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获奖作品选登

第八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共评选出69位获奖及入选。其中,金奖2名(书法创作方向1名,理论研究方向1名);银奖7名(书法创作方向5名,理论研究方向2名);铜奖8名(书法创作方向6名,理论研究方向2名);入选52名(书法创作方向43名,理论研究方向9名)。现将获奖作品选登如下。

书法创作方向金奖·宇文家林

颁奖词

宇文家林草书主要师法晋唐,兼取宋元明诸家。其书作法度严谨而能疏放,风格妍美而能俊逸,气息优雅而能古淡,鲜明体现了传承中华美学精神、涵泳书法文化传统、融会新时代精气神的艺术理想与追求,在坚持守正出新的道路上作出了饶有价值的探索。

作品照片

获奖感言

看到第八届兰亭奖征稿启事的时候,我就有了投稿的想法。这想法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从2009年获得第三届兰亭奖艺术奖二等奖后就再未投稿。自那以后,日常基本上处于“䃼课”和学习的状态。这一状态延续了14年多,这次积极参加也是想看看学习的效果如何。二是,我从小就喜爱写字,这一写就写了40多年。今年我58周岁,再过两年面临退休,这次投稿若上,也算是给自己“喜爱写字”这么多年的一份礼物。

经过反复的梳理对比,我选择了3件手卷作为投稿的作品。其中的一件主要参评作品为《宋人咏镇江诗三首》手卷,壬寅岁夏月所书。当时我入选“2022江苏省优秀美术家”,其中有我的一个展览空间,这件手卷也展于其中。作为镇江人书写镇江诗,感觉到特别的惬意。笔随心走,一点一画间,缘着诗意的节奏。在书写的同时,注重行草相间、墨色丰富、节奏变幻,又统一于整体之中的技巧运用,更添加了手卷的烟云之气和整体耐看性。

另一件小字草书《于右任诗七首》手卷,是去年应“标准草书社”主办的以于右任诗词为主题的一个展览所书写的。作品通篇能反映书写时的一些想法。

还有一件中等字大小的草书《前人咏镇江诗三首》手卷,是今年七月上旬的一天所写,当时天气炎热,酷暑难耐。择八尺整纸横裁一分为四,一挥而就,虽未达到很理想的状态,但总体尚可。

总而言之,我的三件手卷追求自然的书写、书写的自然。

理论研究方向金奖·薛龙春

颁奖词

薛龙春近年来在明清书法研究领域成果丰厚,产生重要影响。其《二王以外:清代碑学的历史思考》一书,对清代书法发展的有关问题进行考察梳理,史料宏富,视野宽阔,考论详实,寻绎碑学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呈现了碑学展开过程中许多为人忽略的现象与细节,深化了将碑学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的思考,对于书法史学研究具有推进和启发意义。

作品照片

获奖感言

我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于16世纪以后的书法篆刻史、尺牍文献。二十年来,我陆续在做一些较为深入的个案研究。我尝试着借助丰厚的文献与视觉材料,重构书法现象、观念、风格与形式得以产生、形成的历史情境、社会机制与物质文化环境,同时对书法史上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进行回应。除了吴门书派与明末清初书法篆刻的研究之外,近年来我对清代金石文化与碑学也颇有兴趣。碑学在实践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包、康谈碑却给书坛带来了很多混乱,这些混乱至今仍困扰着我们,我们甚至失去了关于书法批评框架的基本共识。《二王以外》是一本对清代碑学作历史考察与思考的小书,本书使用了大量新材料,对于王铎、周亮工、郑簠、阮元、黄易、何绍基、赵之谦、杨守敬、康有为等代表人物的活动与观念有不同程度的探讨,在此过程中,清代碑学的逻辑、旨趣、实现方式及其理论上的难以自洽之处,也得到较为清晰的揭示。揭示这些问题,或有助于推进这一时期书史研究的深化,并引导学界对书法与当代艺术环境的关系投入更多的思考。在我看来,未来的书法如何发展,人们如何来欣赏与评论书法,完全看行动者如何定义书法。

