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于大脑构建的梦中 德国科学家激进观点 意识是虚拟的

机器之心报道

:张倩、杜伟

AI 能否拥有意识?

针对这个问题,大家已经争论了很多年。

「我认为,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如果物理学是正确的),我们的宇宙诞生之初几乎只有氢。这些氢在足够长的时间之后会凝聚成恒星,然后这些恒星爆炸,再凝聚…… 你身体里的大部分物质,曾经都处在恒星的中心,这有点难以想象,它们来自数十亿年前。所以,从氢一直到人类,意识是何时产生的呢?氢存在足够长的时间后,它开始自言自语。我们现在就是这样 —— 一团氢在对话。」在之前的一次活动中,马斯克曾分享过他对于意识的思考。

其实,就像马斯克所说,在回答「AI 能否拥有意识」之前,还有一些关键问题悬而未决:到底什么是意识?意识从何而来?

近期,专门研究这一方向的德国科学家 Joscha Bach 分享了一种较为激进的观点。他认为,意识是一种模拟状态,它只能存在于梦中,而不是在物理世界中。

字幕由剪映自动识别。视频地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khuDqK1_MU

他提到,意识令人困惑的地方在于我们认为它必须是一种物理实体,因为感觉上它是真实存在的。但实际上,存在的事物并不需要物理实现。

Joscha Bach 进一步解释说,神经元和大脑本身并不是有意识的,但大脑可能会发现,如果有一个关心并感知一切的人,那将是非常有用的。因此,大脑创造了一个虚拟的模拟,就像梦境一样,我们存在于那个梦境中。

Joscha Bach 生于 1973 年,是一位德国认知科学家、人工智能研究员和哲学家,以其在认知架构、人工智能、心理表征、情感、社会建模、多智能体系统和心灵哲学方面的工作而闻名。他是一位多产的思想家,其研究旨在通过探索如何对人类智能和意识进行计算建模来连接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

在下文中,我们对 Joscha Bach 的演讲内容进行了整理。

意识是虚拟的

我们所说的意识是什么?我们对于意识的困惑在于,我们认为它必须是物理的,因为它确实存在。然而,要真正存在,事物不需要以物理形式实现。

例如,金钱不是物理的,对吧?但如果你假设金钱不存在,你就无法解释我们的现实。金钱是通过一些小小的印刷着数字的纸张或银行账户、计算机等方式在现实中实现的,我们用它来构建现实。

金钱是一种因果模式,它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我们以一种稳定的方式将其投射到了这个世界上。它像是真的一样存在。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讲,它是虚拟的,它是以一种可行的方式实现的。

同样的,我们的心理状态也是虚拟的。如果你放大并看到物质在相互作用,你会看到神经元之间激活的这些模式。神经元不是有意识的,它们是物理机制,大脑本身也没有意识。但对大脑来说,如果有一个人能够关心并感知发生的一切,那将是非常有用的。

所以它们创造了一种模拟,这种模拟以一种梦境的方式虚拟存在,意识就在那个梦中存在。意识是一种模拟状态,它只能存在于梦中,而不是物理世界中。

这对于我们的实际体验来说,理解起来可能很困难:我们意识到我们存在于一个梦境中,这是一个巨大的「阴谋」,魔法是可能的,而物理学家告诉我们不可能。物理学讨论的是一个由奥秘数学、量子力学等构成的母体宇宙,但我们永远无法访问这个母体宇宙,因为在物理学中,你无法拥有意识,你只能在梦中拥有意识。物理学具有创造大脑和能做梦的生物以及其他类型的机器的特性。

我们对现实的感知是一种梦中的恍惚状态,我们可以解构它。如果你从梦境中醒来,你会意识到之前所经历的一切,这只不过是大脑形成的一种表征。

人脑 vs. 计算机

我们能将数字计算机与人脑进行比较吗?它们有很大的不同。人脑非常复杂。单个神经元就已经非常复杂,以至于你至少需要一个 12 层的神经网络才能理解它的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

