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最壮丽的篇章之一 人民观点

(原标题: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最壮丽的篇章之一(人民观点))

坚定信心、凝心聚力,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行稳致远,首先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即日起本版推出系列评论,与广大干部群众一道充分认识、准确把握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不断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引向深入。

——编者

“通过实地走访,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了解,感受到中国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工作方式是多么高效和深入人心。”不久前,“在渝外籍人士走进人大”活动上,一位外国驻华领事官员如此点赞。

从以直接选举方式产生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到依法加强对“一府一委两院”的监督,再到回应群众诉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保证党领导人民依法有效治理国家、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成为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的生动写照。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历史性伟大成就:“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重大实践成果、制度成果、理论成果,是我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最壮丽的篇章之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续写‘两大奇迹’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也为新征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坚实基础和宝贵经验。”深刻认识、全面把握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有助于我们坚定改革信心、把准改革方向、强化改革责任、汇聚改革合力,对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向广度和深度进军至关重要。

“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是在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背景下谋划并推进的,涉及范围广、触及利益深、攻坚难度大、关联性联动性强。面对涉滩之险、爬坡之艰、闯关之难,我们党提出的一系列创新理论、采取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突破,都是革命性的,开创了以改革开放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新局面。

放眼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和政党,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推动这么大范围、这么大规模、这么大力度的改革。由此而言,只有从“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最壮丽的篇章之一”的高度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涵和成就,才能读懂“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认清“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

全面深化改革是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广袤田畴,全面实施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稳定了种粮农民预期,为端稳中国饭碗保驾护航;工厂车间,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新质生产力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科研一线,束缚科技创新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不断破除,各类人才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懈探索……正是向全面深化改革要动力、以全面深化改革激活力、凭全面深化改革聚合力,我们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功续写“两大奇迹”,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打下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制度优势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全面深化改革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以全面依法治国为例。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改善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在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关系上实现了正本清源,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将深化改革与制度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中国之制”的新优势推动“中国之治”打开新境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障。

改革之路无坦途,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既是一场思想理论的深刻变革,也是一场改革组织方式的深刻变革,既是一场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也是一场人民广泛参与的深刻变革。过去一段时间,河北唐山、江苏苏州等5个试点城市充分吸收“三明医改”经验,上调价格处于低位、技术劳务价值“含金量”高的项目价格,同时下调检查检验类项目价格,受到医务人员和就医群众欢迎。根据前期安排,2025年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经验将向全国推广。改革成果来之不易,改革经验值得总结。深刻把握好改革规律、运用好宝贵经验、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必能充分调动各方面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改革“得其法则事半功倍”。

全面深化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有些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也是不改,不能把这说成是不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是为了推动党和人民事业更好发展,不能把西方的理论、观点生搬硬套在自己身上。比如国企改革,改革目的不是改掉国企,更不是要改掉党的领导,只有在改革过程中充分发挥党委(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才能不断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改革无论怎么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

把一个个“难题”变为“奇迹”,让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一定能”,了不起的改革故事和发展奇迹的背后,是一条独特现代化道路的勃兴、一种新型文明形态带来的聚变效应。深入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成果、重大意义,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各项改革举措落实落地,不断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这样的使命何等恢弘,这样的前途何等光明!

《 人民日报 》( 2024年11月07日05版)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标志对吗

是的,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实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标志。 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历程的重要里程碑。 从那时起,中国沿着从农村到城市的路径,由试点向推广过渡,从经济大迟体制改革扩展到全面深化改革,滚灶李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依靠人民的智慧和努力,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的故事充满了挑战与成就,中国人民展现了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篇章。 中国的改革开放为世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其中最为重要的教训之一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振兴,必须在历史逻辑和时代潮流中不断前进。 荀子在《天论》中提出的“天行有常”理念,强调了自然规律的客观性。 他认为,顺应自然规律则吉,反之则凶。 这一思想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不谋而合,体现了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通过人的努力实现社会发展的智慧。 改革开放的成功,正是中国人民正确应对辩早自然和社会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 它不仅促进了中国的繁荣,也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筑梦路上第16集观后感

《筑梦路上》,再现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前进足迹,对全党、全国人民都是一堂最生动的教育课。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筑梦路上第16集观后感,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

static/uploads/yc/guanhougan/=484height=300/>

筑梦路上第16集观后感(精选篇1)

你的梦想是什么?当工人、医生、科研人员,还是农民、记者、勘测人员磨轮基……不论干什么,都是要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们现在是小学生,正在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努力学习,一步一个脚印,行进在逐梦路上。 《筑梦路上》这本书不仅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还告诉了许多另外的道理,几乎每一篇都藏着一个道理。

