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新闻·齐鲁壹点记者 曲鹏
继2023年凭借小说《宝水》荣获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后,作家乔叶的最新散文集《要爱具体的人》近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部作品不仅是乔叶文学创作的又一次飞跃,也是她对生活深刻洞察的结晶,展现了她对具体人和具体生活的无限热爱。
《要爱具体的人》
乔叶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在《要爱具体的人》中,乔叶用简洁、纯粹的文字,记录了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小区楼下的桂花到菜市场的蔬菜水果,从旅途中的偶遇到与朋友的重逢,每一件小事都在她的笔下变得美好而妥帖。她的文字如同品茶,让人在慢慢悠悠之间独得真味。
在这部散文集中,乔叶特别关注那些认真生活着的人们。无论是匆匆赶路时偶遇的老太太,还是偶然搭乘的摩托车司机,或是在火车站等车的送花男人,她都用文字将这些熟悉或陌生的人们一一收藏。她珍爱人和人之间琐碎的相遇,细腻深刻地捕捉到他人生活的真实片段,铸造了她纯白菁萃的散文灵魂。
《要爱具体的人》不仅是对日常生活的赞美,也是对虚无的抵抗。乔叶在书中坦言:“人到中年,活得坚硬。”面对生活的艰辛和无奈,她依然致力于捕捉庸常生活中一切美好的细节,对每一个认真生活的人都不吝惜赞美。她的文字如同烟火,治愈着时代带给我们的迷茫与困厄。
乔叶
作为一位女性写,乔叶的作品中自然流露出女性面对世界时的独特细腻与温情。《要爱具体的人》是一部真正治愈心灵的作品。它告诉我们,真正治愈心灵的,不是单薄的温暖,而在于面对生活的勇气和力量。乔叶通过她的文字,鼓励我们在人生的路口或间隙,珍惜每一次人和人的相遇,在偶然之中品味永恒,在庸常里面寻找独特,去爱具体的人,爱每一种认真的生活,甚至遗憾的不完满。
在琐碎日常的生活中捕捉富有诗意的细节,在娓娓道来中展现每个人面对生活时最坦诚、最细微的情绪与情感,乔叶的《要爱具体的人》是对生活的最美好雅致的赞歌。
距离中考还有 40天 我语文弱弱 110多分 希望能提高到130多 我该怎么办呀?
说到语文,大家会想到什么呢?是“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之”,还是“语不惊人死不休”,还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或是其他的什么东西呢?其实,我们在谈及语文的时候,往往都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那就是语文其实是一门语言,而写作不过是说话,把握住这一点,也就明白了学习语文的一个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途径,那就是向生活学习。 话虽这样说,但语文究竟是要怎么学呢?我认为,语文学习最重要的是要勤积累。 一、读记看写篇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拥有深厚的功底特别重要。 那么这深厚的功底是从哪里来的呢?从积累中来。 尤其是在写作时,更需要一定的材料积累,这样联想才能有着落,才能做到点面结合、内容充实、理论与材料相联系。 所谓勤积累,也就是包括这四个方面:多读、多记、多看、多写。 (一)多 读首先是多读,读什么呢?高考制度的改革也对学生的知识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作为学生,我们广泛涉猎知识的最佳途径就是读书看报了。 读书,要涉及到各个方面,正如鲁迅先生那句经典的比喻所说的,大家读书要像蜜蜂,不但要辛勤地采蜜,还要多方汲取,采集各种各样的花粉,才能酿出香甜的蜜来,紧叮在一处是绝对不行的。 王蒙说,作家要学者化,也是这个道理。 文科的同学要多读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锻炼自己严密的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理科的同学也要多了解人文方面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文化的底蕴。 在知识体系高度分化、又高度集中的今天,我们必须学会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促使学科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以提高素质,善于归纳在自己头脑中形成的知识体系,善于推广联想,达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举一反三的效果。 一般说来,我会把大本头的名著放在假期去读,一方面是因为平时的空闲时间太少,不允许我们用很多的精力来钻研这个;另一方面,假期可以集中精力,更好地体会书中的精华。 平时我就多看一些报纸杂志。 一本高品位的杂志,带给你的不仅仅是文章的美感,还有心灵的愉悦和启迪、视野的开阔与知识的丰富。 在我看来,《读者》、《视野》、《青年文摘》都是很不错的杂志,《环球时报》、《南方周末》、《语文报》都是很好的报纸,我基本上是每期必读。 另外,还有当今的一些散文和小品文,如余秋雨、刘墉、乔叶、史铁生、林清玄等人的作品,对于我们的中学生来说,称之为一大金矿也不为过。 这些文章,或微微到来、或鞭辟入理、或给人启迪、或发人深省,但大都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文辞精美,读来余味悠长,令人回味无穷。 枯燥的学习之余,读读这些文章,既可以调节大脑,又能够陶冶性情,实为人生一大乐事啊!读书,不是让你单纯地去读,而是用心去读,必要时还要用手去记。 就是说你要做读书笔记,要摘抄。 古人说,不动笔墨不看书。 俗话也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嘛!准备一个专门的本子,看到你认为比较好的句子、段落、甚至文章,都要把他记下来;读书的时候,有什么思索、感悟,对你有什么启发,都要随时地写下来,因为,它们都是一些被称为灵感、或者是思维的火花的东西,可能只是一闪而过,如果你不在此时把他抓住,以后可能再也不会有了。 记下来之后,时不时地拿出来翻翻,晨读的时候拿来读读,渐渐地,这些东西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你自己的东西,需要用的时候,信手拈来就可以了。 我的语文成绩一直很好,我觉得很大程度上就是得益于此。 我从初中的时候就养成了作读书笔记的习惯。 最初是在老师的逼迫之下去摘抄一些东西,每周上交一次供他检查。 老师的政策只持续了一段时间,我的习惯却就此保留了下来。 以后,凡是在读书的时候,看到有什么优美或是有启发性的句子,我总是随时地把他记下来,无论自己的时间有多紧张。 因为我觉得,这些东西,如果我不记下来,以后可能就再也见不到它了,岂不是我的一大损失?于是,习惯就这样养成了,甚至在我紧张的高三生活中也没有放弃过。 积少成多,平时看起来不怎么起眼的那么一点点东西,渐渐地变成了一本、两本……到高中毕业, 我已经有了满满四本了。 不幸的是,由于这些本子在班里传看,有一本不知流落到那位同学那里,再也找不到了,让我很是为此捶胸顿足了好一阵子。 其余的三本我到现在还爱不释手,漂亮的外壳加上里面工整的字迹、充实的内容,记录了我当时点滴的思绪、心血和汗水,我想我真的该它作为一笔财富好好珍藏。 当时,有同学和我开玩笑说:“我们班的作文讲评课都快变成你的作文欣赏课了。 ”高考的时候,我的作文几乎满分,我想这应该都是它的功劳。 大家可能会问,你说了这么多,到底有什么用呢?我想,读书很大程度上对我们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不知不觉中你的语感、语文知识、文学素养会提高很多,这不但对你学好语文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且对你的人生观、个人气质、修养都有很大的影响。 因为我一向认为,书中有很美好的世界、丰富的人生。 (二)多 背其次呢,就是要多背诵一些诗词名句、历史典故、优美篇章、成语俗语。 我高一的时候曾经疯狂的迷恋诗词,摘抄了很多,也背了很多,找遍了我能找到的所有诗歌,古今中外的都有。 这段迷恋让我以后用到诗歌的时候,基本上都可以信手拈来,恰到好处。 其实,用心去读,诗歌中真的有很多好的东西值得我们去发掘,比如说感情的抒发、景色的描绘、叙事的诗话等等。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别人没发现的他发现了;“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别人没感受的他感受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何等的乐观自信!“此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何等的细腻生动!古语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如果你想有好的气质,当然了,更现实一点说,如果你想在高考中得到高分,那么,我建议你,多读一些诗歌。 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历史典故。 一方面,有利于你做文言文阅读的时候,尽快地把握住文章的历史背景。 当然了,如果你确实知道得很多,而且有很幸运的话,极有可能在文言文阅读中遇到你本来就已经知道的历史事实,那就更好了。 另一方面,有利于你写作文的时候得心应手地运用这些历史典故来做论据,或者是联想的依据,甚至以此来构架你的文章,像2002年高考的满分作文之一《昭君的选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要尽可能多地掌握成语俗语。 这里的掌握,不是说要你死记硬背,而是在读书作文的过程中理解并运用。 做到了这一点,不但使选择题中的那一道考察成语知识的题目迎刃而解,而且对你的作文大有帮助。 大家如果读几篇毛泽东的文章,就会发觉他文章的最大特点,就是大量引用诗词名句、化用历史典故、活用成语俗语。 我自认为,他的文章,抛开政治性不说,但就文学性来讲,可读性就在于此。 (三)多 看再次,要多看,这里的看,就不是指的读书了,而是说,要学会观察。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不但要勇于汲取新知识,还要善于汲取新知识。 注意观察,这样对我们的语文学习很有好处,观察什么呢?上至天上的日月星辰,下至地上的小虫、蚂蚁、泥土,总之,天地间的一切都应该是我们的观察对象。 看到他们,我们就应该想,如果要我来描写它,我该写什么呢?看到一个人,我们也应该想一想,如果让我来写他,应该抓住他的什么特点呢?世界上绝对没有相同的人和事,我们在描写时一定要抓住特征,用最简洁的语言最形象地刻画事物的特征。 只有我们平时这样想了,这样写了,考试的时候才不至于无话可说,才可以扩大自己的选材范围,使自己的文章内容更充实、更丰富。 生活是写作之源。 离开了对生活的观察,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一定要从观察生活起步,深入生活,正确认识和理解生活。 (四)多 写最后,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多写,多练笔。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写日记的习惯,我曾经是有的,那时候,不但写日记,还有周记。 我喜欢每天晚上坐在台灯下安静地整理自己的思绪,俯拾生活中的点滴,那种感觉好像是收藏过去的日子,收藏自己的生命。 真的,不是我故意夸大,确实有这样的感觉。 因为,我认为,如果我不把现有的美好生活好好收藏,任他像用过的纸币、撕下的日历一样被弃,岂不是一大遗憾?但是现在,进入大学以后,每日似乎都是忙忙碌碌地度过,匆忙得让生活不再从容,让感情不再细腻,我已经很少记日记了,只是在心情郁闷的时候,才想起来倾诉一下。 这真的是我的一大损失。 偶尔翻翻以前的日记,当时的点点滴滴又浮现在眼前,心中的感觉真的很温馨。 可是,如果我不记这些日记呢?当我蹙着眉努力地回想一天、几天、一月、一年甚至十几年来所走过的路,能想起来的,或是认为有意义的,不过是凤毛麟角,很多的日子,都从我的记忆中消失了。 这让我觉得自己是在奢侈地享用生命,而不是细细地品味。 对于中学生来说,记日记对于写作可以产生很重大的影响。 首先,日记可以促使你更好地观察生活。 当你晚上坐在灯下,准备记下今天发生的你认为很好玩或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的时候,你突然写不下去了,因为你发觉,你当时并没有仔细观察这件事,你并不清楚其中一些很重要的细节,不能把他写得像你看到的那么有趣。 有了几次这样的经历,你就会渐渐养成注意观察的好习惯。 其次,日记可以为我们的写作提供素材。 我写作文的时候,就经常从我的日记中寻找题材,找灵感。 你会发觉,如果是写你在日记中认真思考过的问题或是仔细描述过的事件,你会洋洋洒洒、一气呵成地完成你的作文而不费任何力气。 在考场上,这可以帮你写出一篇很好的作文,还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 即使考场作文用不上那些问题或事件,也没关系,还有你曾经写出的经典的句子也可以用啊。 再者,多写日记还可以锻炼你的遣词造句的能力。 二、遣词造句篇说到遣词造句,我觉得拥有流畅的朗朗上口的句子是一篇漂亮文章的必要条件。 要想写出漂亮的句子,平时就要有意识的练习,培养自己这方面的能力。 大家可以尝试用以下几种方法:字词联想、意象联想、换句练习、短句拉长、叠句、夸张、特写、拟人、比喻、象征、衬托等方法。 我觉得最有效的是换句练习和短句拉长,在其中贯穿其他的方法。 我们不妨来做一个练习。 大家来设想这样一个情景,你在看到某一事物或正经历某一事情的时候,突然回想起了另一事物或是另外的与此相关的事情。 你应该怎样来描述你这个“想起”时候的心理活动呢?或者说,你将用什么样的过渡来引起你下面将要叙述的事物呢?举个简单的例子吧。 把无尽的思念抛进水面的波纹里,让它永远无穷无尽的扩散,一圈一圈地……记忆的风帆驶进往日的岁月……如今蓦然回首,才发现……时光的步伐再次将那些散乱的句子带回我的梦里……时光的潮水把我推回到今日的沙滩……时间匆匆走过,美丽的记忆却从飞驰的岁月中,重新完整地进入我的心中,跌入心灵深入最深的角落……记忆的门打开了……他的思绪如同泛滥的春水一般……你还能想到什么句子呢?你是不是才发现,原来一个句子可以有如此多种美妙的说法,原来汉语竟然具有如此灵动的表达呢?这个例子看似简单,其实就表明了联系遣词造句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请千万别小看这种方法。 不知道大家是否听说过这样的故事。 在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去世后,人们在他的书稿中发现了一个本子,上面密密麻麻的写了很多句子,但是,这些句子都互不相连,也不成段篇。 人们研究了好久都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后来他的一个朋友揭开了这个秘密。 原来,这是托尔斯泰造句用的本子!人们都震惊了。 一个著名的大文豪尚且如此重视造句,更何况我们这些普通的中学生呢?以上,我主要是讲了一下平时应该如何学习语文。 接下来呢,我想和大家谈一谈作文在应试方面的一些不算技巧的技巧吧。
生活有感
生活有感范文1
来x大两个月了吧,颓废囫囵的吞咽着往日的气魄。 记不清是那一个清晨了,也记不得那一缕阳光,真想在记忆的河里打捞那遥远的温存。 时间安静在一角落里,如同隔夜的剩饭,不愿打破那寂灭,挣扎似是欲说还休,不只一次的回眸,只不过空虚之后的呢喃。
《诗》云:“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我想这即是古代爱情的极至吧。 曾想过,与青石向晚的江南小镇,手执折扇,身披长衫与一胭脂凝腮的,轻倚霓裳的江南女子阁河凝望,约俄顷,轻声吟到:“美目盼兮,巧笑倩兮。 ”以凭吊望穿秋水的柔情,且在四目相接的一刹那,我今生为你牵挂当窗外的“风铃”摇醒了过往的青春,现实的网如同闽江里的水葫芦,不知掠杀多少蒙胧的雏想。 掬起一束《扬之水》我眷怜的姑娘,你会在哪儿呦!
