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自主研发人工晶状体 为数百万白内障患者送去光明

为数百万白内障患者送去光明

公司/供图 翟超/制图

证券时报记者 曹晨

人工晶状体是经手术植入白内障患者眼睛里代替已经浑浊的天然晶状体的精密光学器件。随着时代发展,白内障手术已经从复明手术发展到精准屈光性手术时代,不仅解决白内障的问题,还可以通过选择植入高端功能性人工晶状体解决近视、散光、老花等一系列问题。

但在中国市场,高端人工晶状体长期被外资巨头垄断,价格高昂,让不少患者难以承受。2014年一款名为“普诺明”的非球面人工晶状体上市,才打破了国际厂商在高端人工晶状体市场的垄断。而这款国产高端人工晶状体,正是由爱博医疗(688050)历时多年自主研发生产的核心产品,该产品的问世填补了国内空白,解决了行业“卡脖子”问题。

如今,凭借推出的连续视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普诺明全视,爱博医疗再次打破国际垄断,成功跻身全球领先的眼科医疗企业之列,在国际市场上展现出了中国制造的实力,截至目前已为境内外数百万名白内障患者送去光明。近日,证券时报记者走进爱博医疗,公司向记者讲述了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故事。

打破外企垄断

填补行业空白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眼科诊断与治疗设备工程技术中心”合作单位、科技部第二批国家科技计划重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走进爱博医疗位于北京昌平的总部办公楼,证券时报采访团看到公司荣誉墙上一张张证书和奖状排列整齐,记录着公司自成立以来获得的一项项成就。

“非球面、多焦点等人工晶状体技术被外国公司长期垄断,导致国内售价高昂,大多数患者难以承受。公司成立的初衷就是为了打破这种外企垄断局面。2010年,公司在创业成立时只有7名员工,尽管面临资金和人手等困难,但我们坚持研发高端人工晶状体这一方向。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在2014年成功推出了可折叠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填补了国内在高端人工晶状体领域的空白。”回忆起爱博医疗的发展历程,董事长解江冰如数家珍。

屈光性 手术

再之后,爱博医疗坚持自主科研创新,在眼科医疗领域持续深耕,在国际市场上展现出中国制造的强大实力。

“从2015年开始,我们入选中国政府对非洲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光明行’国际医疗援助项目。2016年,我们推出了国产唯一的具有散光矫正功能的Toric人工晶状体。2018年,公司预装式人工晶状体上市。2019年,公司近视防控领域第一款产品普诺瞳角膜塑形镜上市,成为中国第二家取得角膜塑形镜产品注册证的企业。”解江冰说。

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按2022年自产(非代理)品牌出货量计,爱博医疗在国内人工晶状体市场占有率位列第一;公司也是目前中国为数不多成功打开海外市场的人工晶状体制造商。2022年,在中国角膜塑形镜出货量前五的厂商(包括中国及海外制造商)中,公司的出货量增速排名第一。

爱博医疗人工晶状体产品上市以来,已覆盖全国超过3500家医院,并销往欧洲、亚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等,涵盖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瑞士、哥伦比亚、南非、韩国、泰国、澳大利亚等30余个国家。

2020年7月,爱博医疗在上交所科创板成功上市,标志企业发展迈入一个新阶段。与此同时,凭借其“硬科技”定位,公司迎来了快速增长期。

2020年—2023年,爱博医疗实现营收分别为2.73亿元、4.33亿元、5.79亿元、9.51亿元;同比增长40%、58.61%、33.81%、64.1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7亿元、1.71亿元、2.33亿元、3.04亿元,同比增长45%、77%、36%、31%。2024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86亿元,同比增长68.54%;归母净利润为2.08亿元,同比增长27.5%。主要经营指标连续多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成立以来,我们一直坚守初心,坚持科研创新,踏踏实实地在眼科医疗领域不断探索,公司才拥有了人工晶状体的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研发生产了国内首款可折叠非球面人工晶状体,使得公司在国内市场脱颖而出,突破国外专利的诸多限制。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让公司在人工晶状体领域走在了行业前列,跻身到全球领先水平。这是公司取得今天成绩的关键。”谈及上市以来业绩持续增长,解江冰告诉记者。

