流出,这些产品昨日“逆势吸金”!

中国基金报记者 张燕北

本周一,A股上演“V”型大逆转,股票ETF市场资金“越涨越卖”,当日净流出172亿元。自上周四起,股票ETF已经连续三个交易日出现资金净流出,累计净流出约237亿元,且单日净赎回额呈放大趋势。

股票ETF连续三日净流出

合计净流出237亿元

10月14日,市场全天探底回升,截至收盘三大指数均涨超2%,超5000股飘红。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1.63万亿元,较上个交易日放量630亿元。

在这样的背景下,股票ETF市场当日净流出资金172.4亿元。细分品类中,宽基ETF净流出居前,达125.48亿元,Smart Beta ETF和增强ETF则获约1亿元和1.5亿元的小幅净流入。

具体到指数维度,10月14日中证银行单日净流入居前,达10.06亿元,中证1000指数单日净流出连日居前,达33.32亿元。行业方面,证券指数净流出较多,达18.82亿元。

在单只产品方面,易方达创业板ETF、南方中证1000ETF、南方中证500ETF等5只宽基ETF,以及国泰中证全指证券公司ETF这一只行业主题ETF,单日净流出资金均超10亿元。

实际上,10月14日已是股票ETF连续第三个交易日出现净流出。回顾上周四,股票ETF净流出资金0.03亿元,终结了此前连续多日的大量净买入趋势。上周五,股票ETF的资金净流出情况持续,单日净赎回64.07亿元。最近三个交易日,股票ETF总计净流出达到236.51亿元。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称,国庆节前后短短一周左右的时间内,市场大幅飙升,股票ETF市场连续多日出现天量净流入。从短期交易的角度看,有些投资者可能选择获利了结或回本卖出,导致股票ETF最近几日转为净流出。 ‍

然而,该业内人士指出,与此前净流入的规模相比,目前的净流出幅度相对较小,并不足以改变近期资金积极通过股票ETF入市的大趋势。

从最近5个交易日的角度观测,近期资金流入创业板指、科创50和沪深300指数分别约357亿元、307亿元和298亿元。

他还表示,随着未来更多利好的实施,不排除可能会迎来下一波股票ETF资金天量净流入的情况。

芯片、银行ETF受资金青睐

在股票ETF整体遭遇资金净流出的同时,仍有部分产品逆势吸金。

Wind数据显示,昨日芯片类和红利类两大主题的股票ETF位居单日资金净流入榜单前列。具体而言,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ETF单日净流入4.23亿元,位列第一。

芯片股近期的暴涨引发市场强烈关注,大量资金频频借道ETF入场。行业方面,周一科创芯片指数以3.21亿元进入单日净流入前五。

在行业主题ETF中,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ETF上周就被资金看好,一周累计净流入资金高达164.86亿元。

10月14日,华宝中证银行ETF净流入资金同样超过4亿元,位列单日净流入榜第二。此外,汇添富中证银行ETF、华泰柏瑞红利低波动ETF等聚焦高股息红利资产的ETF产品均获得较多资金净申购。

业内分析称,近日有关部门提到,将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该项增量政策举措对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直接利好,有助于带动银行股估值提升,催生银行股上涨行情。

值得一提的是,头部基金公司旗下部分ETF持续获得资金净流入。10月14日,中证A50ETF易方达和恒生科技30ETF当日净流入1.77亿元、1.28亿元,医药ETF、黄金ETF、建材ETF易方达也获得不同程度净流入。

华夏基金ETF中,10月14日,科创50ETF获3.3亿元净流入,规模达1125.67亿元,市场关注其投资价值。对应跟踪指数科创50指数近一月日均成交额不断攀升至88.57亿元,市场流动性极佳。

:舰长

审核:木鱼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中国自动驾驶企业齐迎“高光时刻”

