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伟
周日早上,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江厦街道郭南小区第3微网格网格长卢世英接到居民反映:解放南路24弄22号楼道口的污水管堵塞了,污水不断外溢。卢世英顾不上吃早饭就急匆匆出了门,在赶往现场的路上,他联系了专业疏通人员。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处理,管道疏通了。
小事连着民心。第3微网格共有近60户居民,无论是环境卫生问题、便民服务需求,还是邻里矛盾纠纷,只要一个电话或一条微信,卢世英都会应声而动。
今年以来,江厦街道推出“‘桥’见幸福”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工作品牌,织密基层治理微网格,细分划定138个微网格,每个微网格配有1名网格长和3名民情联络员,建立网格事项闭环运转流程,让基层治理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网格全覆盖、服务零距离”。今年以来,138个微网格党员干部“联入走访”3000余次。
前不久,郭南小区网格长得知居民常为小区无物业、停车矛盾易发而烦心后,立即反馈给街道,联合小区微网格“1+3”力量开展摸底、协商,最终引入了“云管家”智能停车系统。
有事一起干,街道聚合“微力量”,提升基层治理质效。辖区居住着5000多名老年人,一日三餐是个大问题,街道联合当地知名餐饮机构打造老年食堂,采用“政府补贴一点+企业让利一点+老人承担一点”模式,向辖区老人推出七折优惠的可口饭菜。今年,江厦街道共搭建起30余个党建联建共治项目。
遇事商量办,街道依托“网格红领议事日”,解决居民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在网格巡查中,天封社区网格员闻霞发现一处岔口存在交通安全隐患。闻霞马上向社区反馈,网格长牵头召集网格员、网格内的党员和民情联络员以及海曙交警大队城区二中队等,共同出谋划策。不到一周时间,醒目的反光装置和隔离装置就安装好了。社区还陆续对6处存在不同安全隐患的路段作出调整和改善。
以“智”助“治”,江厦街道探索网格“微智治”,激发基层治理“大效能”。
周一早上,新街社区社工陈前昊一打开手机,便收到了来自“江厦智治”的待办提醒:您有一名包片居民已满80周岁。陈前昊和该居民取得联系,约好时间,带上告知书等资料,上门为老人办理每月60元的高龄津贴,帮助她预约每月3小时的免费居家养老服务、每日送餐服务等。
“一旦有啥事,我们在手机上动动手指,通过微信及时反馈到网格员那里,很快就能搞定。”新街社区居民李女士说。
2023年平安建设工作总结如何才能有特色和亮点?“笔杆子”教你写
2023年平安建设工作总结,共40篇文章8万余字,聚焦特色与亮点。 一、智慧赋能乡村治理,激活治理“神经末梢”。 二、德治自治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以法治推动多元纠纷解决。 三、法院“五抓”助力平安建设,抓打击、排查、服务、安全、宣传,深入基层。 四、公安打造“忠诚型”“智慧型”“规范型”“稳健型”,坚持执法办案,诉源治理,服务大局,司法宣传。 五、法治护航平安建设,明确基本原则,织密防控网,筑牢防火墙,数字化赋能。 六、司法行政系统助力平安建设,防范在先、基层治理、营商环境、司法宣传。 七、多措并举,聚力“十个一”,实现统筹协调、维护稳定、信息化建设、平安宣传。 八、出重拳保民安,以善治恤民情,借民力汇民意,打造平安特色。 九、延伸警务触角,打击犯罪,推进矛盾化解,打造社会治理新模式。 十、“大防控”、“微治理”、“解铃人”,推动平安建设。 十一、强调社区治理,推进智慧平安社区,变“小治安”为“大平安”。 十二、强化基础信息,警务实战,执法规范,队伍建设,推动平安建设提质增效。 十三、政协推动平安建设,讲平安、送平安、保平安、筑平安。 十四、红色引擎激活基层,源头预防提升治理,协同治理创新制度,科技应用激发效能,打造“塞上枫桥”。 十五、坚持人民为中心,抓实创建,强化基础,深化“三零”平安创建,细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优化工作方式方法。 十六、精准绘制路线图,保机制高效运行,深化普法宣传,建设“路线图”,扎实推进任务。 十七、加强风险防控,聚焦目标,深化创建,推动平安建设。 十八、强体系耕好责任田,重防控夯实安全堤,优治理激活创新力,铸铁军打造排头兵。 十九、加强风险防控,确保住房保障资金安全,聚焦目标,完成分包联创,深化“三零”创建。 二十、关键正本清源促提升,核心明确职责除症结,根本强基导向动真格。 二十一、夯实平安建设体系“四梁八柱”,全面打通应急处突“最后百米”,创新发展“枫桥经验”,率先建成行政执法“两大平台”。 二十二、社会治安明显改善,矛盾调处及时到位,网格机制持续完善,见义勇为走在前列,法治保障坚强有力,数字化改革提质增效。 二十三、预防上下功夫,化解上下功夫,疏导上下功夫,服务上下功夫,管理上下功夫,群防上下功夫,回访上下功夫,深耕平安建设。 二十四、持续探索村民自治方式,驱动社会治理新引擎,持续探索社会治理品牌,打造定分止争“金钥匙”,持续探索群防群治体系,拧紧平安临沧建设“安全阀”。 二十五、夯实平安建设“组合拳”,拧紧社会稳定“安全阀”,织密社会治安“防控网”,奏响社会治理“协奏曲”,实现社会治理新突破。 二十六、注重操作性谋划提升党建引领新效能,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进阵地功能提质升级,推进热线进社区网格,凝聚创造性合力,开创平安建设新局面。 二十七、加强基础性建设,实现社会治理新突破,筑牢数据底座基础,在智慧治理上求突破,筑牢平台建设基础,在治理效能上求突破。
什么是提高社会治理效能的重要推动力?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体制机制具有全局性、根本性作用。 一是完善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委领导体制。 社会治理体系是由众多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核心是党的领导。 要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推动社会治理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统筹各方力量协调行动,促使社会治理各项工作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推进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际成效上相得益彰。 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组织引领、机制引领的途径和载体,紧紧围绕基层党组织构建公共服务圈、群众自治圈、社会共治圈。 