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精髓 时代的新意 老舍的影像之路

龙须沟

◎筱囡

“我是文艺界中的一名小卒,十几年来日日操练在书桌上与小凳之间,笔是枪,把热血洒在纸上。”——老舍

老舍一生留下了近800万字的文学作品,涉及小说、戏剧、诗歌、散文、相声、鼓词等众多体裁。他笔下曲折的故事、鲜活的人物、通俗的语言、鲜明的地域特征、极具画面感的场景描述、对底层人民的关注,都为作品的电影改编提供了天然土壤。今年正值老舍诞辰125周年,中国电影资料馆在8月中下旬特别策划了老舍作品改编的电影放映,用大银幕回顾老舍的影像之路。

《我这一辈子》

以个体命运窥见历史洪流

《我这一辈子》是第一部登上大银幕的老舍作品,也是1950年最为卖座的电影,由著名导演石挥执导,杨柳青(石毓浔,石挥的大哥)编剧。与原著相比,影片拉长了整个故事的时间跨度,将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中国近代一系列重要的历史节点都呈现在“我”的视角下,以个体命运窥见历史洪流,以时代变迁照见人间悲欢。

故事结尾是影片之于原著改动最大的部分。在老舍笔下,“我”的儿子在外出务工时因舍不得花钱而病死,而“我的眼前时常发黑,我仿佛已摸到了死,哼!我还笑,笑我这一辈子的聪明本事,笑这出奇不公平的世界,希望等我笑到末一声,这世界就换个样儿吧!”故事至此戛然而止。在石挥的镜头中,成了乞丐的“我”望见路中间的巡警,眼前浮现出自己困苦的一生,道出一句“我这一辈子哟!”便死在雪地里,最终没能看到儿子随解放军一同带来的新世界。

这样的结局设计与影片的创作背景息息相关。剧本改编过程中,国内政治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动。随着上海的解放,石挥一边要积极调整心态适应新社会,另一边,哥哥石毓浔被捕对石挥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我这一辈子》便成为石挥为自己正名的希望。

尽管“是否符合原著”一直是老舍评价改编电影的重要标准,但老舍依旧对《我这一辈子》予以肯定,认为影片“对于原作的精神掌握得很好,演员们大体上也还过得去。不过,最后结尾的一段,并不是原书上的,而是编剧的人加上去的。但大致来说,还算使人满意。”

骆驼祥子

除去文本改编,《我这一辈子》在镜头调度、演员表演、音乐音响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放在今天来看也毫不逊色。比如,辫子军(定武军)入城后烧杀抢掠,“我”匆忙赶去向巡官汇报,镜头从“我”的侧面近景拉至屋内全景,“我”的紧张喘息被其他巡警的嘲笑声掩盖,极尽讽刺。而“50块买香水,30块卖孩子”这一段落运用的匹配剪辑,则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表达得淋漓尽致。

《方珍珠》

以角色的成长照见老舍的变化

1952年上映的电影《龙须沟》和《方珍珠》都改编自老舍的同名话剧,两部影片延续了原著的精神内核,在情节结构、人物设定上基本没有大的改动,老舍也在不同程度上参与了相应的编剧工作。值得一提的是,两个故事都以曲艺行当的艺人为主要表现对象,展现他们在新旧时代下的不同境遇,以角色的成长路径来表达老舍自己在这一时期的思想转变。

《方珍珠》是老舍在新中国成立后文艺创作道路上的新起点,是一部“革命浪漫主义和革命现实主义相结合的习作”。话剧延续了小说《鼓书艺人》的部分情节和人物,故事围绕鼓书艺人“破风筝”展开,着力表现旧社会的艺人如何积极融入新时代,但在人物塑造和叙事结构方面稍显不足。

电影《方珍珠》在这些方面做出调整,除了表现底层艺人在旧社会受到的多重压迫之外,强化了不同行当之间的矛盾,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个人思想觉悟的提高,各行艺人之间上演了一出真正的“将相和”。

