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入账40亿 株洲白酒大佬

记者丨谢之迎 丨江昱玢

“白酒教父”吴向东,生意越做越大。

8月21日,他执掌的珍酒李渡披露,1-6月,入账超40亿元,经调整净利润10.2亿元,增速超26%。

左手珍酒李渡,右手华致酒行,55岁的吴向东身家飙涨。

《2024胡润全球富豪榜》上,他以340亿元财富稳坐白酒第二大富豪,身家仅次于郎酒掌门汪俊林。

截至8月22日收盘,珍酒李渡市值约240亿港元。增长之下,吴老板仍面临考验。

强身健体

上半年,全国白酒规上企业营收,同比增长11.1%,利润同比增长15%。

吴老板跑赢大盘。

赚钱能力微涨,毛利率58.8%,同比上升了0.9个百分点。

2024年,吴向东将发展方针定为“强身健体”。

他收购来的四大品牌,组成了珍酒李渡的白酒帝国, 包括珍酒、李渡、湘窖和开口笑 ,覆盖酱香、兼香和浓香品类。

四大品牌全线增长。

酱香珍酒占营收大头,上半年收入超27亿元,占比达65.4%。

据珍酒李渡方面介绍,去年以来,在高端及次高端价格带,推新动作频频,推出珍十五系列•金奖纪念酒、珍三十系列•大金奖纪念酒等多款光瓶酒,售价分别为800元和1500元。

今年继续扩充产品组合。年初推出超高端系列2013真实年份酒,5月,专为宴会场景打造的次高端产品“珍宴”上市。

兼香的李渡,是第二增长极 ,期内增速最快。上半年营收6.75亿元,同比增长近4成。

吴向东在财报中指出,李渡品牌扎实做好江西市场,也积极开拓省外潜力市场。

量价齐升。 珍酒李渡上半年销量达14165吨,同比增加6.88%

吴向东借力高端化,同期,吨酒价格同比提升10个百分点。

次高端及以上价格带是增长主力,营收27.72亿元,同比增长26.37%。

据摩根士丹利预测,珍酒李渡2023年至2025年营收年复合增长率为17%。

据此推算,吴向东有望在明年,等来年销售额百亿规模。

大佬操盘

28年前涉足酒业至今,吴向东一步步建起自己的白酒帝国。

他出生于1969年,湖南株洲人。28岁时,吴创立金六福,请来五粮液代工,一举走红。后来五粮液意识到贴牌弊端,砍掉大半金六福产量。

嗅觉敏锐的吴向东,转而成立华致酒行,做名酒经销商,拿下五粮液和贵州茅台等名酒代理权。

为免受制于人, 他出手收购十余家地方酒厂 ,将湖南湘窖、江西李渡、贵州珍酒等纳入麾下。

“大家说我是‘白酒教父’,主要是因为我20多年来,一直在这个行业里没落下。”吴向东在《我心中的传奇珍酒》一文中写道。

企查查显示,作为珍酒李渡的董事长, 吴向东手握集团69%股权

“珍酒、李渡、湘窖曾是区域影响力品牌,吴向东动员众多人才加入公司,让珍酒李渡进入全国化发展的快车道。”白酒营销专家肖竹青说。

提到渠道,酒企掌舵人里,像吴向东一样懂行的,或许并不多。

贵州珍酒相关负责人向《21CBR》介绍,今年,珍酒升级“双渠道”增长战略, 把握传统渠道和面向非酒类客户的新兴渠道机会

据了解,大单品珍三十,已基本完成由原有团购渠道,向流通渠道的转换和梳理。

8月上旬,吴向东成立单独的事业部,宣告珍三十独立运营。

“市场团队分为珍酒事业部、珍三十事业部、高档酒事业部,提高服务的精准度。”负责人介绍,“有利于高端化战略,打法上会更精准,珍三十将有可能成为核心大单品。”

不同于茅五把经销商当“家人”, 吴向东将他们称为“合伙人”

