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虎嗅青年文化组
| 木子童
、制图丨渣渣郡
本文首发于虎嗅年轻内容公众号“那個NG”(ID:huxiu4youth)。在这里,我们呈现当下年轻人的面貌、故事和态度。
一条颜料探矿视频,让哀牢山涌进了“一亿人”,人民群众从来没对进山这件事这么热情过。
与此同时,许多户外玩家发现,不必深入诡秘哀牢山,也能获得同款体验——就在城市郊区也能捡到宝石、灵芝,甚至价值连城的松露。
这是今秋都市人的一次地理大发现:
原来“好东西都在人迹罕至的深山里”,是城市人对自然最大的傲慢和误解。
自打视频博主“山取画材”走红,山里的“漏”彻底藏不住了。
十一期间疯传的那条视频让全国观众都知道了哀牢山里有“澳门大姐”趋之若鹜的异极矿,还知道了哀牢山的深深水底可能藏着一条不为人知的祖母绿矿。
再一扒拉这位博主发布的其他视频,发现那些不起眼的山沟里好像浑身是宝——
一片长满胭脂虫的野生仙人掌采回去,“整个公司一年的运营成本就全部搂回来了”;
老矿洞里伴生的蓝铜矿做成颜料,只要20g,不到一包每日坚果的重量,就能卖到180块钱。
而这些值钱的宝贝就像狗尾巴草一样长在荒山野地里,无人问津。
山取山取,自山而取,“山取画材”是一家天然颜料公司,因为原材料大多取自山中,所以需要颜料师像采药一样勘探采样。
视频拍的就是颜料师深入荒山寻找原材料的过程,制作毫不精良,但就是这样的毛坯视频,今年一炮而红。
不是观众班儿没上够,还爱看别人的工作vlog,实在是太多好东西明珠暗投、宝山空坐:
紫外线一照就会熠熠生辉的火焰石,被村民当做垒墙的破石头;
河滩碎石堆里随便扒拉十分钟,就能找到一块骸骨水晶。
就算一时找不到目标,慷慨的大山也绝不会让你空着手走。
筷子粗的小钓竿,甩出去不多久,手臂长的肥鱼上钩;
小溪边随手一捉,一条酷似竹叶青的漂亮青蛇。
没有穷的山,只有穷的人,在识货人的眼里,野外满山都是任君采撷的大漏。
上一次看到这么令人心潮澎湃的寻宝视频,还是看《夺宝奇兵》的时候。
对于楼生楼长的城里人来说,以上画面简直如同童话里的糖果屋,美好到近乎可疑的程度:如果山里真有这么丰饶,我咋从来没听说过?
或者说,真有这好东西,还轮得到我?
您还别说,山里真就有这么“富”。而且不必深山老林,不必神秘哀牢,随便一座城市,郊区的林子里准有好货。
搜索“野采”之前,我也是将信将疑,而搜索“野采”之后,我承认我对自然的认识实在是太浅薄。
野采,野外采集,进山捡漏的正规说法,宽泛来说,捞蝌蚪、采蘑菇、捡石头、挖花草,薅大自然羊毛的所有活动,都可以纳入野采的范畴。
如果说爆红的山取还有过于专业的嫌疑,那网上普通人分享的野采收获就是把这事儿坐到了实处。
而且品类之丰富奇特远远超出常识和想象,就像山取的“胭脂虫”视频里,怎么看怎么不像的云南山中,竟然长着大片的仙人掌。
以我所生活的北方大城市为例,不光有人采到了栗子、核桃,还有云南来的朋友,发现了熟悉的“老乡”:
羊肚菌、见手青,这些不论是课本还是货架都会告诉你云南专属的特产,就这样自然地生长在北纬40度的野林中。
图丨小红书
还有人捡到了茶晶、玉石、萤石、透明如同冰糖的石英。
网购十几块一只的“超级蒲公英”遍地开花,一百块一扎的南蛇藤漫山红遍。
刚刚过去的9月底,还有人找到了一批气味浓郁的黑松露。
那些通常会用“只有”“唯独”修饰的产地特性,在实践面前臊红了脸,羞答答地转过脸去不再言语。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原来在这座钢筋水泥的超级城市周边,就有如此丰富的物产。
图丨受访者提供
难怪十一期间哀牢山号称涌进了“一亿人”,这不是网红打卡,这是华夏人的血脉在远古招手。
谁能抗拒一次重新发现身边土地的诱惑?谁能在看了别人的成果后,不想亲自试试成色?
没有人,没有。
放下手机站起身,找到一位专业的野采向导,很快我也开始了人生第一次野采。
光看视频或许会觉得,野采这事儿,我上我也行。
无非就是赶山嘛,单听名字就感觉跟赶海差不多容易,往下说,是荒野自助农家乐,往上说,就是带了任务的进阶徒步。
虽然在山取画材的视频里,抵达目的地的需要翻山涉水,钻进幽深狭长的矿洞,划起轮胎改造的小艇,技术动作相当复杂,但仔细一想,这不就是徒步、攀岩、探洞和皮划艇的野生应用?
