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中韩经贸传奇 中韩企业联手能做全球生意

出生于1955年的李哲禧,是地地道道的韩国人。他说,按照中国的生肖来算,他属羊。不少韩国人都会一点中文,但像李哲禧这样能用中文接受采访的,应该还不太多。

曾是三星集团前会长李健熙个人机要秘书的李哲禧,后任三星中国常务副总裁、上海三星半导体公司董事长、CJ(希杰)集团中国本社总裁。如今他在首尔管理着一家名为“益善斋”(ICAS)的民间智库,这是一个亚洲文化经贸交流的平台。

采访中,李哲禧对第一财经说,当看到当地时间11月15日上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智利首都利马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会见韩国总统尹锡悦的消息,他感到很高兴,“就双方会谈内容来看,中韩双方的企业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共同发展”。

李哲禧的个人经历与中韩两国30多年的经贸合作往来紧密相连,他的视角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观察点。

“父亲让我学中文”

李哲禧的父亲,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律师,很早就意识到中国将在国际事务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早在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当中国正努力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时,李哲禧父亲就鼓励他学习中文,并预见到中国与韩国之间将会有“难以想象的紧密关系”。

“我父亲当时坚持认为,韩国的发展需要和邻国进行交流,因此学习邻国的语言仅仅是第一步,于是我在大学里学习了中文和中国文化。在当时看来,我父亲的这个观念是非常难以想象的,因为那时,中国和韩国还没建立外交关系,真正建交要到20多年后。”李哲禧说。

父亲的这种预见性,使得李哲禧在后来的中韩经贸交流中占得先机,特别是在他于1982年加入三星集团后,能够更加有效地推动中韩商务合作,“中日建交,要远早于中韩建交。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日本企业如松下等企业开始在中国布局,这给韩国企业带来了紧迫感,但因为并没有建立外交关系,韩国企业能做的动作非常有限”。

李哲禧的职业生涯是从参与贸易起步,随后在三星总部的战略部门负责重点关注中国、越南等市场。1986年,他被派遣至香港,开始了四年的“港漂”生活。彼时的香港,成为了尚未正式建交的双方之间的贸易桥梁。

他回忆道,在港工作期间,他非常关注内地的变化。例如上世纪80年代初,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是全国最高建筑,曾经创下了“三天一层楼”的奇迹,成了“深圳速度”的代表,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包括三星在内的韩国企业,当时对中国内地的兴趣就非常高了。”

亲眼看见了中国内地的快速发展,韩国商界对开拓这片热土的愿望变得更加迫切起来——三星集团,这家韩国最大的跨国企业之一,彼时已经通过各种途径尝试与中国企业建立商业联系。身在香港的李哲禧则在这个过程中频繁穿针引线。

“三星在中国讲出一个好故事”

1992年,中韩正式建交,中韩经济合作迎来了春天。此时的三星集团迅速调整战略,加大了对中国的投资,在中国落地多项电子及其他行业的合作项目。李哲禧说自己“有幸参与其中”:不仅参与了三星集团在中国的多个重大投资项目,还协助建立了与中国企业、政府高层的沟通渠道。多位中国国家领导人在出访韩国时,都曾对三星集团进行了考察。

三星集团当时的“掌舵人”李健熙也多次到访中国。李哲禧回忆说,李健熙有次到北京拜访中信集团前董事长王军,后者是非常出名的高尔夫球“发烧友”,但那会儿可能是刚刚练习不久,动作还不是那么协调。于是在球场上,李健熙就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王军,还亲自为王军示范动作。

因为工作关系,使得李哲禧更加有机会近距离了解和参与三星集团的决策。他说到,在三星集团的转型期,时任会长的李健熙深感韩国本土市场的局限,决定将三星集团转变为一个全球性的跨国企业。在这一战略指导下,三星集团加大在中国布局,建立“中国三星”,以期将企业深深根植于中国市场,“使之成为中国人心中喜爱的品牌”。

很快,三星集团旗下多个业务板块落子在中国多地,如在天津、苏州等地建设工厂,不仅促进了当地就业,还带动了供应链的发展。在李哲禧看来,三星集团在中国的成功并非偶然,它建立在对中国市场的深刻理解、对本土化策略的精准执行,以及与中国政府的积极沟通之上,“三星在华策略的成功,部分原因在于公司愿意将自己视为‘本地企业’,而非外国企业,这种观念转变促使三星更深入地参与到中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之中”。