《诗经·陟崮》云:“陟彼崮兮,瞻望父兮。 ”《诗经·卷耳》亦云:“陟彼租矣,我马颓矣。 ”我想古人早已明了情感的宣泄需要行动的付出。 每次当我读到这两句诗时,心里总荡漾着莫名的感到,如同阳光直射心田,想在已经冷漠的心唤醒发自灵魂深处的情感,我们一味的放纵自己,对于亲人,远离家乡的我们藏有太多的虚伪啊!嘟,嘟,嘟电信的电缆是有限的,而人的思维是无穷的,我们到底在扮演着怎么样的角色?执着的骑士?浪漫的吟游诗人?孤僻的剑客?而挂出这一通电话,我们所思念的人儿,凝结了琉璃般的爱去包容我们。 子曰:“父殁,三年不改其行可谓孝也。 ”我挚爱的亲人呦,只愿风儿带走我的祝福!
仰起倔强的头颅,那象牙塔的肤浅等同于六月的炙热所给予的创痛,而故事的楔子,又何尝不是耐人寻味,“空旷的教室,苍白的白帜灯,彻夜未眠的宿舍闲聊,以及喧嚣后的疲敝。 ”交织在一起的氛围,一直弥漫到记忆的深海。
“寻梦,撑一只长篙”我想只不过搁浅罢了?
①陟彼崮兮,瞻望父兮:我骑着马儿来到茂密树林的高山上,就是为了看见身在老家的父亲。
②陟彼租矣,我马颓矣:当我爬到那高高的山上时,我的马儿已经累跨了。
③《扬之水》:出自诗经,意思清冽悠扬的河水。
④“风铃”:是我们学院一个93年的女孩子。
生活有感范文2
妈妈给我买了一本《阅读航标》来让我增加阅读量,并想提高我的阅读能力。 读了几页,这本书就让我爱不释手了。
这本书里有很多美妙,充满哲理的散文。 读这些的文章,就是在解读他们的心路历程,让我们体会他们感受到的奇妙感受。 就如书中所说:阅读,是一种美的享受,是一种心灵的交流,是一种高尚的情操,是一种忧伤的情思,是一种孤独的守候,是一种精神的牵引。 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句一直在牵引着我,在鼓励激励着我。 真的,我感觉读他们的文章,仿佛就是在给我讲授心理课一样,每一篇就是一课,每一课都有它意味深长的道理,这些道理一点一点的帮助我走向成功,快乐的面对生活。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要数乔叶的《感谢生活》了。
这篇散文富有很大的哲理性。 乔叶在文中把生活一直当做感谢的对象。 无论是好,是坏,是喜,是忧。 都感谢生活。 认为,生活不光是幸福快乐,也有很多无奈和悲伤,其实关键是在于你怎样面对这些事。 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很多很多。 无论生活好、坏,你都要认真去面对。 其实生活就是一场剧目,上天是导演,你就是演员,并是这幕剧中的主角。 上天安排给你有喜怒哀乐,酸甜苦辣。 这些都在锻铸、磨炼着你的意志,都是对生命的考验。 要不人们怎说“不经风雨难见彩虹”呢?生活就如同一面镜子,会把自己的内心照的清清楚楚,淋漓尽致。 在你开心时,镜子里的你就会开心;在你悲伤时,镜子里的你就会悲伤。 但我们都愿看到快乐的我们,所以我们要有良好的心态去面对这个社会。 乌尔法特的《生活》中又讲,不同人生对生活有不同的看法和体味。 但最深的要数那些经历过困苦、艰难的人了。 只有经历困苦艰难,才能理解“生活”得真正和丰富的含义,才能充分享受“生活”赐予的甜美芬芳。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 ”读这些文章,就是在和这些作家们进行心理沟通。 感受生活,享受在灿烂的阳光之中,温暖的太阳正在照耀!
生活有感范文3
最近,我读了《科普热点—低碳生活》,了解到从前的地球多么的清静,多么的美丽。从前的地球没有吵杂声,只有清脆的吆喝声;从前的地球上都是绿色的保护伞,可现在只有光秃秃的水冰从前……我多么渴望以前那美丽的地球呀!你们呢?让我们一起行动吧!
