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正义 in AI时代 All

孙正义和软银在AI话题里的存在感,最新消息有两则,一是软银与阿波罗讨论成立一只大型基金,以投资数据中心、芯片工厂和其他AI项目相关事宜,规模或超200亿美元。

二是,AI巨兽OpenAI最新完成的66亿美元融资,首次出现了软银的身影,投资金额为5亿美元。OpenAI创下了全球创业公司近年来融资规模之最,一举成为仅次于字节跳动与SpaceX的全球第三大独角兽。

曾错过英伟达与OpenAI的孙正义,如今频繁为AI发声,并且试图建立起以AI为中心的新帝国。

阿里巴巴之后,AI能为孙正义带来新的传奇际遇吗?

深耕AI芯片

作为知名的投资大师,孙正义似乎被外界认为在AI时代有些“迟滞”。但实际上,孙正义从十年前就开始谈论AI,软银在AI领域的布局也由来已久。

孙正义从一开始就将公司定位为在科技领域具备前瞻视野的企业。因此,自2012年起,日本软银便在全球范围内购买人工智能企业的股份。

为了实现企业构想的美好愿景,2017年,孙正义还专门成立了软银愿景基金,专注于投资科技领域的创新公司以及各种初创企业。

愿景基金共有两期。在一期投资中,软银斥资320亿美元收购了英国半导体公司ARM,后者是全球知名的英国半导体巨头。这也被业界认为是软银涉足AI领域的一个开创性做法。

在收购前,ARM是一家总部位于英国剑桥的芯片设计公司。它并不直接制造芯片,而是专注于设计芯片并出售芯片生产授权。

其设计的芯片架构被广泛应用于平板电脑、嵌入式系统等领域,在智能手机领域也拥有极高的市场份额。

然而,当时的ARM正面临市场和财务上的挑战,让孙正义看到了收购的机会。他认为,只有投资具有颠覆性技术的企业,才能在未来的科技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ARM正是他心目中的理想投资对象。事实也验证了孙正义这一投资行为的正确性。

近年来,得益于AI事业的蓬勃发展,ARM的市值显著增长。2023年9月,ARM在纳斯达克顺利上市,发行价为51美元,当天收盘股价大涨约25%,总市值近652亿美元。后续随着AI热潮高涨,ARM市值一再冲锋,如今已经接近1500亿美元。

从ARM身上获得的巨额盈利和经验,也成为孙正义2023年大举扩张投资的底气。

在此之前一年,软银的投资几乎停滞不前,孙正义甚至宣布将不再主持软银财报会议,迈向退休。

许多人感叹ARM是孙正义找到的第二个阿里。

借助这次ARM的成功上市,孙正义受到一定启发,将投资战略从高调的风险投资转向人工智能和半导体领域的战略投资。

仅2024年夏季,软银集团就相继投资了AI明星创企Perplexity AI,领投了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Skild AI,与美国Tempus AI成立了医疗合资公司,收购了英国AI芯片独角兽Graphcore。不可谓不激进。

Graphcore被业内称为“英国版英伟达”,此举也被认为孙正义为弥补当初错失英伟达而下的一笔重注,欲与英伟达分天下。

Graphcore专注于研发全新处理器IPU(Intelligence Processing Unit),致力于加速机器智能产品和服务的开发。该公司IPU处理器的研发和应用推动了AI计算领域的发展和创新,为各种AI应用提供了强大的计算支持。

然而,AI硬件行业竞争激烈,资金需求巨大。加上疫情、美元加息通胀等因素,2020年左右,Graphcore的营收大幅下降,税前亏损持续扩大。

在这种背景下,Graphcore开始寻求外国买家的收购,以缓解财务困境并寻求新的发展机会。在与孙正义的软银集团进行深入谈判后,双方达成了收购协议。

软银方面相信Graphcore将在其人工智能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软银投资顾问公司管理合伙人Vikas J.Parekh表示,下一代半导体和计算系统对于通用人工智能(AGI)至关重要。

继ARM之后,这项交易标志着英国半导体行业的又一重要资产归于孙正义之手。业界普遍认为,这次收购行动有效扩大了软银在AI领域的布局。

进军AI算法

孙正义高度看好人工智能的前景,甚至曾公开表示,软银只会根据一项策略进行投资,那就是人工智能。

对OpenAI的投资,已经是孙正义的第二次尝试。早在OpenAI成立初期,孙正义就曾计划注资,只是OpenAI CEO最终选择了微软。如今,当OpenAI已经长大,孙正义的跟投已经略显落后。

