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金融投资者开始跑路了

| 燕大

莫名其妙的,突然网传京东被挤兑。

看到这个热搜我有点懵,作为比较关注政策和金融走向的金融老民工,燕局也想学曹操喊几句: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但燕局也明白,很多时候事情本身未必存在对错,更多的是情绪带动、跟风踩踏导致有些不应该发生的事情也变成“三人成虎”。

我扒了一下网传来龙去脉,过程中真的 顿感谣言不是止于智者,而是止于刨根问底。

网传挤兑起因是因为京东邀请脱口秀女演员杨笠担任代言人,为马上到来的双11造势,但没想到,此举让众多男性消费者不满,甚至有人选择退款和卸载京东APP。

早前我也看过杨笠的脱口秀,属于打拳打的很好的一位选手,女性观众可能爱看的比较多,但说是男人尤其是老男人,对她的印象真的不感冒。

谁愿意被对方称作废品呢,这种脱口秀当时听着一笑而过,但有些过激言论会让人一直有被冒犯的感受,这种选手也相当于被打了标签。(之前杨笠代言爱马仕,直接就被)

不过也没想到,网传有些男性消费者“化冒犯为力量”,选择退款和卸载京东APP。

再接着,不知道谁先传出的京东金融因资金链紧张、导致用户无法正常提现,甚至出现挤兑现象。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村口大妈都能把隔壁家的一根针传成金箍棒,更别说闭着眼瞎打的键盘侠们。

传言一发酵,恐慌和不安就容易诱导消费者用脚投票,网传图片显示,有人从京东金融上赎回产品、转出资金,并带节奏喊抢跑。

真真假假,不知道读者朋友们怎么看, 反正燕局个人没法确认这事是真的。

原因有三:

其一,前几年的互联网平台大整改。

大家应该还记得前面长达3年的行业性合规整改,其中热度最高的是蚂蚁集团。

从2020年风光无两,到老马外滩放炮、IPO敲钟前夜被踩刹车,多部门监管介入纠偏,整改近3年,相关监管单位对其罚没70亿,后面支付宝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

蚂蚁只是其中一家,过往信息梳理来看,蚂蚁、腾讯、度小满、字节、美团、滴滴、苏宁金融、国美金融、携程金融,包括京东金融等互联网巨头全部在列。

整改内容是什么?例如,金融业务必须持牌,断开支付工具与其他金融产品的不当连接,打破垄断,加强风险隔离,防范网络互助业务风险,独立运营,个人信息采集使用上强化保护机制,等等。

直到2023年初,时任银保监主席的郭树清明确表示:14家平台企业金融业务专项整改已经基本完成,少数遗留问题也正在抓紧解决。

即使去年整改完毕,之后监管也进入常态化,个人理解甚至比对银行的监管还要严格。

所以,燕局分析判断,如果有人此时传言京东金融无法赎回、煽动抢跑,我只能说这种人不是蠢就是坏。

真引发消费者互相踩踏了,在边上冷嘲热讽看笑话的还是这种键盘侠。

其二,最近冲进来的很多金融消费者是“小白”。

9月24股市大涨之后,有超2880亿资金流入权益类ETF(股票型开放基金)。

相关报道显示,京东金融app的新基金用户环比上涨4倍、申购金额最多上涨10倍。

客服说股票和基金咨询量上涨了81%,碰到一些年轻用户,发现对股票交易毫无了解。

用户咨询TOP3问题分别是:账号开户和找回、持仓和收益查询、认购和申购流程问题。

这三个问题,尤其是“认购和申购流程”,肯定是财经小白问询的最多,换句话说小白们听说赚钱就冲进来,但他们不了解申购、交易、赎回规则,也不知道什么叫T+1。

场外申购(买入)基金需要时间,赎回(卖出)也往往是T+1,钱不是当天就到账的,你买之前得先看申赎规则。

关键,与股市直接挂钩且开放透明的基金,只要符合赎回规则,不存在不能赎回,只看你赚了还是亏了。

这跟之前一些财富公司发的动辄年化8%、10%但不开放不透明运转的固收类产品完全是两码事。

其三,互联网金融平台,金融产品往往是代销。

换句话说,从互联网平台、银行app上赎回基金份额,也只会导致相应基金卖出,股票波动,对平台来讲,几乎没什么影响。

至于把小金库的钱转出到银行卡里,也很难对互联网公司产生影响,资金池的概念早就被打破,你存在小金库的钱和平台的自有资金是隔离的;

另外,不论小金库还是零钱通,本质都是一种聚集闲散资金的货币基金(投向央妈发的短债,银行的银承票、定期存单,等等)或者与货币基金自由切换;零钱能随时使用、也没有大涨大跌,关键是监管比以往严格太多。

所以,分析下来,想让这些大型持牌互金平台发生挤兑,搞金融的老美战都未必敢这么想。

不过,作为知名大平台大企业,大企业病肯定也没少得,代言人选明显有争议,的确存在选用不当。

京东的忠实用户应该很多是男性,男性在购物选择上,品牌忠诚度还是比较高的。

底下人弄出这么一个搞打拳的选手来做代言人,着实会让一些忠粉感觉不爽。

前几天章泽天佩戴大眼睛胸针被网传加入“光明会”的热度还没过去,又因选了个打拳代言人上来了。

显然老板和管理层都需要反思,对于一些明显有争议的事务,得充分考虑消费者感受。

毕竟,这背后站着的是京东品牌!没有品牌背书,谁管你是谁、戴什么胸针啊。

希望和你一起共鸣!

