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观察 有利于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

习近平

李洪兴

秉持“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的信念,拿出“真刀真枪、大刀阔斧”的行动,抓住关键问题,扭住突出难题,改革发展路上“事虽难,做则必成”

当好改革促进派、实干家,必须踏踏实实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把正在做的事情做好,持续增强干的动力、形成干的合力,同向而行、同频共振,让愿景变为现实

北京一处湿地公园,不少游客轻轻靠近散养着的孔雀,拍照、观察,还有小朋友抬起小手,冲着孔雀打招呼。孔雀似乎习惯了人群,按自己的节奏迈着步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跃然眼前。

这处湿地公园里,游泳的野鸭、栖息的鸿雁、戏水的天鹅等,在动静之间尽显湿地生态之韵。动物之所以能聚集成群,主要得益于丰富的植被和水系。千方百计保护好城市湿地和动植物群落,群众方能更好共享生态福祉。

绿水青山、生态良好,造福人民、泽被子孙。新时代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四个重大转变”,取得了一系列可知可感可喜的成效。城市天空里能拍到星轨,河道中再现“水下森林”,珍稀动物频频现身……真正把环境治理好、把生态保护好,为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条件,利家利业、利国利民。

改革向深、发展向前,就是要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有利于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老百姓满意的事就是有用的事、有利的事。这样的事情,不仅要干,还要干好。

铆足“向最难之处攻坚”的拼劲,“再难也要想办法解决”。早在2007年,习近平同志在上海工作期间就指出:“旧区改造一定要坚持推进,不能让老百姓再在这么破旧的房子里生活下去了。”经过多年持续攻坚,2022年上海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工作完成。直探“深水区最深处”、直面“最难啃硬骨头”,改革发展就是要敢于面对新矛盾新挑战、勇于破除体制机制弊端。秉持“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的信念,拿出“真刀真枪、大刀阔斧”的行动,抓住关键问题,扭住突出难题,改革发展路上“事虽难,做则必成”。

保持“一滴滴水对准一块石头”的韧劲,“目标一致,矢志不移”。无论是完善机制,还是健全体制,抑或是细化举措,都离不开前期经验总结和成果沉淀。从小岗村村民18枚“红手印”开始,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等模式多元发展,新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结合,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数十年来的农村改革探索表明,改革是循序渐进、驰而不息的过程。既要有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也不能急于求成。始终牢记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对看准了的改革一抓到底,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就能向着目标不断挺进。

凝聚“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心劲,“形成一盘棋,拧成一股绳”。改革发展、谋事成事,需要合力共事,做到劲往一处使。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部署,哪些机制障碍应合力破除?哪些民生堵点需要联手打通?哪些治理经验可一体推广?把握时机、立足整体,既要善用经验、推陈出新,创造性落实各项改革举措;又要重点突破、协作共进,实现地域间、部门间的配合,做好政策上、执行时的协同。当好改革促进派、实干家,必须踏踏实实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把正在做的事情做好,持续增强干的动力、形成干的合力,同向而行、同频共振,让愿景变为现实。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件事做得“还远远不够。任重道远,现在还是要继续抓好”。新征程上,既增强“远远不够”的责任感,又提高“继续抓好”的执行力,坚持知行合一、真抓实干,我们就能不断创造新的发展奇迹。

《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17日 05 版)


请问如何改善民生?

最根本的核心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百姓

事实上,兼顾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不仅体现着一种价值理念,更是一种发展智慧。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处理好财富分配问题,让更多人能够分享发展红利,就能够为扩大内需、激励消费、激发内生动力创造条件。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是一时性的政策安排,而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什么时候都不能忘的初心和使命。

扩展资料:

顺应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要求推动民生改善再上层楼、更进一步。要把握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的关系,既最大限度改善民生,又不能让民生改善脱离发展实际,更不能搞过度福利化,寅吃卯粮;

要处理好政府托底和个人奋斗的关系,既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也要防止滋生“等靠要”的思想,继续激扬奋斗精神。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就能把民生改善书写在新时代的年轮里,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做人要讲诚信的例子

(一)

当过兵、开过家具厂、干过电器维修,对于1989年出生的郑海彬来说,他的这一生比很多同龄人来得更加精彩。 但不管是哪一份职业,郑海彬都以诚实守信作为第一标准。 正是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样的标准,郑海彬被评为今年10月份舟山好人。

