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属于东北三省却不说东北话,比如大连;而有的人明明是 内蒙古 人,却有一口和 辽宁 一样的纯正东北口音,比如 通辽 。
作为一个内蒙人,通辽人却总会被误以为来自辽宁省。说起来也没有别的原因,毕竟一口纯正的辽宁东北话,很难让人相信这个人居然来自内蒙。
通辽人,到底怎么就成了东北人与内蒙人的叠加态?
01不在东三省,但真的在东北
很多人其实都有一个误解,那就是“东北地区只包含东三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黑吉辽。
但从广义上讲,东北其实不仅包括 黑龙江 、辽宁、吉林三省,还包括内蒙古东部的部分地区。我们今天提到的通辽,也在这一范围之中。
这种区域划分其实一直有迹可循。
民国时期的东北并非现在的三省,而是“东北四省”。当时的东北除了黑吉辽以外,还有一个在抗战时期被撤销了的“热河省”,如今的通辽大部分地区就曾归属于这个省份。
承德避暑山庄的温泉,是“热河”之名的来源,承德曾是热河省的省会 / 图虫创意
作为一个东北城市,通辽自然也具备了东北的所有特点。最直观的体现就是通辽人的东北口音可以用两个字形容,那就是“地道”。
别看东北话听起来差不多,但其实东北方言本身分为不同的分支。就像是很多东北人在外甚至可以从口音中区分出来,这个老乡到底是黑龙江人还是辽宁人。
往细里说一些,通辽的方言就属于“哈阜片的长锦小片”,和辽宁锦州、阜新属于同一系[1]。通辽人在外地,也很容易被人误认为是这两个地方的人。
锦州,不仅其方言和通辽同属一系,其城市面貌和通辽也很像 / 图虫创意
部分关于东北方言的研究甚至会直接从通辽本地方言入手,完全把通辽方言当做东北话的代表角色。比如,东北的个别地方会习惯性在一些名词或者动词后面,用“的”来替换“着”,正宗的通辽话就会把“走着”说成“走的”[2]。
作为东北人,通辽人不仅仅说东北话,吃的也很多是东北菜。
通辽市内的蒙古族民众,相比于省内其他城市,在饮食结构和习惯上可能更具备东北特色。比如,在米、面的主食结构当中,通辽人吃面食的占比会比较大,这和传统观念的内蒙古饮食有一定区别[3]。
在通辽的家常菜馆里,什么特色锅包肉、地三鲜、尖椒干豆腐都十分常见,其他城市的东北人来了吃上口,绝对就是家乡的味道。
地三鲜,也是通辽人的家乡味道 / 图虫创意
甚至有网友在通辽的大街上能看到经典的“东北盒饭”的标识,只要十几块钱就能吃上一大份热乎乎、荤素搭配的自助盒饭。当你看到这份盒饭的时候就会明白,通辽本地的饮食不仅有着与东北菜相似的菜色,更是有着东北菜最核心的特点——“量大管饱”。
除了吃,通辽地区的文化也和大家印象中的东北文化非常相似。像通辽人很喜欢汗蒸泡澡、农村地区也喜欢东北的花棉袄……
最为重要的是,通辽人也符合大家对东北人的统一印象——豪爽、大气、热心肠。
02散装内蒙,碰上热络邻居
为什么通辽受东北的影响这么大,但是和自己同省其他城市却不太相似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内蒙古本身的地理因素了。内蒙古是中国东西跨越最大的省份,它的东西最大跨度有2400公里,南北最大跨度也有1700多公里[4]。中国国土东西跨度长达5200公里,也就是说,穿越内蒙古就约等于穿过小半个中国[5]。
相距很远的内蒙城市之间,甚至没有什么太多的共同话题。他们具有不同的地形与气候,平时见面连聊天气都聊不到一起去。
内蒙古地形地貌丰富,比如草原、沙漠 / 图虫创意
像在2023年,内蒙古平均温度为6.4℃,气温最低的地方就在大兴安岭的图里河,2023年最低气温可以达到-50℃,而位于内蒙西部沙漠的额济纳旗一年中最高温度却能达到近45℃[6][7][8]。确实有种“你在南方的艳阳里,我在北方的寒夜中”的感觉。
身处“散装内蒙”的通辽,却和东北的其他枢纽城市距离很近。
通辽距离沈阳的直线距离不过200多公里,而距离呼和浩特则有近1000公里。一个通辽人如果想要去自家省会呼和浩特,甚至没有直达的高铁能坐,而是需要坐上16个小时的特快列车。但若想去隔壁辽宁省的省会沈阳,只需要坐上2个小时的动车便能抵达。
通辽去沈阳之便利,甚至可以在火车站内贴上“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沈北”的标语。通辽市的高铁站都不归属于内蒙古铁路局,而是由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
