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华全媒+丨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在京开幕)
↑11月7日,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开幕式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当日,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在北京开幕。
11月6日至8日,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在北京举行,主题为“古典文明与现代世界”,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教育部、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希腊文化部、希腊雅典科学院共同主办。
↑11月7日,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开幕式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11月7日,中外嘉宾在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开幕式现场听会。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11月7日,嘉宾在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开幕式现场听会。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11月7日,嘉宾在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开幕式现场听会。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11月7日拍摄的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开幕式举办地——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11月7日,参会嘉宾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外合影留念。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刘仁前的创作道路
中国作家协会的文学创作始於1985年,主要学习小说创作。 1985年11月在《江南雨》发表小说《瓜棚小记》,在读者中产生一定影响,受到陆文夫等前辈作家的好评,青年诗人车前子为之作评。 1987年进入创作小高峰,当年5月起在《扬州文艺》、《扬州文学》、《扬州日报》、《雨花》、《中国青年》等报刊发表小说、散文数十篇。 其中:小说《故里人物三记》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一定反响,不少读者在来信来访时赞叹,认为小说用极短的文字,表现极为重大的时代变迁等很是难得。 著名文艺评论家冯立三认为:“《故里人物三记》单纯、朴素,以传统的白描,不枝不蔓的叙述和随手点染地方风情取胜。 格局虽小,但也可折射中国农村的沧桑之变。 ”又说:“祥大少(小说人物)的败落很值得我们高兴,他的历史由盛而衰,倒过来正好是农民的历史由衰而盛。 ”“仅凭对一个人‘三好’这些区区小事的描写,其长度又不足2500字,便活泼泼地勾画出中国农村的历史性进步,这成绩,值得祝贺。 ”著名作家陈建功在他的《读后信笔》中写道:“读了《故里人物三记》,很有点儿兴奋。 新的表现手法固然可喜,传统的“招数”亦不可轻弃也。 ”1988年因《故里人物三记》在《中国青年》征文中获全国青年文学二等奖(江苏省唯一)而赴北京在人民大会堂参加颁奖大会。 同年由南京出版社出版小说集《香河风情》,陈建功作序。 《故里人物三记》被收入《香河风情》一书。 1949年至1998年江苏短篇小说史亦对《故里人物三记》作专题记载。 1990年以后,文学创作体裁由小说转向散文,在《钟山》、《雨花》、《安徽文学》、《新华日报》、《扬子晚报》、《新民晚报》、《文学报》、《西部文学报》等发表了大量小说、散文作品,引起当地文坛的关注,尤其是对地域文化的思考更是引起了读者较为广泛的兴趣。 这个时期的作品,分别收入1993年漓江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楚水风物》,著名作家汪曾琪老先生题写书名,青年文学评论家王干作序;1997年辽宁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乡恋》,由时任《雨花》的周桐淦先生作序。 其中本人的小说散文集《眷恋故土》面世后,得到著名文艺理论家吴泰昌先生的高度评价,先后有多位作家发表评论文章,给予肯定。 2003年6月,由香港教育研究中心出版游记散文集《屐痕心影》滑厅慧。 