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自古以来因其风光秀美而闻名于世,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为独特景观,成为文人骚客的揽胜之地。曾言:“画家与黄山多俱夙缘,其中最杰出的是渐江、石涛、梅瞿山……虽草草数笔,亦无一笔不与黄山契合。”由此,我们也不难看出,黄山作为特有的绘画意向在张大千绘画发展的初期就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 962年作 黄山奇松通景
张大千对于石涛的认可和赞同,使其绘画风格在摹古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功,而在以张大千为代表的近代画家眼里,师黄山既等于法石涛,更等于师造化;而师造化,法石涛,也等于打破长期积淀下来的陈旧笔墨,更是对于其师承关系的延续和发展。
三到黄山绝顶行
在以石涛为代表的黄山画派中,师法自然是重要主题,而黄山作为整个绘画体系的根本的表现对象,更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黄山自身的风格特征迥异,移步换景,变化莫测而又别具一格,其自身就具有鲜明的美学特色,而历代画家又将黄山作为表现自身情感的重要载体,在文化韵味和人文底蕴上更是蕴意深厚,使得表现黄山的绘画作品更具特色和影响力。
1933年作 黄山图
而张大千对于石涛的推崇和临摹使其对黄山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张大千的实景写生,在展现黄山意象的同时,又展现了自己独特的创造力。在黄山上,张大千试图通过追寻石涛在黄山上的某种印记,从而达到在绘画创作水平和创作风格上的进一步理解和感悟。
1944年作 黄山光明顶
1930年作 黄山九龙潭
1938年作 黄山莲花峰
1935年作 黄山文殊院
黄山汤泉
1961年作 黄山绝顶行
1926年作 黄山观瀑图
1938年作 黄山图
黄山观松
黄山烟云图
1933年作 黄山光明顶
黄山接引峰
1931年作 黄山莲花峰
1938年作 黄山纪游
1938年作 黄山藏云洞
琼台仙侣图
炼丹台图
黄山图
黄山法台图
黄山文殊院
黄山紫云庵
吴一峰的生平
1915年:8岁开始临摹《芥子园画谱》。 1920年:13岁入上海澄衷中学读书,从高晓山习中国画,从余天遂习书法,从翁子勤习篆刻,开始接受全面系统的书画艺术教育;反复临摹珂罗版《中国名画集》和摹刻《十钟山房印举》;反复阅读《徐霞客游记》,立下将来用绘画作品去探索、表现徐霞客足迹的终生宏愿。 1922年:15岁与同班同学陆俨少因对中国书画、篆刻艺术的共同爱好而结为终生挚友;到上海嵩山路 “嵩山草堂”,向冯超然老师行拜师礼。 冯超然取“立马吴山第一峰”之义,赐名“立”,字“一峰”,遂以字行,并将该年定为自己的“艺术元年”。 1923年:16岁在“题襟馆”参加许铸成主持的“青年画会”,并结识吴昌硕、王一亭、任堇叔、俞语霜等书画界前辈。 1924年:17岁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受业于刘海粟、朱天梵、郑午昌、方介堪、潘天寿、姜丹书、丰子恺、黄葆戉、陈摩;遍临刘海粟“存天阁”珍藏之历代名画原作;课余问道黄宾虹,为其私淑弟子。 1925年:18岁结识张善孖、张大千昆仲;因“五卅”事件,美专停课。 请假休学半年回平湖老家专力向乡儒张咏清学习古文、诗词。 1926年:19岁在平湖学习古文、诗词;经朱天梵推荐,在松江县泗泾镇小学任教一年。 1927年:20岁秋,辞去教职返上海美专恢复学业,常往上海愚园路拜访郑午昌、谢公展、楼辛壶诸师,获教益良多,尤以郑午昌、朱天梵师指点最勤,点拨最精。 1928年:21岁由江小鹣推荐,镌刻南京中山陵 “仰止亭”石碑,碑文由叶恭绰书写;六月,以春、夏、秋、冬山水四屏及《匡庐瀑布》参加“天马会第九届美术展览”;于上海美专毕业。 1929年:22岁。 作品《蜀道图》参加“中华第一届全国美展”;冬,参加由郑午昌、孙学泥、谢公展、商笙伯等人发起组织的“蜜蜂画会”。 