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小鹏汽车发布“史上最强财报”,业绩海报提及“在血海中游泳”
中国基金报记者 邱德坤
11月19日晚间,小鹏汽车发布“史上最强财报”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毛利率创新高,达15.3%;营业收入环比增长24.5%,达101亿元。
小鹏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认为,这体现了公司变革后的体系能力全面提高,并且正在进入大产品周期。
过去两年,小鹏汽车在“逆风”中前行。小鹏汽车的业绩海报称“在血海中游泳,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何小鹏在同一天发布微博称,小鹏汽车现在还远远没有到蓝海,“相信下一个大台阶会在2025年的某个时候到来”。
仍处于亏损状态
小鹏汽车持续提升产能
最新财报显示, 小鹏汽车2024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毛利率均实现提升,主要是受益于交付量达46533辆,同比增长16.3%。
小鹏汽车副董事长及联席总裁顾宏地表示,技术降本全面兑现和规模环比大幅度增长,成为驱使公司2024年第三季度毛利率提升的关键原因。
不过,小鹏汽车2024年第三季度净亏损达18.1亿元。对比来看,该公司2023年第三季度净亏损为38.9亿元,2024年第二季度净亏损为12.8亿元。
此前已有多名车企高管表示,汽车是一个规模效应非常显著的产业,产销量提升到一定规模后会实现降本增效。
目前,小鹏汽车强调其开启了大产品周期,将带动销量持续提升。何小鹏表示,在大产品周期内,小鹏汽车将实现销量目标冲击新量级,11月交付量预计突破3万辆。
小鹏汽车预计,2024年第四季度交付量为8.7万辆至9.1万辆,同比增长44.6%至51.3%;总营收为153亿元至162亿元,同比增长17.2%至24.1%。
小鹏汽车方面介绍,目前通过双班生产计划,公司在广州、肇庆的两家工厂年产能约为20万辆至30万辆。同时,公司已规划了2026年之前的生产计划,并与供应商合作扩大产能。
坚定投入AI汽车领域
顾宏地表示,小鹏汽车进入大产品周期带来更健康的毛利和现金流,有底气坚定地投入AI汽车的技术研发。
“未来十年是AI的时代,小鹏汽车有信心成为面向全球的AI汽车公司。”何小鹏在业绩电话会上着重提到。
何小鹏认为,随着自动驾驶能力提升、AI能力持续扩张和整合,AI能力成为头部车企差异化竞争和占领用户心智的核心能力。
此前,何小鹏对外披露了小鹏汽车的AI体系,即AI汽车、AI机器人、飞行汽车三大板块。
对于AI汽车领域的竞争关键,何小鹏指向深度的全栈自研能力。为此,小鹏汽车将以AI强算力作为数据引擎,整合软件和硬件研发,在体验高度和优化速度上与采用传统研发模式的企业拉开差距。
据悉,小鹏汽车的车端数据、云端算力、云端和车端模型,在今后几年将迅速增长。
“未来10年,一半销量来自海外”
在此次业绩海报中,小鹏汽车提到“未来10年,一半销量来自海外”。
面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 持续激烈的竞争,国内车企纷纷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
2024年10月,小鹏汽车首次参加巴黎车展并宣布全球化2.0战略,同时全球首款AI汽车小鹏P7+开启预售。
针对2024年第三季度出口量,小鹏汽车强调其排名居造车新势力企业第一位。
2024年第三季度,小鹏汽车海外市场销量环比增长70%,占其总销量的比例达15%。据估算,小鹏汽2024年第三季度的海外销量约为7000辆。
何小鹏表示,未来三年,小鹏汽车将保持高速增长势头,在中国车企的新能源中高端出口销量中做到第一。
小鹏汽车已进入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标是在2025年底进入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
