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特种化学品巨头两大业务重组 影响销售额约3.5亿欧元

德国特种化学品巨头两大业务重组 德国

德国特种化学品巨头赢创近日宣布,将对旗下涂料和胶粘剂树脂以及医疗保健两大业务进行大规模重组,核心领域以外的业务将被出售或关停。受影响的业务销售额总计3.5亿欧元。

赢创表示,涂料和胶粘剂树脂业务线将专注两个核心增长领域,作为胶粘剂和密封剂或轮胎添加剂的液体聚丁二烯,以及用于医疗和包装行业的特种丙烯酸树脂;医疗保健业务线未来将专注用于mRNA和基因疗法的脂质、药物传输系统和细胞培养成分等增长领域。

据透露,赢创计划让位于德国哈瑙的药用酮酸生产基地于2025年底停产,约260名员工将受到影响。

此外,赢创计划将涂料和胶粘剂树脂业务线的聚烯烃业务(销售额约为1亿欧元)转让给旗下的C4(碳四)业务,将来作为C4业务的一部分出售。赢创该业务在全球拥有约330名员工,其中最大的工厂位于德国。

“我们的行业正在全球范围内经历根本性结构变革。”赢创执行董事会主席Christian Kullmann表示,只有将所有资源与最强大的业务保持一致,赢创才能以必要的速度抓住这些市场的增长机会。两条业务线的调整可以释放公司内部的增长潜力。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该公司宣布到2026年将在全球范围内最多裁员2000人,裁员数量占雇员总数6%。裁员计划完成后,预计每年将减少4亿欧元的成本。

赢创

赢创是全球领先的特种化学品公司,业务遍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3财年,赢创销售额为153亿欧元,同比下降17%;调整后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约16.6亿欧元,同比下滑33%。目前,赢创在中国有超过2700名员工和16个生产基地及办公室。

今年9月底,赢创公布了全新的创新战略,将围绕生物基解决方案、能源转型和循环经济三大核心创新增长领域进行大部分的研发活动,以推动绿色转型并进一步加强对可持续领域的关注。计划到2032年,三大全新创新增长领域将为赢创带来额外15亿欧元的销售额。

欧元

巴斯夫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和业务范围是什么?

自1885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巴斯夫一直秉承承诺,与中国的合作不断加深。 作为全球化工行业的领导者,巴斯夫在中国拥有显著的影响力。 其主要生产基地位于上海的巴斯夫上海创新园,这里汇聚了全球及亚太地区的研发力量,成为创新的推动力。 2019年,巴斯夫在大中华区的业务销售额达到了730亿欧元,员工总数超过9230人。 中国已成为巴斯夫全球市场的重要支柱,仅次于德国和美国。 巴斯夫在中国的业务布局独具匠心,拥有28家全资子公司、9家合资公司以及24家销售办事处,业务范围涵盖了石化产品、中间体、特种材料、单体、分散剂、颜料、特种化学品、催化剂、涂料、护理化学品、营养健康和农业解决方案等多个领域。 这些化学产品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从坚固的房屋建造到汽车涂装,从食品和农作物的关键成分到医药、纺织品、运动装备、家居用品、电子设备和环保包装等方面。 巴斯夫在中国的投资总额超过60亿欧元,与合作伙伴的合作更是突破了90亿欧元,构建了强大的本地生产和销售网络。 巴斯夫致力于提供卓越的客户服务与技术创新,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总的来说,巴斯夫在中国市场的成功故事是全球化合作与本土智慧的完美结合,持续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特种化学品