这本书给我们讲述了什么是低碳生活?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 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会导致地球气温持续升高,人类终将面临灭顶之灾。 地球气温上升一度,美国粮仓变大漠;气温升两度,三分之一的动植物会消亡;气温升三度,气候将彻底失控;气温升四度,人类的口粮吃紧;气温升五到六度,百分之九十五的物种灭绝。 这本书还号召人们从生活做起,从小事做起:选用节能灯;家里多养些绿色植物;少用些空调;能不开私家车尽量不开;多些步行少用电梯……
再看看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天不再那么蓝了,云也不再那么白了。 走在路上,听着那一声声喇叭声,看着那一辆辆汽车疾驰而过,随之而来的就是汽车的尾气,让你喘不过气来,真是苦不堪言。 遇上人们上下班,孩子上下学,交通还常常出现堵塞,真是苦不堪言!环顾四周,墙上是劣迹斑斑,废品、白色塑料袋随处可见,地球妈妈像许久没洗澡的小孩,散发出阵阵异味。 再看看家里,人们为了娱乐,每天与电视电脑形影不离,更何况,现在还发明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生活方便了,可耗用的能量多了。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低碳生活的必要性,我发动家人:把淘米的水用来浇花;能用手洗的衣服绝不用洗衣机;用洗衣服的水冲马桶;尽量少开空调 ……最后,我希望大家都来读读《科普热点—低碳生活》这本书,相信你一定会受益匪浅!
生活有感范文4
静静地合上《渴望生活》的书卷,浸没在沉思的姿态中。默默地品味那悠悠墨香中记载着的一位伟人波澜不惊的艺术生涯,心中阵阵轰鸣,文森特凡高,他用血液中燃烧的热情将自己熔化在人类的汗青中,他是一个炽热的魂灵,他是一团不朽的火焰!
郁金香上空的温暖气候培养了这个不驯的天之骄子。在和煦的春风和明媚的阳光中,凡高用稚嫩的思维享受着金色的麦浪、清澈的小溪、百鸟的啼鸣……
少年时代挥手过去,年轻的文森特来到了五光十色的巴黎。 他沉沦了吗?不,莫奈的《日出》促使这个画廊小职员拿起相伴终生的画笔去勾勒他所亲历的社会。 但社会误解了天才,将他抛入黑暗的旋涡,让他陈尸在塞纳河畔阴晦的夜里。
但要知道,炽热是光明的代名词,于是他摒弃了仇恨,选择了热爱。他采撷阳光下朵朵灿烂的向日葵;他拜访在煤油灯下安详地吃土豆的人;他欣赏夜幕里夺目的星空;他赞美意大利女人身上开朗奔放的民族气质……
有人说:艺术家最痛苦的是不为人所承认。 凡高一生只卖出了一幅画——《紫色的葡萄庄园》。 他的痛苦却在不懈的创造中得到了解脱,显得如此超然与不凡。 他永不停息地讴歌着生活,咏叹着亲情,正如王尔德童话中的夜莺,为了圣洁的玫瑰,唱出自己的最后一滴血。
命运是一块磐石,多少人避它而去,而凡高——这炽热的魂灵,将坚冰融化成火炬,引领着光明、带着坚定无比的目光,口中噙着一如既往的微笑,一如当年的耶稣,向着崇高的圣殿走去,走去……
我那迷蒙的泪光中,是他永不幻灭的身影!
生活有感范文5
最近,我看了《快乐工作幸福生活》这本书后,我这只漂泊的小船好像有所顿悟。
假如说生活是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河,我便是那河里漂浮着的一只小船。 在船刚刚行驶的时候,我也确实感到新鲜、温馨而幸福。 小船在岁月的长河里慢慢向前方划行,不知何时起,幸福好像从我的生活中慢慢淡出,有的时候我甚至怀疑自己还懂得什么什么是幸福吗?
文中写了当今这样一些社会现状:1、熟人太多,朋友太少,知音更少;2、生活与游览空间太大,思考空间太小;3、人生有奋斗目标,但无信仰与节制;4、潜力被充分挖掘了,人却贬值了;5、征服了宇宙却征服不了自己的内心等等。这是为什么呢?
然后,从各个角度、不同层面去分析解剖存在这些现状的根源。我忽然有了一种顿悟,脑海中很自然的便浮现出这样一句话:快乐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为什么不让自己快乐一点呢?我也特别赞同文中说的这样一些观点:在工作、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烦心的事,如果你无力去改变它,你也不要老是怨天尤人,你可以换一种思维方式,从另一种角度去看待这件事,你或许会发现它有利的一面,这样你就会比较容易接纳这件事了,这不正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一篇文章《塞翁失马》所阐释的道理吗?
我觉得幸福其实是一种感受,一种心态。 当你拥有好的心态时,你会觉得幸福很多很多。 其实被我们忽视的平淡生活的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可见只有善于调整心态的人,才能懂得什么是幸福。
生活有感范文6
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游戏化是近年来幼儿园实践工广泛关注的问题,是一个直接影响幼儿身心健康、有效发展及生命成长的问题。 在不同名目课程竞相出现,老师们或被新颖的课程理念吸引、或对新奇的课程名称好奇、或对课程模式产生尝试的冲动等等。 在这些心理因素驱使下,我们似乎变得不够理智,对课程的目标、课程的宗旨产生模糊意识,形成过分追求课程内容新、课程模式新,课程的建构逐渐走向功利性。 在尝试不同课程过程中,发现课程受多种条件的限制,也受幼儿生活经验的限制,再好的课程没有幼儿生活经验的依托,它就不可能发挥其真正的价值,也不是适合的课程。 当我亲身参与了幼儿园的课程研究,学习了虞永平教授撰写的《生活化是幼儿园课程的根本特性》一文后,对我启迪最大的是它精辟论述了“让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理论。
一、多个概念的阐述
什么是生活?我国学者指出,生活是人在自然和社会之中,通过享受、占有、内化和创造人类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围绕人的生命存在和发展,实现人的价值、生命的能动的活动。 涉及生活的目的、生活的背景、生活的内容和途径等基本方面。 奥德嘉·贾塞特指出,生活是一种奇妙的、独特的和神奇的实在,具有为本身而存在的特权。 一切生活都是某人自己的生活,感觉自己活着、知道自己存在着。 什么是生活世界?伸手可及的、非抽象的,随个体自我主观视域的运动而发生变化的生活空间。 每个人的生活世界是各不相同的。 幼儿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就是处在自己的生活世界中,在过着自己的生活。 这种生活不应该是别人强加的,而应该是幼儿乐意的、沉醉其中的,这样的幼儿园才能真正符合“儿童的花园、乐园”之意。
