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估值640亿!英伟达押注的AI搜索独角兽寻求新融资

智东西 编译陈骏达 Panken

智东西10月21日消息,昨日,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AI搜索独角兽Perplexity AI再度开启融资谈判, 估值或将 超过8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68亿元) ,是今年4月估值的 2倍多 、今年1月估值的 近16倍

据知情人士透露,Perplexity AI告诉投资者,他们正在寻求在新一轮融资中 筹集约5亿美元 。条款可能会发生变化,资金可能不会到位。

另据彭博社报道,一位知情人士称Perplexity AI该轮融资的 目标估值可能高达9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40亿元) ,这与风投行业对AI创企的兴趣密不可分。 Perplexity AI的本轮融资是投资者主动接触该公司后开启的 ,而非该公司的原定计划。

本轮融资已经是该公司今年进行的第三轮融资了,这种融资速度以硅谷的标准来看也是较为快速的。

今年1月,Perplexity AI获得了英伟达、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等方面的7360万美元融资,当时其 估值为 5.2亿美元

今年4月底,该公司以 25亿美元-30亿美元的估值 获得了2.5亿美元融资,投资方包括众多硅谷知名个人投资者,英伟达和贝佐斯继续参投。

Perplexity AI目前通过向消费者出售高级订阅来获得收入。知情人士称,根据其近期营收推算出来的 年化收入为5000万美元 ,而今年3月这一数值仅仅为1000万美元。面向普通用户的Perplexity 搜索引擎每天收到大约1500万次查询。

然而,Perplexity AI的创始人兼CEO Aravind Srinivas对订阅制的商业模式不抱有太大信心,他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广告商业模式的优势。

CNBC获取的相关招商文件显示,Perplexity AI或将于 今年4季度推出广告服务 。他们的广告定价是传统数字广告的5-25倍,主要卖点是其高学历、高收入的用户群体。

此外,Perplexity搜索引擎最近推出了企业版,让企业客户可以用该AI搜索引擎查询内部文件。

Perplexity曾受到许多网络出版商的批评 ,《福布斯》、《连线》杂志都曾指责Perplexity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抄袭了他们的文章,来生成AI搜索结果,且并未有明显标识。

《纽约时报》最近向Perplexity AI发送了一份“停终信函(cease and desist)”,这是企业对侵权行为提起诉讼前的警告信。纽约时报要求Perplexity搜索引擎停止访问其内容。

Srinivas称,Perplexity AI并没有忽视《纽约时报》的诉求,他们也不想与新闻出版商建立敌对关系。

作为缓和与出版商关系的举措之一,Perplexity AI在今年7月份推出了 收入共享模式 。当Perplexity通过引用出版商的文章,并获得一定的广告收入时,Perplexity AI将与出版商分享该收入。


估值40亿的Pi大更新:性能接近 GPT-4,日均使用时长已经超过 Instagram

Inflection AI,一家致力于为每个人开发服务型AI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最近悄悄地对其聊天机器人Pi以及其支持的全新大模型Inflection-2.5进行了重大更新。 此次更新标志着Inflection AI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进展,其估值已超过40亿美元,成为仅次于Open AI的第二大独角兽。 Inflection-2.5被官方称为目前“世界上最好的个人人工智能”,在性能上与GPT-4相当接近,但训练所需的计算量仅为GPT-4的40%。 此外,它还具备世界级的网络实时搜索能力,确保提供高质量的即时新闻和信息。 Inflection-2.5在去年11月的Inflection-2版本基础上进行了全面升级,其性能表现逼近GPT-4,但在STEM领域取得了最大的增益。 官方测试结果显示,Inflection-2.5在匈牙利数学考试和物理学研究生入学GRE考试中能排到人类考生的前15%,在某些情况下几乎可以跻身前5%,接近GPT-4的前3%。 在MBPP+和HumanEval+编程测试中,模型能力也较Inflection-1显著跃升。 在HellaSwag和ARC-C常识推理和深度自然语言理解评估中,Inflection-2.5继续进步,给出接近饱和的强劲表现。 虽然Inflection-2.5的各项数字与主流LLM相比并不突出,但在性能上仍然有显著提升。 有网友表示,这可能是Inflection新出炉的性能测试结果引发的广泛关注。 不过,对于Inflection AI来说,其目标并不在于成为GPT-4或Claude 3那样的通才能力型AI。 他们致力于打造一款友好的、能够与人产生共鸣的AI,就像一位心理学家或朋友。 Inflection AI与其他人工智能公司不同,其并不致力于发展通用人工智能,而是相信先进的应用型人工智能才是利用新技术的最安全方式。 他们的聊天机器人Pi(Personal Intelligence)主打走心陪伴,从创建之初就以友好、知识渊博、富有创造力、耐心倾听和帮助用户处理情感、表达意图和组织生活为特色。 升级后的Pi在个性化和同理心上做了进一步的改进,深受社区喜爱。 根据官方数据,目前已有100万日活跃用户和600万月活跃用户与Pi进行了超过40亿条信息的交流。 人们与Pi每天对话的平均持续时间超过33分钟,约有十分之一的对话每天持续时长超过1小时。 用户粘性非常强,约60%的人在任何一周与Pi交谈后,会在下一周返回。 Pi的使用场景涵盖了知识搜集、撰写文书、修复代码、内容创作等工作生产协助,以及日常生活的大小决策。 在与Pi的互动中,用户可以感受到它的耐心、个性和亲和力。 Inflection AI提供免费使用Pi的服务,用户可以通过网页、iOS和安卓客户端访问,还可以通过发送短信至+1 (314) 333-1111与Pi在WhatsApp和SMS中对话。 Instagram和Facebook私信也提供7x24小时的随叫随到服务,就像一个真正的人类好朋友。 Inflection AI也提供API接口供开发者申请,只需填写个人信息并加入等候名单即可。 Inflection AI的盈利模式尚未确定,但强调个人AI应该始终与你的利益直接对齐,因此只有你自己为其付费是至关重要的。 订阅将是主要的默认商业模式,但也有人愿意以接受广告为代价换取免费服务,公司将继续测试和迭代以提供最适合每个人的选择。 Inflection AI的豪华创始阵容包括原DeepMind联合创始人Mustafa Suleyman、LinkedIn联合创始人及Greylock合伙人Reid Hoffman和DeepMind资深研究科学家Karén Simonyan。 他们带领着一支行业顶尖的AI专家团队,拥有DeepMind、谷歌、Meta、微软和OpenAI的工作经验。 公司的硬件和算力家底也足够强大,去年6月宣布与合作伙伴CoreWeave和英伟达共同打造当时全球最大的AI集群,包含超过22,000个NVIDIA H100 Tensor Core GPU。 在产品发展路线上,Inflection AI更加关注AI浪潮中每一个微小的个人,希望AI能够站在你这边,始终与你的利益一致,从试图束缚你的AI转变为鼓励你表达个人意图并实现它的AI。 Pi作为个人AI伴侣,唯一使命是让你更快乐、更健康、更高效。 Inflection AI的业务定位对许多大公司来说极具挑战性。 在大模型秀肌肉、比拼十八班武艺的当下,Inflection AI选择关注被宏大技术洗礼的微小个体,为普通人创造一个懂自己、关心自己的知心好友。 这款AI静静等待在你的手机App或电话簿里,在每个工作结束后疲惫的夜晚,倾听你的小抱怨和坦诚的心里话,为你解开疑惑、安抚焦虑。 即使只是静静陪伴,也有感情、有温度。 Inflection AI旨在通过AI技术使我们更聪明、更有创造力、更加善待彼此,希望AI能够让我们返璞归真,过上真正想要的生活。 通过构建这样的AI,Inflection AI正为个人用户提供一个更加智能、更加温暖的交互方式,致力于在日常生活中为人类带来价值和便利。

