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真三国无双:起源》官方发推文,对武将角色孙策、贾诩和乐进进行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孙策的年龄感要比以往小一些,服装也是考虑到好友周瑜的设计进行了调整。本作中包含孙策投奔在袁术手下的时期,大家可以看看小霸王在乱世的生存方式。
贾诩从董卓、李傕麾下离开后,随着张绣和曹操一同踏入乱世,无论何时何地都会因其独特才能受到关注。
乐进是曹操阵营最初的无双武将……从第一斩将开始,请试着和勤勉识礼的乐进交谈吧!
三国各国十大武将及谋士
谋士:1、孔明:未茅芦而三分天下。 他献出了“隆中策”,使刘备由逆转顺,由弱走向强,智取荆、益二洲,三分天下已成,称帝于西蜀。 他的缺点:即“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不善于培养武将至使“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将军”的惨痛局面。 破坏吴蜀联盟也是他所造成的。 能保其主却不不能说服其主,致使刘备死白帝城,连他自己也说:假如法正还活着,就能够劝阻刘备征吴。 凡是都由自己去做,使自己的生命过早的结束。 刘备死后,他连连争战使蜀国国库空虚,经济严重下降。 2、鲁肃:三国时期杰出的战略家。 胸怀大局、胸怀坦荡、以大事为重,是大智若愚之人。 他提出的:“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剿黄祖,伐刘表,竟长江所极而守之”“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的计策,被孙权立为国策。 使东吴与魏、蜀成鼎足之势。 可以说没有鲁肃就没有东吴。 3、荀彧:有“王佐之才”,曹操称之为“吾之子房”。 曹统一北方他的功劳最大。 他善于审时度势。 他向曹操提出的“先固本”之策略。 使曹操站稳山东。 使曹操建立了三国中最大的魏国。 4、庞统:才智与孔明在伯仲之间。 益州同荆州的同为战略要地。 庞统根据当时的形式劝说刘备取益洲,虽然刘有取之之意。 却因找不到名正言顺的理由而犹豫,也正是庞统用“权变”之理(汤武的“兼明攻昧”、“逆取顺守”)代他解决了心病,使刘下定了决心。 他一手策划了益州之计,使刘备取得了益州。 只可惜在益州他中流矢而死。 最后事实也证明他的英明。 蜀国能生存长达半个世纪,正是益洲作为根据地的。 而取得益洲庞统的功劳也是最大的。 5、郭嘉:谋略奇深。 是曹最为推崇的谋士之一。 他对北方的统一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 曹曾想将后事托负与他,可见他的智谋。 在曹讨伐乌恒的战斗中,他献计让曹按兵不动,结果公孙与二袁自相残杀,使曹不战而胜。 从而使曹统一了北方。 可惜他死得太早,曹曹在赤壁失败后,哭郭嘉,一是对他怀念,二是对其他谋士的批评,三是感叹郭死的太早,不能为自己出谋划策。 可见郭嘉的作用了。 6、贾诩:贾翊字文和。 少有其才,为世人所称道。 先从李榷等人,后投曹操,常出奇谋,对魏的建国起了重要的作用。 在董卓被杀,李榷等人要逃跑时,他劝李榷等人“如跑一亭长能缚君”“聚人马为董卓报仇可胜”“即不胜走亦不迟”结果李等进入长安。 李等进京后,烧杀抢掠,贾认为不可同谋,又投张绣。 在张与曹的战争中又是贾出奇计使张获胜。 投奔操后,他多次为操出谋化策,为曹的胜利,起了作用。 尤其是在官渡之战中他起的作用更大。 可以,说在这场战争中曹获胜同他是分不开的。 他根据不同形势、不同处境及敌我情况做出不同的决策。 最终让曹获得胜利。 他对曹氏集团的最大贡献是,使曹丕登上帝位。 