西宁-沈阳北K1518次列车,进入通辽站 / 视觉中国
通辽与东北其他城市可不仅仅是地理位置相近,它们在历史上更是有诸多文化、经济上的交流。
时间回溯到这些省份还没有设立的时候,通辽已是不同文化经济区域之间的重要关口。通辽位于西辽河流域,连接东北平原、华北平原、蒙古高原,是中原农耕区和北方游牧区的分界线。早在辽代,一条“草原丝绸之路”就经过了通辽[9]。
在清代,这条草原丝绸之路仍在沿用,通辽便是其中一条商路之中的重要节点。这条路上,农畜产品远销张家口,牛皮则销往东北地区[10]。通辽与东北其他区域的贸易往来,在那时就已经初具规模。
通辽位于西辽河流域,是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 图虫创意
再后来,通辽在民国时期修建了打通铁路,从辽宁省锦州市的打虎山通往如今的通辽市,这是东西两大铁路干线中西大干线的南段,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段铁路[11]。通辽与东北其他城市的交通,由此变得更为便利。后来闯关东时期,不少河北、山东移民都在抵达辽宁后,通过“打通铁路”分散开来[12]。
即便到了现代,通辽与东北地区的关联依旧紧密。
作为资源型城市,通辽拥有丰富的煤矿资源,市内的南露天矿隶属于通辽的霍林河露天煤矿,始建于1981年6月,是中国自行设计、自行施工建设的第一座千万吨级现代化露天煤矿 [13]。根据内蒙古电投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的财报,霍林河露天煤矿的煤炭及电力都主要输向吉林与辽宁,这两个大省贡献了通辽境内最大露天矿的近30%营业额[14]。
通辽这名字真不是白起的,纵观两地的发展史你就会发现,它是真的很“通”辽。
03通辽人,向更东北走去
通辽与其他地区的交流,更是丰富了它本身的文化。
此前网络上有一个热梗,认为通辽很适合做“世界首都”。因为它不仅拥有非常优秀的地理位置与安全性,还具有相当的“文化可塑性”。
通辽地处中华民族三大文明发祥地之一——西辽河文明的核心区域,是内蒙古自己的“文化史书”[15]。
别管通辽看起来有多么“东北”,它依旧很好地保留了蒙古族本身的传统文化。曲调悠扬的科尔沁叙事民歌、旋律古朴的蒙古族四胡音乐、绚丽优雅的蒙古族服饰……这些带有蒙古族文化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今日的通辽仍保有强大的生命力[16]。
通辽可汗山景区的蒙元兵阵雕塑,威武勇猛 / 图虫创意
通辽独特的地理位置,给它带来的不止是历史文化的交流,更是政策扶持和发展的可能。
通辽地处环渤海经济圈、东北经济区和东北亚三角经济区,是东北与华北的交汇中心。因此,它的交通也足够便利。目前通辽境内有5条铁路交汇,而且已开通“通满欧”国际货运班列,列车途经满洲里,直达圣彼得堡。通辽火车站,也是全国36个铁路枢纽编组大站之一[17]。
内蒙古满洲里国门景区,不少国际货运班列通过此地 / 图虫创意
在交通便利的同时,东北和内蒙古两边的政策都没落下通辽。
就像是2023年推出的《东北地区旅游业发展规划》,便将通辽纳入整体规划之中,进一步提升通辽与东北主要旅游目的地之间的通达能力,也会促进通辽本地旅游业的发展[18]。
而内蒙古在2024年10月底推出十大新能源市场项目,其中就有通辽的一席之地。落地通辽的市场项目整体的规模占据了项目总规模的近五分之一,将被配置100万千瓦的风力发电[19]。
内蒙古风能富集,是国家重要的清洁能源发展基地之一 / 图虫创意
但通辽却没有留下通辽的年轻人们,它和其他东北老工业城市一样,面临着人口流失问题。
2010年,通辽尚有约314万常住人口,但到了2021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时,常住人口已跌落到了约287万[20][21]。内蒙古的流出人口,有17.2%都流入了隔壁的辽宁省[22]。
通辽人和城市中生产的煤矿一般,被运往更东北。
这座城市仍然在不断地找寻出路,尝试在草原之上重获生机。好在草原本就是一片旷野,去哪个方向都是坦途。
撰文丨芙兰
参考文献
[1] 张志敏. (2005). 东北官话的分区(稿). 方言 (02), 141-148.
