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诞辰130周年。9月21日、22日,由北京京剧院梅派青衣张慧芳、梅派传人胡文阁分别领衔的经典剧目《穆桂英挂帅》《霸王别姬》,先后在保利山东省会大剧院上演。京剧名家韵味十足的唱腔,细腻入微的表演,令戏迷大呼过瘾……
时光流转,京剧艺术缘何在当下光华依然,甚至吸引力加倍?两场演出前,记者分别采访了两位京剧表演艺术家,和他们聊一聊国粹艺术的传承赓续。
中正平和 领先一步
选择《穆桂英挂帅》和《霸王别姬》作为纪念梅兰芳先生的专场演出亮相泉城,是北京京剧院、保利山东省会大剧院的精心安排。
前者是梅兰芳大师有生之年创编的最后一部新戏,根据豫剧移植创编,并于1959年首演。同年国庆,梅兰芳在人民大会堂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首肯和赞扬。该剧倾注了他数十年的艺术功力,是梅派代表剧目之一,也是其艺术生涯的巅峰之作。
《霸王别姬》也是梅先生的代表作,首演于1922年,一经登台便盛演不衰,至1959年的37年间,梅兰芳先生先后演出《霸王别姬》千余场。经过一个多世纪的舞台演出,经过一代代梅派传人的接力演绎,这出戏更成为享誉世界的舞台艺术经典。
演绎经典,每个演员的体会各有不同。聊起戏,聊起手眼身法步,两位艺术家都有不少心得。
“《穆桂英挂帅》是我学习梅派以来的第一出戏。穆桂英在戏曲舞台上经常被呈现,但是京剧大都演绎的是青年穆桂英,比如《穆柯寨》《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等,都以武戏为重,表现的都是人物勇敢的一面。《穆桂英挂帅》是梅先生创作的一个中年穆桂英形象,以文戏为主。青衣怎么来诠释这位武将的风度?要细心拿捏的地方有很多,比如,里面有山膀的动作,但又不能太大;虽然是女性角色,舞台步也不能是风摆柳,那太柔了。整个人物要刚起来,要中正大气,非常有格调,这其实就是梅兰芳先生的艺术风格,值得我们代代学习、发扬。”张慧芳说。
胡文阁则细细拆解《霸王别姬》。他告诉记者,梅兰芳大师的创新意识超前,令后人无比钦佩,他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新的理念与做法,包括对人物的理解、对戏的选择、服饰的变化等,甚至可以说是大破大立。“在表演方面,梅先生博采众长地吸取艺术精华融入其中,脱离技术性、展示性的表演,将个人感受融入戏曲表演,塑造出真实生动的人物形象。”
在古装戏的造型方面,梅兰芳先生也匠心独具。胡文阁讲到了虞姬的造型设计。舞台上,穿戴如意冠和鱼鳞甲的虞姬优美动人,雍容娴雅,这一独特的服饰搭配将人物形象的和谐美感展露无遗,一跃成为戏曲界的经典形象。创排《霸王别姬》之初,梅兰芳先生在剧本、唱腔、扮相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如意冠为其中的典型代表。梅先生研究诸多古代女子造型后,结合对角色的理解,将如意冠打造为区别于其他古装发髻,并且可以代替正髻的别致饰物。它以帝王冕旒为原型,以明黄色为主基调,上有如意形状的“延”,前后有“旒”,四面珠串垂饰,饰有莲花、葵瓣等纹样,三层珠花分明,既彰显了皇家贵气,也不失女性的温柔美丽。“这是全面的、立体感的梅派艺术呈现。从这些方面看,梅兰芳先生已经领先别人一步了。”胡文阁总结。
情愿“硬”一点,也不“装女性”
梅派艺术难在哪?作为梅葆玖唯一一位入室男旦弟子,胡文阁感触很多,“光有个头、扮相、嗓子、功夫、灵感这些还不行。舞台上没有神韵,缺乏独特的气质,特别是那种仪态万千的与生俱来的气质,是演不好梅派的,光神似远远不够。”
2001年11月30日,胡文阁正式拜师梅葆玖先生。此时他已步入而立之年,经历过流行乐坛的风光无限,放下曾经的辉煌与掌声,毅然决然将京剧艺术作为一生的追求,走上一条世俗眼光中更难走的路。