具体来看,2025年,小鹏汽车计划将销售网络扩展至北美以外超过90%的新能源车市场,门店数量拓展至300家以上。
:小茉
审核:许闻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A级车市场,小鹏没打算给其他人留机会
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
当一众车企在技术瓶颈中内卷,不得不挫伤利润、流血竞争的时候,成功讲通新故事的,是近期销量稍显掉队的小鹏。
5月21日,小鹏汽车发布2024年一季报,最影响投资者信心的毛利率强势攀升至12.9%,同比提升11.2%,环比提升6.7%。 财报发布后,小鹏美股股价一路飙升,最高涨幅一度接近24%。
市场情绪的大幅提振,证明这家企业如今实际的经营质量与盈利能力,远远超出外界原本的判断。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小鹏汽车在发布财报前一天举办的520AI DAY上宣布,面向用户全量推送AI天玑系统。 其中最重要的更新,是国内首个量产上车的端到端自动驾驶大模型——这是特斯拉之后的全球第二,全国首个。
在财报沟通会上,何小鹏表示:“我们的战略变革不仅着眼于销量增长,而且追求高质量、高效率,全面提升公司的竞争力,长板更长且没有短板,把小鹏汽车打造成‘多边形战士’,从而在长跑中获取更大的规模和利润。”
在蛰伏期之后,小鹏即将开启自己的变现周期,这件事几乎不再有悬念。 此时此刻,是利好涌现的起点。
不止是电动车企业今年第一季度,小鹏汽车总收入达到65.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2.3%,总交付量为辆,同比增长19.7%。
但何小鹏很早就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小鹏不止是一家电动车企业。 时至今天,随着小鹏发展出多样化的盈利模式,我们看待小鹏的逻辑,也应有所改变。 卖车之外,更具开创性的,是与大众合作带来的技术变现。
“(我们)实现了在智能电动车业务基础上,通过智能化技术输出提升盈利和国际化潜力的独特模式。”
“小鹏汽车创业十年,坚持在智能电动车平台、EEA电子电气架构和智能辅助驾驶等技术高强度的研发投入,现在开始转化为良好的财务回报。”
换句话说,小鹏不再完全依赖汽车销量来支撑公司的经营。 商业模式的创新,是一季度财报中毛利率大幅上行背后,最值得关注的一个变化。 一向在毛利率上表现强势的特斯拉和理想,在利润缩水的大环境下,一季度数据都是环比下行。 技术变现,令小鹏在商业模式上拥有了独一无二的差异化竞争力。
在本季财报中,小鹏汽车获得10亿元的服务及其他收入,在总营收当中占比为15.3%,同比增长93.1%,环比增长22.1%。 据财报显示,该收入的同环比增长,主要来自于2024年第一季度与大众汽车集团进行平台与软件战略技术合作有关的技术研发服务收益。
一方面,大众与小鹏的合作还在不断深化。 在刚刚过去的4月份,小鹏与大众再一次加深合作,联合开发的全新电子电气架构,将应用在大众为中国市场开发的CMP平台上。 另一方面,小鹏对与其他车企的技术合作,也持有开放态度。
这种造血能力极具可持续性。 小鹏表示:“与大众EEA架构的合作收入将从下半年开始确认,未来几个季度的收入将超过Q1。 ”
“考虑到平台软件的收入性质,这是一项利润率很高的业务。”
除商业模式创新之外,小鹏一季度毛利率大幅提升,背后还有另外两方面的努力。
一方面,是产品结构的优化。 今年1月1日正式发布,起售价35.98万元的小鹏X9,在小鹏的销量收入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稳定器作用。
这款标配后轮转向、搭载无图XNGP的中大型纯电MPV,被官方称为“新物种”。 一经上市,就迅速上量,一季度稳居纯电MPV销量冠军。 它的高均价和高利润,进一步拉升了小鹏的毛利。
何小鹏表示:“X9的成功充分说明了产品品类创新、技术创新才是更有效的竞争手段。在今后几年内,小鹏将会基于X9的良好口碑和经验,继续丰富小鹏的高端系列的产品线”
另一方面,是体系化的降本。 受益于大众汽车集团在全球的供应链体系,小鹏能够实现造车平台成本的进一步降低。
