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陈远扬 摄影报道
一座千年石刻造像的岩体出现了空鼓、剥落、裂隙、风化起壳、表面缺损等问题,病害缠身,亟需保护修缮……10月20日,封面新闻记者了解到,位于四川资阳雁江区的半月山大佛,目前正在接受佛像本体保护性“治疗”。该工程自去年12月底开工以来,针对佛像本体的修缮和加固处理正有序推进,首期工程力争在2024年底完成。
半月山大佛。(资料图)
乐山大佛的“三弟”
千年坐佛亟待“疗伤”
半月山大佛位于雁江区丰裕镇,因坐落于山形似下弦月的半月山而得名。从雁江城区出发,大约40分钟车程,便来到半月山下,沿途随处可见果农正在采摘成熟的蜜柑。
10月19日10时30分许,记者在山脚下注意到,整个佛像前搭建起脚手架,并覆盖有绿色的幕网。
资料显示,半月山大佛始开凿于唐代,至今约有1300多年的历史,其为弥勒佛倚坐像,身高22.24米,胸宽11.2米,结构雄浑古朴,气魄宏大。佛像面部丰润,双耳垂肩,表情安详恬静,目光平和下视。而佛像两手自然下垂,手掌抚膝,整个造像比例匀称,神态自若,是四川全省第三大坐佛,也被称为乐山大佛的“三弟”。
修复前照片。
据雁江区文管所考证,半月山大佛的建造其实历经了漫长岁月。据其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最新发现的资料佐证,半月山大佛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工匠们前后历时150年在此开凿,方在悬崖峭壁上造出大佛初形。此后工程一度中断,到宋高宗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川南居士梅修率石刻大师周义等人,为巨佛开凿眉目,直至完全竣工。从凿窟伊始到呈现出大佛完整面相,前后经历近500年。
1991年,半月山摩崖造像被列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又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成为雁江区首个“国保”单位。
然而,历经上千年的风霜雨雪,半月山大佛本体及岩体出现了空鼓、剥落、裂隙、风化起壳、表面缺损等问题,病害缠身,亟需保护修缮。
多名专家实地考察
修缮实验耗时数月
专家现场把脉开方
石刻造像的保护和修缮,其实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往往不是一蹴而就。
例如乐山大佛,根据《治理乐山大佛的前期研究》中溯源了近代历次修缮的历史。自1914年以来,已先后经过了8次修缮。
“为了更好地掌握佛像本体的病态和处置方法,技术人员用了近八个月做实验,目前已经将实验成果运用到修缮过程中。”雁江区文物管理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由于早年间佛像本体脱落修缮的相关技术、工序等材料缺失,本次修缮时需要进行技术勘测、分析研究,施工难度较大。
孟令松是修缮现场的技术人员,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记者注意到,佛像旁边的一处题记下方,用胶带贴出了一块区域,“这个就是修复过后的样子。”
记者仔细查看,修复位置与旁边的岩体几乎看不出差别。据孟令松介绍,在确定修复位置后,会先花几个月时间进行反复实验,在决定好修缮材料和方法后,才能最终开展“疗伤”。“佛像的修复是慢工出细活,可能一块很小的地方,清理、修补、上色都要花几天时间精雕细琢。”
10月19日,半月山摩崖造像(含第6号龛弥勒佛造像)保护修缮阶段性成果评审会召开,来自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以及辽宁有色勘察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的多名专家通过实地考察质询、成果评审会等形式,再次为大佛“把脉问诊”“开出良方”。
修复后样貌