拜师前的一个晚上,梅葆玖语重心长地讲了两点,第一,拜师就要好好学艺,要舍弃过去,不能浮夸炒作。第二,永远记住4个字“中、正、平、和”。此后两年,胡文阁几乎“与世隔绝”,整日就是练功、学习、背课。他如饥似渴地汲取梅派艺术的精髓,寒暑不顾地锤炼打磨,用时间和汗水沉淀领悟梅派艺术的神韵与真谛。
进入不惑之年,胡文阁终于通过梅葆玖先生“三问”,如愿成为当今梅派男旦的领军人物。在梅派男旦传人传承仪式现场,梅葆玖将演《贵妃醉酒》专门定制的洒金纸扇作为梅派艺术的象征,亲手传给了胡文阁。
“师父毫无保留地把梅派艺术传授给我,古稀之年还在为我说戏……”说到这里,胡文阁眼眶湿润。
理解梅派之美,还要“看懂”其中的表达方式与艺术规律。“最难的就是梅大师的神韵。”胡文阁还记得,曾经有艺术家谈到自己的表演时认为,总体上都挺好,但演得不够女人,不够妩媚,有点太硬了。梅葆玖却告诉他:“我情愿叫你硬一点,也不叫你妩媚。梅派艺术难就难在这种高贵中透出的神韵。”
乾旦虽然是戏曲里由男性扮演女性角色,但并非装女性。“要把握女性美的尺度,塑造健康、鲜活、动人的人物形象。追求模拟女性时的神似,绝非浅层次的形似。”胡文阁认为。
这也是京剧写意特性的重要体现,以有限的艺术形式,勾勒出无限想象空间,巧妙留白,赋予观众感官与精神的双重享受。“不是千篇一律地去演,而是要‘写意’角色,琢磨角色心理。分寸拿捏不好就欠了。演到一定程度,火候到了,这些美的东西就自然而然地出来了。”胡文阁说。
梅派的代表剧目之一《凤还巢》,是梅兰芳根据清宫藏本《循环序》改编而成的一部机趣巧妙、清新典雅的轻喜剧,剧中华丽别致、明快跌宕的唱腔成为梅派广为流传的著名唱段。首演至今已有九十多年,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胡文阁向记者举例,梅兰芳先生饰演的程雪娥,有一场三次“偷窥”穆居易的戏份。雪娥三次“偷窥”时的表情、神气层层变化。第一次到第二次,眼神由虚到实,到第三次,又怕被人瞧见,她沉吟犹豫,还是想看,回身而迅速地偷觑。表演层次分明,最后眼神含羞,以袖挡脸快步而下。六十多岁的梅兰芳先生表演时,依旧能将一个少女的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自找苦吃”就不觉得苦
“梅兰芳先生给我们树了一个永恒的目标。目标定在那儿了,我们一生都要努力去学。”张慧芳说。
讲起与戏结缘的经历,这位优雅的大青衣感慨良多。“我是在河北农村成长起来的,父亲早年学习京剧器乐,在剧团做过演奏员,后来又在石家庄市的地区戏校做了老师,我8岁就开始跟着父亲学戏。整个童年是在父亲的胡琴声中度过的,是在京剧的氛围中被熏陶过来的。”
11岁那年,张慧芳离家去河北省艺术学校学戏。回想起自己在艺校学戏的经历,她并不觉得多么艰苦。“严厉的老师往往也是负责任的老师。刚开始练功时要从最基本的压腿、踢腿、拿顶、下腰开始,逐渐掌握了这些之后,老师就会教我们翻身、串翻身、小蹦子、大蹦子,以及毯子功前桥、后桥、扑虎、倒吃虎……在练习侧手翻、台蛮等一些有难度的动作时,为了能够达到必要的速度,老师会拿着藤棍助力我们腿起腿落的节奏。如果我们偷懒不用力,棍子就会落在我们腿上,如果速度够快,我们就躲过了棍子,天长日久我们就会越来越好。老师并不是有意打我们,而是通过这种方式刺激我们加快练习的速度。而且,‘要想人前显贵,就得背后受罪’,当时我们十二个女生一个宿舍,宿舍里年龄稍大一点的女孩特别勤奋,很多时候我们早上还睡着,人家就已经跑到排练室练功去了。我们这些小不点一看这情况,也在被窝里躺不住了,都爬起来去练功、吊嗓子。对于学戏的孩子来说,自讨苦吃是家常便饭,自然也就不觉得眼前的苦是苦了。”她说。
张慧芳小时候,老师不建议一入校门就学一派,只按行当打基础。后来才拜了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大师亲传弟子李玉芙老师为师,一直学习梅派。“梅派艺术,雍容华贵,在舞台上呈现得舒服、自然。这也是梅先生个人的艺术魅力。他在舞台上的四功五法,每一方面都表现均衡到位,并不特意去卖弄哪一项,而是根据戏情戏理添加技术进去,所以格外大气。而这样的大气是学旦角都向往的。”