在此之前,孙正义曾公开表示,他几乎每天都与ChatGPT聊天,是重度用户,并与OpenAI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关系密切,进行过多次会谈。

对于这次投资,孙正义持有十分乐观的态度。他认为OpenAI在AI领域具有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市场潜力,并看好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软银投资OpenAI并非盲目跟风,而是在产品研发、算法研究方面下了重注,准备进行长期的投入和布局。

2023年6月,孙正义在软银集团召开年度股东大会上表示:“我最感兴趣的是人工智能革命。我相信人类将被计算机或人工智能超越。我们希望成为人工智能革命的领导者。”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孙正义在AI产品维度也加大了力度,成立了SB Intuitions全资子公司,将开发日语版“类ChatGPT”。

这次投资OpenAI的进攻行为,显然也是孙正义规划生成式AI策略中的重要一步。

软银表示,尽管外界常误以为其对包括ChatGPT在内的生成式AI持消极态度,但实际上他们对此极为积极。

今年4月,软银还曾透露,至2025年,计划斥资1500亿日元扩充其高性能半导体基础设施,力图将计算能力提升至当前水平的数倍。

这一举动展示了孙正义对人工智能领域的信心,也突显了软银集团对技术革新的长期投入。

在竞争中,能冲到头部才有价值。孙正义明确表示,未来软银将加大力度开发能够读取大量学习数据的高性能大型AI。

作为投资冒险家,孙正义让人津津乐道的故事不少,包括花了五分钟时间决定投资阿里巴巴,在雅虎只有15个人的时候向其注资1亿美元等。

AI时代,孙正义还在践行着“All in”哲学。

业界认为,孙正义的一系列举措或在彰显其想把软银集团打造成AI巨头的愿景,甚至是打造出“超级人工智能”(ASI)。

如今,软银集团投资多项人工智能活动的步伐仍在加快,也逐渐关注到AI与商业价值和未来生活的密切连接。

除了AI芯片与AI算法,软银集团还计划以AI半导体为突破口,把业务扩大到数据中心、机器人、发电等行业,预计投资额最高可达到10万亿日元规模。

无论是专注于利用人工智能处理医疗数据的美国科技公司Tempus AI Inc.,还是聚焦于“AI搜索”这一前沿领域的美国人工智能初创公司Perplexity AI,抑或是致力于汽车领域的AI探索的英国AI自动驾驶初创企业Wayve,都是软银AI帝国的一个分支。

孙正义甚至放出话来,超过人类一万倍的超人工智能(ASI)将在10年内实现。

在所有硅谷巨头都对AI怀有“错失恐惧”的当下,孙正义也不想错失登船机会。他说:“实现ASI是我生来要做的事情。”他深知,这将是一场盛大的技术革命,蕴含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软银收购 arm 是否属于善意收购?为什么?

1、属于善意收购,因为最近几年,软银一直在积极推进在机器人领域的发展,他们推出了Pepper人形机器人,并且还会不断提升公司的人工智能行业竞争力。 今年年初,谈及软银未来的发展时,孙正义表示,“我想建立一家可以持续增长至少300年的公司,为了实现持续的增长,我们需要找到所有的潜在障碍并找到解决的办法。 其中,人工智能被孙正义寄予厚望。 对于人工智能,孙正义这样描述:“技术奇点已经开始出现,人工智能开始超过人类。 即使人工智能超过人类,我们也不应该将它视为威胁。 相反,谁如果可以从人工智能中获得最大好处,谁就有机会成为新时代的英雄。 ”2、人工智能将推动新一轮计算革命,而核心芯片是人工智能时代的战略制高点。 在PC时代和移动互联网时代分别处于芯片霸主地位ARM则是最好的选择。 众所周知,ARM架构已经应用到全球85%的智能移动设备中,其中有超过95%的智能手机都基于ARM的设计。 现在,ARM正在成为智能硬件和物联网设备的标配。 今年2月,ARM发布了新处理器架构设计,主要针对5G调制解调器以及大容器存储SoC嵌入式设备,进而将成为未来人工智能AI普及的基础,可大幅降低功耗和成本。 ARM公司CEO Simon Segars表示,只有当AI的成本和价格到了普通人能够承担的时候,才真正达到了人们期望的目标。 3、根据ARM公司的财报,在2015年第四季度,ARM共授权了51个芯片许可,主要应用方向为:移动计算、智能汽车、安全系统和物联网。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智能汽车方向,包括NVIDIA、高通和日本瑞萨电子(RENSAS)都基于ARM设计开发了面向驾驶辅助系统的超级计算机。 “我有两个投资标准:一是技术强大,二是有潜力成为地区市场领导者。 企业如果拥有强大的技术,在全球竞争时就会处在有利位置。 ”显然,软硬未来布局的智能汽车、物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等领域,拥有垄断地位的ARM是最好的选择。