在肺炎疫情的笼罩下,全国车市一片愁云惨淡,不过也有例外,这个例外就是自动驾驶。

今年1月,国内突然爆发大规模的新冠肺炎疫情,为助力抗疫,一辆辆由京东、网络、美团等国内企业研发的无人车被迅速投放到各大医院及隔离点,用于运送药物及生活物资,不仅让自动驾驶大刷了一把存在感,也使得这项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一次很好的验证。

2月底,在国内很多车企和零部件企业都深陷肺炎疫情带来的业绩亏损之际,中国自动驾驶技术公司(小马智行)和驭势科技却凭借在自动驾驶领域领先的技术实力,逆势吸金,分别获得了丰田和博世的投资。

差不多同一时间,美国加州车辆管理局(DMV)公布了《2019年自动驾驶接管报告》,显示在MPI(MilesPerIntervention,每两次人工干预之间行驶的平均里程数)值排名中,前十名就有5家企业具备中国背景,分别是网络、AutoX、、滴滴、PlusAI,其中网络Apollo排名更是首次超过Waymo,夺得第一,再显中国技术公司在自动驾驶赛道上的势不可挡。

一直以来,自动驾驶测试车的脱离接管情况被认为是衡量自动驾驶汽车实际性能的重要指标。 一般来说,测试车辆脱离次数越少,人为干预接管的次数越少,就表明该车的自动驾驶系统越稳定,其所在公司自动驾驶研发水平越高。

因此从某些程度上来讲,此次DMV榜单前十中国技术公司占据半壁江山,也体现了中国在自动驾驶研发方面整体实力的显著提升,以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

中国自动驾驶企业强势征战海外

据此次DMV报告,去年网络在加州依旧只投放了4辆测试车,但总测试里程却较2018年有了大幅度的增长,达10.83万英里,共脱离6次,平均每18,050英里接管一次,与2018年的平均每206英里接管一次相比,进步明显。

与第二名谷歌相比,2019年网络每两次人工干预之间行驶的平均里程数比Waymo长4,831公里,网络也因此成功赶超Waymo,夺得魁首。 而在2018年的DMV榜单中,网络仅排在第7位,被Waymo远远甩在大后方。

但不可否认的是,Waymo在测试里程上依旧是遥遥领先其他企业的。 去年Waymo在加州共投放148辆测试车,完成了145万英里的测试,约占所有车辆总测试里程的一半——2019年加州各家自动驾驶公司共完成了288万英里的自动驾驶测试,是Cruise的1.7倍,是网络的13倍。 到今年1月,Waymo自动驾驶汽车的总行驶里程已经超过了2000万英里。

AutoX在只有8辆测试车的情况下,去年在加州共完成了3.2万英里测试,脱离3次,平均每10,684英里接管一次,排名第四,提升也十分显著。 而在2018年,AutoX在加州投放了7辆测试车,仅测试了22,710英里,平均下来不到200英里就得接管一次。

目前,AutoX已经准备在加州部署下一阶段的测试——完全无人驾驶测试。 2019年12月,AutoX被曝已经在加州申请了无人驾驶测试许可,一旦获得许可,今后AutoX将能够在加州部署没有配备安全员的无人驾驶测试车。 此前,Waymo是加州唯一一家取得了完全无人驾驶汽车测试资格的公司。

凭借22辆测试车,去年在加州测试了17,48万英里,脱离27次,平均每6,475英里接管一次,在MPI值排行里位居第五。 2018年,在仅有6辆测试车的情况下,在加州测试了16,356英里,总共脱离了16次,平均每1,022英里接管一次,也可谓进步神速。

正是出于对其技术实力的肯定,早在2019年6月,就获得了由加州颁发的自动驾驶运营牌照,获准向公共乘客提供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即RoboTaxi服务,也因此成为首家在加州获得该牌照的中国自动驾驶技术公司。