学了梅派,“自讨苦吃”继续,甚至加倍。张慧芳不久前演出了《铁冠图·刺虎》,该剧讲述的是亡明宫女费贞娥假扮亡国公主意图行刺李自成,不想李自成将其赐给虎将李固为妻。新婚之夜,费贞娥把李固刺死然后自杀身亡。56岁的她剧中刺杀做工,窜抢背接跪搓,引来戏迷山呼海啸般的叫好。这背后,则是张慧芳日日未曾停歇的练功。“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程式化的动作要高水平地完成就要反复练习,没有任何捷径可走,练多了自然而然地就会出成果。比如说这个戏当中有卧鱼儿,有下腰,还有难度很大的演唱……这些都得日复一日地去磨。可这样的量变最后能实现质变吗?也不一定。但没有这个量变肯定不行。”张慧芳说,戏曲跟影视艺术、话剧创作都不一样,首先要把技巧完成,才有可能去把这出戏完成。唱练身段表演,都是先跟老师去学,而并不是给了剧本就立马创作。这是戏曲艺术自有的特色,考验的是长年累月积攒的硬功夫。
最爱哪出戏、哪个人物?面对这个“老话题”,张慧芳笑称:“挑不出来。我对所有的角色都很喜欢。要是不喜欢,就不会去动这个作品。我准备一出戏的时候,都会投入很多心血。对每个人物,都会倾注百分之百的情感。”
守正创新的持续钻研
梅葆玖先生曾总结:“我父亲的中和之美跟孔老夫子的中庸之道是一脉相承的。”
继承了父亲梅兰芳的衣钵,梅葆玖为梅派艺术作出了突出贡献,《梨花颂》就是他一生心血的结晶。到胡文阁这里,他接下了梅派第三代传承人的重任。“师父表示不希望我会太多戏。不是说我不学,只是他认为我没有这些精力,每一出戏都要去研究。把师父传给我的这些戏,用心扎实学好,本本分分传下去,就够了。”对于胡文阁来说,在男旦这一领域中,梅兰芳大师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艺术水准。他要做的,就是原汁原味地传承,发扬梅派艺术的精神品格,将梅派艺术推向更广阔的舞台。
一直以来,只要是宣传梅派艺术的项目,不管多忙、多累、多远,胡文阁都会毫不犹豫地参加。“年龄大了,我要抓紧一切时间去演出、宣讲……”年近花甲的他深感责任在肩,使命重大。
“梅兰芳是属于世界的。”在世界舞台展现中华国粹,带着梅派经典走出国门向海外华人华侨、京剧爱好者普及京剧艺术,胡文阁尽自己一切所能传承梅派艺术。今年胡文阁在澳大利亚表演《梨花颂》,他注意到全场响起了六次掌声,海外观众热情的反馈表达了认可。
继往开来、薪尽火传。演出之余,胡文阁坚持每年到大中小学开展京剧讲座,推动京剧艺术走近年轻人,拉近与寻常百姓的距离。“唯有竭尽全力,才能对得起这门艺术。”
张慧芳也详解了自己的感悟。“守住京剧的‘正’,就不能摒弃唱念做打,不能舍弃舞台上的虚拟表演。梅兰芳先生也说过创作当中移步不换形,跟这个道理是一样的。前辈很早就做过诸多尝试,也并非每次都成功,也是排了多少新戏,历经多少舞台锤炼,方才留存下如今看到的各个经典作品,最终实现久演不衰。与此同时,守正创新还要格外重视作品思想性的凸显。传统戏就是艺术性和思想性并重,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美感,值得我们持续钻研。”
她继续解释,“当然,谈到‘守’,我现在演也不可能演出20世纪30年代京戏的味道。有部分观众希望现在的演员唱得跟老唱片里的一样,那不太现实。愣去模仿就有点守旧了。其实,当下的创新还可以更多地从剧场设计着手。如今观演环境发生了变化,要更重视如何让观众舒服地看戏,令舞台上的画面更精美、干净。这方面,梅先生那时就进行了很多探索,他们要求拉开幕之后跟剧情无关的人就不允许再上台了。如今也可以进一步净化、简化,让舞台切换更紧凑,不让观众因视线受打搅而出戏。”
