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法院求职之路

编者按:本文通过采访问答的形式向我们分享了在美国求职法院的经历,包括求职前的简历准备以及求职方向的调整、法院的运作架构及工作经历、对法学生的择业建议。希望对想要去法院工作的同学有所帮助。

个人简介

马明荟,2017级内蒙古财经大学知识产权本科,Emory University LLM。

目前就职于美国州法院(Trial Court),担任Law Clerk一职。

一、简历投递经验谈

Q1:刚开始求职一般都会存在很多误区,在第一份正式工作前,您大概做了怎样的投递前准备?您可以描述一下刚开始投递时的情况吗?

我找工作是从LLM第二学期开始的,这里可以简称为“定向投递”阶段。初期投递时想法比较稚嫩,感觉自己比较能掌握主导权、选择权,希望可以找到更加对口的工作。因此,我从Indeed、LinkedIn等求职平台或者例如 “美律苗”等公众号群聊中获得信息,筛选了与专业类似的工作岗位,进行了上百份的海投。我也会在投递时结合本科专业(IP专业),并且会在投递前背调一些我比较关注的岗位基本信息,例如工作地点的地理位置如何,又例如雇主的工作语言是否包含普通话、业务是否有中国业务等。我的第一个Offer就是通过微信群聊找的——一个移民律所。但是这家律所要求我先做三个月的Unpaid Intern(无薪实习)作为“试用期”,但是后来薪资方面也没有谈拢,所以仔细考虑后我放弃了这个Offer。

在随后的海投阶段,我也逐渐学到了很多。例如,不要在入职前浪费时间想未来入职后的事情,而是应当把雇主当作毫无干系的人来进行全面考量等。除此之外,我强烈建议大家在岗位筛选期间加强同侪沟通,例如多参加学校举办的Career Fair,这是了解当地基本找工情况/文化的好机会,又例如找前辈约Coffee Chat等。我个人偏好频繁地参加一些交流会。Coffee Chat也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渠道。我曾经通过Coffee Chat和当地的IP律师沟通如何在简历上强调自己的优势,这位律师也和我讲了很多可靠的简历投递方式,还告诉我如何去寻找特定法律领域的社交团体,例如论坛之类的地方。

总而言之,求职稚嫩期真的很需要和身边人多多交流。求职时遇到邮件索照、面试问题奇怪、工作形式不妥等方面的问题时,可以提高提防心,而不是认为自己刚刚进入职场就应该一味迁就。

Q2:之前和您的接触中了解到您比较推崇多样化发展!请问您脱离了求职稚嫩期后,又是如何修正求职方向的呢?

法院这份工作是我第二轮广泛投递时找到的,也就是我的“不定向投递”阶段。不同于之前疯狂找IP方向律所工作,我在“不定项投递”阶段开始把各种方向的、各种职位(例如legal assistant/paralegal/law clerk)都列入考虑范围,投递了上千份简历。同时我也参加了更多的求职交流会、招聘分享会等,并且打破边界,开始了解其他行业的求职经验。事实证明,我的这种努力并不是无用功。在一次Career Fair上我真正意识到了我应当如何准备面试。这次Career Fair是一位理工科学长举办的。因为当时正好在找工作,我就抱着凑热闹和学习的双重心态去了。出乎我意料的是,当时分享找工经验和申请PhD经验的学长学姐讲的都非常干货。他们讲了如何想办法让自己的简历通过AI关,如何根据Amazon Leadership Principles(亚马逊领导力原则)回答面试问题。所以,我认为打破边界、多去学习总是没有坏处的。

此外,我也认识到,作为一个没有任何正式工作经验的法学生,读完LLM留在美国其实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与Native Speaker相比,我语言不行;和JD相比,我知识储备不够,对美国法律也不够了解。所以只能通过不走捷径地输入,比如大量阅读(虽然我的输入也寥寥无几)。我在法学院的时候还发现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就是参加法学院的讲座。这些讲座的嘉宾都是不同执业领域的律师、教授或者法官,我听过的讲座有关于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Gun Control(枪支管控)、Energy Law(能源法)、M&A(企业并购)、IP Law(知识产权法)、Civil Procedure(民诉法)等。讲座嘉宾一般都会通过自己的视角去分享自己作为一个律师或者法官的工作内容,以及自己作为教授的研究内容,这些分享内容有概率会为我的求职面试前检索提供更直接的答案。当然,法学院的机会不止这些,我甚至在与学院的Therapy Dog(用以抚慰学生的期末周限定治疗犬)互动时偶遇做IP Law的前辈,获得过一次内推机会。