此外,影片选取与角色职业相近的演员出演,如小王玉蓉、侯宝林、郭启儒、魏喜奎等,“破风筝”(陶金饰)的唱段部分则由单弦名家张伯扬配唱。由于影片在台前幕后汇集了一大批专业的曲艺演员,老舍专门创作了6则词作,包括4则鼓书词和2则相声词。多段较为完整的表演内容使影片的风格更加强烈,也为曲艺艺术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

《龙须沟》

让老舍成为“人民艺术家”的故事

《龙须沟》的故事是老舍亲自“跑”出来的,1949年老舍回国后,周恩来总理鼓励他多为人民写作,多写写北京的巨大变化。于是,老舍“抓住臭沟不放”,实地采访搜集素材,用一个半月的时间完成了《龙须沟》的话剧剧本,通过新旧时代龙须沟翻天覆地的变化,歌颂人民政府修沟之举。老舍也因此在当年获得了北京市政府首度授予的“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

与话剧相比,电影版《龙须沟》以于是之饰演的鼓书艺人程宝庆为核心,通过他在旧社会被恶霸欺凌后落魄愤懑,到新中国成立后重燃生活希望的过程,见微知著地呈现出底层人民在新旧时代迥然不同的生活状态。

影片对新旧时代的隐喻更为鲜明。在空间造型的设计上,前半段着力还原龙须沟旧时遍地污秽、臭气熏天的生活环境,以及杂院各家破败不堪的屋房瓦舍,大量雨景一方面还原了老舍在原著中的描写,另一方面也借此表达整个旧社会的阴云密布。到了后半段,随着新中国的成立,龙须沟各处景象焕然一新,杂院里的破窗烂瓦变得整齐利落,龙须沟也在政府的带领下开启改造工程(现为金鱼池社区),雨夜仍有,但朝阳更甚。

《骆驼祥子》

虎妞的“性格美”领先于时代

二十世纪80年代是文学改编电影的热潮,老舍的文坛地位也重新得到了肯定。1982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先后把《骆驼祥子》和《茶馆》两部经典搬上了银幕。

上世纪40年代末,华裔摄影师黄宗霑就与老舍达成合作,将《骆驼祥子》拍成一部面向美国市场的英语对白电影,老舍还推荐自己的学生出演主角祥子。但囿于剧本改编的分歧、资金预算紧张、政治局势动荡等多重因素,这次跨洋合作以失败告终。

1962年,《骆驼祥子》的故事出现在香港电影市场上,便是袁仰安自编自导的《浪子双娃》。影片对老舍原著进行了大幅修改,“京味儿”文学变为“港式”爱情,不失为一次大胆的尝试。此后,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改编大师”凌子风重执导筒,观众更加熟悉的那个祥子(张丰毅饰)和虎妞(斯琴高娃饰)才终于登上大银幕。

值得注意的是,凌子风导演的《骆驼祥子》也对老舍原著进行了调整,最突出的就是重塑了虎妞这一鲜明的银幕形象。原著中,虎妞是造成祥子悲剧命运的根源之一,人物形象更偏贬义。电影则着力挖掘虎妞的性格美,在她身上看不到女性的娇羞和温婉,她的泼辣与大胆、精明与粗俗,让人物更加鲜活丰满。甚至可以说,虎妞被塑造成为一个领先于时代的新女性。

这种改编方式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审美趣味不无关联,也充分体现了老舍作品的包容性。胡絜青曾在影片上映前撰文道:“今天,《骆驼祥子》被搬上了银幕,不仅是对老舍的怀念和纪念,而且更有意义的是在洒落同情眼泪之后,使人回味深思:切不能忘记过去,更要热爱今天。”

《茶馆》

让戏剧与电影完美融合

和《骆驼祥子》同样经典的三幕话剧《茶馆》曾被学者称为“中国戏剧史上空前的范例”,老舍在文本中的遣词造句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同时融入了曲艺的音律特色,“京腔”特有的幽默与讽刺使人物更加生动。