二是完善联动融合、集约高效的政府负责体制。 政府在社会治理中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关系社会治理效能。 要以推进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优化协同高效为着力点,完善政府治理体制机制。 横向上,破除部门分割、各自为政的弊病,建立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工作联动的机制,实现社会治理资源整合、力量融合、功能聚合、手段综合。 纵向上,破除头重脚轻、贯通不畅的难题,打造上层统筹有力、中层运转高效、基层做强做实的治理体系,提高快速响应、精准落地能力。 三是完善开放多元、互利共赢的社会协同体制。 社会治理责任在政府,活力在社会,潜力在市场。 要创新完善鼓励多方参与社会治理的政策体系,搭建互动平台和载体,建立政府和社会的互动机制,调动各方力量参与社会治理。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事业单位进入公共服务领域,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效率。 积极培育公益性、服务性、互助性社会组织,支持行业协会商会类社会组织发展,让千千万万社会组织的微治理释放出大能量。 四是完善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公众参与体制。 人民是社会治理的主体。 要着力构建群众参与的平台和载体,拓宽群众参与渠道,完善群众参与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建立健全权利与义务统一、风险与责任关联、激励与惩戒并重的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创新方法手段。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离不开方法手段现代化。 一是发挥自治基础作用。 基层群众自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要划清政府管理权和群众自治权的边界,把不必要的行政事务剥离出去,把不能缺的自治内容纳入进来,进一步增强基层群众自治活力。 探索创新基层群众自治实现途径,搭建便捷议事平台,做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 二是发挥法治保障作用。 法治是社会治理的最优模式,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要善于用法治思维推进社会治理、用法治方式破解社会治理难题,引导社会成员养成在法治轨道上主张权利、解决纷争的习惯,努力使循法而行成为全体公民自觉行动。 加快制定社会领域急需的法律法规。 三是发挥德治引领作用。 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是人际和谐的基础。 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优势,通过身边榜样的示范、乡规民约的约束、行业章程的规范、生活礼俗的教化,引导群众明是非、辨善恶、守诚信、知荣辱,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四是发挥科技支撑作用。 科技进步是社会发展的引擎,也是提高社会治理效能的推动力。 要善于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起来,通过现代科技推进社会沟通、改进管理服务,打造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化治理新模式。 三、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重点任务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聚焦制度完善、机制创新,对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重点任务作了具体部署。 (一)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 关键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创造更多依靠基层、发动群众、就地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途径和办法,实现预防化解工作常态化、长效化。 一是坚持关口前移、源头预防。 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关键是要把着眼点放在前置防线、前瞻治理、前端控制、前期处置上,通过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着眼于完善信访制度,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信息化、科学化,推行领导干部特别是市县领导干部下基层大接访制度,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信访工作新路子。 二是坚持联调联动、多元化解。 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 要完善资源整合、科学分流、效力对接的制度机制,实现“三调”联动。 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以多元的方式方法化解不同的矛盾纠纷。 三是坚持疏解引导、培育心态。 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是适应社会转型的现实需要。 要完善工作体系、工作网络,根据不同人群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加强帮扶求助、心理疏导、法律援助,最大限度消解社会戾气,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二)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提高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驾驭社会治安局势能力的基础工程。 一是增强社会治安防控的整体性、协同性、精准性。 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关键是树立整体效能理念,突出一体化运作。 