珍三十事业部通过控盘分利,帮助B端合伙人链接C端,扩大营销半径,目标是厂、商、市场多赢。

截至6月末,珍酒李渡的经销商共计7360家。期内新增218家,优化119家。

“珍酒李渡致力于建立覆盖全国、扁平化且贴近消费者的经销网络。”相关负责人表示。

上半年,珍酒李渡经销商渠道营收37.73亿元,同比增长22%,占总营收的9成有余。

超越周期

在酒业二线梯队中,吴向东掌舵的珍酒李渡,58.8%的毛利率,看似低于同行。

对此,珍酒李渡方面向《21CBR》记者解释称,港股报表的毛利率与A股存在差异,主营业务成本包含营业税金及附加,A股会计准则不包含。

“如果还原为A股会计准则,珍酒李渡2023年的毛利率为74.6%,与行业平均水平相当。”

在渠道控盘和产品价格上,吴向东也有隐忧

主打高端的53度500ml珍三十,建议零售价为1888元/瓶,记者查询天猫官方旗舰店,到手价1050元;另一款核心单品珍十五,定价799元/瓶,实际450元就能买到。

吴向东称,当前市场环境下,要考虑基本盘,不能给渠道太大压力,价格短期波动,是主动给市场库存消化的时间。

存货压力仍在。上半年, 珍酒李渡的存货达64.88亿元,较年初小幅上升

吴老板仍着力扩充产能。据介绍,珍酒李渡在贵州、湖南、江西布局,产能已超5.3万吨。

以珍酒为例,产能规模破4.1万吨,优质基酒储存达9万吨,优质产能规模居贵州酒企前三。

“面对行业发展调整期,‘好酒’是企业的重要增长点。”

吴向东在财报中提到,储备充足的陈酿基酒,能扩充次高端及高端价格范围的产品矩阵,增强竞争力,“逐步以自酿基酒取代第三方基酒供应,提高毛利率”。

酒界大佬发力,率240亿珍酒李渡穿越周期。


马化腾,刘强东,俞敏洪这些大佬,为何对白酒情有独钟?

如果将投资理财作为如今互联网大佬们习以为常的工作常态,那热衷于白酒这一饮品,可以说是这些大佬们司空见惯的生活必备。

前几年热火朝天的共享经济,最近炒的沸沸扬扬的新零售领域,都是这些互联网大佬们热衷的聚集地。

那白酒这一传统型饮品,有何魅力让这些大佬情有独钟,如胶似漆?

一:马化腾的酒量标签

众人知晓马化腾的酒量源自丁磊曾经组织的一场酒局,也就是俗称的“乌镇饭局”,饭后,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发了条微博“马化腾最能喝,也最能劝酒”。

这个标签让马化腾的酒量正式被公之于众,而丁磊饭局上也不乏喝酒好手,比如360周鸿?,小米雷军,能在这些大佬中凭借酒量称霸,足以看出马化腾的酒量如何。

二:刘强东的京东酒文化

刘强东是宿迁人,当地有句老话叫麻雀都能喝二两,所以刘强东很喜欢喝酒。 刘强东每年都会到各地基层调查,也都会与当地的兄弟们喝酒吃肉。

在京东,有一个众所周知的酒文化:首先是敢不敢的问题,哪怕只有一杯啤酒的量也得敢端起白酒。

京东的人得有血性,不顾忌后果地做事,先实现目的,再处理后续问题。 其次,在工作中有摩擦,喝酒的时候你打我两下,我捶你两下就过去了。

此外京东酒文化也一个有意思的细节,就是每个人面前都摆着一个果冻,吃掉果冻,留下果冻盒做酒杯。

三:俞敏洪的喝酒之道

说到俞敏洪,他的传奇创业生涯不免让人称奇,但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当属于俞敏洪的酒量,毕竟当年俞敏洪就是靠着酒打出了一篇天地。

别人欺负到到家就靠喝酒摆平。 别人用几两来形容酒量,他得用几斤来形容,可以说嗜酒如命。

而俞敏洪的喝酒之道也可以总结为酒中见人品,当年与盛希泰相谈甚欢,因酒结缘,后两人合作成立了洪泰基金,一期募资2亿元人民币,聚焦吃喝玩乐、教育、移动互联网等领域。

白酒究竟有何魅力让这些大佬俯首称臣?