电影《茶馆》由谢添执导,“焦菊隐版”原班话剧演员出演,剧本改编以“力求保持舞台风格”为原则,简化过场戏,删去部分次要人物,添加一系列街市的外景镜头。《茶馆》拍摄前,恰逢北影厂刚拍完电影《骆驼祥子》,剧组搭建的“老北京一条街”还没有被拆除,导演谢添在原景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使影片具有更强的时代感和生活气息。

当然,《茶馆》中最不容忽视的部分就是北京人艺的表演艺术家们的精湛演技,用三教九流的人物群像,折射出一段历经50年、横跨三个时代的历史变迁。全片末场戏中,王利发(于是之饰)、常四爷(郑榕饰)、秦二爷(蓝天野饰)三位老伙计重聚一堂,感叹乱世中工商农虽是殊途却同归末路的荒谬。掌柜王利发在前景背对镜头,用身体将后景的常、秦二人分隔开来,巧妙利用人物调度和前景遮挡分别道出二人的一生,随后转身面朝镜头,讲述自己一生做“顺民”的凄苦。这一个镜头,将画面构图、演员调度、焦点变换等电影技法,与演员表演、文本隐喻完美结合,戏剧与电影的完美融合莫过于此。

《不成问题的问题》

讲究“说话的门道”赋予人物“暧昧性”

《不成问题的问题》是距离当下最近的老舍文学改编作品,由梅峰编剧、执导,曾获得第29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影片上映后因片中“说话的门道”一度被誉为“职场最佳教科书”,让许多观众燃起了重读原著的热情。

原著在老舍作品序列中是较为特殊的一部,故事跳出北京城,来到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庆。故事一改对底层小人物的描摹和对旧时代的批判,转而聚焦当时中国社会的人情世故。丁务源这个人物的为人处世,完全印证了在当时的社会中,部分中国人“在情理社会中借助人情和面子的运作,放弃的是规则、理性和制度,得到的却是不可估量的社会资源、非制度性的社会支持和庇护及以势压人的日常权威”。原著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辛辣讽刺,在人际关系的你来我往之间,又隐含着对彼时社会根源性问题的思考,这在今天看来也并不过时。

此外,老舍在这篇小说中并没有采用地域特色鲜明的语言形式,而是以冷静、客观的行文为故事增添了一种寓言气质——只陈述事实,话外之意需要自行体悟。这种字里行间的“分寸”与“尺度”使文本与人物形成高度统一。电影版在延续原著精神内核的同时,充分运用中式美学来达成文本、人物、影像之间的和谐。

首先是文本上的“留白”。丁务源(范伟饰)几次离开农场办事,但影片从未交代他办的什么事,只是从只言片语中透露一二。对于丁务源的来历,原著中不曾提及,只说是“走南闯北各种事情都能领略在心”,电影中也没有用善恶对立的方式来塑造他,而是赋予他一种虚实难辨的“暧昧性”,为观众带来深入思考的余地。

其次是画面上的“工整”。影片采用黑白色调呈现,布景简洁明了,运用了大量“画框中的画框”的构图方式,结合固定镜头、长镜头、大景别镜头,营造出一种空间上的疏离感,与故事中微妙的人际关系形成呼应。这种虚实交错、情景交融、言有尽而意无穷,颇有上世纪40年代《小城之春》的文人电影气质,影片也成为“新文人电影”的代表。

导演谢添曾说:“老舍的艺术风格不是由舞台或电影处理所决定的,而是来自生活,来自他对社会生活深刻的理解、独特的体验和发现,来自他在长期审美表现中所形成的艺术个性。”无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我这一辈子》等片,还是上世纪80年代重回大众视野的《茶馆》《骆驼祥子》,抑或是2017年上映的《不成问题的问题》,这几部影片在精神和气韵方面都在继承原作的基础上,加入了创对自身所处时代的理解和表达,用影像为老舍文学续写新的生命篇章。