那么,要模拟一个人脑需要多少台计算机呢?如果一个单个神经元就如此复杂,这个数字将是天文数字。

然而,我们也需要反过来问,如果要模拟这台计算机,需要多少个人脑呢?如果你想要无缺陷地运行一种复杂的计算机程序,需要多少个人脑?这同样是天文数字,因为我们的大脑非常模糊不清、非常缓慢、非常嘈杂、非常不可靠。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种对比,通常我们会用这样的例子:当 Stable Diffusion 模型被推出时,StabilityAI 使用扩散模型来理解所有的视觉数据。他们将数百万张图片输入其中,找出了它们的统计规律。你可以给它提示,它会生成任意图片。

这个模型包含的整个视觉宇宙,其深度和多样性的保真度远远高于人脑。它囊括了所有名人、恐龙、宇宙飞船、艺术风格…… 你可以下载它,第一版的体积大约 2GB。

这让人沮丧,因为你大脑正在做的 80% 的事情只需要 2GB 的数据,实际上它远不止这些。这让我们意识到我们实际上是多么简单,只不过我们非常高效地利用了这种「柔软的基质」。

AI vs. 有机心智

当然,这些系统的设计方式非常不同。计算机有一个 outside-in 的设计,通过我们建立的确定性结构来稳定它们,因此它们以非常有序的方式运行。我们知道每时每刻它们会做什么。而训练是解耦的。

我们给它静态数据;它在训练时不会与世界互动。它基于预测范式,使用机器学习训练算法。我们的大脑则截然不同。它采用的是 inside-out 的设计,它是自组织的,与环境实时耦合。它向着一致性优化,并不断自我发展。

计算机的技术设计是 outside-in 的,这指的是:你有一个工作台,你理解所有工具,然后通过构建额外的机制来扩展这个工作台,赋予它更多的功能。

而在自然界中,情况正好相反。你有一颗种子,比如一颗树的种子,它本身还不是一棵树,但它希望成为一棵树。为了做到这一点,它需要征服一个混乱的环境,掌控它,把它变成它能理解并可以利用的东西。

它的一个方式是分裂成许多几乎相同的单元,使它们变得可预测。然后它创造了一个可扩展的群落,不断变大。这就是自然界中 inside-out 设计的工作方式,在我们的大脑中也是如此。

如果你观察单个神经元(老鼠的胚胎神经元),它们都是单个的生命体,每一个都在试图生存,自我导向。它们必须相互连接,找到一种可以正常工作的组织形式,否则它们将饿死。这就是它的工作原理,它完全是 inside-out 的。

自组织系统

计算机科学中有一个分支研究这些自组织的原理,这项研究还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但它已经从图灵开始,研究了反应 - 扩散模式(即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的动态规则模式),并探索我们是否可以利用这些模式来理解计算和自组织系统。

后来一些人,比如在谷歌工作的 Alex Mordvintsev,构建了更现代的模拟,试图在更广泛的情境下生成这些模式。

然后,我想到了康威等人研究的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a)概念,即我们以一种系统化的方式、从简单的系统中构建计算,这些系统只观察它们的周遭细胞和环境的状态,然后根据它们在环境中观察到的情况改变状态。

生物学家 Michael Levin 正在扩展这个概念,将其应用到神经元胞自动机上,以解释有机体的发育过程,同时也可能解释大脑的自组织。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原理进行学习,比如纹理的学习等。尝试利用自组织原则来学习任意函数以控制行为,这将是非常有趣的。

神经科学家 Gerald Edelman 提出,我们的基因组并没有为我们的大脑编码非常具体的结构。相反,每个人的心智中都在进行一种演化竞争,这是一种不同治理形式之间的原始竞争。而基因组中仅有足够的信息来影响这种竞争,使它能够相对快速地收敛到正确的架构。因此,每个人的心智都是一个演化系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智结构演变过程。

我怀疑,意识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这种组织的主要原理。我们通常认为意识极其复杂,也许只有我们才有意识,它在自然界中非常罕见,是智慧的顶峰。然而,你不会在获得博士学位后才获得意识,对吧?