如今的爱博医疗,历经十余年深耕,已经发展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眼科医疗器械龙头企业,产品涵盖眼科手术治疗、近视防控和视力保健三大领域,并代表着中国“智造”跻身全球先进医疗企业的行列。

跻身国际前沿

完善海外布局

随着时代发展,白内障手术已经从复明手术发展到精准屈光性手术时代,意味着手术不仅解决白内障的问题,还可以为患者解决非白内障引起的屈光问题,即通过高端功能性人工晶状体解决白内障、老花等一系列问题,实现可无镜阅读、驾驶、旅游等远、中、近视力需求。

爱博医疗推出的普诺明全视屈光性人工晶状体系列,正是支持更近的视力清晰起点和更连续的全程清晰视力的合适产品。普诺明全视人工晶状体,打破了多焦点人工晶状体被国外垄断的局面,实现了国产多焦点人工晶状体零的突破。这一产品的问世,意味着爱博医疗人工晶状体技术已达到国际前沿水平。

2024年3月,全视还入选了国采目录,是唯一符合“视力改善”条件的晶状体,享受20%的溢价。

“随着集采陆续落地执行,从实施情况来看,对公司产品进院具有促进作用,加速了公司人工晶状体产品国产替代进程,促进了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创新型双焦点产品进院放量。此次集采结果也表明了公立医院及市场对公司自研产品的认可。公司还将持续充分利用自身技术和学术推广优势来扩大品牌影响力,提升在医生、患者层面的认可度,不断巩固、提升市场份额。”解江冰表示。

爱博医疗也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成功打开海外市场的人工晶状体制造商,公司海外布局与进展备受关注。

“公司的出海战略是确定的,但根据实际经验,国际化并非一蹴而就。公司自研产品在海外市场会稳扎稳打,按照实际需求和业务规划逐步推进。”解江冰表示,因每个国家和地区的准入政策不同,海外市场扩张需综合考虑市场空间、投入产出比、国际形势以及综合国力。公司植入类产品质量、性价比已达国际一线品牌水平,并在欧美市场打开局面。未来,公司会持续寻求与全球知名医院、意见领袖、眼科保健机构和分销商建立长期合作,高效渗透新兴市场,不断提升中国自主品牌价值。

白内障

坚持自主创新

拥抱新质生产力

作为一家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定位的科创板上市公司,高比例研发投入为公司技术领先提供了持续动力,这也形成了爱博医疗的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爱博医疗研发投入总额呈现持续加码态势。财报显示,2021年至2023年,爱博医疗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6632.04万元、8205.72万元、1.32亿元,呈逐年上涨趋势。2024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为6860.07万元,同比增长25.43%。这意味着近三年半时间,爱博医疗累计研发投入近3.5亿元。

“公司将以现有优势技术为基础,不断对人工晶状体、角膜塑形镜、隐形眼镜等现有的核心产品进行快速更新迭代。同时,继续投入新型产品研发,形成具有前瞻性、可规模化的新产品线,积极推动多条研发管线在研项目的进程,提前布局核心关键技术知识产权保护,以进一步保持技术先进性及行业领先地位。”谈及未来研发投入方向,解江冰表示。

持续研发投入也取得成果。今年上半年,爱博医疗获得发明专利13项。截至2024年上半年底,爱博医疗累计获得发明专利77项、实用型专利163项、外观设计专利14项、软件著作权31项。

在解江冰看来,今后,爱博医疗将继续积极拥抱新质生产力,一方面,依托现有资源,加强科研创新,不断研发新产品,加快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等世界前沿水平眼科产品的进展;另一方面,作为行业代表性企业,希望能够带动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比如公司积极扶持国内机床生产企业,与其共同研究开发高端精密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带动上游供应链的发展,以实现眼科加工设备的国产化,真正实现进口替代,解决“卡脖子”的问题。