老舍的生平经历,经典之作及写作背景,作品风格,思想特征

1、生平经历:老舍(1899—1966年),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生于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剧作家。

1924年远赴英国,任教于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并开始创作长篇小说。 归国后曾在齐鲁大学、青岛大学教书。 1949年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文联主席等职。

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 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2、经典之作:著有《老张的哲学》《二马》《赵子曰》《离婚》《猫城记》《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正红旗下》《月牙儿》《鼓书艺人》等大量深受读者喜爱的作品。

3、写作背景:20世纪20年代的旧北京为背景。 当时的世界是黑暗的、畸形的、失衡的中国旧社会,人民过着贫苦的生活,广大劳苦大众虽然有了一定的自由,但不得不为生计而奔波,贫穷又剥夺了他们手头仅有的可怜的自由。

老舍

4、作品风格:老舍是有名的幽默大师,他以鲜明的创作个性和特殊的幽默艺术,刻画出众多的喜剧人物,为中国文学开创了一个新领域。

影像之路

不管哪一位读者,只要一翻开老舍的作品,就能感受到一股强烈的幽默感扑面而来。 它就像一个无所不在的精灵,在字里行间嬉戏着,在读者的脑海里跳跃着。 幽默在他的创作个性与艺术风格中,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5、思想特征:深沉的民族情感,坚韧的民族精神。 老舍的作品中的民族精神,主要是通过他所认为的传统美德来表现的。

扩展资料

人物影响

文艺影响

老舍致力于文学的普及和曲艺的改造,是民间曲艺改革的一位先驱者。

在中国现代作家之中,老舍是唯一一个能够身体力行地将文学与曲艺进行结合,长时间地关注曲艺发展,并且在新中国成立后亲自参与了曲艺,尤其是主要曲种(相声)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作家。

解放初期,老舍作为知名的作家,积极投身于相声的社会主义改造,与罗常培、吕叔湘、吴晓铃等学者会同孙玉奎、刘德智、侯宝林等相声演员一起组成相声改进小组;

通过撰写大量作品和理论文章,不仅指导相声摆脱了解放初期由于其旧有形式和内容所造成的生存危机,而且使相声乃至曲艺这门艺术形式完成了在新社会、新形势下的自身定位,奠定了其艺术地位,为之后新相声的发展定下了基调,并且一直影响到了今天相声的发展。

老舍的婚姻家庭

1930年冬天,老舍回到北平。 在罗的安排之下,老舍到处被朋友们拉去吃饭,而饭桌上总有胡絜青。 在频繁的相见之后,胡与舒产生了情愫。 直到1931年夏天,胡絜青毕业,两人举行了婚礼。

婚后半个月,老舍携带妻子来到济南,继续在大学任教,胡絜青则在一家中学里教书。 两人第一个孩子出生在济南,是个女孩,取名舒济。 1935年第二个孩子,儿子舒乙出生,1937年,在重庆产下第三个孩子,次女舒立。

人物评价

我这一辈子

胡风:“舍予是经过了生活底甜酸苦辣的,深通人情世故的人,但他底‘真’不但没有被这些所湮没,反而显得更凸出,更难能而且可爱。 所以他底真不是憨直,不是忘形,而是被复杂的枝叶所衬托着的果子。

他底客客气气,谈笑风生里面,常常要跳出不知道是真话还是笑话的那一种幽默。 现在大概大家都懂得那里面正闪耀着他底对于生活的真意,但他有时却要为国事,为公共事业,为友情伤心堕泪,这恐怕是很少为人知道的。 ”

历届茅盾文学奖哪篇作品文学成就最高?