2019年11月,通过与现代汽车合作,正式在加州推出首个面向普通公众的Robotaxi常态化服务,有需求的用户可凭借BotRide的同名版App,用手机叫到自动驾驶的现代Kona电动SUV,并根据App的指引,到达最近的上车点。 最近,又通过与弗里蒙特市合作,进一步扩大了在加州的机器人出租车服务范围。 今后,弗里蒙特市市民在有出行需求时可以呼叫的自动驾驶汽车,这些车会在弗里蒙特市繁忙的Amtrak/ACE火车站至市政厅以及市发展服务中心之间的路线上行驶。

滴滴2019年在加州共投放了12辆测试车,跑了19,279英里,脱离8次,平均1,534英里接管一次。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滴滴自2018年5月获得加州自动驾驶测试资格后,首次提交加州路测报告,便一举挺进前十,夺得了第八名的好成绩,实力可见一斑。

事实上,早在2017年3月滴滴在加州山景城设立首家海外AI实验室时,就曾表示滴滴出行对于自动驾驶汽车充满兴趣,2018年初滴滴被曝已在中美两地开展了自动驾驶相关的测试。 由此可见,虽然在自动驾驶领域滴滴鲜有消息,但其实一直在默默地布局。

PlusAI?去年凭借2辆测试车,在加州测试了1,880英里,脱离两次,平均每940英里接管一次,排名第九。 而在2018年,PlusAI在只有2辆车的情况下,在加州测试了10,816英里,共接管199次,平均每54英里就得接管一次,进步也十分明显。

去年12月,智加科技的L4级自动驾驶卡车在不到3天的时间里,穿越2800英里(4500km),横跨美国东西海岸,为世界知名乳业巨头蓝多湖?(LandOLakes?)提供了首次自动驾驶货运服务。 据悉,这是首次L4级自动驾驶卡车牵引满载生鲜货物的冷藏车厢横穿美国的商业试运营,这一成功可谓是对PlusAI安全处理各种天气和道路状况的自动驾驶能力的有力验证。

不仅如此,PlusAI还在包括亚利桑那州、加利福尼亚州、科罗拉多州等在内的17个州进行了无人重卡安全测试,在其中部分州,PlusAI是首家进行测试的无人重卡科技公司,并在国内先后拿下了全国首张营运货车自动驾驶测试牌照和首张无人重卡跨省区域测试牌照。

基于已有成绩,2020年CES上PlusAI表示在今年年底前其无人测试规模将覆盖全美所有准许的大陆州,在测试项目中,其将尝试使用全新的测试设备及路线试运行,不断提升其自动驾驶系统处理复杂驾驶场景的能力。

自动驾驶或让中国“扳回一局”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汽车产业在国际上一直处于跟随状态,即使到现在,依旧没有摘下“大而不强”的帽子。 自动驾驶的出现,给了国内企业一个和跨国公司同台竞技的机会。 过去几年,国外虽出现了Waymo、Cruise、Nuro、通用、丰田、日产等一大批优秀的自动驾驶玩家,国内亦有网络、滴滴、、AutoX、驭势科技、华为、京东、长安汽车等在积极开展相关的研发,并且进展显著。

或许与Waymo相比,中国无人驾驶公司们起跑还是慢了半拍,但中国企业近几年的努力追赶,正在逐步缩小这种差距。 例如网络,去年除在加州表现出色,其在国内的发展也是风生水起。 特别是2019年下半年,网络不仅先后拿下了北京市首批T4级别路测牌照和自动驾驶载人测试牌照,还陆续与长沙、沧州、阳泉、银川等地就开展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等的示范应用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其中,2019年9月网络自动驾驶出租车队Robotaxi正式在长沙面向公众试运营,踏出市场化第一步。 11月初网络又在沧州推出国内第二个无人驾驶出租车试运营项目,进一步拉近了普通市民与自动驾驶汽车之间的距离,使得这项技术真正从内部研发开始走入市场。 12月,网络Apollo通过在北京、武汉、沧州和长春等23个城市同步开展测试,仅一个月测试里程累计就超过了300万公里,为网络进行自动驾驶相关技术的研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019全年,网络Apollo凭借52辆测试车仅在北京市就完成了75.4万公里的测试,网络也因此成为2019年北京市所有测试企业中投入测试车数量最多、测试里程最长的企业。