2003年12月,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散文集《苏中婚俗风情散记》。 小信答说《香河人家》1988年在《兴化报》分16次连载,散文《楚水风物》系列2003年在《泰州日报》辟专栏刊发。 散文《爱上远方》在2006年10月26日《文学报》刊发后,被《中华文学选刊》选载。 2006年2月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香河》,列入同年度江苏作家文丛,赵本夫先生作序。 同年6月在兴化举办《香河》作品研讨会,来自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作家、评论家、电影导演30多人对的创作努力以及作品的思想艺术特色给予积极评价。 认为小说以细腻抒情的散文笔法,生动地描述了苏北水乡的民情民俗和生活故事,是一幅具有浓郁地域文化色彩的风俗画卷。 小说先后在《泰州晚报》、《泰州新闻网》等媒体连载,引起了《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文艺报》、《文学报》、《中华文学选刊》、《江苏作家》、《人民网》、《中国文学网》、《文新传媒网》、《东北网》等众多报刊、网站、电台、电视台的关注,同年6月泰州人民广播电台《汤泓访谈》栏目就《香河》对作家进行了两档专题访谈,6月29日《文学报》更以整版对作家及《香河》进行了推介。 《香河》在2009年第三期《安徽文学·长篇小说》刊发。 本人写《香河》的体会文章:“穿行于三四十年伏巧前的故乡”发表于2009年5月7日《文艺报》第三版。 2009年12月21日起广播版《香河》以兴化方言的形式在泰州电台首播,开创了泰州电台录播本土作家作品之先河。 2010年5月,《香河》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小说《谭驼子》收入2007年11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汉英对照本《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精选(中国卷)》。 2008年2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瓜棚漫笔》,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著名散文家王宗仁先生为之作序,同年4月10日上海《文学报》在“名家推荐”栏目对该书作推介。 并于2010年3月荣获“感动中华·全国大型征文活动优秀文学作品特等奖”。 2008年10月24日至28日,中国散文年会在北京召开,年会由中国散文年会组委会、《安徽文学》杂志社、《长篇小说》杂志社联合主办,本人应邀参加。 散文《和母亲一起跳舞》在“2008年散文年会”评选活动中荣获“2008年度散文一等奖”,并在《安徽文学》2008年第十一期刊发,并获同年度《安徽文学》奖。 由著名作家、评论家江曾培,胡永其、凌鼎年特约选编的《中国新文学大系·微型小说卷》2008年11月在上海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 《中国新文学大系》被认为是直接进入文学史的权威选本,由王蒙、王元化出任总,该大系收录新时期以来,即1976—2000年的文学作品。 本人小说《谭驼子》被收入《中国新文学大系·微型小说卷》。 短篇小说《香河女》在2009年第四期《西湖》刊发,入选2009年第七期《中华文学选刊》。 散文《家的感觉在洛城》发表于北美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主办的《洛城文苑》(2009年7月第二十一期),散文《水做的威尼斯》发表于2009年11月28日的《国际日报》。 中篇小说《冤家》发表于2010年第三期《长城》,并于同年荣获《小说选刊》首届全国小说笔会二等奖。 中篇小说《谎媒》发表于2010年第四期《钟山》。 2009年5月22日至6月4日,本人应北美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之邀,作为“中国作家代表团”成员,参加了“第二届美中华文文学论坛”,并在论坛上宣读了题为“细腻而广博的情感世界——刍议琦君自传体散文创作”的论文(该文发表于2009年6月号《市场周刊》),参加了该协会的“文学沙龙”活动,访问了洛杉矶、波士顿、华盛顿、纽约等城市。 本人被北美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吸收为荣誉会员。 此次文学交流活动引起了当地媒体普遍关注,《世界日报》、《国际日报》、《中国日报》、《星岛日报》等华文报纸,以及凤凰卫视、当地电台等均对活动作了报道。 2010年10月19日,由江苏省作家协会、南京理工大学诗学研究中心、泰州市文联主办的刘仁前作品研讨会在南京举行。 江苏作协党组书记、主席范小青,江苏作协书记处书记张王飞,江苏作协党组成员汪政等出席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评论家、作家和诗人朱小如、黄发有、张光芒、仲华、姜广平、何平、张宗刚、马永波、黄梵、江雪、张叔宁等20余人与会。 与会者认为,《香河》以个人化的方式,全景式反映了苏北里下河地区的浓郁风土人情,生动再现了那样一片交织着温馨与惆怅的特殊区域文化,显示出良好质地和诗性品格,出版后引起较大反响。 