二、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的理论依据
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是幼儿教育回归幼儿生活思想的具体体现。 所谓回归生活幼儿教育,不是让幼儿教育变成生活训练,不是将幼儿教育等同于日常生活,回归幼儿生活世界的本质是承认、尊重生命的存在和生命成长的现实和需要,让幼儿在一个真正属于他的、能让他的生命得到萌发的现实的、感性的和真正能彰显主体性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 生活世界本来就是幼儿自己的,是外在的力量使幼儿远离了生活世界。 所谓回归生活世界,就是让幼儿真正去亲近自己的生活,真正感受自己生命成长的有力脉动。 所谓幼儿园课程生活化,不是指课程只承载生活技能,不是将课程当做生活事件的堆积。 课程生活化的本质是通过课程,使幼儿真正处在一个自己的需要、兴趣、潜能可能得到充分发挥的世界里,使幼儿的生命更具活力,更有力的成长。
三、课程生活化的具体特征
课程生活化意味着让幼儿沉浸在自己的生活世界里,不再受成人利益世界和科学世界的奴役。 课程生活化的典型特征是课程的具体性、直观性、主体性,课程从幼儿自然的发展规律中设定目标,课程从以自然态度面对的生活世界寻找内容,课程以向现实经验的还原为指针确定实施的策略。
四、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策略
1.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要求我们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幼儿园课程设计者的基本条件就是对幼儿园身心发展特点和兴趣、需要的把握。 这种把握不是关注抽象的、文本上的幼儿,而是关注现实的、眼前的、活生生的、具体的幼儿,去观察他们,接近他们,了解他们,理解他们,促动他们。
2.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要求我们将知识、技能及品德还原为经验。 幼儿对知识、技能及品德的学习和发展,不能借助概念和理论,一定要将知识、道理和技能还原为产生它们的实践探索过程,让幼儿在行动中学习,在行动中感受,在行动中发展。 因此,生活化的课程就是行动化的课程。 生活化课程设计的核心任务就是让幼儿做什么。 教师的教学设计首先应该关注的是幼儿可以做什么,然后才是教师可以做什么。 幼儿就是在做什么的过程中获得经验,得到发展的。 幼儿的“做”包括观察、探索、发现、表达、交往、欣赏等活动。
专家理论理论的引领让我们一线教师在实施课程中看到目标,同时为我们建构课程提供导向性。 究竟如何引导孩子去走进自己有意义的生活世界?如何去发现自己生活世界中美丑善恶?如何去探索生活世界的奥妙?如何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表达表现自己的感受?这些是我们在建构研究和实施课程中需要经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体验,在反反复复地实践反思后才能去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生活的外延很简单,然而生活的内涵却很丰富,幼儿生活世界就是其中的一个微观的世界,当幼儿的生活世界与成人生活世界碰撞时便会产生矛盾,引起幼儿行为和认识的困惑,有时会令教育处于最尴尬的境地。 矛盾最突出的方面便是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 因此,虞永平教授提出“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要求我们将知识、技能及品德还原为经验。 ”我认为提得很重要,很要必要性。
生活有感范文7
生命,是一个过程,只有苦难铺出的路才会坚实而坦荡。 生活,充满着各种味道,而每一种味道都需要我们积极地去品味。
古人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一个人尽管遭遇挫折,但如果有一个高远的志向并不停地努力,也能走向成功。
名人道:吃必要的苦,耐必要的劳,那样才是人生!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吾心言:勤奋出天才。 三年磨一剑,沧海一声笑,乌鸦血海任逍遥。 每个人都有改变命运的机会,就看自己能不能抓住,能不能把握。
常言说得好:“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请相信,仰望天空,脚踏实地,就一切皆有可能!让我们一起扬帆远航!
生活有感范文8
生活中感恩无处不在。 寒假里,我看了《感恩生活》这本书,看到了一个个充满感恩之心的人,有善待乞讨老人的好人,有大方捐赠的商人、不轻视生命的小孩……其中一个故事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男孩来到一家出售小狗的店里,想买一只小狗。 他只有2.75美元,可是店里的小狗最少也要每只30美元。 后来,男孩看中了一条一只远远落在后面、天生残疾的小狗,店主表示如果男孩真的想要,可以免费送给他,因为这只小狗“不可能象其它小狗一样又蹦又跳地陪你玩”。 男孩听了,不但没有高兴的样子,反而气愤地瞪了店主一眼,说这只小狗应该卖和其它小狗一样的价钱,并坚持以后每月付30美分,直到付清为止。 后来才知道,这个小男孩的腿是残疾的,他认为那只小狗需要一个能理解它的主人。
看了这个故事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店主人看上去这么善良,愿意送小狗给男孩,为什么男孩反而要生气呢?男孩没有足够的钱,为什么一定要坚持自己付呢?原因就在男孩尊重生命,尊重自己。 在他心里,小狗虽然残疾,但与其它健康的小狗一样,也是一个宝贵的生命,有它自己的价值和尊严。 而男孩坚持要付钱,就是告诉人们,自己虽然残疾,也没有很多钱,但一定要尊重自己,自强自立,不能轻易接受别人帮助。