书法创作方向银奖·刘宏卫

颁奖词

刘宏卫书法以《大观帖》《阁帖》为底,深入二王体系,力求晋人之书韵,兼取孙过庭、怀素、董其昌等书法意度,其书擅于协调实虚、繁简、动静之关系,精熟流便而饶有意蕴,在广泛融合积累中含蕴个性风采。

作品照片

获奖感言

余学书三十载,初自颜鲁公始,而后又深入晋唐,每于展赛中略有小获,都在加深自己对传统的信任与依赖。在实践中不断于古典中思考,更认识到经典中所隐含的密码是如此难以被获知。

书法是寂寞之道,当千年主流书风几度成为冷门的时候,选择坚信与坚守,大抵是源于对历史的思考与现实的辨析,甚至带有对艺术方向的某种执拗。现在想来,某些时候的一意孤行,更多地来自对艺术的深刻理解与把握。

仰望山阴,“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雄浑又不失婉约的中和之美,乃书法的无上高格。君子风度,文质彬彬;物我两忘,思悟技道并进之理;有积厚之功,顿悟豁然开朗之畅达。

遥望先贤,深知自己修为之欠缺。艺无止境,自当奋进自勉,以求不因进退而乱本心,问道诸师友,以期稳步求新!

书法创作方向银奖·何来胜

颁奖词

何来胜隶书远取清人伊秉绶,近师同乡名宿沈定庵,又精研汉隶、北碑与清隶,字形纵长宽博,笔画沉着而生动,意与古会,在平实的结体中展示静穆的意蕴,与古为新,在遒劲的波磔中挥洒俊逸的性情。

作品照片

获奖感言

写隶书犹如我们的生活,需要动静相参。寂寞和繁华,一张一弛,一提一按,一顿一挫,时疾时徐,时涩时润,时方时圆,通过对这些书写过程中微妙变化的体验从而探寻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技巧习惯与风格面貌。所谓“书,心画也”,其道虽小,可视其心,而当一生探求之……

书法创作方向银奖·曹有福

颁奖词

曹有福篆刻以秦印为基,兼取汉印字法、古玺布局,取径虽广而个性不失,追摹古韵而富有新意。其书法追求秦汉文字刻铸之形意与自我笔墨情趣的相互生发,偶用隶、楷亦不失精能,书法与篆刻风格统一且颇具个性。

作品照片

获奖感言

我在本届兰亭奖投稿以篆刻为主要参评作品。三件投稿作品虽相对独立但又有着连贯的整体性。篆刻作品以秦印为主体风格,篆书作品取法以秦系诏版权量为主,题跋作品则是对个人收藏的秦代玺印、封泥、陶文等古文字遗迹原拓本的诠注,试图做到藏秦、写秦、刻秦三者相融汇统一,这与我六、七届兰亭奖的入选作品,又是一脉相承的。写、刻、题虽然是三个不同的研究方向,但融汇在一个学习的大周期里,又是殊途同归的。综合素养的提高始终是我努力的追求方向。

书法创作方向银奖·程志宏

颁奖词

程志宏楷书立足隋唐,专注楷则,多方汲取,融合大小欧阳之峭拔峻严、颜鲁公之堂皇典正、褚河南之爽健灵动,并参以北碑之沉厚雄秀,努力呈现正大气象与盎然之生机,突出展现守正创新的时代风貌。

作品照片

获奖感言

参评中国书法兰亭奖是一次极具挑战性的经历。多年习书,源于热爱;立德立心,未敢懈怠。

书法艺术在新时代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辉。此次创作,我认真思考作品的主题、内容、形式等具体细节,坚持深植传统,坚守雅正书风。仔细把握运用楷书的艺术规律,深度挖掘晋唐及北齐刻石书法中富含的艺术养分,着意提升庄重雄强而不刻板的楷书面貌。创作中坚持自己的探索和理解,展现本真性情,努力使创作的大楷对联展现一种挺拔而爽健之气;使中楷斗方展现一种散淡而不失典丽之气;使小楷册页展现一种异于过往的沉着而自由之气。坚持艺文兼备,追求精益求精,紧紧围绕主题,精选书写内容,创作中努力避免错字、漏字以及文辞、版本错误等问题。以自己一贯的表现形式,不刻意追风求炫,力求作品素雅大方。本次有幸忝列于济济人才之中,倍感光荣与幸运,也是对自己多年临池学习实践的一次巨大的鼓励。