茅盾文学奖与老舍文学奖、曹禺戏剧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并称中国四大文学奖。 茅盾文学奖是根据著名文学家茅盾先生的遗愿,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创作而设立的,可以说是中国长篇小说的最高荣誉。 茅盾文学奖每四年评选一次,参评作品必须为长篇小说,而且要求字数在13万以上,奖金为50万元。 迄今为止,茅盾文学奖已经进行十届,评出48部优秀文学作品。 茅盾文学奖已经是第十届了,作为一个70后而言,在二十年前就听到这个文学奖,我刚才看了一下历届的获奖文学作品。

从第一届开始,都有代表作:比如第一届的古华《芙蓉镇》,刘晓庆主演同名影视剧作品。 第二届的张洁《沉重的翅膀》,带有伤痕文学特色。 第三届的路遥《平凡的世界》,一个农村青年的成长之路,霍达《穆斯林的葬礼》,让我读的如痴如醉,不忍释卷,甚至还会想到学校时代的读书生活。 第四届的陈忠实的《白鹿原》,以家族的兴衰讲述历史的变迁,其影响力与日俱增。 第五届阿来的《尘埃落定》,也是一部很耐看的小说。 第六届的几部小说没有看过,不加评价。 第七届贾平凹的《秦腔》算是给了贾平凹一个身份,麦家的《暗算》开启了另一题材。 第八届中国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蛙》上榜,第九届有王蒙、苏童的作品,第十届则是梁晓声的《人世间》,这部小说没有读过,倒是读过《雪城》,《雪城》也拍过电视剧好像。

茅盾文学奖是体制内最主流的中国文学的最高奖项。 所以,一些作家作品可能很难上这个榜,比如当下的网络小说,一些非主流的小说,哪部作品最好呢?个人觉得一部好作品应该能够震撼人心,有强烈的时代感,《白鹿原》、《平凡的世界》、《尘埃落定》、《穆斯林的葬礼》、《暗算》都是很值得一看的小说,如果说非要选出一部来,作为70后的我,会对路遥《平凡的世界》厚爱有加。