[2] 凌满婷. (2021). 东北方言名词和动词词尾“的”——以哈阜片内蒙古通辽为例. 文化学刊 (02), 200-202.
[3] 包文俊. (2020). 城市蒙古族饮食结构变迁现状及原因——以通辽市为例.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社会 科学版) (02), 26-31.
[4]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2024). 区域概况. Retrieved 14 November 2024 from https://www.nmg.gov.cn/asnmg/yxnmg/qqgk/.
[5]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2016). 中国疆域四至.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Retrieved 14 November 2024 from https://m.mnr.gov.cn/zt/hd/chfxcr/gcdtgltl_29657/gjbtzs/201608/t20160811_2130098.html.
[6]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2024). 气候特点. Retrieved 14 November 2024 from https://www.nmg.gov.cn/asnmg/yxnmg/qhtd/.
[7] 陈悦. (2023). -52.3℃!漠河夺得70年来全国冷界“一哥”. 冰城 + 客户端. Retrieved 14 November 2024 from https://www.my399.com/p/291722.html.
[8] 额济纳旗人民政府. (2023). 额济纳旗突破最高气温历史极值. Retrieved 14 November 2024 from http://ejnq.gov.cn/art/2023/7/19/art_1870_509125.html.
[9] 崔宁, & 王宬. (2022). 辽代通辽地区草原丝绸之路的中外交流.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10] 张昆. (2018). 旅蒙商与草原丝绸之路--以 “漠南商埠” 多伦诺尔的边贸兴衰为例. 社会建设, 5(5), 87-96.
[11] 闫洪森, & 于光辉. (2014). 从一座民国时期老火车站看通辽地区的国有铁路建设. 商业文化, (27), 47-48.
[12] 范立君, & 谭玉秀. (2010). 近代“闯关东”移民外在特征探析. 北方文物 (01), 100-105.
[13]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2024). 南露天煤矿. Retrieved 14 November 2024 from https://zhaopin.spic.com.cn/moreDetailMsg?code=0001PP10000000000NH5.
[14] 内蒙古电投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2024). 2023年年度报告.
[15] 通辽日报. (2023). 西辽河畔 多彩通辽. Retrieved 14 November 2024 from https://www.tongliao.gov.cn/zwgk/zfxxgk/fdzdgknr/qtfdgkxx/ggwhfw/202307/t20230719_433004.html.
[16] 刘安琪, 徐书彦, 张力军, & 吴迎春. (2023). 多彩非遗 续写通辽文化自信. 通辽广播电视台. Retrieved 14 November 2024 from http://nm.people.com.cn/n2/2023/0712/c347193-40491516.html.
[17] 通辽统计局. (2024). 通辽市情概况. Retrieved 14 November 2024 from https://www.tongliao.gov.cn/zjtl/xstl/tlgk/sqgk/202101/t20210120_137264.html.
[18] 文化和旅游部, & 国家发展改革委. (2023). 东北地区旅游业发展规划.
[19] 康丽娜. (2024). 内蒙古新增10个市场化新能源项目. 内蒙古新闻网. Retrieved 14 November 2024 from https://inews.nmgnews.com.cn/system/2024/10/28/030057098.shtml.
[20] 通辽市统计局. (2011). 通辽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1] 通辽市统计局. (2021). 通辽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一号).
[22]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 (2022). 内蒙古人口流动四方面特征引关注. Retrieved 14 November 2024 from https://tj.nmg.gov.cn/tjdt/fbyjd_11654/202210/t20221030_2161887.html.