文则数言乃成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玄妙之道,心生敬畏,悠悠造化,常怀感激。

书法创作方向银奖·朱明月

颁奖词

朱明月篆刻取法王福庵、韩登安诸前辈,在当代篆刻工稳风格中能够不落窠臼,自具巧思,体现出较为鲜明的个性色彩。多字印尤见功力,无堆砌之板滞,边款经营颇具匠心,每能与印面相得益彰,浑然天成,别具意趣。

作品照片

获奖感言

此次兰亭奖篆刻印屏《一蓑烟雨任平生》《亭文山房明月篆刻新作选》均为甲辰新作,以苏东坡、李太白等名家诗词名句为主要创作内容,力求将文人情怀融汇于方寸之间。同时采取多种风格进行边款的创作,力求作品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王僧虔《书赋》云:“情凭虚而测有,思沿想而图空。”篆刻过程是情感的一种表达,好的题材会让人产生情感的共鸣。有些题材适合用“宽能走马,密不插针”的空间摆布来表现它的灵动、秀丽;而有的题材则需要追求自然与和谐的统一。在刻法上,我追求刻刀90度角入石,这样可以保证线条的挺拔与质感;字法的处理上则需要让人觉得舒服,古雅而不失意趣。工稳印的创作要避免匠气,需要在印中寻找笔墨情趣,追求一些性情的东西,我认为这也是细朱文的一个审美标准。

篆书作品《醉翁亭记》是我近期精心创作的,铁线篆既不能刻板沉滞,也要避免轻浮松散。清人王澍曾言:“篆书有三要:一曰圆,二曰瘦,三曰参差。圆乃劲,瘦乃腴,参差乃整齐。三者失其一,奴书耳。”铁线篆在结构上要注意结体的精确匀称,在线质上要追求点画粗细均匀、绵里藏针,加以圆活用笔,使其既有肃穆典雅的气息,又能体现出秀逸淡然、平和沉着之感。

理论研究方向银奖·陈志平

颁奖词

陈志平致力于书法文献学研究,创获颇多。其在《汇校》的基础上,对《墨池编》的版本、文献源流及与古代书学史的相关问题等进行系统研究,所著《中国古代书学文献研究——以为中心》从《墨池编》的学理分类而思考古典书学知识谱系的生成等问题,对书法学科基础建设具有启示意义和重要参考价值。

作品照片

获奖感言

曾有前辈学者说文献学是“皮毛之学”,我初听此言,感觉非常刺耳。思索既久,觉得并非全无道理。盖因文献学多着眼于字词训诂、版本校勘,重在梳理源流本末,手段是圈圈点点、抄抄写写,多有着相的嫌疑。然而这不是说文献学不重要,就像皮毛之于人身而言,乃沟通内外的门户,舍皮毛,何有于身?另外,皮毛上的毛细血管也与心肝脾肺肾相联系,是通往人体中枢的桥梁。如此解释,才让我对“皮毛”之论非但闻之不嫌,反而欣然踊跃。

笔者撰成的《墨池编》系列成果,就是用文献学的方法从事书法专门之学,从“考据”求“义理”,以“沉潜”悟“高明”,唯志大才疏,识浅学薄,难语有成,但求无愧而已。

理论研究方向银奖·方波

颁奖词

方波所著《中国书法批评史——元明编》为断代书法批评史的重要成果,从批评史角度梳理解析元明书家的艺术主张,贯穿了对书法史的诸多认识和判断,体现出敏感的问题意识及扎实的专业基础与开阔的学术视野,对进一步推进古代书论的现代阐释乃至构建当代书学颇具参考价值。