谈及爱博医疗未来发展目标,解江冰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公司将坚持“医疗+消费”双轮驱动及国际化战略,力争成为一家国际先进医疗器械研发制造商。“我们将持续释放现有产品的潜力,巩固市场领先地位,持续受益于内生增长;大力开拓消费市场,拓展全新渠道;强化公司研发水平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加快产品技术创新;通过投资并购、引进及合作等方式进行外延式发展,为增长注入新动力;同时不断完善海外布局,打造全球影响力。”


光可调屈光力晶状体简介

伦敦眼科医院医生博比·库雷希在英国进行的首批光可调屈光力人工晶状体手术,为白内障患者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 接受此类手术的病患,术后视力将得到极大提升,甚至可能拥有超出正常范围的超级视力。 这一手术过程包括在眼角膜或巩膜处开切约2毫米长的切口,使用超声探头击碎浑浊的晶状体并将其吸出,然后植入拥有特殊分子结构的光可调屈光力晶状体。 该晶状体采用带有交叉结构的硅胶聚合物作为基质,其中均匀埋藏光小体。 当受到紫外线照射时,光小体会发生聚合,向聚合区域迁移,导致晶体厚度发生变化,从而实现屈光度的调整。

手术后,患者需在完成植入手术的10天至半个月后进行复诊,并接受晶状体屈光度的调整。 在此过程中,医生会检查患者情况,并让患者将下颌搁在一个固定装置上,让晶状体接受紫外线照射约90秒。 几天后,患者可能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微调,以确保最终效果达到理想状态。 经过这一系列的治疗和调整,白内障患者将能享受到完美的视力,甚至可能体验到超乎寻常的视力提升。

光可调屈光力晶状体的出现,为白内障患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希望。 通过这一创新技术,患者不仅能够恢复清晰的视力,甚至可能享受到超出正常范围的视觉体验。 手术过程中的紫外线照射和后续的微调,确保了晶状体屈光度的精确调整,使得患者能够获得更加个性化和定制化的视力矫正效果。 这一突破性的医疗技术不仅改善了患者的视觉质量,还为眼科医学领域带来了新的里程碑,为更多面临视力问题的患者带来了光明的未来。

扩展资料

光可调屈光力晶状体引是一种新型人工晶体

什么能使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

白内障患眼可以复明吗?

过去由于医疗条件的限制,白内障多数会最终走向盲目的结局,因此,很多人一听到自己患了白内障,等于就被宣判成了瞎子。 随着科技进步、眼科显微手术的发展,白内障摘除手术广泛开展,给白内障患者带来了福音,为白内障患者擦亮了心灵之窗。 到目前为止,手术是治疗白内障的唯一有效措施。 各种药物治疗效果均不肯定,早期可以滴一些眼药水,但也只可能减缓白内障的发展,并不像一些媒体广告里说的,使用所谓的特效药,不开刀就可以治好白内障,很多人受广告误导,不惜重金买药,结果花了冤枉钱不算,最后还延误了病情。 打个比喻,混浊的晶状体就像煮熟的鸡蛋,目前还没有哪一种药物能使其恢复到透明状态。 只有通过手术将混浊的晶状体摘除,再植入透明的人工晶体,才能达到复明的效果。 所以白内障并不可怕,是一种可治性盲。

白内障选择哪种手术好?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白内障的手术方法在不断地更新、完善。 最初是针拨术,是将晶状体拨到后面的玻璃体腔,后来又到大切口的白内障冷冻摘除,这两种手术方法术后都要戴1000度的远视镜,视力恢复差;逐渐发展为目前保留后囊膜的白内障囊外摘除,这种术式可以植入人工晶体。 手术发展趋势是,切口越来越小、手术时间越来越短,效果越来越好,目前最先进、最理想的术式是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这种手术越来越成为白内障患者的首选。

白内障超乳手术有哪些优势?