1930年:23岁7月,为于右任治印,发表于《蜜蜂画报》第十二期;10月,步行往浙江海宁观钱塘江潮,归作《钱塘江观潮》图册; 1931年:24岁6月,数幅作品参加“上海名人合作书画折扇”展览;10月,徒步浙江东西天目山、富春江等名胜游览写生,搜集创作素材。 行前得黄宾虹、郑午昌、朱天梵、刘海粟、黄葆戉等题辞壮游。 1932年:25岁1月,以浙西旅游写生题材所创作的《天目山》、《莲花峰》等,参加“岁寒合作画展”;5月,与徐悲鸿、郎静山、吴湖帆、谢稚柳、李秋君、郑曼青等人,前往西门路张大千寓所,为其34岁生日祝寿;9月,随黄宾虹由上海入四川到成都讲学。 行前海上诸师友谢玉岑、张大千、陈定山、钱瘦铁、经颐渊、、俞寄凡、马万里、贺天健等赠以墨宝壮行;9月15日与黄宾虹在上海登“永年”号轮船,溯长江西行,于9月27日抵达重庆。 数日后,由重庆乘船至宜宾,再经岷江乘船抵乐山,与黄宾虹同游峨眉山。 于11月6日乘汽车到达此行的目的地成都;四川艺术专科学校聘请黄宾虹任该校国画系主任、教授,经黄宾虹推荐任该校及东方美专教授。 1933年:26岁立春日,成都书画界人士于市内少城公园通俗教育馆,欢迎黄宾虹、吴一峰入蜀讲学,并摄影留念;参与创办成都书画界社团组织“蓉社”;3月,在成都举办自己的首次个人金石书画展,售画所得全部捐济东北难民;8月,赴川北绵阳、梓潼、三台、射洪及涪江流域写生并考察古迹;11月,再赴川北游历写生。 1934年:27岁在川北剑阁、广元、阆中、昭化、苍溪等一带游历写生,创作多幅反映蜀道及嘉陵江风光的作品;12月,返浙江省亲,在汉口举办“吴一峰个人书画展览会”。 在武汉结识陶北溟。 1935年:28岁5月,在四川三台结婚。 婚后迁往重庆;秋,返成都,受聘于四川艺专,教授国画; 1936年:29岁5月,赴乐山写生游览,在凌云山乌尤寺拜识晚清名士、著名诗人、书法家赵熙。 赵熙为其《壮游图》题诗。 1937年:30岁4月,东下省亲。 在南京以写都江堰风貌的国画力作《离堆》图参加教育部主办的“全国第二届美术作品展览”;在南京期间,与张大千、谢稚柳、方介堪等重逢。 并结识黄君璧、于非闇等人;5月,以描绘蜀中风光的80余幅画作,在杭州市内湖滨体育馆大楼举办“吴一峰蜀游画展”,潘天寿、姜丹书出席画展。 7月2日,“吴一峰蜀游画展”在上海市南京路大新公司美术厅举行。 刘海粟、郑午昌、朱天梵、张大千、张善子、黄葆戉、谢公展、徐郎西等出席祝贺。 郑午昌、张大千等为画作题辞,郑午昌为“画展”作序。 中国画会珂罗版《吴一峰蜀游画集》发行,郑午昌、朱天梵撰序;12月,四川省抗战动员委员会成立,聘为干事,讲授运用国画知识于抗战宣传之需要,参加抗战宣传。 1938年:31岁2月,在报纸撰文,呼吁在抗战时期加强对艺术和文物的保护;4月,被聘为四川省政府咨议;11月,专程往青城山上清宫看望刚从沦陷区回来的老友张大千,并与在成都迎晤避难入蜀的画友黄君璧、叶浅予、、郎静山、谢稚柳等。 1939年:32岁4月1日,《吴一峰画展》在成都春熙路举行,展出吴一峰所作南京、上海、杭州以及四川等地风景名胜画100余幅;4月21日,与黄梦元、屈义林、谢趣生、牟定文发起组织“四川美术研究会”;9月1日,以“川康绥靖公署参事”身份,奉命陪同苏联大使潘友新从成都前往峨眉山洪椿坪向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递交国书。 送走大使后,独游峨嵋诸胜景。 12月,于成都西郊修建斋堂“一峰草堂”。 1940年:33岁日军逼近湖北三斗坪,满怀激愤创作的《夔门风雨》图。 在蜀中与董寿平相识,并为董氏治印。 年末,“一峰草堂”落成; 1941年:34岁3月,在蓉迎晤关山月、赵少昂、赵望云等画友。 为关山月治印;4月,“四川美术协会”在成都祠堂街成立,任交际组组长,负责省内外画家的联络工作;冬,在重庆南岸第二十兵工厂,与在此供职谋生的老友陆俨少相晤。 1942年:35岁1月4日,“吴一峰四川名胜国画写生展览”在重庆夫子池新运服务所大厅举行,郭沫若、黄君璧、陆俨少等前往观赏祝贺;2月,为郭沫若治印;郭沫若为所绘工笔重彩《剑门行旅图》题诗;2月6日,应由各国驻渝大使馆妇女组成的“国际妇女会”之邀请,在重庆康宁路5号作了《国画之价值》的讲演。 