“建立更深层次的产业合作”

在过去的30多年里,中国与韩国之间的经济和贸易关系日益紧密,双方在国际经济合作中的互补优势显著,尤其是在产业层次、结构布局以及经贸互动方面。两国的贸易结构经历了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单一化向近年来的多元化转变,产品生产的多样化成为主导趋势。中国已连续20多年成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两国经贸合作基础扎实、潜力无限。

在刚刚落幕的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举行了一场“中韩企业合作交流会”,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相关负责人在发言中表示:“中国经济韧性强、活力足,产业链供应链完整,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并没有改变,依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韩国作为发达的对外经济体,与其忙于寻找对华替代选择,不如主动拥抱中国庞大市场内需。中国企业也将韩国视为出海第一站,希望韩国企业继续看好中国、选择中国、深耕中国,把握中国市场商机,共同探索合作共赢的新机遇。”韩国贸易协会作为韩国规模最大的商协会已连续7年参加进博会并开设韩国商品馆,组织了74家韩国企业参加本届进博会。

近年来,中国对韩国重点以高附加值的电子产品、机械类产品、船舶等作为输出方向,韩国对华出口的商品也以高科技产品为主,双方出现了进出口产品同质化的新趋势,这也使中韩双方在产品出口领域的竞争日渐激烈。

“竞争是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各国在发展贸易阶段不可避免的问题,更是国际乃至地区合作里必不可少的一环。”李哲禧认为,中韩两国产业重叠领域增多,需要在两国制造业中寻找出分工协作的新平衡点,以期在长期竞争过程中寻求合作、实现共赢。

中韩两国在多个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从高科技产业到新能源,再到文化娱乐,合作的深度与广度都在不断拓展。李哲禧深刻理解到,中韩合作不仅仅是经贸往来,更是文化和理念的交流。

“两国企业都知晓转型升级的重要性,需要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市场多元化。韩国企业需要与中国建立更深层次的产业合作。”在讨论中韩两国企业合作前景时,李哲禧提出了一个观点,即两国应该在解决老龄化、新能源产业开发等共同问题上形成合力,“两国在老龄化、出生率下降等共同挑战面前,拥有广泛的合作空间。例如,韩国企业在医疗健康、养老服务领域的技术与产品创新,可以与中国的市场需求相结合,共同开发解决方案”。

李哲禧认为,中韩合作不应仅局限于政府和大型企业,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同样重要,“应鼓励中韩中小企业在新能源、金融等领域探索合作机会。面对国际新形势、新挑战,中韩企业都在为寻求国际新兴市场、复苏国内经济和实现贸易多元化而努力,合力保持两国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媒体助力的方式,中韩合作不仅能够在传统领域深化,还能在新兴领域开拓,为两国乃至东北亚地区的繁荣稳定贡献力量”。