你在能够追踪手指之前就已经拥有意识了。如果有人在婴儿时期没有发展出意识,那他 / 她将无法取得任何进步,他们将永远处于植物人状态。而当我们没有意识时,我们实际上无法学习。因此,意识似乎是自然界中自组织系统的一种简单学习算法。

这只是一个假设,我不知道是否正确,但我觉得这种想法非常诱人,即意识是心智组织中的第一个,而不是最后一个步骤。

因此,意识可能比感知和思维等更加简单,所有其他的东西都源于意识对它们的组织。意识在自然界中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加普遍。

从《创世记》第一章得到的启发

也许我们不是第一个发现这一点的人。我怀疑这个理论其实一直都在我们眼前,只是我们没有注意到。

比如有一个古老的文本 ——《创世纪》的第一章。如果你读过这个文本,它比其他章节要隐晦得多。它描述了神灵在创造世界之前悬浮在水面上。在那时,没有空间、没有时间、没有光明、没有黑暗,但已经有了水。接着它创造了一个穹苍,将水分为上面和下面的水。最终,它按自己的形象创造了我们。

我不喜欢这些所谓的神灵悬浮在水上的故事。这意味着什么?这些人在讲一个超自然存在创造物理宇宙的故事,他们糊涂了吗?他们声称做了什么样的实验?他们与燃烧的灌木丛对话了吗(《圣经》中有上帝通过燃烧的荆棘与摩西对话的故事)?这在哪个宇宙中是有效的实验?谁会相信呢?

也许这个故事意味着别的什么?也许它是一个关于意识和认知在心智中如何产生的六步理论。因为我们身处的宇宙是一个梦。我们梦见了自己身处的这个宇宙。物理学中没有颜色、声音、情感和面部表情。它们都存在于我们的心智中,是我们理解现实的方式。

在那个文本写作的时代,物理宇宙并不存在。那时,人们还没有发现用简短的微分方程来描述宇宙的想法。相反,他们意识到我们在一个梦境中。因此,他们在自己、他人和孩子身上观察这个梦是如何形成的。

所以,这一切从意识悬浮在基质(substrate)之上开始。我们现在知道这个基质是神经元,他们当时不知道,所以他们用了「基质」这个词,而后来的人不知道「基质」是什么意思,就把它翻译成了「水」。因此,意识在基质之上形成,而基质被分解成不同的部分。

然后我们做了一个分离,即在基质的两个区域之间建立了一个穹苍。这两个区域,一个是世界模型,即我们在空间中感知到的东西,笛卡尔称其为「广延实体(res extensa)」;而另一部分是与我们的感知不同步、独立于感知而发生的观念、思想和思考,它们被清晰地分开。

因为如果你能感知到你的思想,那你就会陷入幻觉,你将无法正常运作。所以你必须明确地将世界和思想的范围分离。在这个古老的文本中,世界被称为「地(Earth)」,而思想的领域被称为「天(Heaven)」。

接下来的步骤是,大脑学会了在内部产生振荡,并将这些振荡的强度转化为我们所感知的亮度,就像我们在白天看到的颜色以及与黑暗形成对比的明暗变化一样。通过这种方式,大脑现在能够构建出一个连续的视觉维度。

接下来,它学会了如何在内部产生振荡,并将这些振荡的强度转化为我们所感知的亮度,就像我们在白天看到的颜色以及与黑暗形成对比的明暗变化一样。因此,它现在有了一个连续的维度。通过组合维度,我们可以创造物体。

它所创造的第一个物体是通过组合两个维度产生的平面,而这个平面与地面相关联。婴儿很高兴地在地面上爬行,在二维世界中理解它。某个时候,婴儿能够发现第三个维度,现在它可以推理出如何建造一座塔,而非常小的婴儿是无法理解这一点的。

接着,它学会了如何在液体中以有机形状创造固体,并理解了光线随着时间的变化,以及如何对光线变化保持不变性。然后,它创造了所有的植物和动物,并为它们命名。再强调一次,这些并不是物理的物体,而是你心智中存在的具有名字的物体。