6月,在宜宾举办画展;9月,陆俨少由重庆来成都举办个人画展,下榻于“一峰草堂”。 陆俨少为“一峰草堂”撰题楹联两幅,并为吴一峰夫人骆禧懋作水墨山水。 秋,在绵阳举办画展;与谢无量同游窦圌山; 1943年:36岁1940年创作的《夔门风雨》被选送英国伦敦展览,被大英博物馆收藏,并刊于《中国与不列颠》(英文版)一书中;吴作人至蓉,常相过从,并为吴作人治印;4月,在雅安举办个人画展;9月,陆俨少寄赠所作《一峰草堂图》。 1944年:37岁1月22日,“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展览”在成都提督街豫康银行举行,前往参观并祝贺画展成功;3月25日,四川美术协会在祠堂街举行庆祝首届全国美术节纪念大会,参与策划了本次大会的筹备工作;7月,“吴一峰纪游画展”在成都举行,陆俨少为画展作序;秋,“吴一峰纪游画展”在重庆举行,郭沫若、黄君璧、李可染、陆俨少等对展出的作品均极推崇。 1945年:38岁夏,在青城山整理历年画稿;秋,吴一峰在成都祠堂街四川美协展厅举办“吴一峰四川名胜国画写生展览”,结束后往赴重庆,拟往云南追循徐霞客游踪作滇西游历。 1946年:39岁1月,在重庆举办“吴一峰四川名胜写生画展”;2月,抵昆明。 开始其独步追寻明代徐霞客足迹的滇西游历,在当时条件下,堪称惊世绝俗之艺术壮举;2月23日,在云南昆明举办《吴一峰四川名胜国画写生展览》;4月5日,以《徐霞客游记》为向导,只身独步,由昆明沿滇缅公路西行,一路风餐露宿,结伴马帮,探点苍之胜,寄玉龙之奇,泛澜沧、渡怒江,历时八个月。 沿途考察,写生绘图,对滇西奇异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民风民俗等获得大量珍贵资料,满载而归;12月12日至18日,《吴一峰画展》在昆明南屏街重庆银行大楼举行。 反映滇西风情的200幅国画,在这次的画展中亮相后,引起了轰动,画展办得极为成功。 云南《正义报》对画展的盛况作了连续的报道及评论。 1947年:40岁春夏,在成都“一峰草堂”整理滇游画稿及游记;秋,为追循徐霞客游踪,再次出游。 由川黔道经桐梓、松坎越娄山关往赴贵阳,与宋吟可、王渔父等画界朋友相识并交流画艺;独往安顺、镇宁,考查溶洞,观赏黄果树瀑布,创作有《安顺粮仓洞》、《黄果树瀑布》。 返归贵阳后,晨游黔灵山,沿途写生勾画,直至夕阳西下,偶得奇景,触发灵感,遂创作了自己的名作《黔灵夕照》;冬,“吴一峰中国画展”在贵阳艺术馆隆重举行。 1948年:41岁春、夏,在贵州黔西北各地游历写生、举办画展;秋,“吴一峰西南纪游画展”在成都春熙路青年会隆重举行,全面展示其入蜀十五年中反映川、滇、黔名胜风景、风土人情的水墨、设色、工笔重彩、青绿没骨山水画共200余幅;与瑞典青年学者,现为国际著名汉学家马悦然认识,并结下深厚的友谊。 1949年:42岁春、夏,在一峰草堂整理入蜀十五年来大量写生画稿、游记;10月10日,“吴一峰画展”在成都春熙路青年会展出,被誉为国画山水写生大师,本次展览为吴氏在建国前最后一次画展。 1950年:43岁为生计所迫,自1950-1956年春在一家汽修厂任仓库保管员。 在此期间,仍埋首创作,潜心作画,写诗治印,勤耕不辍。 1951年:44岁在汽修厂上班,业余时间作画。 1952年:45岁开始构思创作反映岷江全流域风光的大型手卷《岷江胜概》图。 1953年:46岁业余时间创作反映描绘滇西风情的青绿山水《点苍胜集》;“全国第一届国画展览”在北京举行,以《点苍胜集》和《黔灵夕照》参加展览。 展毕,《黔灵夕照》被故宫博物院收藏。 1954年:47岁历时数年,长1900厘米、高17厘米的《岷江胜概》图手卷完成。 手卷从岷江之源起,沿其流域至宜宾汇入长江止,举凡山川风景、古迹名胜、风土人情、市容城建、四季变化,都细致入微地收罗于图中;谢无量为手卷《岷江胜概》题写引首。 1955年:48岁3月,“第二届全国美术展览会”在北京举行,《岷江胜概》手卷被推选展出,所获评价极高;4月,按中国美协安排,受四川省文化局派遣,沿修建中的宝成铁路线体验生活,实地写生,产生了一批反映成都至秦岭山川新貌的作品;5月,从广元乘舟沿嘉陵江顺流而下,经广元、阆中、南部、南充、合川、北碚而达重庆。 