人工智能(AI)是人造的,为何要担心它威胁人类自身?

61年前,约翰·麦卡锡等好几个科学家在达特茅斯大会上,首次提出了人类意识和思维过程进行模拟的概念。 同时也给这个领域取了个令人深刻的名字,就是——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

自会议之后,约翰·麦卡锡被誉为“人工智能之父”。 人工智能也作为新的领域在科技中大放异彩。 从我们用到的智能手机系统和兴起的3D打印,从“拓展现实”眼镜到全息投影,就连我们常用的手机美图秀秀APP,用到的美颜功能也是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

人工智能作为一项新的科学技术,它的发展速度是人们无法想象到的。 普通群众可能还没适应新的技术,过了一阵可能它已经被淘汰了。 就拿我们熟悉的智能手机iphone来说,几乎几个月就更新了新的一代,换肾都换不过来。 手机中软件还没用多久,就用一款新的软件出来。 就拿语音软件来说,siri语音成为了大多数宅男娱乐的重要功能,成为人机交互的重要案例。 近几年,无人驾驶、虚拟现实等人工智能也纷纷走进市场。

2014年,世界上第一个能够表现人类情感的机械人——Pepper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Pepper在新闻发布会上,通过分析人类的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完成了预测消费者爱好的功能。 之后,世界上第一台云识别冰箱CHIQ出现,能够根据食物的品种来向你推荐菜谱。

人工智能跟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是大脑的进一步延伸。 但是,我们在感叹它的方便和魅力的同时,我们也面临着它给我们带来的思考。

人工智能已经渗入到很多领域:

(1)2011年,沃森被应用到医疗领域,它收集了42种肿瘤科学研究的医学期刊,60多万份医疗记录,150万份患者的信息以及200多万份文字资料。 沃森能够在不到一分种内向医生提出患者可能需要的治疗计划出来。

(2)2014年微软code大会上,Skype translator尝试识别各国地区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竟然能进行两种语言的无障碍交流。

(3)2015年tecent,dreamwriter机械人写了腾讯公司八月的CPI新闻,从收集信息到成功提交,仅仅消耗了几十秒的时间。

(4)2016年,围棋大师被阿尔法狗打败。 同年,柯洁被大师(Master)横扫。

科技牛人埃隆·马思克曾说过:“我们需要万分警惕人工智能,它们比核武器更加危险!“借着人工智能,我们将打开潘多拉魔盒,五角星和圣水可能也一定有用。 霍金预言:”人工智能是人类史上最大的事件,同时也可能是最后的事件。 “

日本软银总裁孙正义,他预言明年人工智能的“奇点”就会到来,穿上安装芯片的鞋子,脚可以比脑袋更聪明。 谷歌公司工程总监雷-库茨韦尔(Ray Kurzweil)预测称:”机器人将比人类更加聪明。 “牛津大学研究人员还列出了20种最可能被人工智能替换掉的工作,你永远也想不到下一秒谁的工作会消失。

首先不管他们的预测准不准,人工智能已经渗入到人类的各种领域当中。 其实,我们不需要担心自己会被取代掉,因为科技的发展始终是为了人类更好的生存而存在。 旧的东西被抛弃,新的东西也会呈现出来。

