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巨作 北京人艺全明星阵容展开访沪大巡演 打头阵 茶馆

摘要: 一部《茶馆》,半部中国话剧发展史。

10月14日至11月9日,北京人艺大队人马来沪驻演,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带来《茶馆》《哗变》《日出》《杜甫》和《正红旗下》五部精品力作,亮相第二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10月14日晚,话剧《茶馆》首先在上音歌剧院上演。

《茶馆》是北京人艺的“镇院之宝”,从1958年老舍的《茶馆》在首都剧场首演开始,这部作品在北京人艺的舞台上上演了六十余年。

1956年,老舍先生带着一部尚未定名的新作来到北京人艺,给曹禺、焦菊隐等人朗读。众人觉得第一幕茶馆戏最为精彩,建议索性就写一个茶馆的变迁。

两年后,大戏鸣锣开演。三幕《茶馆》跨越近半个世纪,刻画丰富群像,用老舍先生的话说,“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

此次上演的是人艺七十周年版本,舞台设计精美,人艺风格浓厚,强烈的现实主义气质与演员的表演高度统一。

舞台上茶馆内部与街景环绕式的布景构建,使得场景通透,既“注视”着人物活动,又“注视”着茶馆在时代背景中的变迁。

三幕就是三个时代,从细节刻画处见人物与茶馆的变迁兴衰。

长桌、方桌与不同的椅子凸显时代更迭。在第一幕中是“长椅”“长凳”;而在第二幕中则是浅蓝色的方格桌布与靠背椅,主要想表现王利发对于茶馆不得已的“改良”;而在第三幕中,靠背椅、长板凳等一同出现,桌椅的不和谐进一步加深,凸显茶馆岌岌可危之感。

剧中主要演员上台谢幕。

此次来沪演出,云集了北京人艺第二代《茶馆》演员阵容。濮存昕、冯远征、何冰、吴刚等中国话剧界的中流砥柱全员出动。

几代人艺演员同台飙戏。

这也是时隔十年,北京人艺再一次将这部作品搬上上海的舞台。

“北京人艺来上海演出是有传承的,1988年人艺到上海曾经引起巨大轰动。文化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有着特殊意义。”北京人艺院长冯远征介绍道。


有哪些不可错过的经典话剧?

什么是经典?经久流传,永不被忘记的就是经典的。

分享几部我会N刷的,某瓣评分很高的话剧:

1、茶馆 评分:9.4

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茶馆》创作于1956年,1958年由北京人艺首演,此剧以老北京地区的一个普通茶馆作为舞台背景,浓缩了清末,民初,抗战胜利等3个不同的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每一幕写了一个时代。 由王利发,秦仲义和常四爷领衔的多达70多个不同角色演绎了一副跨越时代的历史画卷。 剧中故事全部发生在北京城一个茶馆里,茶馆里人来人往,汇聚了各色人物、三教九流,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

《茶馆》的经典意义就在于它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揭示了不同时代的社会矛盾,表现了具有代表性的几个中国社会人物,表达了既有时代局限性又富有超越价值的社会主题。

采取了全新的戏剧结构,扁平的戏剧结构使得每个人的行为逻辑符合他们的人物身份,呈现出了真实又充满悲剧意义的芸芸众生像,《茶馆》尊为国剧且常年保持着高度的影响力,其社会革命价值和批判现实主义力度是历久弥新的。

2、雷雨 评分:8.6

1933年,23岁大学即将毕业的曹禺写出了经典话剧《雷雨》。 1936年首场演出震惊上海,这一年被称为“雷雨”年,它的经典之处在于,标志着舶来的话剧在中国成熟。 就连曹禺本人都表示,当初这个剧本的出现是他“一种情感的迫切需要”。

《雷雨》是一出四幕悲剧,剧作完全运用了三一律,叙述了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在短短一天之内发生的故事,然而在里面却牵扯了过去剪不断,理还乱的恩恩怨怨。 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是不平等的社会里,命运对人残忍的捉弄。

在这出悲剧中,狭小的舞台上不仅突现了伦常的矛盾,阶级的矛盾,还有个体对于环境,时代强烈不谐调的矛盾,在种种剧烈的冲突中完成了人物的塑造。 即使知道剧情,也会在观看舞台剧时随着情节发展而情绪起伏,这就是经典的力量。