第一章主要讲的是“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科学家们为了祖国的发展、人类的未来,在创新的道路上执着前行。 我们应从他们身上汲取这种精神,向着一个目标,锲而不舍地去追求,百折不挠地去努力。

第二章讲的是近来农村的变化。 虽然现在城市和农村还是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现已经有所变化了。 我们需要的是城市和农村手拉手,比翼双飞,需要的是发达地区伸出援助之手,与贫困地区一起进行幸福生活的“大合唱”。 手牵手,大家一起走,这样实现中国伟大复兴的梦就指日可待。

第三章的内容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是一切文明的起源和摇篮,“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我做起,从你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做绿化美化环境的有心人。 将来,中国一定会因为有我们而更加美丽。

第四章告诉我们: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我们都同在一片蓝天下,同住一个地球村。 虽然我们语言不同,国籍不同,信仰不同,但是彼此心连心,手拉手,在这个开放的世界,让我们张开手臂,携手同行,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五章,我知道了,“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我们要用爱去感恩,用爱去回报,用爱去孝敬,用爱去奉献,这是一种大爱,一种情怀。 他们普通、平凡却让人惊叹和感慨,因为他们的精神伟岸,小小一滴水映出了太阳的辉,假如在我们的周边,能汇聚起无数这样的小小水滴,那么大海一样的风采就自然形成。

逐梦路上,我们披荆斩棘,无所畏惧,勇敢前行,逐梦路上我们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一路高歌。

筑梦路上第16集观后感(精选篇2)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由中央宣传部等七部门联合摄制的32集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最近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观看这部文献纪录片,很重要的就是重温历史,进而凝聚筑梦力量。 因此,我们要带着一份责任去看这部文献纪录。

激发爱党爱国情怀。 《筑梦路上》撷取数十件大事,以全新的视角、用“讲故事”“析事理”的手法,深刻展现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历的“寻梦、追梦、筑梦、圆梦”之路,集中反映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立下的丰功伟绩。 为了新中国,无数共产党人和革命者背负着民族的希望,视死如归,拯救灾难的人民,流尽了自己的最后一滴鲜血,担负起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 建党95年的历史反复证明: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新中国的各个建设时期,都离不开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他们是民族的旗帜、先锋队和脊梁,他们是实现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的筑路者。 我们观看《筑梦路上》,要注意思考,入心入脑,带着缅怀的心情而来,更要带着坚定的信念回去,缅怀历代共产党人的丰功伟绩,激发爱党爱国情怀。 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做一名合格的新时期党员,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保持坚定不变的信念。 跟着《筑梦路上》重温历史,更加深刻地领会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至关重要性。 李达、李汉俊、董必武、陈潭秋、毛泽东、李大钊、周恩来、朱德等共产党的创造者、领导者和革命者,他们或清贫,或富贵瞎谨,但能够走到一起,选择了艰苦奋斗,不惜牺牲自我,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马克思主义信仰,靠的就是砸烂旧世界,建立新中国,拯救灾难的人民的革命意志和共同目标。 在革命和建设每个时期,涌现出王杰、向秀丽、马恒昌等老一代英雄模范典型,也有孔繁森、丁晓兵、方红霄、马永顺等新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从他们身上,让我们看到了信仰就是一个人的灵魂,铸就崇高的信仰才会有高尚的人格。 坚定信仰,是永恒的课题。 每一名共产党员,从桐亮神圣地举起右手面向党旗宣誓的那一刻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注定成为他们一生的追求,实现共产主义就成为他们奋斗的宏伟目标。 我们观看《筑梦路上》,就要以更加坚定的理想,在党的领导下,擎起了民族复兴的大任。

誓为党旗添光彩。 “寻梦、追梦、筑梦、圆梦”之路,就是不断图强求新的奋斗之路,就是民族复兴开创美好未来之路。 民族的复兴与个人的梦想紧密相联,也因此,筑梦中国成为全国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成为遍布神州大地的火热实践和源源不断的动力。 当然,我们也应看到,追梦路上鲜有坦途。 今天,我们面临着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思想多样、利益多元的新形势,如何抵制形形色色的诱惑,把握人生航向,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是最现实的重要课题。 越是在这样的时刻,越需要头脑清醒,越是困难越要凝聚力量。 在新形势下,每一个党员都要恪守共产党员入党誓言,坚定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常怀感恩之心,珍惜幸福生活。 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把群众观点牢记心头,自觉为群众服务,把人民利益高高举过头顶,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党旗添光彩。 这样才能不断推进我们党的建设,推动我们事业不断前进,永葆青春。 (梅花傲雪)