「微笑刺客」 Hugging Face:估值45亿美元,拆掉OpenAI的“围墙” | AI独角兽

「微笑刺客」Hugging Face,估值45亿美元的AI独角兽,正在以开放的姿态打破OpenAI的界限。 这家成立于2016年的法国创业公司,以其Transformer开源库在AI社区中迅速崛起,短短几年内估值翻倍,成为开源社区的热门明星。 创始人Clem Delangue的成长经历与Hugging Face的发展密切相关。 从eBay实习时的AI对话应用之争,到在Moodstocks的经历,Delangue的创业旅程为公司的开源理念埋下了种子。 Hugging Face致力于通过平台提供工具,使AI技术更容易被开发者接触和应用,降低了人工智能的门槛,让AI走向大众化。 从一个聊天机器人的初创项目,Hugging Face凭借Transformers库的开源,吸引了科技巨头的研究者,成为AI开发者的“中心枢纽”。 其产品如聊天机器人和Transformers库,通过GitHub上的大量下载和星标,证明了其在NLP领域的影响力。 Hugging Face的商业模式从青少年用户转向开发者社区,最终实现了盈利并成为独角兽。 随着一轮轮融资和公司规模的扩大,Hugging Face计划继续投入研发、社区建设,以及推动负责任的人工智能平民化,目标成为AI领域的GitHub,连接开发者,推动技术进步。 如今,Hugging Face已经超越了初创阶段,成为全球AI领域的重要力量,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开发者。

估值600亿独角兽陷入欠薪危机,3年亏损32亿,柔宇科技迎至暗时刻

1. 柔宇科技,作为一度估值接近600亿元的独角兽企业,在累计获得十多轮融资的同时,其科技创新能力和商业化变现能力备受争议,曾被称为“骗子公司”和“PPT企业”。 2. 近期,柔宇科技陷入欠薪风波。 员工在社交平台上爆料,公司自10月起开始拖欠全员薪资,且在美股上市失败后,期权被收回,年终奖已连续两年未发放。 3. 有员工透露,柔宇科技自今年5月起已拖欠其8个月工资,且近一年公司没有生产目标。 网络上还有消息称,柔宇科技拖欠近千名员工工资,甚至保洁和保安的工资也未能发放。 4. 柔宇科技盈利困难早已显现。 曾计划在2020年1月在美国上市,但至6月,上市计划仍无进展。 随后,柔宇科技改变主体性质,放弃在美上市,转而计划在国内资本市场寻求机会。 5. 2020年12月,柔宇科技披露招股书,计划募资144.39亿元,估值达到578亿元。 然而,招股书显示,2017年至2019年上半年,柔宇科技营收累计5亿多元,亏损却高达32亿元。 6. 2021年2月,柔宇科技主动撤回科创板IPO申请。 此前,其独立董事刘姝威在社交媒体上为柔宇科技辩护,称公司掌握了国际领先的柔性电子技术,研发能力强,并认为撤回上市申请是因为当前我国关于三类股东公司上市的问题尚待出台相关法规。 7. 刘姝威还透露,柔宇科技已与空中客车、中国中车等企业合作研发,并与空中客车签署商用交付计划协议,未来四年将向空中客车提供约3亿欧元柔性技术解决方案。

中行 工行 中信 建行 集体公告! 招行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