德国汉高

德国汉高集团成立于1876年,已有130年的悠久历史,是一个享有盛名的应用化学品跨国企业。 作为世界500强企业之一,汉高集团被美国《工业周刊》,德国《CHEManager》杂志评为“世界最佳管理百强企业”。 “世界最大粘合剂生产厂商”且在美国《财富》杂志的“世界最受推崇公司”排行榜中名列前茅。 汉高“Ceresit®赛力特®”,这个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品牌是德国汉高集团在建筑化学品领域的专家。 “完善的产品体系,创新的产品概念,专业的客户服务和出色的产品质量”一直是该品牌秉承的产品理念。 “赛力特®”品牌完整的产品体系渗透到建筑项目的每一个部分。 包括:防水类、瓷砖粘贴类和墙面处理、外墙保温粘贴及装饰类等 汉高公司是一个具有多种产品的跨国公司,产品包括粘合剂,家用清洁器,身体护理产品,表面处理产品和工业清洗剂及其他化学产品。 2000年6月末,员工在全球范围超过多人,多名员工在国外工作。 德国汉高 - 历史发展 产品1838年,德国西部的第一条铁路在莱茵河北岸的杜塞尔多夫开通,这个诞生了海涅的城市很快成为交通和经济枢纽——36年后,出身教师之家的弗利茨。 汉高(Fritz Henkel)发现新近在市场上出现的清洁剂使居家洗衣过程变得更简单了,这从根本上启发了弗利茨。 他将苏打漂白,自行销售,结果竟颇为成功,很快便添加雇员,扩展公司规模。 1907年汉高公司推出了“宝莹”牌家用洗涤剂。 作为一个反传统的商人,弗利茨将公司所有权分成三份给三个儿女的做法在当时也显得不合常规。 按照2:2:1的比例,雨果、小弗利茨和艾米三个家庭分支共同拥有汉高,这一点也确立了家族团结在一起共同发展家族生意的传统。 1962年,在家族子孙康纳德。 汉高(Konrad Henkel)的掌管下,汉高进入了一个重要的战略转型阶段。 进入1980年代,随着海外竞争对手的强大,欧洲市场整体开始走向萧条。 清洁剂在全球范围内生产过剩导致价格战,大多数制造商在这一时期首次为业绩感到心疼,汉高也不例外。 1980年代以来的社会变化影响到家族在公司的作用,原有股东协议提前在1996年终止,家族后代们在综合了前辈的意见后制定了新的20年协议,其中提出相应约束:具有投票权的股票须在股票交易市场导入每个家族成员都有权出售部分股份家族会议、包括全体家族股东会须增加召开频率并有保证公司未来增长的原则:以执行为导向的管理使其他公司保持小股东持有权以不威胁原有结构的稳定性开创战略性业务单元通过首选股票来使资本增值以首次公开招募(IPO)为辅助性手段汉高家族持有公司拥有表决权的股份超过50%,另外的则在股市中公开交易。 在每一个关键性决策上,家族成员都遵守这样一个信条:公司重于家族。 这一信条的维护者康纳德于1999年辞世,他当之无愧地被尊为代表家族灵魂的族长。 德国汉高 - 全球业务 德国汉高拥有129年的历史,业务遍及欧洲、北美洲、亚太区和拉丁美洲,在近75个国家生产经营1万余种民用和工业用产品。 汉高业务分为品牌战略事业部和技术战略事业部。 汉高品牌战略事业部涵盖洗涤剂、化妆/美容用品和民用粘合剂等领域。 汉高技术战略事业部是全球工业粘合剂和表面技术的市场领导者,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电子及汽车行业,为全球客户在世界各地提供全球统一品质的产品和度身定做全面的工艺解决方案。 汉高的中国业务始于1988,在中国拥有18家公司及代表处,投资总额超过3亿美元,员工超过2800人,生产经营汉高集团全部的民用和工业用产品。 汉高中国总部设在上海。 德国汉高 - 潜行中国 汉高集团2008年年度财务发布会1990年,为了在欧洲老客户德国大众和法国标致在中国的合资汽车厂提供金属表面处理剂产品,汉高技术业务部进入中国。 而汉高的家庭护理产品在1993年才进入中国,化妆品和美容用品业务的进入则是在1994年。 虽然汉高后来陆续收购了“天津加酶”、“海鸥”、“天天”、“桂林”、“孩儿面”、“可蒙”和“光明染发剂”等品牌,但在宝洁、联合利华、日本花王、欧莱雅和众多中国本土日化品牌的竞争中,汉高的表现只能说是差强人意。 2004年,汉高在亚太地区的销售额约为70多亿人民币,其中30%以上来自中国。 在这20多亿销售额中,包括化妆品和洗涤产品在内的日用消费品销售额可能在5亿人民币左右。 而反观宝洁中国,其2004年的业务收入已经达到了180亿元,仅仅玉兰油一个品牌就贡献20亿元。 工业产品和消费品业务在市场表现上呈现巨大反差。 在工业产品上,汉高主要服务于拓展全球业务的工业用户,推广全球性的品牌策略,提供全球一致的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但在消费品领域,汉高的消费品品牌划分为全球性和地区性的品牌——在推广其全球品牌的同时,通过不断并购地方性小型或中型的品牌,来实现有机增长。 在民用粘合剂上,汉高在中国既有全球品牌“百特”牌固体胶,也有通过收购得到的、在上海市场领先的白胶和万能胶品牌“熊猫”。 这是汉高全球品牌和本地品牌组合的成功样板。 但在洗涤用品、化妆品和美容用品上,汉高的品牌管理模式并没有获得同样的成功。 在中国市场,汉高旗下的国际品牌“Persil”(宝莹)、“Fa”(花)等核心品牌传播力不够;收购的地方性品牌“天津加酶”、“海鸥”、“天天”、“桂林”、“孩儿面”、“光明染发剂”则始终被局限在当地的低端市场,未能提升,也未能真正拓展为全国品牌。 是市场竞争环境的不同导致了汉高消费品业务的困境。 在洗涤用品和化妆品领域,汉高旗下的品牌并不具备其在工业产品,甚至是民用粘合剂领域的领先地位。 而在汉高市场推广不力的同时,宝洁、联合利华等竞争对手正在利用品牌号召力进行强势渗透,占领了大部分中高端市场。 2005年,汉高中国提出了“超越计划”。 这个在华沉寂多年的跨国巨头开始图谋反击——通过渠道建设、营销突破和推出新品来寻求在中国市场的突破。 德国汉高 - 理念 很多排名和奖项都把汉高列为可持续性和企业社会责任(CSR)方面的全球领袖。 因为汉高在几十年前就开始信奉这些理念,现在公司已经在努力寻求当代诸如日益严重的气候变化等问题的解决方法。 抱定这一理念,汉高不断对公司所有品牌和技术在生命周期中的研发、生产和使用三个阶段都加以优化。 现有的水、能源和其他资源的有限成为公认的全球面临的挑战。 汉高迎接这一挑战,在125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别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行动。 汉高的目标是为社会做出有价值的贡献。 这是基于公司的远景:以品牌和技术使人类生活更加轻松、舒适和美好。 汉高取得这一目标的方法是坚持可持续性和社会责任,把优异的业绩和对人与环境的责任结合起来。

