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光年 AI浓度很低 产品强度很高 飞书新品发布

不是将日常工作融入AI,而是将AI融入到日常工作。

|赵健

飞书每年会分别在春季与秋季举办两次产品发布会,但今年只举办了一次。

看节奏,飞书似乎慢下来了。但看成绩,并非如此。

在昨天(9月4日)举办的飞书产品发布会上,飞书CEO谢欣开场就公布了飞书过去一年的成绩单,除了像霸王茶姬、胖东来、荣耀、公牛、雅迪这样家喻户晓的大客户开始全员使用飞书,还首次正式公布收入数字: 飞书在2023年的ARR(年度可重复性收入)为2亿美元,成为同类产品中的第一。

飞书带来了三大产品更新,分别是全新一代飞书多维表格、飞书低代码平台、飞书项目,以及最全面的出海合规方案。

谢欣表示,过去人们对于飞书的评价,可能是用户体验好,产品细节多,甚至是界面比较漂亮,但很少有人提到飞书很强大。这一次,飞书想要改变这一印象,让用户感受到飞书的产品不仅美观,而且功能很强大。

比如,飞书正式推出飞书多维表格数据库,是本次发布会的重头戏。业内多维表格的单表容量极限大约是5万行,而飞书多维表格的单表容量突破了100万行,仪表盘也可统计1000万行数据,均为全球同类产品中最高。即使在飞书多维表格中计算10万行、100列公式这样复杂的数据,仍然能在5秒内便获取业务结果。

发布在2020年首次发布多维表格。过去几年,多维表格逐渐从一款没多少人了解的零代码产品,逐渐成长为一个新的办公品类。谢欣表示,提到办公软件,过去无非就是Office的三件套:Word、Excel、PPT。但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会把多维表格这一品类加进来。

市面上有不同的多维表格产品,而飞书引领了这一品类,“多维表格”这一名字就是飞书最早使用的。据飞书透露,飞书多维表格的月活数已经达到600万。

不同于今年大多数的发布会把AI作为大主角,2024年的发布会上,看起来飞书把AI浓度降到了最低,没有发布整体性的AI产品,而是将AI融合进了各类产品线中,如飞书智能会议纪要、融合在多维表格和低代码中的AI能力等。

这是飞书的产品理念。谢欣在发布会上提到,当前阶段, 不是将日常工作融入 ,而是将AI融入到日常工作。

不论是主动披露业务数据,还是冷静看待AI热点,还是沉下心来打磨性能更强大的产品,今天的飞书更加自信也更加从容了。

谢欣还打趣地表示,真的要感谢集团的支持,让飞书没有短期的财务压力,才能做好更加长期主义的事情。

在发布会后,飞书CEO谢欣、飞书多维表格负责人施凯文接受了「甲子光年」等媒体、机构的专访,回答了飞书多维表格、AI以及企业经营相关的问题。以下是专访内容,经「甲子光年」。

1.更强大的多维表格,系统搭建不求人

问:飞书早在2017年开始做多维表格,中间停滞过一段时间,2022年又加大投入。业内做到5万行已经是一个极限,但飞书多维表格做到了100万行。飞书是洞察到了什么契机,决定要加大多维表格的投入,并且在今天做到了行业的第一名?

谢欣: 我们其实没有停滞,只是后来投入的力量变大了。多维表格早期推出的时候,我们也不知道它到底有什么潜力,用户也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所以早期推广比较困难。

后来真的是因为有一帮先进客户,这个说实话,真的是这帮先进客户把这个产品玩起来了,搭建了很多系统,他们跟飞书反馈,说这个产品特别好,但还有什么功能没有满足,能不能开发一个。这样的反馈越来越多,我们才意识到这个东西可以解决以往不能解决的问题,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更好的用户用起来,我们做了更好的功能,他们用到更多的场景,辐射给更多人,我们就推荐给更多的普通的用户,就这么转起来。

问:现在业内也出现了很多相似的多维表格产品,这反映了协同办公领域哪些新的趋势?