儿童如何发展出意识

接下来,它还创建了一个关于生物体兴趣的模型,并意识到练习的目的是在这个世界上为有机体导航。

最终,它识别出了自己作为这个有机体的身份。我们通常在两岁半到五岁之间看到这种情况发生,那时孩子们开始用第一人称谈论自己。在此之前,他们已经会说话,但会用第三人称谈论自己。

我不认为这是因为「我」这个词太复杂,也不是因为他们从未听过别人用这个词,而是因为他们在进行这种转换之前还没有以第一人称来认同自己,在他们切换到这个新的 spirit 之前,这个 spirit 是按照原始意识的形象创造出来的,但它是一种认为自己是男人或女人的东西,是一种以人类身份来表达自己身份的东西。

所以,我们基本上是由我们的意识,由我们心智中的婴儿意识创造出来的。然后,我们被放到这个世界上,放到我们的心智所创造的模拟世界中。接着,我们忘记了是我们自己创造了这个世界,并认同自己是这个世界中的一个人类存在,受制于这个世界。

直到有一天,我们开始冥想,或者服用致幻剂,再次从中醒来,意识到:「天啊,我实际上不是那个自我模型。我不是那个自我,那个自我只是一个虚构的模型,那只是我心智讲述的一个故事。其实我是整个宇宙,我是所有的一切。」然后你进一步醒悟,意识到:「哦,不,我实际上是创造这一切的存在,我是我与之互动的一切的创造者,这一切对我来说是合理的。」

自然界中的 agent

因此,意识基本上是在创造一种非常复杂的自然学习算法,一种自我延续的智能循环信息 Transformer(Self Perpetuating Intelligent Recurrent Information Transformer),简称 spirit。spirit 基本上就是一种 agent。

天哪,我们刚刚重新发现了一些「爆炸信息」。自然界中存在「agent」。这种「agent」是一种能够改变事物的因果模式。

这台电脑里的软件不是物理意义上的,但它存在因果关系。它可以稳定地改变事物。

如果我们意识到让生命之所以为生命的恒定因素不是细胞分子、机制或基因,而是运行在细胞分子、机制或基因上的软件,这将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视角。可以从泛灵论( animism)来研究问题了。