除毛利率之外,现金流又是一重保障,让小鹏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研发投入。 截至2024年3月底,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制现金、短期投资及定期存款为人民币 414 亿元。 这些共同组成了小鹏面临下半年竞争的底气。
国内首个端到端大模型上车,重建智能体验基准线如果缺乏技术创新或相关资源,商业模式创新所带来的高速增长有可能是昙花一现。 让商业模式创新富有生命力的,是对先进生产力的持续投入,以及将技术转化为产品和用户价值的能力。
而小鹏在智能化方面的坚定的战略决策和长远布局,让其智驾技术迎来了体验拐点。
目前小鹏汽车已经实现了城区智驾100%无图覆盖。 本次520AI DAY上小鹏全面更新的技术栈,不再依赖规则+AI的XNGP,取而代之的是主要基于神经网络的端到端模型架构。 这可以看作是小鹏在智驾技术方面与其他友商拉开代际差距的起点。
在体验端,用户能够清晰感知到以下3个变化:
官方公布的直接数据是:前后顿挫减少50%、违停卡死减少40%、安全接管减少60%。
小鹏宣布,到2024年第三季度,其智能驾驶系统将能够覆盖全国每条路,2025年,城区智驾的体验将与高速智驾的体验相媲美,实现类L4级的智驾体验。
对此,小鹏智能体验负责人于桐表示:“这可能是目前汽车行业最大规模的一次OTA,升级完成后几乎相当于换了辆新车。”
在迭代速度方面,何小鹏介绍,小鹏汽车的端到端大模型在内部能够做到“2天迭代一次”。 在18个月内,XNGP的能力提升30倍(接管率指标)。
投入越高,成长越快,在端到端大模型层面的投入,将构成小鹏在下一阶段的竞争壁垒。
“过去10年里大家认为智能只是新能源汽车的辅助,用户对智能的需求以前是在第10、第9名,现在可能到了第5、第4名,但我认为不远的将来,智能会是绝对的前三(需求)。”
在2024年,智能驾驶显然已经成为影响消费者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一家企业能够在成本可控、可持续的前提下,提供带来超越性体验的产品,那么无法达到类似体验的产品,很容易被冠以“上一代技术”的印象,继而被框定在新的智能体验基准线之下。
在技术竞争导向的周期中,优势地位易主,往往只在体验决定性变革的一瞬。
关注智驾领域的用户,或许会联想到今年4月底,马斯克的那次“闪电访华”,同样引发外界热议。 但在笔者看来,即使特斯拉在未来的某一天,成为国内智驾竞争的新一极,但本地化优势,仍将是小鹏确立领先身位的一大杀手锏。
保持节奏,日拱一卒为了实现上文中提到的智驾技术愿景,小鹏2024年将投入35亿元用于智能研发,并新招募4000名专业人才,今后每年还将投入超过7亿元,用于算力训练。
类似的投入强度,即使在小鹏最艰难的2019年,也从未被放弃过。 这背后是小鹏的宝贵品质之一:马拉松长跑的第一课,不是加速,而是保持呼吸的节奏。
去年一整年的组织调整颇有成效,并且仍在继续。 据何小鹏介绍,今年以来,在招聘方面,多个领域都有顶尖人才加入,包括自动驾驶、品牌营销、造型设计等。
值得一提的是,有消息称,OPPO旗下一加手机营销负责人于涛或将于近日加盟小鹏汽车,担任营销副总裁。 小鹏对此表示:“下周(会有)反馈”。
打好组织和技术的基座,下一步才是产品价值的兑现。
此前预热已久的MONA系列首款车型,将在下个月正式亮相,并在三季度上市,随之而来的是小鹏汽车强劲的产品周期。
何小鹏表示:“MONA的首款车型将是一款在二十万元以内拥有最高颜值、高智能、同时成本具有相当竞争力的产品,对年轻客群有巨大的吸引力,期待MONA成为A级纯电市场的明星产品。”
他还提及,小鹏汽车未来还将在A级车的平台上推出多款产品。 后续,小鹏汽车XNGP将会进入20万元以内价格段市场,在这个销量最为广阔的市场加快高阶智能驾驶的普及。
“小鹏汽车的目标是在智能电动车时代打造一个像大众汽车一样覆盖全球市场、多种产品类型、拥有广阔客群的一个超级品牌,并且让AI智驾车成为最主要的品类。”
同样值得肯定的是,为了进一步把车卖好,小鹏没有给自己设限。
关于外界关心的增程技术路线,小鹏并没有否认应用的可能性,而是抛出了一个思考:下一代增程,是怎么样的?
