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美国数学大奖首位女性华人得主!获评委陶哲轩盛赞 90后上海女生

新智元报道

:HZj

【新智元导读】 由陶哲轩担任评委的2024年美国塞勒姆奖,由华人女数学家王艺霖和阿根廷数学家Miguel Walsh获得!来自上外附中的91年上海女生王艺霖,成为塞勒姆奖首位女性华人得主。

最近,美国塞勒姆奖(Salem Prize)公布了2024年度获奖人——华人女数学家王艺霖和阿根廷数学家Miguel Walsh!

王艺霖是自陶哲轩(2000年)和詹大鹏(2011年)后的第三位获得该奖的华人,也是首位女性华人得主。

塞勒姆奖给王艺霖的颁奖词是——

Miguel Walsh是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数学系教授。

给Miguel Walsh的颁奖词是——

担任这届评委的陶哲轩,也在第一时间转发了此消息,并表示祝贺。

王艺霖讲解数学的视频,在Youtube和B站上就大受欢迎。

首位女性华人得主王艺霖

塞勒姆奖由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管理,每年颁发给在调和分析及相关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年轻数学家。

该奖项以法国数学家拉斐尔·萨勒姆命名,以纪念他作为20世纪伟大分析学家的遗产。

而塞勒姆奖的历届得主中,也有多位获得了塞勒姆奖。

陶哲轩表示,「王艺霖揭示了许多新的特征和方法来研究Schramm-Loewner演化,这推动了复平面中许多重要的随机结构。我个人非常期待看到她的工作将来如何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

在博士论文中,王艺霖引入了一个称为Loewner能量的概念,用于量化简单平面曲线的圆度。

论文地址:https://arxiv.org/abs/1601.05297

直观上,Loewner能量能测量曲线偏离完美圆形的程度。

利用这一概念,王艺霖研究了一类独特的随机平面曲线,称为Schramm-Loewner演化(SLE),该曲线模拟了二维临界格子模型和共形场论(CFT)中的界面。

Loewner能量的引入,使得王艺霖能够将SLE与泰希米勒理论和双曲几何联系起来。

尤其重要的是,她发现SLE环测度的作用与通用泰希米勒空间的Kähler势相一致——这是一个包含黎曼曲面泰希米勒空间作为复子流形的无限维复流形,其中Kähler结构的研究最初受到弦理论的启发。

她与Fredrik Viklund合作,基于SLE和更广泛的随机共形几何的结果,证明了关于通用泰希米勒空间的新结果。

论文地址:https://arxiv.org/abs/1903.08525

Fredrik Viklund这样回忆看到王艺霖论文时的感受——

随后,王艺霖和Viklund开始了一场「紧张而富有成效的合作」。

「第一篇论文很快就完成了,但第二篇需要更艰苦的工作。在她强烈的审美感引导下,王艺霖希望两人不仅要取得最佳结果,还要实现最优雅的证明。最终,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回报,完成了或许是我最满意的论文,」Viklund这样表示。

论文地址:https://arxiv.org/abs/2012.05771

在这篇论文中,两人对Loewner-Kufarev能量和Loewner-Kufarev等式进行了研究。

随后,王艺霖在与Martin Bridgeman、Kenneth Bromberg和Franco Vargas Pallete合作的最近一篇预印本论文中,将Loewner能量与双曲三维流形的重整化体积联系起来。

论文地址:https://arxiv.org/abs/2311.18767

这种联系暗示了 Loewner 能量的全息原理,令人联想到由胡安·马尔丁·马尔达塞纳(Juan Martín Maldacena)提出的弦理论中对应的AdS3/CFT2猜想。

让我们期待,王艺霖在未来利用概率方法,在随机共形几何的背景下建立更广泛的全息对应关系。

IHES所长Emmanuel Ullmo也对王艺霖表示了祝贺:「除了出色的研究成果外,王艺霖还是研究所非常活跃的成员,是IHES科学活动的推动力。她完美体现了我们在IHES所培养的合作与跨学科精神。」

个人简介

王艺霖1991年出生于中国上海,中学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 外国语学校 。

中学毕业后,她前往里昂Parc高中,就读数理预科班。

2011年,她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并先后获得了巴黎第六大学基础数学硕士学位和巴黎第十一大学概率与统计硕士学位。

2015年,她前往瑞士苏黎世理工学院读博,师从2006年菲尔兹奖得主Wendelin Werner。

2019年博士毕业后,她又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那里获得了C.L.E. Moore讲师职位。