谢欣: 多维表格是一个全新的品类,这确实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过去,我们谈论Office时,通常会提到Word、Excel、PPT,这是Office的三件套。而现在,多维表格成为了一个新的成员,业内很多人认为,一个优秀的产品就应该包含类似多维表格的功能,我们甚至为这个功能定义了一个通用的名称——“多维表格”。

这反映了一个新的趋势,人们正逐渐倾向于自助解决业务问题,我们叫做 “系统搭建不求人” 。在过去,如果企业需要解决业务问题,大多数情况下需要依赖IT部门。如果问题相对简单,使用Excel就足够了;但如果问题稍微复杂一些,普通员工就毫无办法,因为他们不会编写程序。多维表格的出现带来了新的趋势,它使得普通员工在遇到不是特别复杂的业务问题时,也能够通过多维表格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然,它作为一个新品类,人们一开始可能不太了解它是什么,需要一定的学习。但多维表格的学习门槛并不高,如果你已经学会了Excel,那么掌握多维表格也不会有太大困难。

施凯文: 我先谈谈我的个人感受。我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读过一篇华罗庚写的文章,名为《15分钟烧水》,这篇文章对我影响深远。它讲述的是如何将事情并行处理,提高效率。

回到多维表格的协作问题上,我认为解决的最大挑战是如何让企业的所有流程能够并行进行。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点,因为一旦流程并行化,我们就不必等待,也不会混乱。一旦并行化,我们就能将最佳实践通过流程、数据甚至视图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个高效的流程。无论是处理日常的打卡、员工报销,还是生产线的协作,每个流程都能被完美地沉淀到这样的系统中。我认为,这种提效和记忆累积是非常可观的。

第二点是关于业务问题的解决。就像烧水的例子,只有烧水的人才知道这个过程。如果制造水壶的人没有烧过水,他可能很难理解如何并行处理。在企业业务中也是如此,了解每个环节的快慢、如何提效、如何减少工作量的人,一定是那些真正在工作的人。但他们往往与搭建流程、系统有一定的距离,他们知道如何操作,但过去没有工具将这些操作转化为系统。多维表格可以作为业务人员的加强工具,赋予他们超能力,让他们将自己看到的最佳实践转化为系统。经过几年的发展,这些小系统正在逐渐扩大规模。

最近我们看到了一些案例,已经有几百人,甚至上千人使用多维表格进行管理。从我的角度看,这样的协作从根本上提升了项目的效率,不仅对个人来说可以减少工作量,节省时间去做其他事情,对组织来说,也能显著提升整个企业的效能、效率和精准度。这是多维表格目前解决得比较好的状态。

问:2022年,凯文还在做无代码创业,当时我问过你大厂与创业公司的关系。现在你在大厂做产品,比创业公司的优势是什么?大厂会有什么使命带动这个行业向什么方向发展?

施凯文: 我先从个人角度说一下。创业公司有一些前置的事情要解决企业的信任问题,没办法,创业公司要用很多精力才能自证,数据库是不是程序员可见,是否有流程机制来管理,以及客户会担心创业公司的生命周期,会不会几年内就做不下去了。所以,不管你业务多现先进,产品多好用,都要过这个关口。我两年前做无代码的时候,第一波客户都是通过个人关系做到的,因为信任我这个人,才用了我们的产品。

飞书不一样,已经形成了非常好的历史,过去很多年已经积累了非常多的客户。飞书早期做多维表格的时候还没有产品共创,当时有一个客户安克创新,我们天天到他们办公室问需要什么功能。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发展,信任问题早已经解决了。现在,产品人员就关注产品,而不是关注活多久或者是不是安全,这是在飞书多维表格做产品非常幸福的事情,也是很有成就感的方面。

问:在多维表格发布会过程中,有个客户说,这个其实很好用,但没有数据透视图,有的话会更好用。刚说完,多维表格马上就发布了数据透视图。你们是怎么做到对用户需求的卡点把握 这么准确的?是如何迭代产品的?