作品照片

获奖感言

书法批评的主导线索是批评者以书法创之外的身份与视角对书法价值的评价与阐释。书法批评的效用可简单概括为:总结、干预、引导,即总结前代书家和作品的特点,干预当下书法的风气,引导书法的趣味表现和发展方向。

书法批评是一个有着众多因素参与的综合过程,除了艺术因素外,还有很多非艺术因素如政治、道德、经济利益、社会关系、个人喜好等介入其中,有时甚至还在某些环节占据主导地位。

我们应该将书法批评视为“学”,而不仅仅是当作“批”和“评”。书法批评并非随意性的信口雌黄,也不是跟在书写后面亦步亦趋,而是学理式的研究与诠释。

揆诸当下,一些所谓“批评”渐沦为吹捧、谩骂甚至人身攻击之工具,已远离书法批评之旨,究其缘由,盖不知批评为何物也。

书法创作方向铜奖·武盼龙

颁奖词

武盼龙行、楷、草作品在继承颜书堂皇正大、气象雄伟的基础上,适度变通,理性化用,尝试以墨色润燥相间、笔法中侧互用、结构欹正开合等手法,对颜氏书法进行解读、阐释,渐成刚健质朴的个性。

作品照片

获奖感言

我以楷行草三种书体准备本次兰亭奖的投稿作品。楷书取法颜鲁公,以粗绢为材质,采用有行无列的方式,以自然书写的状态来体现出墨色和干枯的变化,旨在探索唐楷的意趣化书写;行书作品取法颜鲁公《祭侄文稿》,采用手卷的形式进行书写。时人多取法颜鲁公行书中篆籀意趣,以生拙示人,而我更加注重挖掘其中灵动之意,在遒劲中探寻清雅;草书取法怀素《自叙帖》,作品采用横幅拼接的形式,追求在理性的空间内进行感性的表达,同时注重线条的凝练和气息的畅达。这三幅作品虽然书体不同,但是书写旨趣相同,都是力求清新雅正。也希望自己通过回望经典,传承经典,通过对经典的不断深入研究带来新的认知和思考,厘清书学思路,探寻属于自我的笔墨语言。作为一名青年书法工,最终有幸获得铜奖,非常感谢评委专家的认可,也希望这是一个新的起点,在学书的道路上,潜心笃志,躬身前行。

书法创作方向铜奖·陈少君

颁奖词

陈少君草书取法多元,既注重传承《十七帖》《书谱》一路小草的萧散俊逸,又兼取怀素、徐渭一路大草的酣畅豪放。其大字书法强调行气与字势,小字作品展现韵律与节奏,风格一致而各具韵趣。

作品照片

获奖感言

兰亭盛会,遥隔千年,曲水流觞,高朋满座,吟诗唱和,少长咸集,每每脑海中浮现出这幅画面,便如沐春风,如饮甘醴。兰亭奖对于当代书法创而言,无疑是人们心中的圣殿。

在准备第八届兰亭奖作品时,我从风格取法、形制大小、文本选择三个方面做出了规划。三件作品风格主要以自己擅长的草书为主,其中两幅为大草,一幅小草。小草内容为自撰,即我日常习书札记,风格取法多元,熔铸张旭、怀素笔意,又施以黄山谷开阖穿插之姿态,兼及“三笔三迹”之线性表现,又结合“二王”、孙过庭之帖学精神,试图抵达一种融杂诸家、中见性情的有我之境。主评作品为八尺整张,取多年老纸,笔墨调和处或可见墨气之丰盈,用笔中侧相生,以唐人大草为根基,又兼及明清王铎、傅山之意态。章法上破除行与列的关系,尽量穿插咬合,以追求一种矛盾与和谐之间的整体感。第三幅作品是八尺大条幅的形制,以取法黄庭坚为主基调,点线组合关系尽量丰富多变,因为选用纯素白宣,墨法上更注重浓淡枯湿的对比,线性以紧致的中侧锋为主,以支撑起高堂立轴的作品气象。当然,草书创作往往处在一种亢奋的情态之下,易激情有余,而精微不足,有顾此失彼之憾。