随后,她成为美国国家数学科学研究所(MSRI)的Strauch博士后研究员。

2022年6月,她加入法国高等科学研究所(IHES)担任助理教授,成为由西蒙斯基金会资助的IHES首位享有盛誉的助理教授职位的持有者。IHES招人要求极高,已经有多位菲尔兹奖得主。

2025年7月,她加盟母校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任副教授。

她的研究处于复分析和概率论的交叉领域,主要关注旨在揭示随机保形几何、几何函数论和Teichmüller理论之间联系的主题。动机来自于数学物理。

她大部分时间都在研究Loewner能量、Schramm-Loewner演化、高斯自由场、Weil-Petersson Teichmüller空间、拉普拉斯算子的行列式、布朗环测度、双曲空间等。

目前,她是《伦敦数学学会公报》和《伦敦数学学会期刊》的。

另一位获奖者:Miguel Walsh

Miguel Nicolás Walsh是一位阿根廷数学家,主要研究数论和遍历理论。

Walsh出生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2010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获得本科学位,并于2012年在同一所学校获得博士学位。

他还曾是伯克利数学科学研究所的成员、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纯粹与应用数学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以及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冯·诺依曼研究员。

Walsh曾获得克雷研究奖学金(Clay Research Fellowship),并曾任牛津大学默顿学院(Merton College)的研究员。他目前是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的数学教授。

他于2013年获得MCA奖。2014年因对数学的贡献获得ICTP拉马努金奖(Ramanujan Prize),至今他是这两个奖项的最年轻得主。

2017年6月,Walsh受邀在2018年巴西里约热内卢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展示其研究成果。2021年,他被选为美洲数学大会(Mathematical Congress of the Americas)的全体大会报告人。

2024年,他在迈阿密举行的数学波会议(Mathematical Waves Conference)上获得美洲数学科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the Mathematical Sciences of America)首届IMSA奖。同年,他还获得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数学联盟(Mathematical Union of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的UMALCA奖。

菲尔兹奖得主的摇篮:塞勒姆奖

塞勒姆奖设立于1968年,以纪念拉斐尔·塞勒姆(Raphaël Salem,1898-1963)而命名。

塞勒姆是一位数学家,以深入研究傅里叶级数与数论之间的联系以及率先将概率方法应用于这些领域而闻名。

他在法国调和分析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他在1963年出版的《Algebraic Numbers and Fourier Analysis》和《Ensembles Parfaits et Séries Trigonométriques》的书籍,以及他与Zygmund共同撰写的关于随机三角级数的论文(Acta Math. 91 (1954), 245–301)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该奖由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数学学院颁发。萨勒姆奖被视为极具声望的奖项,许多菲尔兹奖得主曾经获得过此奖。1968年至今,总共有56位获奖者,其中诞生了10位菲尔兹奖得主。

参考资料:

