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办国潮周 方锦龙展示五弦琵琶 中餐厅8

湖南卫视《中餐厅8》将于今晚(23日)播出第六期,姜妍因工作原因请假,翟潇闻、戴广坦、胡一天、林述巍、虞书欣、尹正、黄晓明等七位合伙人将迎来“国潮主题周”的首次营业,融合了东西方特色的国潮美食牢牢抓住了四方来客的味蕾。

中餐厅“国潮舞台”绚丽登场。中国传统乐器、传统服饰、传统技艺等极具东方韵味的“国风表演”陆续亮相,中餐厅花园将开启国风游园会,在法国掀起一轮“国潮热”。本周,著名琵琶演奏家、现代五弦琵琶代表人物、“国乐四大天王之一”方锦龙惊喜助阵,并迅速加入了翟潇闻、虞书欣、黄晓明的揽客队伍。从甜品餐车到小镇街头,从旅游团游客到当地路人,方锦龙一路吹响中国传统乐器“尺八”,自带国风BGM的揽客方式吸引了外国友人的注目,招揽了众多路人前来中餐厅观看“国潮表演”琵琶演奏会。

首场“国潮表演”正式开启,合伙人们布置场景、整理伴奏、调试设备,戴广坦变身“主厨翻译”,为观众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琵琶音乐盛宴”。音乐大师方锦龙声情并茂地讲述着中国传统乐器的历史,展示了世上仅存的“中国国宝”五弦琵琶,多元音乐风格的琵琶弹奏,给予了外国友人无限震撼,一曲《忆江南》《玄鸟》更是赢得满堂喝彩。演奏让中餐厅人气大增,一波波客人不断涌来,后厨准备一时手忙脚乱。这场泼天的富贵,合伙人们接得住吗?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祖薇薇

/乔颖


方锦龙到底什么水平

方锦龙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小提琴家,他从小就学习小提琴,并拥有扎实的音乐基础。

他曾经在美国留学,获得了音乐学硕士学位。 方锦龙精通多种乐器,包括小提琴、钢琴、吉他等,他的演奏风格独特,深受观众喜爱。 他曾经在多个国家演出,并获得了许多奖项和荣誉。 总的来说,方锦龙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音乐家,他的水平非常高。

著名国乐艺术家、当代五弦琵琶代表人物方锦龙,可谓民族音乐领域的顶流音乐人,他演奏的《琵琶行》《静夜思》《临安遗恨》《十面埋伏》《忆江南》等曲目流行度极高。 方锦龙从艺四十多年,会演奏全世界过百种民族乐器,访问过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传统文化守望者”。

方锦龙又是传统国乐的“弄潮儿”,在B站跨年晚会11分钟的“高能”表演中,方锦龙用琵琶、锯琴、尺八、中阮等乐器演奏《十面埋伏》《沧海一声笑》以及《火影忍者》《教父》主题曲等风格迥异的音乐,成功“出圈”。

近日,方锦龙与儿子方颂评在济南参加山东广播电视台中华礼乐创新传习节目《中国礼 中国乐》的录制,并接受了齐鲁晚报专访。

观众一听就懂

这点非常重要

齐鲁晚报:《中国礼 中国乐》将古代礼乐制度与当代礼仪习惯结合,从相见礼、婚礼、饮食礼、成人礼、尊师礼、容止礼等方面介绍礼仪文化。您作为专家和演出嘉宾,对这档节目有什么感想?

方锦龙:节目中我们讲解传统国乐乐器,同时创作、演奏国乐,还原古代礼乐运用情景。 这档节目呈现的每一个故事、每一种礼仪、每一段音乐以及礼仪专家的专业讲解,都很用心。 节目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礼和乐文化,老百姓一听就懂,这点非常重要。

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孔子本身就是礼乐大家,他跟音乐老师师襄学习《文王操》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 孔子一生崇尚和倡导“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礼”“乐”在首。 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成于乐”说明“乐”特别重要,光有“礼”不行,有“礼”必有“乐”。 “乐”在传统文化中是“天籁”“地籁”“人籁”,是沟通天地的声音。 古代先贤制礼作乐,礼乐都很重要。

这档节目把传统礼乐文化打散揉碎,进行细致解读,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出来,我相信观众会有共鸣。 山东是礼乐文化的传承地,山东最应该来做《中国礼 中国乐》这样的文化节目。 我认为除了做这档节目,山东还应再做一些国风文化、礼乐文化、国潮音乐会等,与时俱进地把更多传统文化传递给年轻人。

齐鲁晚报:您多次来山东演出、授课,被一些艺术学校聘为名誉校长,您还担任山东大妞国乐团艺术总监,一直以来与山东的国乐、戏曲乐团有着密切的交流互动。您对山东民乐发展有何建议?