现阶段,增程技术在出海过程中面临工况问题,国内增程技术主要用于城市驾驶,而部分海外国家的城市驾驶与高速驾驶比例相当,且增程技术在高速驾驶中的表现仍存在诸多问题。
所以换一个角度理解,如果某天小鹏推出了一款增程车,那大概率是有信心,解决当下增程车没有解决的问题。 这也是小鹏一直以来的逻辑,先做再说,不交期货。
车云小结谈到销量,何小鹏并不避讳的表示,新能源汽车行业从蓝海到红海再到血海,小鹏是经过磨练的。 现在卖得好的,不代表能力强,汽车行业是个长线的竞争,而不是短期一两个月的销量。
这也不禁让我们思考,到底应该如何看待一家公司。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数字总能够抓取到更大的注意力,销量、流量、价格,在热搜榜上铺天盖地的滚动。
但商业逻辑的起点,往往是那些抽象的思考,思考对了,才有正确的动作。 一家企业的生命力,终归是落在对商业模式和先进生产力的创新能力上。 如果一家企业能够在商业模式和生产力创新上,做到平衡和极致,收获的季节,迟早会到来。
当然,如何在先进技术的保鲜期内,抢先向用户提供价值可感知的产品,并不断拓展自己的技术边界,将成为小鹏面临的全新考验。 但对整个智能电动车市场而言,更迫近的变化是,距离20万以内在智能化方面投入最多的品牌MONA问世,或许只剩下一两个月的时间了。
2024年刚开始,已经有两家新势力亮红灯
春节开工第一天,何小鹏向全体员工发了内部信,信中何小鹏提到了“今年是中国汽车品牌进入血海竞争的的第一年,也是淘汰赛开打的第一年”。 而吉利集团CEO淦家阅也在全员信中说道“2024年将是车企最卷的一年”。
而事实也证明,2024年的汽车行业将迎来“狂风暴雨”。 首先就是激烈的价格战,与往年不同,今年的价格战来得要更早也更猛烈一些,比亚迪秦PLUS DM-i以7.98万的价格再次刷新插混车型的价格底线,很快便有一众大厂跟进。 而在价格战激烈进行时,有些新势力却陷入了大麻烦中。
高合、哪吒亮红灯,新势力又有品牌被淘汰?