【博世集团2023年销售额达到916亿欧元 息税前利润率为5%】

博世集团2023年辉煌成绩单:916亿欧元销售额与稳健增长

树脂

全球领先的科技巨头博世集团在2023年展现出稳健的业务发展态势。 据最新报告显示,博世集团的年度销售额达到了惊人的916亿欧元,相较于前一年增长8%,调整汇率后仍保持强劲的4%名义增长率,息税前利润率提升至5%,较2022年的4.3%实现了显著增长。

博世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尤为亮眼,2023年销售额达到1391亿人民币(约182亿欧元),同比增长5.2%,显示出中国市场对于集团的持续吸引力。 博世中国总裁徐大全博士指出,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中国业务在智能出行领域的驱动下保持了稳健增长。 博世将中国市场视为创新和研发的核心基地,致力于深化本土制造和研发实力,以更高效的服务迎合客户需求,为业务增长提供强大支持。

博世在全球的员工总数达到约427,600人,较去年增长约2%,其中德国总部的员工人数稳定在133,800人。 集团针对汽车产业的转型,进行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业务重组,成立了智能出行集团,强化软件、半导体和车载电脑三大关键技术领域,以把握未来出行的市场机遇。

在制动系统领域,博世以10%的年增长率追求新型冗余制动系统业务的扩张,目标瞄准2030年,这使得该业务成为集团增长的引擎。 而在电气化出行领域,博世注意到欧洲充电设施的不足以及中国消费者对标准化解决方案的需求,这为集团带来了新的增长潜力。

尽管2023年各业务领域表现各异,智能出行业务成为最大亮点,销售额增长高达11%,达到563亿欧元。 工业技术业务和消费品业务也分别取得了稳健增长。 展望2024年,博世预计全球经济将缓慢复苏,但市场环境尚不明朗,集团将保持7%的目标利润率,尽管这可能面临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博世集团将继续坚持创新,优化成本结构,提升竞争力,以应对未来的市场变迁。 正如Forschner博士所言,博世明白,即使在经济环境艰难的时期,投资于未来是关键,这将决定集团在市场复苏后的领先地位。

博世集团的2023年表现无疑为全球科技行业的繁荣描绘了一幅充满活力的画卷,其稳健的增长策略和对未来趋势的洞察力,预示着一个更加智能、绿色的出行时代的到来。

顺丰控股实施双重分红拟派现67亿 H 有望成快递行业首家 股
基金委发布今年第二批学术不端通报 院士候选人受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