3、白鹿原 评分:8.7

陈忠实的《白鹿原》原著以关中平原上白鹿村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情仇,映照中国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变迁,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扛鼎之作。 以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陕西为背景,讲述了白、鹿两家世代恩怨与纠葛。

话剧《白鹿原》由林兆华执导,总政话剧团团长孟冰担任编剧,演出时长超过两个小时,演职人员达到80余人。 它的经典之处在于,剧中开幕和落幕都以老腔为主,而在展开剧情的时候则用秦腔做背景。

为了展示白鹿塬上的陕西风情,舞台道具是从陕西实地采集。 手推车、窑洞、山坡坡……仅舞台上的道具就花了120多万元,而演员的服装,也全部是在特殊定做的。

戏剧结构上,剧中集中展示了巧取风水地、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等原著经典片段,戏剧冲突非常明显。

4、日出 评分:8.1

曹禺的《日出》是以20世纪30年代初期(抗战前)的天津社会为背景,以陈白露为中心人物,描写了资本主义入侵后腐朽的上层社会和悲惨的下层社会的种种活动和遭遇。 表达了对现实生活强烈的爱憎和迫切期待东方红日的心情。 是曹禺先生的代表作,富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深广的历史内容。

话剧的经典在于腔调浓厚,几乎还原原著,其人物形象性格、故事情节、舞台布景、台词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和剧本相差无几。 剧中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向观众呈现出一幅抗战前夕的封建社会的真实图景,塑造了多个具有时代特征的典型化人物代表,从观感上可以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性、社会性与残酷性。

5、哗变 评分:9.3

讲述近乎报废的“凯恩号”战舰在一次执行战斗任务时,在南太平洋海面上遭遇到强台风。 舰长魁格和副舰长兼执行官发生了意见分歧,因此爆发了美国海军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一次哗变事件。

话剧《哗变》经典之处在于:让话剧回到语言艺术本身。 纯粹以对话推动情节发展,回归了话剧艺术以“话”取胜的根本,比较特别和吸引人。

正如在宣传时强调的“让话剧回归它的名字“,剧中人物的大量对话,组成了复杂的语言网络,为剧情服务。 从头说到尾的审判过程,除了法官的提问就是当事人的答辩,在来回的问答之中,清晰呈现出戏剧事件、矛盾冲突,乃至每个人的思想性格。

6、恋爱的犀牛 评分:8.5

是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讲一个男人爱上一个女人,为了她作了一个人能所作的一切,剧中的主角马路是别人眼中的偏执狂,如他朋友所说过分夸大一个女人和另一个女人之间的差别,在人人都都懂得明智选择的今天,算是人群中的犀牛实属异类。

它的经典之处,可以用孟京辉自己的话来诠释:在《恋爱的犀牛》里洋溢着一种不可复制的青春火焰,里面有着爱情、理想和信仰,到今天它依旧在燃烧,依然还能打动今天的年轻人,也许他们从这部戏里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某种印证。

廖一梅的剧本台词很华丽,惯用排比,充满情绪,音乐回归到了它所应有的无处不在、重要但低调本分的位置。 是年轻人会喜欢的一部剧。

7、暗恋桃花源 评分:8.7

讲述了一个奇特的故事:“暗恋”和“桃花源”是两个不相干的剧组,他们都与剧场签定了当晚彩排的和约,双方争执不下,谁也不肯相让。 由于演出在即,他们不得不同时在剧场中彩排,遂成就了一出古今悲喜交错的舞台奇观。

好的戏剧离不开好的剧本,《暗恋桃花源》的舞台剧和电影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引起轰动,每次重新排演都会引来众多关注,并且广受好评。 舞台剧基本上是完全依据赖声川导演自己撰写的这个剧本而进行演出的。

它的经典之处,在于有新鲜的结构,三个故事是不同时间上演的结局很伤感的剧,而交叠在一起,在同一时间里统统袒露的这三个故事,就不再是故事,很可能就是人生。

我想正如赖声川本人所说:“是在场的人专有的一种享受,我们都触到了一些很深的情感,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美好的回忆和苦苦的等待,不如意的现在和美丽的憧憬,是属于你一个人的,也是所有人都有的。

