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区 2025年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示范区 实验校名单公布 项目校 示范校

近日,省教育厅公布了2025年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示范区(示范校)、实验区(项目校)、实验校名单,并对项目建设提出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示范区(示范校),实验区(项目校)、实验校,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推进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全面落实的有效策略,是破解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发展重难点问题的重要举措。各项目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要按照要求,扎实开展实验任务,及时总结工作中出现的新思路、新模式、好做法、好经验,开发工具支架,提炼实践模型,凝练典型案例,形成教学成果,进行交流研讨,强化示范引领,注重系统集成,突出改革实效。省教育厅将组织专家进行过程指导、评估验收等工作,并将典型经验及优秀成果予以宣传和推广。

解读》

2025年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

改革深化行动示范区、示范校名单

一、示范区名单

1.广州市越秀区

2.佛山市南海区

二、示范校名单

1.广州市天河区华阳小学

2.广东番禺中学附属学校

3.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4.东莞市松山湖北区学校

5.紫金县蓝塘中心小学

6.东莞市大朗镇黄草朗小学

7.广州市第七中学

8.广州市第十六中学

9.广州市第三中学

10.广州市越秀区中星小学

11.广州市华侨外国语学校

12.广州市越秀区农林下路小学

13.佛山市南海区南海中学

14.佛山市南海区桂城中学

15.佛山市南海区南海实验中学

16.佛山市南海区南海实验小学

17.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儒林实验学校

18.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灯湖小学

19.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灯湖第三小学

2025年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

改革深化行动实验区、项目校名单

一、实验区名单

1.广州市天河区

2.深圳市福田区

3.深圳市南山区

4.深圳市宝安区

5.珠海市香洲区

6.佛山市顺德区

7.韶关市浈江区

8.河源市紫金县

9.梅州市蕉岭县

10.东莞市

二、项目校名单

1.广州中学

2.广州市天河区先烈东小学

3.广州市长兴中学

4.广州市天河区侨乐小学

5.广州市天河区五山小学

6.广州市天河区长湴小学

7.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小学

8.广州市天河区体育西路小学

9.广州市天河第一小学

10.广州市天河区体育东路小学

11.广州市天河区龙洞小学

12.广州市天河区汇景实验学校

13.广州市天河外国语学校

14.广州市天河区岑村小学

15.广州市天河区前进小学

16.广州市天河区华阳小学

17.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

18.广州市天河区体育东路小学海明学校

19.广州市天河区明珠中英文学校

20.深圳市福田区实验教育集团侨香学校

21.深圳市福田区实验教育集团福龙学校

22.深圳市福田区外国语学校(景秀)

23.深圳市福田区东海实验小学

24.深圳市福田区梅山小学

25.深圳市福田区下沙小学

26.深圳市福田区红岭实验小学

27.深圳市福田区莲花小学

28.深圳市福田区荔园外国语教育集团

29.北京师范大学南山附属学校

30.深圳市南山实验教育集团前海港湾学校

31.深圳市南山区南油小学

32.南方科技大学教育集团(南山)实验二小

33.深圳市蛇口育才教育集团育才一小

34.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科华学校

35.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文华学校

36.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香山里小学

37.深圳市宝安区坪洲小学

38.深圳市宝安区滨海小学(集团)滨海小学

39.深圳市宝安区弘雅小学

40.深圳市宝安中学(集团)初中部

41.深圳市宝安区实验学校(集团)宝安实验学校

42.深圳市宝安中学(集团)实验学校

43.深圳市宝安区实验学校(集团)海旺学校

44.深圳市宝安中学(集团)高中部

45.深圳市新安中学(集团)燕川中学

46.深圳市福田区红岭中学(红岭教育集团)高中部

47.深圳明德实验学校(集团)