这次沿嘉陵江写生旅行的最重要成果,是描绘宝成线建设及嘉陵江全流域风光的巨型手卷《嘉陵山色》图;《黔灵夕照》由朝花美术出版社单幅印制,在全国公开发行。 1956年:49岁4月,落实高级知识分子政策,调入四川省文化局,归队从事专业美术创作。 并任群众文化工作室国画组组长;在成都迎晤老友李可染。 李可染为吴夫人绘赠《看山图》;谢无量为《嘉陵山色》手卷题引首;冬,应成都军区政治部邀请,前往川陕革命根据地通江、南江、巴中体验生活,搜集素材,为解放军建军30周年作画。 《进军大巴山》被选参加1957年8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三十周年全国美术展览”,旋又归由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 1957年:50岁1月,吴一峰携近作前往西安举办个人画展;6月,老同学、老朋友朱屺瞻、钱瘦铁从上海来成都,下榻于“一峰草堂”。 临别,朱屺瞻以“一峰草堂”园中蔬果为题材,作《蔬果图》赠念。 钱瘦铁则为其篆刻题辞;8月,重庆美协主办的“柯璜、吴一峰、王渔父、杨济川、钟道泉国画联合展览会”在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举行,以反映现实题材的40余幅作品参展。 1958年:51岁4月,因建议成立“四川国画院”被划为右派分子;被迫放下画笔,下放崇庆县大炼钢铁。 与同为“右派”的流沙河在一个小组,负责砍伐木材供高炉燃料。 此后,又被调到新繁县禾登场新民公社劳动改造。 1961年:54岁被调回成都原单位四川省文化局,摘去了右派分子帽子。 被派往艺术馆建设工地看守工地。 1962年:55岁《黔灵夕照》图等数幅作品,参加了四川省举办的《建国十三周年美术优秀作品展》。 展毕又到自贡、宜宾、万县等地巡回展,随展往行,旧地重游,写生作画;12月,四川省文化局美术工作室举办“冯灌父、吴一峰、伍瘦梅、周抡园、陈子庄”五人画展。 1964年:57岁被借调至四川省博物馆复制馆藏古画。 1966年:59岁“文革”爆发,受冲击被抄家,珍藏字画、创作资料损失巨大。 1969年:62岁运动中被定为“历史反革命,不戴帽子,由群众监督改造”;10月~12月,随省博物馆疏散到四川阿坝州茂汶羌族自治县,利用劳动之余写生作画,创作出反映羌族民族风情的《羌寨金秋》等一批新作。 1970年:63岁由省博物馆调回四川省文化局,庚即被下放至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米易县湾丘五七干校劳动。 两年之间,体力劳动之余,仍禁不住此地青山绿水的诱惑,寻找间隙写生勾稿,创作了《五七干校全景图》、《木棉花开》、《五七干校医院》、《五七干校宿舍》等一批反映干校生活的新作品。 1972年65岁由干校回成都,被审查。 1973年:66岁其“历史反革命,不戴帽子,由群众监督改造”的决定撤销。 1974年:67岁成昆线体验生活,重游昆明。 1977年:70岁老友赵望云在西安逝世,赋诗致奠。 1978年:71岁出席成都市国画工座谈会。 1979年:72岁3月,落实政策,恢复名誉。 以喜悦之心情,绘工笔重彩大青绿绢本山水图《峨嵋祥云》。 又作《总理遗爱》图在《四川日报》发表。 1980年:73岁4月,四川电视台录制了专题节目《千里江山气势磅礴-介绍国画家吴一峰的手卷{嘉陵山色图}》;邓小平来川视察,以昔年在广安写生时所得之画稿,精心作画,在成都金牛宾馆面赠邓小平以志敬仰。 与邓小平合影留念;10月,以73岁之年,从所在单位四川省群众艺术馆退休;11月,被刚成立的“成都画院”聘为画师、顾问。 1981年: 74岁4月,与从广州来成都办画展的老朋友关山月两度相聚,并发表《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关山月画展观后》的文章;国务院副总理的方毅来成都,与吴一峰在成都画院相晤,并互赠翰墨。 1982年:75岁9月,由重庆登舟东下,开始其退休后历时半年的旅游、写生。 