这个男孩真了不起啊。 我们也应该象他那样去理解别人,体会别人的不幸,不要轻视乞丐和残疾人等弱势群体。 另外,我们作为健康人,更要象男孩那样,付出应该付出的努力。
可是,在生活中,我们看到乞丐,是不是会感到厌恶?是不是会对一只残疾小狗一瞄而过,心里充满恶心?生活中虽然处处都能发现爱,但要真正做到,还是很难。 所以我们要改变自我,象故事中的男孩一样,努力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尊重生命、充满爱心、懂得感恩的人。
生活有感范文9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叫《网络与生活》的书,感受颇深。 互联网真的太神奇了!现实生活中那些“井底之蛙”们,通过网络,竟变得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知。 网络确实好,然而,我在此并非要对互联网大唱赞歌,而是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大诗人陆游的名句,旨在告诉我们,凡事要亲自去做才能领悟其中真谛,而书中那些网虫呢,似乎要完完全全依靠网络,竟想足不出户。 如此,他们所真真切切,能耳闻目睹的现实世界就十分有限了。 想必大家都知晓纸上谈兵的故事。 故事中赵括熟读兵书,可以说是倒背如流,但上了真正的战场后怎么样呢?被敌军打得落荒而逃。 为什么?因为他只是个会读不会用的书呆子,根本没有实践经验。
再谈谈我自己吧。 以前我不喜欢出门,老是待在家里,自称为“宅女”。 一天,我在家中书柜里看到一本《钓鱼大全》,我细细研读,发现其中奥妙很多,便在家“闭门造车”。 看完全书后,觉得自己已是钓鱼大师级的人物了。 不久,在一次游玩中,我真的就有了钓鱼的机会。 我先在爸妈面前把钓鱼的步骤及细节一一说出,爸爸听后,直夸我厉害,于是,他便让我持竿,我非常兴奋,终于可以露一手了。 我按照书中的步骤做好后,便如姜太公似的稳坐鱼台,心里默念着“鱼儿鱼儿快上钩”。 就在我念了几遍后,忽见浮标一动,我的心也为之一动,立马站起来,双手使力,鱼竿也随之抬起,我想应该是一条大鱼吧,然而令我大失所望呀,除了鱼钩以外别无它物,我没好气地“哼”了声,重新装好鱼饵,垂下鱼竿,可是接下来每每都是鱼饵被吃得精光,就连一片鱼鳞也没看见。 由此可见,闭门是造不出好车的。
网络的迅速发展是人们难以想象的,大到世界局势,科学新闻,小到天气预报,穿衣做菜都可以查到。 我当然支持在网上了解信息,但很多事还是要亲自经历,尤其是我们学生,在学校是读书,在家还是读书,很容易“埋”在书堆里,所以我们就更应该走向社会,亲身实践,努力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想弄懂科学现象,最好的方法就是动手实验;想知道日常知识,最好的方法就是亲自经历;想知道人文历史,最好的方法就是实地考察;想知道自然奥秘,最好的方法就是走进大自然。
生活有感范文10
开学已经两个多月了,而我依旧是在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人生,在我看来就是以终生学习为基础,充实自己,当然,人非机器,我也有状态不是很好的时候,比如今天,比如几周之前的某一天,我所谓的状态包括很多,譬如听课状态不佳、课后复习状态不好,当然影响因素不会很多,多数时间,我是一个人奋斗,直到上周我才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好友。
对于我来说,在大学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很难,我想应该没人会接受一个主观意识极强,看完书之后主人公受到不公平待遇,自己忿忿不平的人吧!我酷爱历史,当然也愿意给人讲,像我这样是刚愎自用的人应该是好为人师的体现吧!在高中时代,我最佩服的人是我们副班,真可谓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懂得很多,让人打心眼里佩服。而现在没人会和你讨论那么多了,谁又喜欢和你偶尔聊聊那些无聊的东西呢!
人生朋友不必太多,三三两两即可,三三两两知己即可,可是古往今来,佳音难遇,知己难求,有些时候,人们不妨看淡一点,既然没有志同道合之友,又何必去强求,坚持自己的道路走下去,你就是美丽的风景,慢慢的你就会与你道合的人相遇,梦想的力量是强大的,会人变得坚强,变得独立,当然,追逐梦想的前方布满荆棘,对于我来说,有荆棘的地方,走过去就好,虽然痛苦,但我离梦想却进了一步。
生活中你或许会遇到很多困难,但困难过后又是崭新的生活。 我始终坚信,总有一天,我会像雄鹰一样翱翔于广阔天际。
乔叶的代表作品
乔叶:青年散文作家,散文集有《孤独的纸灯笼》、《坐在我的左边》等。 曾为全国十多家知名报刊专栏和特约撰稿人。 现为北京《青年文摘》杂志。 乔叶出生于河南省一个偏远而美丽的小乡村,是一个贫穷农家一个平凡的女孩。 正因了这份平凡和自卑,女孩才有更执著、更坚强的决心,去品尝苦难,感知幸福。 乔叶的文字,清新、隽永,如同她的人,让爱和温暖静静地流淌。 乔叶本人,安静,温和,内心却蕴藏着博大的雄心和追求。 是的,任何一个不甘于平凡的人,总会走出一条不平凡的路。 乔叶是《心理辅导》的老朋友、老,今天,我们请乔叶本人向大家讲述自己的真实经历,只是想再次证明:平凡的成功者,就生长在我们身边。 我们相信:每一位追梦的文学青年,每一位心中有渴望有激情的热血青年,都会有成功的机会。 正如乔叶所说:“只要去努力,只要能坚持,你就已经埋下了成功的伏笔。 ” 我们怀想:在河南一个美丽的乡村,一个平凡的女孩,曾经那么静静地拼搏。 生活中唯一带有亮色的寄托就是读书 黄河之北太行之南的华北平原一角,有一个宁静普通的小村落,叫杨庄。 那一年初冬,我伴着子夜的钟声诞生在这里。 在我之前,已有兄姊,在我之后,母又生弟。 于是,在童年的记忆里,我从来就没有获得过格外的青睐。 我穿不了光鲜的衣裳,吃不上香甜的零食,得不到喜悦的夸奖……我只是默默地干活、吃饭、睡觉、上学。 我幼小的心灵埋下了深深的失落。 但是我从来不对任何人吐露。 我觉得自己没有资格怨谁,因为我辜负了妈妈的期望,既不灵巧,也不漂亮,是一只真正的灰小鸭。 我是应当被轻视的!在这种近乎自虐的自我认定中,我在同学中也拒绝了朋友。 生活中唯一带有亮色的寄托就是读书。 而一次次的好成绩居然让我获得了老师们的喜欢:我的作文每次都被老师当作范文朗读,我届届都被指定为课代表和班干部。 