蒙古歌曲特点
蒙古歌曲的特点:内蒙古地域辽阔,生活方式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演唱风格。 因此,蒙古民歌既有风格上的统一性,又有地区色彩的多样性。
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在内蒙古地区大致形成了五个地域性风格色彩区:呼伦贝尔风格区、科尔沁风格区、锡林郭勒风格区、鄂尔多斯风格区和阿拉善风格区。
大体上来说,呼伦贝尔民歌多华彩重装饰;科尔沁民歌旋律平和流畅、蕴藉深沉;锡林郭勒民歌苍凉而古朴;鄂尔多斯民歌旋律活泼跳荡、大起大落;而阿拉善民歌则显得沉着而有耐力。 各风格区之间既有音乐风格上的重叠,也偶有交错现象。
蒙古民族向有“诗的民族”之称,蒙古族居住的辽阔草原,世人称之为“歌的海洋”。 自古以来,蒙古人素以能歌善舞而著称。 作为一个勤劳勇敢的伟大民族,他们不仅创造了自己的历史,也创造了灿烂的草原文化。
蒙古民歌除古代狩猎歌、游牧歌、神话传说歌、寓言歌、古代英雄歌以外:
1、还有歌颂人民反抗斗争、控诉压迫剥削及兵役、徭役的歌,如著名的《嘎达梅林》、《达那巴拉》、《 那木斯来》、《劳工之歌》等;
2、赞美故乡、思念亲人、怀念故土的歌,如《诺恩吉雅》、《母亲的恩情》、《金姐》等;
3、哀歌、格言歌、摇篮曲、讽刺歌,如《波茹莱》、《都吉娅》、《丁格尔大喇嘛》等;
4、仪式歌包括祭祀歌、安代歌、婚礼歌、宴歌、酒歌等,如《四季》、《金珠尔玛》、《篝火歌》等;
5、反映妇女生活的歌,如《万梨》、《高小姐》、《德力格尔玛》等;情歌,如《韩秀英》、《达古拉》、《金叶玛》、《北京喇嘛》等。
扩展资料:
蒙古歌曲中比较出名的是蒙古赞歌,赞歌是蒙古族人民在那达慕大会或其它公共集会、庆典活动等特定场合歌唱的民歌体裁。赞歌按其内容大致划分为以下几类:
1、英雄赞歌:如《成吉思汗颂歌》。 这首赞歌以其庄严肃穆的感情、高亢激昂的音调热情歌颂了成吉思汗。 对“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的丰功伟绩,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这首流行于锡林郭勒地区的著名歌曲,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堪称是赞歌的典型代表。
2、骏马赞歌:流传较广的《小枣骝马》、《长鬃马》、《小黄马》等。
3、家乡赞歌:这一类型又可分为久居家乡的人们为赞美家乡而作的歌,背井离乡,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家乡,抒发在异乡的愁苦而作的歌。 前者如《察哈尔八旗》、《我的家乡》等,后者如《高高的兴安岭》等。
4、姑娘赞歌:姑娘少女的纯洁美丽,在蒙古人民心目中常常作为美好的象征。 这类歌曲充满了动人的诗句,有着优美的旋律。 作品如《其布盖希里》、《乌尤黛》等。
5、四季赞歌:这是人们赞美大自然四季风光而创造的一种民歌体裁。 歌中多描述四季的交替及人们生产、生活的情景,充满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这一类型的民歌到处可见。 几乎在蒙古族各聚居区均有风格独特的《四季歌》。
内蒙古人心中的外蒙古是怎样的?