冒险家孙正义

文|李一帆

最痛苦的两个月,滴滴可能熬过去了。

3月24日,据TheInformation报道,软银集团即将完成对滴滴自动驾驶部门的3亿美元(约合21.3亿元人民币)投资。

疫情当头,这是一笔绝对的救命钱。

但这笔钱又带点“以命换命”的意思。 因为全球经济衰退,软银自身的状况也并不乐观。

同样的3月24日,彭博社报道,软银正计划出售约410亿美元(约合2908.6亿元人民币)的资产,以调整负债累累的资产负债表,其中包括约120亿~150亿美元(约合851.3亿~1064.1亿元人民币)的阿里巴巴股票——这是孙正义最珍视的资产包。

一面卖身,一面赎人,孙正义对滴滴的情意,可见一斑。

这当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其实俩人的情感可以追溯到五年前。

2015年1月,软银6亿美元(约合42.6亿元人民币)投资了当时的快的打车;一个月后,滴滴和快的合并。 2017年,软银又拿出80亿美元(约合567.5亿元人民币),前后分两次投资滴滴;同年9月,阿里巴巴转卖给软银5%的滴滴股权,价值6.39亿美元(约合45.33亿元人民币)。 2018年7月,软银又与滴滴成立了合资公司,合作在日本提供用车服务。

如果这次3亿美元的投资落定,将是软银与滴滴第六次产生交集。

孙正义,似乎在下一盘出行大棋?

孙正义其人

孙正义的出行野心是掩饰不住的。 当然,他也没想掩饰。

这是一个只要有奔头就舍得狂下血本的人。 如果你明白孙正义的“人设”,就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他会这样宠爱滴滴。

我们可以通过孙正义的过去了解其人。

40年前电脑刚走进少数人生活的时候,孙正义决定进军电脑软件行业。 但他不想亲自开发,因为怕算不好消费者偏好,风险太大,所以他决定做软件销售。 当时他这么形容自己的想法:“我们要做修路的,不做生产汽车的,反正不管你是丰田汽车还是福特汽车,都需要在路上跑。 ”

于是,1981年,孙正义揣着1000万日元(约合65.8万元人民币)成立了软银。 没多久,他就拿出80%的资本,租下了一场电子产品展销会上面积最大、距入口最近、最扎眼的展厅,免费提供给各软件公司使用。

结果可想而知,十几家公司争抢着与孙正义合作。 借此机会,孙正义不但与这些公司结下了友谊,更和当时最大的软件公司哈德森签成了独家代理。 由此,软银业务迅速发展壮大,短短几个月,就成长为日本最大的软件经销商。

1995年,机缘巧合,孙正义向雅虎投了200万美元(约合1418.8万元人民币)。 1996年雅虎上市,当天就让孙正义赚了3亿美元(约合21.3亿元人民币)。

于是,屡尝甜头之后,“做修路的”,成为了此后这些年里孙正义坚定不移的经营思路。

哪怕彼时的软银还不能“呼风唤雨”,孙正义依然早在1999年就提出了“群战略”的集团目标,意思是要打造一个纯持股公司的组织形态。 因为他对很多行业感兴趣,却不想亲自战斗,或者说不自信自己能在每个行业做到拔尖,所以他更愿意通过持股的方式,做“懒散”的投资人。

“我的目标是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股东。 ”20年前的某次演讲上,孙正义直言不讳。

再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 1999年,孙正义2000万美元(约合1.4亿元人民币)投资了阿里巴巴,说“要把阿里巴巴打造成第二个雅虎”。 后来陆续又分两次追加了4000万美元(约合2.8亿元人民币)和6000万美元(约合4.26亿元人民币)的投资。

2014年,阿里巴巴挂牌上市,孙正义的投资价值翻至580亿美元(约合4114.6亿元人民币)——

创下了近3000倍的投资回报率。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日本人都对孙正义有偏见,因为“与坚持年金和终身雇佣制、表面温和有礼但骨子里咄咄逼人的日本传统商人不同,孙正义是那种恨不得把自己的目标挂在脸上的企业家”。

他从不吝啬说出自己想要什么,也从不避讳自己会为目标不惜一切,他更像个天生的冒险家。 只要他看上哪个行业,就会满世界撒网,投遍这个行业的各个企业,“日本投,日本投,日本投完美国投;美国投,美国投,美国投完中国投。 ”