方锦龙:山东是一个民乐大省,有很多民间音乐、戏曲非常珍贵,比如有600年历史的山东柳子戏等。 我每年也会花很多时间去跟各地的民间乐团交流学习,了解到山东有很多很好的民间乐团。 比如,菏泽琴筝清曲古乐社的民间艺术家们就在传承山东琴书、山东古筝、北方弦索乐等民间艺术,他们恢复、活化了很多特别珍贵的传统曲目和经典唱段。

传统音乐有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戏曲音乐、民间音乐等几大分类,但我一直认为,民间音乐才是传统民乐的根基。 离开民间,没有了根基,还怎么传承民族音乐?民乐本来就是“野生野长、散发着泥土的芬芳”的,不能硬把它放进大棚里,一味地追求学术化、学院化。 我认为民族音乐人都应该深入到民间去,汲取养分,否则,单纯地追求速度和技术,音乐没有了灵魂,就可能变成转基因了。

传承不守旧

创新不离根儿

齐鲁晚报:B站2019年跨年晚会中,您演奏了多种乐器,呈现了东方民族音乐的包容性和多样性。 节目可谓惊艳,让您在年轻人群体中大火。 当时为何有那样一个呈现?

方锦龙:每年各大卫视的跨年晚会都会有火爆的节目,但是跨年晚会中的器乐节目很少,如果有,也是以钢琴等西方乐器为主,民族器乐节目一直被忽视,或者说几乎没有。 当年参加晚会时,我跟导演的想法是要打破这种现象,去展现我们东方特色的民族民间乐器,所以这个节目就融合了五弦琵琶、锯琴、艾斯拉吉、西塔尔、尺八、三味线、中阮等多种乐器,而且还和我的制作师朋友为这个节目特意制作了一把独特的高音琵琶,模仿曼陀铃的音色。 主要突出的是东方乐器的魅力。

据说当时有人提出想删减这个长达11分多钟的纯器乐节目,但因节目连贯性强、创意好,在总导演的坚持下最终一刀未剪、全程保留了。 结果这个节目火爆出圈,受到年轻观众的喜欢,所以,咱们不能小看年轻观众的审美。 我还在这个节目中间加入了脱口秀内容,从内容到形式都非常创新。 这就说明,传播民乐也要做创新的东西,不能跟着别人人云亦云。

方锦龙:传播民族音乐其实也要走出所谓的小圈子,圈子外的世界更大,甚至更好玩。 到更大的世界,我发现我可以将民族音乐融入更多元化、多样化的文化中。 到了山东,民族音乐可以与传统礼乐文化融在一起做新潮化的传播,而走南闯北到了别的省份,又可以学习和融入更多地域特色文化、地域音乐元素。

但是,要把民乐传播给更多人,需要音乐人的专业积淀、积累和探索。 我2001年创办“芳华十八”时尚国乐团,以时尚的名义演绎民族情怀。 我还组过“国乐四大天王”,希望借力流行音乐,让更多人接触民族音乐。 接下来我还想系列地做融合56个民族乐器的演奏会,以及其他带有融合元素的音乐会等。 在专业积淀的基础上,再让民乐以创意、创新的方式与观众见面。

齐鲁晚报:您的传统国乐演奏会有时候会融入交响、摇滚、电子乐甚至脱口秀、小剧场等元素,在演出形式上进行大胆超前的创新。 有时候创新太超前、太有突破性,也会引来一些争议。

方锦龙:我打一个比方,我其实是把苹果和梨嫁接在一起,结出了一个新的品种叫苹果梨,但是我没有把苹果和梨丢掉,原汁原味的苹果还在,梨也在。 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根儿才是正道。

有人标榜自己的国乐才是正宗的,但是古代没有唱片、没有留声机,谁也不能保证自己的就是最还原历史的。 传统民族音乐的传播过程中,应该加入当代人的审美,找到符合时代的气质。

