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将获百亿项目

近日,四川省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网发布一则招标公告,该项目工程投资金额超过百亿元。

公告显示,西藏自治区成都老干部休养基地设计/标段启动公开招标,已由西藏自治区发改委批准建设,项目业主为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项目建设地点为,四川天府新区双流区片区,位于协和大道西侧、温家山路南侧、牧华路南北侧、荷韵北路北侧、荣府二路东侧。

根据可研批复,上述项目总用地面积649.7亩,规划总建筑面积145.09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03.09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一期规划建筑面积59.28万平方米,二期规划建筑面积85.81万平方米。

需要指出的是,该项目工程投资约106.86亿元(不含土地费用),建设资金来自国家投资-政府投资,项目出资比例为100%,招标人为成都城建投资管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据悉,该项目招标范围包括:本项目总体方案设计,方案深化设计、初步设计(含设计概算编制等)、施工图设计、BIM设计、专项设计(总平景观、夜景照明、海绵排水、智慧设施、绿化环卫等)、精装修设计(方案及施工图设计,若有),及相关配套服务等工作;具体范围以合同签订后项目法人出具的任务书为准。计划设计周期为120日历天,其中建设工程方案编制周期为30日历天,初设文件编制周期为30日历天,施工图编制周期为60日历天(包含各专项审查时间)。

对投标人资格要求包括,近年(2021年01月01日至投标截止时间,不少于3年),设计资质单位已完成或正在设计或新承接的项目共不少于1个类似工程业绩。类似工程业绩是指:单项合同建筑面积在40万平方米及以上的建筑工程设计业绩,或在勘察设计合同或设计施工总承包合同中作为设计单位已完成或正在设计或新承接的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及以上的建筑工程设计业绩。

公告指出,凡有意参加此标段投标者,请于2024年11月16日起,在成都市公共资源电子交易云平台下载招标资料(招标文件及相关资料),获得“拟投标项目回执”,投标文件递交的截止时间为2024年12月06日10时30分。

2023年1月31日,关于西藏自治区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显示,安排资金12亿元,支持成都西藏老干部休养基地建设。支持援藏干部公寓设备配备。同年9月,西藏成都老干部休养基地领导小组在成都召开老干部座谈会,征求意见建议。

责编:梁秋燕

校对: 吕久彪


成都2024拆迁范围

成都2024年的拆迁范围涉及多个区域,包括但不限于天府新区、高新区、武侯区、金牛区、双流区、龙泉驿区、温江区、新都区、郫都区等。 这些区域的拆迁工作主要是为了推进城中村改造、老旧小区改造以及城市更新等项目,以改善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 具体来说,天府新区在2024年的拆迁工作中,确定了华阳、万安、正兴等街道的拆迁范围,预计涉及面积约1377亩,总改造户数约1786户。 高新区则主要集中在中和街道的集体土地房屋搬迁,并计划在高新区内选址建设安置房。 武侯区的改造机会主要位于金花桥街道华兴地铁站周边,包括社区文化、健康、养老服务中心等公服配套设施的建设。 金牛区在2024年的拆迁计划中,已获得城中村改造项目专项借款,资金将用于推进余家及宝年片区等城中村项目的改造。 同时,金牛区还在进行火车北站、量力钢材城等城市更新项目的推进。 双流区首批城中村改造名单则包括九江、三里坝等区域,目前已获得专项借款支持改造项目的实施。 龙泉驿区在2024年将加快推进大面东洪、十陵来龙等片区的城中村改造项目,涉及总投资超130亿元。 新都区首批城中村改造则包括皇花片区、同仁片区等,预计投资超75亿元。 温江区也有公平合江片区、涌泉康泉社区等9个项目入选首批城中村改造计划。 总的来说,成都2024年的拆迁范围是广泛且多样化的,涵盖了多个区域和不同类型的改造项目。 这些拆迁工作的推进将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并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政府也在积极采取措施确保拆迁工作的顺利进行,包括提供专项借款支持、制定详细的补偿安置方案等,以保障被拆迁居民的合法权益。

