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虹姗 /赵乾坤)
体验式旅游正迅速崛起,成为全球旅游业的一大主要趋势。从目睹挪威上空的壮丽极光,到深入蒙古草原体验传统的蒙古包生活,从踏上南极的神秘探险之旅,到在非洲大地上进行慢节奏野生动物观察,这些活动无一不展现了体验式旅游的独特魅力。
挪威极光新华社
近日,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与美国旅行行业媒体Skift共同推出《旅游业变革,体验游崛起》的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显示,全球体验游市场的机会规模超过1万亿美元。
相比传统度假,体验式旅游通常满足了用户更个性化的需求。根据英国旅行搜索引擎平台Skyscanner的调查数据,2024年,26%的英美旅行者愿意长途飞行去观看他们最喜欢的艺术家表演,58%的英美旅行者预订目的地纯粹是为了去特定餐厅用餐。
消费信贷公司美国运通(American Express Company)为用户推出了一项“体验式酒店”目录。其中,位于巴哈马的瑰丽酒店为客人提供观看珊瑚礁的体验;越南芽庄的六善酒店为客人提供溯溪、海钓和手工制作等活动。
麦肯锡的数据显示,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63%的受访旅行者最看重当地活动的质量,这一比例仅次于安全等基本需求;有旅行者表示,能够体验纯正的当地文化和习俗是他们选择目的地时考虑的重要因素。除了安全、易规划性和成本,住宿的选择也是他们考虑的重点。
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余子健表示,过去,旅行者可能会先选择目的地,再考虑到达之后做什么。但现在,人们将体验置于前端,而把目的地的选择推至后端,旅行决策越来越基于对特定活动的兴趣。
因为还处于新兴发展阶段,体验式旅游还存在很多不足。很多旅行者享受规划假期的过程,他们喜欢寻找各个要素并拼凑出完美的旅程。然而,体验游的预订过程却可能令人心力交瘁。旅行者要面对庞杂凌乱的选择,难以找到最佳方案。有时,如果目的地对于旅游体验活动描述不准确,容易给旅行者造成巨大的期望落差。
除了旅行者体验存在偏差,体验游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尚未完成。上述报告显示,2023年,47%的体验游预订交易发生在线下,交易方式包括现场到访、电话呼叫,或是通过酒店礼宾部和传统旅行社等线下渠道;只有22%的预订是通过预订平台等线上平台完成的。
面对数字化转型的挑战,旅游体验提供方在将预订业务迁移到线上分销平台时,可能会遇到多重困难。而对于这些线上平台来说,实现规模的扩大的同时,保持或提升利润率依然是一大挑战。
麦肯锡认为,体验游业务正在迅速增长和演变的阶段,更好地连接旅行者、体验提供者、平台和其他参与者,将是整个旅游行业未来转型的重要方向。
人文旅游资源评价研究人文旅游资源评价研究论文
1.人文旅游资源评价研究论文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游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又称娱乐地理学。旅游地理是指观光,娱乐地理包括游憩,是广义的旅游地理。两者都是人文地理学的分支。旅游学不仅与地理学的许多分支密切相关,而且与社会学、民俗学、考古学、历史学、建筑学、园艺学和经济学相互渗透,因而是一门边缘学科。旅游娱乐指的是人旅游、观光、文化交流、增长知识、锻炼身体、度假疗养、休闲娱乐、探险、宗教朝圣、调查研究、购买纪念品、品尝美食、走亲访友等非永久性临时迁移过程。它也是一种以各种方式分配空间和利用时间的社会现象。一般来说,旅游仅指离家至少一夜的活动,而娱乐包括离家不超过一昼夜的活动。旅游由三个要素构成: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客体(景点和娱乐活动等)。)和旅游手段或旅游媒体(旅游宣传、组织、交通和接待设施)。旅游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旅游的起源和地理背景,旅游者的区域分布和运动规律,旅游资源的分类、评价、保护和开发利用论证,旅游区(点)的布局和建设规划,旅游区划和旅游线路的设计,旅游发展对区域经济复合体形成的影响。旅游是人类特殊的社会活动。它始于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并随着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而发展。1986年,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人数达到40亿,旅游业总收入超过1万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部门。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大量的游记出现在诗歌、散文、游记和专著中。如《水经注》,《佛国记》,《大唐西域记》,《徐霞客游记》等。中国地方志也包含了丰富的经典旅游资料。现代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娱乐活动与土地利用关系》被认为是现代旅游地理学的第一篇论文。早在1935年,英国地理学家布朗就建议,地理学家应该更多地关注旅游业。他、詹姆斯、卡尔森等。