施凯文: 飞书客户很多,跟客户的交流很多。谢欣经常要求我们这些业务leader必须走到客户身边去,我们不是一个闭门造车的状态。其次,飞书的客户群体非常多样化,客户的一些需求会启发到我们,比如仪表盘,很多行业都在用,透视能力、数据连表分析能力等,都是客户不断push的。但是,不是客户有需求就加,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将客户需求转化为通用的产品能力,不仅对某一个行业有价值,而是为更多用户提供价值。

以仪表盘为例,我们的目标是与全球领先的BI公司的产品对齐,无论是在界面还是功能上。在将这些想法融入产品开发过程中,我会思考我们现在能做什么,下一步能做什么。我们不断地将产品能力和客户场景进行规划,我们首先了解客户可能实现的场景,然后逐步实现这些场景。

问:多维表格的功能很全能,从简单的到复杂的,从通用的到定制的,很多都可以做。飞书自己也说,引领了一个全新的品类。总结一下,多维表格的定位,以及用户画像是怎样的?

施凯文: 在刚才的发布会上,我们强调了多维表格的核心价值,它帮助业务人员构建他们在日常业务中发现的流程,以提高效率。我们的主要定位是服务于真正做业务的人使用,这是非常清晰的定位。进一步来说,多维表格的应用已经不仅限于业务人员。在一些案例中,甚至IT人员也使用它来构建解决方案,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

例如,有一家生产医疗器械的公司,每个生产车床都配备了多维表格的仪表盘,供工人录入生产过程中的参数。这表明多维表格确实可以在国之重器的生产环节中发挥作用,每个震撼人心的大机床上都挂着多维表格,这让我深受启发;包括蓝箭航天,我上次参观了他们在嘉兴的火箭引擎生产基地,每个引擎的组装环节都特别震撼,每个环节都放着多维表格的二维码,包括零部件的管理也是通过多维表格来实现的。这让我意识到,多维表格已经从我们最初定位的帮助业务人员做一些头部的和末梢的系统,真正变成了解决更大场景问题的工具,同时也帮助业务人员提高效率。一开始可能是因为不想依赖别人,就自己先搭着用,用着用着就不想换了,越用越多,越用越久。

问:很多客户用无代码平台、多维表格,甚至取代了一部分的数据库的功能。飞书跟这些复杂系统相比,比如ERP、 、MaaS,到底边界在哪儿?哪些是我们不能做的,哪些是我们做不了的,哪些是不能取代的?

谢欣: 有少量很先锋的客户搭建出了很高级的系统,但大部分客户不会用多维表格搭建出一个ERP,这个不靠谱,难度太高。整体来说,我们和专业产品不是取代关系,而是非常良好合作的状态。比如飞书自己的员工,销售管理人员并不接触任何Salesforce的界面,但底层仍然在用Salesforce,只是把系统与员工交互的界面用飞书承载了。所以,专业系统依然承载专业的诉求,但我们可以让专业系统的价值可以放大很多倍。

我们的使命始终没有变,就是帮助组织及其成员提升创造力和效率。在这个使命下产品的边界是很有限的,我们其实并没有一直在扩张品类,

飞书的产品边界就是通用的、相对来说开发难度比较大、天花板比较高的领域,目前就是包括多维表格在内的飞书基础套件,与人事组织相关的飞书People,低代码平台,以及飞书项目四大类。我们没有进入那些垂直领域的产品,我们也不太懂,这些市场应该交给合作伙伴去做。

问:去年发布会,谢欣说产品的易用性等于可用性,今年又说产品的强大,多维表格能解决很多数据库才能解决的问题。为什么有这种转变?

谢欣: 我们今天也非常强调易用性,虽然今天讲了这么多强大的功能,但是多维表格的易用性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低代码平台也是如此。

从产品角度,我们团队的习惯是,什么东西觉得不够好用,就不太能忍。今天在发布会期间,我还在吐槽翻页器太难用了。我们这个团队天然会觉得产品的易用性应该做到位,这和团队的气质是有关系的。可能不是每个团队都特别关注,至少我们特别关注。

从客户的角度,我们谈先进团队先用飞书,既是我们的广告语,也是实话。我们很多客户真的非常先进,一方面能把东西玩出花,另一方面要求很高,不好的地方不能忍受,不能就要不断改。我现在飞书首页还放了我的邮箱,接受大家的吐槽。

2.不是将日常工作融入 ,而是将AI融入日常工作

问:去年飞书推出了一系列 产品,这些AI产品目前的应用情况是怎样的?