重游长江三峡,并游览大宁河小三峡,连续游览庐山、九华山、黄山等名胜,将沿途所见胜景,写生收入画稿,先后创作了《万州江畔小景》、《黄陵庙》、《三游洞》、《石钟山》、《黄山宿雾》等作品;11月,旧地重游了杭州众多名胜古迹,均写生为图,有《西湖春色》等多幅作品;与老朋友陆俨少等相聚,陆俨少为《嘉陵山色》手卷题跋;应邀前往浙江美院国画系作“山水画创作”的专题讲座;12月,应邀赴南京,参加南京艺术学院(上海美专为其前身)70周年校庆活动。 拜访老校长、时任南京艺术学院院长的刘海粟;在南京往清凉山拜谒了钦慕已久的明遗民画家龚贤(半千)故居以及中山陵、明孝陵,游览了玄武湖、燕子矶、栖霞山、莫愁湖;往游扬州、镇江、无锡、苏州等地名胜;12月28日,回到已阔别45年的故乡平湖,与昔年老友和同胞姐妹会晤团聚。 1983年:76岁1月,由平湖至上海,与谢稚柳、程十发、曹养吾、胡倬云等会晤相聚。 以次出游沿途写生画稿达上百幅,风景名胜游记上万字,归后所绘作品新材新景,画风嬗变,由清丽奇秀而为深厚雄浑,更时时透出 “华滋”的消息;谢稚柳为《嘉陵山色》手卷题跋;夏秋之际,复游都江堰、青城山,又复游峨眉山,为峨嵋文管所作《峨嵋胜概》图留藏;8月,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吴一峰画选》正式发行。 老朋友赵少昂题写书名。 1984年:77岁5月,陆俨少夫妇到成都,陪同陆俨少前往都江堰写生作画,探讨艺术;夏,六登峨嵋,且以77岁之龄徒步再登金顶;8月,《大渡河放筏》、《偶入青山》、《东坡诗意图》,选送至马来西亚参加《四川名画家作品展览》;10月,当选为四川省政协委员。 11月受聘为新成立的四川省诗书画院画师,并与老友朱屺瞻、唐云、尹瘦石等在成都相晤。 1985年:78岁8月,往游距成都100公里的岷江上游支流皮条河两岸的卧龙自然保护区,探幽穴,钻险洞,观奇异各状的石钟乳、石笋,于深山绝壑之中,又获新的感受;9月,香港《新晚报》的“中国美术”第十四期上发表题为《踏破千山吴一峰》的专稿,专题介绍其绘画艺术;10月,前往岷江上游松潘、黄龙、九寨沟及南坪县、、江油县、德阳市等写生采风。 在若干写生画稿的基础上,创作出《九寨沟天鹅湖》、《九寨沟五彩池》、《长海》等面目一新的作品。 1986年:79岁7月,应北京圆明园基金会之邀,参加了在山东济南召开的“中国圆明园首届全国著名书画家联谊座谈会”,会后游览了泰山、孔庙、青岛、崂山,最后继住北京游览了长城等名胜;10月,以《峨岭祥云》和《大理杨升庵写韵楼》两幅作品,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四川省诗书画院书画作品展览》。 在上海与上海画院的画家们广泛交流,并与老画友、老同学朱屺瞻、吴青霞愉快会晤。 1987年:80岁为四川省政府外宾接待室作气势磅礴的巨幅国画《峨嵋胜概》图;6月18日,《中国四川吴一峰书画展》在新加坡总商会展厅举行,展出80幅作品,其中尤以表现四川、云南、贵州的风景名胜最受瞩目;在新加坡期间,与潘受、王瑞璧、上海美专同学黄葆芳等相晤,并巧遇同时在此举办画展的老校长刘海粟。 1988年:81岁。 6月,四川电视台以《千山万壑笔底来》为题专题再次介绍《嘉陵山色》手卷。 1989年:82岁。 3月,以《峨嵋积雪》图获《四川中国画大展》丹青寿星奖;4月,被聘任为中国民主同盟四川省第六届委员会委员及联络委员会委员。 1990年:83岁1月,往日本山梨县甲府市参加《吴一峰、李焕民二大巨匠美术展》,有80幅作品参展;5月,应邀赴香港,参加由香港书画学会主办的《四川与台湾同乡书画展览》,在港与赵少昂久别重逢。 老友黄君璧专程从台湾飞抵香港相晤,香港《文汇报》对此特作报道。 1991年:84岁8月,应邀回家乡浙江平湖市参加庆典活动。 以巨幅画作和书籍、画册留赠家乡。 平湖市委宣传部特主持召开了“欢迎吴一峰先生艺术座谈会”;11月,应邀往珠海参加书画交流活动;专往深圳看望陆俨少。 此次相聚为两位相交几十年的老同学、挚友的最后见面。 陆俨少 以自己新近出版的画集濡笔题字相赠;从珠海返广州,专赴广州美院看望老友关山月,随后又往访画友黎雄才。 1992年:85岁由刘海粟题写书名,陆俨少作序的《吴一峰画集》出版。 6月5日,在广州举办“吴一峰画展”。 