对传统民族音乐抱有敬畏之心。 我认为,艺术一定要讲究“真、善、美”,真是科学,善是信仰,美是艺术。 在传统文化面前,我就是一滴水,我感觉学得越多自己越渺小,李小龙一直是我的偶像,他把武术融会贯通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传播到世界各地去。 我曾经想,我们能不能做音乐界的李小龙?把具有时代气质、民族特色的国乐传播到世界各地去。 我希望更多的音乐人来创新、突破,要让民族音乐焕发新的活力。

喝了“三江水”

长成“混江龙”

齐鲁晚报:1988年,您从工作了10年的原济南军区前卫歌舞团调入原广州军区战士歌舞团,游走在演奏家、指挥家、词曲家、歌手、制作人等身份、职业中,钻研传播岭南音乐,后来又触类旁通、博采众长融各种民族乐器于一体传播国乐。一路走来,您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方锦龙:对我来说,这么多年,生命在于折腾。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军队里演奏、钻研的都是军事题材作品,但中国民乐博大精深,有多种多样的地方音乐,有很多我都没见过、没听过,为了学习岭南的粤乐、潮乐、汉乐三大乐种,加上南方流行音乐对我的吸引,我两眼一抹黑就去了广东。广东人会开玩笑说你是北方人不懂广东话怎么搞广东民乐?我们说:音乐是国际语音,难道外语不精,就不能演奏外国的音乐了吗?

在广东尝试了多年的演奏、创作后,我又觉得只在业内传播国乐还不够。 2000年,广东省艺术研究所成立了以个人名义命名的“锦龙音乐工作室”,我可以更加广泛地去传播新国乐。 我去全国各地游学,吸纳更多的传统音乐元素,希望能兼容并蓄地来传播弘扬新国乐。

我的家乡在安徽安庆,那是长江边上,自幼接触的是江南丝竹、黄梅戏等;15岁到25岁,我在山东生活,这是黄河流域,我在名家荟萃的专业团体、在民族音乐的海洋里如饥似渴地学习,潜移默化中形成我性格中好客、讲义气的一面;1988年到珠江边扎根岭南文化,又创作了很多广东音乐原创作品。 所以我是喝了长江、黄河、珠江“三江水”长大的“混江龙”。

这样一路折腾,都是因为强大的求知欲支撑着我。 可能因为从小当兵的缘故,我身上有一种轻易不服输、不放弃的劲头,喜欢去挑战新事物,喜欢以琴会友,与更多的民乐高手切磋。 作为创作型的音乐人,最害怕的就是离开传统文化的海洋,思路会慢慢枯竭,所以我经常清零,不断地离开舒适圈,去寻求不断创新、发展的路径。