根据我在内蒙古的同学所听到的,叶静的历史让我想起了一个笑话。 一个在北京的留学生说“我们北京的外地人根本看不起上海的外地人”!内蒙和蒙古,虽然都流着成吉思汗的血,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已经不再是陌生人。 那么,中国的内蒙古人是如何看待外蒙古人的呢?当然是陌生人加不屑!为什么会这样?史静认为有深刻的历史原因:1.蒙古的分合蒙古作为一个游牧民族,很久以来一直默默无闻。 12世纪开始,随着契丹的衰落,蒙古各部逐渐发展起来,成为蒙古高原的主人。 晋朝时,蒙古是晋国的属国。 自雍时期起,晋国每三年赴蒙古进行“降丁”屠戮,蒙古各部与晋国的矛盾日趋白热化。 1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统一蒙古高原。 蒙古作为一个政治大国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随即,一股强大的力量在统一的蒙古爆发,席卷亚欧,建立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庞大帝国。 但由于蒙古统治手段的落后和幼子守灶的先天弊端,蒙古汗国最终于1259年开始分裂。 本部1271年建立元朝,四大汗国互相攻击,形同陌路。 从历史发展来看,蒙古人乃至游牧民族由于其原始落后的组织形式,天生具有分裂的基因,所以成吉思汗的伟大不言而喻!368年明朝建立后,元朝退守长城以北,以北元的形式与明朝对抗。 388年,明朝将军蓝玉在鲁美的普洱钓鱼海打败了元军。 北元灭亡,蒙古回到了鞑靼、瓦拉等原始部落状态!后来鞑靼和瓦拉变了,和明朝打了200多年的边境战争!瓦拉衰落后,部落西迁西域,鞑靼部落在明末分裂为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两部分。 因为漠南蒙古地处长城边缘,靠近中原,气候相对适宜,所以漠南蒙古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其中察哈尔是黄金家族的直系后裔,也就是成吉思汗的直系后裔!然而,由于靠近中原,漠南蒙古在其扩张过程中首先遭受了金朝后期的冲击。 1635年,后金征服漠南蒙古,在漠南蒙古实行盟旗制。 从此,漠南蒙古成为后金的坚定盟友。 1644年,清军入关,开始在全国建立统治。 此时的漠北蒙古,又称喀尔喀蒙古,是清朝的藩属国,但并不直接受清朝统治。 直到1691年康熙帝召开“多伦盟”,才宣布依附漠北蒙古。 由于漠北蒙古属于清朝较晚,地理位置比漠南蒙古更偏远,所以漠北蒙古与清朝的关系比漠南蒙古更远。 由于漠南蒙古与清朝关系密切,且更靠近汉族地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漠南蒙古更加汉化。 相比之下,地处蒙古高原的漠北蒙古只能发展畜牧业,所以更像是“真正的蒙古人”!但是漠南蒙古永远是正统蒙古的继承者!应该说从明末清初开始,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就分道扬镳了。 2.蒙古在国内外的分道扬镳但是,近代以来的历史发展已经把蒙古彻底撕裂成了两个民族。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俄国趁机煽动库伦活佛八世哲布尊丹巴称帝,公然宣布漠北蒙古独立,全国哗然。 漠北蒙古的独立是蒙古独立建国的开始。 虽然1919年徐树铮收复了漠北蒙古,但蒙古的独立是不可避免的1921年,罗素红人乔巴尔桑率苏俄军队入朝驱逐白军,随后哲布尊丹巴病逝,1924年蒙古国建国为共和国!民国时期,蒙古虽然享有中华民国的主权,但却形成了事实上的独立王国。 1945年,史达林强迫蒋经国签署外蒙古独立,然后外蒙古投票决定独立!1961年,在美国的人质下,蒋介石被迫允许蒙古加入联合国,蒙古的独立得到了世界的承认!从1911年到1991年,从俄国到苏联,俄国对蒙古的影响是深远而全面的。 