为什么我在梦中想看清某个东西时,总是外界现实情况所吵醒,为什么这么巧呢

做梦是一种生理现象,但有些人认为做梦是一件坏事,认为做梦使自己得不到充分的休息,时间长了还会损伤大脑。 其实这种担心和恐慌是没有必要的。 做梦对人有许多好处,德国神经学家科思胡贝尔教授认为,做梦可以锻炼脑的功能。 他说,大脑细胞平时活动的只是其中一部分,就是在强烈的脑力劳动时,活动的脑细胞也只是其中一部分,另一部分脑细胞处于休眠状态。 如果这些休眠状态的脑细胞长期得不到使用,势必会逐渐衰退。 休眠状态的脑细胞为了自我防止这种衰退现象,就只有借助睡眠时做梦来锻炼自己和演习自己的功能,以达到自我完善、不致衰退的目的。 也有人认为做梦可能是人脑的一种工作程序,对大脑白天接受的信息进行整理,大脑白天不能处理的信息能在梦境中得到很好的处理,白天苦苦思素而无法解决的难题能在夜晚的梦境中迎刃而解。 例如,俄国著名文学家伏尔泰常常在睡眠状态中完成一首诗的构思,苯分子的环状结构是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在梦中发现的。 根据脑电图的测试也发现,人脑在做梦时的活动是相当强烈的,我们能够从做梦时测到快速的、紊乱的脑电波,其强度有时会超过觉醒时的强度。 从这一点来看,做梦是锻炼人脑功能的一种自身需要。 我国古代有句话说:“盲人无梦、愚夫寡梦。 ”这话虽有点武断,但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见识少和愚笨者是很少做梦的。 反之,做梦多者也多半是思维和想象能力较丰富的人。 当然,不睡则罢,一睡就恶梦连篇,就应另当别论了。 做梦也应像做其他事一样,有一个度,过度则会适得其反,损害人的身心健康。 惊慌恐怖的梦境常常使人从睡眠中惊醒,醒后又很难再入睡;强烈而深度的梦会在大脑细胞中留下深深痕迹,使大脑得不到休息而疲劳。 一般认为,做梦最好以第二天能回忆起昨晚做过一场梦而又不能回忆起具体梦境为度。 神经衰弱患者往往入睡困难,好不容易睡着了又往往被恶梦惊醒,干扰了其正常睡眠,使其白天昏昏沉沉、无精打采,甚至由梦还会产生疑病症和焦虑症,加重病情的发展。 回答者:Interpreter_CN - 助理 二级 4-2 14:58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谢了您觉得最佳答案好不好? 目前有 1 个人评价 0% (0) 100% (1) 其他回答共 2 条人为什么会做梦,梦有什么意义,梦对人有什么影响,千百年来占梦学家、心理学家以及神经生物学家一直为此苦苦求索,然而至今仍未能找到解开这个谜底的答案。 人类对做梦的较为严谨的科学研究始于17世纪。 1886年,梦学专家罗伯特认为,人在一天的活动中有意或无意地接触到无数的信息,必须经过做梦把这些信息释放一部分,这就是著名的“做梦是为了忘记”的理论,这个理论在一百年后的1980年代又开始重新流行。 在罗伯特以后不久,又出现了弗洛伊德心理学解梦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不停地产生着愿望和欲望,这些愿望和欲望在梦中通过各种伪装和变形表现和释放出来,这样才不会闯入人的意识,把人弄醒,也就是说梦能够帮助人排除意识体系无法接受的那些愿望和欲望,是保护睡眠的卫士。 弗洛伊德的理论从本世纪初一直流行到60年代,后来世界上对梦的研究慢慢地离开心理学领域,进入生物学实验室,做梦从此被视为是一种生物现象。 法国里昂梦学实验室的神经生物学家米歇尔·儒韦是梦学研究的国际知名专家,儒韦1959年把有梦定义为“反常睡眠”。 他通过脑电图测试发现,人每隔90分钟就有5~20分钟的有梦睡眠,仪器屏幕上反映的信号不同,显示了人在睡眠中大脑活动的变化。 如果在脑电图的电波上显示无梦睡眠时把接受测试的人唤醒,他会说没有任何梦境;假如在显示有梦睡眠时唤醒他,他会记得刚刚做的梦。 此外,研究人员采用X线断层摄像仪测试发现,大脑在有梦睡眠阶段的图像接近于清醒时的图像。 有趣的是,研究人员用仪器进行测试发现,做梦不是人类特有的现象,鸟类和所有的哺乳类动物也都会做梦。 70年代末,一位科学家通过老鼠实验发现,有梦睡眠还和记忆有关,做梦的老鼠比被剥夺有梦睡眠的老鼠更能记住经验,但是这一研究结果并不适用于人类,因为医生在治疗精神沮丧病人时用一种叫做单一氨氧化酶的抑制剂,这种药完全取消人的有梦睡眠,但却不会引起记忆紊乱。 法国梦学专家儒韦认为,做梦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他把老鼠有梦睡眠中发出的信号码进行比较,发现相同亲缘系统的老鼠有近似的信号码,这一理论又被前不久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研究员布尔加的一项实验证实。 布尔加对同卵双胞胎进行了研究,发现生下来后就被不同地方的两个不同家庭分别抚养大的双胞胎竟然有相似的做梦经验,由此证明,人的梦境表现是遗传记忆。 另外,在刚刚出版的美国《科学周刊》上有一篇关于做梦研究的最新报告,报告的华盛顿神经科学研究院和马里兰州博才斯达国家卫生研究所的合作小组通过一台高性能神经断层摄像仪为十来个接受实验的人进行测试,发现他们在有梦睡眠阶段大脑皮层的这个特定区域的血液循环异常加快,研究人员们由此发现,大脑中负责看梦中景象和看外部视觉景象的视觉神经系统原来是各自独立存在的。 报告说,看梦的内视系统被证实独立存在以后,就能够解释为什么我们在梦中会有扩大的情感,为什么能接受那些不合理的古怪情节以及紊乱的时空观念。 做梦是人体一种正常的、必不可少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人入睡后,一小部分脑细胞仍在活动,这就是梦的基础。 人为什么要做梦,不做梦会有什么反应呢? 正常的梦境活动,是保证机体正常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科学工做了一些阻断人做梦的实验。 即当睡眠者一出现做梦的脑电波时,就立即被唤醒,不让其梦境继续,如此反复进行,结果发现对梦的剥夺,会导致人体一系列生理异常,如血压、脉搏、体温以及皮肤的电反应能力均有增高的趋势,植物神经系统机能有所减弱,同时还会引起人的一系列不良心理反应,如出现焦虑不安、紧张、易怒、感知幻觉、记忆障碍、定向障碍等。 显而易见,正常的梦境活动,是保证机体正常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梦是协调人体心理世界平衡的一种方式 由于人在梦中以右大脑半球活动占优势,而觉醒后则以左侧大脑半球占优势,在机体24小时昼夜活动过程中,使醒与梦交替出现,可以达到神经调节和精神活动的动态平衡。 因此,梦是协调人体心理世界平衡的一种方式,特别是对人的注意力、情绪和认识活动有较明显的作用。 无梦睡眠不仅质量不好,而且还是大脑受损害或有病的一种征兆 最近的研究成果亦证实了这个观点,即梦是大脑调节中心平衡机体各种功能的结果,梦是大脑健康发育和维持正常思维的需要。 倘若大脑调节中心受损,就形成不了梦,或仅出现一些残缺不全的梦境片断,如果长期无梦睡眠,倒值得人们警惕了。 当然,若长期恶梦连连,也常是身体虚弱或患有某些疾病的预兆