至于绚烂,归于平淡,山阴脚下,鹅池之畔,躬逢其盛,与有荣焉。

书法创作方向铜奖·夏云

颁奖词

夏云主攻小楷,以锺王为宗,兼涉明人,或化用《季直》而增其流便,或法乳二王而益以清健,或梯航明人而上溯魏晋,取径多方,功底扎实。虽渊源有别、面貌各异,而自有一种清新朗畅之致贯注其中。

作品照片

获奖感言

有幸在兰亭奖获奖,我觉得无比荣幸,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鞭策鼓励。回望来时路,我学习书法已有二十八年,一直忙忙碌碌、摸爬滚打,有欢乐有痛苦,有收获有迷茫。之前也陆续获过一些奖,但这次兰亭奖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荣誉,也是我研习书法的新起点。

这次投稿,我准备了三本不同风格的小楷册页。主评作品为小楷《历代名篇节选》,运笔轻松自然、不事雕琢,力求上接魏晋、入古出新。其二为小楷《艺文丛刊节选》,用笔细腻,简静平和,整体追求小字中见大气象。其三为小楷《文待诏题跋》,此乃四年前旧作,注重格调与技法相统一,至今仍有可观之处。三件小楷既一脉相承,又各具特色,体现了我当前在楷书领域的一些思考和探索。

弘扬“兰亭精神”、传承“二王”书风,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将以兰亭奖为新起点,坚持德艺双修、技道并进,努力创作出更多好作品,向当代书法艺术高峰迈进。

书法创作方向铜奖·宋旭安

颁奖词

宋旭安经年执着于翰墨,成名虽久而不懈怠。楷书以元氏墓志为基,旁涉造像题记,参以行书笔意。隶书以汉碑精工典雅一路为法,兼容他碑体势。笔锋刀锋,无所间隔,纵势横势,妙善协调,自家特色具有较高的辨识度。

作品照片

获奖感言

我投送的三件作品以“植根传统”为主线,突出“不与人同”的个性表达,是我数十年积累的着意体现,字里行间欲流露“意趣”与“灵动”的精神状态,更注重笔法与字法的细节处理,深信细节决定成败。

多年来不辍于临古鉴今,把能为我所用的“营养”尽数收纳。当然,作为自学“成才”的我,不免有弯路重重、欲速不达的窘境,好在自己还勤于思考,及时调整心态,还我心境。

今次展示给诸方家的三件作品,均为一次写就,原本反复书写的草书条幅、行书对联、大楷中堂作品均未采用,通过这次中选发现,自己还是长于小字创作。

想来我是幸运的,这“幸运”缘于五、六、七届兰亭奖落选给自己的触动与反思,也幸运在评委方家对拙作的认可,也或许是自己的创作“思路”还算正确吧?

书法创作方向铜奖·陈伟

颁奖词

陈伟章草,以元明诸家章草为基,上溯秦汉简帛书草创时期之古朴简约,下汲近代以来名贤章草之意趣,多方汲取,上下求索。其小字不因矩度而碍性灵,大字不以挥洒而违法理,均无恣意之荒疏,自然和雅,颇有韵味。

作品照片

获奖感言

余学书法已三十余载,近几年创作以章草为主,并将章草与今草融合,以求异变,风格多样。此次参赛的三件作品分别为章草、今草、行草。

章草录金冬心诗十六首,正文章草精致典雅,古拙逸趣。书目以小楷,精细灵动,与章草形成大小错落,丰富布局,五条拼接使横向空间拉宽,整体疏密结合,简净舒适。

今草为苏东坡《辨法帖》,整体以今草主笔,偶参章草笔意,静中有动,动中求险,险中制奇;笔触圆融参差,大变小化;又民国老纸加持,色泽泛黄,旧纸生古意,妙在自然。

行草录《苏东坡题晋人帖》,亦以民国生宣加持,整体将草书字法以行意书之,点画绵柔温润,圆浑质朴,结字大小错落,生动趣意,章法自然,起、承、转、合中既得古人之法又生新意,再融己之心意,笔笔生发,浑然天成。