同时,持续不断的投递也让我积累了很多面试经验,因为面试机会毕竟总是会随着简历投递总数的增多而增多的。由于我投简历太海了,甚至投到了State Attorney(州检察官,以下简称SA)的Office。我已经不太记得我当时面试的职位了,只记得当时收到面试时间确认邮件时,给我发邮件的人是他的助理(Legal Assistant)。她在邮件的末尾处告诉我说,我可以提前检索一下他们Office的相关信息。但是我当时很茫然,根本不知道具体应该检索什么,就只看了这位SA的LinkedIn以及他办公室网站的个人主页。我还在Google搜索到了一封类似于律师函的Letter,不过因为当时我不知道那封Letter的内容到底是什么,也就只是大致看了一下。第二天面试的时候这位SA和他的助理一起面试我。SA问完一些常规的问题以后,这位助理果然问到了邮件里提及的检索问题,当时我瞬间就傻了。我不知所云地云了云,就知道这个面试凉了。在这次面试冲击后,我开始认真复盘我在此之前参加的每一个面试中被问到的问题,并把我能想到的问题都列下来跟朋友一起讨论,还去看了很多YouTube上讲解面试的视频,依此准备我应该如何回答。这样久而久之,也就把一般的面试问题都覆盖在射程范围内了。

Q3:那么你又是如何找到现在这份法院工作的呢?

真正找到目前这份工作还是有些突然的!虽然已经积攒到了很多求职经验,但是由于屡屡无果,我其实已经准备打道回府了。没想到在我开始看回国的机票时,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我接到了法院面试的电话。因为觉得和一位法官聊天的机会很宝贵,那次面试前我准备了超多问题想请教法官,但是实际面试过程并没有用上,因为法官一直在不断向我抛出问题,随即就说愿意让我来试一下。后来我入职后看了法官的日程表,结果发现我其实是唯一的面试者。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的我简历稚嫩,投递方式也存在瑕疵,如今能找到这份工作也是有一定缘分加持的。当时找工作已经有些精疲力竭,经常是白天狂投简历、晚上沉浸式emo。不过好在最后努力都没有白费,坚持也是一种力量。

二、法院工作二三事

Q4:可以请您介绍一下所就职法院的基本运作架构吗?不同岗位之间的差异又是如何的呢?

州法院的基本架构取决于所在州,所以这里我可以浅显地介绍一下我日常会有交集的职务人员。我理解的职务可以大致分为两个方向。

第一个方向是法律相关的,可以理解为法官、检察官、辩护人及其专业事务辅助人员,例如Public Defender(公设辩护人,以下简称PD)、District Attorney(地方检察官,以下简称DA)、Law Clerk(法官助理)和法官。由于宪法规定了重罪被告的right to counsel(每个州的宪法权利会有细微差异,这里笼统地表达一下),法院会为经济困难的重罪被告指定辩护人,即PD。PD作为辩护律师就要频繁见客户、上庭,所以对口语和听力的挑战比较大一些。负责控诉的DA亦是如此。我目前就职的Law Clerk岗位主要是帮助法官写裁定、做检索,工作时法官会给我讲他曾经办过的案子,以及自己做律师时是如何制定诉讼策略的。所以在我看来,Law Clerk能够学习“法官思维”的机会还是不少的。

第二个方向是助理类、文职类的,可以理解为行政事务辅助人员,例如Legal Assistant(法官助理,亦称呼为Judicial Assistant/Legal Secretary)、Court Clerk(法庭书记员)、Court Reporter(法庭记录员)等。Legal Secretary是秘书类工作,负责接电话、安排日程、帮助打印复印、负责法官办公室的建档等工作,工作时需要和法官极近距离沟通,且需要和来签order的各路执法人员交流,所以需要一定的语言基础。Court Clerk工作内容则以案件管理为主,其职责虽然不涉及太多实质性的法律内容,但是我们这边的法院是需要Court Clerk和法官一起出庭参加听证会,并且协助法官及时调取案件记录之类的。

Q5:在法院工作过程中,有什么有趣的人与事可以分享吗?