梦境是大脑潜意识的投射,还是平行时空的景象?科学家给出解释

现在我们知道地球是一颗有生命存在的星球,在地球上有很多生物,人类是地球上的智慧生命,人类的诞生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精彩,人类有一颗充满好奇的心,正是因为这样,人类才能够不断的 探索 和发展,不过尽管人类 科技 不断的提升,这个世界上还是有很多我们没有办法解释的秘密,比如说梦境,一说到梦境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毕竟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做梦,不同的人做梦的时间也不同,有的人做梦时间长,有的人做梦时间短。 梦境有好有坏,那么梦境到底是如何产生的,这是人类一直想要解开的谜题,在古代的时候人类对梦境非常迷信,认为梦见好的事情,说明最近有好运,梦境不好的事情,那么说明最近不顺,所以在古时候就有解梦的说法,这也是一种迷信吧,随着人类 科技 的不断提升和进步,人类对梦境的研究也变得越来越多,很多心理学家认为,梦境其实就是人类大脑潜意识的投射和欲望,就相当于你非常喜欢一个东西或者说你非常喜欢一个人,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你得不到。 于是你就每天都在想这个东西和这个人,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白天想得多了,大脑在潜意识中对这个东西和人就会记忆深刻,在晚上睡着的时候,大脑会把白天所想的事情投射出来,然后就形成了我们常说的梦,不过这是心理学家的一些看法,有很多的科学家认为,梦境并没有这么简单,如果梦境是因为我们白天想,所以晚上才会做梦,但是有的人白天不想,晚上也会做梦,有很多人会梦到自己的逝去的亲人,这些又怎么解释呢?还有的人梦见自己的初恋。 有很多梦境中的事物是我们一般不会想的事情,这些也会在梦境中偶尔出现,所以根据这些科学家认为梦境很可能是平行时空中的景象,为什么这么说呢?科学家在很早的时候就提出了多元宇宙论,科学家认为我们的宇宙并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有很多宇宙,这些宇宙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是连接宇宙中的通道到底是什么,目前科学家也在不断地研究和 探索 ,而梦境很可能就是通往平行时空的一种方法,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在梦境中,我们能够非常真实的感受到发生的一切。 在梦境中我们能够作为第三者来看梦境中发生的一切,似乎这一切就像是真实发生的一样,但是醒来之后,梦境就会消失不见,有的人醒来之后不记得自己做了什么梦,有的人还能够记起一点点,这就是梦境神奇的地方,根据这些科学家认为人类的意识可能会感应到平行宇宙中的另一个自己,所以在睡觉的时候,我们的意识会通过梦境进入平行时空,来看另一个自己在干什么,所以我们才能够感受到非常真实的世界。 不过目前来看梦境到底是不是平行时空的景象,科学家也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证明,那么梦境到底是虚幻的还是真实的,这些还需要科学家继续研究才能够知道,但是如果单纯的说梦境就是大脑潜意识的一种投射,这个说法是不是太简单了,毕竟在梦境中很多地方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没有去过的地方,既然是没有去过的地方,那么大脑是如何产生记忆的呢?这些也是值得科学家研究的问题。 不过人类现在对梦境的认知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而已,毕竟梦境中隐藏的秘密太多了,人为什么会做梦,梦境到底是想向我们表达什么意思,这些人类一直 探索 的奥秘,人类的 科技 虽然在不断地进步,但是梦境的奥秘已经超出了人类 科技 的范围,暂时人类还不能够将梦境的奥秘解开。 我认为,古人常说大梦三千,这个意思就是说人的梦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每一个人的梦都是不一样的,这样说来,将相当于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不同的,就算是在另一个世界每一个人也是独立的存在的,梦境到底是不是平行时空的景象,这些还需要科学家进一步的确认,但是我认为梦境不仅仅是潜意识这么简单,毕竟生命的形成和人的意识都是非常神秘的,意识高于一切,没有意识就等于没有生命,而意识到底隐藏着哪些秘密,我希望科学家能够早日解开这个奥秘。