中韩携手扬帆跨境电商“新蓝海”,6个总投资超20亿的项目签约威海

9月25日,2020中韩(威海)跨境电商大会举行,吸引近500名政商学界嘉宾参与,线上线下交流热烈。 威海综保区跨境电商新零售业务正式开通,凌仁万国产业园等六个冷链物流、跨境电商项目签约,总投资超过20亿元,预计每年将带动进出口额超过40亿元。 其中,两个项目设立中心仓,有效填补威海跨境电商服务空白,进一步强化了威海在中韩经贸中的区位优势。 中心仓不仅为威海跨境电商企业入区退税、缓解库存压力、提供全球退换货服务,还帮助降低企业营业成本,促进跨境电商物流业务快速增长。 此外,威海正打造自己的中心仓,为综保区跨境电商打造更完善的全球跨境备货中心仓,带动更多大项目、好项目签约落地。 会议期间,中国丝路集团DTI数字贸易总经理段林霄签约了微观科技区块链项目,利用区块链和5G等新技术,实现产品保真、双方互信,吸引更多韩方中心仓及生产基地落户威海。 韩国中小企业振兴公团青岛办事处首席代表金相九对此次会议和跨境电商的“威海实力”印象深刻,表示已有近50家韩国企业、近500种商品进驻威海综合保税区,未来将吸引更多韩国企业入驻。 作为中国距离韩国最近的城市,威海具备对韩海运“夕发朝至、海运价格、空运速度、运力稳定”的绝佳优势,空运最短只需45分钟。 得益于“四港联动”的快捷国际物流优势,2019年全市跨境电商零售出口近20亿元,比2018年增长一倍,占全省近80%,对韩零售出口占全国一半,这一数字仍在继续增长。 分会场之一的威海综保区跨境商品保税购物中心区内店人头攒动,消费者能在此平价买到与韩国免税店同款的保税进口商品。 “前店后仓”模式打通了普通消费者购物“最后一米”,使威海在中韩跨境电商贸易中的枢纽作用愈发凸显。 威海正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不仅需要畅通物流通道,更需要创新模式做法、体制机制。 会议当天,威海还向世界推介了“建设韩日贸易蓄水池,打造跨境电商新引擎”的经验做法,发出向“e揽全球”跨境电商核心城市目标迈进的“威海声音”。 仅在跨境电商领域,威海从最基本的快速发展零售出口、直购进口业务,探索出省内首单对韩跨境电商转口业务、首票跨境电商出口退货业务。 截至目前,威海已实现跨境电商9610、1210、转口、快件等业务全模式发展,9月1日又开展B2B出口(9710、9810)试点工作,配套区多模式监管中心同步开通两大新业务监管模式。 据统计,自获批中国(威海)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两年来,威海不断搭建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引进专业化运营服务公司,为电商企业提供集货、仓储、展示、交易、配送等全流程服务,已服务企业130家,累计带动跨境电商进出口15亿元。

日中韩经贸促进协会业务内容

日中韩经贸促进协会的核心业务聚焦于助力企业拓展全球市场和加强国际合作。 该协会作为双向代理机构,致力于将日本、中国和韩国的商贸产品引入彼此国家,通过有效的推广和行销策略,提升产品在国际舞台的知名度。 协会还与国际知名金融集团和财团紧密合作,协助企业实现在海外的投资、金融交易以及不动产开发等多元化业务,为企业的海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对于中国的各级地方政府和企业,协会积极进行招商活动,推动合资、合作项目的开展,共同开拓国内外市场,实现互利共赢。 协会凭借在三国的广泛影响力和高端人脉网络,为会员企业打造全面的品牌和形象策划,通过媒体整合和资源优化,提升企业形象,扩大市场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 此外,协会充分利用各种优惠政策和资源,为会员企业提供包括市场调研、产品展示、宣传推广等一站式服务,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市场机遇。 最后,协会还提供一站式服务,包括海外公司设立、法务咨询、人才输出和培训等,确保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顺利进行并获得全面支持。

中韩企业有哪些

中韩企业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代表性企业:

一、中国企业

1.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华为是中国领先的通信设备供应商,涉足移动、传输等通信技术,与韩国企业在该领域有着深度的交流与合作。 其全球影响力在通信设备市场显著。

腾讯控股有限公司

腾讯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涉足游戏、社交媒体等多个互联网领域。 近年来,腾讯也在与韩国的游戏产业有着密切的交流和合作。

二、韩国企业

1.三星电子

三星是韩国的龙头企业,其电子产品在全球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三星在华投资广泛,涉及半导体、消费电子等多个领域。

LG集团

LG集团是韩国的另一家电巨头,其产品覆盖家电、电子等多个领域。 在中国市场也有很大的投资与合作项目。 同时与中国的家电和消费电子企业有深入的合作与交流。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专注于中韩贸易或投资的跨境贸易企业也是中韩经贸合作的代表之一。 例如在中国与韩国贸易交流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金融服务和物流企业等也值得重视。 总体来说,中韩企业在经贸领域的合作广泛而深入,不断推动着两国经济的共同发展。 以上是部分中韩企业的简要介绍和概述。 如果需要进一步了解其他企业或特定领域的详细情况,建议查阅相关资料或进行专门的研究分析。

楼市重磅利好!深圳出手 取消普通住房和非普通住房标准!
罕见!苹果首次曝光中国开发者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