筑梦路上第16集观后感(精选篇3)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百年只是一瞬;但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一百年则决定了这个国家以后的命运。 《筑梦路上》大型纪录片,以每一集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一百年内,中国的变迁和中国人的奋斗。

苦难是激发人们潜能的力量。 近现代中国的崛起历史,就是一部在和苦难抗争的历史。 没能及时跟上第二次科技革命,这是苦难,这让中国经历了几次落后被挨打的命运;没能抵挡住日本的入侵,这是苦难,这让中国人民经历了八年的艰苦抗战;新中国建立的时候白手起家,这是苦难,面对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封锁,中国从未认输,反而从中突围……在近现代中国前进的路上,似乎每走一步,都遍布荆棘;但就是在这些荆棘的锻炼中,我们的脚步更加坚定,建设更加速度。 反帝战争、抗日战争……在动乱和战争的洗礼中,我们民族的崛起之势,已经再不能抵挡。

克服苦难,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持之以恒的坚持和不懈。 在筑梦路上,我们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 “小米加步枪”能够打退侵略者,“零基础起步”也能追上第二次科技革命落下的几几百年差距。 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和一代又一代人的执着和奉献紧密相关。 对于梦想的执着,让一代又一代先辈为此而奋斗一生,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奠基中,国家建设稳步前进;对于追求的不懈,让我们在达到了实现国家独立的目标之后,又在逐步实现国家富强甚至赶超发达国家。

筑梦路上,让我们知晓了梦想与目标的重要性。 一个没有想象力的民族,一个没有梦想的民族,是没有资格屹立在世界顶端的。 尽管不同时期,我们国人的梦想不同,但是在那些影像资料中,我们却看见了一样的痴狂,为梦想而痴狂,已经成为一种美德。 一个没有明确目标的国家,是不可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的”,在有了明确梦想之后,按部就班的将梦想细化为各个目标并逐步推进,这才是一个国家,强壮的根本。

筑梦路上,我们看见了满满的正能量。 这种正能量,来源于人们对待苦难的乐观的态度,来源于人们对待梦想执着的追求,更来源于我们今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不知历史,不知我们祖辈人奋斗的艰辛;不知现在,不知道我们到底能够变多少“不可能”为已经实现。 面对历史,我们需以敬畏之心,认真学习、认真思索;面对未来,我们当以更加强烈的民族自信,走好未来的每一天。

筑梦路上,有我们加入,将会更加精彩。(苏小曼)

筑梦路上第16集观后感(精选篇4)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奋斗历程就是一部在中国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历经艰辛、接力前行,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不朽史诗。 建党95周年之际,央视综合频道在黄金时段播出的32集大型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以党95年以来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为基本线索,以党矢志不渝实现奋斗目标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贡献为基本单元,用珍贵的文献资料、经典的事例细节、感人的画面景象、精粹的画外解说、缜密的整体构思,形象客观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民族复兴先锋队的筑梦之路,生动且深刻地呈现了95年来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壮丽画卷,令人信服地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独立和富强、人民解放和幸福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