晶状体

传统手术方法手术时间长、切口大,损失重,恢复慢,视力恢复不理想,使许多白内障患者望而却步。 近年来一种高科技治疗手段,即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以其独特的优势为白内障患者带来了福音。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是一种显微微创手术,它由微电脑调控,通过超声振荡,加上人工的精细操作,将硬的晶状体核进行粉碎乳化,经小的切口吸除,保证完整的后囊膜,然后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从而使患者很快地恢复视力。 此手术具有切口小、时间短、切口不缝合、术后散光小、视力恢复快、愈合快、效果好、且术中不易撕破后囊、术后发生黄斑样水肿和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概率低等优点,是目前治疗白内障最为先进可靠的方法。

如何选择白内障手术时机?

在过去由于医学技术水平的限制,白内障必须等到完全“成熟”,患眼看不见时才能手术,患者需要长期忍受低视力的烦恼和痛苦。 如今,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应用与开展,使白内障手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均大为提高,患者无须等到完全失明时才做手术,早做手术对有经验的医师来说手术风险并不增加。 白内障手术整个过程只需十几二十分钟,没有痛苦。 所以,老年人首先要克服心理上的恐惧,其次,如果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先将血压血糖控制一下,再来手术就可以了。 究竟什么时候手术?对不同的病人来说,接受手术的早晚,会造成不同的结果。 目前在发达国家患者视力在0.5或以上时接受手术。 一般我们认为患者戴上合适的眼镜后视力,就可以考虑手术治疗了。 白内障还会引发一些眼部的疾病、炎症,如继发性青光眼等,而及早手术可以避免这些问题。 很多中老年朋友是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手术后眼睛晶状体清澈了,更利于观察眼底情况,更好地控制高血糖、高血压所并发的眼底病变。

白内障手术有年龄限制吗?

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需要作白内障手术。 白内障手术的最大年龄医学上没有统一的限定。 有的病人家属认为80多岁以上老人危险性大,不能做手术。 其实不然,有些高龄老人身体素质良好,血压、心脏情况稳定,而且目前白内障手术多采用眼部局部麻醉或点麻药(表面麻醉),痛苦很小,因此多能承受手术。 智淑平主任介绍,她曾经为一位95岁老人顺利进行了手术。 苏菊仙老画家活到114岁,白内障手术时年龄为 104 岁。 所以,能否承受白内障手术并不取决于年龄,而取决于病人的身体状况。

严重的白内障不做手术有什么危险吗?

手术是治疗白内障的最好方法这是无疑的,但并不是得了白内障就要立即手术,上面已经讲了白内障手术的最好时机,可仍有人认为白内障熟了不做手术也无妨,不就是看不见吗?孰不知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及危险的。 因为,在白内障的发展过程中,如果不及时治疗,会产生很多严重的并发症,如青光眼、色素膜炎等,这些眼病多发生在白内障的中期和晚期,如膨胀期和过熟期,不仅能引起失明,有时可以引起眼内严重的炎症,致使眼球萎缩;有的病人可因为长期眼痛,无法忍受,最后不得已必须做眼球摘除。 因此这就提醒大家,白内障发展到一定程度必须手术治疗。

白内障术后患者应注意什么问题?