48.珠海市梅华中学

49.珠海市第十六中学

50.珠海市香洲区第一小学

51.珠海市香洲区凤凰小学

52.珠海市香洲区实验学校

53.珠海市香洲区香华实验学校

54.珠海市香洲区第二小学

55.珠海市香洲区文园小学

56.佛山市顺德区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北滘学校

57.佛山市顺德区成美初级中学

58.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吴维泰纪念小学

59.佛山市顺德区容桂高黎小学

60.佛山市顺德区西山小学

61.佛山市顺德区本真未来学校

62.佛山市顺德区昌教小学

63.佛山市顺德区乐从小学

64.佛山市顺德区龙江外国语学校

65.佛山市顺德区沙滘初级中学

66.佛山市顺德区容山中学

67.韶关市浈江区执信小学

68.韶关市浈江区南枫小学

69.韶关市和平路小学

70.韶关市浈江区风采实验学校

71.韶关市第十三中学

72.韶关市浈江区碧桂园外国语学校

73.韶关市浈江区行之实验学校

74.紫金县城富士康希望小学

75.紫金县城第六小学

76.紫金县柏埔中心小学

77.紫金县义容中心小学

78.深圳龙华紫金实验学校

79.紫金县义容中学

80.广东省紫金中学

81.紫金县佑文中学

82.紫金县中山高级中学

83.蕉岭县桂岭学校

84.蕉岭县田家炳实验中学

85.蕉岭县蕉岭中学

86.蕉岭县人民小学

87.蕉岭县新铺镇中心小学

88.蕉岭县蕉华田家炳学校

89.东莞市东莞中学

90.东莞市长安实验中学

91.东莞市茶山镇中心小学

92.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93.东莞市松山湖实验中学

94.东莞市石排镇实验小学

95.东莞实验中学

96.东莞外国语学校

97.东莞市莞城步步高小学

98.东莞市第六高级中学

99.东莞市石龙第三中学

100.东莞市寮步镇香市第一小学

101.东莞市石龙中学

102.东莞市大朗中学

103.东莞市松山湖第二小学

104.东莞市第八高级中学

105.东莞市东城实验中学

106.东莞市虎门镇中心小学

107.东莞市大朗镇黄草朗小学

108.东莞市企石镇中心小学

109.东莞市莞城中心小学

110.东莞市东城花园小学

111.东莞市沙田镇第二小学

112.东莞市凤岗益田实验小学

113.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

114.东莞市谢岗镇黎村小学

115.东莞市第二高级中学

116.东莞市大朗镇中心小学

2025年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

改革深化行动实验校名单

一、“规划学校课程实施方案”实验校名单

1.深圳市光明区理创实验学校

2.深圳实验学校

3.深圳市坪山区中山小学

4.深圳市龙岗区外国语学校

5.南方科技大学附属中学

6.深圳高级中学集团北校区

7.广东实验中学深圳学校

8.佛山市高级中学

9.湛江市二中海东中学

10.廉江市廉江中学

11.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小学

12.茂名市第一中学

13.云浮市云安区云安中学

二、“推进数字赋能学与教” 实验校名单

1.广州市从化区河滨小学

2.广州市江南外国语学校

3.广州市铁一中学

4.广州市第五中学

5.深圳市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

6.深圳市罗湖高级中学

7.珠海市第四中学

8.珠海市三灶镇鱼林小学

9.汕头市东厦小学

10.韶关市曲江区大塘中学

11.河源市源城区雅居乐小学

12.惠州仲恺高级中学

13.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中学

14.江门市江海区朗晴小学

15.台山市新宁中学

16.华南师范大学砺儒高级中学

17.高州市高文小学

18.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第一小学

19.潮州市湘桥区南春中学

20.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首都师范大学子期实验小学

三、“开展单元整体教学”实验校名单

1.广东实验中学荔湾学校(第二小学部)

