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乘客在等待上地铁。图/新华社
让4岁的孩子“独自”坐地铁回家,还真有父母敢这么干。
近日,长沙一母亲发布的一则视频火了。视频记录了其4岁女儿小茉莉幼儿园放学后独自走路坐地铁回家的场景。视频发布到网上后,网友给小女孩点赞的同时也开始质疑父母的做法,“要是发生了意外怎么办?”
11月17日,据媒体报道,小茉莉的父亲表示,当天自己一直在女儿身后悄悄跟着,并且该行为并不是突发奇想。原来,小茉莉患有遗传性地中海贫血症,“精力不是很好”。其父母从小就有意识地培养她运动和独立做事的能力,“我们不断地教她其中所有的安全问题,确保所有的环节她都能处理,然后才做了这件事。”
在小茉莉父母的眼中,孩子虽然只有4岁,因为前期经过了足够训练,独自乘地铁“完全是在她能力范围内的事情”。而且孩子的父亲一直在后面跟着,所谓“独自”并非就是撒手不管。但在一些网友看来,4岁的年纪毕竟太小,即便其父亲跟在后面,孩子乘地铁的风险系数也过高。
单就此事而论,其父母是在尽力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对孩子进行独立能力的锻炼。而且考虑到孩子患有先天疾病,这种锻炼可能更加迫切。但置于公共视角下,让4岁的女童在没有监护人明显陪伴的情况下,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却并不值得提倡。
毕竟,站在孩子的立场,此次回家之路只有她一个人,她需要独自面对路上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这首先在心理层面,就可能对孩子构成精神压力。
而且“走路、坐地铁回家”,这种对成年人来说轻松平常的经历,对4岁的孩童而言,却是不小的挑战。除了需要在路上躲避各种车辆外,在地铁站过闸口、乘电梯或走楼梯、上地铁等,对这么小的孩子来说,都有可能遭遇危险。尤其早晚高峰期,人流量大,孩子年龄幼小、身体孱弱,可能面临着遭人群挤压甚至踩踏的风险。
公共设施的运行都有着一定的规范,其针对的往往是守规矩的成年人。小孩子很可能因为好奇心促使,进行非常规操作,这其中的风险隐患更充满了不确定性。
还需考虑到的是,从法律层面看,父母作为监护人,若任由4岁的小孩自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能需要承担怠于履行监护职责的法律责任。民法典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
此事中,小茉莉买票、查看线路、到站下车、步行回家,其每一步都“十分准确”,当然令人欣慰。但如果这其中哪个步骤没有做好,而跟在其身后的父亲又未能及时出手,恐怕后果不堪设想。
而且与交通相关的法律法规,也不允许如小茉莉这般儿童独自乘坐交通工具。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十四条就规定,“学龄前儿童以及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疾病患者、智力障碍者在道路上通行,应当由其监护人、监护人委托的人或者对其负有管理、保护职责的人带领”。
与此同时,不少城市的轨道交通乘客守则中,都明确了儿童需在成人陪同下乘坐地铁的规定。以此次小茉莉所在城市长沙为例,其2024年修订的新版《长沙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规定,身高1.3米(含)以下儿童须在成年人监护陪同下乘车,以确保安全。
相关法律法规划出红线,是在最大程度保护未成年人,尤其是使少年儿童免遭意外风险。这种立法考量,理应成为父母审视自身履行相关责任的标准。
有时候,出于“为子女计长远”的考虑,一些父母注重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期盼孩子日后能顺利进入社会,这份为人父母的周全安排,可以理解。
但当类似的视频发布在网上,就很容易形成一种带娃示范。家长们需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4岁孩子都有小茉莉的“能力”。
小茉莉的父母敢这么让孩子“独行”,前期是进行了充分训练的,而且也有其特殊的原因。所以,其做法并没有普遍意义,也不值得提倡。如何教育孩子,需因人而异,但这一切的前提,是保护好孩子安全。
撰稿 / 流水(媒体人)
/ 马小龙
校对 / 刘越
下雪了跟同事说坐地铁回家但其实没去在门口洗浴睡觉了,算不算说一套做一套?
这种属于不泄露个人隐私,不是必须告诉别人的事,也不影响别人。
“奶辣风”童装悄然流行:4岁女童穿着过火,老师劝说反被宝妈怼
前些天,“江南布衣”童装事件,冲上了热搜,全网炸了锅。 很多宝妈都留言说,立马就回家翻箱倒柜,查找孩子的衣服上面,是否印有不良字句和图案。
有位宝妈讲道,不翻看不知道,一翻吓一跳!孩子的衣服上印着“Welcome to hell”欢迎来到地狱,还有一件衣服是“Let me touch you”,让我摸摸你,这些不雅字句 ,把宝妈气得不行了。
看似潮流难懂的图案,平时只是打眼一看,还挺帅气美观!现在再仔细一看,竟然如此阴暗。 这跟孩子天真可爱的笑脸,完全就是反差,实在是太过分了。
当许多宝妈对童装的印象,还停留在可爱小巧,美观好看上,却没想到,市场上童装的风格早大变样了。 一些多年不变的公主风女童装 ,都悄然间变成了“奶辣风” 。 更要命的是,一些宝妈却觉得,小孩子天真无邪,穿成这样“奶辣风”的服装,反而很显潮流 ,特别有魅力。
一位幼儿园的女老师说,一个小女孩开学报到时,妈妈开着豪车送来的。 一看这妈妈,穿着时髦,打扮新潮,踩着一双超高的高跟鞋,很显眼。 再看这女孩子,才4岁大小,竟然穿着“奶辣风”的超短连衣裙,完全成人化的装扮,总让人感觉哪里不太舒服。 过度性感了,少了些孩子该有的淑女和天真气息。
奶声奶气的小娃,穿着这种奇奇怪怪的衣服,一坐着的时候,还身型凸显,一看就很别扭。女老师怎么都看不下去,不得不告知家长: 学校不允许这样穿衣服,“奶辣风”的童装,不适合幼儿园的小朋友穿!