“在维修的过程中,要注重抢救,消除本体破损、脱落等问题病因;同时要借助这次保护的机会,传承佛像建造时所用的优秀传统工艺,也为后续的保护修缮提供研究指导。”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研究员周伟强说道。
据悉,针对半月山大佛佛像本体的修缮和加固处理,力争在2024年底完成,后续还将陆续进行山体危岩体加固、平台边坡和周边环境整治以及道路修缮。
神圣庄严的石窟佛像竟被浓妆艳抹 网友:辣眼睛
(央视财经《第一时间》)今年 8 月初,有网友在网络上持续曝光:四川资阳市安岳县封门寺石窟佛像遭遇油漆重绘、水泥修补事件,引起了热议。 16 号,记者跟随四川省文物局现场核查,发现当地有 13 处文物点确实存在佛像被 “ 妆彩重塑、不当维修 ” 的情况。 网上曝光的用油漆重绘的峰门寺摩崖造像,位于资阳市安岳县高升乡云光村。 记者一行从县城驱车出来,在狭窄的山路上走了2个小时,才终于到达云光村。
记者田云华:穿过一片茂密的柠檬种植基地,沿着蜿蜒的小路,就来到了峰门寺磨牙石窟,您看我身旁这座身高5米多的大佛就是之前曝光的被油漆的大佛,据当地文管员介绍,这是1995年由当地百姓自发进行的油漆彩妆,至今已经23年了,经过多年风化侵蚀,颜色也不再鲜亮,甚至还出现了风化剥落的情况,您看大佛身边还有一个鸡毛掸子,当地百姓每天会来给大佛弹弹灰尘。 在大佛前面还有一个木制的遮雨棚,也是去年重新修缮的。
四川省博物院副院长韦荃:这个造像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当地的村民上彩,材料也许是油漆,但是我们现在还没有经过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和分析,毕竟上了材料,对石窟本体有一定影响,有破坏,它首先把岩石的空隙给完全覆盖了,里面的水是很难渗透出来的。 村民每天打扫,看着很新鲜。 但是从本体来看,应该用更科学的方法觉接以后的问题。
除上述峰门寺摩崖造像外,还有其他4处疑似“妆彩重塑”。 分别是:净慧岩摩崖造像、玄妙观摩崖造像、木鱼山摩崖造像、庵堂寺摩崖造像,主要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地群众自发捐资进行。
据记者了解,本次文物局共核查资阳市安岳县6个点,除了上述5处摩崖造像是被“妆彩重塑”,另外还有一处,也就是开凿于盛唐至南宋时期的千佛寨摩崖造像,被群众用水泥修补过。 石窟造像被不当翻新,凸显了安岳县的文物保护面临的窘境。 据安岳县文物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安岳是目前我国已知的中国古代佛教造像遗址最集中的县。 目前,全县历代石刻造像10万余尊,69个乡镇几乎每个乡镇都有石窟造像。 安岳县文管所自从10多年前升级为文物管理局后,一直面临人手和资金紧缺问题。 文物管理局只有工作人员25人,却要管理全县69个乡镇的234处文物,工作量巨大。
四川:曾发生多起摩崖石刻“妆彩重塑”事件
经过核查,除了四川安岳存在石窟佛像被“野蛮修复”的情况外,在四川广安、资阳、内江等地也存在类似情况。 位于广安市经开区的金凤山摩崖造像,开凿于宋代,1994年当地群众自募资金对造像的残缺部位进行了修补,并涂上红、蓝、青三色油漆。 位于内江市资中县的罗汉洞,建于宋代,1998年,当地群众自筹资金对罗汉洞内“拈花微笑佛”进行装彩重绘,目前,其余造像无妆彩重塑现象。 此外,核查中还发现四川资阳市雁江区的半月山摩崖造像,佛足部分有人为刻画痕迹。
好消息是,安岳石刻的保护现状引起了各方重视,各种相关利好政策正在陆续制定中。 据《重庆晨报》的消息称,今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部门联合编制了《安岳石窟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与城乡规划、交通规划、旅游规划等“多规合一、高度契合”,目前正按程序报请四川省人民政府和资阳市人民政府审议。 与此同时,《资阳市安岳石刻保护条例》也正调研制定之中,条例征求意见稿中规定,刻划、涂抹、燃烧香蜡纸烛、违规拍照、装修等破坏安岳石刻的行为将根据情节轻重处以不同金额罚款,最高可达10万元。 这些好的对策,希望更多文保力量薄弱的地方都能借鉴。