我所在的是州法院的一个“Trial Court”(可以理解为初审法院)。顾名思义,这里会有很多的庭审,能够看到律师们如何询问证人等在庭审中的表现。我接触到的都是与违反州法律相关的刑事案件(毕竟民事案件很多都会和解),有意思的案件还是非常多的。

比如有的人在缓刑(probation)期间违反条款,就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回到法官面前请求法官再给他一次机会。有一次法官看到一个熟悉的面孔坐在被告席便发问道,“Sir,我记得你是谁,你这次为什么又回来了?”被告回答:“对不起法官,我当时很悲伤,也很tired,所以才又犯了错。”法官又问:“Sir,我也很tired,我看到你一次一次回来我也感到很疲惫。Are you learning your lessons(你真的有在反思吗)?”随后法官听完检察官和公设辩护人的辩解以后,叹了口气说,“这次最后一次机会,如果你下次再违反缓刑的规定,我就会撤销你的缓刑,你将会去监狱里服刑,去那里learn your lessons(做反思)。”再比如,最近我还在和法官做一个帮派案件,被告是帮派成员。他的律师借专家证人之口,给陪审团讲述了一些“道上的规矩”,依此来论证被告“恪守”“道上的规矩”,没有动机去犯罪,让我感觉很有意思。

Q6:的确是比较有趣的见闻!那么从法科生角度而言,您认为法院工作带给了您怎样的收获呢?可以举一些例子分享一下吗?

在法院的见闻让我见识到了更多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我协助过一个地役权案件,那次案件处理让我对法官考量案件的全面性有了深刻的认识。当时该案的被告交了一个简易判决动议(Motion for Summary Judgement),即,被告认为本案事实无争议,无需庭审就可以作出判决。我在听证会之后开始读材料、做检索,发现这个案子确有事实争议故动议需要驳回,就跟法官汇报了我的思考结果。但汇报后法官只是说考虑一下,便再无回音。事件过去很久之后我主动向法官询问案件进展,结果发现法官并没有从案件事实和法律分析下手。当时他拿出一张彩印的地图,并指着地图上一块相对光秃的地方说:“如果被告能够把这里的几棵树砍掉,然后修一条小路,他就不用路过原告的土地了,也就不必就地役权进行辩论了。”这件小小的事情给了我大大的震撼——我一开始便只认为我仅能通过分析案件事实、进行法律检索来考虑,而见惯了各种案件解决方式的法官早早早早就“next level”了。

当然从庭辩方面来讲,在庭审或者听证的过程中也有很多见闻。比如我刚刚去入职的时候,有一个正在监狱里的人提交了Habeas Corpus Petition(人身保护令),称他的宪法权利受到了侵犯。几年前,他因为抢劫和谋杀被判入狱,即使曾经上诉也并未翻案。在提交人身保护令申请时,他从本州最大的律所之一找来了一位经验非常丰富的刑辩律师,又从纽约请来了一位律师、从当地某机构请来了一位律师,还找了两位较为年轻的律师(共五名律师)。除此之外,他还从纽约请来了一位专家证人。这样多元的律师团队让我在整个听证的过程中很直观地见识到了不同律师的风格。随后我处理的案件再也没有这么豪华的团队阵容。

三、法科生路径推荐

Q7:对于LLM法科生择业方面,您有什么其他发展路径可以推荐吗?或者有什么感悟、寄语可以分享给大家?

我觉得中心思想就一个:多去探索。我有的时候可能无意间瞄到的一个东西,仔细看一下,在过去之后的几天一定会派上用场。比如说一些名词、一些特别生僻的术语。所以我觉得多去探索、多去留心观察是必要的。其次就是拥有苦中作乐的心态——做人嘛,最重要的就是开心啦!好多同学可能总是会在心里暗暗发问“我毕业之后找不到好工作怎么办?”但是我觉得生活不止眼前的签证,也不止诉讼/非诉、A法/B法的选择,人生的路其实还是非常广阔的,我们的每一步不是为了成为更好的法学民工,而是成为更好的自己。我们都是凡人,谁也不知道上帝给我们的到底是什么剧本。