论述了当地自然资源、发展基础和聚落构成的差异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衡量了旅游形态及其经济价值,阐述了旅游形态和旅游设施的意义。20世纪40年代,艾塞林和德赛分析了旅游流。20世纪50年代,联邦德国地理学家哈恩从游客方面划分了联邦德国的旅游目的地类型性质、停留时间和季节变化。但这一时期绝大多数的旅游地理学著作主要是描述一些旅游景点,或者局限于笼统地讨论旅游的经济意义,很少讨论旅游地理学的基础理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逐渐关注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属性和理论问题。1964年,加拿大地理学家沃尔夫指出,旅游地理是从经济地理中分离出来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英国地理学家罗宾逊认为旅游地理学是一门应用地理学。20世纪70年代,Rupert等人以联邦德国为例,对旅游市场和旅游区位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此期间,法国规划和建设了地中海沿岸的沼泽地和沙丘地,并成功地建成了一个迷人的国际海滨度假胜地。与此同时,国际地理联盟(IGU)和国际地理大会(年)开始讨论旅游和娱乐地理。旅游理论研究众说纷纭。例如,1966年意大利的布鲁诺提出了五个研究课题:旅游的基本驱动力;旅游环境和空间;对游客居住地的影响;旅游业的经营;旅游区规划。《旅游地理学》年,罗宾逊重点研究了旅游业的发展,人类需求的演变,旅游的驱动力,国际游客的流动,旅游的衡量和范围,旅游和旅游规划的组织,交通,经济和社会意义,旅游和环境,以及世界区域旅游的发展。苏联地理学家科特利亚罗夫所著的《休憩与旅游地理》一书,主要阐述了游憩地域综合体形成的理论基础、游憩地域综合体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游憩用地的分区和评价、游憩地域综合体的布局、游憩用地的自然保护和改造。美国地理学家布里顿于1979年提出了休闲地理学的概念。他认为,休闲地理的研究包括国际旅游、国内旅游、休闲旅游、城市娱乐、体育等活动,旅游和娱乐只有功能上的区别。目前,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已从传统的定性描述转向定量方法、系统工程和模型研究相结合,参与旅游区(点)的布局和发展规划。2.文化旅游资源论文
结论:现在的乡村旅游越来越注重让人放松在我们的村庄创造一个团结和谐的氛围,帮助我们的村庄发展壮大,给农村经济带来一片繁荣景象。反而更有利于我所相信的经济增长,帮助各村尽快脱贫致富!3.简述对人文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
人文景观又称文化景观,是指自然和人类创造力的共同结晶,反映了该地区独特的文化内涵,尤其是受环境影响而形成的独特景观。人文景观最重要的体现就是聚落,聚落还包括服装、建筑、音乐等等。建筑特色体现在城堡、宫殿和各种宗教建筑景观上,具有历史意义。文学定义:【定义1】人文景观是指历史形成的与人相关的景观画面社交活动。包括建筑、道路、摩崖石刻、神话传说、人间故事等。人文景观是社会、艺术和历史的产物,承载着其形成时期的历史环境、艺术思想和审美标准的烙印,包括名胜古迹、文物艺术、民俗风情等游览活动。【定义2】文化景观是指文物古迹、宗教胜地、民族风情、古建筑等历史文化古迹。据《三国志魏书豪十八记》:庞德总是害怕白马,他被白(关羽)称为。【定义三】所谓人文景观,是指人类社会各种可以作为景观的文化现象和成果,即以人类事件和人为因素为主导的景观。【定义4】人文景观是指旅游资源特有的地方特色、民族风情、历史文化价值。人文景观带给游客的是意象美和意境美的统一,在很大程度上能体现出特殊的历史、地方和民族特色或异国他乡或异地的一种特殊情调。4.人文旅游资源评价研究论文题目
一、基本理论类型研究对象是某一领域的概念和理论。运用归纳法或演绎法获得对某一特定话题的认知结果。比如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习近平哲学基础研究生态文明思想。第二,应用研究型以实践为导向。本文在整合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实践中的热点、焦点、难点和疑点问题,特别是新问题。整理它是什么,为什么和如何做比如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面上项目:人的研究民生导向的农村基层自治第三,学术辩论型鉴于其他人的观点或意见,认为其他人第一种:the消极学校以西方生态思想为代表。认为历史唯物主义从价值立场上坚持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从理论内容上坚持技术决定论和产品主义,因此与生态学是对立的。第二种:the重建学校以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某些派别为代表。认为唯物史观创立之初并未考虑生态制约,但当前日益严重的生态制约对唯物史观的核心论题提出了严峻挑战,唯物史观应根据新的历史条件拓展其理论视野。第三种:辩护者以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为代表。一种观点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具有潜在的生态视域,但缺乏系统的生态理论;一种观点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直接是生态唯物主义。西方学术界的上述三种理论观点在中国学术界的回应,形成了建构生态文明理论的两条路径。一是从生态价值观的路径上构建生态文明理论。是继承西方生态中心主义思潮的观点。二是明确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中寻找理论资源,挖掘和阐释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文本中的生态哲学思想。四。调查报告类型动词(verb的缩写)文献综述类型5.人文旅游资源的论文
