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天津10月26日电(记者郭方达)指示灯规律闪烁,机柜发出轻微的嗡鸣,这是位于天津市武清区的京津产业新城高村数智创新园机房内的常见景致。这个不足2平方公里的园区,是京津冀地区距离北京核心区最近、规模最大、算力最强的专业智算产业聚集区之一。
自2014开始建设,园区目前已实现智能算力约6000P,成为京津冀地区的核心算力节点之一。
“园区到北京骨干网络节点路由距离小于50公里,时延小于1毫秒。距离优势是吸引北京企业落户的重要原因。”园区运营公司副总经理谭慧申表示,园区丰富的算力资源可对首都经济圈人工智能大模型、金融、互联网、云服务等产业算力需求进行支撑。
自创立之初,园区便与清华大学数据科学研究院开展紧密合作,确定发展以大数据为支撑的智慧产业。园区扩容期间,不断以协同发展为目标,持续承托来自京冀两地的企业项目。目前,园区已有国铁集团软件中心、蔚景数科、北工大可信计算实验室等一批来自京冀地区的企业或机构入驻。
2024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大会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北京市算力互联互通和运行服务平台汇聚京内外29家算力服务商超5万P的公共算力资源,“北京数据+津冀存算联动”的产业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工程师在天津市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对服务器设备运行温度进行人工核查记录。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在算力基础的支撑下,京津冀三地赋能数字产业的能力不断增强。
一段时期以来,位于天津的卓朗科技信创适配中心马不停蹄地开展建设,目前已完成十余项面向核心生产系统的应用适配工作。
天津卓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坤宇说,在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企业需要进行产线与数字系统的磨合,以对系统性能进行调试。为了避免对正常生产产生影响,一个测试环境必不可少。中心提供的拟真生产场景,可以帮助企业减少应用适配的共性问题,减少适配成本,降低替换风险。
通过发挥产业上下游的“粘合”作用,为产业的数字基底加码,一批类似的平台企业在算力基础持续夯实的背景下成长起来。
天津江天数据科技有限公司首个数据中心已投入使用。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近年来,京津冀三地持续加强算力资源的统筹、调度和应用,促进数据要素流通,有效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以天津市为例,就印发了《天津市算力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围绕加快优化算力供给结构、强化国产自主可控技术创新、拓展算力赋能领域、推动算力绿色低碳安全发展等方面,明确了一系列重点任务。
三地对于算力基础的布局,也推动了一批项目落地开花。几天前,天津软件园在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中新天津生态城正式开园。园区规划面积约5.38平方公里,从一片盐碱荒滩上起步,将打造软件产业的集聚区。
软件园建设运营方泰达控股副总经理刘德胜介绍,天津软件园是在天津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背景下,重点布局的现代产业园区。“软件园将以先进计算产业为主导,构建涵盖算力、算法、算据、算用全产业链的产业体系。”
天津市工信局局长尹继辉表示,通过抢抓数字机遇,加速产研融合、数实融合,未来还将不断激活数据资源价值,培育一批数据创新型企业,赋能企业研发创新、协同制造。
打赢AI争夺战,要靠一张算力网
AI算力是未来国家、城市、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文丨华商韬略 陈必章
在人工智能时代,AI算力就是电,AI计算中心就是电厂。
电力时代,我们构建了一张“电网”,如今随着国内各地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相继落地,我们正在编锋梁如织一张AI算力网络。
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已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保障和提供充沛的AI算力,对于赢在AI时代的国家、城市和企业来说,已经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没有算力 就像没有电】
最近这段时间,全国很多地方政府和企业领导最闹心的事情什么?