对于初期求职,还是要多听前辈讲座、避免被刻板印象束缚,善于了解不同领域的信息。毕竟“人类的本质是复读机”,在经过一些训练后,始终保持一个良好积极的学习心态,都会得到一定的收获。就我自身来讲,不论是认为自己无所不能的“定向投递”阶段,还是开始不断拓宽求职范围的“不定向投递”阶段,其实都是我不断了解自己、选定自我发展方向的学习过程。所以大家在求职过程中不要固步自封,更不必工作焦虑过重。因为其实路途很广阔,从法律学习、法律求职中习得的知识其实在很多方面都可以对自己有益,不同的人生选择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最后就是尽量不要去圈在自己的一个小圈子里,产生一些轻视其他人的工作或选择之类的想法。毕竟什么事都有“真香定律”,在我们没有特别了解之前,不要轻易去给任何人下结论,包括自己。

不知道前段时间你有没有刷到过卞瑞英,一位中国健美运动员。三十八岁的她最近拿了一个很大的奖,虽然止步于亚军,但也非常厉害。当时获奖之后,她发了一个图文说:“时光终不负我。”这句话让我特别有感触。我觉得所有的东西最后都会得到一些回报,哪怕不得到一些有形的回报,但是可能我们已经置身于一些自己感受不到的回报之中了。我觉得这句话对我来说挺有影响力的,在这里也送给正在努力的大家。

优质笔记&专业咨询

请点击青苗法鸣小程序

青法在线向全体青年学人进行长期征稿

秉承“有问题,就搜青法在线”理念。从专业学习、考试升学经验,到比赛训练、项目申报,再到求职经验、职场心得,全方位带动青年学人发挥“传帮带”作用。诚请大家惠赐优稿!

1.长期征稿:包括但不限于各类经验贴(如考研、法考、保研、外语学习、校园竞赛、求职实习等)、学习心得类文章( 如笔记方法、考点总结等)、实务类文章(如办案手记、法律检索技巧等)以及信息整理类原创文章(如考研数据整理与分析、就业趋势判断等等)。

2.优质选题:研究生选导师经验;

课题申报、结项经验;

模拟法庭、创新创业、科研立项等经验;

实习投递经验、工作心得;

毕业生选调、考公、律所/央企求职、面试经验;

就业形势与职场新人思考感悟;

保研夏令营、九推备战经验;考研公共课高分备考经验;考研保研数据及案例分析;出国留学申请、就读心得体会;专业学习、校园生活、期末考试逸闻趣事;本科生、研究生专业学习方法。

赐稿邮箱:qmfmbjb@163.com。稿酬等详情信息请见:

本文责编 ✎小贤

本期 ✎小贤

法学学术、热点争鸣、交叉学科,请认准“青苗法鸣”微信公众号

长期收稿邮箱:qmfmbjb@163.com

付费咨询与讲座请添加小助手微信:qfxzsggwx


求职之路在人才济济的北京真的好困难,怎么办?

据我观察: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第一年是最大的坎,一部分人会在前3个月黯然离开,另一个部分人会在1年内;能够撑过3年,基本上收入都还不错。

所以,倘若你真想做出点事情,那就熬吧。

我刚来上海时,一个月3500的工资,由于找不到工作,从仓库管理员干起的,一干就是大半年,那时房租差不多占据一半工资,早餐就买袋装沙琪玛,每天一个,中餐土豆丝炒饭,晚餐吃点面条,为了省钱,过的非常拮据和痛苦。

到第六个月的时候,由于表现不错,才得以转到做采购。

兜兜转转6个年头过去了,相较之前,薪资提高了数十倍。

像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是很难熬的,因为你在和全中国最有抱负,最有理想,最想改变命运的一群人竞争。 你有多努力,别人也有多努力;你有多坚持,别人也有多坚持。

想要脱颖而出,唯有一条了,熬住了,超越大多数人的极限,将别人的异态变成你的常态。

在逆境中也能让自己保持上进的心态,或许鸡汤的作用就在于此(严肃脸

每次过年回老家小城市,就会有一种感触,而且这种感触在近几年越来越深刻:

如果没有大的震动,小城市在未来的几十年内可能会加倍的萎缩, 到时候工作会更难找,工资会更低。

只要你在工作日的白天到街上走一圈就知道,公交车上,地铁里,还有马路上,大多数都是四十多岁的中年人、老年人以及少年儿童。

注意到缺什么了吗?