https://www.ias.edu/math/activities/salem-prize

https://www.ias.edu/math/2024-salem-prize-winners

https://www.ihes.fr/en/salem-prize-wang/

https://yilwang.weebly.com/

https://mathstodon.xyz/@tao/113365176960404250


中国人的奥数真的强么

人们习惯了听到这样一种说法:中国的学生在数理方面拥有绝无仅有的巨大优势,尤其是在国际数理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中国不断蝉联奖牌与总数的榜首。 这虽然与至今为止没有获得学科诺贝尔奖的尴尬现实形成了巨大反差,但是至少在中学阶段的成绩是令国人欣慰的。 但是,对于某些无所事事而又喜欢搬弄是非的人,比如说我来说,对此的解释便是,这一众所周知的常识一定存在问题。 凡事都要用事实说话,于是我查了一下英文维基与国际奥数委员会网站关于国际奥数的资料。 结果出现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数字和例子,证明了我一向坚持的一个观点:人们想当然的事情,往往事实依据不是那么牢靠。 首先,中国确实是至今为止总分及奖牌总数第一次数最多的代表队,从1985年参赛以来分数第一总共有17次,而全队金牌数有11次之多。 (金蚂顷塌牌是按照人数比例分发,前12分之一参赛者获得金牌。 )但是,这并不是说明中国队能一直保持不败,近年来中国的总分在2003年被保加利亚超过,2007年被俄罗斯超过,而美国在2011年也就是去年得到了历史上第二次全队金牌,与中国平起平坐。 其次在国际奥数史上有一些非常吸引眼球的杰出参赛者与参赛队,但是我翻看了半天,没有半个中国人的影子,至多有点华裔。 国际奥数历史上唯一一次全队满分的纪录是美国队在1994年创造的,本来卢森堡队也在1981年创造过一次,但是那次卢森堡队只有一人参赛。 而说到个人参赛者,这些人的事迹可以把你闪瞎。 美国的Reid Barton是首位获得四次金牌的参赛者(1998, 1999, 2000, 2001),此人还获得过四次Putnam Fellow科学奖,另外是历史上唯一一名同时获得国际奥数以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金牌的人;而且信息学的金牌人拿了两次,2001年的那次总分第一(580分,满分600),比第二名多出55分。 此人后来参加MIT的ACM竞赛队,得过一次第二一次第五。 另外两名获得四次金牌的参赛者为德国的Christian Reiher与Lisa Sauermann,前者另获一块银牌,后者另获一块铜牌。 罗马尼亚的Ciprian Manolescu 是奥数史上唯一一名乎慎得过三次满分(1995, 1996, 1997)的人,他也得过三次Putnam Fellow。 苏联的Evgenia Malinnikova则是女性最高分数得主,得过两次满分(42分)与一次41分,是Manolescu 之前的最高分。 澳大利亚华人闷圆陶哲轩是IMO史上最年轻的铜牌,银牌与金牌得主,分别取得于10岁,11岁与13岁。 Noam Elkies是最年轻的满分得主,1981年年仅14岁。 我在大学里与熟悉情况的同学讨论过这个问题,中国的奥数队伍选拔方式与参赛机会都有问题,并不是针对所有年龄阶段放开的,被选拔上之后也只能有1-2年的参赛机会,因此不可能出现外国低龄参赛,以及高达5枚奖牌的情况。 IMO历史上获得三枚以上奖牌的,只有一人来自香港,根本无人来自中国大陆。 但是我觉得,如果觉得奥赛的体制阻碍了你的才能的话,大学以后的阶段总是会有让你放开手的机会(况且你又怎么解释那个蝉联信息学奥赛的猛人?)。 历届奥数参赛者中有40名菲尔兹奖、沃尔夫奖、高德纳奖、哥德尔奖等各大科学奖得主,为什么除了陶哲轩是澳洲华裔之外仍然是没有一个中国人呢?我看没有得到诺贝尔奖也不是时运不济,是因为这些头脑杰出的学生们,毫无真正的科学追求。 而且,在151名参加过奥数的中国学生中,只有7名女生,是不是有点小小的性别歧视呢?因为获得过5枚奖牌,其中4枚金牌,在去年得到唯一的一个满分的德国选手Lisa Sauermann,也是个妹子啊。 总的来说就是,中国队在奥数比赛中的成绩是优秀的,但是被人们有点过分的夸大,而且这优秀的成绩是属于国家与集体,不是个人自由追求的结果,制度也不允许出现过分杰出的个人,因此,中国队的奥数成绩,事实上与令人失望的诺贝尔奖等国际科学大奖成绩是相符合的,一旦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不以参赛队的成绩而是如诺贝尔奖一样以个人的杰出表现与创造能力评奖的话,中国很有可能也如诺奖一般一败涂地。