书法创作方向铜奖·李锐

颁奖词

李锐隶书直接汉碑,取法《张迁》《鲜于璜》《衡方》《西狭》,于《石门颂》之草情篆韵尤有会心之处。其隶书用笔简约古朴,字势开张安妥,笔墨韵味颇具个性。而其化用于赵之谦行书,亦别具意趣。

作品照片

获奖感言

书法诸体中,我初始钟情于楷书和行书,后痴迷于汉隶古拙朴茂、苍劲雄浑、率真自然的生命气象与心性人格之契合。

临池三十余载,溯本循流,“以古为师,以古为法”,从秦汉到明清,从摩崖简牍到碑林帖丛,在与历代经典的对话中、在大量碑帖的临摹和研习中,读懂古人,寻古法古,真正体悟古人的笔墨精神、审美志趣与生命智慧,获得艺术上的根脉和滋养。

书法创作难于持经达变,融古开新,“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每一次创作的每一点突破都是一次心灵的跃迁,既要渊博通达的知识底蕴,更要注重从生命本体出发,观照技与道的合一;既要从厚重的历史积淀中汲取营养,更要融入时代精神不断开拓新的意象;既要坚守,又要突破……秉持敬畏之心,克服浮躁,抖落泥尘,以书载道,守望“天人合一”的生命本真状态。路虽远,然居敬持志,初心如磐。

理论研究方向铜奖·朱琪

颁奖词

朱琪近年印学研究成果颇丰,所著《小道可观——中国文人篆刻》一书,对宋代以后的古代文人篆刻及相关“印迹学”及印史与文化等进行了系统梳理,并注重新材料的利用,从社会文化视角进行探析,形成了关于印人家世、交往与风格构建的诸多独到见解,拓宽了明清文人篆刻研究的视域。

作品照片

获奖感言

一不小心,这些年在书法篆刻创作与研究领域的耕耘,也算小有收获。这是我的第七本书,书的论题很小,内容却可观。“篆刻”与“文人篆刻”并非一回事情,“文人篆刻”更多强调的是篆刻家的学识层级与社会身份,或者说是篆刻的文化性。

当然,有时这种界线很模糊,古代更加如此,因为彼时“文”“艺”多不分驰,“文苑、儒林、艺术,恐君难以分身”。文人、学者、艺术家,这三重身份往往集中于一体,这也为篆刻史研究提供了多重的维度。

以篆刻学这样一个冷门的学科而言,搭建研究殿堂的基础构件还有很多缺失,这也造成在建筑时的各种左支右绌与顾此失彼。今天篆刻史研究的主要层面依然是文人篆刻,学科的发展,需要做的还很多,其中至关重要的一是填坑填空,二是另辟蹊径。本书的用意无疑属于前者,但在某些篇章的细节处,读者应能窥见对后者的隐约指向。虽然脑海中已经存在了某种蓝图,但无疑需要更多有志有识之士的加入才能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本书写作的原点在十余年前,多年间学术兴趣的游移,造成本书内容具有相当大的研究跨度,好在写作中所用到的一些材料、方法以及得出的某些结论,今天看来还没有完全过时。现在将它们整理总结出来,应当有其价值与意义。

理论研究方向铜奖·卢辅圣

颁奖词

卢辅圣是在书画艺术研究上具有深厚造诣与突出贡献的资深专家,所著《中国书法史观》虽为旧作增补而新刊,仍多有新见及启示意义。其以美学、历史学及诸学科通会的学术背景,对中国书法发展进行宏观观照,立意高远,体系宏大,观点独到,对于书法史及书法美学研究乃至当代书法发展颇具参考价值。

