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纠错如何使OpenAI o1推理能力大大加强?北大MIT团队理论解释

自我纠错(Self Correction)能力,传统上被视为人类特有的特征,正越来越多地在人工智能领域,尤其是大型语言模型(LLMs)中得到广泛应用,最近爆火的OpenAI o1模型[1]和Reflection 70B模型[2]都采取了自我纠正的方法。

传统的大语言模型,因为在输出答案的时候是逐个Token输出,当输出长度较长时,中间某些Token出错是必然发生。但即使LLM后来知道前面输出的Token错了,它也得用更多错误来“圆谎”,因为没有机制让它去修正前面的错误。

而OpenAI o1在“慢思考”也就是生成Hidden COT的过程中,通过分析OpenAI官网给出的Hidden COT例子可以发现,在解决字谜问题的思考过程中,o1首先发现了每两个连续的明文字母会映射到一个秘文字母,于是便尝试使用奇数字母来构建明文,但是经过验证发现并不合理(Not directly);接着又重新修正答案最终成功解出字谜。

图1 OpenAI o1 官网示例(部分Hidden CoT)

Reflection 70B的关键技术也包括 错误识别 错误纠正 。他们用到了一种名为 Reflection-Tuning(反思微调) 的技术,使得模型能够在最终确定回复之前,先检测自身推理的错误并纠正。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这会用到一种名为思考标签(thinking tag)的机制。模型会在这个标签内部进行反思,直到它得到正确答案或认为自己得到了正确答案。

频频应用于大语言模型的自我纠错技术为何有效?为什么纠错过程可以让模型把原本答错的问题重新答对?

为了探究这一问题,北大王奕森团队与MIT合作,从理论上分析了大语言模型自我纠错能力背后的工作机理。

团队将自我纠错的过程抽象为对齐任务, 从上下文学习(In-context learning)的角度对自我纠错进行了理论分析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并没有使用线性注意力机制下的线性回归任务进行理论分析,而是使用真实世界LLM在用的 softmax多头注意力机制的transformer结构 ,并利用 Bradley-Terry 模型和 Plackett-Luce 模型(LLM对齐的实际选择,用于RLHF和DPO)设计对齐任务 进行研究。受理论启发,他们提出了一种简单的自我纠错策略--上下文检查(Check as Context),并通过实验,在 消除 大语言模型中存在的潜在 偏见 以及 防御越狱攻击 中效果显著。

也通过设置验证实验来检验其理论导出的种种结论,以及各个 transformer 结构模块对 LLM 执行上下文对齐能力的影响,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结论:

自我纠错策略:上下文检查

使用上下文检查(Check as Context,CaC)作为LLM完成自我纠错的方法,在两个现实世界的对齐任务中探索了自我纠错:缓解社会偏见和防范越狱攻击。

图3 BBQ数据集上使用CaC的示例。

消除LLM社会偏见

本文使用 BBQ(Bias Benchmark for QA)数据集,在 vicuna-7B 和 Llama2-7b-chat 模型上测试了 CaC 方法的效果。此外,还在 BBQ 上研究了模型大小、评估质量和纠错轮数对纠错效果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

图4 CaC对于不同种类的偏见的修正

图5 BBQ上关于模型大小、评估质量以及纠错轮数的消融实验

同时,在防御越狱攻击的实验中,CaC也是所有测试的防御手段中最低的。

更多文章细节,请参考原文:https://openreview.net/pdf?id=OtvNLTWYww

参考资料:

[1] https://openai.com/index/introducing-openai-o1-preview/

[2] https://reflection70b.com/

Surface Phone 微软三折叠手机专利通过申请 铺路
我免单 你测评 源氏木语丨小半家具实木家具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