其中,为了加强对蒙古的控制,斯大林对蒙古进行了全方位的控制:经济控制驱逐第三国资本,控制蒙古财权;政治支持选拔蒙古精英到苏联学习洗脑,回国后进入蒙古高层,达到控制蒙古内政外交的目的;文化阉割禁止与成吉思汗有关的文化,废除蒙古语,推广俄语斯拉夫语,使蒙古成为无根之水;思想扼杀强制甄别国民,处决大批所谓“右派”,处决大批蒙古喇嘛和王公;血统控制命令蒙古高层与苏联人通婚,用“亲婚”的血液控制蒙古全国;通过一系列手段,蒙古成为事实上的苏联第16个加盟国。 与此同时,内蒙古也在一步一步走近中国大家庭。 早在清朝,清朝就把蒙古分为外蒙古和内蒙。 其中,在察哈尔地区等地,直接设置流动官进行管理,而不是外蒙古的扎萨克实行自治。 由于流动官员的治理,内蒙古成为清朝的直接行政区,经济发展较快。 内蒙古大部分地区属于内蒙古。 中华民国成立后。 为加强对蒙古的控制,实行“蒙古建省”制度,设立热河、察哈尔、绥远、宁夏等四省,合称“长城四省”。 九一八事变后,内蒙古成为战场之一,有长城抗战、多伦抗战等。 在内蒙古,“伪蒙古军政府”和“伪蒙古联合自治政府”也相继出现。 抗战胜利后,乌兰夫于1947年在内蒙古东部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区,这是中国第一个自治区,标志着内蒙古开始了新的生活!经过近代的一系列事件,内蒙古的发展蒸蒸日上。 如今,内蒙古人口超过2500万,人均GDP远高于蒙古。 蒙古因为长期受到苏联的压榨,人口一直处于很低的水平。 今天,它勉强超过300万。 而且畜牧业超负荷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中国大部分地区荒漠化严重!苏联解体后,蒙古开始实施“第三邻国”战略,与美国和日本走得很近。 然而,尽管接受了这么多的经济援助,蒙古的经济还是一塌糊涂!可以说,蒙古的历史就是不断异化和全盘西化的历史。 而内蒙古的历史就是不断汉化,最终归属华夏大家庭的历史!据师的同学说,内蒙古人根本不把蒙古人当自己的同胞,对他们的贫穷没有一点同情心!在如今富裕自信的氛围下,内蒙古人对蒙古人更加不屑和鄙视。 至于蒙古在世界上的所谓地位,内蒙古人民并不羡慕。 毕竟国力摆在那里,站在中国后面肯定比受夹板气强多了!我是蒙古人。 作为一个蒙古人,我个人的体会是,家里的蒙古人对蒙古的感情是很复杂的。 讨厌,羡慕,诋毁,嫉妒等等。 当然,外蒙古的蒙古人对中国的蒙古人也有非常复杂的心理。 这一现象有着非常复杂的历史、政治和经济原因。 首先,外蒙古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以蒙古人为主体的国家。 他们比内蒙古人更有国际话语权,这很容易引起全体蒙古人的公愤。 但是蒙古人骄傲,看不起我们。 其次,由于历史原因,外蒙古倾向于俄罗斯化或西化,而内蒙古倾向于中国化,导致文化和社会主流思想不同。 所以两人都是又爱又恨,喜欢把自己当成蒙古群体的主流。 也有经济原因导致相互鄙视。 当然,作为一个文化共同体,我们还是有很多共同点的,这一点从内蒙古和蒙古国频繁而广泛的交流就可以看出来。 就我个人而言,我向往那里人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我为他们的经济和政治不稳定感到难过。 更何况作为一个蒙古族,我非常反感网络上作为一个内蒙古的蒙古族,我想说的是:1.黄金家族是成吉思汗及其后代的总称。 黄金家族在蒙古人中只是少数,更多的蒙古人是和我一样的普通人。 黄金家族不能代表全蒙古。 黄金家族代表了统治者的合法性和正当性。 所以黄金家族并不能代表蒙古人的合法性。 蒙古从来没有分正统和旁系,只有。 个人分为贵族、平民和奴隶。 统治者划分统治的合法性与非法性。 2.蒙古人是一个非常大的民族。 蒙古不仅是中国的内蒙古人,还有新疆的卫拉特蒙古人、青海的德都蒙古人、蒙古的喀尔喀蒙古人、俄罗斯联邦的卡尔梅克蒙古人、阿勒泰的布里亚特蒙古人、托瓦蒙古人等一系列群体。 我们拥有共同的文化、信仰和生活方式,但由于历史原因,我们分散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3.自成吉思汗命令奈曼佛教徒用回鹘语创造蒙古语以来,蒙古语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和创新。 因此,中国使用的维吾尔蒙古语不是唯一代表蒙古语的语言,而是使用时间最长的语言。 元朝时,忽必烈下令佛教浴霸参考梵语和藏语创制浴霸,这是元朝的民族文字。 