与会专家学者从《香河》的语言、结构、故事情节等要素入手,充分肯定了作品的审美内涵、文化意义和民俗价值。 研讨会上,范小青指出,刘仁前是近年涌现出的“兴化作家群”中的重要作家。 他的代表作《香河》以细腻抒情的笔法,描述苏中水乡的民情民俗和生活故事,如同一幅具有浓郁地域文化色彩的清明上河图,虽属业余创作,却显示出高手本色。 张王飞论述了刘仁前作品鲜明的水乡特色和乡土气息,并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对“兴化文学现象”予以盛赞。 汪政认为,没有语言就没有《香河》,方言对于写作,不仅仅意味着修辞,而是具有本体性的意义。 《香河》大胆运用方言写作,表现了正在流逝的社会、村庄等等,呈现出鲜明的人性美和风俗美,而当下的种种所谓风俗,往往被艺术化和观念化了,已然离死亡不远。 黄发有认为,《香河》画面感强,如一幅慢慢展开的风俗长卷。 小说具有某种超越时代性,投放着独特的思考,但尚缺乏福克纳、马尔克斯那样更深层次的观照。 张光芒指出,有别于沈从文《边城》的唯美和萧红《生死场》的悲惨,《香河》更接近于讲究民间逻辑和独特叙述方式的韩少功的《马桥词典》。 刘仁前的叙述平静自然,娓娓道来,不过还缺乏应有的批判性和期待性。 姜广平指出,刘仁前是乡土世界的传承者与守望者,几十年来,“香河”已经成为刘仁前的重要标志,他是香河的书写者,更是香河的记忆者和收藏者。 刘仁前非常耐心地书写着香河人的人性的挣扎与命运的躁动,呈现了最佳的文学品质。 张宗刚指出,刘仁前的小说展示了蓬勃的、野生的、自在的生命力,发散着“思无邪”式的烂漫情致和原生态美感,彰显一种可喜的混沌性、自足性、圆融性。 刘仁前的散文如《瓜棚漫笔》等,运用的仍是大众化语言,总体感觉较平;到了长篇《香河》,刘仁前真正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文气和语感,放手使用“小众语言”,大胆以方言写作,反而显出阔大的气象和格局,给人“一出手就是巅峰”的惊艳,其跨度之大,超越性之强,仿佛陈忠实的《白鹿原》之于他本人在《白鹿原》以前的作品,显示了质的提升,这是长期积淀的结果。 马永波认为,刘仁前的写作是一种“有根性的写作”,《香河》没有曲折的情节、激烈的动作和所谓核心人物,以客观化视角,将乡间诸般事物一一呈现,许多情节的转折与推动,是靠风俗描写来实现的,让读者从中领略到自然与田园的淳朴之美,以及一种万物皆流的淡淡伤感。 黄梵认为从文学分类的角度,可以把《香河》划入南方的“农派小说”,该类小说致力于书写地方志、方言、乡风乡俗、地理与自然史等,不注重探究具有普适性的人性,只以美学和文献方式凸现地域个性。 《香河》所描绘的那些不一定存在的美好情怀,成为致力于让家乡通向永恒的善意虚构。 江雪重点分析了刘仁前小说《香河》的语言特色及其诗意呈现,指出《香河》通篇使用了原生态的兴化方言,它所承载的是其背后强大的地域文化。 张叔宁则认真考察了刘仁前作品与古典文学和民间文学的传承关系,引起与会专家的共鸣。 《文艺报》、《文学报》、《新华日报》、《扬子晚报》、《现代快报》、《金陵晚报》、《泰州日报》、中国作家网、江苏作家网等众多媒体对此次研讨会作了报道。
2008奥运会资料
古希腊是一个神话王国,优美动人的神话故事和曲折离奇的民间传说,为古奥运会的起源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传说: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为祭祀宙斯而定期举行的体育竞技活动。 另一种传说与宙斯的儿子赫拉克勒斯有关。 赫拉克勒斯因力大无比获大力神的美称。 他在伊利斯城邦完成了常人无法完成的任务,不到半天功夫便扫干净了国王堆满牛粪的牛棚,但国王不想履行赠送300头牛的许诺,赫拉克勒一气之下赶走了国王。 为了庆祝胜利,他在奥林匹克举行了运动会。 关于古奥运会起源流传最广的是佩洛普斯娶亲的故事。 古希腊伊利斯国王为了给自己的女儿挑选一个文武双全的驸马,提出应选者必须和自己比赛战车。 比赛中,先后有13个青年丧生于国王的长矛之下,而第14个青年正是宙斯的孙子和公主的心上人佩洛普斯。 在爱情的鼓舞下,他勇敢地接受了国王的挑战,终于以智取胜。 为了庆贺这一胜利,佩洛普斯与公主在奥林匹亚的宙斯庙前举行盛大的婚礼,会上安排了战车、角斗等项比赛,这就是最初的古奥运会,佩洛普斯成了古奥运会传说中的创始人。 奥运会的起源,实际上与古希腊的社会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 公元前9-8世纪,希腊氏族社会逐步瓦解,城邦制的奴隶社会逐渐形成,建立了200多个城邦。 城邦各自为政,无统一君主,城邦之间战争不断。 为了应付战争,各城邦都积极训练士兵。 顷物斯巴达城邦儿童从7岁起就由国家抚养,并从事体育、军事训练,过着军事生活。 战争需要士兵,士兵需要强壮身体,而体育是培养能征善战士兵的有力手段。 战争促进了希腊体育运动的开展,古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也带有明显的军事烙印。 连续不断的战事使人民感到厌恶,普遍渴望能有一个赖以休养生息的和平环境。 后来斯巴达王和伊利斯王签订了神圣休战月条约。 于是,为准备兵源的军事训练和体育竞技,逐渐变为和平与友谊的运动会。 