在北京京剧院的支持下,张慧芳和杜镇杰成立了一个工作室,并启动了“寻梦·承泽”项目,旨在挖掘上演传统骨子老戏,“寻民族艺术复兴之梦,承先贤之泽”。如今这个项目成立以来,每年除了有十余场的演出外,还举办线下的交流会,传授观众鉴赏京剧的方法。“令我惊喜的是,许多年轻观众由此爱上了京剧,不仅从各地赶来追戏,还到后台等我们卸妆后合影留念,更影响着周围人一起听戏看戏……今年是这个项目开展的第十个年头,11月、12月还有两轮演出,希望有更多观众关注这个项目,大家一起推广老戏。”
(大众新闻记者 田可新 朱子钰)
盛世中华·梅韵飘香——庆“十一”名家名段京剧演唱会的剧目
《贵妃醉酒》《红娘》《红楼二尤》《苏三起解》《空城计》《摘缨会》《武家坡》《珠帘寨》《乌盆记》《铡美案》《赤桑镇》《红灯记》《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沙家浜》等六十年风霜雨血,六十年坎坷历程,六十年上下求索,六十年同舟共济,六十年盛世中华。 在10月7日为庆祝伟大祖国的六十周年华诞,梅兰芳大剧院将上演一场别开生面的《盛世中华·梅韵飘香》庆“十·一”名家名段京剧演唱会。 当晚演出之所以为《盛世中华·梅韵飘香》意在伟大祖国华章盛世,京剧乃祖国之国粹,梅派艺术又是京剧艺术中的精华,当晚梅葆玖先生将携其弟子陈淑芳登台,此外中国年轻坤旦梅派演员刘铮也将献上梅派名剧,强强阵容的联合将为观众一展梨园行中的梅韵飘香。 此场演出与普通的京剧演唱会有很大的不同,这场演唱会是以当今最著名的坤生、乾旦、女花脸为主的京剧演唱会,届时,梅葆玖、刘长瑜、张建国、杨春霞、王佩瑜、杜鹏、刘铮、裘芸、张薇、叶庆柱、章尔琴、黄佳等等新老名家都将奉上精彩的演出。 新老男旦齐登台成为当晚的一大亮点,中国京剧艺术博大精深,男演员通过在舞台上跨性别表演准确表现和演绎了女性的魅力,极大地体现了京剧艺术的特点和张力。 当今京剧界泰鼎人物,梅兰芳先生的幼子梅葆玖先生将亲临现场,表演梅派著名唱段,除此之外,青年男旦演员刘铮也将在当晚献上精彩的演出,新老男旦将在当晚一展中国京剧最柔美的艺术精华。 上海京剧院的著名京剧余派女老生王佩瑜,扮相俊秀,气质儒雅,书卷气浓厚,眉目之间流露出同龄人少有的自信和从容,颇具大家气派。 她在2009年上映的电影《梅兰芳》中担任章子怡扮演的孟小冬的京剧唱段配音,得到了广大影迷和京剧迷的认可。 17岁时余派女老生王佩瑜曾演唱了一折《文昭关》,技惊四座。 评委谭元寿说“这不就是当年的孟小冬吗?”从此,“小孟小冬”芳名远播,戏迷们更亲切地称佩瑜为“小冬皇”。 当晚也专程赶到现场为观众带来精彩的余牌名段。 裘盛荣幼女裘芸,中国极少数的京剧“女花脸”之一,她并没有接受过专业京剧演员的训练,而是完全通过自学自悟,渐得其父真传,五次获得北京国际京剧票友大赛以及全国卡拉OK京剧大赛等金奖。 当晚将献上裘派名剧。 除了这一大看点以外,《盛世中华·梅韵飘香》主题晚会,还云集了一大批著名京剧艺术家。 著名京剧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刘长瑜,荀派传人,以《红灯记》中李铁梅的英雄形象留给一代中国人深刻的印象。 当晚她将和章尔琴师徒其献艺奉上荀派的经典名剧。 著名京剧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著名奚派老生,中国国家京剧院三团团长张建国,当晚也将演出《空城计》等著名剧目中的经典唱段。 著名老生京剧艺术家,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出身梨园世家的杜鹏,祖父乃京剧著名琴师杜魁三先生,父亲是著名京剧演员杜凤元。 在余派、杨派均有很深的造诣,当晚也将献上精彩的表演。 此外,当天晚上也是梨园世家的大聚会,梅葆玖、杜鹏、裘芸、刘铮、黄佳等京剧演员都是几代的梨园世家。 当晚还有师徒齐登台的精彩场面,梅葆玖和其弟子陈淑芳、刘长瑜和弟子章尔琴、张建国和其弟子黄佳将为观众展现京剧事业老一代和新一代的和谐韵律。 总之,当晚演出好戏连台,将在“十·一”国庆的日子给观众带来著名京剧艺术家、著名京剧唱段云集的巅峰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