户外的风吹了好几年,人人习得一身本领,要说野采,正好有了用武之地。
然而真走进现场才会发现,没个专家带路,体验绝对会大打折扣。
好比春天挖野菜,全靠老辈儿经验带,没有妈妈的现场指导,根本分不清挖的是剌剌秧还是荠菜。
山里捡漏,也得有识货的行家。
早上八九点,驱车来到郊区,顺着村委会小楼边的土路往里一拐,就算正式进了山。
这一天的主线任务是寻找”野葡萄“。野葡萄不好吃,极为酸涩,山里人不稀罕,但是酿酒的好原料。
领队”山野拾珍“上次经过村里,意外发现一户人家院中移栽了一株,打听得知,藤就来自旁边山上。
顺土路上行,迎面满目翠色,植被凌乱而丰茂,看起来和平常爬山时见到的没有两样。我的潜意识还在想什么时候到正地方,山哥已经进入了寻宝状态。
没走两步路,队伍就停了下来,山哥一个大弓步,拨开路边草丛一角,原来那丛凌乱的杂草中藏着玉竹。玉竹是种药食两用的中药材,滋阴润燥,根部还可以当辅料煲汤。
同行的高哥拿出改锥,作为资深野采人,这是他的独门便携挖掘工具,三下五除二,撬松土层,整株挖了出来。
但挖好的收获不装包,就地放在石头上,因为之后还要爬山,携带不便,一路的收获都要这样放在原地,等下山时原路来捡。
平常爬山,脚是主角,眼睛是配角,主要作用是保证脚能走对路。而这一次,主客异位,脚只是送眼睛去往目的地的车轮。
一路上,眼睛就没闲着,虽说主要目标是寻找野葡萄,但总能意外发现其他好货。
栗子、核桃、酥梨这些当地常见果物自不必说,还有各种稀奇古怪的新鲜家伙:
野生野长的萝藦,嫩瓤清甜可口,乳白色的汁液相传还可以退治瘊子;
本地多肉品种“瓦松”,在石缝里长得滋滋润润,粉色小花开得如同宝塔;
路边不知谁洒下的南瓜、扁豆种子,果实没人来摘,难得地把生命历程走到了尽头;
山崖上丛生的野韭菜花开成团团的球形,体型再大上一圈,就是鲜花市场里要卖30一枝的“大花葱”了;
蛇葡萄的果实虽不能吃,但颜色实在美丽,蓝紫色自带珠光的梦幻色泽仿佛爱迪生珍珠。和还未成熟的南蛇藤放在一起,不失为一组绝妙的花材;
图丨受访者提供
就连石块上的苔藓都翠绿可人,好似毛扎扎的绒毯,铲一点回家,正是生态缸的好成分。
不比城市里每一点绿色都要精心呵护的拘谨,大山旺盛的生命力慷慨地包容着适度的采集。时光仿佛倒流回那个靠山吃山的年代,还没走到山顶,心绪就已被丰收的喜悦填满。
唯一的遗憾是,按照打听到的位置走遍了山沟,我们还是未能找到野葡萄。
零星几株葡萄藤也尚未挂果。
不过山哥表示,这也是野采的常态,既然是看天吃饭,那总有老天爷不赏脸的时候。
在独自摸索周边郊野的十几年里,山哥不知这样扑空过多少次,但就像今天一样,即使终极目标落空,路途中也总能遇到些其他惊喜,如果志在娱乐,那么绝不会空手而归。
如果招待初次体验的朋友,山哥也有不会跑空的私藏点位。
如同东北的人参猎人,每个野采行家脑子里,都有一张秘而不宣的私家地图。
山货难保周全,矿石旱涝保收,这天下午,为了弥补没能找到野葡萄的遗憾,山哥决定带我们去捡冰洲石。
地点隐藏在风景秀美的河道旁,穿过尖刺粘人的杂草丛,一拐再一拐,转进山坳,一面高高的石壁,几个浅浅的矿洞。
不知曾是何人采掘,地面上闪烁着许多如同冰糖般的矿石碎屑。打点精神在黄泥中翻翻找找,很快就能捡够一捧。
拿到河边,就地取材,薅一把野草,就着流水洗净。
冰洲石,也就是无色透明的方解石,作为自然界中最纯净的碳酸钙晶体,水洗后映着蓝天,真的有如冰块般清透。
要说有多值钱,其实也并没有,但这种亲手捡到“宝物”的快乐还是余韵悠久。
如果想获得一次完美的野采初体验,选一位靠谱的向导绝对是必要工作。山哥也凭着多年经验,定期组织付费的组团野采活动。
提供松露犬的松露采集活动,售价单人198元,捡石头的小活动,最低只需98元。
疫情后,越来越多人开始悄悄加入野采的队伍,口耳相传着山中最丰饶的角落。
不过不同于其他单纯的户外运动,野采虽然更“有收获”,但也因为收获而笼罩着一层挥之不去的法律阴影。
山里随便捡点石头草药犯法吗?可能真的犯法。
引爆国庆热潮的山取画材,就已经受到了点名批评。
因为取走了几块异极矿进行采样,10月8日云南玉溪新平县委宣传部回应媒体称:
山取画材进山采集矿石未报备,哀牢山保护局已和“山取”联系,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并要求返还矿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地表或地下的所有矿产资源,个人都无权私自取用。
采摘植物也不行吗?同样也有风险。
去年湖南江永县的村民就因为挖“野草”被警察找上了门。
有人高价收购当地山上一种长着金色茸毛的野草,村民争相挖掘,结果发现,这是国家二级野生保护植物“金毛狗蕨”。
由于具有药用价值,且对生境土壤要求极高、成长缓慢,金毛狗蕨一度被采挖到濒临灭绝,这次被挖走的植株,至少要30年才能长成,而收购商至少已经囤积了20.1万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同样属于国家,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采集野生植物或者破坏其生长环境。
说到底,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是国家财产,如果缺乏知识储备和认知,一个手欠,可能就犯了法。
只不过平日里小小不然的有限度采集,很少有人较真追究。
而有组织的付费野采,更是暧昧的灰色地带。
禁止私人采集当然合理,出于资源保护的考虑,人类活动需要被严格管理。
然而亲近自然也是人类的天性,哪有一只吗喽能克制住在山里摘点啥的本能冲动?
在户外活动越来越受到喜爱的今天,这种只规定了什么“不行”而没有保障什么“可以”的一刀切规定又显得有些死板了。
有没有一种规则,可以既保证自然资源的保护,又保证人民享受自然馈赠的权利?
在自然资源最丰富、最热爱户外采集的那些国家,的确存在。
这就是“Everyman's Right”,也称自然享受权,标识公众进入荒野的权利。
它是丹麦、瑞典、挪威等北欧国家长期存在的习惯法,赋予所有人,也包括其他国家旅行者自由利用自然的权利。
包括通行权、居留权、自然环境使用权,以及水果采集权。
不论土地是属于国家还是属于私人,这项法律保障,所有人都可以在自然中通行、在自然中短暂地沐浴露营、使用自然水域泛舟钓鱼、在自然中采集野生水果、蘑菇。
它基于一种长期与广袤森林共生所孕育的朴素观念:
“自然不是人类拥有的东西,它是我们应该彼此友善分享的资源。”
主张森林自由的德国民俗学家里尔说:“与农田、牧场和花园相比,每个人都对森林拥有一定的权利。其本质是每个人都可以在森林中随心所欲地漫步。”
享受自然,从自然中获取资源,是人类早在组成社会前,就拥有的天赋权利。
在讲究天人合一的东方文明中,同样的文化脉络也从未断绝。
“山川藪沢之利、公私共之。”
公元757年,习自唐朝的日本《养老律令》如是规定。
一份明文标识“你可以”的法律,或许与啥也没写的约定俗成并没太大不同,但这份法律上的认可,就是一份安心的保证。
在自然享受权的保护下,野采人不需要再担心不小心越过可以被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限度。
每个人都可以心安理得地走进荒野,享受丰收的喜悦,感恩自然的馈赠。
领受馈赠的过程中,人们更真切地开始了解身边土地的每一寸构成。
热爱始于了解,保护源自热爱,当每个人都清楚身边山林的每一种物产,环保就不再只是一句教科书上的口号。
每年芬兰约有一半人口会走进森林采摘浆果,三分之一人口采摘蘑菇。他们举办形形色色的采摘节日,用来庆祝拥有自然的欢愉。
而这,也正是野采活动最为迷人的一点:
我们需要的不只是走进户外,更是穿透层层物流与货架的阻隔的可能,重新发现身边,用触摸、吞咽与啜吸重建与古老自然的连接。
老年人穷游哀牢山风景区,应该怎么做攻略?