要立足整体防控、协同防控、精准防控,建立健全平安中国建设协调机制,有效整合资源力量,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工作机制,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能力。 二是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把社会治理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创造性实践中,是社会治理的中国特色。 要坚定不移走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之路,创新完善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制度机制,织密社会治安的天罗地网。 三是提高社会治安立体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 新形势下,打造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升级版,关键是要坚持立体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方向。 要打造点线面均衡布局、网上网下交汇融合、人防物防技防有机结合、打防管控一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新格局,提高立体化水平。 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开展防控工作、以法治方式解决治安问题,提高法治化水平。 着力培养专业思维、专业方法、专业技术,以打击防范专业化应对违法犯罪职业化。 把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作为推动社会治安防控工作创新发展的强大引擎,提高智能化水平。 (三)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 当前,公共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必须以完善的体制机制托起安全的底线。 一是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一头连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要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建立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 二是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 提高国家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任务。 要以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为契机,优化国家应急管理能力体系建设,推动应急管理从静态、职能管理向动态、综合管理转变,从灾害应对向风险管理转变,提高防灾救灾减灾能力。 三是加强和改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 食品药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四)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社会治理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固本之策。 一是树立大抓基层、大抓基础的政策导向。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要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到基层,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推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 二是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 人民群众是最广泛、最活跃的社会治理主体。 要善于总结提炼各地成熟经验做法,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激发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内生动力。 三是抓好基层基础建设的重点难点。 基层力量、基础工作、基本能力,是当前基层基础工作的重点难点。 要聚焦力量全覆盖,建好社区干部、网格员、志愿者等队伍,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作用,发挥行业协会商会自律功能,推动社会治理力量落到最基层。 要聚焦要素全掌控,实现对各类基础要素的精准掌控。 要聚焦能力大提高,增强基层干部掌握情况、化解矛盾、服务群众本领。 (五)完善国家安全体系。 国家安全体系是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掌握维护国家安全主动权的总抓手。 一是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统领。 总体国家安全观突出的是大安全理念,强调的是做好安全工作的系统思维和方法。 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利益至上有机统一,统筹推进各领域国家安全工作,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二是健全国家安全体系。 做好新形势下国家安全工作,必须一手抓当前、一手谋长远。 要完善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健全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国家安全风险研判、防控协同、防范化解机制,增强国家安全能力。 三是坚决捍卫国家政治安全。 政治安全是党和国家安全的生命线,是不可动摇的底线。 要加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提高防范抵御国家安全风险能力,高度警惕、坚决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筑牢维护国家安全的铜墙铁壁。
精准一对一帮扶工作总结
精准一对一帮扶工作总结
各地开展精准一对一帮扶工作,为精准脱贫注入了新活力。那么,精准一对一帮扶工作总结怎么写,你知道怎么写吗?如果不知道,就一起看看我整理的内容吧!