麦克阿瑟天才奖的华人获奖者

获得该奖项的杰出华人天才包括:徐冰1999年获得美国文化界最高奖:麦克·阿瑟奖(MAC ARTHUR AWARD),是第一位获得该奖的华人。 徐冰(1955-)祖籍浙江温岭,生于重庆。 1977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1981年毕业留校任教,1987年获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学位。 1990年接受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邀请,做为荣誉艺术家移居美国。 2008年回国,现为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最著名的当代艺术家。 在自20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创作的成名作《天书》系列中,他亲自设计刻印数千个“新汉 字”,以图象性、符号性等议丛坦题深刻探讨中国文化的本质和思维方式,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的经典。 九十年代移居美国后陆续创作《新英文书法》、《鬼打墙》、《地书》等。 此外,本世纪以来徐冰的创作面向更为丰富,特别是其日益关注的艺术介入社会的题材,《烟草计划》、《木林 森》、《凤凰》等均是颇具深度的代表作品。 鉴于在当代艺术领域的杰出贡献,1999年他荣膺美国文化界最高奖“麦克·阿瑟天才奖”; 庄小威2003年获得麦克阿瑟基金会天才奖的庄小威,是该基金会史上颁发的第一名华裔女科学家。 34岁成为哈佛大学化学和物理系的双聘教授。 庄小威利用改进的荧光光谱技术来研究单个分子,从而揭示复杂的生物过程。 2003年,她正利用这种方法研究流感和艾滋病病毒如何侵入宿主细胞,这有助于研发治疗病毒性疾病的方法。 陶哲轩2006年麦克阿瑟基金天才奖唯一一名获奖华人是天才数学家陶哲轩是唯一获奖的华裔。 这是陶哲轩在一个月内获得的第二个大奖,他在8月22日举行的第25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获得了数学界的最高荣誉──菲尔兹奖 (俗称数学诺贝尔奖)。 麦克阿瑟基金会(The John D. and Catherine T. MacArthur Foundation)的称赞陶哲轩的研究涉及多个领域,如:调和分析、偏微分方、组合数学和数论,并为多个数学界长久以来的推测(conjecture)提供了证明,他的研究也为许多领域开创了新的思维,对这些领域未来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何琳生物学家何琳何琳是2009年度二十四位获奖者中的唯一华裔。 1997年从清华大学毕业,2003年在斯坦福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分子和细胞学助理教授。 何琳关于研究微小核糖核酸分子在癌症形成和治疗中的作用而获得奖金。 沈伟于2007荣获美国“麦克阿瑟奖天才奖”的纽约美籍华人编舞家沈伟,出身于中国湖南,5岁学中国画,9岁在湖南省艺校学习中国传统戏曲,毕业后任湖南省湘剧院演员,后又学舞蹈,成为广东现代舞团舞蹈演员及编舞。 多才多艺兼善绘画,曾在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以中国传统水墨、结合现代舞姿打动全世中行界。 萧强2001年得奖,现为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信息学院专聘教授。 张益唐2014年获奖 。 主要贡献在于2013年4月17日向《数学年刊》(Annals of Mathematics)投稿证明存在无穷多对素数相差都小于7000万的论文《Bounded gaps between primes》。 同年5月21日,该篇论文被数学年刊接受。 杨培东2015年获奖。 杨培东是国际顶尖的纳米材料学家,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他1988年从木渎中学毕业后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系,1999年至今,先后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 2012年4月18日,他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2014年4月17日,杨培东团队渗培桐在人工光合作用方面取得划时代的科研成果,有望解决由二氧化碳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科学难题。

陶哲轩获奖记录

澳洲华人数学家陶哲轩,年仅37岁,以其卓越成就成为了全球顶尖的数学家。 他的研究领域广泛,包括质数和图像压缩等难题。 2006年夏天,他获得了数学界的至高荣誉——菲尔茨奖章,以及麦克阿瑟天才奖的50万美元奖金,这份荣誉等同于诺贝尔数学奖。 他的照片被澳洲两家博物馆永久陈列,且在2007年被评为澳洲风云人物之一。 他的调和分析研究成果为他赢得了这一荣誉,他是继丘成桐教授之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华裔数学家,当时他才31岁,同时也是澳大利亚首位菲尔茨奖得主,创下了最年轻纪录。

国际数学家大会,作为全球数学科学的最高水平会议,颁发的菲尔茨奖被誉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 尽管是最年轻的获奖者,但陶哲轩已经发表了超过80篇论文。 他在调和分析领域的贡献让他在2006年5月的第25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荣获菲尔茨奖隐慎凯,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亲自颁奖。

与他一同获奖的还有其他三位杰出数学家,他们的成就同样令人瞩目。 陶哲轩获奖后,他表示对孝没荣誉感到惊讶,但他表示获奖并不会使他所面临的难题自动解决,他依然专注于研究。 他的艾伦·沃特曼奖进一步肯定了他的科研成果,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他于2008年4月获奖,这表明他的影响力已超越了国界。

数学界的同行们对他的评价极高,认为他的才华如同莫扎特,他的工作跨越了调和分析、非线性偏微分方程和组合论等多个领域。 他的成就被广泛认可,美国《探索》杂志将他列为美国40岁以下最聪明的科学家之首,显示了他在全球科学界的地位。

扩展资料

陶哲轩,1975年7月15日,陶哲轩出生在澳大利亚阿得雷德,是家中的长子。 现任教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数学系的华裔数学家,澳洲惟一荣获数学最高荣誉“菲尔茨奖”的澳籍华人数学教授,继1982年的丘成桐之后获此殊荣的第灶唤二位华人。 其于1996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后任教于UCLA,24岁时便被UCLA聘为正教授。

对话realme徐起 AI已成为消费者购机的主要考量因素
庸才 乾隆四十七岁写下 吗 兰亭序 你知道他为什么被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