8、如梦之梦 8.9

讲述一位医学院刚毕业的学生第一天到医院上班,结果病房中五位病人,当天死了四位。 角色的今生、过去的前世及死亡交织在一起,幻化成生命的旅程。

之所以能称之为经典,就是因为它能经得起岁月的沉淀与探究,《如梦之梦》是一部值得人们去关注的破圈之作。 连续十年的巡回演出,已经成为中国最有代表性的文化事件之一。

全剧演出总时长达8个小时,首创环绕形式的剧场,观众坐在舞台莲花池中央区观看整场表演。 时间上从民国穿越到现代,空间上连接台北、上海、北京、巴黎、诺曼底,在看似漫长的8小时中,能让观众忘记时间,一眨眼仿佛就到了剧情的终点,就如同做了一场梦。

北京人艺“生产”9部新戏《茶馆》将出国巡演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在2015年展开了丰富的戏剧生产计划,旨在提供多样化的艺术体验。 全年总计将上演九部新剧,涵盖首都剧场、小剧场等多个舞台,以及一个邀请展,展现了剧院的多元化创作和演出策略。 首度亮相的剧目包括李六乙执导的契诃夫名剧《万尼亚舅舅》,瑞士剧作《贵妇还乡》的复排,易卜生的《人民公敌》全新制作,以及反映国营钢厂变迁的《食堂》和历史题材大戏《司马迁》。 这些作品将分别在1月至年底的不同时期呈现,既有国内外剧作家的代表作,也有国内原创剧目的佳作。 经典保留剧目《茶馆》、《龙须沟》和《蔡文姬》将与观众重逢,纪念焦菊隐等剧院先驱的诞辰。 小剧场方面,丛林和班赞将执导《反串》和《朦胧所见的生活》,顾威导演的《画眉》也将加入新作阵容,展现了人艺在小剧场领域的活跃。 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环节,北京人艺邀请展邀请了国内外的优秀剧团和作品,如齐齐哈尔市话剧团、波兰青年导演的《先人祭》、俄罗斯亚历山德琳娜剧院的《钦差大臣》等,为观众带来国际戏剧的盛宴。 《茶馆》、《晚餐》和《我们的荆轲》等剧目还将踏上出国巡演的旅程,向世界展示中国戏剧的魅力。

北京人艺70年:我们为什么渴望“一出好戏”?