篇一:精准一对一帮扶工作总结
20xx年是我市对扶贫开发工作做出重大战略调整的一年,也是实施《大别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第一年。 一年来,我们按照国家、省和黄冈市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悉心指导下,我市扶贫开发工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以整村推进和大别山片区为工作平台,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切实抓好产业化扶贫、扶贫搬迁、老区建设、雨露计划、社会扶贫等重点工作,加大资源整合和扶贫投入力度,圆满完成xx年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20xx年工作情况
(一)大别山片区扶贫攻坚全面启动。 按照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我们积极行动,及早部署,快速推动大别山片区扶贫攻坚各项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第一副组长、分管扶贫工作的政府副市长任副组长、市直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片区扶贫攻坚与区域发展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为组织开展好这项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二是编制规划。 抽调专门人员,组建规划编制工作专班,结合《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规划》、《麻城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各行业专项规划,编制了《大别山片区麻城市扶贫攻坚与区域发展规划》,谋划了一批事关全局、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共策划项目338个,总投资741.65亿元。 三是规划衔接。 为使我市片区规划的项目能够进入省和国家规划的笼子,市领导组织相关部门多次到省和黄冈市相应部门汇报工作,沟通情况,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 20xx年2月13日至15日,住建部计划财务与外事司江小群副司长一行8人深入麻城蹲点调研,采取召开座谈会和现场考察方式,全面了解麻城大别山片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困难、问题以及建设需求,共同探讨大别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发展方向。
(二)稳步实施整村推进。 按照扶贫开发工作省负总责、县抓落实、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总体要求,我市把重点村整村推进建设,作为今年扶贫开发的重中之重。 已完成14个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规划编制工作并报经省扶贫办批准。 整村推进重点贫困村,每个村的财政扶贫资金投入不低于100万元,整合投入不低于200万元,整村推进重点村的总投入达到村平300万元以上。 项目涉及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帮扶贫困户和贫困户子女技能培训4个大项,项目计划实施板栗低产林修剪、疏林、回缩、品种改良嫁接400亩;新建养殖小区15个,建猪圈,建鸡舍4580,建育种鸡舍450,建羊舍1080;硬化村内道路0.6公里;贫困户子女技能培训42人;帮扶贫困户280户发展种、养、加项目。 目前,各类整村推进项目建设已经全面启动,进展较快,效果良好。
(三)支柱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结合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大力实施产业化扶贫,按照一村一品、一片一业的要求,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村主导产业,坚持连片规划建设,重点发展市场前景好、具有比较优势、能辐射千家万户的蔬菜、板栗、花卉、油茶、特色养殖等特色支柱产业。 今年14个实施整村推进的重点贫困村,都把培育致富支柱产业作为重点和核心,集中80%的财政扶贫资金用于支柱产业发展。 坚持用现代工业理念谋划产业化扶贫,大力推广龙头企业 合作社 基地 农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建立健全带动贫困户增收的利益联结、分享机制。 加大对扶贫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利用扶贫贴息资金重点扶持了中林木业、秀荣食品、绿臻源蔬菜专业合作社等一批直接带动贫困户增收、具有市场开拓能力的`扶贫龙头企业。 支持鼓励农民按照自愿的原则,通过资金、技术、信息的整合,组建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搞活农副产品流通。 利用财政扶贫资金支持了蔬菜、板栗、花卉、油茶、特色养殖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充分发挥其市场信息、技术指导、销售运输等配套服务功能,把开发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农户生产风险。 扎实开展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充分发挥其在发展特色产业、扶持贫困户方面的积极作用,解决了贫困农户发展生产资金短缺难题。