对,缺少的是二十岁至三十岁这个年龄段的人。

他们都去哪儿了?

二十出头的人,去大城市念书了;

念完书之后,就留在大城市工作了。

可是,这些人,才是一个城市发展的真正动力啊。

如果一个小城市,总是那几个老面孔来来去去,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各方面都会渐渐萎缩下去。

因为中年人压力大不愿乱花钱,老年人没有花钱的习惯,而少年儿童手里没钱——大家都不爱花钱,经济怎么带动?

这是一个根据现有的现象,很容易预测到的未来。

消费上不去,房价再居高不下,大家都勒紧裤腰带,那只能一起消沉。

如果你想回老家发展,那你一定要提前规划好未来的十年乃至二十年。

你是继续打工,还是创业,还是磨炼一技之长做自由职业者?

继续打工的话,你要做好未来十年后可能就无工可打的准备(原因前面说了);

创业的话,要想好你所在城市的需求点,不要盲目投资;

自由职业者可能是最好的选择,体量小,自由,机动性强,如果可以赚到你们城市的平均工资两倍的钱,就可以活得比较滋润了。

就比如我们公司有好多从浙江各个地方来的,他们在各自的家乡,随便找一份工作都能找到,但他们还是留在了杭州,为什么?

主要就是因为, 做程序员这一行,杭州的机会最多。

回到他们老家,也的确有 科技 公司、软件公司、互联网公司,但无论是工资待遇还是公司数量,跟杭州都比不了。选择面太少了!

所以哪怕在杭州交着高昂的租金,也要在这里找工作。

在这里,虽然过的紧巴一点,但只要一直升职加薪,生活就有变好的希望,甚至还可以变成新杭州人,从此都在杭州生活;

而回老家呢,就那几家公司,你就选吧,矮子里面拔大个,待遇也很一般(因为公司少,应聘者多,公司反而掌握了有利局面,不断压低工资),但凡有点理想的,都会感到灰常憋屈!

再一个,大城市,正因为人才和机会都夺,所以规则才更透明,条件也更公开,这样大家最起码是在明面上竞争的,而不像小地方,光是潜规则就能把你弄的一点脾气都没有!

小地方的职场讲究一个人情往来,人家有关系的都安排不过来呢,还轮得到你?

为什么很多人宁愿在大城市租房子打拼,也不愿回老家找个工作过小日子?

其实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挣钱呀!

在大多数小城市,小地方,想要通过合法合理的手段,获得很高很高的工资,真的很难呀!

机会少,人才少,岗位少,就这样还得靠走关系!

大部分人都没什么背景后台,在看重人情的小地方,一般都吃不开,只能守着一个破破的全职小工作,拿着两三千的月薪勉强度日!

而到大城市呢,哪怕送快递送外卖这些看起来非常辛苦的工作,只要肯出力,六七千也能挣!万八千也能挣!

除非能靠家里走关系安排一个好坑位,否则,大部分的小城市人,年轻时最好的奋斗场所,还是大城市!

北京一个充满希望和梦想的地方,对于即将步入 社会 的大学生来说是充满着巨大诱惑。

1、实现自己的梦想不一定非得到北京、上海这样的超大城市,条条大路通罗马,有梦想、有抱负在首府、地级市一样能实现。

2、北京是个自然资源匮乏的城市,特别是水资源,近些年雾霾也比较严重,选择前最好多了解一些每个城市的优缺点,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要太盲目。

3、北京作为首都,近几年的政策恰恰和其它城市相反,天津、杭州、西安、郑州、成都大部分城市都在想尽一切办法吸引人才到当地就业、落户,而北京确实在控制常住人口,说的通俗点就是在往外赶人。

4、外地一般大学毕业到北京工作很难取得北京户口,没有北京户口的人俗称北漂,作为北漂你的有五年社保和个税才有资格在北京买房,关于房价的问题我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5、作为北漂即使你有了购买 汽车 得钱,你也无法获得北京车牌,需要有五年社保和个税才有车牌摇号资格,但是想摇中北京车牌也会遥遥无期。 关于外地车牌在京停放和行驶的问题我在这里也不过多的表述了。