答案可能是两个字:缺电。
但这个闹心的事情还没解决,在全球各国,乃至一国渣备之内的不同地区,又开始面临一个像电力一样,决定国计民生的关键要素。
这个关键要素就是AI算力。
AI算力,顾名思义,就是支撑AI的计算能力。 此处的计算不是加减乘除,而是对世界万物的计算,是万物互联、人工智能之下的高度复杂、无所不在的计算。
不同于传统算力,AI算力为了支撑AI模型的开发、训练和推理,对并行处理能力的要求特别高,也因此需要专门的AI芯片和框架。
比如, 具备强大浮点运算能力的AI芯片,才能够通过训练、持续迭代优化提供满足行业企业智能化转型的高质量AI模型。 复杂模型训练中,需对上千亿个浮点参数进行微调数十万步,需要精细的浮点表达能力。 如果没有强大的训练芯片,则难以保障算法模型产出的效率。 千亿级中文NLP(自然语言处理)大模型“鹏程·盘古”,面向生物医学领域的“鹏程·神农”平台的发布,都离不开AI芯片的支撑。
再比如,被视为“AI领域操作系统”的AI框架,90%的AI应用是基于AI框架层来开发。 在该领域国内 科技 企业已取得重大成果: 业界领先的AI计算框架升思MindSpore,是一款支持端、边、云全场景的深度学习训练推理框架。 除具备自主可控的优势之外,一套框架即可支持AI+科学计算等多样性应用。 当前升思MindSpore社区累计下载量超过60万,有超过100家高校选择升思MindSpore进行教学。
正是有了这些AI芯片和AI框架释放出的AI算力,我们才能加速进入万物互联和人工智能时代。
今天,从每个人手里的手机,到企业的云上平台,再到城市大脑……我们的生产和生活越来越依赖于AI,越来越深入向AI获取力量。
对中国来说,AI是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升级的关键。 最近多年,众多城市都在努力争夺各种资源提升城市的发展力和竞争力,而AI算力就是未来发展最重要的“资源”。
在人工智能的世界,没有AI算力,就像没有电。
AI算力已渗入到我们生活和生产的方方面面,以大家较为熟悉的医院药房取药为例:
拿到处方药单,在药房前排队等候,由医务人员拿着处方照单分药,这种漫长的等待和焦虑,很多人都有切身体会。 现在,已经有企业开发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全自动补发药品的机器人,用到了3D视觉定位、机器人智能抓取、智能视觉复核技术,能够确保100%补药准确率,而且效率也更高,发药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2500盒,8秒钟就可以处理一个订单。 在药品发放过程中,系统可以自主调度搬运药品,不需要人工的干预。
它带来的最直观的改变,就是可以把药品分拣的时间从原来的50秒缩短到3秒,患者只需要一分钟就能取到药品。
这个过程中,怎么识别处方单,怎么准确分拣并发放药品?要实现这些功能就得看这个机器人使用的AI系统能算得有多快、多好、多准,这就是AI算力。
【要有电 就得有电厂和电网】
AI算力如此重要,但很多企业缺银启乏足够的资金来搭建自己的AI算力。 那AI算力需求该如何被满足,国家、城市又该如何提供足够的AI算力支持,推动AI产业发展并赢得AI时代的竞争力呢?答案是, 要让AI算力成为公共资源,配套建立新型基础设施。
这种新型的算力基础设施就是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用回电气时代的比喻,那就是要建电厂和电网。
首先是,加快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建设。
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是以基于人工智能芯片构建的人工智能计算机集群为基础,涵盖了基建基础设施、硬件基础设施和软件基础设施的完整系统,其核心功能就是,提供从底层芯片算力释放到顶层应用使能的人工智能全栈能力,也就是输出AI算力。
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除了是提供公共算力服务的平台,还同时应该是应用创新的孵化平台、产业聚合发展平台和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平台。 只有同时扮演好这些角色,才能打通“政产学研用”,集中最多的力量,形成产业汇聚力并提升AI竞争力。
目前,全世界都在加快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建设。 尤其是美国,它一方面千方百计地打压其它国家的发展,一方面则大手笔投入加强本国人工智能的发展,拜登政府更一度公布了3000亿美元的投资计划,捍卫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地位,而其中很重要的投入,就是加强数据中心和智算中心的新基建。
中国当然不会轻易错过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 早在2017年,国务院就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并强调要“建设高效能的计算基础设施”。 去年疫情期间,中央进一步明确提出新基建战略,而加强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建设,则是整个新基建的重中之重。
因为,没有强大的算力,以数字化为着眼点的新基建七大领域几乎都无法实现其建设目标。
国家战略指引,市场前景召唤,甚至经济转型升级的压力下,诸多地方政府都已积极行动,牵头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建设,并以此为基础提升本地算力水平,构筑数字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今年5月31日, 科技 部批复的15个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中,武汉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已率先竣工并投入运营;西安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也已经上线,其它省市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建设也陆续规划中。
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投运以后,为武汉乃至湖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科研创新、企业转型等提供了算力支撑。