前路雾茫茫苦衷酒中尝

这些互联网大佬创业至今,并不都是一份风顺,马化腾,刘强东和俞敏洪等人,在创业初期,同样遭遇了不少挫折。

一想到前方的路还很漫长,当下也只有白酒能带给自己一点安慰,正如诗中所说“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一筹莫展的现状,前路茫茫的远方,都在这醇香的汤沟酒中来回激荡,让人稍解忧愁,深情难忘。

传统亦如此喝酒好办事

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必然包含酒文化,这种传承已久的文化习俗发展到今天,便成为了喝酒好办事的传统,就像当初马云创业初期,为了筹集50万资金,当时和投资方喝的不省人事。

其实这种传统不分好坏优劣,只是看我们怎么对待,虽然有时候我们身不由己,但是至少换种思路或者尽可能保护好自己的身体,才是上上策。

营收巨亏近10亿,王卫身家缩水1340亿,顺丰如何度过至暗时刻?

出品 | 探客Tanker

| 行者

| 蛋总

5月28日,京东物流在香港上市,上市首日收涨超3.3%,报41.7港元每股,成交额约71.7亿港元,市值为2540.2亿港元。 这是继京东 健康 上市后,京东集团体系内又一家成功上市的企业。

这不禁引发了外界对刘强东的调侃——“东哥又有公司上市了!”“东哥这几年为人低调了,但办企业还是高调的”。

话说回来,“东哥”这个称呼似乎是刘强东身上最突出的标签之一。 中国的互联网大佬,大多数时候都用一种谆谆教诲的师者形象示人,也许是因为互联网思维的拓展都靠这些传道者不遗余力的身体力行,也许是跟很多人高学历、高智商的创业背景有关。

但在这其中,有两个人是例外。 跟很多“同道”喜欢外界称自己为“老师”不同,这两位大佬更愿意与员工“称兄道弟”,而“江湖情义”就成了这两家公司留给外界最深刻的印象。

他俩就是京东的刘强东和顺丰的王卫。

一个颇为有趣的故事是,刘强东每年都要选个日子,与库管、配送人员一起吃果冻,吃完果冻后再用果冻杯和他们一起喝白酒。 原因在于当年京东第一个配送站出现时,在场有人提议喝点酒庆祝一下,但没有那么多的酒杯,刘强东就让人买来果冻,大家把果冻吃完,以果冻的杯子当酒杯,共饮一杯白酒。

这是京东辉煌的开始,也是刘强东在京东抹不去的“大哥形象”。 很多时候,刘强东称呼大家为“兄弟”,兄弟们也都叫他“东哥”。

王卫也是如此。

2016年4月17日,一位顺丰快递小哥不小心把一辆正在倒车的小轿车剐蹭了,司机下车后又打又骂,说话非常难听,还连扇小哥6个耳光。

因此,别看刘强东和王卫这两人在某些方面属于“同行是冤家”,但不忘江湖情义的作风依然让他们有时会隔空惺惺相惜。

如今,随着京东物流的成功上市,同为“江湖大哥”的两人,在同一片商业江湖中,终于狭路相逢。

事实上,刘强东跟王卫之间的关系颇为复杂。

一方面,江湖气息浓重的二人,很多时候几乎同气连枝,甚至经常生出“世上有知己”的感觉。 因此,双方之间互动不断,相互支援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2017年6月1日,王卫公开与菜鸟决裂,当晚刘强东就出面声援:“我相信顺丰的质量、王卫的为人!如今公民发送的一切公家快递信息,不论是不是该平台的都被拿走!曾经严重守法!公民的隐私信息谁来维护?呼吁有关部门调查!”

另一方面,刘强东和王卫在公司运营层面的思考还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在员工待遇上有明显差别。 就在刘强东声援王卫前三个月,顺丰刚刚上市时,IPO申请书披露顺丰并没有给所有的物流小哥上五险一金,这和刘强东坚持给一线员工上五险一金的作风不同。

据了解,在员工支出方面,2020年京东物流共计为一线员工支出261亿,按招股书披露的2020年底一线员工数量进行保守估算,平均每位员工年支出近11万,月支出近9000元。 这算是业内极少有的坚持为员工缴纳五险一金的企业。