有没有可能人类世界是被创造出来的?我们身处于虚拟空间内?

人们的娱乐措施越来越多,比如VR技术、打游戏来缓解自己内心的焦虑,一些人会把自己大部分的时间放在打游戏上面。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兴起了一项VR技术,大家通过这项技术,能够体验到身临其境的感觉,我们只需要戴上特制的眼镜便能打怪兽、拯救世界等等。

在这些情景当中,我们能够体验到真实的感觉,甚至无法分别是虚拟还是现实,只有摘下眼镜才意识到原来这一切都是假的。让人比较郁闷,我们到底能不能分清楚现实和虚拟呢?我们现在所生存的地球是否是真实的呢?

1981年美国的一位科学家,设想了一个实验名为“缸中之脑”,我们单看这个名就能很好的理解,把自己的大脑放入一个容器当中,在这个容器当中,我们可以让自己的大脑更好的运行,用计算机技术和其他技术连接自己的大脑,让大脑的意识所呈现在电脑屏幕中,更好观看大脑所传递的信息。

这个实验听起来便不可思议,如果真实操作起来异常困难,我们无法从人的体内完整的取出大脑,人的大脑如果脱离自己的母体后,没几分钟便会缺氧死亡,更不用说把电脑和大脑连接在一起,无论是之前还是现在的技术都无法实现。 或许只能等未来科技发展到一定的境界,可以成功完成这项实验。

很多人表示分清是现实还是虚拟特别的简单,比如我们在做梦中,身处在一个特定的环境,想要分清楚是现实的话,便向自己打一巴掌,如果自己感觉到痛觉的话,那便代表是现实生活当中,因为在虚拟世界,人们是没有任何知觉。 其实这样的分辨方法只适用于电视剧当中,现在任何的事物都能用计算机程序所编成,比如说手机、电脑通过计算机设定的某种程序,便能更好的进行运转。

如果我们人类身处在特定的虚拟环境当中,我们又该如何摆脱呢?会不会是其他高级文明把人类当作了实验物品,整个地球外星文明构造出来的呢?为了防止人类怀疑,在这虚拟世界中增加了痛觉、情感等,虽然这个想法有点不现实,但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一切都是有可能的。

华为影像巅峰 70系列将搭载全新红枫原色影像 Mate
家长学院第十一讲周五 开课 11月22日 预约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