对文物应有敬畏之心
另外,《浙江新闻》的客户端也指出,文物修复是一门学问,不是你我都行的儿戏。 我国《文物保护法》明确规定: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修缮,应该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报相应的文物行政部门批准,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迁移、重建,由取得文物保护工程资质证书的单位承担。 文物修复,不止是修补器物,更是触摸我们未曾谋面的历史。 希望如此辣眼睛的修复不要再出现。
半月山大佛的简介
碑记镇,地处雁江区南大门与资中交界处,距城区20余公里。 成渝公路、成渝高速公路途经镇域,交通方便。 半月山大佛属摩崖造像,即在山崖石壁上雕造的佛像。 其为弥勒佛倚坐像,属净土宗造像。 大佛端坐于长方形石龛中,坐南朝北,身高22.24米,胸宽11.2米,结构雄浑古朴,气魄宏大,一望而令人产生敬畏之心。 而佛像面部丰润,双耳垂肩,表情安详恬静,目光平和下视,好象在关切地注视着礼拜者,又使人觉得可亲可敬。 龛左侧上部有壁刻,“贞元九年八月十五日”九字较显,余字剥蚀难辩。 中部刻有《大佛会碑序》。 另,半月山壁崖还有北宋至道二年(公元996年)摩岩刻,叙此山旧名福胜山,字多剥蚀,书撰姓名无存。 还有南宋乾道年间(1165——1173年)摩岩诗刻,诗云:“唐(朝)知名寺,资川大道场,悬岩低翠艾,乱石杂修篁,忆古寻遗迹,凭高入异乡,西窗好(观)景,少憩赞公房。 ”半月山大佛的建造历经了漫长的岁月。 它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一说始建于唐德宗贞元九年,即公元793年),陆续用了150年,相传七代人,方在悬崖峭壁上凿建成初具形态的大佛像。 到公元1131年(宋高宗绍兴元年),川南居士梅修率石刻大师周义等人,为巨佛开凿眉目,直至完全竣工。 大佛的建成共历时484年。 至明代景泰七年(公元1456年),严子恭、罗恕等人与僧人海明聚会,在大佛身旁营造寺院,修建佛殿五楹。 并在大佛崖下,依佛门古规次第修建天王殿、弥勒堂、大雄殿、关圣殿、三星殿,历时16年而成,取名大佛寺。 寺院建造雄伟,雕刻精细,刻有《西游记》全传。 至此,大佛寺香火渐盛,甚为热闹。 从大佛的开凿到寺院的建成,先后历时800多年。 它们不仅是宗教的产物,更是是数代人心血、智慧、汗水的结晶。 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 6月22日,大足石刻研究院相关研究人员携风化砂岩加固材料、彩绘清洗材料、彩绘加固材料、微生物治理材料等,第3次来到雁江区碑记镇半月村半月山大佛,对大佛实质风化部位开展为期两天的实验工作,为编制大佛抢救性保护工程方案提供数据支撑,9月底前,将编制出相关抢救性保护方案。 这是雁江区抢救性维修保护半月山大佛的一个具体举措。 据雁江区文物管理所负责人介绍,半月山大佛始建于唐贞元九年,至今已有1200余年历史,是雁江区唯一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全省三大座佛之一,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但由于大佛所处的地理位置特殊,佛身历经千年雨水侵蚀及“5.12”地震的影响,现风化严重,岩体裂隙逐年增大,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对此,雁江区高度重视,决定对半月山大佛进行抢救性维修保护。 目前,前期的地质调查已结束,正进行实验,为制定抢救性保护方案提供依据。 