所以今天的运营商行业、房地产行业、能源行业等太多行业里,我们都随处可见软银的投资或收购。

而整个大出行市场,是孙正义进行时的新欢。

孙正义的经营欲望

孙正义本来是不会参与这波出行巨变的。

早在19岁的年纪,孙正义就给自己定下了未来50年的人生规划:

20岁,打出名头;

30岁,赚够1000亿日元;

40岁,干一番大事业;

50岁,赚够1兆日元;

60岁,下一代接任事业,自己回归家庭,颐享天年。

截止到60岁前,孙正义的规划完成度都保持在100%。 甚至直到2014年,57岁的孙正义还在说,“后年要退休。 ”

哪成想,2016年6月,在软银集团的股东大会上,孙正义突然宣布,撤回退休的决定。

其中固然也有其原定继任者阿罗拉工作失职的原因,孙正义需要再花时间重新寻找接班人。

但孙正义同时也表示,还有个重要因素,就是在人工智能即将超越人类智能总和的这个时间节点,“我产生了奇妙的经营欲望。”

孙正义坚定地认为,技术的进步正在让人类协同效率极大提升,即将到来的,是一个共享经济的时代。 这波“信息革命”他非但不想错过,更想亲自参与。

于是,发表了“绝不退休”宣言的孙正义,开始疯狂押注共享经济的每一个赛道,共享出行、共享充电宝、共享房间、共享办公室……

其中共享出行,是其最早涉足的领域。

2013年,孙正义就投资了两家出行公司,一个是P2P租车的FlightCar,一个是最早的网约车SideCar。 只是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最后两家公司双双被后浪扑倒。

重拾这块蛋糕,就是延迟退休以后的事儿了。

2017年,孙正义想要增投滴滴。 说是增投,其实当年他投资的,是(自家的)阿里巴巴的快的,那时候快的还在和滴滴焦灼地竞争。 合并之后的滴滴出行,坐稳了国内网约车老大的地位,对于钱,固然需要,但也称不上急需。

所以程维很诚恳地回复,我们刚融到了100亿美元(约合709亿元人民币),目前不需要这么多投资。 结果孙正义直接说:“你不拿这笔钱,我就把这笔钱给你的竞争对手。 ”想了想身后虎视眈眈的神州、首汽、曹操们,最后程维选择了接受。

再后来,同样的场景又在Uber身上再度上演。

孙正义想要投资Uber,Uber股东们意见不合。 孙正义直接来了句:“那我去投给Lyft好咯。 ”话音没落,Uber就送上了协议,最终软银以77亿美元(约合546.3亿元人民币)买下了Uber15%的股份。

这种操作,特别孙正义。

那时的他已经以碾压式投资风格著称。 “一旦看准的项目,会给出对方要价的三四倍甚至更高的价格,根本不给别人还价的机会。 ”要知道,巴菲特还允许讨价还价呢。

而他所谓的看准,是“只要有七成胜率,就可以下(qu)重(mao)注(xian)”。

他对滴滴和Uber的强势,正是源于其对出行市场的看准和自信。

2018年的软银年会上,孙正义特别提到出行——

“用不了50年,人们就将不再允许在城市或高速公路上自行开车,除非他们拥有特殊许可证,因为驾驶者可能会造成交通堵塞和事故。”

“以后人们开车就会像是骑马一样古老的运动。”

至此,孙正义的出行帝国,正式拉开了序幕。

孙正义的出行帝国

“我是一个男人,任何一个男人都想成为第一。 ”这是孙正义当年收购美国第三大电信运营商Sprint时,说的一句话。

在出行市场要想成为第一,仅靠共享出行显然是不够的。 孙正义的格局,更不限于此。

孙正义在1999年提出的“群战略”,从2016年开始落实到出行领域。 他切入的除了共享出行,还有自动驾驶、人工智能、传感器、高精地图等所有你能想到的相关领域。

为了这一战略,2016年,他还成立了愿景基金,目标募资金额高达1000亿美元(约合7090亿元人民币)。

单看1000亿这个数字,你可能没什么概念。 根据美国风险投资协会的数据,2016年美国整个风险投资行业的投资总额也只有75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344亿元)。 对比之下,想必你就能明白1000亿代表了孙正义怎样的野心。

当时路透社评价说:“孙正义要对科技公司高估值的泡沫负责,他是‘一个人的泡沫制造者’(one-manbubblemaker)。”