促进派

位于定海昌东菜场77号的e时代电脑经营部,虽然只有10多平方米,但不断有附近的老人和社区居民前来修理电脑、手机等。

“我们经营部有规定:军人不收服务费、65岁以上老人只要出示身份证也不收服务费。 ”郑海彬说,他曾是一名军人,就算已经退伍,但心中永远都是一名军人,军人上门修电脑自然不收服务费;很多老人本身家庭条件不是很好,他们的服务费也不能收。

重要讲话精神

每笔服务费在30~50元,一年下来,对小本经营的郑海彬来说也是一笔挺大的费用。 能帮助到别人,郑海彬还是非常开心。 “附近小区老人家里电脑坏了,一个电话我都会上门服务,有时候一修就是一个上午,边修边陪老人聊聊天。 能帮助他们解决难题,我觉得很值得。 ”郑海彬说。

从2013年从事电脑维修工作至今,因为房租费等多方原因,郑海彬的店铺地址已经更换了四五次,但就算是换了地址,很多老熟客还会再次上门请他修理。

“有一次,一位嵊泗老客户把电脑邮寄过来,修理好以后再邮寄回去。 ”在郑海彬多年的修理生涯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在部队,郑海彬曾两次获优秀士兵荣誉称号,后因为负伤造成左手残疾才退伍。 “不管是什么样的身份,不管是做什么工作,我认为首先要做好自己,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

(二)

有一个“砸冰箱”的故事,至今依然时常被人提起。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打开国门,众多企业纷纷引进电冰箱生产设备,“大干快上”。

而在那个被形容为“纸糊的冰箱也能卖出去”的年代,海尔却破天荒地砸了76台冰箱,原因就在于:有瑕疵,质量不合格。 而这一砸,也砸出了海尔“零缺陷”的质量意识:仅用四年,就拿到了中国冰箱行业的第一枚质量金牌。

而随后几年,当市场供大于求,其他企业遭遇寒流纷纷宣布降价之时,海尔却不可思议地提价12%,用户依然争先恐后购买。 这样的现象,根源恐怕就在于其不让消费者买到“瑕疵冰箱”的诚信意识。

有利于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

扩展资料

人以诚立身,国以诚立心。 诚信既是公民道德的基石,也是社会有序运转的保证。 这些年来,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倡,到个人征信体系的建立,让诚信成为每个人在社会上的“通行证”,成为普遍共识和努力方向。

客观而言,从“乡土中国”步入“流动中国”,从“熟人社会”转变为“陌生人社会”,社会急剧转型,人口大量流动,的确容易给人带来陌生感。 然而,这决不意味着,人与人的交往就可以成为“骗一次算一次”的“一次性博弈”。

恰恰相反,越是变动不居,诚信越是弥足珍贵、值得守护。 守住诚信做人的底线,才能让人走出“丛林状态”,推倒不信任的高墙,相互之间也才能打开心门。 古人讲,“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培育之、践行之,靠我们每一个人共同努力。 政府可建制度,让诚信得利、失信难行;媒体可为平台,褒扬诚信、鞭笞失信;每个人也都可为“诚信大使”,身体力行,打造一个“诚信中国”。

“遵守诺言就像保卫你的荣誉一样”。

参考资料:

人民网-舟山好人郑海彬:诚实守信是说人的根本人民网-人民日报评论员观察:让社会充盈诚信的空气

17年毕业生 现在国企做财务 包吃住到手4000多 觉得国企的人思想被束缚了 平时事情做完了也不能

向前

国企的某些特质,就注定了是这样。 从自身的经验来看,这种环境下想要生活幸福,最重要的是积累。 1、积累金钱。 一般来说,国企里面的待遇还是很有竞争力的,比如年终奖、公积金、节假日。 完全可以利用起来,贷款置业,买房、买商铺,然后再各种兼职。 反正就是趁着年轻,辛苦几年积累资本。 日后开个店、自己做点生意什么的。 或者当收租婆、收租公。 争取35岁之前在外面的收入赶上或者超过上班的收入。 然后,上班无非是找个地方交社保而已,在单位只要不过分,就可以安心养老了,精力可以放在外面。 2、积累能力。 这个不用多说,在哪都适用,积累的足够多了,就去自己想去的地方。 3、积累资源。 这个不能多说,得靠自己领悟,最后的方向有两个,一个是帮助你往上走(对于一般人来说很难),另一个是参考上面的第一条。

系列微纪录·雄关漫道丨三十万人共守一个秘密
清仓 麻烦还没完 传奇影业!王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