一、古代奥运会的盛衰 古奥运会从公元前776年起,到公元394年止,经历了1168年,共举行了293届。 按其起源、盛衰,大致分为三个时期。 1、公元前776年至公元前388年,这一时期各城邦之间虽有纷争,但希腊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政治、经济、文化都较发达,是运动会的黄金时期。 特别是公元前490年,希腊雅典在马拉松河谷大败波斯军之后,民情奋发,国威大振,兴建了许多运动设施、庙宇等,参赛者遍及希腊各个城邦,奥运会盛极一时,成为希腊最盛大的节日。 2、公元前388年至公元前146年,开始衰落。 由于斯巴达和雅典长期的伯罗奔尼撤战争(公元前431年至公元前404年),希腊国力大减,马其顿逐渐吞并了希腊。 马其顿君王菲利普还亲制自参加了赛马。 随后亚历山大帝虽自己不喜爱体育活动,仍积极支持,并视奥运会为古希腊的最高体育活动开幕式,为其增添设施。 不过,这一时期古奥运会精神已大为减色,并开始出现职业运动员。 3、公元前146年至公元394年,古奥运会由衰落走向毁灭。 罗马帝国统治希腊后,起初虽仍举行运动会,但奥林匹亚已不是唯一竞赛地了。 如公元前80年第175届奥运会,罗马经济规律就把优秀竞技者召集在罗马比赛,而奥林匹亚只举行了少年赛。 这时职业运动员已开始大量出现,奥运会成了职业选手的比赛,希腊人对之失去了兴趣。 公元2世纪后,基督教统治了包括希腊在内的整个欧洲,倡导禁欲主义,主张灵肉分开,反对体育运动,使欧洲处于一个黑暗时代,奥运会也随之更趋衰落,直至名存实亡。 公元393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宣布基督教为国教,认为古奥运会有违基督教教旨,是异教徒粗银活动,翌年宣布废止古奥运会。 公元895年,拜占廷人与歌德人的阿尔菲斯河发生激战,使奥林匹亚各项设施毁失殆尽。 公元426年狄奥多西二世烧毁了奥林匹亚建筑物的残余部分。 公元522、511年接连发生的两次强烈地震,使奥林匹亚遭到了彻底毁灭。 就这样顺延了1000余年的古奥运会不复存在了,繁荣的奥林匹亚变成了一片废墟。 二、古代奥运会的比赛项目 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竞技比赛项目主要是田径,后来逐渐增加了摔跤、五项全能、拳击、赛马、角斗,以及战车雀凳液赛、武装赛跑等等,最多时达23项。 大多数比赛项目为现代运动项目的原始雏形,比赛规则简单,任意性很大,一些项目如最富有古希腊运动特色的角斗在现代运动中已经绝迹。 场地跑古代奥运会最早设立的竞赛项目,也是从第1届到第13届运动会上的唯一竞赛项目,距离是192.27米,这正好是运动场的长度。 后来有了中跑和长跑,距离是192.27米的倍数。 当时跑道无分道标志,运动场的边界铺以石块,就是起跑线,起跑姿势千姿百态,比赛时也只是比个先后,不计时间。 古希腊人爱好跑步,在奥林匹亚阿尔菲斯河岸的岩壁上保留着古希腊人的一段格言: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如果你想健康,跑步吧!五项全能是运动会上的综合性比赛项目,与现代田径全能运动的比赛方法大不相同。 例如,古代五项全能比赛有笛子伴奏,运动员路过时手持哑铃,铁饼实为石饼,标枪为当时的实用武器。 前4项的竞技场内进行,摔跤则在神庙旁进行。 摔跤参赛者必须是前4项的优胜者,摔跤必须获得第一名才能成为五项全能运动的冠军。 在古代奥运会中,斯巴达人一直在这个项目上占优势,几乎包揽了历届的冠军。 角斗是古代希腊盛行的一种拳击和摔跤相结合的体育竞技项目,比赛十分激烈,常常吸引众多的观众。 在古代奥运会期间,少年比赛项目是从第37届才开始设立的,年龄的界限并不明确,比赛项目也只限于场地跑、摔跤、五项全能、拳击、角斗也曾举行过几次,但不持久。 此外,尚有精彩的文艺比赛举行,参加者为诗人、作家、艺术家和演说家等。 文艺比赛是从公元前444年的第84届古奥运会开始的,当时被誉为希腊历史之父的格罗多特宣读了他的名作《历史》中的某些章节,歌颂了公元前490年在马拉松河谷战役中大败波斯军队的希腊战士,最终赢得首次文艺比赛的桂冠。 艺术比赛也有奖励,甚至比体育比赛的奖励高,如公元前338年马其顿征服希腊后的一届奥运会曾将属于体育比赛的奖励全部奖给了诗人。 三、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诞生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不论从发展规模,还是从发展水平上来看,都已为举世所瞩目。 奥林匹克精神得到了广泛传播。 人们看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奥林匹克主义以竞技的形式,将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人类的社会活动,对人类的文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作为一种体育现象,奥运会是人类探索体能极限的最引人入胜的赛场,奥运会纪录、奖牌成为运动员追求的崇高目标,奥林匹克运动已成为参与国家和地区众多、具有巨大吸引力、穿透力和凝聚力的一项全球性活动。 1893年,根据奥运之父顾拜旦的建议,在巴黎举行了讨论复兴奥运会问题的国际性体育会议。 