起先操特别喜欢曹植,有传位之意在,而植的一些文人气质令他犹豫不决。 贾看出了当时的情况,他觉得拥护丕比拥护植好,便多次出谋,让丕在操的面前表现自己;又利用植的文人特点出计,使植在操的心中位置逐渐缩小,使操逐渐喜欢丕。 这时,操还是犹豫不决,问贾。 贾说:“君忘袁绍二子乎”。 操一听便知贾之意,将位置传给了丕。 后,也正是因贾的这句话,操手下的另一句聪明之士、植的主要拥护者之一杨修,被操借“鸡肋”之事而除之,为丕的登基扫清了障碍,使曹氏集团得到了稳定,没有出现象袁绍死后,袁氏集团的结局。 可见,对魏的建立,贾所起的作用之大。 7、田丰:字元皓、权略多才、料事如神。 他的谋略不亚于张良、陈平。 只可惜袁绍不听他的计策,而导致失败。 他能料胜败,官渡之战未开战时,他就料到袁必败。 可见他的战略与智谋。 曹在听说:田丰未随而来,竟然大悦:绍必败。 可见田丰的智谋。 他能料生死,袁胜或许可以放他,袁败必杀他。 可见,他是知人的。 8、周瑜:他应该属于统帅级的人物。 此时卓越的军事家。 风流儒雅、赤壁之战,指挥若定,火烧曹军。 为吴奠下鼎足之基。 9、陆逊:有独特的战略眼光,又有政治头脑,出入将相都显示出超人的才智。 关羽万人敌,威震华夏,却在他与吕蒙合计下丢了脑袋。 刘备一代枭雄,在夷陵也成了他的败军之将,最后死于白帝城。 他使蜀国从颠峰上直落而下,实现了吴“竟长江所极而有之”的有利局面,使东吴立于江东。 10、司马懿:是大谋者能大忍,而大忍始能大谋的人。 说他是谋士不如说他是一代开国之君。 由于他曾事曹家四代,为曹家出力,且曹有危急之时,又挺身而出,使曹家转危为安,就也列进谋士之列。 他有智谋,其智不在孔明之下。 三国一书有关司马与孔明的斗智写得非常精彩,这里就不列举了。 武将:NO.1、三国第一名将赵云常山赵子龙可以说是最受三国迷欢迎的人气角色,文韬武略,机谋胆色,赵将军无不是上上之选。 作为一员虎将,他实在完美。 长坂坡一战,赵子龙纵横曹营几万大军之中,出入自如,斩杀曹军50多员将领,竟然全身而退,没有受伤,虽然曹操在战斗中期曾经下令不许射箭,但毕竟以一敌万!一人一骑在千军万马中往来奔突,如入无人之境,通篇三国之中,除子龙之外又有谁能够?论冲锋陷阵能力、防御能力堪称三国第一!NO.2、飞将军吕布吕布,字奉先,五原(今内蒙古包头)人。 素以勇武著称,使一枝方天画戟,箭法高超,号称∶“飞将军”,三国时代最优秀的武将。 吕布原为并州刺史丁原的义子,在董卓会兵京师的时候,董卓本想杀掉丁原但是不敢动手,因惧怕丁原义子吕布,于是请手下谋士李肃前去游说,李肃盛赞吕布勇武天下闻名,若只追随丁原,一生必定埋没。 若追随董卓,当封侯拜将,风光无限,吕布开始拒绝,说丁原待自己不薄,但李肃来时带来董卓自己的一匹千里马,此马可说是三国第一名马—赤兔马,吕布大喜过望。 对于一位武将来说,最珍贵的就是宝剑名马了。 吕布看董卓待自己不错,就杀掉丁原后,投靠董卓为义子。 NO.3、西凉马超马超,字孟起,今陕西省人,出身于凉州豪强家庭。 蜀国五虎大将第四位。 东汉末年随父亲马腾起兵打仗,任偏安将军、封都亭侯。 马超是世家子弟,却从小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年幼时诛杀董卓余党李蒙、王方时,就已经不同凡响了。 父亲马腾被曹操用计杀害后,领兵为父报仇。 建安十六年(公元二一一年)进攻曹操,与许褚大战于潼关,后被曹操用反间计打败,逃回凉州,又被扬阜等杀败,逃往汉中归附张鲁。 后投归刘备,攻取成都时立下大功,拜骠骑将军,领凉州牧,封乡侯。 用一杆长枪,有神威将军的美名,是三国时期的名将。 勇有余,谋不足。 后病死。 NO.4/NO.5、绝世双雄绝世双雄典韦、许褚他们是书中众多读者认可的,唯一的可以匹敌关羽、张飞的猛将。 他们不善于领兵打仗,可是天生神力,勇烈过人,使读者对他们有了浓厚的兴趣。 