全片从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关于中国梦的讲话开篇,点出了本片的主题。 自鸦片战争失败后,实现民族复兴成为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无数志士仁人、先进分子、人民群众,求索救国之道,维新变法革命。 思想界各种“主义”涌入,社会上数百政党蜂起。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将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推进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为旗帜的崭新时期。 该片脉络清晰地显示出,从南昌起义、井冈山斗争、万里长征,到浴血抗战、解放全中国,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全党,团结带领群众,从弱小到强大、失败到胜利、苦难到辉煌,终于赢得了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为实现民族复兴构筑了制度基础和道路保证,中华民族走上了依靠社会主义制度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开始了党和国家的重大历史转折,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标志着民族复兴伟大事业“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该片聚焦于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通过宏观与微观的叙事、历史与现实的对照、高层与基层的互证、国内与国际的视角,用电视语言、影像艺术,真实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一代代继往开来,一段段筑梦不止,一步步接近目标,谱写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恢宏篇章。 全片有力证明了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担当使命、不懈奋斗的创造结果,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根本保证。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证明书。 《筑梦路上》运用大量历史事实,从各个方面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勇于担当民族复兴先锋队的伟大实践和崇高精神。 在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我们党以民族大义为重,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毛泽东的《祭黄帝陵》如任弼时所说,是“奔赴前线誓死抗日的‘出师表’”。 在与国民党“谁主沉浮”的较量中,我们党坚定实行土地改革,贫苦农民翻身解放,而蒋介石却直言不讳:“如果我们从地主手里拿走土地,赶走共产党岂不多此一举”,两大政党的阶级立场鲜明对立。 新中国成立后,在西方的核垄断和核讹诈面前,党中央果断作出发展原子能事业、研制原子弹的战略决策,“两弹一星”让中国有了和平的盾牌,“这些东西是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过程中,我们党勇于坚持真理、纠正错误,果断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从农村改革起步到创建经济特区,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实现了中华民族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再向全面小康迈进的历史性跨越,引领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长风破浪会有时”。 党的以来,民族复兴进入由大到强的关键时期,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机遇期、深化改革完善制度攻坚期。 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奋力推进民族复兴新的征程,形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总方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总要求,开拓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统筹大国治理与大国外交,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逐步完善,治党治国治军成效显著。 该片对此作出了充分深入的叙述描写,从而进一步坚定了广大观众的理想信念,增强了实现奋斗目标的必胜信心,不愧为一部走向民族复兴有感染力说服力的好作品。

筑梦路上第16集观后感(精选篇5)

肩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的党从艰难中诞生,在艰难中生存发展。

白色恐怖中,凡共产党员和追求共产主义的进步人士,都有掉头的危险。

一次次武装起义,一次次反围剿,我们的党和军队,都是在付出了巨大牺牲后才生存下来的,当走完两万五千里长征,数万人的红军仅仅剩下了两万多人,有名的、无名的,躺在雪山草地里的无数红军战士,用血肉之躯托起了民族的希望,换来了我们今天的中国梦。

《筑梦路上》,上演着一场场共产党人的感动。

陈铁军、周文雍一对革命情侣,在刑场上宣布正式结为夫妻,将反动派的枪声做为他们结婚的礼炮,陈铁军发表了最后的演说:为了革命,为了救国救民,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而牺牲,我们一点也没有感到遗憾!夏明翰就义前写下了“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英雄诗章,__在狱中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江竹筠在共和国的黎明前含泪绣红旗、毅然走上敌人的刑场……

为了新中国,无数共产党人和革命者视死如归,流尽了自己的最后一滴鲜血。 毛泽东、李大钊、周恩来、朱德、陈独秀、蔡和森、董必武等等,这些共产党的创造者、领导者和革命者,他们或清贫,或富贵,但为了砸烂旧世界,建立新中国,拯救灾难的人民,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了一起,选择了艰苦奋斗,不惜牺牲自我。

在革命战争年代,在新中国的各个建设时期,都离不开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他们是民族的旗帜、先锋队和脊梁,他们是实现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的筑路者,他们用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英雄无畏的牺牲付出,挽救了中国,建设着新中国,富强了人民,让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改革开放史专题党课讲稿

改革开放史专题党课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在座的老师、同学:

你们好!

今天能够站在这里讲一堂改革开放史党课,我感到很荣幸。 我们知道,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历经千难成就的一番伟业。 在此期间我们涉过无数险滩、啃下无数硬骨头,这其中无不闪现着“敢想、敢做、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创新精神和特殊时代意义。 借此授课机会,恳请该领域领导、专家、学者提出宝贵意见,以对我党改革开放史进行再探讨、再研究、再阐释。 那么,接下来我将围绕三个方面来讲授我们党领导下的改革开放史。 如有不当之处,希望各位多多批评指正。

一、改革开放成功的原因分析四十年来,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多项经济指标跃居世界第一。 总体上来说,中国已从一个农业国转型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大国,也基本完成了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型。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些成绩的取得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扎扎实实的基础之上。 下面,我就改革开放的成功,主要讲四点原因。

(一)发展道路的正确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独特发展道路,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又同时兼备中国特色。

其一,在社会主义方向的指引下,中国走共同富裕的发展路子。 即使政府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强起来,但最终的奋斗目标依旧是实现共同富裕。 由此,国家在扶贫工作上下了很大功夫,制定出台相关政策,采取实施很多举措。 旨在通过精准脱贫措施,把中国建成一个没有绝对贫困人口的国家。 四十年来,扶贫工作取得巨大成绩。 新增就业岗位和受教育机会、改善社会保障、缩小城乡差距等,都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利好结果。