1894年1月,顾拜旦草拟了复兴奥运会的具体步骤和需要探讨的10个问题,致函各国体育组织和团体。 6月16日,国际体育运动代表大会在巴黎索邦神学院开幕,到会代表79人,代表着12个国家的49个体育组织。 有2000人参加了开幕式。 大会通过了《复兴奥林匹克运动》的决议。 6月23日成立了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奥林匹克运动的诞生。 四、现代奥运会历史 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由来和发展,从历史上看,可分为两大阶段,公元1986年开始 至今举办的奥运会被统称为现代奥运会。 14世纪初,欧洲文艺复兴导致人们对古奥林匹克精神的赞扬。 意大利早期活动家马 泰奥•帕尔米里亚1450年提出要把古奥运会和平与友谊精神,贯注于人们的社会生活 思想意识中去。 在这一时期,对奥林匹亚的考察挖掘不断受到重视。 德国人库齐乌斯率领 的考察团,进行了长达6年之久的挖掘,获得大量文物和史料,被堙埋多年的奥林匹亚村 得以重见天日。 1852年1月10日,库齐乌斯在柏林宣读了以“奥林匹亚”为题的考 察、挖掘报告,建议把这个运动会恢复起来,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从1895年到 1889年之间,在希腊人札巴斯的倡导下,希腊举行过五次全国奥运会,但始终没有扩大。 19世纪的欧洲,随着科学文化教育的发展,各国建立了本国的体育组织,有些国家 举行了某些项目的竞赛,德国、瑞典、英国还形成了各自的体育制度或竞技运动。 正当人 们进而要求组织国际比赛时,第一批国际体育联合会成立,如1881年建立了国际体操 联合会,1892年建立了国际赛艇联合会和国际滑冰联合会。 此外,19世纪末,世界 上出现了帝国主义和垄断资本,新的强大的威廉德国欲发动战争来重新瓜分世界市场,法 国是德国的近邻,如果德国发动战争,战争的灾难首先就会落到法国人民头上,所以法国 人民想保持和平。 也就在这样的局面下,有人想了重新恢复象征过和平和友谊的奥林匹克 运动会。 法国教育家皮埃尔•德•顾拜旦,于1883年提出举办类似古奥运会的比赛,并把 它扩大到世界范围。 1892年,他遍访欧洲,宣传奥林匹克思想,呼吁复兴奥林匹克运 动。 同年,在巴黎运动联合会成立10周年会议上,倡议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 1894年1月,他致函各国的奥林匹克组织,建议于同年在巴黎召开国际体育会议。 同 年6月16日-24日,在巴黎举行的国际体育大会上,15国代表决议每4年举行一次 奥林匹克运动会,为了筹办奥运会,6月23日成立了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希腊人维凯 拉斯出任主席,顾拜旦任秘书长,还亲自设计了奥运会的会徽、会旗。 并于1896年4 月6日-15日在希腊的雅典举办了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共有13个国家的311名运动 员参加了雅典大会。 美国运动员詹•康诺利以13.71米的成绩获三级跳远金牌,从而 成为第一位现代奥运会冠军。 现代奥运会历史上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是打破了古代不允许女子参加的规定。 在第二届 奥运会上,尽管顾拜旦执意反对女子参加,女运动员还是踏上了在此之前一直属于男子的 体育场。 但性别歧视并未就此了结,田径运动直到1928年第九届奥运会才对女子开 放。 奥运史上另一个让人刻骨铭心的事是开始了现代奥运会诞生地希腊雅典引燃奥林匹克 火炬,之后以接力方式传递至奥运会举办地,并在开幕式上点燃奥运圣火的仪式。 从1924年开始,现代奥运会又分为夏季奥运会、冬季奥运会两种。 当时在巴黎举 行的是第8届夏季奥运会,在夏蒙尼举行的是第1届冬季奥运会。 以政治问题为由抵制奥运会于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上首开先河。 英、法出兵苏伊 士运河造成埃及、伊拉克和黎巴嫩抵制,而前苏联出兵匈牙利导致瑞士、西班牙和荷兰拒 绝跨进当时奥运会大门。 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发生了由美国倡议、61个国家加入 的奥运史上最大“抵制事件”,抗议前苏联入侵阿富汗。 为此,前苏联纠集其东欧盟友在 四年后的洛杉矶奥运会以安全问题为由回敬了美国。 丹麦自行车选手詹森在1960年罗马奥运会比赛中倒地身亡,自此,药物问题便形 影不离地尾随奥运会。 直到1988年汉城奥运会,世界和奥运会双料冠军、世界纪录创 造本•约翰逊仰仗类固醇的事昭然天下。 现代奥运会诞生100年来,历尽艰难,它的兴衰、荣辱牵动着全世界亿万民众,它 为加强世界各国人民和运动员之间的友谊,促进世界和平及世界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 不可抹灭的功绩,这是人们在回忆奥运会历史时所不会忘记的金鱼-贝贝 熊猫-晶晶 圣火- 欢欢 藏羚羊-莹莹 雨燕-妮妮 设计者-韩美林 北京奥运吉祥物揭晓 福娃“北京欢迎你”亮相 来源:新华社 时间:2005-11-12 11:15 北京时间11月11日晚,万众期盼的北京2008年奥运吉祥物精彩出炉,五个可爱的福娃从此被赋予了生命,和中国人民一起,大声向世界说出“北京欢迎你”。 