可结果却是,家长完全不配合,还回怼老师:“你管得太宽了点吧? 是在羡慕嫉妒我家孩子吧?我的孩子,怎么穿衣是孩子的权利。 ”可这位家长却没有想过,这对孩子有多大的影响。
这种“擦边球”的奶辣风童装,为什么不适合小朋友穿?
1影响不好
小孩子穿着奶辣风的童装,还有一些明显打着擦边球的“江南布衣类”童装,都对孩子的影响不太好。
看不懂的人觉得无所谓,看明白的人就会嗤之以鼻,认为这样的家长粗心大意,或是认定了家长三观不正 。 这种穿着,对孩子和家长的影响都不好。
2给孩子竖立了,错误的审美观
小孩子穿着不得体,但孩子自己可能并不知道,衣着不符合大众审美,孩子也许并不知情。 但是,妈妈若是把这样的衣服,长时间摆到孩子面前,让孩子穿在身上。 那么,孩子很可能会形成错误的审美观念,认为这样的衣服是美丽端庄,值得一穿的。
这种错误的培养方式,直接毁掉了孩子的衣着品味,会耽误孩子竖立个人形象。
3危害孩子心理 健康
一些不良厂商,把童装上印了各种不文明的图案,用来传递负能量,吸掉孩子的精气神。 这些衣服上的图案,还有语言,充斥着黄、暴力、污秽,孩子穿着这样的童装,就会危及到心理 健康 。 严重时,会把好奇心强的孩子,引入下坡路,孩子会模仿学习不良行为。
因此,妈妈给孩子买童装的时候,应该格外注意,多检查一下,这件衣服适不适合孩子穿。
给孩子买童装,妈妈要注意这几个方面:
先看文化底蕴: 童装大都有品牌,要尽量先挑选那种,有文化底蕴的企业所做的品牌。 比如,有民族风格、有明显正能量标志的服饰。
再选得体服饰: 小孩子穿衣服,必须要符合孩子的风格,走青春可爱路线,走 时尚 阳光风格。 小孩子穿着打扮,以舒适得体为主,不能让孩子穿着很美观,却哪里都不舒服,紧绷绷、面料也不合适,这就没意思了。
不要买大一号的衣服: 有的妈妈为了省钱,很爱给孩子买大一号的衣服。 孩子把衣服穿在身上,行动不便,看起来也怪怪的。 虽然,季节交替,大一号的衣服第二年大概率还能穿,妈妈也不用再给孩子买了。
可是,这样松松垮垮的衣服,让孩子少了点美感,很难拥有自信心,给人感觉很随意。 因此,妈妈给娃买衣服,还是要尺寸合适,别图省钱省事 ,这样最好了。
现如今,市面上的童装品牌很多,款式层出不穷,花样翻新,妈妈给孩子选衣服,可真得费点心了。 不然,像“奶辣风”、“江南恐怖风”这样的衣服,穿在自家孩子身上。 这样会在无形中伤害孩子,十分危险。
您有多长时间,没有整理过孩子的衣柜了?有没有在无意间,买了这类不良风格的童装,套在孩子穿上过?
工作一天快 12 小时,坐地铁回家不想给别人让座,我有理吗
首先下结论,答案是肯定的,当然有理。 让座是我们的素养,不让座也是我们的自由和权利。 年轻人,给大爷大妈让座是美德,当然该大力弘扬这种正确的东西。 可是,我们有时候,真的太累了不想让座,这更无可非议。 而作为老年人,受到一定的照顾也是应该的。 但是,一定要对自己受到的特殊待遇有清晰的人事认识。 因为大家都是尊老爱幼的,都是有素养的。 所以才会让座给大爷大妈,而不应该把这当成理所应当的。 感恩别人的善意之举,更是老年人应该有的美德。 况且,让与不让之间从来都没有人能规定我们一定要怎样做,这是我们内心道德对自己的要求。 不过,话说回来。 如果真要是遇到一些站都站不稳的大爷大妈,或者挺着特别大肚子站着也非常吃力的妇女。 起身示意,让个座也是个不错的决定。 因为我们始终都应该相信相信,我们现在拖着疲倦的身躯,给那些更加困难的群体投以善意的爱心。 那么将来等我们风烛残年,老眼昏花的时候,我们即使看不清周遭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模样,我们依旧能够从扶着我们坐下的臂膀上,感到来自陌生人的温暖。 也请相信,这个社会并非畸形不堪。 车水马龙大街,茫茫的人海,一眼望去并没有那么多冰冷的眼神。 因为你永远想象不到,陌生的面庞下,藏着的是一张做么真挚的脸。 行色匆匆的人儿,你也意想不到,他们会有一颗多么热情的心。 所以请相信这个世界还是那么的阳光,我们并不会因为你太累了不想让座而指责你。 其实,我们都想对你说一句,工作一天,辛苦啦!别这么拼命,注意身体,爸妈会心疼你的!这次累了,就好好休息吧!下次如果累了,又赶上没座位。 别担心,说出来,大家会理解你的疲惫,我们都愿意站一站来让你缓解一天的疲劳。 生活里,大家互帮互助。 这个社会就和谐了,生活之中,也不会有那么多让人心酸的事。 我不相信,老人倒了我们会不扶。 不相信,孩子摔倒了没人管。 不相信,我们生病了医生会置之不理。 只因为,那个白天,我们相视一笑。 只因为,陌生的我们投给了彼此一份善意或者一个温暖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