一块自主研发人工晶状体

1、保护眼球,注意眼卫生

如接受了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手术切口小,只有2.8~3.0mm ,术后一般不限制正常活动。 但要防止眼部外伤,不挤压或碰撞眼球,术后半个月内不要到灰尘多的场所去,洗脸时要注意避免水进入手术后的眼睛里,不用手去揉搓眼睛。

2、避免用眼过度,防止用眼疲劳

平时要注意避免用眼过度,切勿长时间看电视电脑,并注重正确的用眼姿势和保证充足的光源,尽量避免长时间在昏暗的环境中阅读和工作,每用眼一个小时左右就要闭目养神或望望远方,让眼睛适当休息下。

3、术后进行屈光矫正

由于所植入的大多为硬质的、不可变焦的人工晶体,为了弥补术后屈光调节的缺陷和提高手术眼的视觉质量,特别是需要阅读、看近的老年人,一般可在手术后3个月去验光配镜。

4、定期复诊

术后早期出现眼花、轻度异物感、眼球轻度发红血等属于正常反应。 如果万一在术后2天~2周出现眼红加重并眼痛、流泪、怕光或伴有视物模糊等,切不可掉以轻心,要及时到眼科检查以排除眼内感染的可能,一般术后1周左右需要回医院复诊。

白内障病人该如何选择人工晶状体?

人工晶状体是白内障手术治疗不可缺少的,近年来由于患者对视觉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白内障手术已经从单纯的复明手术转变为屈光手术的高度,而各种新型功能性人工晶状体也不断应用于临床,人工晶状体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蓝光滤过型人工晶状体这类人工晶状体均加入紫外吸收剂阻挡紫外光,但普通人工晶状体不能阻挡蓝光。 研究显示蓝光与眼底黄斑变性的发生相关,黄色人工晶状体设计目的在于选择性阻挡部分蓝光,减少对黄斑的光损伤。

2、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球面像差是植入球面人工晶状体后,影响白内障术后患者功能性视觉的主要原因。 所谓球面像差,是指发生在经过透镜折射或面镜反射的光线,接近中心与靠近边缘的光线不能将影像聚集在一个点上的现象。 各种非球面人工晶状体设计目的均是为了消除人眼的球面像差,以提高光学质量,获得良好的视网膜图像。

3、矫正散光型人工晶状体对于术前具有角膜散光特别是散光度数较大的患者,即使进行白内障手术,术后仍可能会存在视物模糊、扭曲的现象。 这类人工晶状体在普通人工晶状体的基础上加上矫正散光的柱镜,能有效矫正角膜散光,获得良好的视觉质量。

4、可调节型人工晶状体 人眼看5米以内的近物时,需增强眼的屈光力,才能使近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 这种调节焦点距离的能力,称为眼的调节作用。 调节型人工晶状体通过人工晶状体在囊袋内的前后移动改变屈光状态而获得一定程度的调节。 双光学面设计的调节型人工晶状体在移动相同的距离时,产生的调节力更大。 通过悬韧带、晶状体囊袋的舒缩作用,使其前光学面前后位移,改变两个光学部分之间的距离,达到拟调节作用。

5、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分为折射型和衍射型,均通过分散进入眼内的光线达到视远和视近的目的。 这类人工晶状体是与普通单焦点人工晶状体相区别的,白内障患者植入普通单焦点人工晶状体,由于没有调节作用,术后看近物依然需要戴老花眼镜,而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后,患者看远看近同样清晰。

人工晶状体种类多种多样,那么我们在治疗白内障的时候应该如何选择人工晶状体的类型呢?人工晶状体的选择主要是患者根据自己对术后视觉质量的要求和医生的诊断来选择。 如果在术后并不是过多看近的情况下,可以选用一个单焦点晶状体,以看远清晰为主要目的,看近时佩戴老花眼镜。 如果选择蓝色滤过型人工晶状体,可获得对视网膜的保护作用,特别是对存在视网膜(或)及黄斑病变的患者更为适合。 选择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则可获得更为清晰的视觉效果及夜视力。 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晶状体、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是为了不要戴眼镜,对看报纸或者电脑等视近距离多的患者,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可选择这两类人工晶状体。 而角膜散光大于1.5D以上的患者,选择散光型人工晶状体,可免除术后角膜散光影响视觉质量。

劳塔罗社媒 很荣幸成为国米队史外籍射手王 胜利当之无愧
追寻红山文化足迹 探源中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