在开场喜庆又不失京派风韵的鼓乐演奏之后,白岩松,王小丫,朱军和春妮四位主持人联袂登场,北京08奥运吉祥物悬念的揭晓大幕就此揭开。 首先,由藏族、蒙古族、朝鲜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歌手奉上一曲民族欢歌的大联唱,他们用热情的声音和动人的舞姿展示出中国多民族多文化融合的团结氛围。 随后著名歌星孙楠和香港歌手谢霆锋分别演唱了《爱在北京》和《为你荣光》两首歌曲,前者深情,后者激奋,旋律有别但始终围绕着爱的主题。 接下来,实力唱将韦唯用《共迎奥运》唱出了中国人民对于奥运会的期待,现场大屏幕开始对历届奥运吉祥物进行回顾。 此时镜头忽然转换,天安门广场上倒计时牌上“距离2008年8月8日奥运会开幕还有1000天”已经赫然在目。 北京奥运的口号是“one world,one dream”,那英、刘欢携手共同高歌了与这一口号同名歌曲《同一世界,同一梦想》。 奥运吉祥物发布仪式正式开始,来自各国和社会各界的朋友以及天真的孩子们纷纷走上台来,跨栏王子刘翔笑意盈盈,跳水皇后郭晶晶更是光彩照人,奥运冠军们的到来预示着最后高潮的来临。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为揭开了谜底,五块白板上呈现了5个颜色不同、形态各异、活泼可爱的福娃娃。 第一个红色的是福娃“欢欢”,以奥运圣火为原型;第二个黑白相间的是福娃“晶晶”,原型为国宝大熊猫;此外还有原型为鱼儿,象征江河湖海的福娃“贝贝”,原型为藏羚羊的福娃“莹莹”和原型为燕子的福娃“妮妮”。 这五个福娃从色彩上正好呼应了奥运五环的红橙蓝绿黑,而他们的名字谐音连起来恰好是“北京欢迎你”。 歌声再度响起来,靓丽的青春组合和人气正旺的“超女”选手李宇春、张靓颖等共同唱起了“北京欢迎你……”华人巨星成龙也出现在人群中,挥着胳膊,和着“四海一家亲兄弟”的欢快节奏跳着唱着。 扮成各个福娃模样的孩子们,现场巨大的塑料充气福娃,都舞动着,欢庆着,从此,这组新形象将和中国人民一起,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到来
臧克家的文学形象
臧克家 近代良好墨客,闻名作家、编纂家,忠厚的爱国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密切朋侪,中百姓主联盟盟员,全国国民代表大会第二、三届代表,天下政协第五、六、七、八届委员,第七、八届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一、二届理事,第三届理事、照料,第四届参谋,第五、六届光荣副主席,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委员,第六、七届声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中国毛泽东诗词钻研会声望会长,中国写作学会声誉会长臧克家同道,因病治疗有效,于2004年2月5日20时35分在北京去世,享年99岁。 中文名: 臧克家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 出身地: 山东诸城 诞生日期: 1905.10.08 逝世日期: 2004.02.05 职业: 作家 结业院校: 国立山东大学 代表作品: 《灾黎》、《老马》、《有的人》 目次人物简介从前生活和学诗履历生温和创作取得荣誉出版的诗人物评价诗作特点个人荣誉文学地位 人物简介臧克家 (1905.10.08~2004.02.05),汉族。 山东潍坊市诸城人,曾用名臧瑗望,笔名少全、何嘉,是诗人闻一多先生的高徒。 被誉为“农民诗人”。 1905年10月8日诞生于山东诸城。 他自幼受祖父、父亲影响,打下了精良的古典诗文底子。 1923年夏,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 时期,阅读了大批新文学作品,并开端习作新诗。 1925年初次 在全国性刊物《语丝》上发表作品,署名少全。 1927年,考入中间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已经到场北伐战争。 1929年,在青岛《民国日报》上第一次颁发新诗 《默静在晚林中》,署名克家。 1930年,考入国立山东大学,得到闻一多(时任山大文学院院长)、王统照先生的热情教导与经心匡助。 他创作的《难民》、《老马》、《有的人》等诗篇,以凝炼的诗句描述了旧中国农民忍无可忍的悲苦生活;长诗《罪恶的黑手》,揭穿了帝国主义的罪责和伪善的面貌,这些诗是他初期诗歌的代表作,已成为我国现代诗史上的经典之作。 1932年开端发表新作,以旁虚一篇《老马》成名。 1933年他的第一部诗集《烙印》出版,失去闻一多、茅盾等先辈的好评弯唯;次臧克家与夫人年,诗集《罪恶的黑手》问世,今后蜚声诗坛。 1934年至1937年在山东省立临清中学任教,出版诗集《运河》和长诗《自己的写照》,创作了散文集《乱莠集》。 1936年参加中国 文艺家协会。 抗日战争爆发后,臧克家同志把自己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积极投身抗日爱国活动。 