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边雪
年会现场
11月6日,由中国报业协会主办的2024中国报业技术年会在西安召开,本次年会以“技术引领转型 AI赋能融合”为主题,探索具有差异化特色化的媒体融合发展路径,助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
会上,中国报业协会公布了2023—2024年度全国媒体融合技术应用案例等奖项。四川封面传媒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封面科技”)获得“2024年中国报业技术创新企业”,案例《“灵知”主流媒体算法在媒体全流程中的赋能应用》荣获“2023—2024年度全国媒体融合技术应用案例一等奖”,《支撑省域一网三通的智媒传播平台》荣获“2023—2024年度全国媒体融合技术应用案例二等奖”,《 “一点通”全媒体多终端内容智能管理中枢》荣获“2023—2024年度全国媒体融合技术应用案例优秀奖”。
值得一提的是,封面科技还被授予第二届“中国报业技术管理人才”及第七届“中国报业十佳技术工”荣誉称号。
“灵知”主流媒体算法于近日成功通过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备案,获批备案编号,这套算法旨在实现内容生产、内容审核、内容分发和内容传播的四大核心应用场景。通过近20个主流媒体算法落地产品,“灵知”算法已经广泛应用于全国30多家省市县级融媒体客户,为媒体行业带来了全新的变革。
支撑省域一网三通的智媒传播平台,通过建立技术、数据的双中台技术底座,提供通过统一的安全标准和接入规范,搭建云化产品服务体系和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赋能四川省级主流媒体、21个市州和185个区县融媒体,实现省、市、县三级技术联通、数据融通、主业贯通,成功跨越了行业壁垒,将文化、政务、产业等多个领域的大数据平台紧密相连,编织成一张覆盖全省、纵横交错的数字体系网络。自平台上线以来,已经成功吸引了广安、南充、乐山等多个市级和区县融媒的入驻,其联通、开放、智能的特点不仅满足了当前媒体融合的需求,也为未来媒体融合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借鉴。
针对主流媒体在推进全媒体传播中遇到的痛点,“一点通”全媒体多终端内容智能管理中枢通过智能化联结全平台、多终端,使用一个采编后台,实现对多个发布终端的内容一键生成、一键审核、一键发布、一键撤删、一键统计,具有一键联通、多样适配、智护安全、数据归流和即插即用等特点,可助力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目前,该系统已覆盖中宣部传播考核的所有商业平台,并集成到天府融媒技术平台中,入驻平台的市县融媒体可以快速接入。
人工智能技术在媒体信息的采集、、生产和传播等各个环节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未来,封面科技将继续深化主流媒体算法的应用和推广,为更多传统媒体提供融合转型的解决方案。并聚焦于“智媒云大模型”的深入研发与持续优化,努力为传媒行业的智能化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随着“智媒云大模型”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期待封面科技将继续引领行业的智能化浪潮,为用户带来更加智能、个性化的体验。
封面传媒科技加班吗
封面传媒科纯模技加班。 加班有加班费用。 封面科技(四川封做清缓面正陪传媒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由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封面传媒发起,联合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四川文化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合资组建。 封面科技以建设全国性传媒科技企业为目标,通过科技+资本+产业三环联动。