成都出台新政!支持两大产业发展,最高补贴3000万

成都创新之举:两大产业迎来春天,最高补贴高达3000万

成都市政府近日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新政,聚焦卫星互联网与人工智能两大产业的迅猛发展,以期打造世界级的产业集群。 此次政策全方位支持,涵盖基础设施的打造、技术创新、示范应用以及生态系统的构建,展现出成都对高科技产业的坚定决心和前瞻性布局。

对于卫星互联网产业,政策亮点频频。 首先,建设卫星星座与城市融合项目,每成功发射一颗商业卫星,企业将获得奖励;地面站网建设也将得到补贴,高达数百万元。 卫星数据中心的建设被视作关键,鼓励关键技术的突破,中试平台的补贴更显贴心。 此外,应用示范项目被给予资金奖励,行业规模在短短11个月中已增长41.7%,目标瞄准2030年形成千亿元的产业规模。

人工智能产业则聚焦于创新与人才培育

首版次软件产品研发的企业,最高可获得250万元的研发补贴,占研发投入或销售额的10%。 政策鼓励算法创新,最高提供1000万元的经费支持,无论是重大专项、研发计划还是科技奖项的转化,都能获得有力支持。 企业成长路径也被清晰规划,从初创到壮大,资金扶持步步跟上。 对于成功上市的人工智能企业,除了按募资额给予奖励,还会提供最高100万元的投资支持,以助力企业壮大。

成都还致力于打造产业生态,通过支持高端要素聚集、举办大型展会和推动标准制定,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对于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人才,更是以一次性50万元的奖励彰显尊崇。 同时,参展企业可享受高达200万元的场地租赁和住宿费用补贴,推动行业交流与合作。 主导制定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的企业,将分别获得60/40/25万元的奖励,以鼓励技术标准的提升。

这些政策举措,无疑为成都的卫星互联网与人工智能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信心,预示着这两个领域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未来。 成都,已然成为科技创新的热土,期待着两大产业的繁荣兴盛。

成都2025年在建及运营里程达到850公里以上

在今年的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推进轨道交通加速成网被列为成都市2023年民生实事工作目标。目前成都轨道交通建设情况如何?今天(22日),成都市“轨道交通建设”专场新闻发布会举行,会议通报了成都市轨道交通建设最新进展,以及在服务城市发展、构建绿色出行体系等方面的相关情况。

建设最新进展

织密蓉城交通线网

当前,8号线二期、27号线一期和30号线一期等成都第四期建设规划及轨道交通资阳线(S3线)、市域(郊)铁路成都至眉山线(S5线)10条线路、274公里在建里程正全速推进,多个在建项目取得重要突破。

10条在建线路中94座车站主体结构已封顶,盾构累计掘进设计总量的77%。 其中,8号线二期已实现全线洞通;连接双机场的时速达160km\h的轨道交通19号线二期正线整体机电安装完成95%,将在年内四季度开通初期运营。

另外,市域铁路成德S11线即将开工,市域铁路龙泉至天府机场S13线正在加紧推进前期工作。 预计至“十四五”末,成都市轨道交通建成运营里程将达到800公里以上。

同时,成都市坚持聚焦“三个做优做强”,进一步强化轨道交通要素保障,加快推进第五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编制申报工作。 并且,结合城市不同圈层、不同场景下轨道交通制式需求,系统研究低运量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着力构建以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城市轨道的“四网融合”的轨道交通骨干网络为主,以不同制式低运量轨道交通为补充的城市轨道交通体系。

截至目前,轨道交通开通运营13条线路、558公里、373个车站,着力为2100多万蓉城市民织密线网,为成都成为全国第3个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的副省级城市作出应有贡献。