1,《经济地理》,目前唯一以经济地理命名的地学学术期刊,国内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前沿性强,适合经济地理、旅游地理、人文地理的朋友阅读。2《地理研究》是地理综合性权威期刊,仅次于《地理学报》。其论文质量较高,最大的特点是论文领域相对均衡(不像地理类期刊过于偏重狭义的自然、经济和GIS)。自然地理、GIS与遥感、人文地理、经济地理、城市地理、旅游地理、文化地理的论文基本都能找到,论文有3《地理科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主办的地理学综合学术期刊,各方面略逊于《地理学报》和《地理研究》,地域特色明显。很多发表的研究论文都是以东北为背景的。4,《人文地理》,中国唯一的人文地理学核心期刊,西安主办某外国语大学,专注发表经济、城市、旅游、社会、文化等人文地理论文,可读性强,难度低。是人文地理专业的必修期刊之一。强烈推荐的5,《城市规划》,也是传统意义上的非地学类核心期刊,但非常值得城市地理专业的同学浏览。里面有很多每个人的论文。如果你读了这本杂志,你不仅会认识到城市地理学和城市规划的区别和联系,而且会有更多的收获。6,《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历史地理学权威刊物,由国内历史地理学学科实力较强的陕西师范大学主办。本文主要反映了历史时期的环境演变过程、历史人地关系和历史人文进程。适合历史、历史地理、文化地理的学生阅读。但由于是历史下的刊物,论文的思路大多是按照文科传统的历史模式来把握的,地域特色不明显。7,《城市问题》.严格地说,这本杂志可以不能归为地理。根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号以C,也就是社科期刊。我我大概翻了几期,感觉论文质量一般。论文来源很杂,但地理学家不占优势。其中的论文内容全面,理论性强,可读性强。8《地理科学进展》也是非常权威的地理综合性学术期刊,与《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并列为地理传统四大核心期刊。6.人文旅游资源评价研究论文范文
文化旅游的定义是指通过旅游来实现感知、理解和观察人类文化特定内容的目的的行为过程。它是指旅游学作为一门研究旅游审美活动和审美价值的新兴学科,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指导人们(旅游者、从事旅游的人)如何欣赏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并揭示其审美特征。通过欣赏,他们可以进一步了解这个地区和国家的自然风光、文化艺术和风土人情,加深对人类文明的体验,得到更深层次的审美享受和审美教育。中国中国传统美学注重真善美统一的原则。认为这是古典美学的精髓,应该在旅游美学中继承和发扬。即真实符合客观规律,真实是美的基础,不真实是不美的!善是最高的目的,功利,是美的前提,而坏是不美的。美是在真善美基础上的最佳感性表现。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应该说是旅游美学的重要特征之一。在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景观建设中,人们不满足于大自然的馈赠,依靠物质力量和智力,想尽办法移植人工景观,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也无可厚非。但是微型景观正在到处涌现。世界名城,民俗文化村,像鬼文化沦为封建迷信的所谓景观随处可见。除了一时的经济利益,根本没有美育可言。随着人们的提高的审美水平,他们很快就会被唾弃!这种风不应该提倡!最好的不一定是最好的!杜甫做的这些伪山水都不真实,美无从谈起。不是难道所有的美的享受和审美教育都失去了吗?美丽的风景只能吸引人它在真善美的基础上,以令人愉悦的形象唤起人们愉悦的审美感受。当徐霞客登上莲花峰,目睹黄山群峰起伏、云雾缭绕的迷人景色时,他不能忍不住尖叫和跳舞这就是黄山带给霞客的强烈美感。旅游的美感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具有全方位投入和立体感的特点。只有旅游才能从旅游、看、听、闻、触等多方面给人美的信息量。它不难想象,当人们置身于像舞台布景一样的人造景观中时,会有多么令人兴奋的美!随着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逐渐成为现代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活动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经历了起步、发展和成熟几个阶段。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快速增长旅游业加速了旅游经济的产业化,旅游业对整个社会的促进和关联作用日益突出。