孙正义对出行的投资比你想象的专业得多。

未来出行嘛,整体而言分为两大块,一是共享出行,二是自动驾驶。

孙正义哪边都没放过。

共享出行自不必说。 几轮投资后,软银早已成为Uber和滴滴的最大股东,握住了网约车平台的最大流量。

此外,东南亚的Grab、印度的Ola、巴西的99等等,这些人口大国的网约车龙头公司,软银在这几年里都投了巨资。

就连孙正义自己都说:“滴滴、Uber、Ola等都会在不远的将来上市,到时我们将成为整个共享出行领域的控股股东。”

甚至,孙正义的野心已经大到一改“把未来放在别人手里”的投资人思路,开始亲力亲为。

2018年,丰田和软银成立了合资公司Monet,其中软银占股50.25%,丰田占股49.75%,公司的业务范围主要包括出行、数据分析和自动驾驶出行服务。

随着研发推进,Monet的朋友圈越来越大,软银拉来了Uber、滴滴,丰田则拉来了五十铃、铃木、本田、斯巴鲁、大发、马自达和日野,所有人一起对Monet战略投资,同时为服务平台提供车辆以及移动出行实时数据。 他们共同的目标,是早日实现自动驾驶和自动驾驶下的共享出行。

这也是孙正义的终极目标。

所以在自动驾驶领域,孙正义的投资其实远比共享出行要深、要广。

比如在硬件层面。

自动驾驶技术对于处理器有要求,需要人工智能芯片,于是孙正义花了310亿美元(约合2199亿元人民币)收购了英国芯片公司ARM;

需要能感知汽车环境的传感器,比如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等,于是孙正义又花了800万美元(约合5675万元人民币)投资了激光雷达公司Innoviz;此外还领投了摄像机技术公司Light1.21亿美元(约合8.58亿元人民币)的D轮融资。

至于软件层面,就更多了。

需要高精度地图,孙正义就投资了1.64亿美元(约合11.6亿元人民币)给美国高精度地图公司Mapbox,为自动驾驶汽车提供导航服务;

需要AR技术,跟投了AR汽车公司未来黑科技千万美元的A轮;

需要智能算法,先后领投了汽车AI自动化技术公司Nauto1.59亿美元(约合11.28亿元人民币)的B轮、对Uber的自动驾驶公司UberATG的10亿美元(约合70.9亿元人民币)战投;并以22.5亿美元(约合159.6亿元人民币)投资了通用旗下的自动驾驶公司Cruise,其中Cruise这单还是自动驾驶领域有史以来最大一笔投资。

就连一些相对边缘化的领域,孙正义也没放过。 比如领投了专注于低速无人驾驶的酷哇机器人1.35亿元的B轮,还斥资9.4亿美元(约合66.7亿元人民币)投资了专注无人配送的Nuro等等。

还有类似Monet,在自动驾驶领域,孙正义同样有自己下海的公司。

甚至这个公司的成立时间比Monet还要早。 在2016年,孙正义刚刚对出行市场有“经营欲望”的时候,就投资了日本自动驾驶公司AdvancedSmartMobility,然后与之合资成立了无人驾驶巴士公司SBDrive。

现在,SBDrive不但已经和网络、Navya等企业达成了无人巴士研发合作,相关产品开始了路测,更在东京羽田机场完成了自动驾驶巴士测试,目标是2020年在规定区域内可正常使用该巴士搭载乘客。

显然,孙正义的出行“战略群”已经无孔不入,完整覆盖了供应商、制造商、上下游,形成了完整的出行产业链。 粗略不完全计算,其在出行领域涉足的投资,已经超出了350亿美元(约合2483亿元人民币)。

这是一个庞大的出行帝国。

它让我想起马云几年前对孙正义的那句评价:“从蚊子大腿上找肉吃,是孙正义擅长的。”

而时至今日,我们看得也更明白,孙正义2016年滋生的“经营欲望”,绝不是玩票性质的。冒险者不会做没有准备的冒险,因为他们时常和死亡相伴,所以只会在有把握的情况下探索未知的领域——

未来出行是丰田的,也是大众的,是Uber的,也是滴滴的,但归根结底,是孙正义的。

守护好一江碧水 现场
增程版轿车首批搭载宁德时代骁遥超级增・混电池 阿维塔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