(四)扶贫到户工作有序推进。 一是召开全市扶贫搬迁工作会议,将今年的工作任务分解落实。 同时对全市登记建档的贫困户新建房屋进行了全面调查,重点对今年新启动重点贫困村的扶贫搬迁居民点建设进行了现场办公。 二是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扎实开展。 2012年6月19日,召开全市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会,在认真总结上半年成绩的基础上,对今年培训的任务、内容、形式、补助标准、资金使用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任务预计在9月底前完成。 三是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和扶贫到户贴息工作成效明显。 我市3个省级互助资金试点村和15个中彩项目互助金试点村融资总规模291.2万元。 其中财政安排资金270万元,吸收农户入股资金21.2万元,吸收入社农民590户,互助资金主要投向蔬菜、药村、板栗、水产和畜禽养殖等产业。 目前,我市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健康运行。 四是发放贴息资金99万元,采取企业贷款、政府贴息的方式支持帮助龙头企业扩大生产;发放小额贴息资金48万元,采取农户贷款、政府贴息的方式扶持贫困农户,增大群众的就业面,促进农民增收等措施,有效提高了财政扶贫资金的最大效益化,解决农户发展企业生产上资金不足等困难。 按照超前谋划,做好项目储备的工作原则,根据产业和贷款规模,要求每个贷款规模在100万元以上,全市各乡镇正在积极做好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扶贫贴息项目储备工作。 五是贫困人口档案实施动态监测管理,按照2300元的扶贫标准,对扶贫对象进行一次动态调整,对脱贫人口及时退出,对返贫人口及时纳入,最大限度地发挥扶贫资源的效益。
(五)扎实开展老区建设工作。 完成9个老区建设重点村项目规划编制工作并报经省扶贫办批准。 对全市9个老区建设重点村,实地考察、筛选、编制2012年老区建设项目,确定我市今年老区建设项目分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培训3大类13个项目,总投资419万元,其中省级安排204万元,地方配套215万元。 项目计划新建150标准猪场9栋,新建标准化养鸡场2栋;发展大棚蔬菜50亩;整治大棚蔬菜排水渠道600米;硬化村级公路4.2公里,2012年5月所有项目建设已经全面启动实施。
(六)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扶贫开发会议精神。 为切实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省两个《纲要》,一是市委、市政府召开了一次扶贫办公会。 3月15日,市政府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及时传达全省会议精神,听取扶贫工作情况汇报,专题研究扶贫开发工作。 二是召开了片区开发启动大会。 4月23日,我市召开新一轮扶贫攻坚动员大会,会议传达了中央、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回顾了十一五以来扶贫开发工作,对新一轮扶贫攻坚进行了全面部署。 三是召开了一次整村推进现场会。 我市在歧亭镇召开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现场会,与会人员参观了现场,总结了经验,部署了工作,进一步明确了新一轮整村推进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 四是一系列举措加强扶贫宣传。 市扶贫办与市广电局联合,制作了一部中彩项目扶贫专题片,多次在迎检会、调研会、汇报会上播放,深受领导和同行好评。 同时,在湖北荆楚网、湖北扶贫网、国家扶贫网、扶贫杂志社等纸媒和网媒上发表宣传报道累计达10多篇。
(七)扶贫开发工作成绩受到了上级肯定。 今年上半年,我市陆续迎接了省扶贫绩效考核、省财政扶贫资金专项审计和黄冈市地方党政主要领导扶贫责任制考核,各项工作都得到了省和黄冈市的一致好评。
(八)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项目圆满完成。 全市15个项目村共实施项目357个,累计投入资金6136万元,其中利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2125万元,整合市直部门资金3384万元,农户自筹资金及投工投劳627万元,项目取得了明显成效。 被国务院美文阅读扶贫办给予充分肯定,于2012年4月在四川举办的全国中彩项目培训班上,再次作经验交流发言。 20xx年5月份国务院扶贫办外资管理中心和省扶扶贫办委托我市已对项目进行了全面自查验收。
(九)机关自身建设规范运行。 一是按照市委关于迎创活动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抓好机关党建各项工作,积极组织开展创建活动。 二是深入开展两评两促活动,加强我办机关建设,将机关党的工作与其他工作有机结合,开展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廉洁型、创新型的五型机关创建和双联双促活动。 三是扎实开展治庸问责活动,围绕治理庸懒散软现象,重申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纪律,提高干部能力素质,树立机关良好形象。 四是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切实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警示教育,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对扶贫项目实行阳光操作,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和治理腐败,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九)机关自身建设规范运行。 一是按照市委关于迎创活动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抓好机关党建各项工作,积极组织开展创建活动。 二是深入开展两评两促活动,加强我办机关建设,将机关党的工作与其他工作有机结合,开展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廉洁型、创新型的五型机关创建和双联双促活动。 三是扎实开展治庸问责活动,围绕治理庸懒散软现象,重申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纪律,提高干部能力素质,树立机关良好形象。 四是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切实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警示教育,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对扶贫项目实行阳光操作,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和治理腐败,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篇二:精准一对一帮扶工作总结