比如,武汉大学基于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打造了全球首个遥感专用框架武汉,针对“大幅面、多通道”遥感影像,在整图分析和数据集极简读取处理等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
再比如,中科院自动化所利用该中心的算力支持,研发了全球首个视频生成多模态大模型——紫东.太初。 作为业内首个千亿级三模态大模型,紫东.太初的视频理解与描述性能已做到全球第一,不仅具有多任务联合学习能力,还能通过学习实现AI化的图文搜索,以及音频、短视频、MV制作,极大缩短音视频的创造时间。
9月份,西北地区第一个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落子西北重镇西安市,一期规划具备300P AI算力的西安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基于升腾AI基础软硬件平台建设,将提供精准可靠的模型训练及推理。
西安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已经签约了西安电子 科技 大学遥感项目、西北工业大学语音大模型项目、陕西师范大学“MindSpore研究室”多个项目,在支撑西安“6+5+6+1”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同时,也会强化西安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为西北地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提供算力支持。
刚刚上线的西安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算力使用率已快接近满负荷状态。 当地各行业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对于算力的渴求可见一斑。
其次,高效利用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算力资源。
当越来越多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建成、投运,如何让它们的算力更高效并服务到更多的行业和企业?如何避免各地算力分布不均衡、使用效率不一致的情况?如何让没有规划建设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地方,也能享受到AI算力的使能?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之间的互联、协同、共享,成为需要各界考虑的一个问题。
这就需要人工智能算力网络了,就像电网之于电厂和用电对象。
有了算力网络,我们就能将分布在各地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节点连接起来,动态实时根据算力资源状态和需求,实现统筹分配和调度计算任务,构成全国范围内的感知、分配、调度人工智能中心的算力网络,然后在此基础上汇聚和共享算力、数据、算法资源。
最重要的是,有了这张网,更多的行业和企业,就能像现在用电一样使用AI算力了。
那么,算力网络这张网还会给整个人工智能行业有哪些作用呢?
首先是算力的汇聚, 就是把不同地区、不同城市的算力资源高速互联,实现跨节点之间的算力合理调度,资源弹性分配,这有利于提升各个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利用率,实现对于整体能耗的节省,后续可支持跨节点分布学习,为大模型的研究提供超级算力。
其次是数据的汇聚, 政府牵头与各行业企业合作,在达成人工智能领域的公共数据开放之后,可依托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汇聚高质量的开源、开放的人工智能数据集,能够促进人工智能领域的算法开发和行业落地。
最后是生态的汇聚, 各个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之间,统一互联标准、应用接口标准,实现网络内大模型能力开放与应用创新成果共享,强化跨区域科研和产业协作,为全国范围用户进行人工智能应用创新提供更多的资源选择和更便捷的合作方式,加速产业聚合,激活产业共融共生。
简单总结算力网络,就是汇聚大数据+大算力,使能大模型和重大科研创新,孵化新应用。 进而实现算力网络化,降低算力成本,提升计算能效。
科技 部在三年行动规划中指出,要“布局若干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形成广域协同的人工智能平台”。 在这一规划的指引下,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陆续在许多城市落地。 就在刚刚结束的HC2021上,20多个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建设城市联合点亮了“人工智能算力网络”。
这张人工智能行业的算力网络,已经开始编织构建。
【AI算力建设 不是从长计议而是迫在眉睫】
2020年,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家、并行计算先驱Charles Leiserson在《科学》杂志上撰文指出:
深度学习正逼近现有芯片的算力极限。
事实上,过去十年,人类最好的AI算法对算力的需求几乎增长了100万倍,平均每3.4个月翻一倍。
相比之下,全球AI算力的增长却十分有限。
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巨大鸿沟,促使各国政府,尤其是中、美、欧、日等AI技术领先的地区大力建设AI算力。
没有强大AI算力,一个国家或地区必然在未来的 科技 竞争中处于劣势。
从当前算力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来看,深圳、武汉、西安等城市均已建成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并投入运营,成都、河南等城市正在建设中,北京、南京、上海等地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加速建设,也是蓄势待发。
未来,一旦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全部建成,并组成人工智能算力网络,不但将为 社会 提供跨地域、源源不断的超级算力。 而且,还能够实现跨区域的科研和产业协作,使能大模型和重大科研创新,为千行百业孵化新应用。
最终,使得人工智能赋能更多的行业和场景,让我们在未来国家之间的产业和 科技 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
加码智算中心!中国移动在谋划什么?