关山月亲笔为画展题字并到场祝贺;6月17日,《吴一峰画展》在珠海举行;9月、11月,与四川省诗书画院摄制组人员先后前往江油窦团山、成都望江楼拍摄外景,配合完成由四川省诗书画院策划,前后历时10年之久的《吴一峰电视美术资料片》的全部摄制工作;11月14日,《吴一峰艺术生活七十周年书画展览》在成都市中心四川美术馆开幕,各界人士近千人到场参加开幕式并观展,关山月、李琦等老友致电祝贺。 1994年:87岁初夏,由家人陪同前往四川省诗书画院附近的成都百花潭桥头扶病现场写生,创作《诗书画院全景》图被四川省诗书画院收藏并刊载于建院10周年纪念册中。 此画为其最后一次外出对景写生。 1995年:88岁因病在家休养。 1997年:90岁8月,“吴一峰九十回顾展”在四川美术馆开展,同时发行画册《大走客吴一峰九十回顾画集》,传记《大走客吴一峰》,诗文选集《远行集》。 1998年:91岁1月,在成都逝世。
齐白石的白菜张大千的萝卜——名人笔下的瓜果蔬菜
相较于人物、山水、花鸟传统国画三大画科,蔬果题材常被并入花鸟类,成为花鸟画表现的题材。 蔬果作品中描绘的事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能见到的普通食物等,题材虽普通,意义同样深刻。 蔬菜瓜果以其丰富多样的形态,变化丰富的色彩,给人以清新悦目的视觉享受。 明代的青藤白阳,近现代的齐白石、张大千,皆是画果蔬的高手,留下了很多经典作品。
在齐白石众多的绘画题材中菜蔬类作品是最能触及老人思乡情结的一类,他将这些日常所见之物,寄予了深层精神内涵,超越了绘画的内容和形式。 齐白石的作品之所以感人、雅俗共赏,是由于他对生活极端热爱,在作品中寄予了真情实感。 这在菜蔬类作品中尤为突出。
“清白传家”是齐白石画白菜的常用标题。 齐白石生于“糠菜半年粮”的穷人世家,独以白菜为菜之王,念念不忘“先人三代咬其根”,认为“菜根香处最相思”,常以青白菜谐“清白”之音。 一生喜画白菜,并以自己画面洋溢的“蔬笋气”为荣。 老人以自身的丰富阅历劝导着后辈做人处事朴厚的价值取向。
张大千与齐白石皆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艺术大师,史称“南张北齐”。
张大千画的蔬菜一样清远绝俗,先穷极物理、物态和物情,于作品中寄予自己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及清远脱俗的人品气质,既有浓浓的生活气息,又有深远的艺术价值。
前有古人之榜样,后有新秀之奋进。“幽幽蔬果香”精选天津美院青年艺术家涂颜利、王美嘉、由腾飞三位女艺术家的作品,回馈热爱蔬果题材的广大藏家,欢迎关注!
涂颜利 《果蔬图》45x45cm 2017
王美嘉 《蔬果写生》28x58cm 2016
滕飞 《蜜橘》直径28cm 2018
收名家字画!
我有 但要你上门来收张大千早期精品珍品孤品画上世纪六十年代张珩先生在《怎样鉴定书画》中指出:鉴定中国书画的核心问题和主要依据就是书画的时代风格和个人风格。 他认为“书画时代风格的形成,是与当时的政治经济、生活习惯、物质条件等密切相关的,也就是说不能脱离它的时代背景。 ”个人风格比时代风格更为具体多样。 书画家每个人的思想、性格、审美观念、气质性格、创作习惯均不相同,使用的工具材料和运作的方法也不一样,因此作品的精神和面貌也就有很大差异。 这些差异在绘画上表现为取材、造型、布白、笔墨、设色等等的特点及上述特点在互动中构成的艺术个性。 当我们鉴定书画时要把关注点放在书画本身。 鉴定先要辨真伪,判断的方法主要以流传有序的、经权威收藏机构庋藏的无争议的书画作品作为“样板”,进行仔细对照比较,通过目鉴判断其时代风格和个人风格。 其次是明是非,辩证地结合著录、款印、纸绢等辅助依据进行综合的判断才会得出较科学的结论。 然后估价值。 整个鉴定过程做到条理清晰,论据充分。 本画图片资料下面是鉴定本画的过程。 我们首先进行比对。 张大千所画人物仕女多以自己二夫人为模特,高士多以自己为模特。 张大千人物画特点是人物脸部鹅蛋型,早期画肩膀部位无刻画。 “三白法”染人物面部。 本画人物刻画入微,头发高古游丝描,一丝一丝,毫不凌乱(大千毫发的真正体现)。 综上所述,本画符合张大千早期的时代风格和个人风格。 其次,明是非。 从著录、印章、款识等方面出发,而这些方面在现代书画鉴定理论上属于“辅助依据”。 