重构出行体系

注入幸福城市新活力

据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市在国内率先量化提出中心城区绿色交通出行结构模型——即40%轨道交通、10%常规公交、35%慢行系统和15%机动车;业内首创提出“运营前置、TOD前置、资源开发前置”的“三前置”管理理念,着力构建80公里/小时至160公里/小时的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和市区30分钟轨道出行圈,从顶层设计上落实城市轨道交通在公共交通中的骨干主体地位,构建“轨道引领、公交优先”的绿色交通格局。

目前,成都市558公里、13条轨道交通线路、373座车站每日高效服务城市绿色出行,成都地铁已累计发送乘客超95亿乘次,线网运行图准点率99.99%、兑现率100%,最小行车间隔2分钟,工作日客流量常态化“600万+”,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超60%,实现城市交通向绿色、低碳转变,城市交通结构转型趋势总体向好,成都绿色转型步伐加快。

如今,地铁早已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首选和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安全、准点、舒适、便捷的轨道交通服务,助力成都连续多年位居“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第1名。

推动“四网融合”

建设轨道上的成都都市圈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四川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要求建强现代化成都都市圈,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高能级产业生态圈和公共服务均衡共享优质生活圈。

成都市深入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纵深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坚持以轨道交通引领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强化轨道交通建设与都市圈发展有机衔接。

成都协调推动多层次轨道融合发展,轨道交通资阳线(S3线)、市域铁路成眉线(S5线)、市域铁路成德线(S11线)、市域铁路龙泉至天府机场线(S13线)可分别与成渝高铁、成贵高铁和成都外环铁路等重要线路便捷衔接,有力推进各层次轨道交通高效融合、管理协同、绿色发展,优化提升都市圈轨道服务水平和乘客出行体验。

朝看三星堆、午逛三苏祠,坐着城轨到资阳穿越“三贤故里”、再回成都打卡锦江夜游……加速推进的“轨道上的都市圈”将有效发挥轨道交通的桥梁纽带和枢纽集散作用,让成德眉资四地市民畅享“圈”内生活。

强化精品意识

匠心铸造精品工程

“轨道工程是重大民生工程,成都轨道交通建设始终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强化过程管控,坚持样板引路,严控质量验收,全面提升工程质量,致力打造百年工程、精品工程。 ”成都市轨道交通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轨道交通先后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中国建筑工程装饰奖等数十项行业大奖,超50个项目被评为省、市优质示范工程,制定了21余项工艺技术标准。

在设计建设过程中,切实体现了乘客至上、服务至上理念,聚焦群众出行体验科学布局轨道网络,实现已运营网络换乘系数约1.7,极大地方便了乘客快速直达;合理设计车站换乘方案,按照最长6分钟内完成换乘进行设计,切实提高站点换乘效率,成都轨道交通换乘体验获得全国业内认可、群众点赞。

此外,为更好兑现市民乘客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成都轨道交通打造了多条美学与实用兼备的靓丽地铁风景线,极力营造出国际范的天府文化名片、蜀都韵的流动博物馆。 其中轨道交通5号线、18号线装修设计摘得多项国际级设计奖项,“最夏天”的8号线芳草街站、“最潮流”的5/9号线锦城大道站、可以沉浸式体验三国文化的3/5号线高升桥站、建成中国首条开通即达国际最高自动化等级的全自动无人驾驶线路,为市民乘客提供了更便捷、舒适的出行服务……成都地铁多条线路、373座车站已成为市民乘客热爱的网红打卡点,也传递着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

下一步,成都将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聚焦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公园城市示范区,围绕超大城市建设、聚焦职住平衡,大力提升城市通勤效率,建设与经济发展“第四极”相匹配、符合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的绿色城市交通体系,引领带动建强“都市圈”,力争到2025年实现轨道交通在建及运营里程达到850公里以上,切实以“赶超进位”之姿,提升成都国家中心城市国际竞争力和区域辐射力。

金正恩会见俄罗斯自然资源与生态部部长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