寻求一篇读后感

方珍珠

《繁星.春水》读后感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每个人对生命的感悟都是不同的。 冰心奶奶说:生命就是无私奉献。 当你觉得无助的时候,身旁可能会有个人伸出援助之手来帮你。 这正是“心底无私,奉献爱心”社会就会处处温暖如春。 我曾经看过一部电影,里面最后讲的就是无私奉献的感人故事。 一个自私自利的人,居然在别人有生命危险时去救他们,这种精神不是无私奉献么?虽然,我们很渺小,但同样地能做到无私奉献。 街上到处可以看见清洁工,学校常常看到老师,他们不正是无私奉献的象征吗?我们本来出生时就需要帮助的,也因为有了父母的无私奉献,我们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也许,我们不能做什么很伟大的事儿,可身边还有很多小事等着我们去做…… 一个人的一生不算长。 只有短短的几十年最多数百年好活。 但是我们要做的事太多了,我们要完成的心愿太多了。 只有珍惜自己这得来不易的一次生命,尽可能的不虚度年华,使自己不留遗憾,这样才不算在世上白走一遭。 冰心奶奶觉得人生中最重要的是奉献;邮差感觉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是送信;小孩子说,人活着是为了享受,享受阳光,享受空气,享受每一次成功后的快感,享受世间的全部…… 自一个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是通过追求所得的。 不光拥有理想你的生活会丰富多彩,还需要执著地去追求。 我们现在学习,也是一种追求,我们追求的是知识。 长大以后,我们追求的便是幸福美好的生活。 追求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它能激励着人们奋斗,创造出更好的事物。 我们渴望追求美好的一切,但事与愿违,事事都不会一帆风顺,所以我们更应该努力奋斗、努力进取。 人生如梦,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如果你现在不努力,那么你今后就很难追求到幸福的生活…… 人生百味,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应有尽有。 其实上帝是公平的,他每天赐于每个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每个人都会经历生老病死。 一位哲人讲过,你右手得到的东西会从你左手失去。 所以,谁也不至活得一无是处,谁也不能活得了无遗憾吧…… 我无法给生命定义,因为,每个人对生命的感悟都是不同的。 总而言之,生命是短暂的。 请珍惜你的生命,努力地追求,去奋斗,去拼搏吧!有付出,必定有收获,使自己的生命发出耀眼夺目的光吧!《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一)《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美国作家海伦凯勒写的,我想这位作家同学们一定非常熟悉吧。 她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她很小的时候既聋又哑还盲。 也许大家都不会相信,正是这个残疾的女孩子竟创造了许多不可思议的奇迹。 她不仅学会了多种语言,还考进了剑桥大学。 她就是用这种惊人的成绩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敬仰。 海伦写这篇文章,就是因为自己看不见多姿多彩的世界,却又是那么想看一眼这个她生活的地方。 所以她非常羡慕那些有一双明亮眼睛的朋友,希望他们能好好珍惜。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写出了一个失明者对光明的无限渴望。 哪怕只有三天,短短三天,她也一定会加倍珍惜,她也能在这短短的三天做出许多事。 那么,大家想一下,我们这些耳聪目明的人,不要说三天,就是三十天,三百天-----甚至更多的时间,大家又是怎样安排的呢?假如说什么时候我们只有三天光明了,过了三天的期限我们再也不能看到美好的世界,那会发生什么情况?大家一定会说:“我们要抓紧时间,把各门功课做好,把要做的事情做好,把时间安排的井井有条,一分一秒都不能轻易地浪费。 ” 对啊!同学们,为什么要到失去时才去醒悟,才去叹息,才会觉得光明实在太宝贵呢?连海伦?凯勒都可以在黑暗中探求光明,摸索寻找正确的人生之路,我们这些正常人又何尝不可?我希望大家读了这篇文章后,好地学习,好好地生活,合理安排时间,不轻言放弃,不轻易被击倒,珍惜现在的幸福时光,这样才不会辜负了上帝赐予我们的明亮眼睛,和一切美好的东西。 不要等到失去的时候才追悔莫及,才会无限留恋,才觉得光明的宝贵。 是的,珍惜现在,珍惜每时每刻,应该是我们真正需要做的。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二)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十九世纪有两奇人,一个是拿破伦,一个就是海伦?凯勒。 ”最近我读了一本关于海伦的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完这本书之后我的心被海伦的精神深深的震撼了! 在书中,海伦说:“知识给人以爱,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智慧,应该说知识就是幸福,因为有了知识,就是摸到了有史以来人类活动的脉搏,否则就不懂人类生命的音乐!”。 的确,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正是知识使海伦创造了这些人间奇迹! 