正是基于前期的这些探索,在今年初爆发的肺炎疫情中,网络才得以携新石器、金龙客车、智行者、青岛悟牛、中科慧眼等多家合作伙伴,迅速投身到抗疫前线,用无人车开展生活物资、药物等的配送,使这项技术真正应用于实践,造福于人类。

AutoX除了在加州的测试,今年也计划在国内开展自动驾驶载人测试。 在2020CES上,AutoX与FCA达成合作,双方今年将基于FCA旗下的Pacifica大捷龙打造一款无人车PacificaX(捷龙星),并在深圳、上海等地实现规模化投放,其中在上海,AutoX计划推出100台无人驾驶出租车用于试运营。 而更长远来看,AutoX还将联手FCA在整个亚洲市场布局自动驾驶汽车。

另据了解,今年年底AutoX还将在欧洲大规模部署首批RoboTaxi。 2019年7月,AutoX与瑞典电动汽车制造商国能(NEVS)达成独家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把AutoX的自动驾驶汽车技术集成至国能下一代汽车架构中,从而在2020年将双方合作研发的自动驾驶新能源汽车投放到欧洲的公共道路上。

滴滴在2019年对于自动驾驶也有了更明确的规划。 2019年8月,滴滴宣布正式将旗下自动驾驶部门升级为独立公司,用于开展自动驾驶研发、产品应用及相关业务拓展。 之后刚过一个月滴滴就获得了由上海市颁发的首批载人示范应用牌照,另外两家获牌企业分别是上汽和宝马。

按照规划,滴滴将于今年年初在上海落地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在特定公开道路上投入30辆L4+级别的自动驾驶车辆,届时滴滴的乘车界面会新增一个“自动驾驶”选项,与现有的“快车”“专车”“出租车”等乘车选项并列,如果乘客选定的乘车起点和终点在特定区域内,滴滴会派出自动驾驶车辆接单。 不过,或许是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目前滴滴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仍未上线。

可以说,无论是无人车抗疫,中国自动驾驶技术公司获车界巨头加持,还是DMV自动驾驶报告中的亮眼成绩,都表明当前国内企业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全球影响力正处于快速提升阶段。 或许目前,国内在自动驾驶的大规模商业化方面还面临供应链不成熟、政策法规不完善等多重难题,但从细分市场来看,高级自动驾驶技术在封闭场景的落地还是指日可待的。

刚刚获得零部件巨头博世投资的驭势科技就证明这一点。 在经历了两年多的研发测试和试运营后,已经于2019年12月30日在香港国际机场内启用了无人物流车为旅客提供行李运输服务,这是全球首个在机场实际操作环境下运行的无人驾驶常态化运营项目,亦是首个无人货运商业化服务。 未来,随着更多类似的项目逐渐落地,国内无人驾驶有望迎来真正的春天!

报告解读@告别躺赚时代,2023移动游戏出海向何方?