老年人穷游哀牢山风景区,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规划,以确保旅行的安全、舒适和经济效益。 以下是一份详细的攻略:了解哀牢山风景区:哀牢山位于中国云南省南部,是云岭山脉的一部分,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而著称。 在规划旅行之前,应该通过官方网站、旅游指南或在线资源了解哀牢山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景点、门票价格等信息。 健康检查:由于哀牢山地势较为险峻,老年人在出发前应进行一次全面的健康检查,确保身体状况适合长途旅行和徒步活动。 选择合适的时间:哀牢山一年四季风景各异,但考虑到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最好选择春秋两季出行,此时气候温和,风景宜人。 交通规划:可以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如长途汽车或火车前往云南,再转乘当地交通工具到达哀牢山。 为了节省费用,可以提前查询各种交通工具的时刻表和票价,选择性价比高的方式。 住宿安排:哀牢山附近有多种住宿选择,包括酒店、客栈和民宿。 老年人可以选择性价比较高的客栈或民宿,既能体验当地风情,又能节省开支。 建议提前预订,以确保有舒适的住宿环境。 饮食计划:哀牢山地区的餐饮以云南特色为主,老年人应该选择清淡、营养均衡的食物,避免过于辛辣或油腻的食物。 可以事先了解当地的特色菜肴,并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状况制定饮食计划。 行程规划:根据老年人的体力和兴趣,合理规划行程。 可以选择参加当地的旅游团,或者自助游览。 主要景点包括茶马古道、哀牢山国家森林公园、南恩大瀑布等。 在游览时,注意控制步行的节奏和距离,适当休息。 安全措施:随身携带常用药物,如心脏病药、高血压药、止痛药等。 同时,购买旅游保险,以防不测。 在山区行走时,穿着防滑的鞋子,使用登山杖,注意天气变化和地形条件。 文化尊重:哀牢山地区居住着多个少数民族,如彝族、傣族等。 在旅行过程中,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不要随意拍照,尤其是在参观宗教场所时要保持恭敬。 预算控制:老年人穷游时应严格控制预算,避免不必要的开支。 可以通过购买旅游套票、选择经济型餐饮和住宿、合理规划交通等方式来节省费用。 通过以上的攻略,老年人可以在保证安全和舒适的前提下,享受哀牢山的自然美景和文化魅力,实现一次经济实惠的旅行体验。
火把节的由来
火把节是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 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 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火把节”庆祝共三天:火把节第一天:祭火。 这一天,人人穿着自己心爱的礼服,高高兴兴。 村村寨寨都会宰牛杀羊,摆好宴席,五花八门的肉,又香又甜的酒,这些香味芬芳四溢,把它敬神,神也会赞不绝口。 夜幕降临时,临近村寨的人们会在老人们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以传统方式击石取火点燃圣火,由毕摩(彝族民间祭司)诵经祭火。 然后,家家户户,大人小孩都会从毕摩手里接过用蒿草扎成的火把,游走于田边地角,效仿阿什嫫以火驱虫的传说。 火把节第二天:传火。 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聚集在祭台圣火下,举行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活动。 小伙们要效仿传说中的阿体拉巴,赛马、摔跤、唱歌、斗牛、斗羊、斗鸡。 姑娘们则效仿传说中的阿诗玛,身着美丽的衣裳,撑起黄油伞,唱起“朵洛荷”、达体舞。 在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莫过于彝家的选美了。 年长的老人们要按照传说中阿体拉巴勤劳勇敢、英武神俊和阿诗玛善良聪慧、美丽大方的标准从小伙姑娘中选出一年一度的美男和美女。 夜幕降临,一对对有情男女,在山间,在溪畔,在黄色的油伞下,拔动月琴,弹响口弦,互诉相思。 故也有人将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称作是“东方的情人节”。 火把节第三天:送火。 这是整个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的高潮。 这一天夜幕降临时,人人都会手持火把,竞相奔走。 最后人们将手中的火把聚在一起,形成一堆堆巨大的篝火,欢乐的人们会聚在篝火四周尽情地歌唱、舞蹈,场面极其壮观。 故也有“东方狂欢夜”之称。 很早以前,天上有个大力士叫斯惹阿比,地上有个大力士叫阿体拉巴,两人都有拔山的力气。 有一天,斯惹阿比要和阿体拉巴比赛摔跤,可是阿体拉巴急事要外出,临走时,他请母亲用一盘铁饼招待斯惹阿比。 斯惹阿比认为阿体拉巴既然以铁饼为饭食,力气一定很大,便赶紧离开了。 阿体拉巴回来后,听母亲说斯惹阿比刚刚离去,便追了上去,要和他进行摔跤比赛,结果斯惹阿比被摔死了。 天神恩梯古兹知道了此事,大为震怒,派了大批蝗虫、螟虫来吃地上的庄稼。 阿体拉巴便在旧历六月二十四那一晚,砍来许多松树枝、野蒿枝扎成火把,率领人们点燃起来,到田里去烧虫。 从此,彝族人民便把这天定为火把节。 ——凉山彝族《火把节的传说》撒梅王与异族抗争,头被砍掉,待到星宿出现又长出一个头来与之奋战厮杀。 最后,由于奸细的出卖,砍掉头用尖刀草扫过脖子后,撒梅王的头就再也长不出来了,死不复生。 据说尖刀草上的红斑就是撒梅王的血染红的。 后来撒梅人在每年的六月二十四、二十五都要打起火把纪念撒梅王,并寻找他的英灵。 火把节是四川凉山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届时家家饮酒、吃坨坨肉、并杀牲以祭祖先。 人们穿新衣,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男人们参加斗牛、羊、鸡、赛马、摔跤;妇女则唱歌,吹口弦,弹月琴。 晚上把火把在房前屋后游转;第三天晚上成群结队地举着火把遍游山野,火光一片,然后又集中到一处点燃篝火,打着火把,喝酒、唱歌跳舞,一直玩到天亮。 ——彝族撒梅支系的《撒梅人的火把节》善神阿番偷开天门,撒下五谷,使人间的幸福生活超过天上。 天神见了大怒,派大力士到地上来出气。 朵阿惹姿恨大力士霸道,与他摔跤,把大力士摔倒在地上,压出一个坑来,后来天雨变成湛蓝的长湖(路南淡水湖)。 人们为纪念这位人间英雄,于农历六月二十四进行斗牛、摔跤、宰羊、燃火把等活动,以示悼念之情。 ——彝族撒尼支系的《撒尼人的火把节》奴隶主那迢迢把很多的穷弟兄关在牢狱中,穷人阿真等在羊角上绑上火把,冲向那迢迢的府第,烧死奴隶主,同时也烧掉了穷人手上的绳索。 为纪念这次胜利,人们举火把游行,相沿成俗。 ——彝族阿细支系的《阿细人的火把节》罗婺彝家有个漂亮能干的姑娘,与彝家小伙阿龙早就相爱了。 但附近十二个部落的男子都纷纷前来提亲,其中有个土官老爷凶狠残暴地说,如果不答应,就要血洗山寨,让全寨遭殃。 姑娘无奈,答应在六月二十四相亲。 相亲期到,姑娘穿上雪白的衣服、黑色短褂,胸前系一块花围裙,烧起一大堆火。 十二部的头人也赶来了。 姑娘深深地看了阿龙一眼后,纵身跳入火堆中。 阿龙和几个小伙子想拽住她,可只扯下了她的衣角。 四面八方的人们赶来,可她已经以死殉情。 为了纪念她,十二个小伙抬起大牛推向对方,以推倒为胜。 之后,杀牛饮酒、唱歌跳舞。 后来彝家就把六月二十四定为火把节,被阿龙扯下的衣角,成了彝家妇女的围腰带,那焚烧姑娘的青烟,化为山寨的晨雾。 据说清晨喜鹊鸣叫的时分,彝山的远处就隐隐绰绰地显出姑娘的身影,因此人们称她为喜鹊姑娘。 ——彝族罗婺支系的《喜鹊姑娘》天神子劳阿普嫉妒人间的幸福生活,派一位年老的天将到人间,要他把人间烧成一片火海。 老天将来到人间,看到一个汉子将年纪稍大的孩子背在身上,年小的孩子反倒牵着走,他感到奇怪,细一问方知背着的孩子是侄子,牵着的孩子是儿子,因哥嫂已死,汉子认为应该好好照料侄子。 老天将为这样的人间美德深受感动,想着人们的心地是如此善良,怎忍加害于他们,便将天神烧毁人间的消息告诉给那汉子,要他告诉人们于六月二十五那天事先在门口点燃火把,以此免去灾难。 于是千家万户都在这天晚上点起了火把,天神以为人们早已在火海中灭亡,便沉沉地睡去,再也没有醒来。 后来,纳西族人民就把这天定为火把节。 ——纳西族《火把节的传说》山上住着一个善人和一个恶人,恶人专吃人眼。 六月二十四这天,善人用蜂蜡裹在山羊角上,点燃蜂蜡后叫山羊去找恶人,恶人看到火花,以为人们拿火枪来打他,便急忙躲进山洞,并用石块堵住洞口,结果被洞里冒出来的水淹死了。 从此人们就不再担心恶人来吃眼睛,可以安安稳稳地搞生产了。 因此拉祜族人民就把这天定为火把节。 ——拉祜族《火把节的传说》此外在白族、彝族的火把节传说中,还有著名的阿南(即曼阿喃)的传说、柏节夫人的传说和慈善夫人的传说,故事情节与女性人物传说《曼阿喃》和《火烧松明楼》大体一致,是人物传说与火把节传说交叉衍变的结果。 大理一带,则有阿南公主的传说:“汉元封间,叶榆(今大理)妇阿南者,为酋长曼阿娜之妻。 娜为汉将郭世忠所杀,欲妻南,南曰,能从三事当许汝:一做幕以祭故夫;一焚故夫衣,易新衣;一令国人皆知我以礼嫁。 忠如其言。 明日,聚国人,张松幕祭其夫,下置火。 南藏刀出,俟炽,焚夫衣,即引刀自断其颈,仆火中。 时六月二十五日也,国人哀之,每岁以是日燃炬吊之,名为星回节。 ”——南诏王火烧松明楼,慈善夫人忠义殉国唐初的云南境内本有六个部落,称为“六诏”。 最南端的部落蒙舍诏也称为南诏。 南诏日益强大,一日,南诏王皮逻阁邀约其他五诏首领聚会。 邓赕诏首领的妻子慈善夫人认为皮逻阁居心不良,极力劝丈夫不要前往。 但丈夫不听,临走时慈善夫人含泪在丈夫的手臂上套了一个铁环,以求护身。 此后,皮逻阁果然火烧了首领们聚集的松明楼,五诏首领均未幸免于难。 面对松明楼灰烬,慈善夫人痛哭欲绝。 她扑在灰烬中,扒出了丈夫佩带的铁环,这才认出了丈夫的尸体并将其运送回家。 后来,皮逻阁听说了这个聪慧贤德的慈善夫人,想娶她为妻。 但慈善夫人怎肯再嫁,礼葬其夫后,她就闭城自尽,追随亡夫而去,只留下这一段令人感慨万千的感人故事。 从此以后,云南的白族人民便过起火把节,以纪念“火烧松明楼”的历史故事和勇敢聪慧的慈善夫人。 -------郭将军杀夫欲霸妻,贞烈夫人火海自焚汉朝的副将郭世忠杀死了大理的曼阿那酋长,并发觉酋长的妻子阿南夫人长得很漂亮,便要娶她为妻。 阿南夫人假意答应,但提出了祭奠亡夫的三个条件。 然而,在祭夫时,阿南却点火烧着了灵堂,跃身跳入熊熊烈火中自焚而亡。 阿南的忠贞勇敢,博得了人们的赞叹和钦佩。 从此每年在阿南自尽的日子,白族同胞便点燃火把,串乡游寨,以示纪念。 ——勇士摔跤斗恶魔,众点火把烧天虫相传在远古的时候,有一个名叫十大力的恶魔,在人间破坏人们的幸福生活。 人们发现后,纷纷上前质问。 十大力蛮横地要人与他摔跤,还示威地把一头头壮牛翻倒(从此,火把节时首先要斗牛)。 他的挑衅行为惹怒了一位叫包聪的彝族英雄。 他走出人群,与十大力扭扯着摔了三天三夜仍不分胜负。 于是人们弹着三弦,吹着短笛,拍手跺脚为包聪助威,终于击败了十大力。 恶魔发怒,放出蝗虫等各种害虫来糟蹋人们辛辛苦苦种出的庄稼。 于是,人们又集合起来,点燃一支支火把去烧害虫,最后终于烧死了所有的害虫,这一天正好是六月廿四日。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一胜利,每到这一天,都要杀牛宰羊,举行火把节的各种活动,它反映了彝族人民不畏强暴争取幸福生活的斗争精神。 ——杀税使惹怒天神,燃火把群战害虫很久以前,天上地下相通。 有一年,天神思体古惹派思惹阿比到人间收税。 由于人间闹灾害而歉收,人们交不起租税,人间一位能吃铜铁的大力士俄体拉巴便把收税人思惹阿比打死了。 天神大怒,先发洪水想淹没地上的人类,但洪水被人们战胜了。 天神又放出各种害虫到人间来吃百姓的庄稼,俄体拉巴和大伙儿围在火塘旁商量治虫的办法,无意中发现一只掉进火塘里的虫很快就被烧死了。 于是,俄体拉巴就组织大伙儿举火把烧虫,最终战胜了虫害,夺得了丰收。 久而久之相沿成俗,形成了彝族的火把节。 ——天神妒人降火海,火把蒙混免大灾纳西族的传说中,有一天,天神子劳阿普在云河边游玩,忽然听到民间有丝竹歌舞之声。 人间生活的美好幸福令他十分恼怒,于是便差一名天将到人间,要把大地烧成火海。 这位天将变做一个老人到了人间,遇到一个背着大男孩、牵着小男孩的纳西男人。 他不解地询问,才知道大男孩是别家的孤儿,小男孩才是这个男人的孩子。 于是深受感动,心起怜意,不忍将大地毁灭。 他就叫人们家家准备火把,到六月二十五日一齐点燃。 这天,子劳阿普到云河边查看,果然见满山遍野都是火光,以为大地真的被烧毁了,方才罢休。 纳西人因此躲过了一劫,免受焚族之灾。 从此,就有了每年六月二十五日的火把节。 ——彝族传说弥勒县彝族认为,火把节起源于一次奴隶暴动,这些奴隶在羊角上捆火把,攻进了奴隶主家,烧死奴隶主,得到了自由。 昆明近郊彝族说,撒梅(彝族的一个支系)王与入侵者斗,被砍掉了脑袋,但一到夜里星星出齐,他颈上又长出一个新头,再次带人参加战斗。 后来,他头颅再生的秘密被妻子泄露了,他的头便再也长不出来了。 彝族人民在他遇害的日子打着火把,四处寻找他的精灵,年年如此,相沿成节。 南洞彝族自治县的传说是,一个恶魔喜欢吃人的眼睛,观音菩萨以螺肉冒充人眼制服了他,把他关在洞里,只给一天出洞的时间。 人们怕他继续作恶,便在这一天点起火把,打歌喧闹,使其不敢出洞。 各民族火把节的节日名称相同,过节的时间也大致相同,这些不同的传说后面,火把节应该有一个共同的或相近的源头。
白族火把节的对联有哪些,作业要!