其二,中国的发展道路显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 在土地公有制、国有企业发展、政府管理经济活动等方面,国家一方面以人民为中心,另一方面坚持一定程度的调控力。 同样是采用民主政治模式,但不同于外国的是,中国从自身历史、文化、传统出发,并未照抄照搬三权分立,而是打造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三位一体民主政治模式。 在经济领域,中国始终坚持宏观调控,却也给与市场经济极大宽松发展空间。 因而既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又能够发挥市场独特的魅力。 另外,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源远流长,流传下来的治国学说在当前德治与法治的融合治理矩阵中起到了协调平衡的功效,对秩序与规则之间的关系、社会网络与发展之间拿消困的关系等具有相当大的影响。 这使得中国制度约束和道德规范呈现出地域特色、国家特征。

(二)市场改革取向的坚持

在经济发展道路上的高速度,取决于中国对市场改革取向的坚持。 这是全世界范围内有目共睹的见证和决策。 从1978年开始,中国就坚定不移地走上了一条以市场为主导的改革路线。

起初,中国积极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努力搞活商品经济。 随之,在意识到市场经济的重要性后,逐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与制度。 当然,中国并未彻底将计划体制与制度的东西全盘否定。 政府一方面推进市场经济,另一方面也极力促使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新旧两种经济体制和制度共存,进一步发挥融合经济模式的相互补充作用。 如此,通过推行渐进式改革,既推进了改革,又得以在动态过程中使计划与市场达到一种比较均衡的状态,从而有力地维护了经济社会稳定秩序。

当前,中国市场取向改革不断进行深化,形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发展格局。 随着中国总体的经济自由度逐步提高,国家的经济改革事业同步向好。 而且,国人对市场取向改革的方向已经没有异议了。

(三)经济重心工作的发展

改革开放的重要决策就是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从阶级斗争转到经济发展工作上来,实现了国家工作重点的特大转移。 这明确了不论是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还是中国的各级政府,都要狠抓经济发展工作。 而且,其他各项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这一重心工作。

面对全国上下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中国积极研判海外投资形势,主动寻找投资机会。 通过引入大量外资,中国当地税收大幅度增加,新增就业机会不计其数。 尤其是沿海地区城市,当地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相应地也同步提升了消费水平和档次。 当中国各地掀起争相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热潮之后,各个区域的经济增长都极为明显,GDP增速很少有在10%以下的。 即使在广大城郊地区,基础桥薯设施也很快建设起来。 随后,中国的制造业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

(四)全球开放化进程的融入消念

在中国改革开放期间,全球的交融程度与日俱增。 我国就此不断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友好交往,积极融入全球开放化的进程之中。

第一融入阶段,引进外国直接投资。 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中国积极引进外来投资,加强中国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项目。 其中,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条件,中国沿海的广东、福建、上海等地发展最快。 伴随着工业开发区的大量建立,许多村庄很快就转变为全球的制造基地。 较为显著的例子是,东莞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生产基地。 直到90年代末,中国引入的外商直接投资达到高峰,基本确定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第二融入阶段,对接世界贸易规则与产业链。 从20xx年加入WTO开始,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中国完成了世界贸易圈层的接纳和就位过程。 中国通过将自身贸易规则与世贸规则相接洽和融通,赢得了西方发达国家贸易规则的接纳。 这对于中国更好地融入全球贸易圈是极为有利的。 同时,中国同世界在价值链上实现了对接,成为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让世界贸易越来越离不开中国。 在全球贸易圈中,中国制造业的真实价值得到了验证和体现。 制造业的增加值超过了美国,GDP总量也同时超过了日本。 中国终而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大国。

第三融入阶段,借助“一带一路”战略主动开放。 从20xx年开始,中国凭借资金、实用技术和专业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与世界其他国家共建“一带一路”战略体系和机制,促进全球在基础设施、贸易投资、金融财经、人文社会等方面的互联互通,实现相互支持与相互促进的联动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的开放、创新、包容发展,加强文明对话,最终构建起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一进程开局良好,效果不错。

二、改革开放的未来思考

世界的发展形势是波谲云诡的。 在座的很多人听到课程这个进度的时候,不禁会想“中国的改革开放下一步如何发展?”当然,这个问题我也不止一次地扪心自问过自己。 在我看来,中国的改革只能继续深化,开放的大门也绝对不能关闭,而应越开越大。