海伦是不幸的,但她又是幸运的,正是因为有了知识,她才如此幸运。 在她19个月失去视觉和听觉后,就与这个世界失去了沟通,失去了联系,这个的幼小生命不知道如何排谴与世隔绝的孤独感,她古怪、粗暴、无礼,直至她的莎莉文老师走进了她的生活,教会她认字,才使她张开了心灵的眼睛,得以与人沟通。 一接触到了知识,孤独的海伦意识到只有知识才能铺就一条通向光明之路。 当海伦感悟到“水”——这个她所认识的第一个字后,便开始了对知识、对世界强烈的渴求,开始了迫不及待地认字、阅读,像一块海绵不断地从生命本身汲取知识。 对知识的渴求,使她在常人难以想象的单调和枯燥中竟然学会了德语、拉丁语、法语等多国语言,阅读了多部文学和哲学名著,吸取着那些伟人和智者的思想精髓。 她把学习比做攀登奇山险峰,跌倒了再爬上去,每得到一点进步,就有一份鼓舞,逐渐看到更为广阔的世界,直到璀璨的云端、蓝天的深处、希望的顶峰!这些知识,像一道道彩虹,点亮了海伦心中的灯,照亮了她的内心世界,也架起了海伦和这个世界沟通的桥梁! 书中,海伦用细腻的笔触,对大自然景色的描写,使人很难相信出自一位盲聋人之笔;她去骑马、划船、游泳、划雪橇,甚至独自一人月夜泛舟,用心去领略月下荷塘的美景;她去参观博物馆,“听”音乐会,甚至去“欣赏”歌剧......我相信她一定是用心来感受这个世界,用心来享受生命。 她远比我们这些正常人活得幸福、活得充实、活得有意义!是知识给了她生活的勇气,是知识给了她接受生命挑战的力量,使她能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 是知识使她产生了一种的信仰:现实环境固然可怕,但人类应该抱持希望,不断奋斗。 生命的意义何在,人生的价值何在?人的一生是短暂的,我们似乎从未想过或不敢想象未来的世界,每日懒懒地生活,懒懒地工作,遇到困难就怨天尤人,抱怨上天不公。 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时间如流水飞逝,过去的日子不再重现,当我们回首往事,是否值得留恋?是否值得纪念?假如,我们每一个人,都用知识点亮自己心中的灯,我相信,这个世界将是一片光明! 海伦,用她艰难却幸福快乐的一生,诠释了生命的意义。 她的一生是人类的奇迹,她的自传,使我汗颜,也使我警醒。 在这个世界上,为什么只有聋人才珍惜失而复得的听觉?只有盲人才珍惜重见天日的幸福?让我们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去充实生命、去享受生活!海伦说:“我努力求取知识的目的在于为社会人类贡献一点力量。 ” 知识的力量多么巨大,它能使一个残疾人,变成一个有益于人类、有益于社会的人。 假如,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像海伦.凯勒一样,在有生之年把对知识的渴求,看作对人生的追求,每天都抱着这种追求,怀着友善、朝气、渴望去生活,我们的人生将会增添多少欢乐、多少幸福啊! 海伦的一生,是生活在黑暗中却给人类带来光明的一生,她用行动证明了人类战胜生命的勇气,给世人留下了一曲永难遗忘的生命之歌!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三)读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的朋友一定会被的坚强、奋斗、乐观与勇气深深感动。 如果你还不了解海伦凯勒,那么就让我来向你作介绍吧。 海伦凯勒原来是位健康活泼的小女孩,在19个月大时,因一场急病导致失明、失聪和失语,从此小小的海伦凯勒变得暴躁、任性和孤独。 直到七岁,,她在充满爱心与耐心、曾经接近失明、当时只有20岁的莎莉文老师费尽心思的引导下,走出了黑暗与孤寂,感受到了语言的神秘,领悟出了知识的神奇。 从此,海伦凯勒求知若渴,凭着自己惊人的毅力,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和帮助下,以优等的成绩完成了哈佛大学四年的学习,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获得文学学士的盲聋人。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将仔细端详自己的莎莉文老师、亲人、朋友,还有环视自己生活的环境;到森林进行一次远足,放纵一下自己的眼睛;到博物馆对世界的历史与未来、人类进步的奇观作匆忙一瞥;看看黎明时由黑夜变成白昼的动人奇迹;到剧院或电影院享受色彩、优美和动作的完美结合;浏览城市中令人敬畏的建筑艺术;漫步在大街、公园,瞧瞧万花筒般五光十色的景象……“我的眼睛不轻易放过一件小事,它争取密切关注它所看的的每一件事物。 ”“此后,我摸到每件物品,我的记忆都将鲜明地反应出那件物品是个什么样子。 ” 这三天对于海伦凯勒真的是奢望。 而我们已经拥有了三千多天的光明,让我们反省一下,我们是否都充分利用这天赋的五官和四肢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活的美好了吗?“善用你的眼睛吧,犹如明天你将遭到失明的灾难。 ” 的确,我们太幸运了,我们拥有美好的一切——健全的体魄、良好的学习环境、优秀的老师……从今天起一定抓紧每一分一秒,不要让光阴虚度,不要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要像海伦凯勒那样,不埋怨、不放弃,好好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奋发学习,以微笑面对厄运,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以杰出的成就显示生命的价值!

荣耀一口气发布AI全家桶!这些黑科技炸翻IFA现场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