1938年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当选为襄阳 、宜昌两分会理事,民间偏方(太猛了,连瘦人增胖的方法都有) - Qzone日志。 1938年至1941年夏初,任第五战区抗敌青年军团宣传科教官、司令长官部秘书、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战时文化工作团团长、三十军 参议,Police and the headmistress and students of the wonderful night of conversation。 1941年秋,任第三十一集团军参议、三一出版社副社长、代理社长,筹备出版了进步刊物《大地文丛》,创刊后,被当局查禁。 1942年7月,他愤而辞职, 冒着酷暑自河南叶县历经艰难徒步赴重庆。 1943年4月,在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第五届年会上当选为候补理事。 同年夏,任赈济委员会专员并负责《难童教养》杂志至1945年秋。 1948年12月,由于上海白色恐怖严峻,被迫潜往香港。 1949年3月,臧克家同志由中共党组织支配来到北平。 历任华 北大学文艺学院文学创作研究室研究员运闹燃,出版总署、人民出版社编审,《新华月报》编委,《新华月报》文艺栏。 1949年7月出席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 者第一次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工协会委员。 1951年6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曾任民盟中央文教委员会委员。 1956年,臧克家同志调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 1957年至1965年任《诗刊》。 经他联系,由《诗刊》创刊号首次发表的毛泽东诗词十八首,在 全国产生了伟大影响。 1957年,他和周振甫合著的《毛主席诗词讲解》,对毛泽东诗词的传播和普及,起了重要的作用,new balance 574。 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被迫制止文学创作和社会活动,下放到湖北咸宁“五七干校”。 1972年回到北京。 1976年1月《诗刊》复刊,臧克家同志担任顾问兼编委。 1949年10月臧克家来到北京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还写下了《有的人》一诗。 (为留念鲁迅先生) 2004年2月5日20时3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后被家人安葬在诸城,长逝于家乡公开。 早年生活和学诗阅历1905年,臧克家出生在山东诸城臧家庄。 诸城在胶东半岛上,这个县属古琅琊,new balance shoes,两千年前,秦始皇东巡时曾在那边刻石纪功,至今那儿另有非常著名的琅琊刻石。 臧家庄在城东北十八里,它孤地?踞在一个小山岭上,村阁下有两座青山,一座是常山,一座是马耳山,苏东坡在密州作知州时,曾到常山狩猎,留下“试扫北台看马耳”的诗句。 臧克家出身在一其中小田主家庭里。 这是一个封建家庭,但它的文化空气很浓。 他的祖父、曾祖父都在前清有过不大不小的“功名”,他的父亲是从法政学堂毕业的。 他8岁时,生母便逝世了,他父亲患有肺病,长年咯血,仅仅活了34岁。 因为家庭的可怜,诗人在入学堂以前有时机和贫困人家的孩子一块儿顽耍,从而对农民的悲惨、酸楚的生活有了深入骨髓的了解。 又因为他家里文化氛围浓,他从小就对文艺感兴致,诗人后来年迈了还能明白地记得他儿时听到的一些歌谣,如: 山老鸹,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把娘背到山沟里,媳妇背到炕头上,出啦出啦吃面汤,吃完面汤想他娘,他娘变了个矢坷郎,碰了南墙碰北墙。 臧克家的祖父和父亲都爱诗。 祖父为人严峻缄默沉静,令人不敢靠近,但一开心朗读起诗来,声音里就饱含情绪,进入诗的地步而成为了另一个人。 他小时候,祖父教他念新诗,当时臧克家虽不相识,new balance sneakers,但却能背得倒背如流。 什么“打起黄莺儿”;“自君之出矣”;“床前明月光”;“壮士别燕丹”;甚么“幼年离家老大回”……。 祖父又写得一手好字,每年春节邻近的时候,祖父总是亲手写对联,而年少的臧克家就卖力按纸,堂屋里的门联年年换,多数是昔人的佳句。 像“花如解语诚多事,石不能言最可儿”;“水能澹性为吾友,竹附客气是我师”;“万卷藏书宜后辈,十年种木长风烟”等。 约莫在八九岁的时候,臧克家上了私塾,12岁的时间上本村的低级小学校。 在私塾读书的那几年,他竟能背熟六十多篇古文。 长点的像《滕王阁序》《吊古战场文》《李陵答苏武书》;短些的像《陋室铭》《读孟尝君传》等。 他厥后回忆说:“相隔近七十年,至今仍能背得出来,当年啃骨头,本日始解此中味,获益不浅。 ” 在初小的两年间,孙梦星老先生经常大方陈词:我们堂堂大中华,有几千年的庆幸历史,竟被小小日本这样欺凌!而政府又一味谦让,弄得国亡无日,四千万黄帝的子孙,全将变为亡国奴了!