2021-2022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十大案例发布 2022年十大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案例
1. 北京冬奥会传播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评委会评语:数据显示,如期举行的北京冬奥会是迄今为止收视率和网络关注度最高的全球顶流赛事。 不仅赛事本身吸引了全球民众的极大关注,其背后的文化元素同样令人瞩目。 冬奥会会徽“冬梦”将中国书法与冰雪运动巧妙结合,火炬“飞扬”则体现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 国宝大熊猫与传统红灯笼变身为海内外大众追捧的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 开闭幕式更是以充满诗意与创意的中国式表达,传递了“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和平主题。 2. 三星堆芦粗考古新发现震惊全球评委会评语:2020年10月,国家文物局批准对三星堆祭祀区6个祭祀坑进行考古发掘,截至2021年底,共出土编号文物一万多件,包括黄金面具、顶尊人像、青像方尊、大面具、神坛模型、跪姿铜人等众多令人惊叹的文物。 这一重要发现震惊了全球,国外主流媒体纷纷报道,TikTok上三星堆话题总播放量达到2000余万。 外国网友踊唤哗磨跃上线观赏这些造型各异的出土文物,无不惊叹中国数千年历史的丰厚底蕴与独特魅力。 3. 云南野象迁徙吸引全球媒体和民众目光评委会评语:一群憨态可掬的野生大象从西双版纳保护区一路北上,长途跋涉1300多公里,最终顺利回家。 象群所到之处,迎接它们的是充满爱心、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普和斗通民众、专业高效的应急处理团队和负责任的各地政府。 它们历时一年多的迁徙活动,吸引了3000多家国内外主流媒体关注,67万条相关报道传播到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网阅读量超过110亿次。 这一事件让世人看到了一个疆域辽阔、生物多样、资源丰富、文明友善、真实、立体、可爱的中国形象。 4.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特色鲜明受关注评委会评语: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于2021年7月16日至31日以线上为主的方式在福州举办,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历史上首次在线审议世界遗产议题。 福建省和福州国际传播平台通力合作,联合中央媒体,整合全媒体渠道资源,围绕会前预热、世遗大会开幕、世遗大会通过《福州宣言》、泉州申遗成功、泉州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等热点内容,在海媒平台发布250多条相关信息,总阅读量近1000万人次。 大会向全球网友展示了世界遗产保护的中国担当、福建风采和福州魅力。 5. 汉服风从中国刮到世界评委会评语:汉服近年来在国内已经发展成为百亿级的产业,在国外也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Instagram上“汉服”话题相关内容迄今为止浏览量已达49亿次,TikTok上仅标注为“汉服”话题的短视频播放量也超过了3亿次。 2020年至2022年间,全球由汉服爱好者组成的汉服社区数量增长了46%。 2021年9月,世界级时尚杂志《时尚芭莎》电子刊将汉服选定为封面大片。 汉服风在海外的兴起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服饰艺术的迷人魅力。 6. “洋网红”成为讲述中国故事新力量评委会评语:以色列人高佑思在北京大学留学期间创立的视频自媒体“歪果仁研究协会”,迄今已吸引粉丝数百万、全球播放量达数亿次。 “茶杯传媒”是美国人唐思德创办的“中国历史”播客,在世界各地有25万多名忠实听众,一年节目下载量超过250万次。 如今,像高佑思和唐思德这样的“洋网红”越来越多,仅在抖音上粉丝总数超过50万的外籍博主已经有近100人。 