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之一。21世纪初,中国的综合实力美国的旅游业排名世界第五。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中国是美国最大的游客接待国和第四大游客出境国。旅游显示美丽的城墙,芬芳的山谷,起伏的原野,玫瑰色的春天和金色的秋天。应当按照真善美的原则,审慎对待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历史文物古迹的保护。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还有一个问题。世界各地旅游部门的决策者也有一项迫切的任务,就是提高他们的审美素质。神州大地,无山无美无水无秀!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灿烂的文化艺术,有着无限深远的美丽景观,等待着我们的眼睛向下,深入探索,综合利用。在发展旅游景点时,我们不应该忘记按照美的规律建造。具体来说,要按照风景美学的规律办事,其核心是保护自然唐不要为了发展旅游业而炸山填谷毁林断水破坏自然景观!众所周知,自然景物的形成需要很长的时间。一旦被破坏,很难补偿。黄山如果没有奇松、怪石、云雾、温泉,就不会是世界级的旅游风景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山!对于世界各地的旅游饭店建筑,应以建筑美学、环境美学、景观美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全面审视饭店建筑的内外环境设计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特别是妥善处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以人为中心,协调自然——人与——建筑的关系,从旅游者的审美心理、思想意识、文化需求出发,尊重人,尊重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进行统一的意境营造。这里还是要强调真善美统一的基本美学原则。真,就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善,即实用性、效用性,引申为经济效益。在实用性与经济性相结合的前提下,我们将努力把旅游饭店建设成为一个美丽、舒适、丰富多彩和充满迷人魅力的地方,以吸引中外宾客,使他们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当然,从建筑造型、园林绿化到室内设计,一切都需要精心设计。我们应该有中国特色和地方色彩,以及时代精神。酒店建筑和美学也是旅游美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审美旅游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渗透日常生活或文化娱乐和审美旅游。在具体的审美传播活动中,审美旅游文化作为审美文化和审美语境的特殊组合而存在,它代表了影响审美传播的习俗和传统维度。一方面,它可以相对于神话文化、宗教文化、语言文化、历史文化、科学文化等独立存在。并集中在艺术活动和产品形式上;另一方面,这些艺术活动和产品遍布人们它们已经成为广义的审美旅游文化活动。旅游文化是指以人为主导的社会感性文化的精神体验和审美形式。审美文化是建立在现代文化体系特别是艺术文化体系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基础上的,是日益审美化的当代文明文化的产物,日益接近人类的真实生存状态。从人类文明和文化的演进来看,审美旅游文化是继人类工具文化和社会理性文化之后的第三种文化形态,体现了文化积累和量变的过程,是人类文化和文明的高级形态。每一个旅游从业者和游客讲的都是风格之美,这是更高层次的审美追求。它不仅反映了人们的外表,但也包含人的内在品质;它不仅向人们展示了外貌、举止、仪表和举止,也显示了人的思想、精神、知识、修养、性格和气质。风格之美是人的个性之美。它是人民高度团结的综合体现的外观和内饰。当我们说我们中的某人有礼貌时,我们并没有不要只参考他的外表,要结合内外来做评价。大致来说,应该是坚定庄重,优雅大方,潇洒脱俗,不卑不亢。在旅游接待工作中,尤其要克服崇洋媚外的心态,给人以朴实美好的印象。古人说,一个人知道如何装饰他的外表,但不知道他的本性,也就是说,人们往往只注重外表的装饰,而忽视内在修养的自我提升。这确实是人的通病。没有一无论他的外表有多美,他都有内在美7.关于旅游资源评价的文献综述
在总结部分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的内容以及评价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的意义,介绍了欧美发达国家和我国对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的研究模型和评价方法,并根据旅游饭店超市行业的现状,指出了直接影响顾客满意度的服务质量因素,为相关行业制定服务改进策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8.人文旅游资源评价研究论文怎么写