后来维拉特活佛那木亥扎木苏为了方便记录维拉特方言,创造了托特文。 元代佛教老师阿有西为了方便翻译佛经,创造了阿里加利一词。 为了方便翻译佛经,哈尔卡活佛哪吒巴斯尔创造了苏勇布文,就是现在蒙古国国旗上的文字,是苏勇布文的第一个字。 受苏联影响,蒙古创造了西里尔蒙古语。 这些文字是记录蒙古语的符号,没有高低之分。 4.蒙古人散居在中亚和东亚的很多国家和地区,我们有很强的向心力。 作为一个民族,这没有错。 我们尊重历史,我们没有统一的目标或主张。 我们只想在祖先的土地上和平幸福地生活。 所以,一些极端民族主义者也不必每次看到蒙古人的信息都喊着“你不是我的种族,你的心就不一样”的口号。 我是内蒙古人,可以回答。 “内蒙古人”这个概念其实是不科学的,因为内蒙古太大了,东西跨度太长。 最东端与黑龙江和俄罗斯相连,最西端与甘肃和新疆隔江相望.甚至现代内蒙古的诞生本身就是各方博弈的结果。 语言、文字、文化认同甚至种族都不一样。 怎样才能对外蒙古这样的国家有一以贯之的态度?首先,从民族上看,内蒙古的主体民族是汉族,占80%以上,还有17%以上的蒙古族同胞,达到500多万人,还有大量的其他民族。 由于民族文化认同,他们对蒙古的态度也不一样。 据我所知,汉人看待外蒙古一般都是从地理和历史的角度,认为它是一个与自己无关的遥远国度,或者是在海外被孤立的中国的一个省。 这两种极端情绪在内蒙古汉族人身上都存在。 连我也有从小立志收复库伦、平定漠北的汉族朋友。 我也有很多蒙古族朋友,他们的态度比较纠结。 很多人长期与汉人通婚。 他们认为外蒙古与自己无关,他们只关注自己的事情。 此外,还有大量所谓的“纯蒙古人”,大多来自大量的蒙古人聚居地。 他们大多精通蒙古历史文化,认同蒙古在国内外都是一家人。 我的很多蒙古族朋友甚至在宿舍的成吉思汗雕像旁边挂蒙古国旗。 至于内蒙古的其他民族,由于人数少,甚至还有大量的白俄,没有对外蒙古的承认,这里就不赘述了。 第二点,也是我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从地域分布和文化认同方面来看这个问题。 内蒙古幅员辽阔。 虽然历史悠久,但目前的地理格局是在当代才形成的。 具体来说,主要包括西部的西北文化区、中部的晋陕文化区、锡盟的正统蒙古文化区、东部的东北文化区、包头最特殊也是最后一个文化岛。 让我们一一对应。 西部文化区,主要是阿拉善沙漠地区,长期被蒙古部落放牧。 但到了民国时期,为了抵御外蒙古的割据势力,将其划归甘肃,甚至近年来甘蒙与外省的土地冲突也时有发生。 因此,居民的语言、文化和身份认同已经与——年中期的晋陕文化区——近代内蒙古的核心区——有了很大的不同。 在对待外蒙古的态度上,少数蒙古族同胞还是认同外蒙古和自己是一个物种的,但大部分是无所谓的。 晋陕文化区在民国时期内蒙古分治时曾被划为绥远省,因其经济实力雄厚、人口众多、云氏家族举足轻重而成为近代内蒙古的核心地区。 云氏虽然是传统的蒙古族,但这一带的主要人口是清末民初通过西入口来蒙古定居的山西、陕西两省汉族同胞。 至于对外蒙古的态度,他们和聪明的祖先一样,把外蒙古当作近邻和商业伙伴,也是核心地区。 他们最有力地贯彻了中央的政策,使内蒙古成为新中国的“模范自治区”。 蒙正统蒙古族文化区,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身份,在民国时期内蒙古被划分为察哈尔省后,被单独列出。 严格来说,这个地区是官方公认的蒙古语语音所在地,是历代草原政权的核心地区,也是容易发生冲突和矛盾的地方。 因为草原保护发生过一次不愉快。 这一地区与外蒙古高度一致。 我上面描述的宿舍挂着外蒙古的旗,基本都是这里的学生。 他们认为内蒙和外蒙古没有区别,都是同胞,很多人对民族和共同精神图腾的认同感大于国家。 东北文化区,在民国时期内蒙古划分为新中国时曾划入东北,是近代内蒙古最离心的地区。 这个地区蒙古族人口众多,但由于离中央核心区太远,分离历史悠久,是主要的tar最后是包头文化最特别的孤岛。 从地理位置上看,包头地处华中晋陕文化核心区,四面环抱。 其实也深受晋陕文化的影响,只是不同而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座城市因工业而繁荣起来。 