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习言道|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8日下午就建设文化强国进行第十七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
新时代应该如何秉持人民至上的理念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1. 在新时代,我们必须常修为政之德,深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面对改革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我们要迎难而上,攻坚克难。 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磨或。 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我们要勇往直前,顶住压力。 在各种歪风邪气面前,我们要敢于较真,勇于管理。 2. 我们要将人民至上的理念转化为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内在动力。 我们要忠于职守,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奋发有为。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我们要确保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3. 我们必须全面理解和把握坚持人民至上的丰富内涵和本质要求。 我们要下大力气补齐民生保障的短板,凝心聚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我们要努力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 4.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北起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南到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西起帕米尔高原,东至黑龙江、乌苏里江汇合处。 中国陆地面积为960万平方千米,陆上边界长度超过2万千宴游帆米。 中国的领海由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组成,大陆海岸线长度超过1.8万千米。 中国的陆地边界长度达到2.28万公里,与多个国家接壤,包括朝鲜、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和越晌雹南。
如何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目标。 这一原则是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基石。 2. 在发展过程中保漏拿障和改善民生。 将增进民生福祉视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体化,并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3. 重点关注“一老一幼”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推进社区橘姿日间照料服务,创新智慧养老模式,精确满足老年人和儿童的供需。 同时,加强青少年教育和培养,通过社区开展的公益性校外实践活动,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 4. 常态化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集中解决群众面临的急难愁盼问题,如简化群众办事流程,特别是针对老旧小区改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制定精准措施,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建立长效服务机制。 5. 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在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领域提供基本保障,对特殊困难群体给予扶持和救助,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居民生活条件返伍搭,营造宜居、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
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是什么意思
怎样理解“获得感”获得感”有别于“幸福感”,它强调一种实实在在的“得到”。 这个提法更加务实,更加平易,这与总书记平实、朴实、厚实的语言风格有密切关系。 如果不讲“获得”而一味强调幸福,就容易流于空泛。 另一方面,“获得感”的提出,使人民得到的利好有了指标衡量的可能,而幸福是不可衡量的。 所以,在当下的中国,“获得感”更加贴近民生、体贴民意。 这种“获得感”,一般来说能够转化为幸福感。 可以把“获得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联系起来看。 全面小康的实现,无疑是“获得感”的极大满足。 人均收入水平、人均受教育年限、人均预期寿命这三个指标可以衡量一个国家中等收入水平人群的比重,衡量其实现基本现代化的程度。 所以,我们提高群众的“获得感”,也应至少包含上述三个层面。 提高“获得感”,数好拆首先要靠改革,要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帮老百姓提高收入。 提高劳动生产率有以下主要途径:一是技术创新,提高技术设备水平;二是不断改革薯枣,增加经济动力;三是加强管理,提高劳动者积极性;四是增加财产性收入,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五是加强政府职能转变,从抓市场、抓竞争性领域转变袜侍到抓公共服务,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依法治国也很重要。 只有在一个法治化国家,个人权益受法律保护,人们才会对未来有预期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