当天15时,记者在现场看到,工作人员头顶烈日,挥汗如雨,小心翼翼地穿梭于大佛各部位之间,仔细做着每一项实验,或对大佛实质风化部位进行加固,或是利用棉签滚动清洗彩绘表面污物,或进行石质补形、彩绘加固……“在已对大佛保存现状存在的病害进行详细的了解和调查的基础上,此次主要对大佛风化部位进行清洗、加固、补形等实验,从中筛选出适合大佛保护修复的材料及工艺,为大佛制定本体修复方案提供一些数据支撑。 ”负责此次实验工作的大足石刻研究院副研究员、大足石质文物保护中心副主任陈卉丽告诉记者,今年9月底前,该研究院将根据实验结果编制出大佛抢救性保护工程方案,期间将适时观察实验结果,并有针对性地开展补充实验。 民间传说(一)半月山大佛的来历:唐贞观元年,福胜山里住着师徒俩。 师傅心灵手巧,徒弟天生好强,师徒俩约定比赛修菩萨,看谁修得又多又好。 师傅小心翼翼认认真真地刻着修着,胸鸡报晓,师傅的一千多个小佛已经完成。 他得意洋洋地去看徒弟,刚绕到田埂上,只见远处有光晃动,顿感诧异,便手提衣带,悄悄走去。 一看,原来是徒弟在提灯捉泥鳅,他怒吼了:把赛事忘在脑后,你刻了几个佛?徒弟战战兢兢地擦着手上的污泥,说:刻了一个大佛,可脚还没有……师傅一听,气得跳脚,一急,杀了徒弟。 天渐渐亮了,怒气未消的师傅来到禅院打坐,只见寺庙金光闪闪,他揉揉眼,越揉越亮,确信金光来自寺外。 他走了出去,啊,一座金光闪闪,高约七丈的大佛耸立在山壁上。 头顶有颗夜明珠,胸部能放一张方桌。 但没有脚,因已到山脚,没有刻脚的位置了。 尽管这样,但自己刻的千佛加起来都不如徒弟的一个大佛,后悔莫及。 后来,人们用乱石垒好了大佛的脚。 后来净悟院本名被人们遗忘,取而代之的就是大佛寺。 (二)大佛传说:宋代咸平三年,一位名为子瑜的人八次科举皆未中,在第四次进京赶考途中听闻成都府附近有一寺庙净悟院,院内有座大佛,此佛“佛佑诚成”,便改道前往跪拜。 拜佛后当晚子瑜梦见佛主,佛主指示他在佛主脚下那片橘子地摘下36颗橘子,赶路途中每日食一颗,则成。 第二年春,子瑜及第。 (三)周相爷与碑记沟:明朝手头,碑记沟周家势力大,周相爷上管迄教门嘴(岩峰山),下管红花冲(今资中球溪场)左管大河口,右管大佛寺。 佃客很苦,一横心,就把他的管业碑丢了。 先丢玉石碑,再丢棕树碑,要让他们无法收租。 周相爷碑丢了,佃客又怕周家后人来找,另立铁碑,后头把铁碑沉到沟底下了,又立一块黄泡石碑,今天还在,但字迹全剥落了。 同意村矮子桥有明周相爷之墓,解放初挖开,有一缸青油还在燃,本地进已无周相爷后人,恐怕是早就搬走了。 正是因为有周相爷的管业碑和墓碑,这里才得名碑记沟的。 (四)王希昌吃鱼:光绪年间,碑记沟贡生王希昌终日手不释卷,以求在取功名。 希昌有个嗜好,喜欢吃鱼,三天少不了一顿,一顿得吃一斤二两。 日久天长,他的妻子也练得了一手煎鱼的好手艺。 一天,希昌从城里带回一个小老婆,打扮得水灵灵的,千娇百媚,风情万种。 他特意吩咐妻子拿出好手艺来,款待新人。 不料因为太郑重其事,这次偏生火色没拿稳,被他教训了一通。 妻子心想,别个屋头都是小的扶拭大的,这回倒好,大的扶拭小的,反遭夫君数落,一气之下上了吊。 过了两年,王希昌挑起书箱上京赶考,路过成都府,见一家饭店门前站着一个幺师,招呼他:客伙,请坐。 王希昌这时已感到精皮力尽,肚皮也有点空了,连忙跨进店去,卸下书箱,坐了下来。 幺师把他上下打量了一番,问:你是不是姓王?王希昌答话:我是姓王。 幺师又问:你是不是王希昌老爷?王希昌谦让:是鄙人贱名。 幺师说:我们这里有鱼,煎好了的,看合不合你的口味。 如果不合,缸子里面喂着鲜鱼,可以旋煎。 希昌不揣冒昧,忙叫端上来。 一条鱼上了桌,拈一块子送进嘴里,觉得很合胃口,心想:幺师咋个晓得我姓王,又咋个晓得我喜欢吃鱼呢?他连忙把幺师叫到身边,一一盘问。 幺师说今天早上来了个妇女,头上包的青丝帕,身上穿的青衣裳,脚上是双青布鞋,她晓得你要路过这里,专门提了一条鱼来,教我咋个煎,才合你的口味。 王希昌心里一惊,忙问这个妇女的身材和模样。 幺师说:这妇女一般个子,中等身材,柳柳条条,一副斯文相。 希昌感到事情不对,又问这条鱼重好多,该多少钱,幺师说:这鱼重一斤二两,那妇女已给了钱了。 王希昌听罢,大声一叫不好,他明白了,这是他妻子的亡魂,自己已经带过了,如果进京赶考,妻子必定找来算帐。 想到这里,他不敢再往前走了,挑起书箱阴悄悄的往原路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