我只知道,获得好成绩是我目前能够拥有鼓励的唯一渠道。 但是不久,我的学习目的就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事情起源于二哥引起的一场风波。 那时二哥经常悄悄逃学,父亲知道后勃然大怒,一天晚上,他让二哥在院子里跪下,指着一辆崭新的板车说:“你知道这是干什么的吗?只要你不好好上学,你就拉上这辆车去给我走街串巷拾破烂,我决不会养你吃闲饭。 ”父亲又指着我们:“将来谁考不上学,这辆板车就是谁的。 要是不想拾破烂,好好上学就是唯一的出路!” 看着父亲铁青的脸,听着二哥呜呜的哭声,我蓦然意识到:从我们的家境来讲,父亲的话是真理。 如果考不上学,男孩子就只有从地里艰难地刨食;如果考不上学,女孩就只有嫁给一身沙尘的农夫;如果考不上学,我们就只有重复成千上万农村青年的命运,成为一颗最卑微的土粒。 不,我不想那样!这一刻我突然明白:只有好好学习,我未来的命运才会被改写。 我开始全力以赴。 1987年,14岁的我参加了中考,成绩非常好。 我想上高中,但是父亲选择的却是师范。 因为高中需要投资和冒险,而对于女孩子来说,师范则象征着一个不错的铁饭碗。 于是,当年九月,全县第一名的我极不情愿地进了师范学校的大门。 父亲去世,让我明白,我应当比别人更加努力 上了师范,才发现这是一块挺不错的天地:学习压力大大减小,课余活动色彩缤纷,个人的爱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我在文学名著中畅游,并写了大量的小说和诗歌,偷偷投寄出去。 文学像一件温暖的衣裳,慢慢地包裹住了我那颗清凉的心。 正当我像一枚青涩的果子激情满怀做梦的时候,一件不幸的事情在一瞬间把我催熟了。 那是深冬的一天,我正在做化学作业,忽然间两手颤抖,写不出字来。 正在惊惶,传达室的师傅把我叫出去,说刚才我姐姐给我打了电话,让我赶快回家一趟,家里出了事情。 我马上想到了父亲,父亲一直在住院,医生说他患了脑癌和肺癌…… 走到半路,天下起了雨。 当我深一脚浅一脚赶回家时,看到的是早已布置好的灵堂。 兄弟姊妹都围在一起哀哀哭泣。 我双膝跪地,泪流满面。 这一瞬间,我突然无比清晰地意识到父亲对于我的无与伦比的意义。 是的,父亲在世时,一向是寡言的、严厉的,甚至是重男轻女的。 但是,他从来都是这个世界上最爱我的人之一。 我不该把他给我的爱拿去和别的兄弟姊妹去比较和计较。 他的爱如天如海,有着不可测量的深度。 从此后,再也没有这样一个人,能够无私无偿地给予我们这样一种爱,除了母亲。 但是,此时的母亲,却比我们任何人都要脆弱。 领略了死亡的冰冷和极致的孤独,我长大了。 我知道今后的一切要靠我自己。 戴着黑纱回到学校时,我不再和同学们聚在一起眉飞色舞,高谈阔论。 我只是静静地做着自己的一切事情。 我没有他们幸福,所以我只有努力。 而只有努力,我才有可能获得或者是超越他们的幸福。 第二年暑假,16岁的我去建筑队打了两个月短工,挣了两百多块钱。 用这些钱,我参加了中文自学。 而我根据打工经历写成的作文《翠姐》也在全国“文心杯”征文大赛中获得三等奖,且入选了《全国作文精粹》一书。 这年,我还在全国发行的师范类报纸《园丁园》上发表了我的诗歌处女作《落雪天》。 成绩微薄,但是收获丰硕。 我深深觉得。 1990年秋,我被分到了家乡的学校。 所幸的是,我及时拿到了中文自学的大专文凭,因此被安排到了全乡教学条件最好的乡中执教初二语文。 然而,我怎么也没有想到,我和学生的关系最终搞得像石头一样僵硬,另外,我所带班级的考试成绩常常倒数。 第一个学期结束,我居然落聘了! 按规定,落聘后的我就只能被打发到小学教课。 这可是一件太丢面子的事情。 我的情绪低到了极点,整天躺在床上不言不语。 一天,一位朋友来看我,我勉强陪她沿着村外的小河散步。 她突然对我说:“我觉得你应当去外面走一走,看一看。 如果你一直不出去,你就会像河里的荷花一样自开自败。 但是你的本质不是荷花,而是河水。 ” 我被一语惊醒。 是的,我从来都不是娇媚摇曳的荷花,而是向前冲击和行走的河水。 我应当出去和别的河水汇流。 即使不能抵达大海,也要到大江大湖里去见识波浪的高度,聆听动人的涛声。 机会总在一百米的地方等着我 我振作了起来,开始一边踏踏实实地教书,一边认认真真地写东西。 因为我深深知道:想要将来把路走绝,必须现在把脚扎稳。 那时候,我常常通宵读书,通宵伏案,无论盛夏严冬。 现在想起来,我仍然不觉得苦。 真的,苦什么呢?衣食无忧,茶米俱备。 需要付出的只是饥饿的心房和青春的体力,得到的却是精神的丰盈和灵魂的富有。 在这一笔交易中,我是注定的赢家。 “机会总是在一百米的地方等你,所以你千万不要停留在第九十九米。 ”有人曾说,上苍重怜,我终于迎来了自己的一百米。 1993年春天,我偶然读到了《中国青年报》,其间的“生活特刊”以明朗隽永、温馨深情的风格深深地打动了我。 于是我开始投稿。 我寄的第一篇稿子是《别同情我》,不久就收到了刘江波的来信,告诉我稿子采用了。 我高兴得在地上转了几个圈,买了几个小菜酬劳自己,并且第一次喝了啤酒。 此后,一发而不可收。 《愁嫁》、《一个女孩的自知之明》、《不做情人》……这一年我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了十几篇生活散文,被评为当年的“优秀撰稿人”。 许多青年刊物的由此关注到了我的名字,纷纷给我寄来了约稿函。 读者来信也如雪片一般。 抚摸着这些热情如火的信,我仿佛看到了漫漫长夜后霞光隐现的广阔天空。 1994年,我的文章在全国期刊和报纸上遍地开花:《知音》、《女友》、《诗刊》……1995年,我的“乔叶绿荫下”专栏在《青年月刊》的精心策划下隆重推出。 1996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我的第一本散文集《孤独的纸灯笼》。 紧接着,沉闷已久的云朵一片片地瑰丽起来:我先是以十四万张的票额当选了《女友》杂志社主评的“全国十佳青年散文作家”,然后就被调到了县委宣传部,与此同时,我找到了一位相濡以沫的爱人,踏上了婚姻的红地毯。 曾有许多读者推测我的爱情经历会特别浪漫,其实不然。 我也确实遭遇了一些浪漫的事情:一个大连男孩曾经每天都给我写词语滚烫的书信,一个北京军官曾经千里迢迢从首都追到河南,一个文友常常寄给我一些五花八门的礼物,一个财产不菲的单身贵族甚至扬言要为我做和尚……对于这些真诚的示情者,我没有喜悦,没有新奇,有的只是纠缠在一起的复杂的困惑和不安。 我知道自己相貌平平,任性蛮横,优点只是文字使用力出众一点儿而已,他们为什么爱我?他们了解我吗?不,他们既不爱我,也不了解我。 正如我在一篇文章中所说的那样,他们是爱我在远方的人,也是在远方爱我的人,他们爱的是我的假象,就像爱一朵盛开的芍药。 