越来越多外籍人士在海内外社交平台上讲述自己在中国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向海外受众介绍中国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成为讲述中国故事不可忽略的一支新力量。 7. 元宇宙拓展博物馆文物文化传播新空间评委会评语:2021年被称为元宇宙元年,我国不少博物馆也开始探索利用元宇宙技术更好地向海内外展示中国文物、传播中华文化的新形式。 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多家知名文博机构如今都将馆藏文物搬进了“元宇宙”,还有近20家文博机构发行了数字藏品。 2021年12月24日,由四川博物院、三星堆博物馆和金沙遗址博物馆馆藏文物构建的全沉浸交互式数字文博展厅“神与人的世界——四川古蜀文明特展”面向全球发布,短短5天时间就有13个国家超过70家媒体持续报道。 8. 《典籍里的中国》引发海内外观众强烈共鸣评委会评语:牛年新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大型原创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以“戏剧 影视 文化访谈”的呈现模式,陆续介绍了《尚书》《论语》《孙子兵法》《楚辞》《史记》等11部流传千古、享誉中外的经典名篇。 节目相关话题全网阅读量超33亿,视频播放量超20亿,在海外视频网站获得了数亿次的点击率。 节目获得亚洲太平洋地区最富声誉的媒体奖项——第58届亚广联奖,评委会认为“节目让充满古老智慧的经典之作焕发新生,在智识和情感上引发了我们的强烈共鸣。 ”9. 美国共产党员探寻百年大党成功密码评委会评语: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年轻的美国共产党员伊谷然(Ian Goodrum)在《求索:美国共产党员的中国行》系列视频中,作为出镜主持人,先后走进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等红色圣地,对话学者专家、国际友人、基层党员等各界人士,探寻百年大党的成功“密码”。 独特身份背景下的“他者视角”,中外融通的话语表达,拉近了与海外受众的距离,也使作品更有可信度和说服力。 系列视频在中国日报全媒体平台刊发后,全球传播总量超过4300万,海外主流媒体转引200多次。 10. 网络新媒体助力中国各地文化走出去评委会评语: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面对疫情防控的新常态,各地政府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对外推广当地文化:从“上海中国文化体验基地”网络专题,到“江西故事”系列双语短视频网络专题;从“山水圣人,魅力山东”外国媒体山东行,到“寻找福州坊巷里的福文化”主题网络直播;各地在推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新媒体产品的同时,联合一批了解中华文化、热爱中华文化的外籍友人,共同策划选题、共同参与内容制作,极大地提升了对外传播效果。
怎样进行封面设计
删繁就简
这四个字对封面设计的构图来说,尤为重要。 封面设计最忌画蛇添足。 封面构图的艺术语言越简炼越好,一句话能说明白的就不要说两句,两句话能说明白的就没有必要说上三句,“妙语者不必多言”。 如果一幅封面的构图能做到一笔不多,一笔不少,准确地表达精湛的艺术语言,是装帧家们的不懈追求。 比如,有些封面应是成功之作,但失于繁琐,结果平平。 就像有些电影镜头,本来在情节中通过人物的动势、景物的衬托、音响的效果已使观众明情达意,但偏偏要加上许多对白、旁白。 有的封而构图为表现主题,用笔面面俱到,老怕画不明白.就越想多画,结果画得越多,越画不明白,成了恶性循环,弄得人们眼花缭乱而看不出优劣,最后必然适得其反。 封而构图的艺术语言应当言简意赅:
“以少少许胜多多许”,“一滴水见大干世界”。有的演员演戏,在一个感伤的情节中虽无
一言,但掉下一滴眼泪就能传情给观众使之感受到她要述说的苦衷,“此时一泪胜千古”。 一幅封而构图的艺术浯言,也要像一滴眼泪那样,“言有尽而意无穷”。 封面设计的构图要“先做加法,后做减法”。 最后落笔应当简约、鲜明、准确、生动。 删繁就简是就艺术规律而言,决不是乱砍乱伐,否则会使构图空之无物.单调无趣。
计白当黑
中国画的构图很讲究“计白当黑”“宁空勿实”、“疏能走马,密不透风”。 古人的这些论述,对我们今天研究封面的构图来说,非常有益。 封面设计的构图基本上由两大部分组成,即实体形象和空白部分。 空白是封面构图中不可缺少的,就像繁杂的建筑群中间要有一块广场、草坪一样。