6、作为北漂,如果有幸你在这里成家并有了自己的下一代,恭喜你,孩子读书的问题会让你头痛欲裂,小学、初中、高中步步都是坎,目前外地户口孩子在北京不能参加正常高考,只能参加高职高专考试。 大部分人为了下一代在孩子读小学或初中时选择逃离北京。

哪有刚毕业就能顺利的找到一个各方都满意的工作的。

反正我是没有看到过。

除非特别优秀的人才。

那是各大公司都抢着要的。

而且,在北京这样的寸土寸金的地方。

来了就给分配住房。

看着是不是很舒心。

唉,我也想呢。

不说别的吧,人家高考成绩都是700+地。

我是一辈子都没有见过考这么高分数的朋友。

所以, 塌下心来吧。

就是首先要自己想达到什么地位的问题。

如果想安逸,那就回家去。

如果想发展,就在北京坚持。

这是一个简单的答案。

当然,在北京坚持,就会有很多你意想不到的罪要受。

可你也要记住一句话,要想人前显贵,就要人后受罪。

其实,在受罪这方面,我们可以和明星伟人统一待遇。

因为,他们在年轻的时候,也受过罪。

所以, 想到这个起点相同。

你还有什么委屈呢。

毕竟,你年轻,还有机会嘛。

生活也越来越好。

但也有可能坚持了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都一事无成。

这也就是他们常说的,你坚持了不一定有。

你不坚持就肯定是没有。

努力吧,年轻人。

有什么不同见解期待您的交流。

欢迎关注,欢迎点赞。

还是建议你先回老家,刚毕业成绩一般没有较强的能力,很难能够在北京找到一份适合的工作,你可以先回老家实习学习一些东西,然后再回到北京去闯也可以!

关于文凭和人脉问题,你可以去读个MBA。 MBA给你带来的意义是很大的,要学会利用MBA的校友资源和含金量高的MBA证书!

1.积累人脉

MBA教育更大的意义在于与同学、校友相互分享,每一个同学都是一个鲜活的故事,MBA教育通过一系列的实践课程,组织学员组成团队,提升领导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2.掌握全面的知识架构

MBA课程涉及企业战略、市场经济、运营、供应链、财务等众多课程的设置,你肯定学不细致,但是可以帮助你了解企业发展的规则,帮助你了解各部门的利益点,从而让你在工作协调时增加你的成功率或者最大化你的协调效应。

3.教学内容注重实践

MBA教育更加注重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内容更加国际化 ,不仅可以让学生可以学习到国外先进的管理知识,还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同时也能解决学员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硕士学位证书

读免试MBA的人大部分是属于职场人,且多数为本科学历,对于已经工作的人来讲似乎很难在学历上有所提升,而在职MBA刚好为他们提供了途径。

新与成商学院在职免试MBA为学员提供非常有益的经验与各式的帮助,以系统化的学习方式帮助大家快速提升自我,成就更优秀的自己。

欢迎大家积极点赞,关注,有任何关于免试MBA疑惑,都可以私信我哦~

刚毕业找工作确实比较难,建议首先对自己人生要有一个短期的规划,以后想在哪个行业发展,根据自身学习专业以及能力,爱好等等方面。

来北京这类一线城市找工作,工作机会很多,切勿好高骛远,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一定不要因为找工作处处碰壁而给自己一个随意的工作,这样只能耽误自己的时间。 倘若已经明确自己想发展的方向,那不要考虑薪资待遇问题,毕竟刚毕业的新兵,还是有一段时间需要去慢慢学习,丰富自己,然后就是公司同事之间的交往。

还要记住切勿眼高手低,觉得自己大学毕业很厉害,当初在学生时代的辉煌已经成为 历史 ,在 社会 工作还需要不断升华自己。 先把自己投资出去,然后才是慢慢回笼资金的时候。 加油!