而我渴望的爱情,却是需要从种子睡卧在泥土时就开始,直至重新回归泥土时才可以结束。 我的爱人就在这时出现了。 以爱疗伤,我学会了担当,学会了坚强 我的爱人姓林,毕业于沈阳黄金学院。 我们的相识似乎是命运在冥冥之中的安排。 那时候,我工作还在乡下,间隔很长时间才到城里玩上一两天,住在一位很要好的朋友家里。 这位朋友的男友从小到大最好的朋友就是林。 一天晚上,我们就这样不期而遇。 在平淡而愉快的闲聊中,我凭着特有的敏锐,一下子就感觉到了他本质上的宽厚和善良。 我所居住的乡位于全县最偏远的西南部,被人们戏称为“西伯利亚”。 距县城有50多里路,骑自行车得一个小时,坐公共汽车要换三次车。 一个星期之后,他风尘仆仆地出现在我的面前。 溶溶的目光下,我们沿着幽静的乡村小路散步,他突然说:“你太自卑了。 你知道吗?你不应当这么自卑。 ” “谁说我自卑?我不自卑。 ”我毫不客气地反驳他。 被一个初识的男孩这么快地击中我的弱点,我下意识地开始抵抗。 “可是,我知道你是自卑的。 因为,我也这样走过。 ”他敞开心扉,讲起自己的故事:他因为皮肤黑受人嘲笑从小就性格孤僻落落寡欢,而同学们都以为他是县长之子过于骄傲,所以根本就不敢也不愿接近他。 他在几乎崩溃的情况下考上了大学,之后才被大学同学们青春的坦诚和明朗的友爱一点一点地矫正过来。 “你因为父亲去逝,缺乏完整的父母之爱而自卑,因为才华横溢却屈居乡村而自卑,因为感情细密而没有遇到珍惜的人而自卑……”听着他的话,我的泪水涌出了眼眶。 是的,从童年的卑微、少年的悲凉、写作道路上的孤苦无助到爱情蓝图的茫然空白,我日渐积累了这样一种根深蒂固的自卑。 我怕别人怜悯我,我怕别人探询我,我甚至怕别人关注我。 但是,林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 “你不要有什么顾虑,我不会惊吓你。 不论我们俩将来是什么结果,我都会以最真诚的朋友的方式去尽力帮助你搬走这座挡着阳光的大山。 ”林说。 我点点头。 对于这样的话语这样的男孩,我还有什么理由不接受呢? 似乎是为了补偿我以前缺乏的爱,林对我简直是无微不至。 每周,他都要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来看我,常常是黄昏至,深夜走。 在这种辛苦的奔波中,1.75米的他那时居然瘦到了前所未有的60公斤。 他为我带来一摞摞好书,公正地评点我每一篇文章的得失,喜悦地夸奖我性情中的每一点滴改观,耐心地抚慰我每一丝情绪的波澜……后来,我的工作调进了城里,他满面尘灰地把宿舍里的黑墙全部糊上白纸,每天都从家里为我送来可口的饭菜,手把手地教我打印文稿,为我的创作、工作和生活竭力提供各种便利条件……他是那样深情地照顾我,疼惜我,但是决不毫无原则地迁就我、宠溺我。 当我的缺陷凸显出来时,他会毫不留情地批评我,训练我。 一次,我又因为一些琐事在抱怨,他突然郑重地说:“你知不知道你的自私和狭隘?从你的话里,我听到的全都是别人的错误,却看不到你应该肩负的责任。 父母生养了你,社会认可了你,换来的就是你的满腹牢骚吗?你付出的难道真的已经足够了吗?你的那些积极向上的文章是不是只是针对别人?” 那是我有生以来遭遇最多的一次诘问,每一个“你”字都如一把重锤。 这锤声让我醍醐灌顶,在刹那间清晰地返视了自己的污浊。 他让我明白:生命是我自己的,我应当为自己的一切负责。 即便是林,他对我的初衷,也是希望我学会健康的独立行走,而不是把他视为一把倚靠的拐杖。 ——这就是林对于我的特殊意义。 在两年的相知过程中,他几乎解析了我所有的痛苦根源,也目睹了我所有的恶劣之处。 他以爱情为灵药,用一位类似于心理医生的高超方式一点一点地引导我剔除了性情里的沉垢和毒素,让我在肤浅的虚名中真正从昔日脆弱自卑的生活阴影里抬起了头,拥有了质地精良的生机和成熟。 我的脸上,第一次出现了玫瑰色彩的纯真笑靥。 1995年“五一”节,我们举行了简单热闹的婚礼。 我的公婆都是十分质朴慈祥的老人,他们等同亲生的爱,让我完整地享受了家庭的呵护和关怀。 让我明白:至情无誓,至履无痕,至途无迹,至爱无言。 生活终于对我展示了光明温暖的一面。 但是,他很快又变换出一副副阴沉的面孔:1996年春,我至爱的母亲患脑溢血去世;年迈的祖母因患脑瘤离我们而去;慈爱的公公又因心肌梗塞而一度挣扎在黄泉边缘;无知的小弟因涉嫌一桩经济案畏罪出逃,至今下落不明……紫陌红尘,千头万绪。 然而我已经习惯了担当,学会了面对,选择了坚强。 我知道许多事情无法逃避也不应该逃避。 我能够做的,就是把所有的波折和苦难转化成为内心的甘霖,再让它从我的笔下汨汨流出。 生命的诀窍 近两年的状况似乎又是一帆风顺。 1998年,中国青年出版社推出了我的第二本散文集《坐在我的左边》。 同年,我坐在人民大会堂,光荣地出席了团中央十四大。 冬天,我生下胖胖乖乖的儿子。 1999年末,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第三本散文集《迎着灰尘跳舞》,今年,中国青年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和浙江人民出版社又即将推出我的三部新著。 而今天,我正在多方人士的关照和帮助下,在北京的《青年文摘》杂志社进行另一种形式的学习和体验。 我被人们誉为“青年作家”、“公众名人”,但是,我总觉得,这些称呼都离我非常遥远。 我只是一个妻子,一个母亲,一个写东西的人,如此而已。 回顾以往的道路,我常常感到知足和幸运。 因为我知道每一个想要得到回报的人都必须先付出,只要去努力,只要能坚持,你就已经埋下了成功的伏笔。 只是,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回报,而有太多的人只有付出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 曾有许多读者和文友向我打探发表作品的诀窍,我笑道:“拿出好作品就是最大的诀窍。 ” “那拿出好作品有没有诀窍?” 我摇头。 我是真的没有发现这个诀窍。 如果有诀窍,我就不会为了写东西而积累上百本的生活日记和读书笔记,也不会在发表作品之前作废两百多篇的文稿,更不会落下腰椎、颈椎、指关节变形和高度近视的职业病。 ——不,也许这正是诀窍,这些诀窍就是:无微不至地去体味生活,全身心地去汲取营养,将这些营养转化成自己的东西之后,再像春蚕吐丝一样,用生命去织锦。 [ 这个贴子最后由湘妃在2006-8-18 20:06:01过 ]凝视若可以浣洗,哪里的水岸会映出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