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巴西汉学家沈友友的世界,感受他对中国文化的深情厚意!从小对东亚语言和文化痴迷的他,2004年决定深入学习中文,开启了一段文化探索之旅。
如今定居中国澳门的沈友友表示,巴西人对中国的兴趣多元且深厚,吸引他们目光的不仅是古典文化,还有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未来,他将继续研究和翻译中国典籍,他希望有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共同传播中国文化。
记者:郭雨祺 刘刚 梁建华(雇员)
剪辑:梁君茜 马萱(实习生)
武术对西方的影响:武术在中国发展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在不断的发展中得到完善和进步,发展成为及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 这个过程是复杂的,从原始社会开始,为了应对恶劣的生存环境,在猎取食物跟动物搏斗的过程中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功防手段。 一、中国武术的文化特性中国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独特表现形式,一方面跟中国的古典哲学、政治伦理、军事思想、文化艺术、医学理论、社会习俗等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组成绚丽多姿的中国文化整体;另一方面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整个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 (一)哲理性中国武术是最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体育项目。 它的指导思想是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因此哲理性很强。 “天人合一”的观念是道家哲学本体论的一种表现。 它认为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人应顺乎自然才能获得生存与发展。 “天人合一”思想给中国传统哲学带出了一系列的合一,如形神合一、主客合一、理气合一……也为中国武术打下了思想基础。 首先,武术练功是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训练,讲究“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内外合一,形神兼备”。 而且,把人放到自然中去,把人的运动同周围环境密切联系起来。 武术练功要求按不同的季节、时辰、时令等,根据自然界和人体机能的变化,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达到练功的目的。 (二)技击性武术的核心是技击性。 武术的健身功能、娱乐功能、竞技表演功能、教育功能等,都是通过以其技击性为动作设计原则形成的各个攻防技术动作来实现的。 而器械又根据不同种类有着不同的使用方法;实战搏击又有千姿百态的各种打法。 虽然各家各派在技击方法和技击原理上各有不同,但都遵循攻防的规律,表现攻防的特点。 因此,武术由于具有攻防技击的特征而区别于其他体育项目。 (三)健身性人们从事武术练习,一般来说,是把健身、技击实用等作为主要目的。 中国武术是一种身体运动形式,属于人体科学的一部分,而中国的人体科学是建立在传统医学——中医学的基础之上。 中国武术传统练功的理论是以中医的阴阳五行说、经络学说、脏象学说等基本理论为生理学的依据的。 中医理论认为,人之一身,“惟精气神”为三宝。 精气神三者是相互联系的,“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精生于气,气化于精,精化于气,气化于神”。 武术练功不仅重视内在的“精气神”的锻炼,而且还强调以内形于外、重在外在的攻防技击技术动作的演练,因而收到内外兼修、强身健体的健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