这个问题不是个案,是年轻人都会遇到的问题。 无论是北上广深,哪个城市,都有不少的各种“飘”,背井离乡,选择打拼。 相对来说北京的机会更多,也更残酷。

小地方,一共就那么多人,来来走走的大多都认识,各住各家,甚至吃的喝的都是自己种的,养的,商品卖给谁,更别提服务卖给谁了。 北京有着相比其他二三线城市更多的机会,上市公司,总部企业林立,有着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

一般还是会鼓励毕业生,年轻人,去大城市闯一闯,趁着还有憧憬和冲劲儿,不去试一把,等老了多半是要后悔的。

但是背井离乡自然也有他的残酷。 无论是电视里的访谈节目,还是所谓成功人士的传记,无不提到自己当初“北漂”的落魄,住地下室,吃泡面。 个人真的很好奇,北京哪来那么多地下室?去过北京,也没觉得北京有多么的繁华,可能因为自己已经习惯了南方的一线城市,相对来说北京空气差,本地人脾气也大,住房压力大,通勤压力也很大。

任何的问题都没有绝对的答案,只有相对的合适与否,主要看你,如果家庭负担不是很重,那么建议,不妨给自己两三年的时间打拼,如果可以在北京存活下去,那么可以继续。 如果两三年过的都很吃力,并且没有好转的迹象,那么千万不要再盲目的熬下去,也不要不好意思返乡。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大城市的节奏,毕竟面子不能当饭吃,日子需要继续,人需要务实。

每年北漂的人都很多,都很难 出头的没有几个。 感觉不行了就先回去,沉淀一下。 认准一个方向闷头干。 努力学习,一年两年后再回北京,那个时候你还是很年轻但是竞争力更大!

果断放弃北京,换个城市或许更适合你

今年不景气上海也一样。 要加班没加班房子租贵。

翻译硕士或英专毕业生求职之路,走得还顺利吗?

引言:如果说能够成为硕士翻译或者是英专毕业生的话,那说明自己的学习能力还是不错的。 在求职的时候是可以找到工作的,而且找工作也是比较容易的,不会有太多被拒的经历,不过初期待遇可能就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好了。 那么怎么看待自己的求职过程呢?

翻译硕士和英专毕业生的求职

因为人才是越来越多了,在以前的时候学习语言的人并不多,所以说像翻译这样的工作就成为了许多人羡慕的工作。 如果说自己现在毕业的话,那么就会发现跟自己竞争的人是很多的,所以说企业方面是有需求的,但是不可能像以前那样拿到那么优渥的薪资了,可能薪资方面就没有自己想象的多。 英专毕业生就更惨了,在以前的时候英专毕业生是可以进入到教育培训行业的,并且薪资还是不错的。 但是在培训行业也没有以前那么多的招聘人数了,所以很多应届毕业生就被迫转入到跨境电商,或者说是考老师了。 所以在这个时候就会发现和自己本来的工作预期有一定的差距,同样的工资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 所以说翻译硕士和英专毕业生求职的时候,只要自己不介意薪资的话都是可以找到工作的。 但是介意薪资的话,那么求职之路还是很艰难的。

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不管是翻译硕士还是英专毕业生还是其他的专业,求职是越来越困难了。 因为相对而言自己的竞争压力要大得多,而且有时候薪资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所以还是要学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建议多进行几场面试,然后在面试中摸清规律,从而能够让自己有一定的经验,在自己最想进入的企业中面试可以表现的好一些。 同时还要注意把自己的简历做得更加丰富一些,不要让简历呈现出太过于苍白的样子。

找工作的网站有哪些

求职之路充满挑战,但有了适当的工具和策略,成功触手可及。 首先,掌握简历制作的精髓至关重要,这涉及到撰写简洁有力的个人简介,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你的专业技能,并确保采用吸引眼球的布局,这有助于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 [li]人力资源与简历制作[/li]其次,面试是展示个人能力的关键时刻。 你需要了解常见的面试问题,提前准备有说服力的答案,同时强调你的沟通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li]面试技巧与应对策略[/li]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有效利用搜索引擎和研究潜在雇主的背景同样重要。 学会优化搜索关键字,建立和维护专业人脉网络,可以扩大你的求职范围。 [li]搜索策略与人脉建设[/li]在数字化时代,个人品牌塑造不容忽视。 学会在社交媒体和专业网站上展示你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是吸引雇主关注的一大手段。 [li]在线自我推广与个人品牌建设[/li]最后,明确职业目标并制定长远规划是职业发展的基石。 设定明确的目标,制定实现路径,才能确保你的职业道路稳健向前。 [li]职业规划与个人成功[/li]

消费新场景 文旅 陵水 文化出海 加快推动 短剧 创新
推测Switch或可玩GC游戏 任天堂打造新型GC手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