Itit’最好紧扣当前政治需要这个话题。:9.旅游文化资源调查论文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洁、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要表格。(短论文唐不需要在目录中列出。摘要:是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小精悍,内容完整。字数少则几个十字,多则300字。4.关键词或关键词:关键词选自论文的标题、摘要和正文,是表达论文中心内容的具有实质意义的词语。关键词是计算机系统用来索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收集和读者检索。一般每篇论文选择3-8个词作为关键词,在摘要。主题词是规范词。主题词确定后,要以论文为中心,按照标引和匹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列表中的规范词。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文、引言,用在论文的开头。一般来说,介绍应该概述的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介绍要简短、精练、紧扣主题。lt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正文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证;b.分析问题——论点和论据;c.解题——示范和步骤;d.结论。6.论文参考文献是论文写作中可以参考或引用的主要文献,列在论文末尾。引用应该另起一页,标注方法应该是《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中文:书名--出版信息(版本地点、出版社、版本时期):-书名-出版信息对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为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核实。(2)所列参考文献应标明序号、作品或文章的标题、和出版信息。10.旅游资源鉴赏与开发论文
旅游论文参考文献1:[1]马勇,旅游文化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2]曾雅玲。博物馆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J].中国商业。2012(04)[3]王久伟。数字时代旅游目的地信息共享研究[D].葛全胜,西安建超,刘浩龙。影视旅游的形成与发展机制研究——以山西乔家大院为例[J]。旅游杂志。2007(07)[5]庄志敏。论旅游形象的属性与构成[J].旅游科学。2007(03)[6]钟生,张军.皖南古村落。陈慧莎。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以上海为例[J]。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8]许2012(01)。对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J].宏观经济管理。2012(01)[9]张伟,钟升,1998-2007年全球旅游研究进展——基于SCIES、SCI和AHCI的文献计量分析[J].旅游杂志。赵勇。亲和城市公共休闲空间的系统建构研究[D].[11]张中华,王兰,张培,2011.国外地方性理论应用于旅游形象的空间解构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12]李海霞,孙后琴,2009(05).基于城市旅游形象的旅游城市标识分析[J].社会科学家。2009(04)[13]庄志敏。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旅游形象定位研究——旅游文化设计探索系列[J].旅游科学。2010(03)[14]凌丽萍,吴殿亭。国内外影视旅游研究进展及启示[J].旅游杂志。[15]韩震。论民族认同、国家认同与文化认同——基于历史哲学的分析与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6]侯建娜,杨,2010(01)。对旅游演艺产品中地域文化元素开发的思考——以《印象刘三姐》为例[J]。旅游论坛。2010(03)[17]蔡晨,李兆元,刘信义。大连旅游形象研究——基于博客游记的探讨[J].旅游论坛。2010(03)[18]田军.城市滨水区旅游形象及其对游客的影响选择意向——以南京、武汉和上海滨水区为例[J]。旅游杂志。[19]张海燕,王忠云,2010(06).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资源开发和市场。2010(04)经济历史文化角度分析对外交流开放以及 经济全球化