当各大厂商还在为节后复工而忙碌时,高合汽车却被传出了停工停产六个月的消息,其实说实话,高合停工停产一点也不奇怪,毕竟这也不是高合第一次传负面消息了,此前有说欠供应商钱的,有说取消员工年终奖的,不过高合这边都回应了这些负面。 不过谁都知道,高合是在强撑罢了,毕竟在2023年,高合全年的销量仅为8448台,都没有过万。 所以到了2024年,高合就撑不下去了,所以停产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而另一家亮红灯的新势力就有点让人意想不到了,那就是哪吒汽车。 2月24日,有消息传出哪吒汽车年终奖和公积金都推迟发放,不过很快哪吒CEO张勇就在社交平台上回应了此事,回应称还在最终审核确认中,会在3月份完成发放。 不过有意思的是,张勇还提到了“可能公司少部分员工不习惯过苦日子吧,看来要有必要吧寒气传递到每一个人了”,感觉是在铺垫什么。
而就在不久前,又有消息称,哪吒汽车的南宁工厂已经停工超过了半个月。 另外根据哪吒汽车的一位供应商透露,目前被拖欠了不少货款,并且哪吒汽车为了交付货款,已经用车子来抵债了。 随后哪吒CEO又回应了此事,称南宁工厂是出口基地,今年仍有5-6万台套KD件的出口任务。 不过对于工厂停工原因并未说明。
哪吒南宁工厂停工,网上倒是有消息传出,原因在于南宁工厂暂时不需要这么多生产线了,简单说就是销量更不上产量了,库存挤压严重。 从哪吒的2023年销量情况来看,或许还真不是空穴来风。
哪吒汽车在2023年的全年总销量为台,而在2022年哪吒的销量为台,拿下了新势力的销量第一。 仅仅一年的时间,哪吒汽车的销量就同比下滑了16.2%,也是新势力里唯一出现下滑的品牌。 因此库存积压这一说法还是有一定的可信度的。
高合和哪吒这两个出现危机的新势力品牌也没有坐以待毙。 就在高合停工停产半个月后,有消息传出长安汽车要收购高合的传言,随后长安汽车朱总也回应称“离谈妥还远”,并且也有高合CEO丁磊现身长安汽车工厂的信息流出,看着好像是那么一回事。 但是很快长安汽车就辟谣了收购高合的消息,看来是没谈妥。 收购没谈妥后,高合这边也是开始整花活了,竟然在直播间里卖起了牛排,让人哭笑不得,高合这求生欲是真的高啊。
哪吒这边情况就要好一些了,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虽然销量下滑了,但毕竟底子还在。 另外,哪吒这边的新车哪吒L也在紧锣密鼓地在筹备上市了。 哪吒L这边也学起了理想的打法,车内也整上了冰箱大彩电,不知道是不是零跑的成功让哪吒这边看到了希望。 并且据CEO张勇说,还打算在增程版的车型用上宁德时代的40度电池。 所以如果哪吒L的定价在卷一点的话,出成绩应该是不难的。
新能源汽车的淘汰赛还没结束
现在国内的新势力品牌,那都是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大浪淘沙后才留下来的。 但是这些留下来的车企也别想着成功上岸已经安全了,因为新能源汽车市场还有下半场的竞争,并且还将更加激烈。
去年11月的,因一场关于“AEB”的测试而引发了何小鹏和余承东这两位行业大咖的直接互喷。 何小鹏在接受采访时说道“友商讲的AEB,我认为99%是假的,它就是造假,那些宣传都不是公司官方发布的,全是来自小视频”。 含沙射影华为率先开团。 随后余承东也是直接回怼“连AEB是什么,居然有车企的一把手还根本没有搞懂”。 作为智能驾驶领域的两个头部车企,双方为了一个AEB功能火药味浓郁。
而一向视智能驾驶为扯淡之物的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的下半场竞争中也不得不开始奋起直追了。 在1月16日,比亚迪举行了“2024梦想日”活动,公布了其在智能化领域的布局。 高阶智驾方面,比亚迪带来了全新的DiPilot智能驾驶系统。