凡是成功的封面构图,除了其它因素之外,无不在疏密、虚实上下功夫,“知白守黑,得其玄妙”也。在封面构图中要善于利224
以调解统一,这种矛盾运动的掘山举形式所产生的节奏和韵律,能使封
面的构图充满着音乐性和抒情性,令人遐想飘然,正如德国大文学家歌德所说:“韵律好像魔术,有点迷人.甚至能使我们坚信不疑,美丽属于韵律。”
象外之象
封面构图的表现力的重要标志,就是看它能否超越自身,能否创造广阔、深邃的艺术境界,意在画外,撩动读者的想象之弦,使之余音袅袅。 封面艺术的魅力和感染力,有时恰恰要到形式语言的外面去寻找,这种笔不到意到的艺术效果所体现出来的特有意境,能打破封而判碧构图的有限空间.使人感到咫尺千里、意象无穷的艺术境界;无形中似有形,无色中似有色,无声中似有声。 美国作家海明威把文学创作比作飘浮在海洋上的冰山,认为用文字直接写出的部分仅仅是露在水面上的1/8,而将隐藏在水下冰山的7/8留给读者根据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想象力去探测、去挖掘、去理解、去回味、去补充。 “冰山之喻”能启迪如何去冲破图解的模式、因袭的成规、偏狭的思路,去开拓与深化封面构图的艺术容量。
采用象征、寓意、比喻、隐喻等艺术唯清手法都能使封面设计的构图超越自身,象外之象,画外之意,尽而有之。
字体布局
封面构图与其它造型艺术形式的一个特殊区别,就是必须包含文字,其书名、名、社名都要有合理的布局。 我国古代绘画,注重诗、书、画三位一体,“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中国画构图的题诗、落款的章法和布局,对我们今天研究封面设计的构图,是尤为难得的典范。 书籍封面的构图,同中国画的构图形式,在图与字的关系上颇有相似之处,都是由于图与字的完美组合相得益彰。 一幅封面的构图,离开了文字,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因为任何封面都是靠文字和图象的有机结合来表现主题的,而书名又是对内容的高度概括。 有的封面构图虽然没有图象,但借助书名等字体选择安排巧妙,同样能体现书籍的性质与特性.并富有美感。 一幅完美的封面构图,文字与图象总是互为作用、和谐一致、情真意切、准确无误,使文字在构图中的位置达到只有此地绝无二处的境地,令人移动不得。 同时要根据书籍的内容与构图的需要来选择字体,无论是美术字或书法字,都须与封面构图的格调一致,恰如其分。
色彩
绘画中的色彩,主张色相、色度、明暗、冷暖、面积等颜色的对比、调和与变化。 绘画色彩的方法论,对封而设计的色彩来说,是非常适用的。 但是,封面设计是装饰性的艺术,这种艺术形式的本身,决定了它的色彩的装饰性。 即使使用绘画性的色彩手段,也必须进入装饰。
封面设计的色彩,是体现书籍主题、表达情感、创造意境、激发读者审美联想的重要因素。 封而艺术的情感,不能只靠形象来体现,还要有色彩的协奏,才能组成一曲优美的旋律,形成一首和谐的曲调。 所以,研究与探讨封面色彩的目的,就是要使其与立意、构图协调一致的去创造感人的艺术形象。
封面艺术的审美价值,除了种种美学因素之外,色彩的视觉刺激和情感诱发,具有独特的审美功能;一块绿色就能激起人们对春天的向往,而蓝色又能把人们带人天空与大海的境界。 色彩的情感表现所具有的这种主观体验形式和外在表现形式,正是客观对人们自身关系的主观反映。
一个封而,应当热爱色彩,只有热爱色彩,才能明了色彩的美感和内涵。 每个人都可以利用颜色,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领略色彩的真谛。 只有对色彩痴情的人,才有可能揭示它的奥妙,才能扩大色彩的思想和艺术视野,才能突破以单纯再现对象为色彩手段的色彩观念。
封面色彩要表达书籍的性质与特征。
封面色彩也要激发读者情感的波澜。
符合性
封面的色彩必须符合书籍的特性,“随类赋彩”,即什么种类的书籍赋于什么样的色彩,是封面色彩艺术的基本规律。 封面色彩具有从属性质,它除了受到书籍内容的制约外,还受到立意、构图、形象等形式因素的制约。 一般的讲,理论书籍封面的色彩要庄重而不呆板,小说书籍封面的色彩要含蓄而不晦涩,儿童读物封面的色彩要活泼而不轻佻,青年读物封面的色彩要明快而不飘浮等等。 书籍的种类和性质决定了封面色彩语言的个性。 色彩如果没有个性.不但易于造成封面设计内容的混乱,而且也会给读者带来“不解之谜”。 书籍封面的色彩好比人们的衣着,男人的、女人的、老人的、孩童的,都各自形成了不同的服装色彩角度。 所以,封面设计的色彩,既要符合其书,与书籍整体的风貌和格调一致,又不乏发挥封面的独创性。