它不再是在蒙古旅行的商人的客栈,而是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的新故乡。 帮助包钢的东北三省人,帮助建设军工企业的北方省份和首都的干部群众,甚至来去匆匆的苏联专家,都对这座城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目前包头的蒙古族同胞比例低至个位数,很多居民甚至对内蒙古这个地方的认可度都很差,更别说遥远的外蒙古了。 说说我自己吧。 我出生在包头,是西进的山西汉人后裔。 我的祖先在高祖时代来到内蒙古,世代居住在蒙古族传统聚居区四子王旗。 父母在沈阳上学,毕业后分配到包头,在那里生下了我。 我从小到大的朋友、老师、同学甚至邻居都是东北移民的后代,大部分是辽宁鞍山人。 我父母平时说普通话,但是我回老家会说这种方言,但是我不会说这种方言,满嘴都是东北味。 根据我的描述,你认为我们能为蒙古做些什么?我的祖先通过西口来到内蒙古后,我是一个商人,为在蒙古旅行的商人提供物流,也是一个大地主。 我的朋友和老师经常在蒙古内外做生意和讲学,还有一些蒙古朋友去外蒙古留学。 怎么说呢?外蒙古感觉陌生又熟悉。 有时候比很多遥远的南方省份更贴心,有时候比千里之外的美国还远。 在我看来,就像我们的一个朋友,一个人挂在海外,不是陌生人,但也渐渐被遗忘了。
面积是排我国第三的大省,为何没人愿意定居?
众所周知,我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在这个世界上排名第三,我国的有些省份的面积比一些国家都大,比如我们最大的一个省份,新疆自治区160万平方公里,光一个省份的面积就让许多欧洲国家艳羡不已。 新疆盛产各种水果,风光也不错,更有像迪丽热巴,古力娜扎这样有异域风情的美女,是我国很多驴友们旅游的首选。 其实在我们的国内,还有一个省份,面积广大,景色也很美,更难得的是那里的天很蓝,空气非常的好,那个地方就是内蒙古。 但是很奇怪的是,这一个省份除了本地人之外,对于其他省份的人几乎没有吸引力,2,500万人口,几乎都是本地人,很少有外来人员愿意常驻此地。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面积第三大的省份。 仅次于两个老大哥,新疆自治区及西藏自治区。 与这两个老大哥相比,内蒙古自治区的人口比西藏略胜一筹,而环境比新疆好上不少。 但是为什么没有人愿意来内蒙古这片热土定居呢?
内蒙虽是热土,但是天气寒冷。
内蒙古的气候是比较寒冷的。 在冬天的时候丝毫不亚于东三省,在三九严寒,那个小风吹着,冷风阵阵刺入骨髓,真心的冷。 关键在内蒙古还有一个东三省没有的情况,那就是东三省,怎么说也是老工业基地,各种各样的建筑物很多,这些建筑物的存在,北风的威力层层阻挡削弱之后,吹到脸上的感觉还可以。 偏偏内蒙古是一个地广人稀建筑物,相对也比较稀少的地方。 北风没遮没挡吹向广大人民群众的脸庞,俗话说,二月春风似剪刀,腊月的冬风就像一把切菜刀,刮在脸上生疼生疼的,所以内蒙人的肤色发黑,泛红也多是被风吹得。 如今的内蒙古就是因为气候的原因制约了它的发展,在经济上和东三省坡有几个类似,并不十分景气这成为了内蒙古对内地居民吸引力较弱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缺乏现代化大工业
内蒙古和东三省有所不同,东三省是旧工业基地,可以说底子非常好,但是内蒙古的底子相对就差很多,一望无垠的草原上工业是基础比较薄弱。 没有大工业的加持,就无法吸引外来务工人员加盟。 缺少大量的有活力的外来务工人员,紧靠地广人稀的内蒙古自身的人员的购买力当地的商业也就起不来,商业起不来就无法吸引更多的人来定居,其实这是一环扣一环的事情。 内蒙古地区由于是草原再加上是我国重要的牧场,它不具备集中搞大工业的基础,再者,其实每个省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省都有自己的做法,并不是每一个省都要上马,大工业搞大型商业化城市,对于内蒙古现有的资源以及现有的情况来说,像现在这样的日子,其实对于内蒙古人民来说非常的舒适,既然是这样,那为什么还要吸引大量的人口过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