中国移动智算中心的全球运营商最大单体智算中心——中国移动智算中心(呼和浩特)正式发布并投入运营,标志着其在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服务领域迈出了重要步伐。 作为全球运营商中单体液冷智算中心,该中心从投产即开始承接大模型训练任务,并入选2023年度“央企十大超级工程”,彰显了其在智算领域的领先地位。 智算中心是基于智能化技术和算法的数据中心,相较于传统数据中心,更加注重数据的智能化处理与应用,以实现更高效、更智能的数据管理和服务。 中国移动呼和浩特数据中心,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云计算基地,位于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的国家枢纽节点中,是该公司4+3+X全国数据中心战略布局中的旗舰级数据中心,园区占地面积广阔。 随着业务量的增长与创新发展,数据中心的总体建设规模从最初的62.1万平方米,调整至95.12万平方米,机房楼数量从18栋扩充至30栋,机架服务能力从5.25万个提升至9.7万个,总投资从150亿元增加至235亿元。 这一系列的扩建升级,不仅满足了京津冀地区高实质性的算力需求,也为长三角等区域提供了非实质性的算力支撑,持续承担着东数西算的使命。 数字化浪潮下,中国移动呼和浩特数据中心在做好通算业务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智算业务,以满足人工智能领域对算力的迫切需求。 该数据中心部署了约2万张AI加速卡,实现了AI芯片的国产化率超过85%,智能算力规模高达6.7EFLOPS,相当于65个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的算力融合,为人工智能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与强劲的动力。 智能算力的需求随着AI大模型的涌现而迅速增长。 据市场咨询机构IDC预计,2026年我国智能算力规模将进入每秒十万亿亿次浮点(ZFLOPS)级别,达到1271.4EFLOPS,年复合增速高达52.3%。 中国移动等三大电信运营商正将算力作为投资新热点,特别是在智能算力方面的投资显著增加。 中国移动呼和浩特数据中心作为智算基础设施的典范,其成功运营不仅展示了中国移动在智能算力建设上的实力与创新,也预示了未来运营模式的革新。 通过利用中国移动的九天大模型,为客户提供服务,显示出行业革新方向的潜力。 基于智算中心的节点,中国移动将构建人工智能大平台,提供多层次智算服务能力,与行业龙头共建共创九天·众擎基座大模型,汇聚产业基础软硬件、算法、大模型等优秀成果,承载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服务千行百业,推动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 在4月28日的2024中国移动算力网络大会上,中国移动发布了一体化算力网络领航数智产业行动计划,展示了在算力、算网、算数、算脑等方面的发展成果,并宣布谨春推动算力网络加速迈向算网3.0新阶段。 中国移动通过构建“N+X”大规模智算基础设施,实现大算力赋能大模型;建设高速算间网络,打造全球领先的SRv6承载网络;创新打造数联网(DSSN),激活数据要素价值;以及通过AI+赋能一体化调度,创新打造算网大脑,实现智能编排与统一调度,助力纤晌迹“东数西算”工程落地。 中国移动在智算领域的布局,旨毁并在成为国家级算力网,成为未来社会算力流通的大动脉。 通过智能、集约、普惠的算力服务,推动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提升业务效率和创新能力,为数字经济注入强劲动力。 中国移动智算中心(呼和浩特)的发布与运营,不仅代表了其在智算领域的领先地位,也展示了其对算力网络发展的长远规划与战略决心,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树立了新的标杆。
中国移动是如何彰显数字化的中国力量?
在2023年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中国移动以其显著的数字化转型成果展现了中国力量。 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强调,信息通信业正步入融合创新的新阶段,5G、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科技创新浪潮。 在数字化转型方面,中国移动荣膺国际权威报告榜首,连续两年领先全球电信运营商。 中国移动通过“连通万物,筑牢基石”展示了其强大的技术实力。 在N3超级展馆的展区,他们以“数智赋能,共享未来”为主题,展示了在5G/6G通信、算力网络、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创新,以及这些技术如何助力社会经济发展的案例。 关键共性技术的标准物毁化和开源共享策略,使得不同技术协同进步,形成强大的融合创新力量。 在新型基础设施方面,5G网罩逗备络的广泛部署,算力网络的全国布局,以及能力中台的开放模式,都表明了中国移动在提供高效服务上的决心。 比如,东数西算的光网技术,以及算力网络的低时延特性,都体现了中国移动在全球通信领域的领先地位指喊。 “数智融合,赋能百业”部分强调了中国移动如何将技术应用于实际场景,如5G与AR的融合提升用户体验,以及5G新通话带来的智能翻译和商务功能。 在家庭、企业乃至整个行业中,他们构建的智能生态系统展现了创新服务的全面优化。 在环境和生态保护方面,中国移动通过“5G﹢两江”智能禁捕项目和绿色5G基站,展现了其在数字化转型中的社会责任。 在教育、医疗和文旅等领域,他们通过智慧服务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中国移动在全球化合作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通过布局全球网络资源、推动国际合作平台和发布6G白皮书,展示了其在推动技术创新和国际标准制定方面的贡献。 他们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信息服务科技创新公司,为全球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总结来说,中国移动通过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融合,展现了其在数字化转型中的强大实力和领导力,积极推动全球合作,共同迎接科技创新的浪潮,为全球数字化进程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