臧克家怀着悲伤而猛烈的心境谛听,幼年的心灵撒下了愤恨帝国主义的种子,也引发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1919年,大张旗鼓的“五四”运动暴发了,这一年臧克家14岁,他考入县城“第一高级小学”。 夏秋之间,北京学生活动构造派了本地的一位大学生丘纪明旋里做鼓吹鞭策事情。 臧克家和同砚们随着他打着小旗到陌头去宣传,还到市肆去查抄日货,注销封存、充公日货。 在诸城县内有两处奇迹,一处是秦始皇的琅琊碑,另一处是苏东坡的“超然台”。 “超然台”是臧克家时常登临之处。 事隔千载,人隔存亡,他彷佛和苏轼心有雷同。 每临此境,臧克家北瞰潍水,南瞻“马耳”,东望庐山,西眺穆陵,口吟“大江东去”,时觉英气满胸。 他常默想:做一个诗人多好啊;千百年来,几多帝王将相,被东去的流水淘尽,而诗人的诗句,却永久长存,感动民气。 在“高小”学习了三年,臧克家受到新思想的影响,眼界和心智,都放宽了一些。 “高小”三年毕业,当中由于失怙复学,臧克家推延了一年毕业。 1923年,臧克家到济南,升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 该校校长王祝晨先生是高级优级师范学校毕业的,发愤毕生为教诲献身,思想前进开明,常延请名人到校报告,启示门生的眼界和气量气度,杜威、周作人、杨晦等人都曾到一师讲演过。 在全班中,臧克家的国文成就是首屈一指的,他的作文老是得到老师的好评。 就在当时,他开始写起了口语诗。 一次,他向《语丝》投稿,周作人复了信,不久《语丝》将他的投稿登了出来,这是臧克家有生以来第一次在大刊物上发表作品。 接着他又向林兰密斯的《徐文长的故事集》投去三篇稿子,又被采纳,看到自己的名字印在书上,他真是“不可开交”。 其时,山东第一师范算得上济南的一个开明学校,也是“五四”新思潮、新文化传布的一个阵地。 在学校里,臧克家如饥似渴地读着许多新出版的书。 那时,为了激励学生念书,学校还成立了“书报先容社”,邓广铭就是它的负责人。 1926年秋,奉系军阀张宗昌在山东的统治非常暗中,臧克家感触克制得透不气来。 合法此时,郭沫若的《革命与文学》中有几句话给了他很大触动:“彻底的个人自由,在如今的轨制之下,new balance,是追求不到的。 ”他便和同窗结伴到武汉,那时武汉建立了革命政府,“南军”阵容震全国,许很多多青年心神往之。 1、讲求诗的情势的凝练、划一,讲究诗的节拍、韵律,以格律诗的形式反映社会现实。 2、长于比方,把情感和倾向性凝集、潜伏在诗的形象里,化思想、观点为详细形象,并擅长摄入人生图景,抒情景象活泼、丰厚、涵蓄。 3、器重炼字炼句,尤重动词。 4、诗风淳厚凝炼、蕴藉深厚。 小我私家荣誉臧克家同志的作品屡次获奖,曾被翻译成多种笔墨,在海内外发生遍及影响。 1988年4月,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文学期刊荣誉奖;1990年8月,他的《毛泽东诗词观赏》获全国图书“金钥匙”奖和第五届中国图书奖一等奖。 1991年10月,获国务院发表的当局特别补助。 2000年1月,获首届“厦新杯?中国诗人奖”毕生成绩奖;同年11月,获“国际炎黄文化研究会首届龙文化金奖”终身成就奖。 2002年10月,被世界诗人大会和天下艺术文化学院付与荣誉人文学博士;同年12月,获第七届当代缘国际诗人笔会颁发的“中国今世诗魂”金奖。 2003年12月,《臧克家选集》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文学职位地方对付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来讲,臧克家是一个丰硕的存在,他的文学流动长达七十余年。 2002年末面世的《臧克家全集》共有12卷,近630万字。 臧克家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首要一页,中国实际主义新诗的开隐士之一。 臧克家以新诗名世,然而,被诗名讳饰了的散文也有很高造诣。 理当说,在创作的时光和数目上,他的散文是与诗半斤八两的。 包罗《野店》《蛙声》《山窝里的晚会》《海》《炉火》《我的诗生活》在内的散文和回想录,是留给散文批评界的一个大标题。 暮年的臧克家,大哥多病,不克不及打仗奇怪生活,因而“老来意兴忽倒置,多写散文少写诗”。 “我鼎力大举捉住了散文,以抒发我的诗的情趣。 ”臧克家的诗,很少散文明的偏向;他的散文却追求着诗化――内里都蕴涵着诗魂,这就建立了臧克家散文的品位。 有的偏幸者乃至有“文胜于诗”的说法。 臧克家无比夸大只写自己熟悉的,这是他的现实主义的很大的特征。 在“时代需要”和“自己熟识”的干系上,他强调的是题材的认识。 固然,跟着时代的变革,诗人要去熟悉新的已往不熟习的生活,这才是彻底的现实主义。 他为1946年版的《泥土的歌》写的媒介《之中隔一段战争》中说:“几时,再也不让我为他们悲凉运气发愁、伤心、恼怒,不再唱如许使人烦懑的歌?几时,让我替他们――中国农民,出自真情好像他们唱悲恸的歌同样唱一支快活的、解放的歌?”他熟悉的是旧中国的农民,以是写的便是旧中国的农人。 但是他也憧憬新的人物,新的世界。 臧克家的诗是酝酿于抒情之中的哲学,是哲学的诗。 闻一多曾下过一个精炼的论断,“克家的诗,不一首不拥有一种极为顶真的生活的意义。 ”这“极顶真”恰是来自诗人看护生活本色,驾驭生活素质的哲感性总结。 《三代》这首“极顶真”的抒情短诗就具备纯朴、简便、冷峻、深入的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