关键是京东物流和顺丰都在物流领域均投入重金。

顺丰自不必说,物流是其主业;而京东物流则是刘强东力排众议、顶住万难,甚至“砸锅卖铁”建立起来的京东第一竞争力,自2007年以来,一步步自建物流、搭建配送队伍与自建仓库,直至如今走到上市,京东物流的每一步都走得颇不容易。

但说到底,两人之所以能惺惺相惜,原因就在于很长一段时间里,京东物流跟顺丰之间几乎没有直接的竞争关系。

虽然顺丰也做电商的生意,但京东物流不可能接京东平台之外其他电商平台的单子。 更何况,在京东平台上京东自营全部采用京东物流,只有品牌商开的店铺,才可能使用顺丰物流。

因此,双方基本上是“井水不犯河水”的态势。

然而,从2019年业内传出刘强东有意将京东物流拆分上市的消息后,双方的处境变得日益“尴尬”起来。

因为为了解决投资人认为“大客户收入占比过高”的问题,京东物流逐渐开始“去京东平台化”。 而依据京东完整的供应链管理和库存体系,京东物流这两年在工业和电商供应链管理上面,签下了不少大型企业的客户。

根据京东物流此前递交的IPO申请书来看,2018-2020年9月,京东物流外部客户收入占比从29.9%已增长至43.8%,而营收总增长率为59.38%。 这已经说明京东物流在享受了集团业务增长的同时,外部客户收入占比还能快速提高。

原因特别简单。

京东物流是一个跟所有物流公司完全不同的形态,与其把它称作为一家物流公司,不如把它看作是一个给电商平台配套的仓储物流和管理体系。

实际上,京东更多的时候是用“以存储代替运输”的方式来维持高周转的货物运输,正是这种方式保证了京东平台的地方自营商品8小时内的送货时效。

而这套管理体系以及在建立基础之上的信息化系统,如果对接到一些工业生产企业,正好能解决这些企业急需的供应链管理问题。

而这点恰恰跟顺丰的业务产生了交集。 因为这种涉及到供应链管理的高端物流,以往是顺丰业务的基本盘,但现在京东物流的介入引发了双方之间的竞争。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初京东集团的定位正式升级为“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 招股书显示,2020年京东物流一体化供应链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达到75.8%,这就是对其进军高端物流的一个有力证明。

正因为建立在这样业务拓展方向明晰的基础上,东哥在2020年年初重启了京东物流赴港上市的进程,并于5月28日成功上市,上市首日收涨超3.3%,报41.7港元每股,市值为2540.2亿港元。

京东物流成功上市,对顺丰而言,无疑是友商变得更强大了,竞争压力也随之加大。

从招股说明书公布的数据看,京东物流2019年无论在仓库面积还是总收入方面,都遥遥领先于国内其他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商。

这意味着在顺丰原本占据优势的高端企业物流领域,京东物流逐渐成为了领跑者。

据「探客Tanker」观察,为了应对京东物流带来的挑战,就在2月份京东物流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书的几天后,顺丰发布公告表示拟收购港交所上市的最大的国际物流公司嘉里物流。 最新消息显示,这场收购几乎尘埃落定。 在28日京东物流上市当天,顺丰公告拟以巨资收购嘉里物流超过51.8%的股份。

在2月份发布这一个惊天收购后的交易日,顺丰股价大涨,迎来了124.7亿元的 历史 最高股价。 不过,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颇为“魔幻”了。

4月22日,顺丰发布2021年第一季度财报,营收巨亏9.89亿元,上年同期盈利9.07亿元,同比下降209.01%。 此消息一出,震惊市场,王卫为此公开致歉,履职四年的财务负责人伍玮婷女士请辞。

随后,顺丰的股价一路狂泻,截至5月28日收盘,股价已腰斩至69.85元,相比较春节前期的高价高点,顺丰的市值蒸发了2730亿元,王卫本人身价缩水1340亿元。

已经有媒体表达态度,认为2021年顺丰“流年不利”。

实际上,在极兔入局之后,电商快递领域的价格战愈发激烈,顺丰虽然不看重低端市场,但也不得不真金白银地投入与新玩家竞争。

据新浪 财经 报道,受现在不正常的市场价格影响,顺丰单票收入已持续22个月下降,而且降幅持续达两位数。 最新数据显示,顺丰单票收入为15.74元,同比下滑12.12%。