在观剧记忆中,到首都剧场看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版《茶馆》的经历尤为深刻。 那是2017年6月12日,北京人艺建院65周年的纪念日。 首都剧场外,黄牛们手里没有票,他们手提望远镜,内行地询问是否有票。 傍晚7:00,观众等待着《茶馆》的演出,带着期待和好奇。 6月12日,北京人艺建院70周年,一场重要的演出,观众们的期待和热情并未减退。 作为一个戏剧爱好者,2017年的6月,北京的戏剧舞台如往年一样热闹非凡。 月初,百老汇原版音乐剧《魔法坏女巫》、2016柏林戏剧节的入选作品《他她它》等剧目相继登场,围绕当代剧场中的各种议题展开讨论。 下旬,德国纽伦堡国家剧院的《恐怖袭击》、《39级台阶》,日本导演铃木忠志的《特洛伊女人》,法国兰斯喜剧院的《吝啬鬼》等作品也陆续上演。 观众穿梭于全城剧场间,窥见全球戏剧的风貌。 《茶馆》的演出让观众期待满满。 在首都剧场,观众期待的不仅仅是当代剧场艺术的展示,更是一场扎实的“话剧”体验。 观众席多为新面孔,他们热络地聊着天,分享着对《茶馆》的回忆和期待。 19:30,场铃响起,剧场安静下来,灯暗,舞台左侧传来打板儿的声音,观众期待着大傻杨的出现。 《茶馆》的演出让观众体验了一种非常奇特的感觉。 早在上中学的时候,我们就学习过《茶馆》的片段,能头头是道地背出作品的艺术特色、中心思想和历史地位。 由于足够熟悉剧本,我对接下来舞台上即将发生的一切了然于心。 演出果然没有让我感到任何意外,台词和动作都和我印象里的一样。 凝视舞台,大茶馆里,六张桌子旁的角色们说着话,我意识到自己在追逐当代剧场艺术的旅途中,已经很久没有看过一台扎实的“话剧”了。 实际上,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茶馆》就是“话剧”的代名词。 它有一气呵成的表演、扣人心弦的故事,还有一群惹人为其命运忧心的人物——王利发他们。 在《茶馆》的演出中,观众开始关注一些老录像带无法承载的细节:舞台中心人物对话时台侧演员的表情、景片后面表示昼夜更替的灯光缓缓变化、身旁观众的笑声和抽泣……从知道《茶馆》开始,我就一直有想去北京人艺看一次现场的念头,就像想去故宫博物院看《清明上河图》,想去卢浮宫看《蒙娜丽莎》。 其实我在那天出发去剧场前就构思好了散场后的朋友圈:一张戏票和谢幕时舞台上的合影,一句话,“百闻不如一见”。 这次观剧经历的体验感并不陌生。 我像是终于站在偌大的博物馆展厅里,四周灯光昏暗,正中被照亮的区域边上围满慕名而来的人,人们屏着气,欣赏一件镇馆之宝。 北京人艺的博物馆性我将现场看《茶馆》的感受告诉了戏剧学者、原中国青年艺术剧院院长林克欢。 他80多岁,见证过话剧在中国发展的多个重要历史阶段。 他没有直接评价我的看法,而是向我讲述了近年看戏的一些见闻。 东京是一座超级大都市,世界各地最新的剧场艺术作品汇聚于此,演出全年无休。 不过,每次去东京,林克欢都会首先选择观看能剧和净琉璃,不仅是他,“关心东方艺术的人都会去看”。 这些传统演艺剧场里的顶级演员被称作“人间国宝”。 当地观众前往观看时多带着崇敬的心情,一些人还会身着传统服装,去了解本国的历史,通过阅读过去洞悉今天的文化。 日本著名舞台设计师横尾忠则在为冈本太郎的《今日的艺术》一书作序时说:“其实艺术本没有新旧之分,关键在于它有没有超越时代的普遍性。 ”在林克欢看来,一个民族的文化受到传统的影响方能裂变出新的东西。 他提到,香港也有剧团广泛排演曹禺的作品,令他印象深刻的是,荣念曾和邓树荣曾分别排过《雷雨》,后现代、碎片化、大量运用肢体,的确是《雷雨》却仿佛离曹禺的时代很远。 “今天的剧场里有很多新作,解构、颠覆,都很精彩,但你怎么理解它们?”林克欢说。 北京人艺首任院长曹禺(右)与老舍(摄于1962年)(马乔摄/视觉中国供图)林克欢觉得,一出戏能长久地演出、产生聚集效应并不很难,产业环境足够发达就有可能办到。 在美国百老汇和英国西区,每天都有观光客坐在音乐剧的剧场里“打卡”。 “哪个难买票的音乐剧不是演了好几百场?哪个观众不是慕名而来?演员换了多少茬、戏到底好不好?不关心,但是要看。 ”他认为,在中国,北京人艺也有这样的效应,但我们对人艺的期待不止于此。 “它应该有更高的目标。 ”2022年6月9日至14日,为庆祝北京人艺建院70周年,焦菊隐导演版1999年的《茶馆》阵容重返舞台。 受到疫情影响,剧院6月8日才确定能按75%的上座率进行线下演出,一经开票,两分钟内,5场演出全部售罄。 北京人艺的博物馆性在于保存、传承文化的殿堂,它是中国话剧的一个重镇,犹如一座庞大的话剧艺术博物馆。 有传统的精华,也体现了艺术的创新,有舞台的“珍品”,也有体现不同年代特色的创作。 它应该是包罗万象的。 博物馆联结着现在与过去,保存、展示那些经时间淘洗后仍可幸存,并传递下去的经典。 今天的人为什么要去博物馆?有的人是去打卡观光。 有的人期待了解一段历史、领略几种文化、欣赏久经时代考验的艺术品。 还有的人带着对现实生活的困惑走进博物馆,他们希望回到一切的原点,重新思考现在的世界。 博物馆性意味着保存、传承、创新和展示。 北京人艺作为一个传统的老牌剧院,核心吸引力在于它对传统剧目的珍藏与传承,对经典剧目的创新与展示,以及对当代剧目的探索与实验。 它不仅仅是一座剧场,更是中国话剧艺术的宝库,承载着历史的重量与文化的传承。 通过剧作家、导演和演员们的讲述,我们可以跟随这些剧目重返经典形成的过程,并在一个典型中国气质的舞台上,用话剧这种文体阅读时代。

CP132ML 酷态科磁吸充电宝自带线款
金正恩主持召开国防和安全会议 阐明军事政治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