火把节的来历很久很久以前,在哀牢山的一座大山脚下,住着一个大妖魔,它身长八丈,头大如斗,獠牙似尖刀,爪子一尺多长,它常在彝族人居住的山寨中兴风作浪,危害百姓,它经常把山寨中漂亮的姑娘抢去做媳妇,而且每天要吃三对活人的眼睛,如达不到它的要求,就会降祸于各村寨,让人们得一种怪病,让人全身腐烂,臭味熏天,使人想死不能,欲活不成,周围的彝族百姓为之深恶痛绝,欲除之而后快。 但因为魔王法力强大,众百姓无可奈何,每天只好收拾没有眼睛的尸体或未死的残人,真是目不忍睹。 人们在喏吒王的淫威下度日如年,人人自危,不知什么时候灾难降临到自己头上。 有一天寨中头人对大伙说:“乡亲们,我们不能这样等着死吧!只有除掉妖魔,我们才有活路。 ”大家异口同声说:“请头人想想办法,救救我们吧!”头人答应了大家的请求,决心除去喏吒王。 他组织了一帮年青胆大、身体强壮的青年人,带上长矛、大刀、火药,潜入喏吒王住的山洞里,只见那魔怪,恶眼圆睁,恰似两盏大灯。 为了除害,勇士们冒着生命危险,把长矛大刀使劲投向喏吒王,谁知,喏吒王一点反应也没有,原来魔怪皮子太厚,长矛刀箭根本伤不了它,只好象给它搔痒而已。 头人又指挥大家把火药放在喏吒王身下,点燃引线“轰”一声巨响,喏吒王被炸了一个翻身,这下可把它惹怒了,它张开那血盆大嘴,猛吸一口,将洞里洞外的人都吸入口中,成为它当天的腹中美餐了。 魔怪未被除掉,还吃了很多人,人们绝望了,被逼得逃命他乡。 所以,这里原本人丁兴旺的彝乡变得人烟稀少,农田荒芜,村落破败。 在这危难的时期,一个秋高气爽的早晨,从下江(古时指景东一带)走来了一位道人,他清风道骨,一身正气,身着黑衣道袍,手握降魔杖,身后背着一个小竹篮,走进村寨,只见一幅破败景象,人烟极少,偶尔见人一问,得知妖魔作祟。 道长下决心为民惩治妖魔,他放下小竹篮,取出斩妖剑,在竹篮上贴上符章,举剑念咒语,不到一个时晨,顿时飞沙走石,山崩地裂,只见喏吒王急急忙忙跑来,又哭又叫,悲哀地跪在小竹篮边,身体越来越小,道长用手捏住魔怪的身子,骂道:“你这个畜牲,为何在此地害人,今天你受罪的日子到了。 ”说完,道长把喏吒王放进小竹篮中,背到巍山和南涧交界处的太极山下,囚在一个岩洞中,使它永不得出山害人,只让它在每年农历6月25日从岩洞中看一看外面的世界。 当地的彝族百姓们恨透喏吒王,每当它探头往外看时,人们都要抬着火把,洒着松香,漫山遍野地喊叫着:“烙!烙!感谢老道长,烧死喏吒王……”千万人的火把照亮天地,万千人的喊声震天动地,几年后的农历6月25日晚,喏吒王被吓死在洞中,人们更加兴高采烈,奔走相告,点起火把,烧起篝火,唱起山歌,跳起舞蹈,庆祝妖怪的死亡,欢呼彝山的安宁。 所以火把节就这样形成,并一年年一代代地传下来,一直传到现在。 --------------------------------------------------------------------------------------------------盐与火把节的来历2005-11-28在美丽的大凉山上,有一个产盐的地方名叫盐源。 盐水出在山青水秀的塔尔山和转盘山之间,塔尔山又叫神女峰,山上住有一个年方十六的摩梭姑娘,她经常出没于河畔林间,为上司放牧羊群。 这姑娘美丽大方,心地善良,富于智慧的双眼十分传神,使人见到便感到可爱可亲。 那时,这地方有一种打秋千的习惯。 就是在热闹的新春初几头,青年男女都穿上节日的盛装,在村里搭起秋千架,欢乐的小伙子推着花枝招展的姑娘在秋千上荡来荡去。 他们唱情歌说情话,这是一个谈情说爱的好机会。 可就在这样的大喜日子里,这个摩梭姑娘没有去打秋千,因为她放的羊昨天在密林中丢失了两只,急着要找她那心爱的羊。 清晨,少女迎着灿烂的朝霞进入丛林,这里常常是清明不断雪,谷雨不断霜,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梨花是白的,被毡是白的,满山的雪是白的,神女峰的泥巴也是白的,这简直是一个银色的海洋。 姑娘抓起一把雪,眼望着雪白的山,心里深情的想着,这一坡一山的雪都是盐该多好。 她在神女峰上生活,已有整十六个年头了。 十六年来到底吃了多少盐?盐!可比金子还贵重呢?几年前酋长给了阿妈一点盐,盐中不知渗了多少白泥,从此就有了还不清的盐债,自己才在风雨里为酋长放羊。 不久前,阿妈从回族人手中换了一块硬盐,高兴得象得了宝贝一样,还用麻绳把盐挂了起来,三五天才提出来在汤里搅一下,阿妈还夸口说:“山珍海味,盐巴才是头一位呢!”放了盐的汤真好吃。 可是,听回族叔叔讲,这点盐运进山来也不容易,一路上老虎豹子多,土匪恶霸多,随时都有危险……姑娘走啊想啊,想象着翅膀飞上了广阔的天穹。 忽然,一阵咩咩的叫声打断了姑娘的思绪,她拨开树丛一看,嗬!两只羊在草丛中活蹦乱跳,其中一只是黑色的大公羊,为羊群的头羊,另一只是花白的母羊。 两只羊今天竞跑到这里撒欢,害得人家到处寻找。 姑娘有些生气,挥舞着羊鞭疾奔过去。 两只羊见了,不但不逃,反而窜到姑娘面前直撒娇。 姑娘心软了,娇叱一声,还不快回去!羊鞭轻轻一扬,赶着羊就往回走。 丢失的羊儿又回来合群了,从这以后,这两只羊儿就引着羊群在塔尔山吃草,喝山里头来的水,长得膘肥体壮,毛色光亮,村寨的人都称赞姑娘是个好放羊人。 转眼到了六月十六日,照老习惯这天晚上的少女,都要离开村庄到风景秀美的地方露宿,希望求到好梦,得到一个好情人。 可是这个姑娘没那份心思,她却总是想把羊群养得好的迷解开。 