关键是在顺丰一直占有优势的供应链市场中,现在也遇到了不小的问题。

2017年,王卫曾雄心勃勃地表示,顺丰要对标的“不仅是4千亿的传统快件配送市场,而是12万亿的大物流市场”。

香港知名投行分析师李歆认为,为了实现王卫的这一个愿景,顺丰不惜投入巨资,在全球大举收购供应链物流公司。 “这两年很多国际知名的供应链企业都挂上了顺丰的标签,今年更是准备以175.55亿元的大手笔拿下了嘉里物流51.8%的股份。 ”李歆对「探客Tanker」表示。

不过,他认为顺丰现在依然没有从这些收购中获取足够多的利益。 “从财报数据来看,这些在供应链领域的高额投入尚未实现预期收益,已经成为王卫心中最重要的一块心病。 ”他补充道。

4月9日晚,王卫业绩说明会上回应业绩亏损时表示,顺丰控股今年二季度肯定不会再出现亏损,但全年利润回到去年同期水平的可行性不高。

这其实说明王卫也知道,顺丰新增的利润无法覆盖成本,而其亏损的原因关键在于盈利能力的问题,尤其是毛利率下降给公司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王卫之所以被人看作“商场枭雄”,就在于每当面对突发事件,他都会有自己的想法,这次也不例外。

就在很多人都在琢磨,顺丰和王卫究竟会用什么方式来解决自身面临的危机时,2月10日,顺丰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简称顺丰房托,SFREIT)向港交所递表,这被人看作是王卫对顺丰新增收入变现渠道的一个重要尝试。

最新消息显示,5月5日顺丰房托已经开始公开招股,发售价介于每基金单位4.68港元至5.16港元,集资最多约26.83亿港元;5月17日正式在港交所挂牌,股份代号2191。

值得一提的是,顺丰房托上市性质是REITs基金,王卫打的算盘是走一条“物流资产证券化”的道路。

所谓REITs基金,其实是将自己持有的固定资产物业转换成若干份每份标明价格,然后变成一个公募的基金,在证券交易所上市。 而所购买的人跟股票一样,按所持有的份额,在这样物业年度的收入中获取分成。

「探客Tanker」认为,王卫选择REITs这条路解决自己收入下降的问题,确实是有自己深度的考量。

事实上,对于物流地产来说,REITs基金模式的意义重大。 物流地产是典型的重资产行业,一般物流地产项目只能通过物业经营来获取租金等经营性收入,而不能一次性出售回笼资金,投入资金的回收一般需要十年以上。

因此,发行REITs就能盘活资产,并使得顺丰由重转轻,既能获得充裕的现金流,有效解决资金难题,又能持有稀缺的土地资源,实现规模化扩张,优化收益,可谓一举多得。

当然,在物流地产领域,将这套轻资产手法玩得风生水起的正是老大哥普洛斯。

这几年,普洛斯不动声色地通过出售REITs基金份额,从而撬动了3到5倍的杠杆,获得巨额流动资金,成为在中国乃至亚洲快速扩张的根本。

据悉,截至2020年底,普洛斯已经成为亚太地区最大规模的物流地产经营服务商。

而且,这家公司旗下募集并运行了7支专门投资于中国的私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超过1300多亿元,衍生的基金管理规模也突破百亿美元级别,年获取的基金管理费达到过亿美元级别。

在她看来,京东物流与顺丰很多高级业务是重合的,现在京东物流已经追上了,顺丰想要与其竞争就必须获取更多的资源。 “因此,顺丰选择发行REITs基金,也跟筹集资本与京东物流在其他高端领域竞争有关。 ”她说。

而此前在谈及顺丰房托上市事宜时,顺丰的高层也不可避免地表露,通过这个基金融资的想法。 当时,顺丰房托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翟迪强就曾表示,“顺丰控股在香港成立顺丰房托是策略性部署融资计划的一部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顺丰房托的成立将会为集团提供很好的融资渠道。 ”