NO.6、千古奇冤、蜀中魏延刘备初定汉中,要选派一位名将作汉中太守,众将都以为荆州既然是关羽镇守,汉中必定是张飞了,可是刘备独独选中魏延,为什么?魏延,蜀国名将。 子文长,义阳(今河南省桐柏)人。 关羽攻长沙时,魏延杀主献城,后随刘备入川,一路战功不少。 任镇远将军,汉中太守。 随诸葛亮平定南蛮,在陈仓力劈曹魏大将王双,迁升为征西大将军,封南郑侯。 诸葛亮死后,与长史杨仪争兵权,被诸葛亮生前安排的马岱诛杀。 擅用大刀,刀法熟练。 NO.7、魏国第一名将张辽张辽勇谋兼备,可以算是曹操手下第一名将。 计射太史慈,威震逍遥津,无论单打独斗,还是运筹帷幄,他都是那么出色。 说到武勇,引用关云长对张飞说的一句话:“此人武艺,不在你我之下。 ”张辽和赵云一样,也是现在最受读者欢迎的人气角色。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县)人。 先为并州刺史丁原部下担任从事,后来又归附董卓,董卓死后,张辽又带兵投靠了吕布,在吕布手下任骑都尉。 后来,吕布在下邳被曹操和刘备打败,最终归附曹操。 武功高强,有勇善谋,多次建立奇功。 建安二十年(公元二一五年),孙权攻打合肥,他率敢死队八百余人守城,奋勇突击,大破吴军。 吴军一听见张辽的名字,便人人胆寒,连吴国小儿夜间啼哭,一听说张辽二字便不敢哭了。 魏文帝黄初三年(222年),曹丕亲征,三路伐吴。 张辽与诸将大破东吴大将吕范军,遂因病死于军中,谥刚侯。 NO.8、三国第一箭黄忠黄忠的过人武艺在与关羽的百多合交锋中就可以看出,当时以年近七十,要是老人家年轻20岁,勇武不知道是怎样?不过,黄忠的最大的厉害之处,却是那百步穿杨的箭术。 大将夏侯渊在定军山被他斩杀,足以使黄忠坐享三国第一箭的美名。 黄忠,蜀国五虎大将最后一位。 字汉升,南阳人。 最初在刘表属下任中郎将镇守长沙。 当曹操南下时,仍忠守长沙。 后刘备派关羽攻长沙时,城破被困,降了刘备。 刘备平荆南四郡后,随其进取四川,常打先锋,勇冠三军。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取汉中时,黄忠在定军山用计斩曹军大将夏侯渊,大败曹军,被封为征西大将军。 使一口大刀,箭法精良,百发百中,年岁虽大,却常不服老。 刘备为汉中王后,拜忠为后将军,后赐关内侯。 220年,黄忠病逝于营寨中,享年七十五岁。 NO.9、武圣关羽关羽,刘备的义弟,五虎大将排名第一位。 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今山西省临猗西南)人。 因战乱而逃亡至涿郡。 其后与张飞一起追随刘备。 曾在汜水关前斩华雄,虎牢关前战吕布而闻名天下。 官渡之战前被俘,被曹操拜为偏军,封汉寿亭侯,为曹操杀了袁绍名将颜良、文丑。 后千里走单骑,骑坐赤兔马,提一口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回到刘备身边。 后攻曹仁于樊城,水淹七军,收降曹操大将于禁,杀庞德,让华陀刮骨疗毒,威名远扬。 但终因骄傲轻敌,刚愎自用,兵败麦城,被孙权所杀,死时五十八岁。 一生重情义,智勇双全,武艺绝伦。 关羽是“武圣”,除了吕布,单条真的没有败过。 这点只有赵云可以相比。 从三国单条斩敌比率看,关羽最厉害,吕布都比不上,温酒斩华雄,一刀斩颜良,后又一刀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斩蔡阳,斩庞德,擒于禁。 NO.10、第一猛将张飞张飞世称斗神,越是强敌越是精神抖擞。 曾经五十余合斗吕布略逊,后再斗一百回合不分输赢,斗十合大喝一声杀名将纪灵,斗马超一天220余合不败。 单看他在当阳桥头一身吼,吓死了夏侯杰,震动得水倒流。 曹操数万大军被唬得溃退数里,就算是金毛狮王谢逊的“狮子吼”怕也是远为不及吧!