有别于前几年的快速扩张,2022年全球移动游戏市场从疫情的红利中冷却了下来。 在此背景下,2022年中国游戏在海外市场的实际销售收入出现2018年来首次下降,同比下降3.7%。 游戏出海已经告别“躺赚”时代。 2022年,中国游戏厂商出海虽面临挑战,但中国游戏在海外市场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钛动科技今天将结合《2023年全球移动市场报告》,为您带来2023全球移动游戏市场的分析与解读,希望助力游戏厂商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实现逆势增长。 01长期向好趋势未改变2020年全球疫情之下,用户对娱乐和从现实抽离的需求激增,全球移动游戏领域得到前所未有的爆发式增长。 2022年全球移动游戏市场逐渐从疫情红利中冷静下来,再加上平台隐私政策调整带来的影响及游戏新品推迟发布,致使全球移动游戏市场规模整体增速放缓。 2022年,全球移动游戏的用户支出为1100亿美元,同比下降5%。 2022年,全球移动游戏下载量约900亿次,同比增长8%。 (图片来源)对于这一变化,钛动科技认为,近年来受疫情及全球通货膨胀的影响,对价格敏感的消费群体在财务上变得更加保守,以致减少了在游戏上的支出。 然而,玩家与游戏已经建立的牢固纽带并不会就此消失,一旦经济复苏,这些玩家就会重新开始消费。 游戏市场本身实力强劲,我们对游戏市场在后疫情时代的持续健康发展充满信心。 02逆势增长的新兴市场尽管游戏行业面临较多的挑战,新兴市场在宏观经济逆风形势下仍获得了亮眼的增长。 2022年中东和非洲地区、拉丁美洲和东南亚地区的移动游戏市场分别增长了11.1%、6.9%和5.1%伽码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移动游戏的出海收入集中在美国、日本、韩国、德国等国家,其中美日韩是国内游戏厂商出海的主要目标市场,合计收入占比达56.4%。 不过,2022年,国内移动游戏在美国、日本、韩国、德国和英国的收入增速均出现下降,在英国、德国市场降幅下降超15%。 近年来,中国游戏厂商持续加大新兴市场的拓展力度,在美日韩之外的地区收入不断增长。 据Newzoo预测,中东非洲和拉丁美洲将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移动游戏市场,这个两个市场在2019年-2024年的复合增长率将是全球平均水平的1.6倍。 东南亚将是亚太地区增长最快的市场,增速为全球平均水平的1.4倍。 对于未来海外市场的增长点,钛动科技认为,中东和非洲、拉丁美洲和东南亚地区将成为移动游戏增长的主要力量,为中国游戏发行商提供了新的盈利机会。 03值得关注的细分品类随着海外用户游戏偏好的变化,超休闲类游戏、IP改编等游戏产品的分赛道上存在着游戏出海的发展机会。 从下载量来看,凭借着低门槛、易上手、玩法新颖等特点,超休闲游戏下载量逐年攀升,并持续占据全球移动游戏下载量榜首。 2022年,超休闲游戏下载量达175亿次,同比增长8.4%,预计2023年将延续以往的态势。 《PhoneCaseDIY》以6.17亿的下载量在超休闲这条赛道中位居榜首。 这款游戏是一款以自制手机壳为题材的模拟超休闲,操作自由度高,细节逼真,颜色和装饰品选择多种多样,能够极大满足玩家对手机壳制作的热爱。 图源钛动科技认为,超休闲游戏依旧有着不错的发展前景,建议游戏厂商在超休闲分类下,可重点关注动作、益智、模拟等品类,并尝试混合盈利模式。 此外,我们还发现,超休闲游戏的爆款产品的思路有迹可循。 一是注重创意,而创意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生活,游戏厂商可从日常生活中获取游戏素材。 二是注重猎奇,如重口味化妆游戏《MakeoverStudio:MakeupGames》,占领美榜TOP1,既能满足一部人的偏好,同时也能满足大部份玩家的好奇心。 从用户支出来看,纵观全球市场,角色扮演品类以高达225亿美元的支出(IAP)位居榜首,占IAP总支出31%。 其中两个细分品类MMORPG与团队战斗占比较大。 以4X为主的策略品类排名第二,支出(IAP)达121亿美元,占IAP总支出15%;第三名则为消除品类,支出达87亿美元,占IAP总支出11%。 其余的品类依次为博彩、模拟、动作、射击、体育。 图源尽管2022年整个移动游戏市场收入下滑,但仍有一些细分品类持续逆势而上。 这些细分品类是动作游戏-MOBA、角色扮演-Roguelike及放置、博彩-捕鱼、消除-三消,其中动作游戏表现最为亮眼,同比增长20.5%。 角色扮演类游戏中,Habby发行的《Survivor!》(弹壳特工队),可以说是2022年最成功的“Roguelike”衍生手游,拿下了角色扮演类用户支出TOP2,累计收入近3亿美元,吸金力十足。 紧随其后的是雷霆游戏《一念逍遥》,以2.24亿美元的成绩位居第3,这也是榜单中唯一一款修仙题材手游。 这款游戏无论是玩法、精彩的系统、还是内容设计都非常出众,画面风格采用当下流行的水墨画风格,深受玩家喜爱。 图源通过这些市场赢家,我们不难发现,他们采用了发挥创意、利用IP及多样化营销组合策略,成功帮助他们不仅赢得了市场份额,还在蛋糕不断缩小的情况下增加了收入。 游戏出海破局关键2023年是光明且充满变革的一年。 在出海成为越来越多游戏厂商必选项时,如何把握出海机遇,在激烈竞争中实现增长?除了要寻找逆势增长的游戏市场及有机会的细分赛道,钛动科技认为以下几点建议也很重要,或许能够帮助游戏厂商出海破局。 首先要强化精品意识,在产品及用户层面下功夫,包括立项阶段的画风测试、用户调研、玩法调研等,让自己的产品无限接近用户的需求及喜好,坚持长期主义精神。 其次创新数字营销方式及传播手段,在买量之外还能通过整合营销方式如达人营销、直播、短视频等方式来传播游戏,实现市场精细化运营。 此外,发挥创意也很重要。 通过高创意素材满足玩家对高质量内容获取的需求,并进行持续的市场化测试,强化对用户兴趣的挖掘,实现更好的营销效果。 最后,做好游戏深度本地化工作,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 作为在游戏出海领域具有丰富资源及经验的出海服务商,钛动科技通过覆盖全球的媒体资源网络及全球领先的商业智能技术,已为腾讯游戏、网易游戏、米哈游、雷霆游戏、莉莉丝、4399等行业领先的游戏厂商出海助力护航,同时也帮助众多中腰部游戏厂商成功出海,并取得十分亮眼的成绩。 未来,钛动科技将以长期主义的眼光布局未来发展,根据客户需求持续迭代我们的产品、服务和团队,为更多中国游戏出海提供切实助力。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自动驾驶难以实现商业化落地?此次抗疫过程中却展现无遗!