而选择在香港上市房托基金,王卫或许认为自己占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

首先,从2020年开始,国家已经在公募REITs基金方面展开了诸多的调研,并认可这将是下一个资产证券化的方向。 其次,顺丰已经操作过类似的基金,有了自己的经验。

早在2018年12月,顺丰就试水过资产证券化,成立了国内首单类永续物流地产储架类REITs“华泰佳越-顺丰产业园一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当年首期发行募资规模达18.46亿元,公司实现资产增值投资收益约8.08亿元。

2019年,第二期募集资金总规模13.6亿元,实现资产增值投资收益6.14亿元。 截至2020年底,该专项计划募资已超过45亿元。

最后,港交所也推出了REITs的利好政策。

2020年12月4日,香港《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守则》修订,放宽REITs投资限制,包括容许房托投资物业发展项目时超过现有的资产总值10%的上限,将房托基金的借款限额由资产总值的45%提高至50%等。

而且,在港股上市的类REITs也有不俗表现,比如越秀REITs在上市后实现惊人增长,资产规模从45亿元提升至2020上半年的363亿元。

正是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王卫下定决心在香港推动顺丰REITs基金的上市。

然而在王雪莹看来,REITs并非是解决顺丰发展困境的万能药,“一只REITs能否有优异表现,不止取决于上市市场的基本情况,更取决于旗下投资性物业的运营情况。”

目前,顺丰房托基金涉及的物业资产为三处,也就是佛山桂城丰泰产业园、芜湖丰泰产业园以及位于香港的亚洲物流中心-顺丰大厦,按照招股书显示资产总估值达60亿港元。

“这其中香港物流园区面积最大、租金最高,估值也最高,达52亿港元,在整个资产组合中分量最重。 不过2020年受诸多因素影响,香港物业租金下跌17%,为200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王雪莹认为,这使得顺丰这个REITs基金的收益肯定显著降低,未来分红缩水,整体收益率会出现较大的负增长。

“从招股书中能看出,这也导致投资物产的公允价值出现波动,录得亏损为64.6百万港元,使得顺丰房托2020前9月的期内盈利仅32万港元,与2019年同期相比跌去99.8%。 ”王雪莹对「探客Tanker」补充道。

而在李歆眼中,他并不看好顺丰这只基金的发展,最起码在当下阶段的发展,“从上市申请书可以看出,仅香港一地的波动,就直接拉低了利润表现,而佛山、芜湖二地并非一线城市,租金水平的上涨空间恐怕也难以撑起较高收益。”

另外,他还认为顺丰这三个所谓的物流地产发展潜力有限,“顺丰关联租户的租金占到了同期总租金收入的八成,租金收入总额前5名中有3名来自顺丰控股。”

实际上,根据招股书数据显示,过去三年间顺丰关联租户占顺丰房托基金总收益的百分比分别为62.4%、72.1%及78.3%;租赁予顺丰关联租户及由顺丰关联租户运营的可出租面积,所占百分比分别约为45.2%、62.3%及76.3%。

正因此,李歆对「探客Tanker」表示:“这样的单一客户和关联交易过高的现实,都会对基金收益预期有一定影响,从而降低投资人出手的兴趣。”

而从上市首日的股价表现来看,市场的反馈恰如上述两位分析师所料。 这个在公开发售阶段获超额认购的新股,却未能持续获得投资者的认可,上市首日遭遇破发。

5月17日开盘顺丰房托报4.49港元/股,较发行价4.84港元/股跌9.8%;截至首日收盘,其股价跌至4.16港元/股,跌幅近15%。

有意思的是,就在顺丰发行的基金上市破发的同一天,京东物流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招股事宜。

据「探客Tanker」当时获得的多家香港券商数据,截至当日下午6时,京东物流孖展暂录1127.6亿港元,以公开集资额7.92亿港元计,相当于超额认购约141.3倍。

今日,京东物流成功上市及其股价表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凸显出了资本市场的态度——京东物流在开盘时大涨超过16%,最终报41.7港元每股,市值达2540亿港元。

资本市场对顺丰房托和京东物流的“一冷一热”,可能会让刘强东和王卫两位大佬思量许久。 而如今的一个现实是,昔日互相声援的同行,终于要在同一个战场上相对,谁也不能“手下留情”。

毕竟,股市与商场正如同江湖一般,向来就是一个以成败论英雄的地方。

文中题图来自:图虫创意,已获授权。

营收巨亏近10亿,王卫身家缩水1340亿,顺丰如何度过至暗时刻?