真三国无双7各国分别有那些武将
蜀刘备、关羽、张飞、赵云(招牌武将)、马超、、刘禅、星彩、马岱、诸葛亮(和赵云一个CV)、黄忠、庞统、月英、魏延、关平、关索、鲍三娘。 新出的有关兴、张苞、关银平、徐庶魏曹操、曹丕、曹仁、张颌、张辽、甄宓、典韦、夏侯惇(招牌武将)、徐晃、蔡文姬、许褚、贾诩、夏侯渊、郭嘉、庞德、王异。 新出的有乐进、李典吴孙坚、孙策、孙权、孙尚香、吕蒙、陆逊、凌统、黄盖、周泰、甘宁、练师、周瑜、丁奉、大乔、小乔、太史慈。 新出的有鲁肃、韩当晋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王元姬、邓艾、钟会、诸葛诞、夏侯霸、郭淮。 新出的有张春华、贾冲他张角、袁绍、孟获、祝融、吕布、董卓、貂蝉有些人设还没放出来。
三国所有人物简介
蜀书:1.刘焉-字君郎2.刘璋-字季玉3.刘备-字玄德4.刘禅-字公嗣5.刘永-字公寿(刘备之子,刘禅之弟)6.刘理-字奉孝(刘备之子,刘禅之弟)7.刘璿-字文衡(刘禅之子)8.诸葛珪-字君贡(诸葛亮之父)9.诸葛亮-字孔明10.诸葛乔-字伯松,本字仲慎(本为诸葛瑾之子,後过渡於诸葛亮)11.诸葛瞻-字思远(诸葛亮之子)12.关羽-字云长13.张飞-字益德14.马超-字孟起15.黄忠-字汉升16.赵云-字子龙17.庞统-字士元18.法正-字孝直19.许靖-字文休20.麋竺-字子仲21.孙乾-字公祐22.简雍-字宪和23.伊籍-字机伯24.秦宓-字子敕25.董和-字幼宰26.刘巴-字子初27.马良-字季常28.马谡-字幼常29.陈震-字孝起30.董允-字休昭31.陈祗-字奉宗32.吕乂-字季阳33.彭羕-字永年34.廖立-字公渊35.李严-字正方(後改名为平)36.刘琰-字威硕37.魏延-字文长38.杨仪-字威公39.霍峻-字仲邈40.霍弋-字绍先(霍峻之子)41.王连-字文仪42.向朗-字巨达43.张裔-字君嗣44.杨洪-字季休45.费诗-字公举46.杜微-字国辅47.周群-字仲直48.杜琼-字伯瑜49.许慈-字仁笃50.孟光-字孝裕51.尹默-字思潜52.李撰-字钦仲53.谯周-字允南54.郤正-字令先55.黄权-字公衡56.李恢-字德昂57.吕凯-字季平58.马忠-字德信59.王平-字子均60.张嶷-字伯岐61.蒋琬-字公琰62.费禕-字文伟63.姜维-字伯约64.邓芝-字伯苗65.张翼-字伯恭66.宗预-字德豔67.廖化-字元俭(本名淳)68.杨戏-字文然69.糜芳-字子方---------------------------------------------------------------------------------吴书:1.孙坚-字文台2.孙策-字伯符(孙坚之子)3.孙权-字仲谋(孙坚之子,孙权之兄)4.孙亮-字子明(孙权之子,排名最小)5.孙休-字子烈(孙权之子,排名第六)6.孙皓-字元宗(孙权之孙)7.刘繇-字正礼8.刘岱-字公山(刘繇之兄)9.太史慈-字子义10.士燮-字威彦11.孙静-字幼台(孙坚之季弟)12.孙瑜-字仲异(孙静之子)13.孙皎-字叔朗(孙静之子,孙瑜之弟)14.孙奂-字季明(孙静之子,孙皎之弟)15.