.全球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日益凸现的新现象,是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 全球化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讲,从物质形态看,全球化是指货物与资本的越境流动,经历了跨国化、局部的国际化以及全球化这几个发展阶段。 货物与资本的跨国流动是全球化的最初形态。 在此过程中,出现了相应的地区性、国际性的经济管理组织与经济实体,以及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精神力量的跨国交流、碰撞、冲突与融合。 总的来看,全球化是一个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包含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在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安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相互联系、影响、制约的多元概念。 “全球化”可概括为科技、经济、政治、法治、管理、组织、文化、思想观念、人际交往、国际关系十个方面的全球化。 2.全球化(globalization)是个具有煽动性的词。 拥护者憧憬它会给整个世界带来空前的进步和繁荣;批评者断言它会给发展中国家带来贫困、战争甚至文化灭绝。 什么是全球化?我们真的在经历空前的全球化?以往的全球化给我们带来过什么?什么是全球化?全球化是个进程,指的是物质和精神产品的流动冲破区域和国界的束缚,影响到地球上每个角落的生活。 全球化还包括人员的跨国界流动。 人的流动是物质和精神流动最高程度的综合。 科技进步是一切社会变迁的原动力,交通和通讯技术的进步是全球化的依托。 交通的进步促进人员和物质产品的全球化,通讯的进步促进精神产品的全球化。 当然,两类技术的作用经常分不开。 互联网能调动资本,轮船也能传播精神。 抛开技术进步因素,全球化是资本的全球化,亦是关于资本之“主义”的全球化,即利润至上观的全球化——马克思在150年前就讨论了全球化的这个本质。 除了战争时期,资本在全球范围里疯狂地追逐利润,每天24小时,从不疲倦。 所以,到目前为止的全球化体现为市场经济体系在全世界的扩张。 其他一切方面的全球化,包括国际化的共产主义运动,都从资本全球化衍生而来。 若世界市场的扩张是必然的,全球化也是必然的。 既然全球化影响到地球上每个角落的生活,人们当然希望拥有自己鲜明的立场。 全球化问题的复杂性在于不同的事情在不同的空间和不同的时间里能产生不同的结果。 这四类变量无限多。 既然人们无法预知所有的变量,只好依赖意识形态决定自己的立场。 对众多的支持者而言,全球化是一种基于世界大同理想的意识形态。 支持全球化就是尊重“市场规律”,顺应历史潮流。 对众多的反对者而言,反全球化是一种基于平等世界理想的意识形态。 反全球化就是反对扩大贫富差距,反对霸权。 意识形态倾向是人类的天性,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 然而,笔者在这里不想谈论意识形态,只想就事论事。 我们正在经历空前的全球化?“日不落”帝国时代的全球化比美利坚时代逊色吗?如果麦当劳、肯德基能体现全球化,中餐馆可是在上上个世纪就在世界各地登陆了,如今其普及程度远非美国快餐能比。 我怀疑,今天的全球化被迅速膨胀的“新闻界”给夸张了。 眼下的全球化主要是通讯技术的飞速进步引起的,交通技术并没有飞跃的进步。 自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以轮船、铁路、汽车和飞机为代表的交通技术出现了质的飞跃,人员和物资的国际交流呈几何级数增长。 那个时候移民是容易的,入境管理并不严格,护照也可有可无。 美洲就是在那个时代开始住满移民,中国人就是从那时开始改穿西式服装,改用西式笔墨,扛洋枪、住洋房、用洋火、使洋钉,以及下南洋、闯西洋、赴东洋。 即便是资本流动,旧时代恐怕也未必差得远。 100年前就有很多中国人在外国人开办的银行里存钱、取钱、借钱。 那时的货币可以自由兑换。 资本输出被列宁看成传统帝国主义的主要特征之一。 据说,今天的全球化体现为惊人规模的“金融资本”流动。 每天全世界有1万多亿美元在世界金融市场上进行赌博投机,每年全球“热钱”高达400万亿美元。 可那又能说明什么呢?当今的国际贸易量才8万亿美元。 国际金融赌博能影响地球每个角落的生活?资本是经济的三要素之一,其根本意义在于促进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结合的效率。 可是,用于国际赌博的“资本”促进多少效率呢?全球化的脊梁是工业和商业资本,不是“赌博资本”。 电力的使用,广播的兴起,电话的出现,新闻出版的普及,乃至后来的电视时代,上述任何一种通讯技术的进步,其意义未必低于互联网。 因此,过去精神产品的全球化程度不亚于今天,精神产品的多元化也不亚于今天。 否则,民主思想、共产党人的思想乃至形形色色的其他意识形态怎样传遍19和20世纪的世界?除了巨额的“金融资本”,据说今天的全球化还体现为互联网的兴旺普及。 互联网使得信息传输变得快捷和方便。 但拥有信息与拥有知识显然不是一回事,信息量的增大未必增加观念的多元化。 今日美国人的观念并不比越战时更多元,也不比印度更多元。 中国知识界今日的观念甚至不一定比2300年前的战国时代多元。 比起今天的大学,上个世纪20年代的北大在思想上难道不是多元化得多?中国人现在的观念当然比20年前多元化了,但那并不是互联网的结果。 两次世界大战加上冷战,绵延80年,切断了世界的全球化进程,使冷战后开始恢复的国际交流显得突然和新颖。 笔者不是历史学家,但倘若某个历史学家告诉我,在上上个世纪和上个世纪早年,人员、物资、资本和精神的国际交流程度高于今天,我不会感到惊奇。 当然,我并没有说未来的全球化不会超过以往的全球化。 全球化带来什么?无论我们是否处在一个空前的全球化过程里,以往的经验都具有启发性。 全球化的历史经验可以分成四大类:道义问题;收益问题;趋同与逐异问题;国际主义与民族主义问题。 而以下四个全球化特征正对应着这四个问题。 1.缺少法治道义的全球化。 任何国家内部的市场化都是随着法治环境的逐渐成熟而成熟的。 