20xx年,县扶贫办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深入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不掉一户、不落一人的总要求,输血变造血,扶贫与扶智并举,狠抓扶贫开发工作,为实施产业兴县、科学发展、和谐惠民,全力打造文化巴东、富裕巴东、智慧巴东、美丽巴东、幸福巴东发展战略,努力推动巴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是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
县扶贫办紧密结合扶贫工作特点,努力探索构建扶贫人才培养新模式。 首先是实施乡村能人战略。 乡村能人,是指在乡村中在创业、营销、与技术等方面能力、德才兼备的群体,主要有创业能人、技术能人、村干部能人等。 要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乡村人才是关键。 为此,县扶贫办通过在乡村组织实用技术培训活动,让乡村能人成为农村发展的领头雁,蝶变为脱贫攻坚战役中的生力军。 2015年,全县共投入各类乡村能人智力资金17万余元,培训乡村能人1900多人次,并建立了乡村能人数据库。 截至目前,全县经乡村能人培训后,成为市场主体业主的乡村能人已超过1000人。 2016年,县扶贫办将计划实施乡村能人双二计划:即全年投入培训专项经费不低于20万元,全年培训乡村能人超过2000人。 其次,建立人才奖励机制。 每年通过扶贫工作进行考核、评选,在全县各单位和乡镇扶贫干部中评选出一定比例的农村实用技术优秀单位和优秀工,并通过扶贫领导小组对其突出业绩进行表彰和奖励,让这部分人真正成为乡村能人的孵化器助力剂。 第三,健全人才培养体系。 通过贫困村主职干部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方式加大对农村致富带头人和乡镇文章扶贫干部能力的培养,并对全县扶贫干部就精准扶贫等工作进行培训,全面提升人才素质。 2015年,全县共举办县乡村三级扶贫专干培训班4期,培训人次超过1200人次。 在水布垭、野三关镇、清太坪镇和信陵镇开展药材、蔬菜、畜牧、银杏和核桃种植技术的点对点培训,总计培训1250人次,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村技术人才缺乏的问题。 同时还通过县委党校开展贫困村第一书记培训,为打赢扶贫攻坚战打下良好的组织基础、人才基础。
二是树立大扶贫理念,积极开展雨露计划试点县工作。
2014年湖北省扶贫办确定巴东县为雨露计划试点县。 2015年,巴东坚持精准扶贫、瞄准对象、直补到户、应补尽补、不漏一人、规范管理、提高实效的工作原则,加强雨露计划项目管理,提高项目实施效果,根据建档立卡确定的农村贫困户家庭中接受高等职业教育(一、二、三年级)、中等职业教育教育(一、二年级)及一年以上技能培训(进入顶岗实习阶段的学生除外)的在校学生,按照应补尽补、不漏一人要求,对每个补助对象1500元/年的补助标准,通过农村商业银行一折通号直补到个人。 抢抓时间节点,通过紧急下发通知,动用电视、电话、网络等传输媒介,广泛宣传改革版雨露计划。 2015年秋季学期,州扶贫办下达1500人的雨露计划任务,而全县实际审核通过人数达1600人,远超州办下达计划。 全年兑现补贴资金123.3万元。 同时,县扶贫还加强与财政、教育、人社、计生等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扶贫部门负责做好贫困户建档立卡补助对象的确认、动态监管等项目管理工作;财政部门负责做好补助资金的发放和监管工作;教育部门负责做好学籍调查、审核工作;计生部门结合独生子女、双女户子女、单亲家庭子女、留守家庭子女、诚信计生户等项目库资料,严把审核关;其他相关部门负责做好协调配合工作;县、乡(镇)、村(社区)做好补助对象资金发放的阳光公示,接受监察、审计部门和社会监督,坚决杜绝和严肃查处虚报、套取、私分、截留、挪用雨露计划项目资金的行为。
三是创新精准扶贫模式,互联网 助力电商扶贫。
巴东县地处湖北省西部、武陵山区,是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武陵山区脱贫攻坚主战场。 多年来,因为山大沟深,交通条件不好。 村民外出办事、工业品进村、农产品进城极为不便,导致农村经济发展极为缓慢。 面对这个现实问题,巴东县从2013年开始以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为理念。 在全国率先建设农民办事不出村电子信息系统,探索出一条技术牵引性的微治理模式,并逐步尝试结合互联网 ,打造了农民办事不出村升级版,实现从互联网 政务互联网 商务到互联网 精准扶贫的高速跨越。 为此,县扶贫办继九月九巴东县第三届农村信息赶集活动中与淘实惠等电商成功合作,先后在各个乡镇每月巡回举办一届互联网 精准扶贫信息赶集活动,让贫困乡亲学会上网淘宝,学会将藏在深闺的土特产网销山外,并通过现场示范、大户带动、电商进村、扫盲(网盲)行动等形式,培训电商户微商户,打造电商村,将贫困户引领培育为新型农民。 2015年,全县已建成农村网点71个,投放淘实惠电子货柜108个,实现销售额达1500余万元。 逐步形成了电商 龙头企业 合作社 贫困村(户) 网店的电商扶贫生态链,把电子扶贫延伸至偏远农村,切实增加了贫困户就业创业渠道,实现了电子商务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为精准脱贫注入了新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