孙羌-字{圣壹}{圣台}(孙坚同产兄)16.孙贲-字伯阳(孙羌之子)17.孙辅-字国仪(孙羌之子,孙贲之弟)18.孙翊-字叔弼(孙权之子,孙策之弟)19.孙匡-字季佐(孙权之子,孙翊之弟)20.孙河-字伯海(本姓俞氏,孙策爱之,赐姓为孙)21.孙韶-字公礼(孙河之侄)22.孙桓-字叔武(孙河之子)23.张昭-字子布24.张承-字仲嗣(张昭之子)25.张休-字叔嗣(张绍之子,张承之弟)26.顾雍-字元叹27.顾邵-字孝则(顾雍之子)28.顾谭-字子默(顾邵之子,顾雍之孙)29.顾承-字子直(顾谭之弟,顾邵之子,顾雍之孙)30.诸葛瑾-字子瑜(诸葛亮之兄)31.步骘-字子山32.会稽-焦征羌33.张紘-字子纲34.秦松-字文表(与张紘同郡,并与紘见待於孙策)35.陈端-字子正(与张紘同郡,并与紘见待於孙策)36.严畯-字曼才37.裴玄-字彦黄38.程秉-字德枢39.阚泽-字德润40.薛综-字敬文41.薛莹-字道言42.周瑜-字公瑾43.鲁肃-字子敬44.吕蒙-字子明45.程普-字德谋46.黄盖-字公覆47.韩当-字义公48.蒋钦-字公奕49.周泰-字幼平50.陈武-字子烈51.陈表-字文奥(陈武之庶子)52.董袭-字元代53.甘宁-字兴霸54.淩统-字公绩55.徐盛-字文向56.潘璋-字文珪57.丁奉-字承渊58.朱治-字君理59.朱然-字义封(朱治姊子也)60.朱绩-字公绪(朱然之子)61.吕范-字子衡62.吕据-字世议(吕范之子)63.朱桓-字休穆64.朱异-字季文(朱桓之子)65.虞翻-字仲翔66.陆绩-字公纪67.张温-字惠恕68.骆统-字公绪69.陆瑁-字子璋(陆逊之弟)70.吾粲-字孔休71.朱据-字子据72.陆逊-字伯言73.陆抗-字幼节(陆逊之子)74.陆景-字士仁(陆逊之子,陆抗之弟)75.孙登-字子高(孙权之长子)76.谢景者-字叔发77.孙虑-字子智(孙权之子,孙登之弟)78.孙和-字子孝(孙权之子,孙虑之弟)79.孙霸-字子威(孙权之子,孙和之弟)80.孙奋-字子扬(孙权之子,孙霸之弟)81.贺齐-字公苗82.全琮-字子璜83.吕岱-字定公84.周鲂-字子鱼85.锺离牧-字子干86.潘濬-字承明87.陆凯-字敬风(陆逊之族子)88.陆胤-字敬宗(陆凯之弟)89.是仪-字子羽(本姓氏)90.胡综-字伟则91.徐详者-字子明92.吴范-字文则93.刘惇-字子仁94.诸葛恪-字元逊(诸葛瑾之长子)95.聂友-字文悌96.滕胤-字承嗣97.孙峻-字子远(孙坚弟孙静之曾孙)98.孙綝-字子通(与峻同祖)99.濮阳兴-字子元100.王蕃-字永元101.楼玄-字承先102.贺邵-字兴伯103.韦曜-字弘嗣104.华覈-字永先----------------------------------------------------------------------------------魏书:P.S.吕布、董卓等人因其记载列於此书中,因而列出而不是代表吕布等人属於魏的势力因为的魏太多,所以唔隔行1.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曹嵩之子)2.曹节字元伟3.曹腾字季兴(曹节之子)4.