这天,姑娘发现羊群越过奔流急湍的河,却不喝河里清亮的水,在头羊的带领下,一个劲的钻入深林,向大森林深处奔去。 她紧紧跟在后面,前面出现一个水塘,羊群围上去吃着塘水。 这水,为什么羊群喜爱吃?为什么常常是一只两只好几只的羊不见了,第二天又跑出来呢?问题一个个在姑娘心里回荡。 聪明的姑娘突然意识到,羊儿爱吃的水我应尝尝,只见她轻盈的走到塘边,如明镜的水映着她美丽的身影。 她双手伸进塘里,塘面起着涟漪,她手捧塘水送进口里,异样的感觉使她惊叫起来,这明明是清香可口的盐水呀!她忙痛饮了几回,立即感到浑身舒服有力。 她常听阿妈说:人不吃盐身上要长深深的汗毛。 我放牧为啥?我阿妈曾用羊皮换的啥?我们朝幕想为的啥?可不就是这种神水吗?不就是我们日夜盼望和我们生命息息相关的盐水吗?她轻轻地抚摸着羊头,无限深情的赞美说:“我心爱的羊儿啊!你们虽然不说话,可你们是很聪明啊!”姑娘为找盐,历尽了千辛万苦,今日她发现了盐水,喜悦的心情就不用说了。 她为了给缺盐的山民带来佳音,分享幸福,使人们能生活美满,身体健壮,逢人便说:“那里有盐水!”这惊天动地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大小凉山。 人们不怕远隔千山万水,都到这里来背盐水吃。 一天,姑娘在盐水塘边烧火做饭,临走时阿妈给了她两个鸡蛋,当她吃了蛋又在空蛋壳中装满盐水,无意的放在余火上烘烤,不久水干了,鸡蛋壳内全是雪白的盐。 她从此得到启示,带了一个铁锅来熬,这就是直到解放后,还用蛋形铁锅熬冒壳盐的起源。 自那以后,盐塘边上人们越集越多,按各人的专长分工合作,开始了用牛车拉柴,制铁锅熬盐。 这种兴旺的情景民间诗人曾描绘:“合井松烟火昼然,羡她煮海白如棉;贫家妇女无生计,支锅熬出雪花盐。 ”盐业生产越来越旺,四方经商者络绎不绝,人们都尊敬那牧羊的姑娘,可这事却气坏了土司,他气极败坏地责备姑娘;“你发现盐水,为什么不先给我说?”姑娘理直气壮的回答;“盐水又不是你的,为什么要先向你说?”土司抽刀把姑娘杀死,砍成块块装进牛皮袋,丢在硝坑洞中去了。 摩梭姑娘遇害的恶噩一传开,上千的各族人民在深夜举起了愤怒的火把,从四面八方赶来,直向酋长的衙门冲去。 衙门转眼被火焚烧,土司在混战中被打死,当地的各族人民用火把迎来了黎明的曙光。 据说这晚正是旧历六月二十四,也就是后来盐源人民火把节的来历。 自那以后,人民还在盐水井旁修了一个庙,名小龙王庙,神台上塑了姑娘和她的一群羊儿的像,尊称她叫“开山娘娘”。 清光绪初年,盐源县知县欧阳街还在《神女峰开山娘娘庙上祭文》中,最后礼赞曰:“新宫紫殿鸳鸯瓦,指挥忠将井龙王,左右分龛同祀灶,永世不忘开山娘。 ”--------------------------------------------------------------------------------------------------火 把 节 散 记(彝)阿 蕾朋友,你到过祖国西南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凉山吗?你参加过那里的火把节吗?如果没有的话且听我细细讲来。 一火把节是凉山彝族传统的重大节日,一般都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 火把节的来历说法不一,从活动很隆重的布拖、普格等地火把节仪式来看,在诸多有关火把节的传说故事中,天神恩体古兹派喽罗到凡间收苛捐杂税被杀后,为了报复,放出害虫祸害人们,而凡间的人们毫不妥协,相邀在六月二十四这天用火把焚烧害虫这个故事是比较实在的一种解释。 二时值火把节的彝山,是一幅重彩涂抹的油画,一支清音繁复的歌。 你看,那橙黄的荞地,那正翻白灌浆的燕麦,还有墨绿的晚洋芋地里那白的花、紫的花;你听,那清新透明的雨后晴空下云雀欢朗的歌唱,山林里杜鹃们那高一声低一声的呼应,深山老林中猎狗急切的追逐声和猎人充满激情充满欢欣的助威声,树丛中蝉儿那不知疲倦的长鸣,花草丛中被惊动的蚱蜢猛地弹起后那抖动翅膀的习习声;你闻,那已腾出来播上甜荞或圆根的早洋芋地里潮呼呼的泥香,热溽中氤氲的荞麦熟透了的气息及花香草香……假如你是远方的客人,且不说那火把节的欢乐场面,单就这画、这歌、这香就足以使你沉醉而留连忘返的。 三农历六月二十四这天,村里的男人除了足不出户的老人及牧童外,全都聚到村旁的小溪边杀猪宰牛分肉。 本来就一肚子怨气的牧童很不情愿地把牛羊赶到草坡上后,无心再和羊羔们撒欢,和牛犊们嬉戏,也无心倾听猎狗撵到了哪座林子,两只眼睛老盯着小溪边蚂蚁一样蠕动着的人堆和升腾的青烟,想着咝咝冒油的烤肉,不住地吞咽着冒涌的涎水,焦燥不安地等待着父兄或姐妹们快来替换他们。 可是太阳有意跟他们作对似的,老钉在那个地方不肯挪步。 好不容易等到太阳偏西的时候,终于盼来了接班的。 来不及交班,只见他们被露水擦洗得白白的小脚丫就已晃出好远。 他们飞也似地回到家里,先烧上一笼火烤一坨肝呀肾的解解馋,然后带着满嘴的锅烟满脸的汗水掏出罩在背篼底下的圣洁的芦花大阉鸡或黄色仔母鸡,又飞也似地抱到自家地里,倒提着鸡脚一边转一边念:“沙布刀——沙烟刀①——”老实的孩子一丝不苟每块地都转上那么一圈,蹭得鸡都脚破血流了;滑头的孩子们则象征性地转上两圈就回来了。 回来后无一例外地都催正忙着挖洋芋腾地撒圆根或摘花椒的母亲赶快烧火煮饭。 他们害怕晚上点火把时落到别人后头,被人笑话是因为“点保累”②才落在后边的。 