去年11月中旬,工信部发布了《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 明确3级驾驶自动化(有条件自动驾驶)和4级驾驶自动化(高度自动驾驶)功能的自动驾驶车辆,可以获得准入,并在限定区域内开展上路通行试点。 随后很多车企都获得了测试牌照。
此公告一出,仿佛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一般。 车企们纷纷开始自己的无图智驾的布局。 1月1日的小鹏X9发布会上,小鹏汽车还宣布,XNGP新增全景覆盖191城,累计覆盖城市数量已经达到了243城。 而在3月12日,小鹏汽车再宣布,合肥和芜湖也将覆盖XNGP。 按照此前科技日所说的,小鹏汽车将在2024年内,XNGP将实现全国主要城市路网的全覆盖。
而问界这边,在2月2日也通过OTA的方式,向AITO系列所有车型升级了全国都能开的城区智驾领航辅助功能。 当然,理想、蔚来等其他新势力品牌也都在布局自己的无图智驾的开城计划。
不过在高阶智驾领域,第一梯队的水平和第二梯队的水平之间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上半场的电动化竞争,大家比的主要是续航、动力这些。 而像电池、电机这类零部件,又有中航锂电、宁德时代这些成熟的供应商。 因此,以前只要你有供应链渠道,你就能加入赛道,如果你还能在座舱交互或者其他方面整一些新鲜的玩法,你就能在市场中立足。
但是下半场的竞争可就不一样了,高阶智驾领域那可就是真正的技术间的对决了,是需要车企去投入大量的资金与时间去研发。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和华为合作,采用华为的智能驾驶辅助功能,但这无疑是把自己的“灵魂”交予别人。
因此,潮水褪去时,才知道谁在裸泳,新能源的下半场竞争才是真正考验车企能力的时候。
想买车的有福了!2024年车价将更加便宜
在2023年的厮杀,各大车企都展开了激烈的价格战,那杀得是一个浑天黑暗。 各大车企原以为在2024年能喘一口气的时候,没想到2024年的情况更加恶劣。 不仅早早就开启了价格战,众多高端品牌也逐步布局下沉市场。
首先是春节回来复工的第一天,新势力品牌就被爆出停工停产6个月。 很快在第二天,比亚迪就开始“掀桌子”了,开启了新的一轮价格战,并且相比于去年,今年的价格战貌似会更加激烈。
价格向下:自主品牌开启新一轮价格战,瞄准的是合资燃油车?
春节回来复工的第二天,比亚迪就率先丢出了一对王炸,秦PLUS DM-i荣耀版和驱逐舰05荣耀版正式上市,起售价均为7.98万起。 一年前,比亚迪秦PLUS DM-i冠军版的起售价还是9.98万,短短一年,直接降两万,比亚迪这降价的速度不得不服。
有人“掀桌子”了,那其他品牌自然也不能坐以待毙了,随后各大品牌纷纷也跟进了这波价格战。 五菱星光150进阶版降价0.6万元,哪吒针对旗下车型推出不同的优惠政策,至高优惠2.2万元,长安启源A05也宣布降价1.1万元,现在只需7.89万起。 另外还有一批品牌也在降价的路上。
2024年才刚刚开始,自主品牌们就开始刺刀见红了,也让一众网友们感叹如今中国汽车市场的内卷程度了。 不过与2023年的价格战不同,这次自主品牌的降价,可能不再是内斗了,瞄准的目标应该是合资品牌的燃油车了。 这一点从自主品牌们的口号也能看出,那就是“电比油低”。
诚然在国产新能源崛起的冲击下,合资品牌的现在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像丰田、本田的年销量都在连年下滑。 但毕竟树大根深,合资品牌在中国汽车市场经营多年,家业还是很大的。 就拿轩逸来说,近年来,在秦PLUS、AION S等等一众国产新能源的围剿下,还是拿下了辆的销量,成功问鼎A级车的冠军。 而排在第二的是大众朗逸,销量为辆,所以大家还真别觉得合资品牌要不行了,人家卖得还是很好的。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曾表示,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快速提升,传统燃油车市场规模逐步缩小,庞大的传统产能与逐步萎缩的燃油车市场矛盾,将会到来更激烈的价格战。 所以这一轮的价格战,自主品牌这次可能是要一致对外了,毕竟论内卷,那是咱自主品牌的拿手好戏,你看比亚迪一开头,很快就有友商跟进,一来二回,其实大家的差距并没有拉开,但是对比合资车型来说,那优势就立马出来了,就比如7.98万的秦PLUS DM-i和10.86万的轩逸。 就算轩逸、卡罗拉这些燃油车在终端有优惠, 但是在新能源崛起的背景下,价格进一步下探的国产新能源的吸引力会更大。