1 早期字的对比2 张大千无为署名证据,2011年佳士得拍卖作品。 下面是摘自网页资料。 大约在1930年代的中期,大千往上追溯人物画史,发现了明人唐寅、仇英,同时也接触到了浙派的吴伟、郭诩、以及两派间的杜堇,于是改走“减笔仕女”的路线,从此大千的人物线条,从清代的柔媚型式渐渐趋向劲爽有力。 到30年代末期,元代的赵孟俯和钱选都成为大千学习的对象,衣纹取向接近铁线和春蚕吐丝,服装上的纹饰也益工细讲究。 —节选自傅申《张大千的世界·人物画篇》 这幅是大千所画的水墨狸猫仁女。 中国唐宋时代画工笔仁女或道释题材的佛像菩萨,描绘风格都很华丽,身上所穿戴的衣帔花纹、宝冠服饰、璎珞项链莫不十分精细。 可是文人水墨画风却是不施重彩,这幅狸猫仁女就是以水墨风格所表现,在典雅素静之中别有一种清逸幽娴的韵致。 画家的线条用笔十分流畅生动,墨韵淡雅,以抒情意境为主;这种运笔用墨的方式,即是着重水墨趣味的文人写意画风。 — 巴东张大千笔下的仕女人物画很美,雅俗共赏,仕女人物也是他最受欢迎的绘画题材之一。 他在“求精中学”时期就常画美人,早有“张美人”之誉。 成年后的仕女画则兼攻写意与工笔、时装与古装,写真对像更是不分国内、国外。 不但为观众带来耳目一新之感,也为中国传统仕女画再创高峰。 张大千早年仕女画是学清人改琦、华嵒,约三十年代中期力学明人唐寅、仇英、吴伟等人,此时,他画人物的线条已一洗前期之柔媚而趋爽利,到三十年代末期,又上追元人赵孟頫、钱选,以春蚕吐丝的描绘法配合精谨工致的服装纹样,力求画中人高华的气质,此时已完全脱去明人职业画风。 画家蒋兆和、刘凌沧、黄均、潘洁兹、任率英、王绍尊题跋。 跋者简介:1. 蒋兆和(1904~1986),四川泸州人。 1928年被聘为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图案教员,1930年任上海美专教授,1950年任中央美院教授。 融会中西笔法,于水墨人物画的表现方面颇有创造。 著有《国画人物写生的教学问题》,出版有《蒋兆和画册》、《蒋兆和画集》。 生前为中国美协理事、顾问。 2. 刘凌沧(1907~1992),河北固安人。 14岁学画,1926年到北京,入中国画研究会,师从徐燕孙、管平湖。 后入北平艺专,同时《艺林月刊》,1933年任京华美术学院教授,1950年后任中央美院中国画系教授,中国美协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名誉会长等。 3. 黄均(1914~2011),字懋忱,北京人。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央文史馆员。 4. 潘絜兹(1915~2002),原名昌邦,浙江武义人。 师事吴光宇、徐燕孙,专攻工笔重彩人物画。 曾任中国历史博物馆美术组组长。 1958年调中国美术家协会工作,1965年调北京画院工作。 曾为中国美协理事、北京美协副主席、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长。 5. 任率英(1911~1989),原名敬表,河北束鹿(今辛集)人。 擅工笔重彩人物画,画风工细艳丽,雅俗共赏。 亦擅连环画、年画。 曾任北京中国画研究会理事、北京工笔重彩画协会副会长。 6. 王绍尊(1914~)河北人,著名画家,篆刻大师。 齐白石嫡传弟子。 1938年毕业于陕西西北联合大学。 曾任中央戏剧学院,山西艺术学院,山西大学艺术系教授。 著有《中国画》、《篆刻述要》等。 题识:海棠春睡图,大千居士题。 海棠妙处有谁知,全在胭脂半染时。 试问玉环堪比否?玉环犹自觉离披。 近日颇无为写意仕女,朋辈中多有阿好者,比之唐子畏郭清狂,则吾岂敢耳,张爰。 题跋:1. 妙笔有余春。 大千大师早期精作,今幸拜观,神彩自如,笔情墨趣,不胜钦佩之至。 辛酉年,兆和。 钤印:七十有余(白)2. 内江张大千氏画笔高妙,意境超凡,仕女画尤妙曼多姿,线描于劲健中别饶逸趣。 此作画中人含情脉脉,真实生动,至可宝贵。 余于一九三五年识大千于颐和园听鹂馆,回忆往事历历在目,及今四十六年矣。 辛酉四月,刘凌沧。 钤印:凌沧(白)3. 粉黛临窗懒,丹青点笔迟。 一枝浓睡足,犹似半开时。 