weixin-queen2019


我感觉被京东金融骗了

揭露京东金融理财陷阱:一场关于信任与误导的旅程

在投资的世界里,我们都渴望找到稳健且收益可观的避风港。 我,一个长期信赖京东金融的用户,却在此刻陷入了困惑。 原本以为在京东金融的理财产品中找到了一块金子——京弘年年盈(可追加),但现在,我不得不质疑,这是否也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

我曾是京东金融理财产品的忠实推荐者,其中京弘年年盈凭借其6%的历史年化收益和稳定的业绩,让我深信不疑。 然而,当我注意到这款产品再次开放追加时,我开始注意到一个异常:它的收益为何如此恒定,而其他同类产品的收益率却在不断下滑?这让我心中浮起一丝疑惑。

探寻真相,揭示隐藏的收益率

我决定深入调查,因为真相往往隐藏在细节中。 我了解到,京弘年年盈是一款投连险,承保方是弘康人寿,因此我转向弘康人寿官方渠道查询。 在电子保单和官网中,我发现了一个关键线索——保费100%投资于弘云4号投资账户,而投资账户的收益信息并不全面。

经过一番搜索,我找到了弘康人寿2019年的投资账户报告,数据显示弘云4号在2018年的回报率为5.95%,接近官方宣传的6%。 然而,2019年的回报率已降至5.77%,这意味着我之前所看到的6%并非长期收益。 进一步计算,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这近一年的年化收益率只有5.55%,与页面显示的6%差距明显。

警钟长鸣,警惕信息误导

京东金融为何未及时更新收益率,这背后的责任归属尚待商榷。 但我想通过分享我的经历,警醒大家注意投资产品的实时信息。 如果你也持有京弘年年盈(可追加),或者投资了任何一款长期收益不变的产品,记得留意平台的动态更新,以免陷入同样的陷阱。

理财投资并非盲从,理性分析和持续关注至关重要。 让我们一起保持警惕,确保我们的财富安全。 毕竟,选择理财产品,就像选择一个值得信赖的伙伴,需要我们亲自核实,亲自验证。

京东金融的高端理财是杀猪盘吗?

京东金融本身的高端理财计划表现可能不是那么好,有人觉得这个不是那么靠谱,不至于。 因为本身这个高端理财它就属于中高风险的产品,只要是这种风险的产品就没有人能保证你一定赚钱,有的年头就比较好,有的年头就不好。

杀猪盘的意思就是先养肥了,然后再骗点钱,是刚开始给你一些信心就像是钓鱼一样,刚开始显得特别热情,然后你咬钩了之后就变得爱搭不理,当你耐心逐渐丧失之后,他又开始热情了,反复在你的耐心边缘横跳,然后到一定程度了把你的钱骗进来了,他们直接拿着你的钱跑路,这个叫杀猪盘。 但是京东金融本身是经过正规备案的,人家的这个平台是正规的,理财的人员也是正规的,不存在这样的情况。

任何一种投资理财的风险都是有的,就算是低风险的产品,也不敢保证它一定会赚钱,就像前一阵子,也不算前一阵子,好久之前了那个原油宝当时也说是中低风险理财产品,但最终都爆仓了,跌到负值了,那你能说那个是不靠谱的吗?那是正规银行推出来的,但即使是这样仍然有亏的时候啊,所以中高风险的理财产品本身风险就是比较高的,它有可能帮你赚更多的钱,但也有可能亏钱,只不过他刚开始的时候不会跟你说,你有可能亏很多钱。

既然选择了投资理财,就要有一些最基本的耐心以及承受损失的能力,如果你一点损失都承受不了的话,那你就不要选择投资理财,你把钱放在银行做银行的定期存款,你不可能亏本,虽然说跑不赢通货膨胀,但是你不会亏呀,每年稳定获得3~4个点的收益,你想获得更高的收益,那你就得冒更高的风险,那就有可能发生亏损。

京东金融出了什么问题

京东金融出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安全问题

京东金融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出现了漏洞,用户的个人隐私信息存在泄露风险。 近年来,随着网络金融的迅速发展,信息安全问题已成为金融机构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京东金融未能充分保障用户信息安全,可能导致用户信任度下降。

二、风险管理问题

京东金融在业务发展过程中,面临一定的风险管理问题。 金融业务的复杂性要求机构具备高度精准的风险评估与管控能力。 如果风险管理不到位,可能引发金融风险,影响业务的稳健发展。

三、服务质量问题

部分用户反映京东金融服务体验不佳,存在服务流程繁琐、响应速度慢等问题。 在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中,优质的服务是吸引和留住客户的关键。 京东金融需改进服务质量,提升用户体验。

四、合规性问题

随着金融行业的监管政策不断收紧,京东金融在合规方面也需要加强。 不合规的行为可能会带来法律风险和声誉损失。 京东金融需要密切关注行业动态和监管政策,确保业务合规运营。

京东金融出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服务质量和合规性等方面。 为解决这些问题,京东金融需要加强内部管理,提升技术水平,优化服务流程,并密切关注行业动态和监管政策,以确保稳健发展。

持续吸金! 这类产品
Apple 或零售网点订阅 App 苹果 用户将可通过中国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