出圈的国乐大师方锦龙和他的五弦琵琶

小破站的跨年晚会火了,吸睛的除了多元的文化、高科技的炫酷技术,还有国乐大师方锦龙和他的五弦琵琶。 那么问题来了,方锦龙何许人也?五弦琵琶又是件什么样的乐器呢? 在中国民乐圈里,有几位大师级的演奏者,他们谙熟的乐器不同,被并称为 “国乐四大天王”,方锦龙便是其中之一的琵琶天王。 (其他三位分别是排箫天王杜聪、古筝天王王中山、二胡天王陈军。 ) 方锦龙1963年出生,安徽省安庆市人。 他出身于梨园世家,从小就学琴学戏,是一个浸染在中国传统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的艺术家。 他曾是济南军区前卫民族乐团的弹拨乐首席,后转业至广东省民族乐团任副团长,2001年筹建“芳华十八”时尚国乐团。 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琵琶学会常务理事, 是当代五弦琵琶的代表人物。 琵琶这种民族乐器我相信每个中国人都不陌生,即便没听过琵琶曲,大家也都在白居易的《琵琶行》里了解过“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的琵琶音。 但你可能不知道, 今天我们看到的四弦琵琶其实在白居易的时代是有五根琴弦的。 国乐大师方锦龙从小学习和弹奏的也是四弦琵琶,直到有一次他出访日本,在那里参观时发现了一件国宝级文物——五弦琵琶。 那一刻他非常震惊,自己醉心琵琶艺术这么多年,可对它最初的样子居然如此地陌生和无知。 回国后他开始查找典籍,根据史料研制了改良的五弦琵琶并申请了专利,这才成为五弦琵琶的一代宗师。 五弦琵琶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多年,方锦龙的改良研制得以让这件古老的乐器重新回到大众的视野。 虽然我们无法判断他的五弦琵琶与最初的琵琶相去多远,但他对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所做出的贡献确是可以写进中国音乐史的。 琵琶虽然是中国的传统乐器,但它其实是一件舶来品。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周边民族进入中原,大量来自西域的乐器也随之传入了中国,五弦琵琶便是其中之一。 琵琶在唐朝时是非常流行的乐器,在敦煌莫高窿的壁画里就有很多飞天弹奏琵琶的形像。 诗人白居易应该是一位特别精通音律的人,除了《琵琶行》他还写过一首诗《五弦弹》,非常细致地描写了五弦琵琶上每根琴弦的音色。 五弦弹,五弦弹,听者倾耳心了了。 赵璧知君入骨爱,五弦一一为君调。 第一第二弦索索,秋风拂松疏韵落。 第三第四弦泠泠,夜鹤忆子笼中鸣。 第五弦声最掩抑,陇水冻咽流不得。 五弦并奏君试听,凄凄切切复铮铮。 琵琶早期的弹拨方式与今天也有所不同。 它最初是胡人在马背上弹奏的一种随身乐器,所以 当时的琵琶是横抱在胸前弹奏,而不是今天的竖弹;另一个不同则是用旱拨(一种拨片)而不是用手指直接弹奏。 在唐朝风靡一时的五弦琵琶不知什么原因,到了宋朝一代退出了历史舞台而被四弦琵琶所取代,并一直流传下来。 现今发现的世上仅存的一面五弦琵琶,保存在日本奈良的东大寺正仓院内。 其实这面琵琶与中国还是非常有渊源的。 我们知道在唐朝的中期开始,日本曾派大批遣唐使来学习中国的文化,他们在学习交流过程中同时也搜集了大量的文化器物,正仓院收藏的这面五弦琵琶便来自大唐。 这件独一无二的五弦琵琶,琴身由紫檀木做成,正反两面镶嵌有非常精美的螺钿,其做工之华、品级之高,被研究者认定是 来自唐朝皇室的礼物。 说到这,关于国乐大师方锦龙和五弦琵琶的故事也接近尾声了。 有人说方老师的国乐表现形式有点出圈,我倒觉得这种出圈特别地难能可贵。 中国有太多灿烂的文化艺术需要挖掘和传承,只有全民都在谈论国乐、欣赏国乐的时候,国乐才能摆脱曲高和寡的刻板印象,真正迎来传统艺术的伟大复兴。

日本收藏的十大中国文物

(1/10)一:螺钿紫檀五弦琵琶

(2/10)二:曜变天目茶碗

(3/10)三:汉倭奴国王金印

(4/10)四:《潇湘卧游图》

(5/10)五:王羲之《丧乱贴》

(6/10)牧溪法师《观音猿鹤图》

(7/10)七:猛虎食人卣

(8/10)八:《无准师范像》

(9/10)九:李迪《红白芙蓉图》

(10/10)十:《菩萨处胎经》五贴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如果要问除中国之外,哪个国家收藏中国文物最多,那答案必然是日本。 日本自隋唐以来,一直以中国为文化母国,虚心学习,并大量输入各种艺术品,经过数百上千年的时光,到现在留下了相当一批珍宝。 而且,近代以来列强入侵,中国文物大量流失海外,其中得到中国国宝最多的,也还是深谙中国文化的日本人。

一:螺钿紫檀五弦琵琶

等级:御物

价值:传世孤品

年代:唐

质地:镶嵌乐器

流入日本时间:古代(唐)

收藏地:宫内厅正仓院北院

这个琵琶是不折不扣的神品,琵琶一般都是四弦,而这个是传世唯一一个五弦的琵琶,我听方锦龙弹过一回,完全就是人间乐器中的奇迹,它不光可以当琵琶弹,还能当吉他,三弦琴,甚至冬不拉。 而且这个乐器极度华丽,唐代的螺钿镶嵌技巧被它发挥到了极致,世界上现存的能表现大唐盛世繁华的文物,最典型的大概就是这件了。 这件乐器是日本圣武天皇的收藏,他死后,生前用过的宝物都被藏在了奈良东大寺的正仓院里,一千多年无人惊扰,仓库里面留下了不知道多少奇珍异宝,光是极品乐器就有四五件之多,而这件是其中的第一名品,是日本皇家收藏的最珍贵的宝物。