国际的市场化却不是在法治环境下进行的,也就不可能“成熟”。 只要缺少世界政府,所谓国际市场的法治化是根本不可能的。 当立法、司法和执法都归于一家,只有理想主义者才去奢望公平,也只有那些最有能力从不公平中获利的国家才去奢谈国际秩序有多公平。 如果没有全球的法治政府,所谓“全球治理”(global governance)就不可能是体现国际公义的治理。 2.无法预知国家损益的全球化。 抽象谈论在全球化中获益或受损的条件非常困难。 强国、弱国、大国、小国都可能获益,也都可能吃亏。 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高速崛起的。 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 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 3.刺激追求差异的全球化。 全球化导致的“趋同”是浅薄的,全球化导致的“逐异”却是深刻的。 追逐不同是全球化时代最深刻的特征。 全球化的资本毫无人性可言,它带来激烈的社会变迁,刺激形形色色意识形态的兴起,也必然伴随激烈的社会集团、意识形态乃至民族国家之间的冲突。 以往的全球化带来了繁荣和进步,也带来了大革命,带来了国内战争,带来了“世界大战”。 4.促进民族主义和国家疆界的全球化。 毫无疑问,近代以来形形色色的国际主义都产生于全球化。 可是,全球化带来了更强大的民族主义,带来了护照和海关,带来了人员交往的阻隔,带来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国家疆界,带来了更先进的武器和更强大的国防。 在以往的全球化里,获胜的不是国际主义,而是国家主义,特别是民族主义。 在今天,我们看到了“欧洲合众国”主义的兴起,欧洲货币的使用,欧洲边界的巩固,欧洲海关的确立,欧洲防卫的统一。 是什么刺激出这种新“西欧民族主义”?美国、日本、西欧……哪一个还在谈论国际主义?当人们已经把保卫疆界安全的战场延伸到外太空,谁还能说全球化消灭国家疆界呢?曾几何时,为普世欢乐而设立的奥林匹克和世界杯居然成了民族的角斗场,国家之间的竞争,甚至成了在民族国家内部进行竞争的资本。 结 语为了“经济效益”,人们从辽阔分散、自给自足的乡村走入了城市。 他们密密麻麻地住在一起,近在咫尺,相互依赖,但只有依靠斤斤计较、彼此竞争、相互倾轧才能生存。 城里的人们看上去没什么不一样,可每个人都从骨子里在追求与众不同。 惟有不同才能在生存竞争里脱颖而出。 残酷的市场竞争使越来越多的“村民”逐渐变成缺少道德感、失去了正义观的人,他们崇拜资本所带来的一切“文明”,或者根本就是崇拜资本本身。 人们很自然便忘记阿富汗贫民的生命与世贸大厦里的生命是平等的。 他们会为纽约2000多条“文明的”生命燃起祭奠的蜡烛,但绝想不到为阿富汗那4000多个“野蛮的”殉葬者焚一炷香。 人类可以公然声称自私自利和弱肉强食是其本性,并能导致“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如此的人类,只好用钢铁制造的防盗门来取代分隔家庭的篱笆,用武装到牙齿的警察来取代调解邻里纠纷的长老。 当贫穷辽阔的地球村变成了繁荣细小的地球城,各自的“国家利益”理所当然地成为国际关系的最高准则,武力也自然成为安全和秩序的前提当国际化开始倾向于代指这样一个过程时???,今天的全球化用来区别一系列的趋势,很多是在二战后变得尤为突出。 它们包括:全球范围内的通用标准的数目的增长,例如:版权法国际贸易以比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更快的速度增长由跨国公司控制的世界经济的股份的增长全球金融体系的发展更多的国际间的文化影响,例如通过好莱坞电影的出口文化多样性的减少国际旅游业的发展通过诸如互联网和电话等的技术使得共享的信息资源不断增长移民的增长,包括非法移民很多的趋势被各种各样的全球化支持者的组织看作是积极的,在很多情况下,全球化受到政府和其它人积极地推动。 例如,有这个样一种经济理论:相对优势使得自由贸易可以使得资源分配变得更加有效,并且对参与贸易的双方都有利。 二战后通过很多诸如关贸总协定等的国际组织已经使得国际贸易间的障碍得到相当大的降低。 特别是从关贸总协定演化而来的世界贸易组织:提升自由贸易商品:较少或消除关税;建立自由贸易区来降低关税资金:减少或消除资金控制(资金控制会影响贸易发展)减少、消除对当地产业的津贴补助金(达到公平贸易)知识产权保护在国家间对知识产权法律进行协调(通常来说,是添加更多限制)跨国界承认知识产权限制(例如,在中国获得的专利权可以在美国获得承认)也有很多反全球化运动认识认为这些是有害的。 质疑中的全球化对关于全球化是一个现实存在的现象还是只是一个说法还存在学术上的讨论。 虽然这个词已经被广泛使用,但是一些学者争论到这个现象在其它的历史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另外,很多人注意到,那些令人相信我们是处在全球化进程中的现象,例如国际贸易的增长和跨国公司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它们开始被建立的时候并不是制定了的。 因此有很多学者更喜欢使用“国际化”而不是“全球化”。 简单的说,它们两者的区别在于国家的角色在国际化中更重要。 也就是说,全球化程度比国际化要深。 所以,这些学者认为国家的边界还远没有达到要消失的地步,因此,完全的全球化还没有开始,也可能不会开始——从历史上考虑,国际化从来没有变成全球。 1.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独立自主是我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 独立自主是指国家的主权是独立的,不允许任何外来的干涉与侵犯。 