大千先生四十年前日相过从,先生于山水、人物、花鸟无所不精,此作海棠春睡图笔简意该,风情婉丽,对画怀人,犹如梦寐,因赋一绝于右。 辛酉初夏,黄均并记。 钤印:黄均(朱)4. 脸晕轻红酒力微,真妃半醉夜深时。 杜鹃叫落花梢月,独倚东风睡不知。 大千居士海棠春睡图笔法超妙,真可宝也。 辛酉四月,潘絜兹获观,喜而题之。 钤印:絜兹(朱)宣平潘氏(白)春蚕画室(朱)5. 大千先生画写意仕女超逸绝俗,此幅尤佳。 美人春睡,妩媚中别具端庄之姿,岂俗工恶笔所能望其项背耶。 展卷拜观,曷胜钦迟。 辛酉四月,任率英。 钤印:任率英(白)6. 天姿国色。 辛酉初夏,绍尊题。 钤印:王(朱)绍尊(朱)作品资料张大千尺寸 107×45.6cm估价HKD1,000,000-1,500,000成交价 RMB2,226,420 HKD2,660,000专场 中国近现代画拍卖时间 2011-05-31拍卖公司 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会 2011年春季拍卖会钤印:张大千、张爰私印、蜀客、摩耶精舍鉴藏印:玉琪珍藏本画证明张大千曾经用过无为这个署名。 在研究张大千的署名中已经发现了“爰”、“阿爰”、“季”、“季爰”、“季蝯”、“阿爰”、“张季爰”、“张季蝯”、“大千”、“大千爰”、“大千散人”、“大千父”、“张大千”、“张大千爰”、“大千张爰”、“大千张季蝯”、“大千居士”、“大千居士爰”、“大千先生”、“张先生”、“弘丘”、“弘丘子”、“大千弘丘”、“大梦”、“梦盦”、“梦闇”等。 今要添加一个“无为”。 张大千的印章,据笔者不完全统计有:张爰,张蝯,张大千,大千居士,蜀客,三千大千,蜀郡张爰,大风堂,昵燕楼,摩颉山园,摩登戒体,三到黄山绝顶人,老弃敦煌,长须张郎三十八,苦瓜滋味等印。 本次又可以加上幽居 无为两个印章。 第三,估价值。 张大千笔下的仕女人物画很美,雅俗共赏,仕女人物也是他最受欢迎的绘画题材之一。 他在“求精中学”时期就常画美人,早有“张美人”之誉。 成年后的仕女画则兼攻写意与工笔、时装与古装,写真对像更是不分国内、国外。 不但为观众带来耳目一新之感,也为中国传统仕女画再创高峰奠定基础。 张大千字画特点有多个方面,而且他的字画特点是分阶段的。 在他青年时期,他在字画上的特点是比较清新,飘逸,又不缺乏趣味性。 在去日本留学后,对绘画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加上前辈的指导当然他也模仿先人的作画特点,在此基础上他会融入自己的想法,呈现出一个全新的画面。 主要通过模仿前人的作品,此时张大千在字画的创作上还处于探索阶段,所以作画的特点就是简单却富有诗意,简单却富有飘逸。 在中年时期,张大千字画特点又转变为雄壮奇特,这源于他到处游览,像很有意境的黄山,峨眉上等,这些都是他创作的背景。 这些景物带给了张大千许多灵感,因此他的字画特点开始发生变化,变得气势恢宏,气壮山河的意境,加上他开始学习敦煌壁画的作画特点,有将盛唐的作画特点表现出来,在色彩上也有简单朴素变得十分艳丽了。 在晚年时期,又回归到了简单朴素的作画特点中,淡淡的笔墨,简单的笔画便是他作画的主要特点。 所以总结张大千字画特点就是有简单到复杂在回到简单。 早年即张大千1941年43岁赴敦煌以前,山水主要学习石涛和八大山人,且大量摹仿他们的作品。 其用笔利落,灵秀,画风俊俏,爽利。 虽然山水中的人物画得笔简神足,很似石涛,但无石涛古朴厚重的风骨。 而这一时期的张大千伪画,容易在山水画中的小人物和水边的细草上出现破绽。 张大千的作品风格雄健灵秀,人物面相圆润,衣纹线条严谨流畅,与画面整体协调;而伪张大千的作品笔力软弱,呆板无神,极少有整体感。 张大千的人物仕女画主要学习清代画家改琦,所画仕女瘦削、柔弱,具有一种“病态美”。 无为这个落款及印章是第一次发现,幽居印章也是第一次,本画人物刻画入微,清新飘逸,特别头发是真正大千豪发的体现,因此鉴定本画为张大千早期精品珍品孤品画。 在此笔者抛砖引玉,有什么不妥之处,希望老师们多多指点。 谢谢。 第四,其他相关资料。 常见署名及印章:其他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