二:曜变天目茶碗

等级:国宝

价值:传世孤品

年代:南宋

质地:陶瓷

流入日本时间:古代

收藏地:东京静嘉堂文库

这是一个神异的文物,其实就单品而论,它完全可以排到第一的。 这个茶碗是宋代黑釉的建盏(福建建阳窑),是宋人斗茶用的,但是这个样子的,莫说举世无双,就连考古发现的大量瓷片中,也没发现任何一个类似的。 我曾经见过这个宝贝,当时它被单独陈列,底座不断旋转,在一片漆黑中,一个个光圈闪耀着妖异的光芒,而且随着光线角度的不同,光环的颜色会变幻不定,看着就让人敬畏莫名,完全不像是人间烧出来的瓷器。 日本人形容这个碗,都是用“碗中宇宙”这种词,说里面仿佛是深夜海边看到的星空,高深莫测。 这种曜变天目碗据说有两只,流传到日本之后,立马就都成了王公贵族争相追捧的宝物,其中一只被织田信长所得,毁于本能寺之变,剩下一只是德川家康传下来的秘宝,后来被三代将军家光赐给了春日局(有兴趣的可以去查查这些人的来头,都是日本史上最出名的人物了)。 这个碗在明治年间被三菱总裁岩崎小弥太所得,但是他说,这是天下的名器,不是我配用的,所以一生都没用它喝过茶。

三:汉倭奴国王金印

等级:国宝

价值:日本朝贡史上的最珍贵实物

年代:东汉建武中元二年(57年)

质地:黄金

流入日本时间:古代(东汉)

收藏地:福冈市博物馆

《后汉书·光武帝本纪》和《后汉书·东夷传》中记“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光武赐以印缓。 ”这枚金印后来不知所踪,直到1784年,才在九州的福冈,由名叫秀治和喜平的二位佃农,在耕作挖沟时偶然发现。 金印印面正方形,边长2.3厘米,印台高约0.9厘米,台上附蛇形钮,通体高约2.2厘米,上面刻有“汉委奴国王”字样,清晰的说明了倭国是汉朝的附属,是中日外交史上最珍贵的文物。

四:《潇湘卧游图》

等级:国宝

价值:南宋山水画第一神作

年代:南宋

质地:纸

流入日本时间:近代

收藏地:东京国立博物馆

南宋李氏《潇湘卧游图卷》,为与李公麟同乡的李姓画家所作。 相传为南宋的云谷禅师云游四海之后,隐居于浙江吴兴的金斗山中。 他不无遗憾地想到自己尚未踏足的潇湘山水,于是请一位姓李的画家替他绘出潇湘美景,将画挂于房中,躺在床榻之上,就能欣赏美景,故为潇湘卧游。 这幅画是乾隆皇帝最喜爱的山水画,整幅长卷淡墨皴染一气呵成,不施勾勒,不露笔痕。 大片的留白,朦胧的山水,山色空蒙,水到天际,大气磅礴,让观者一时笔法墨意尽忘,完全沉浸在画家营造出来的那片广阔的境界之中,恍惚有神游天外的感觉,完全就是个神品。 当年这幅画的价值甚至在《溪山行旅图》和《富春山居图》之上,清末为日本收藏家菊池惺堂所得。 1923年东京大地震,菊池家仓库着火,老头子冒着生命危险,从里面把最珍贵的《潇湘卧游图》和《寒食帖》抢救出来,于是两幅长卷上都留有一点火痕,现在后者是台北故宫(微博)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五:王羲之《丧乱贴》

等级:御物

价值:最接近书圣原本的摹本

年代:唐

质地:纸

流入日本时间:古代(唐代)

唐模本《丧乱帖》,这可是被认为最接近于王羲之真迹的唐模本了,相传是鉴真大师东渡时候带到日本的。 要不是它与《二谢帖》和《得示帖》连成一纸,根本就会被当成是书圣唯一的传世真迹。 此贴为硬黄响拓,双钩廓填,白麻纸墨迹,笔法精妙,字体跌宕起伏,完全表达了书圣写字时“追惟酷甚”的心境,是晋唐书法中的极品,完全可以和台北故宫的镇馆之宝《快雪时晴帖》和故宫的秘宝《神龙兰亭序》并驾齐驱,价值无可估量。