每个国家有权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独立自主地处理本国对内对外的一切事务。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赋予独立自主原则以新的内容,主要表现在提出了真正的不结盟。 邓小平明确指出:“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 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文选》3卷57页)中国不同任何国家结盟,不参加任何军事集团。 中国珍视自己的独立自主,也尊重他国人民的独立自主和道路选择。 我国坚持独立自主,也积极争取国际支援,发展国际合作,把坚持独立自主的立场与尽量争取外援,加强平等互利的国际合作原则有机结合和统一起来。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中国作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国之一,始终坚持这些原则。 在国际事务中主持公道,不谋私利,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推动国际合作、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作出自己的贡献。 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看作是处理国际关系最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则。 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遵循睦邻友好原则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创造和维护和平友好,长期稳定的周边环境,是我国长期实行的外交方针之一。 2.对外开放理论的主要观点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指出:“对外开放”是我提出来的。 “对外开放”这一提法,是对国际分工、国际经济合作发展开放型经济理论的高度概括,易于为我国人民所理解,现在已经被世界各国所认同。 这一提法,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一定要发展生产力。 要发展生产力,关起门来是不行的,必须对外开放。 (2)对外开放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对内开放,另一方面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是对世界所有国家的开放,对各种类型的国家的开放。 (3)对外开放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其中包括建立经济特区,开放14个沿海城市。 中国建立经济特区的决定不仅是正确的,而且是成功的。 (4)经济特区姓“社”不姓“资”,从深圳的情况看,公有制是主体。 “三资企业受到我国整个政治、经济条件的制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 ”判断姓“社”姓“资”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5)要学会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要向外国的先进管理方法学习。 不仅新引进的企业要按人家的先进方法去办,原有的企业改造也要采用先进的方法。 (6)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步子要快一些。 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敢于冒风险,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 (7)开放以后,一些腐朽的东西也跟着进来了,中国的一些地方也出现了丑恶现象,要注意很好地抓,决不能任其发展。 (8)改革开放要贯穿中国整个发展过程。 不是三年、五年、十年八年,也不是二十年。 现在生产力不发达要对外开放,将来生产力发达了,要更加开放。 对外开放的政策不可改变。 对小平的这些论述,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对外开放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性、迫切性、艰巨性和长期性。
世界旅游发展现状?
一是旅游业增长高速、持续、稳定,没有哪一个行业可与之相提并论。 二是世界旅游市场逐步出现分化,呈现“三足鼎立”新格局。 三是旅游已基本实现了休闲化、大众化和社会化,成为人们普遍的一种生活方式和基本权利,世界已经进入“旅游时代”。 四是旅游业与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商务会展等产业的结合越来越紧密,特别是与信息化“珠联璧合”,成为跨领域、跨行业的综合性、战略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