近年来,如果说有哪项汽车科技值得被人们期待,自动驾驶一定会是大多数人的选项之一。 的确,作为智能汽车的核心考核要素之一,自动驾驶水平的高低和发展前景,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热议的话题。

然而,由于现阶段自动驾驶的瓶颈仍十分明显,即难以实现商业化的落地。 一方面因为它实在太过“烧钱”,另一方面落地难、造血慢,也使得原本怀揣着雄心的一家又一家的企业逐渐转向或退出。

可以说,自动驾驶还未真正发展起来,便已经开始逐渐呈现众人皆降维的态势。 变不了现,是目前摆在自动驾驶面前最大的问题和危机。

谁曾想,一场肆虐全球的疫情,竟然使得自动驾驶仿佛找到了新的发展路径。 一下子,自动驾驶的路子变得更宽广了。 人们也仿佛找到了改变自动驾驶商用化落地难的可能性。

场景落地,疫情下的“新机遇”

如果说之前大家或许觉得自动驾驶可能离我们还有些距离,但此次爆发的疫情,就把自动驾驶的应用切实带到了我们的身边。

当人与人的接触存在着病毒传播风险的时候,自动驾驶展现了其实用性和可行性。 就在我们的周围,无人自动消毒车、无人低速配送车、无人巡逻车、无人售卖车...统统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不仅让自动驾驶大刷了一把存在感,也使得这项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一次很好的验证。 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并非人们想象中的那般遥不可及,而是拥有着无限的可能性和巨大的想象空间。