六:牧溪法师《观音猿鹤图》

等级:国宝

价值:宋代禅宗画代表作

年代:南宋

质地:绢

流入日本时间:古代

收藏地:京都大德寺

这套图画三幅一组,是宋代禅宗画的极品,藏于京都大德寺,每年十月的第二个周日展出一次。 牧溪是南宋四川人,曾因反对贾似道而遭通缉。 此人画法极具禅意,每幅画皆随笔点墨而成,意思简当,不费装缀。 最经典的《烟寺晚钟图》,就是几笔点就,简直就是神来之作。 这组观音猿鹤图是著名的禅门公案图,这除了观音之外,猿鹤的含义根本无从得知,特别是那只母猿,怀抱幼崽,情同人类,却又茫然直视,不知何解,仿佛画家用画笔画出了一幅充满禅机的问卷,让世人回答。

七:猛虎食人卣

等级:无

价值:商周青铜器精品

年代:商晚期

质地:青铜

流入日本时间:近代

收藏地:京都泉屋博古馆

虎食人卣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青铜器珍品,也是日本藏中国青铜器中最重要的两件之一(另一件为永青文库的狩猎纹铜镜),通高35.7厘米,造型取踞虎与人相抱的姿态,立意奇特。 它和许多出土于湖南的商代后期的青铜器一样,纹饰繁缛,以人兽为主题,表现怪异的思想。 这件作品究竟是要表现老虎吃人的凶猛,还是人兽和谐的天人合一,历来说法不一,但可以确定的是,商代青铜器中很少有比这件更奇异复杂的了。

八:《无准师范像》

等级:国宝

价值:宋代人物画代表作

年代:南宋,1238年

质地:纸

流入日本时间:古代(南宋)

收藏地:京都东福寺

禅师的肖像画,在日本人称为顶相。 唐宋禅宗的很多门派在中国都衰落了,但是在日本却一直流传了下来,于是宋代的禅宗艺术品大多也保存在日本。 禅门的肖像画主要是师傅给弟子的,上面有题字,证明师承。 无准师范是宋理宗的国师,径山寺主持,南宋佛门的领袖,这幅肖像画特别重视面部的表情细节,不经意的传达了禅师智慧风趣的风范,是宋代肖像画的代表作,而且明清以前的人物肖像画,也无一幅能出其右。

九:李迪《红白芙蓉图》

等级:国宝

价值:宋代花鸟画第一名作

年代:南宋,1197年

质地:绢

流入日本时间:近代

收藏地:东京国立博物馆

举世公认的南宋院体花鸟画的最高水平之作。 一幅为红芙蓉,一幅为白芙蓉,线描有五代黄筌一派画风的精神,红芙蓉相对画的更好一些。 两幅画都在画面的左上部题款:“庆元丁巳岁李迪画”,可知是北宋末南宋初期的画家李迪的作品。 这两幅画原来是圆明园的秘藏,后来流落海外,先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十:《菩萨处胎经》五贴

等级:国宝

价值:人间传世最古老的写经

年代:西魏大统十六年(550年)

质地:纸

流入日本时间:古代(唐代)

收藏地:京都知恩院

这卷经书来头极大,它是人世间手手相传的最古老的经卷,而且可能也是世上仅存的西魏墨迹,价值无可估量。 此卷为西魏大统十六年陶仵虎写造,字大如豆,书法为北碑一派,笔意自如,全无石刻方拙之态,其超凡入圣之处,实有不可思议之妙。 这个宝贝我见过一次,是在京都国立博物馆的敦煌国际大展上,当时俄罗斯将其掠夺的敦煌写经一举展出,但是都是考古所出,多有残破。 日方展出了几件唐朝时候流入日本的写经,精美至极,特别是这份菩萨处胎经,完全就是压场的宝物,精美的纸张,稳健的笔意,一看就是难得一见的神品。

BTW,篇幅所限,只能加十个,除了这些之外,日本还保留着很多珍贵的中国文物,好比藤井有邻馆的《幽竹枯槎图》,大阪东洋陶瓷美术馆的油滴天目碗,永青文库的《金银错狩猎文镜》,还有《桃鸠图》、《十六罗汉图》等,都是罕见的国宝,如果有机会去日本,一定不要错过。

责任:静愚
为什么我们敢买折叠手机了
装进眼镜里的中国智造 把 黑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