谢欣: 第一个是AI实际场景中的应用。我对AI的认知在过去一年多是不断迭代的过程。正如我今天在发布会上所谈,我们目前认为,在企业中, 不是将日常工作融入AI,而是将AI融入到日常工作。 我们今天并没有发布一个整体的AI产品,而是在每个产品中加入了一些AI功能,比如多维表格、字段捷径、仪表盘等。我们目前的判断是,将AI能力嵌入到具体功能中,效果是比较好的。

我今天谈到的智能会议纪要是目前为止在飞书中AI使用渗透率最高的功能。使用这个功能非常简单,你只需要录制会议,其他什么都不用管。我们现在甚至支持不录制,也能自动生成会议纪要,包括会议的每个章节内容、待办事项等,而且非常准确。这是到目前为止使用最广泛的功能,用户满意度也非常高。

此外,我们今天谈到的许多产品中加入的AI功能,通常是随着用户本来使用的功能而渗透的,比如仪表盘。用户在使用仪表盘时,AI可以帮助解释数据变化的原因,这些AI能力虽然在每个功能中的渗透率没有那么高,但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应用。

问:去年业内对 的期待比较高,包括飞书自己也做了智能伙伴,但是今年好像大家发现AI这件事情似乎没有达到预期。飞书如何看待AI在软件领域所带来的价值?

谢欣: 实际上,我今年年初就在思考这个问题。去年,整个行业都在All in AI,似乎不涉足AI就完全跟不上形势。飞书不做大模型,但我注意到,不仅是AI公司,甚至传统公司也在开发自己的大模型,这在我看来有些夸张。

去年,包括我们在内的许多公司的发布会都大力强调AI。但今天,至少在当前阶段,我们认为在企业应用中,将AI融入工作流程才是更实际和有效的方法。我感觉去年大家对AI过于上头了,而现在可能有些人开始意识到AI好像也就那么回事儿,实际应用并没有那么广泛。这与技术成熟度曲线的规律相符,一开始大家充满热情,随后可能会有一段冷却期,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AI会逐渐渗透到我们的工作中,悄无声息地改变行业和社会。

因此,我们现在不再大肆宣传AI能力,只有当我们确信某个功能做得足够好,用户使用后不会失望时,我们才会进行宣传。例如,我们今天讨论的智能会议纪要功能,我已经非常有信心,你可以尽管使用,虽然不能说100%,但我认为99%的满意度是可以实现的。

其实我很佩服苹果,苹果在这次AI浪潮中是最晚谈论AI的公司之一,但它们并没有落后,而且在与ChatGPT的谈判中表现得非常强势。我们比较认同苹果给用户超出预期的体验,而不是业内很多公司给用户超出预期的广告。至少在to B领域,我们还没有达到那个阶段。也许五年后情况会有所不同,但在这五年里,我们需要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每件事,然后在五年后推出一个真正令人惊叹的产品。

3.感谢集团能让飞书做长期主义的事情

问:年初做了组织优化与调整后,飞书今年整体的增长计划与目标是怎样的?

谢欣: 我们强调了“特别强大”的产品能力。过去,我们并没有特别强调这一点。大家通常认为飞书的用户体验良好,甚至有人认为它外观漂亮,但很少有人提到它的强大。今年,我们希望改变这种印象,让大家感受到飞书的产品不仅美观,而且功能强大。

这是我们今年第一次发布会,以前是一年两次。因为之前很多东西觉得做得不够好,后面做了很多调整,业务更聚焦。整体来讲,我觉得围绕更聚焦的单点,把产品的强大,帮助企业真正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做好,这是更关注的事情。比如我们今天谈多维表格,谈低代码平台,谈飞书项目,和以前谈的好像不一样,我们以前是聊天、会议、界面、文档,可能是因为市场的大环境,还是围绕客户需求出发,确实是更聚焦的结果。

问:追问两个成本相关数据指标,一个是NDR,一个是单位经济成本分别是多少?