5月28日,京东物流在香港上市,首日股价上涨超过3.3%,报收于41.7港元每股,成交额约71.7亿港元,市值达到2540.2亿港元。 这是继京东健康上市后,京东集团旗下又一家成功上市的企业。 刘强东作为京东的创始人,他的低调和企业的成功上市引发了外界的关注和调侃。 在中国互联网行业,大多数企业家喜欢以老师的形象示人,但刘强东和顺丰的王卫是例外。 他们更愿意与员工称兄道弟,江湖情义成为他们留给外界的深刻印象。 刘强东和王卫的故事颇为有趣。 刘强东每年都会选择一个日子,与库管、配送人员一起吃果冻,吃完果冻后用果冻杯一起喝白酒。 这是京东辉煌的开始,也是刘强东在京东抹不去的“大哥形象”。 王卫也是如此,他曾在2016年4月17日,因为一位顺丰快递小哥被司机打骂,而公开声援顺丰。 然而,随着京东物流的成功上市,刘强东和王卫在同一片商业江湖中,终于狭路相逢。 京东物流的成功上市,对顺丰而言,无疑意味着竞争压力加大。 京东物流和顺丰在物流领域都投入了巨资。 京东物流是刘强东力排众议、顶住万难,甚至“砸锅卖铁”建立起来的京东第一竞争力。 顺丰自不必说,物流是其主业。 然而,两人之所以能惺惺相惜,原因就在于很长一段时间里,京东物流跟顺丰之间几乎没有直接的竞争关系。 虽然顺丰也做电商的生意,但京东物流不可能接京东平台之外其他电商平台的单子。 然而,从2019年业内传出刘强东有意将京东物流拆分上市的消息后,双方的处境变得日益“尴尬”起来。 京东物流逐渐开始“去京东平台化”,而依据京东完整的供应链管理和库存体系,京东物流这两年在工业和电商供应链管理上面,签下了不少大型企业的客户。 2020年初,京东集团的定位正式升级为“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 招股书显示,2020年京东物流一体化供应链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达到75.8%,这就是对其进军高端物流的一个有力证明。 正因为建立在这样业务拓展方向明晰的基础上,东哥在2020年年初重启了京东物流赴港上市的进程,并于5月28日成功上市,上市首日收涨超3.3%,报41.7港元每股,市值为2540.2亿港元。 京东物流成功上市,对顺丰而言,无疑是友商变得更强大了,竞争压力也随之加大。 从招股说明书公布的数据看,京东物流2019年无论在仓库面积还是总收入方面,都遥遥领先于国内其他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商。 据「探客Tanker」观察,为了应对京东物流带来的挑战,就在2月份京东物流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书的几天后,顺丰发布公告表示拟收购港交所上市的最大国际物流公司嘉里物流。 最新消息显示,这场收购几乎尘埃落定。 在28日京东物流上市当天,顺丰公告拟以巨资收购嘉里物流超过51.8%的股份。 然而,顺丰在2021年第一季度财报中营收巨亏9.89亿元,上年同期盈利9.07亿元,同比下降209.01%。 此消息一出,震惊市场,王卫为此公开致歉,履职四年的财务负责人伍玮婷女士请辞。 随后,顺丰的股价一路狂泻,截至5月28日收盘,股价已腰斩至69.85元,相比较春节前期的高价高点,顺丰的市值蒸发了2730亿元,王卫本人身价缩水1340亿元。 顺丰为了应对京东物流带来的挑战,选择了发行REITs基金,这被人看作是王卫对顺丰新增收入变现渠道的一个重要尝试。 然而,市场对顺丰房托的反应并不热烈,上市首日遭遇破发。 资本市场对顺丰房托和京东物流的“一冷一热”,可能会让刘强东和王卫两位大佬思量许久。 而如今的一个现实是,昔日互相声援的同行,终于要在同一个战场上相对,谁也不能“手下留情”。 毕竟,股市与商场正如同江湖一般,向来就是一个以成败论英雄的地方。

刘东吃饺子 赵柏清轰60分 张庆鹏无奈 同曦夏联大胜天津 郭
更有 网络普法行 有 新 光明网评 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