于是,夕阳下的瓦房顶、瓦板房顶、茅草房顶上飘起晚炊的缕缕青烟,给山谷山腰缠上一条条轻柔的白纱。 牧归的人们深吸着夹杂有毛焦肉煳的烟味,欢快地吹着口哨,跑前跑后地吆喝着爱离群的贪馋母羊们。 牛羊挤挤挨挨地进了圈正要关圈时,在小溪边为骨渣肉屑争斗伤了腿的狗瘸着腿从弥漫着烟子的门洞里迎了出来,用头亲昵地蹭着牧归的主人,“嘤嘤嘤”小声地诉说着委屈。 主人无暇安慰它,急慌慌地放好伞后,挽起袖子也忙活起来。 过去曾有儿歌这样唱道:“君臣过节宰阉牛,富人过节打阉羊,穷人过节烧母鸡,单身汉过节打蛋汤,寡妇过节海椒水下薄饼”。 从一个侧面形象地勾勒出旧社会各阶层人们物质生活的基本状况。 如今瓦房顶下、瓦板房顶下、茅草房顶下的人们依然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有杀小猪的,有打阉羊的,也有去集市割几斤肉的。 但无论杀猪宰羊割肉,每家都得杀一只鸡敬奉祖先后根据鸡舌骨、鸡苦胆、鸡股骨卜一年的吉凶。 敬奉祖先的祭品必须是洁净的,所以,一清早就得把用来过节的鸡捉来罩在背篼下,免得它去啄刨脏东西。 敬奉祖先的鸡或杀死或捏死或将鸡头按在水中闷死,依各家族的惯例而行,但在杀鸡前都要进行打醋炭去污洁净——将特捡的干净石块烧红后夹在盛有清水的瓢中,上覆硕玛枝从主位方开始绕锅庄转到客位方,在鸡嘴下绕过后泼出门外,表示屋内洁净了鸡也洁净了。 剖鸡时要看有没有苦胆(没苦胆是凶兆,得另杀一只),然后,烧鸡肝、鸡翅敬献祖先,最后用连汤鸡肉及主食献祭。 主食煮荞馍或蒸米饭,依各家族的惯例而定。 如用煮荞馍,除了做成圆馍外还做两端按出鼻眼的条形馍。 屋内挂有祖灵的端到祖灵下敬献,祖灵已超度的人家则把祭品端到门外去施献。 每次敬祖前都要打醋炭去污洁净。 主祭者一般都限于男性,家中没有男丁又不便劳动别人时,也有由女人自己献祭的。 献祭的人必须披加施或瓦拉③。 他们一边虔诚地举行祭献仪式,一边念念有词地祈求祖先赐予子孙平安吉样,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敬过祖先一家之主先看鸡舌骨、鸡股骨卜吉凶,鸡舌中的软骨微微往里弯为吉,两根鸡股骨共四个气孔并且排列对称为上上吉。 看过鸡舌骨鸡股骨后,全家便围聚在一起开始吃饭。 饭开得迟的人家有的才喝一口汤,有的刚拿起木勺,就听见外边喧腾起来,按捺不住兴奋的孩子们象听到号令一样丢下木勺和正吃着的肉,点起各自的蒿杆火把冲了出去。 火把是刚开春就擗来扎好的,又肯燃又有股蒿枝燃烧的清香味。 家家户户都得点,不能有遗漏。 孤寡老人还特地留下鸡大腿犒赏为他们点火把的邻居孩子呢。 点火把时一家人只能从屋里点出一支,其余的火把出了门才能点上。 孩子们争先恐后,兴高彩烈地一边舞火把一边高声吼着:“哦嗬依——快来啊,快来舞火把。 还没点火把的人是不是因为肉不够吃,还在舔砧板——朵罗嗬——朵格啦——点保累啦——”。 孩子们此起彼伏长声吆吆地吼着从四面八方汇向村子中央宽大的敞坝中。 村里的男女老幼也倾巢而来,就连那些头一次接来婆家过火把节的新媳妇们也用加施半遮住脸羞羞答答地藏在婆婆姑子们的背后看热闹来了。 凉山彝人结婚后一般都从火把节开始安家立业,即从火把节第一天开始分灶坐锅。 人们自由组合做各种游戏,上下辈之间的拘谨在这节日的气氛中荡然消失。 俗话说,火把节是玩的节日,过节三天没有玩错的道理。 你看,已“人老七十不吆鸡”的老爷爷正机警地俯身护着身下的几块小石头,周围是一帮小伙正跃跃欲试地寻找机会抢石头。 经过一番激烈地争夺,到底人老腿脚不灵便,不一会小石头就都被小伙们抢光了,老爷爷直起腰来拍拍灰,晃着头,张着没齿的瘪嘴,蹙着干圆根一般的脸望着人们笑得喘不过气。 看他这副模样,连新媳妇们也忍俊不禁,用披毡掩着嘴偷偷地笑了。 这个游戏叫“狐狸护子”。 那边孩子们的“老牛跳栏”也玩得正热闹,“荞主人”正追打那头糟蹋他荞子的“牛”。 游戏可以说是在展示一个完整的故事:荞主人撒下荞后,每天都来巡视荞地,当他看到他的荞子荞叶象斗笠宽,荞杆象棍子粗,荞粒象石臼大时是怎样的高兴。 可有一天他又怀着丰收的喜悦再次来到荞地时,荞子已被牛糟蹋得不成样子。 顺着蹄印他找到牛主人,可牛主人耍赖说不是他家的牛,于是荞主人就追打牛。 扮演“荞主人”和“牛”的孩子都必须是强壮的,要不然跑两圈就跑不动了。 其它的孩子手拉手围成一圈扮“牛主人”兼“牛栏”,时时绊住追打“牛”的“荞主人”。 “拔圆根”的是一群姑娘,选一个块头大力气大的当“圆根”,就象小学课文中的拔萝卜,拔圆根的一个勾着一个的腰奋力向后拉,谁要是没勾紧拉脱了,她的后边就要倒一串,因此激起一串串铃样的笑声。 “取蜂蜜”的游戏,“蜂王”由一个姑娘扮演,小孩们不分男女只要愿意参加都扮“小蜜蜂”,“取蜜人”人数不限,想“取蜜”的都可以当“取蜜人”。 “取蜂蜜”的胜负是看能否把“蜂王”从“小蜜蜂”中抢出来。 “蜂王”的表哥表弟们最热衷于这项游戏,因为他们可趁混乱时揪揪表姐或表妹的嫩肉而不被人察觉。 当表姐或表妹嗔怪地圆睁杏眼咬着下唇恨他们时,他们更得意更来劲了,挤得护卫“蜂王”的“小蜜蜂”们吱哇乱叫。 “取蜜人”中不乏被“蜂王”蜇中而在手背上留下一条条抓痕的,但谁都不觉得疼,反而觉得心里甜丝丝的,比吃了蜂蜜还甜呢。 年轻的妈妈们一边看热闹,一边用奶头逗弄着婴儿的小嘴,哼着儿歌:“乌鸦妈妈黑亮亮,儿也黑亮亮;喜鹊妈妈花翅膀,儿也花翅膀;狐狸妈妈花花脸,儿也花花脸;兔子妈妈豁豁嘴,儿也豁豁嘴……”当一弯弦月挂在东山顶,狂欢的人们发现时候不早时才不得不回家歇息。 