品牌向下:蔚来、小鹏开始进军下沉市场,急需撑起品牌销量形成规模效应。
中低端市场价格战打得火热,高端市场也是暗流涌动。 首先在一片开工大吉的欢声笑语中,高合被爆出停工停产6个月,这一停估计就很难再起来了。 虽然这对早已负面缠身的高合早已不算什么了,但是当这一天真的来临时,大家还是不难感慨,又一家新势力倒下了。 同时也让大家意识到,高端市场并不好混啊。
虽然近年来国产车的价格是越来越贵,比如70万的坦克700首发限定版、168万的仰望U9等等,但是这些高端品牌中,真正卖得好的还是价格低的车型。 就拿理想的L系列来看,售价从28.68万一直覆盖到42.38万。 但是卖得最好的还是价格更低的理想L7,去年全年一共卖了台,为理想完成全年销量目标立下了汗马功劳。
看着理想卖得火热,其他高端品牌自然也是“眼红”的。 首先就是传统新势力三强中卖得最贵的蔚来了,此前李斌曾说过,蔚来主品牌不会做30万以下的车型,所以目前蔚来所有在售车型中,售价最低的车型是蔚来ET5,起售价29.8万(和30万也没差多少了),但蔚来ET5在去年只卖了台,表现低迷。
主品牌不做30万以下的车型,那就推出子品牌,蔚来子品牌目前的内部代号为“阿尔卑斯”,计划将于2024年投产。 在此前的沟通会上,李斌表示“蔚来旗下第二品牌的定位是家用市场,大空间、冰箱、彩电都会配备。 ”看来面对销量压力,蔚来也不得不低头啊。 此外,李斌还表示,20-30万的市场确实竞争会越来越激烈,第二品牌不会很着急发布,等大家都精疲力尽了再推出。 蔚来这是想坐收渔翁之利啊。
看完蔚来再来看小鹏,其实在下沉市场,小鹏早有布局了,在20万以下的市场,有14.19万-15.99万的小鹏P5和13.89万-16.69万的小鹏G3,不过销量都很差,带动不了小鹏的销量,因此小鹏急需一台走量的车型。 小鹏和滴滴合作的代号为MONA的首款车型极有可能就扮演这个角色,该车型将是小鹏15万级平台的首款车型。 2023年,小鹏以接近60亿港元的价格收购了滴滴的造车业务,滴滴同时还获得了小鹏的股份,所以说是合作,其实已经是属于小鹏的了。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滴滴已经为该业务投入了上百亿元,因此,小鹏得到的是一个已经接近量产的车型,网上已经有该车的谍照图出现了。
小鹏P5和小鹏G3在中低端市场并未成功,不知道这次小鹏借力滴滴后,能否扭转局面。
对于蔚来、小鹏纷纷进军下沉市场,这一点其实也不难理解。 首先就是形成规模效应,增强车企的盈利能力,理想就成功把这条路给走通了。 理想在2023年共交付了辆,以极大的优势拿下了新势力榜首,而据理想财报显示,理想全年营收达到1238.5亿元,而在2022年,这个数字还只是452.9亿元。 更让人惊喜的是理想的毛利率达到了22.2%。 理想的L系列外观内饰可以说是一模一样了,模具都不用重新开,因此卖得好的同时还把成本给摊开了。
2024年将会是更卷的一年。
无论是中低端市场里愈发激烈的价格战还是高端品牌们进军下沉市场以谋求销量的突破,这都说明了,2024年将是汽车市场里更加卷的一年。
在节后复工的第一天,小鹏CEO何小鹏的内部公开信中提到,今年是中国汽车品牌进入“血海”竞争的第一年,也是淘汰赛的第一年。 而高合的停工停产也佐证了这一点,但对于消费者来说,当然是越卷越好了,很多合资品牌的燃油车也宣布了降价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