谢欣: NDR(Net Dollar Retention Rate)和单位经济模型也是我们内部非常关注的指标,这些数据我们暂时不对外公布,整体来说我们觉得还可以。我们不能仅仅为了提高ARR的同时扩大亏损,或者伴随客户流失,这无疑是荒谬的。

实际上,有非常少量的产品或者服务我们已经不再做了,因为我们发现NDR表现不佳,甚至客户有时会过高地估计了某些产品功能的价值,最开始觉得好用,但过一段时间后,他们意识到这些功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有价值。如果是这样,这个钱我们也不赚。我们确实做了少量的调整,以确保业务是可持续和高效的。

问:从外部观察的角度来看,人们可能会对2022年至2023年期间飞书的商业化进程感到担忧,尤其是在考虑传统to B客户的需求和购买习惯时。然而到了2024年,我们发现许多先进企业和客户还在使用飞书,商业化进程似乎取得了显著的提升。这种质变的原因是什么?

谢欣: 其实我们自己并不觉得有所谓的质变,从一开始到现在,我们一直在坚持做一些事情,这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可能这个行业走过一些弯路。比如,我们从一开始就认为飞书做的是SaaS,既然是SaaS就应该收费,似乎是很简单的道理。但一开始行业好像不是这么认知的。

你提到市场经常担心飞书的商业化,我蛮感谢市场的,因为我自己不太担心。飞书一开始就觉得应该努力把大企业服务好,在飞书刚做商业化的时候,就拿到了几家上万人的客户,甚至上几十万人的客户,比如华润,这其实是非常难的。如果能够解决中大型企业的复杂需求,同时确保产品对小企业来说也不复杂,那么我认为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是完全正确的。

问:飞书成长速度非常快,基本是200%的增速。但另一方面今年很多人讨论飞书的人均产值不到30万,和中软国际差不多。未来发展过程中是会更关注增长还是会关注减亏和提高人效?

谢欣: 飞书是在集团内部,短期的财务压力没有那么大,我们至今还是亏损,当然亏损是在明显的收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能够有更大的投入,获得业务增长。你说我们的人均产值和一些传统软件公司比可能差不多,但是你看增长曲线和潜力,是非常不一样的。

所以,第一,我觉得真的要感谢集团,让我们做这个事情有所差异。第二,谈到增长和盈亏的问题,我觉得这两个是正向的,我们的收入涨得越高,亏损就会越低,因为我们卖一个客户是赚钱的,只是现在的固定研发成本还不能覆盖,我们需要更多的客户把这部分覆盖,这样以后就会赚钱了。

问:飞书主要客户是前沿的互联网大厂、创新客户,如何解决软件行业项目制的挑战?

谢欣: 飞书的客户群体已经不局限于互联网大厂。我们的客户分布非常广泛,当然,互联网科技公司是飞书最早的甜点客户,产品功能都会用,没有太高的销售成本。近几年,我们已经扩展到了更多行业,包括农林牧渔、房地产、物业管理、零售和餐饮等,客户群体已经非常多元化。

关于项目制,在面向大型企业销售时,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非常具体且倾向于项目制的需求。这些客户通常习惯于传统的IT解决方案。这时,我们会告诉他们,飞书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提供标准化的产品,我们从未为任何一家公司单独开发过专属产品。有时候,客户的需求是普适的,只是之前的产品能力无法满足,我们可以与客户共创来解决。飞书非常注重开放性,提供了丰富的API接口,客户可以通过这些接口实现个性化的需求,这可能是我们直接提供支持,也可能是我们的合作伙伴来协助实现。还有一些客户真的提了非常个性化的需求,我们就会说这个做不了,要不你们找其他解决方案。

V Tecno Phantom 传音 Fold2
手握千卡算力集群 21岁当苹果AI总监 Ilya融资10亿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