作品照片


中国书法兰亭奖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政府携手主办了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活动。 这一盛事经过各级书协的积极宣传和组织,吸引了数万名书法爱好者参与,征集了众多精彩绝伦的作品。 2002年9月5日,新闻发布会在青岛海林山庄顺利举行。 紧接着,9月6日的现场创作与综合素质考核中,评选出了一批创作奖的得主,他们的名字如下:

在9月7日,中国书法兰亭奖的颁奖仪式以及书法作品展在青岛美术馆盛大开展。 中国书协主席沈鹏、副主席刘炳森等领导亲临现场,参与了评奖和颁奖的重要活动。

以下是首届创作奖的完整获奖名单,包括30位才华横溢的书法家:

贾长城人物生平

贾长城,1968年生于河南洛阳,其书法启蒙于贾鸿钧先生,后师从台湾李友祥先生(字丘原)。 贾长城现为中国书法协会会员,同时担任新加坡新神州艺术院高级名誉院士、河南商丘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丘原书画艺术馆(筹)馆主。 他的作品入选了全国第六、七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览、全国首届、三届楹联书法大展、全国第三届书坛新人新作展,并在第八届中青展中获得三等奖。 他的作品还曾获得韩国第二回国际艺术展和第九回东洋美术大展的银赏、日本57、58、59回国际文化交流书道展览的金奖以及新加坡“醒狮杯”书画大赛的特等奖。 贾长城的作品多次在加拿大、法国、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展出与交流,并被国内外有关团体和个人收藏。 其作品及事迹被《中国书画报》、《河南日报》等多家报刊专栏介绍。 他担任过《实用书法》编委、《中国硬笔书法大成》特邀编委兼艺术指导,并被聘为中国三峡书画艺术馆顾问、长白山文化艺术传播中心艺术指导。 《中国当代书法家辞典》、《中国历代书法家人名大辞典》、《中国国际书画篆刻家年鉴》、《当代中国著名书画家润格博览》、《中国书法全集》、《世界艺术届名人录》、《中国当代文艺名人辞典》、《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名鉴》、《中外名人辞典》等书画集或辞书皆有条目、作品及传略载入。 贾长城出版有《贾长城书法作品集》》、《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获奖作品集.贾长城卷》。 贾长城先后在广东、青海、云南等地举办个展联展,并在国内百余家报刊杂志、电台做专题报道。

魏晋南北朝碑别字研究简介

陆明君,1962年出生于山东省昌邑,是一位在书法领域有着深厚造诣的学者。 她在吉林大学完成了学业,先后获取了硕士和博士学位。 目前,她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担任要职,致力于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

陆明君的书法作品多次在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重要展览中亮相,其中包括全国展、中青展、正书展、楹联展以及兰亭奖展等,展现了她的专业实力。 在多项全国性大展中,她的作品屡获佳绩,如全国第一届及第二届正书大展、第八届中青展和文化部第八届群星奖作品展,都见证了她的艺术成就。

在学术研究方面,陆明君也有所建树,她发表了一系列学术文章,并积极参与书法学界的研讨会,为推动行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她的研究成果丰富,其中包括《簠斋研究》、《陈介祺年谱》以及《魏晋南北朝碑别字研究》等著作,这些作品深入剖析了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课题。

此外,她还出版了《陆明君书法作品精选——全国展、中青展、全国篆刻展评委及获奖作品系列》,集结了她在各类展览中的精选作品,为书法爱好者提供了珍贵的参考和欣赏资料。

扩展资料

《魏晋南北朝碑别字研究》指在探求六朝碑别字的形成原因及各类生成途经,以形为主,通观变迁,并注重考察解索别字字源。 在充分掌握资料、较全面考察铁基础上缔结规律,从普遍性与特殊性两方面观照,对六朝碑别字进行系统的研究,可供相关研究者阅读参考之用。

用画笔勾勒心中的生肖 青少年创意绘画展 金蛇狂舞
疑拎奢侈品包 辛瓦尔小18岁遗孀罕见曝光 有硕士学位 两人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