装饰性
封面设计的色彩,主要是装饰性的.而不是绘画性的,即使运用绘画性的色彩手段,也不能离开装饰性的需要。
装饰性的色彩方法,是注重色彩的色相和色值两个方而的对比及整体色彩的调和.既讲浓、艳、重,也讲淡、雅、轻。 利用颜色的相互作用创造出色彩的格调,格调高雅,就能使人心旷神怡。
装饰性的色彩特征,是简炼、概括、含蓄、夸张。 它既不是自然的再现,也不是随意的涂抹。 而是通过色彩的个性变化,创造出富有魅力的结构形态,给读者以视觉上的层次美感。
筒约性
在人类现代生活中,非常讲究高效率、高速度、快节奏,这不能不使人们的审美意识发生变化。 就建筑而言,过去那种繁彩镂金的建筑形式已被经济、实用、简约、明快的现代建筑所代替。 充满在社会各个角落的商标广告设汁,有些色彩繁琐得令人眼花缭乱,信息传递速度受到直接影响。 而精湛的商标广告色彩总是使人一目了然,加快了信息传递的节奏。 由此可见,封面设计的色彩必须紧随时代的大潮.以最简约、凝炼的色彩结构达到最美的色彩效果,“惜墨如金”,使其一色多能,一色多用,用之不尽,变之无穷。
象征性
封面色彩采用象征手法,也是一绝,它能启迪读者的艺术想象。 就色相来说,红色象征着炽热的激情,黄色象征着明亮和光辉,蓝色象征着天空和海洋,绿色象征着春天等等。 但是,这种象征只能是相对的,我们不能机械地把每一种颜色都打上一个象征的印章,实际上也无此必要。 我们探讨的不是单色象征,而是最终要体现在能否娴熟地、创造性地进行色彩构成。 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善于把生活感受、书籍内容、艺术技巧溶为一炉,使色彩所表现的书籍主题升华,从而形成美的色彩旋律.开拓新的色彩意境。
封面设计的色彩,是在特定的条件下,要求只能在一个32开张的固定空间里作颜色的选择,去进行各种各样的“形色统一”。 这种在从属性中去发挥创造性的色彩规律,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封面只有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去使用它、创造它。
综上所述,封面设计的艺术技巧主要为立意、构图、色彩三大要素。 三部分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不能机械地、单一地去理解,应当看到它们的内在联系。 立意、构图、色彩在封面设计中的体现,是互相穿插、互相交替、互相影响、互为作用的,应浑然一体,溶为一炉。 全面地掌握封面设计的形式法则,对于克服盲目性,提高自觉性,提高鉴赏能力和设计水平是有帮助的,但不能把它作为生搬硬套的公式,“文有法,而无定法”,“有法之极,归之无法”,只有领略了法的真谛,才能驾驭它、改造它,才能不受法则的束缚,才能有敢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探讨封面设计的艺术规律,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当今时代的书籍装帧艺术,已超越了自身,它融艺术、科技、经济、文化等多学科为一体,已不再是对书籍内容的简单重复和摹拟,而是在设计中最大限度地取得主动权,发挥独创性,进而去进行新的开拓与尝试,以便在艺术观念更新的今天,赶上前进的步伐。
同时也应看到,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使得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具有多元化、多层次、多色彩、多样性及不断更新,这不能不对我们今天的封面设计产生强烈的影响,不能不使我们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去思考:即用新的方法、新的技术、新的工艺、新的材料,进行新的尝试。 任何一种艺术流派的诞生.都有一个探索期、成熟期、衰亡期的过程,这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 封面在这个时代的大潮中.只有更新装帧意识,才能在装帧形式和设计方法上突破成规,解脱“画性难移”之苦。 才能创作出别具异彩的封面作品来,为书籍添彩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