第一,中国要向国人、世界表明改革开放的坚定意志决心。 中国已不再是近代史上唯唯诺诺、受人摆布的“东亚病夫”,已然是巨型世界发展中大国。 我们有理由自豪和骄傲,但也更要有相应的底气和行动。 中国要进一步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出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不断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主动增加并扩大进口渠道与途径。 中国要以实际行动打开全新升级的对外开放格局,用高度的民族自信推动经济全球化并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第二,中国要通过新一轮扩大开放来为全球经济化树立“中国榜样”。 面临世界保护主义“逆流”冲击和封锁,全球经济化和自由贸易亟需国际社会共同坚守。 对此,中国要采取高效手段和措施,创造更加开放的条件。 正如________所指出的,在实施扩大开放重大举措时,要秉持“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的精神尽快落实。 须知,扩大开放的举措都由中国自主决定,绝不能受第三方因素影响。 那么,中国务必要尽快使开放政策“落地开花”,为世界各国升级开放“打样儿”。

第三,中国要勇于打破国际固守保护主义和精致利己主义的“零和思维”战略桎梏。 中国基于自身发展需要,自主作出这样的战略抉择:“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这不单单是中国针对自我发展的声音,更是对全球经济化的威胁元素发出的呐喊和警告。 针对某些将一国利益凌驾于世界利益之上的竞争对手,乃至敌人或破坏者,中国要敢于发声,呼吁世界他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对话,增进相互了解,实现文明交流互鉴,千方百计地杜绝对抗与损害。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中国要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坚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造福各国人民。

三、改革开放的业绩与成就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依旧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 当时,农村人口占国家总人口的比重高达83%,并且这些人口可以说是属于绝对贫困人口。 再加上社会主义经历了艰难的曲折探索阶段,中国当时的社会经济情势不容乐观。 正是在这样一种极端困难的状况下,中国领导和人民开始冷静地反思国家的命运及前途。

1978年,一套全新的发展模式应运而生。 由此,中国走上了一条不同于以往的探索之路,那便是改革开放之路。 对此,________曾经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风雨兼程,砥砺前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在此前提下,依据国情新变化不断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调整与完善,持续推进改革开放纵深发展。 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凭借经济总量世界排名第二的身份,改变了世界对我国古老的看法和态度。

——经济质量显著提升。 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我国经济以创新、创造、创业联动模式,实现了再升级。 在技术创新引擎推动下,已经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并成为全球互联网应用业态的领先国家。 创新经济的高速发展,使我国经历了从“触电”“触网”到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新基建的巨大变化。

——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 在改革开放后的四十年砥砺奋进中,我们党充分调动全国各族人民干事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既把蛋糕做大又把蛋糕合理分配,以此解决了亿万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 可以说,国民生活水平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实现了质的飞跃。

——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 如今,社会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是转变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表明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已改变社会矛盾的层次,基础性社会矛盾得以破解。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此后,我国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统筹谋划、加强组织,优化科技事业发展总体布局,不断打造出具有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和速度日益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现有科技水平。 在材料学、计算机、通信、制造业等方面,已经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 通过成功研制航母、无人机、隐形战机等,我国已在世界上成为不可忽视的科技大国。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改革开放助力推动思想文化的开放,中国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得到极大繁荣和发展。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人民精神层面和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充实,社会思想文化包容性与日俱增,国家文化软实力得以极大提升。 中国文化在多元多彩的世界文化大舞台上传递出好声音,绽放出华丽色彩。

——民生改革阔步前进。 国家进行教育改革,全面普及义务教育。 不断加大医疗投入,实施新医疗政策。 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施行精准扶贫,彻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 四十年来的民生改革,实现了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助推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同志们,________曾指出,中国人民今天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伟大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跻身世界发展圈层。 不得不说,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找到的适合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的道路选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性创造。 同时,改革开放也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 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实践一再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是党和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同志们,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总目标,就是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对我国的改革开放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需要我们国人为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重大课题提供“中国方案”;需要我们国人把握和平合作,变革创新的时代潮流;需要我们国人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同志们,________曾经说过,我们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在新时期新时代,我们要推动对外开放再扩大、深化改革再出发。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全球影响力日益上升的新兴国家,需要打开国门进入世界。 同样,庞大的世界市场也需要中国的加入与经营。 我们要向世界宣示新时代中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定意志和重大举措。

同志们,新时代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号角已经吹响,与世界交融发展的新画卷已经展开。 我们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我们改革开放的发展永不止步;我们需要同世界各国一道努力,共同参与全球治理,共同分享改革开放成果,共同推动世界大家庭发展进步,共同谱写新时期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篇章。

这节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前三季度我国服务贸易保持快速增长
暖闻热评 丰收时节看强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