抛开此次疫情的特殊性,自动驾驶也具备了一定场景落地的基础和需求。 即便不是因为疫情,自动驾驶所能解决的人力成本和效率问题都会将自身的优势得以展现。

当然这次疫情中自动驾驶所带来的应用,仍以试点和示范为主,真正大面积铺开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例如这些无人车的管理和运维问题,以及一旦出现撞人损物,或是引发交通事故,其责任的划分和认定问题。 因为目前,关于自动驾驶在法律层面上还有着诸多的空白和不健全。

问题依然存在,但无法否认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落地和具体场景应用都遇到了新的机遇。 一旦隐患和问题解决,带来的实际作用和前景仍是不可估量的。

更何况,国家层面一直在致力于通过政策引导和利好,推动着我国自动驾驶的加速前行。

政策助力,自动驾驶再提速

近日,发改委等11部委联合印发了《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 该《战略》提出,到2025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体系将基本形成;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智能汽车规模化生产、高度自动驾驶智能汽车在特定环境下市场化应用。

同时,该《战略》还明确了我国将进一步实施的六大重点任务,对我国智能汽车未来发展做出了全面部署和系统谋划。 从目前看,自动驾驶智能汽车不仅有了研发的铺设,还给到了我们使用方向和领域。

如果说《战略》的制定还是从宏观方面给出了方向和布局,那么相关细则的制定更加能够说明问题。

去年年底的时候,《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国家标准已经通过了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评审,并将于今年正式发布。

此举也打破了目前全球公认的汽车自动驾驶技术分级标准,只有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和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学会(SAE)所制定的现状。

无论是从国家政策,还是行业发展角度,确立统一的标准都有助于推动汽车产业智能化的良性发展。

由此可见,无论是宏观的政策,还是具体的分级标准,国家相关部门也一直在引导和推动自动驾驶的前进。

同时可以预见的是,针对自动驾驶具体场景应用中所可能涉及的政策法规问题,相关部门拿出对应的举措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我国自动驾驶的提速,已经在全方位执行当中。

现状分析,我国自动驾驶水平已不低

不可否认,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汽车产业在国际上一直处于跟随状态。 起步晚、底子薄也是不争的事实。

但这并不代表我们的自动驾驶企业不努力,相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的自动驾驶企业与国际先进的公司差距已经在慢慢缩小。

近期,美国加州车辆管理局(DMV)公布了《2019年自动驾驶接管报告》。 报告显示,在MPI(MilesPerIntervention,每两次人工干预之间行驶的平均里程数)值排名中,前十名中就有5家企业具备中国背景,分别是网络、AutoX、、滴滴、PlusAI。

其中网络Apollo排名更是首次超过Waymo,夺得第一。

同时,咱们的自主车企也在自动驾驶领域频频发力。 以长安汽车为例,去年年底制定的中国版自动驾驶分级标准,牵头成立标准制定项目组的正是长安汽车。

这也说明了咱们的自主车企已经具备了相应的自动驾驶水平,且有能力跟上国际巨头们前进的步伐。

就在因为疫情导致国内很多车企和零部件企业都深陷业绩亏损之际,我们国内的自动驾驶技术公司却能够做到逆势吸金。 丰田投资了(小马智行),博世牵手了驭势科技。

这也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咱们中国的自动驾驶公司,其自动驾驶领域领先的技术实力已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认可,全球影响力也正处于快速提升阶段。

一场特殊的疫情,引发了人们对于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的思考。 而随着国家层面的政策引导和利好,也势必会加快我国自动驾驶的提速。

数年的沉淀,使得我国在自动驾驶领域本身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而所有的一切又都朝着有利的方向在发展。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自动驾驶领域,中国的企业必将拥有属于自己的地位和话语权。 国内自动驾驶的春天,其脚步已经慢慢临近。

但阿森纳会最终夺冠 劳伦森 英超前三名会和上赛季一样
盛大开幕 中国第一展 万商云集广州觅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