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铁丝网、钻玉米地、被飞蚁攻击、踩进土拨鼠挖的坑里、被各种毒草扎、坐着皮卡翻越小溪和草原……都是我们调查文物的日常。”泰州姑娘缪紫薇是南京大学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研二学生,不久前,她跟随学校团队一起前往新疆,在当地参加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
9人小组、30多天,他们探访了6700多处文物点,“加上后续整理,大概有两个月,我第一次在西北待那么长时间。”缪紫薇说,一开始难免有点手忙脚乱,后来逐渐习惯了这样的环境和工作节奏,“看到文物的那一刻,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从“文艺女孩”到“文博女孩”
在进入文博专业之前,缪紫薇本科在东南大学学艺术,毕业后还和朋友一起创业,开过社区书店。闲暇时,她经常逛博物馆,看历史类纪录片,逐渐对文物、博物馆、考古产生了兴趣。“每次看到文物都有一种很神奇的感觉,它们证明我们现在生活的华夏大地上,几千年前就已经存在人类文明了,然后一步一步发展到今天。”
也是在创业过程中,缪紫薇注意到,不少人对考古依然存在着误解。“在我看来,考古是把历史呈现在大众面前的过程。我希望通过自己的一份力量,能让更多人了解我们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为此,在开书店的时候,缪紫薇就经常举办面向小朋友的文化活动,带孩子们读书、逛博物馆、做科普讲座……活动越做越多,她也越来越感受到自己内心对历史、传统文化的喜爱。仔细考虑之后,缪紫薇选择继续深造,成为南京大学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的一名研究生,从“文艺女孩”成为一个“文博女孩”。
如今,一年时间过去,缪紫薇在博物馆做过观众调查、整理过考古出土的文物、在野外进行文物普查……她对文博领域依然充满着热爱,也有了更多理解:“整理文物有点像开盲盒,几十个看似一模一样的陶罐里,可能会发现其中一个留有制的指纹。文物把遥远的历史拉到了我们身边。”
“天山下”和前人对话
一年学习生活中,最让缪紫薇记忆深刻的是在新疆参加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我们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探访了新疆新源的6700多处文物点,其中有墓葬、城址和岩画。”缪紫薇说。
时光流逝,曾经连绵一片的城址、墓葬区,如今已经长满了牧草,被牧民们用铁丝网划分成属于各家的一块块草场。在调查文物的过程中,队员们经常要顶着中午三十多摄氏度的高温,翻过三四道铁丝网跋涉几公里,和各家牧场里的牛群、羊群近距离接触,还会被各种奇奇怪怪的虫子追着咬。
“记得最清楚的是去塔特然岩画那天,车只能开到山下,我们接着徒步上山。”缪紫薇说,所谓的“山路”其实就是牛羊上山吃草走出的小径,有的地方窄到只能放下一只脚,脚下就是悬崖,非常惊险。“爬到山顶找到岩画的那一刻,我觉得仿佛是穿越时间在和前人对话,之前爬山的那些苦都不算什么了。”
在新疆,缪紫薇和伙伴们用脚步丈量新源的一寸寸土地,寻找每一处文物点并实地考察周围情况,领略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感受古代文明的波澜壮阔……“历史是个很神奇的东西,文物、历史的厚重感,能让人平静下来。”缪紫薇说,参与文物普查的经历,更加深了她对探索历史的热爱。“以后我还是希望能在考古、文物、博物馆的大领域中,追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起源和脉络。”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张文颖/文 钱念秋/摄 李丹/设计 部分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1.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在这场运动之前,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政治观点时,均未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新文化运动对封建思想发起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批判,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 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 在新文化运动中,中国知识分子受到了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深刻影响。 这为新思想的传播铺平了道路,并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3. 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做了思想准备。 运动激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到了重要的宣传和动员作用。 4. 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将其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 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5. 新文化运动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运动提倡白话文,使其与语言更加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促进了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然而,运动中的先进分子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这种看法影响了后来。 实际上,东西方文化都应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1. 范围小。 运动主要在知识分子中间展开,未能发动群众及广大的工农阶级。 2. 过于偏激。 运动彻底批判了孔孟思想,未能认识到其优点,否认了事物的两面性。 3. 目标定位不当。 运动发起者将实行民主政治、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定为目标,但后期社会的发展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新文化运动主要人物介绍:1. 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代表作品:《独秀文存》、《陈独秀文章选编》、《题西乡南洲游猎举携图》等。 2. 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代表作品:《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上)和《胡适文存》(四集)等。 3.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代表作品:《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华盖集》、《中国小说史略》等。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新文化运动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对中国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欢迎大家阅读。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新文化运动在大陆的影响一直及于1949年左右,其主要成果有三:在文化氛围上,打破了封建旧文化的统治地位,以改良过的欧美新文化替代了旧文化,进一步启迪了民智,沟通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使中国对西方的理解更加深入了一个层次;在思想上,进一步打击了封建专制思想,传播了西方民主、自由精神,也塑造了中国现代文人自由主义思想,并使自由主义和三民主义、共产主义并列为现代中国三大思潮,其在高级知识分子中更是主导;在政治上,为中华民族培养了一大批关心国事、图存图强的现代人才,同时也形成了以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为主体的“第三条道路”政治势力,对钳制当政者专制冲动,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做出了重大贡献。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一次猛烈的扫荡,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青年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 进步性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维新(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 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 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 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 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 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局限性 新文化运动是由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发动的。 它有伟大的功劳,也有严重的缺点。 (1)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 但是,离开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依靠有限的宣传手段,要根本改造由这种社会环境产生的思想、所造成的国民性,是不可能的。 他们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工农运动结合,使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里。 (2) 他们还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 (3) 以当时的文学革命而论,虽然提出建设“国民文学”,但当时的文学活动也只限于一部分知识分子中,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对中国古典文学的一味批判以及对西学的全盘肯定具有片面性,最终导致了西方文学不彻底,东方文学被否定,是中华古典文化走向没落的开端。 (4)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批判孔学,是为了给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障碍。 但是,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所以从根本上说,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去有效地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 (5)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地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 他们中有的人看问题很片面,坏就是绝对的坏,好就是绝对的好。 这种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方法,影响了这个运动后来的发展。 意义 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4] ,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 它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更是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及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思想运动,使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转变为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 在“五四”以后,全国各地的进步报刊和进步社团,如雨后春笋,脱颖而出。 “五四”以前,倡导新文化的刊物,只有《新青年》、《每周评论》和《新潮》等少数几种。 “五四”后的一年里,全国新出版的期刊猛增至400余种。 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上海的《星期评论》、《建设》、《民国日报》副刊《觉悟》;北京的《少年中国》、《曙光》、《新社会》;天津的《天津学生联合会报》、《觉悟》;湖南的《湘江评论》;成都的《星期日》;武汉的《武汉星期评论》;浙江的《浙江新潮》,等等。 “五四”前的进步社团较著名的有:北京的“少年中国学会”、“国民杂志社”、“新潮社”、“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湖南的“新民学会”;湖北的“互助社”等。 “五四”以后一年中出现的进步社团,约有三四百个,较著名的有:北京的“工读互助团”;湖南的“文化书社”、“俄罗斯研究会”;湖北的“利群书社”、“共存社”;广东的“新学生社”;天津的“觉悟社”,以及各地建立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这些报刊和社团的活动,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新文化运动从内容到形式的深刻变化,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 新文化运动的性质 新文化运动是指20世纪初反对封建文化的思想启蒙运动。 由一部分激进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发起,目的是要打破封建主义的束缚,力争实现名符其实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新文化运动从内容到形式的深刻变化,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 意义:新文化运动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 性质:新文化运动是指20世纪初反对封建文化的思想启蒙运动。 由一部分激进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发起,目的是要打破封建主义的束缚,力争实现名符其实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新文化运动从内容到形式的深刻变化,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陈独秀 他创办了《新青年》,并在第一卷第一号上发表了《敬告青年》一文,以爱国主义激情,启示必须树立变革现实的思想,以顺应历史的发展。 早年留学日本,曾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及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 和李大钊等人举行了五四运动。 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高举“民主”和“科学”这两面旗帜。 发表抨击尊孔复古的文章,提出“打倒孔家店”全面否定儒家学说。 陈独秀提出了政治民主、信仰民主、经济民主、社会民主和伦理民主的主张,号召人们拿起民主这个武器和旧的意识形态进行斗争。 陈独秀举起了新文化的大旗,揭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新青年》和北大成为宣传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明确提出,必须把封建文学和“满纸的之乎者也矣焉哉”的老八股,彻底打倒。 李大钊 李大钊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 年,李大钊接连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 他指出,俄国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 ”中国人民应“翘首以迎其世界新文明之曙光”。 他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为在中国实现“劳工社会”而奋斗。 在中国大地上,李大钊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 胡适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新文化运动在大陆的影响一直及于1949年左右,其主要成果有三:在文化氛围上,打破了封建旧文化的统治地位,以改良过的欧美新文化替代了旧文化,进一步启迪了民智,沟通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使中国对西方的理解更加深入了一个层次;在思想上,进一步打击了封建专制思想,传播了西方民主、自由精神,也塑造了中国现代文人自由主义思想,并使自由主义和三民主义、共产主义并列为现代中国三大思潮,其在高级知识分子中更是主导;在政治上,为中华民族培养了一大批关心国事、图存图强的现代人才,同时也形成了以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为主体的“第三条道路”政治势力,对钳制当政者专制冲动,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做出了重大贡献。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维新(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 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 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 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 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 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新文化运动是由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发动的。 它有伟大的功劳,也有严重的缺点。 (1)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 但是,离开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依靠有限的宣传手段,要根本改造由这种社会环境产生的思想、所造成的国民性,是不可能的。 他们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工农运动结合,使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里。 (2) 他们还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 (3) 以当时的文学革命而论,虽然提出建设“国民文学”,但当时的文学活动也只限于一部分知识分子中,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对中国古典文学的一味批判以及对西学的全盘肯定具有片面性,最终导致了西方文学不彻底,东方文学被否定,是中华古典文化走向没落的开端。 (4)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批判孔学,是为了给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障碍。 但是,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所以从根本上说,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去有效地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 (5)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地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 他们中有的人看问题很片面,坏就是绝对的坏,好就是绝对的好。 这种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方法,影响了这个运动后来的发展。 在中华大地得意发展,而中国固有文化也从此走向没落,被整个民族的国民所逐渐抛弃和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