曹嵩字巨高(曹腾之养子,夏侯惇之叔父)5.乔玄字公祖6.韩馥字文节7.孔骸字公绪8.王匡字公节9.桥瑁字元伟10.袁遗字伯业11.刘岱字公山12.徐璆字{孟平}{孟玉}13.郗虑字鸿豫14.潘勗字元茂15.韩遂字文约16.金禕字德禕17.耿纪字季行18.金邈字文然(金禕之子)19.金穆字思然(金禕之子,金邈之弟)20.魏讽字子京21.曹丕字子桓(曹操之子)22.曹叡字元仲(曹丕之子)23.郝昭字伯道24.秦朗字元明25.张茂字彦林26.曹芳字兰卿(曹叡之养子)27.张特字子产28.郭脩字孝先29.讳髦字彦士(曹叡之孙,曹霖之子)30.应余字子正31.董卓字仲颖32.何进字遂高33.周毖字仲远34.伍琼字德瑜35.孙瑞字君荣36.孙萌字文始(孙瑞之子)37.袁绍字本初38.袁安字邵公(袁绍之高祖父)39.袁成字文开(袁安之孙)40.母班字季皮41.田丰字元皓42.审配字正南43.逢纪字元图44.袁谭字显思(袁绍之子)45.袁熙字显奕46.袁尚字显甫(袁绍之子,袁谭之弟)47.韩珩字子佩48.袁术字公路49.陈温字元悌50.陈瑀字公玮51.日磾字翁叔52.刘表字景升53.韩嵩字德高54.傅巽子公悌55.吕布字奉先56.张邈字孟卓57.陈宫字公台58.陈登字元龙59.臧洪字子源60.公孙瓒字伯珪61.关靖字士起62.陶谦字恭祖63.张杨字稚叔64.眭固字白兔65.公孙度字升济66.张鲁字公祺67.夏侯惇字元让68.夏侯楙字子林(夏侯惇之子)69.韩浩字元嗣70.夏侯渊字妙才(夏侯惇之族弟)71.夏侯霸字仲权(夏侯渊之子,排名第三)72.夏侯威字季权(夏侯渊之子,夏侯之弟)73.夏侯惠字稚权(夏侯渊之子,夏侯、夏侯威之弟)74.夏侯和字义权(夏侯渊之子,夏侯霸、夏侯威、夏侯惠之弟)75.夏侯称字叔权(夏侯渊之子,排名第三)76.夏侯荣字幼权(夏侯渊之子,夏侯称之弟,排名第五)77.夏侯湛字孝若(夏侯威之孙)78.曹仁字子孝79.曹纯字子和(曹仁之弟)80.曹洪字子廉(曹操之从弟)81.曹休字文烈(曹操之族子)82.曹肇字长思(曹休之子)83.曹摅字颜远(曹肇之孙)84.曹真字子丹(曹操之族子)85.曹爽字昭伯(曹真之子)86.杨伟字世英87.邓颺字玄茂88.丁谧字彦靖89.丁斐字文侯(丁谧之父)90.毕轨字昭先91.李胜字公昭92.李休字子朗(李胜之父)93.桓范字元则94.鲁芝字世英95.杨综字初伯96.何晏字平叔97.夏侯尚字伯仁(夏侯渊之从子)98.夏侯玄字太初(夏侯尚之子)99.许允字士宗100.许奇字子泰(许允之子)101.许猛字子豹(许允之子)102.许遐字思祖(许奇之子)103.许式字仪祖(许猛之子)104.王经字{彦伟}{彦纬}105.崔洪字良伯(崔赞之子)106.荀彧字文若107.荀淑字季和(荀彧之祖父)108.荀爽字慈明(荀彧之叔父)109.荀靖字叔慈(荀淑之子)110.张衡字正平111.严象字文则112.韦康字元将113.荀衍字休若(荀彧之第三兄)114.荀谌字友若(荀彧之第四兄)115.荀闳字仲茂(荀谌之子)116.荀融字伯雅(荀衍之孙)117.荀恽字长倩(荀彧之子)118.荀俣字叔倩(荀彧之子,荀恽之弟)119.荀诜字曼倩(荀彧之子,荀俣之弟)120.