因为明天还有更激动人心的场面等着他们呢。 四第二天鸡叫头遍,人们就穿上节日的盛装,带着饭团、千层饼、鸡脯鸡腿、猪肉、羊肉、牛肉、水果,簇拥着本村的摔跤手,赶着角上扎有各色绸带的斗牛斗羊,骑手们拉着配有体面鞍鞯辔头的骏马,姑娘们撑着一色的黄油布伞,提起裙脚小心翼翼地踩着露水,涉过一道道溪水,穿过一片片林子,走过一面面草坡,从四面八方涌向绿草茵茵、繁花点点的山间小平坝。 平日里,姑娘们认为黄油布伞映照下人显得特别娇美,因此无论出不出太阳,下不下雨都爱撑把黄油布伞,黄油布伞成了她们离不开的饰物,火把节聚会这天更是成了黄油布伞的海洋。 黄色的确是一种美的色彩,特别是透过黄伞的光能使人平添几分朦胧的诗意。 难怪《妈妈的女儿》中,女儿降生之夜做黄荞馍、烧黄母鸡庆贺,祝女儿长大美如黄澄澄的油菜花。 在满山遍野举目皆是绿的夏季,姑娘们的伞象一朵朵黄花点缀在其中显得特别和谐、清爽、醒目。 举行火把节盛会的场地是较固定的,周围的小山包是天然的看台,山间小平坝是竞技场,人们在这里举行摔跤、赛马、斗牛、斗羊,力的角逐不时地激起一阵阵欢呼。 偶尔有斗败的牛冲散里三层外三层引颈观望的人们落荒而逃,引起人们一阵阵惊慌与骚动。 牛斗胜了,羊斗胜了,骑手得了冠军,斗牛斗羊赛马的主人心花怒放。 为了这一天,斗牛的主人起早贪晚精心饲养其斗牛,每天清早把斗牛牵去吃露水草,除了精饲料还喂其生鸡蛋,使斗牛壮得肩部可平放一盆水。 为了战胜对手,斗牛主人还把牛角削得尖尖的,节前把斗牛赶到场地让其熟悉比赛场地。 赛马的主人走到哪儿宁可自己挨饿也要先把马伺候好。 牛羊斗胜了,骑手摔跤手得了冠军,姑娘小伙被选为俊男美女,不光是那家人的荣耀,也是全家族全村全乡的骄傲。 他们被人们簇拥着,满场招摇,接受人们的欢呼。 除了有组织的奖外,还有个人自发奖赏财物给冠军的,被淘汰出局的牛羊主人和名落孙山的骑手摔跤手则躲在角落里无心再露面了。 在场子的外围,是一圈圈撑着黄油布伞半掩着脸转着圈唱歌的姑娘,她们穿着鲜亮的衣裙,每人手里拿着一方围巾或纱巾用以连接圈子,跟着领唱的姑娘缓缓地转,用心悠悠地唱。 她们中间大多数是将要到婆家坐家的姑娘,谁知明年还能不能再和姐妹们相聚呢?特别是那些对自己的婚姻不甚满意的姑娘,她们的未来将会是怎样的呢?我敢说她们是把自己的感情织进歌声里了。 你看她们有的唱着唱着就抬起撑伞的手臂在偷偷抹泪呢。 只有那些还不谙世事的小姑娘纯属图好玩的,你看她们漫不经心地跟着转,心不在焉地跟着唱,还时不时地从伞下亮出稚气的脸来和周围的熟人逗乐。 德高望重的老人来回穿行在姑娘小伙群中指指点点,交头接耳地评选当年火把节的俊男美女,经公正无私的老人们评选出的俊男美女谁都服。 在离角逐场歌舞场稍远的草地上,上了年纪的人们正这里一圈那里一堆,一面拉家常,一面把带来的丰盛食物摆在亲朋面前热情地劝吃劝喝,并且暗暗地比谁家的鸡脯厚,鸡腿大。 他们的主要目的是到这里来会亲朋好友的,虽然不受热闹场面的诱惑,但也时时中断热烈的交谈,侧耳倾听选美结果。 他们希望自己的儿子比别家的小伙英俊勇敢,希望自己的女儿比别家的姑娘端庄漂亮。 歌舞场外的小伙们被勾走了魂般呆望着转动的黄伞圈,瞅机会向圈内的意中人频频传递眼神,圈内的姑娘用伞半遮着面向圈外的心上人暗送秋波。 来到这里的姑娘小伙玩在其次,最主要的还是为了在这里寻找爱的归宿。 他们中有一见钟情欢欣而归的,有不欢而散怀着深深的失意怅然而归的。 当然,也不乏受骗上当苦不堪言的。 五火把节的第三个晚上,也就是节日的最后一个晚上,随着“哦嗬依——朵罗嗬——朵格啦,点保累啦——”的吼声,送火的人们争先恐后地举着火把在房前屋后、庄稼地里一边舞着一边喊“沙布刀——沙烟刀——”,然后汇成一列长队,向着村子下方历年焚烧邪崇精灵的地方,一路抛着火把,抛了捡,捡了抛,远远望去就像一条滚动着的火龙。 如果这时原地转个圈,那么黑黢黢的四周山上映入你眼帘的是一条条这样翻滚游动着的火龙。 到了焚烧邪祟精灵的地方,人们各自为阵拆开火把,燃起篝火,把第一天晚上杀鸡时特意留下的翅膀上的管羽,鸡脚杆上捋下的角质层和鸡嘴壳、鸡股骨一齐焚烧,象征着邪祟的精灵也随之焚毁了。 因为这鸡已在主人家的房前屋后、田间地角转过,人们相信所有的邪祟精灵都已收附到鸡身上了。 顿时,一股股皮毛焦煳的味儿和蒿枝燃烧的清香味儿随着火星迸溅,在柔柔的晚风中弥漫开来。 借着篝火的光亮,人们一边用蒿枝架起一排排象征喂牲畜盐水的木槽和喂猪的石槽,嘴里不停地唤马、唤牛、唤羊、唤猪、唤鸡,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有些人还根据火光卜卦,据说火焰通明预示村人们平安无恙,火焰中呈现黑影预示村中不久将有人追随祖先上天去。 送过火,三天的火把节就算是过完了,但欢乐的气氛并不因此戛然而止。 村组干部们趁此机会开个简短的村民会,讲上边的政策,讲颗粒归仓。 接着村民们三五一伙商量明天开始割谁家的荞子,他们之间的互助关系基本上是以近亲或好邻居为基础,所以互助关系比较稳定。 小孩子们呢,也聚在一起商量明年上哪去找最好的蒿枝扎火把,顺带评论今年谁的火把数第一,有时甚至为此争得面红耳赤。 从此,他们又开始盼来年的火把节……注:①沙布刀、沙烟刀——一切邪祟滚出去的意思。 ③点保累:舔砧板之意。 ③加施:披毡。 瓦拉:毛织的带穗披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