荀寓字景伯(荀俣之子)121.荀顗字景倩(荀彧之子,荀诜之弟)122.荀粲字奉倩(荀彧之子,荀顗之弟)123.荀頵字温伯(荀恽之孙)124.荀崧字景猷(荀頵之子)125.荀羡字令则(荀崧之子)126.荀攸字公达(荀彧之从子)127.荀昙字元智(荀攸之祖父)128.荀昱字伯脩(荀昙之兄)129.何顒字伯求130.贾诩字文和131.袁涣字曜卿132.袁滂字公熙(袁涣之父)133.袁侃字公然(袁涣之子)134.袁宇字宣厚(袁涣之子)135.袁奥字公荣(袁涣之子)136.袁准字孝尼(袁涣之子)137.袁粲字仪祖(袁滂之弟)138.张范字公仪139.张承字公先(张范之弟)140.凉茂字伯方141.国渊字子尼142.田畴字子泰143.王脩字叔治144.王仪字朱表(王脩之子)145.邴原字根矩146.张貔字邵虎147.张泰字伯阳(张貔之祖父)148.张邈字叔辽(张貔之父)149.管宁字幼安150.王烈字彦方151.张?字子明152.胡昭字孔明153.庾嶷字劭然154.庾?字玄默(庾嶷之子)155.庾遁字德先(庾嶷之弟)156.何桢字元干157.焦先字孝然158.扈累字伯重159.青牛先生字正方160.石?字德林(只知其字,不知其名)161.崔琰字季珪162.孔融字文举163.许攸字子远164.娄圭字子伯165.崔谅字士文(崔琰之兄孙)166.毛玠字孝先167.徐奕字季才168.何夔字叔龙169.何熙字孟孙(何夔之曾祖父)170.何曾字颖考(何夔之子)171.何邵字敬祖(何曾之子)172.何遵字思祖(何夔之庶兄)173.何绥字伯蔚(何遵之子)174.邢顒字子昂175.邢乔字曾伯(邢顒之曾孙)176.鲍勋字叔业177.司马芝字子华178.刘勋字子台179.锺繇字元常180.锺皓字季明181.锺毓字稚叔(锺皓之子)182.华歆字子鱼183.华表字伟容(华歆之子)184.华廙字长骏(华表之子)185.华峤字叔骏(华表之子)186.华澹字玄骏(华表之子)187.华昆字敬伦(华廙之子)188.华荟字敬叔(华廙之子)189.华恒字敬则(华廙之子)190.华轶字彦夏(华澹之子)191.王郎字景兴192.王肃字子雍(王郎之子)193.王恂字{子良大}{良夫}(王肃之子)194.董遇字季直195.程昱字仲德196.程晓字季明(程昱之孙)197.郭嘉字奉孝198.郭奕字伯益(郭嘉之子)199.郭敞字泰中(郭嘉之孙)200.董昭字公仁201.刘晔字子扬202.刘陶字季冶(刘晔之子)203.蒋济字子通204.刘放字子弃205.孙资字彦龙206.刘许字文生(刘放之孙)207.孙楚字子荆(孙资之孙)208.孙盛字安国(孙楚之孙)209.刘馥字元颖210.刘弘字叔和(刘馥之子)211.司马朗字伯达212.司马隽字元异(司马朗之祖父)213.司马防字建公(司马朗之父)214.司马望字子初(司马朗之弟->司马孚之子)215.司马洪字孔业(司马望之子)216.赵咨字君初217.赵酆字子仲(赵咨之子)218.梁习字子虞219.张既字德容220.阎行字彦明(後名豔)221.夏侯儒字俊林(夏侯尚之从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