2.深圳市高级中学

3.珠海市斗门区实验中学

4.佛山市惠景中学

5.翁源县龙仙第一小学

6.华南师范大学附属河源江东星河学校

7.河源市源城区啸仙中学

8.平远县平远中学

9.大埔县家炳第一中学

10.博罗县华侨中学

11.汕尾市林伟华中学

12.中山市第二中学

13.中山市丽景学校

14.江门市第一中学景贤学校

15.廉江市第一中学

16.信宜市第三中学

17.连州市连州中学

18.佛冈县第四小学

19.饶平县钱东镇中心小学

20.潮州市潮安区金骊中学

21.饶平县钱东初级中学

22.潮州市绵德小学

23.揭西县河婆中学

24.郁南县平台镇初级中学

四、“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实验校名单

1.广州市花都区秀雅学校

2.深圳市龙岗区麓城外国语小学

3.深圳市盐田区梅沙未来学校

4.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盐田山海学校

5.深圳亚迪学校

6.深圳市龙华区民治中学教育集团初中部

7.深圳实验学校小学部

8.珠海市第一中学平沙校区

9.汕头市六都中学

10.汕头市澄海实验小学

11.南澳县云澳中学

12.汕头市澄海中学

13.广东省南澳县南澳中学

14.佛山市第九小学

15.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中心小学

16.东源县第五小学

17.五华县田家炳中学

18.中山市弘科未来学校

19.江门市蓬江区丰泰小学

20.阳春市实验中学

21.茂名市崇文学校

22.信宜市第六小学

23.肇庆市第四小学

24.连南瑶族自治县顺德希望小学

25.潮州市湘桥区昌黎路小学

26.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第一小学

五、“推进青少年阅读活动”实验校名单

1.广州市启明学校

2.广州市第二中学

3.广州市真光中学

4.南方科技大学附属坪山学校

5.深圳外国语学校(集团)

6.珠海市金湾区平沙实验小学

7.汕头市龙湖区丹霞小学

8.南雄市第一中学

9.翁源县龙仙中学

10.丰顺县东留中学

11.丰顺县汤坑镇第一中心小学

12.丰顺县丰顺中学

13.惠州市光正实验学校

14.鹤山市沙坪第三小学

15.阳江市阳东区实验学校

16.阳江市阳东区第一中学

17.湛江市坡头区第一小学

18.茂名市东湾学校

19.肇庆新区中心小学(肇庆鼎湖中心小学)

20.清远市清新区第二中学

21.普宁市占陇镇桥柱初级中学

22.云浮市云安区鲲鹏小学

23.新兴县翔顺育才学校

24.罗定第一小学

25.郁南县西江中学

六、“优化评价方式方法”实验校名单

1.广州市番禺区实验小学

2.深圳中学坪山创新学校

3.汕头市实验学校

4.英德市第一中学

5.潮州市湘桥区城西中学

6.郁南县都城镇中心小学

七、“强化学科实践”实验校名单

1.广州市南海中学

2.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育华小学

3.广州市增城区增城中学

4.深圳市光明区马田小学

5.珠海市第二中学

6.珠海市第一中学

7.汕头市第一中学

8.汕头市金山中学

9.佛山市高明区纪念中学

10.韶关市曲江区余靖小学

11.韶关市武江区东岗小学

12.和平县福和高级中学

13.惠州市惠阳区新圩镇中心小学

14.汕尾市城区田家炳中学

15.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香晖园小学

16.江门市新会第一中学

17.江门市第一中学

18.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附属阳西第二中学

19.湛江市麻章区第一中学

20.肇庆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

21.肇庆市第六中学

22.阳山县黄埔学校

23.饶平县第二中学

24.潮州市潮安区东凤镇实验学校

25.惠来县第一中学

26.云浮市云浮中学

八、“强化校本课程建设”实验校名单

1.广州市艺术中学

2.深圳中学

3.深圳市第二十二高级中学

4.深圳市大鹏外国语小学

5.乳源瑶族自治县第一小学

6.乳源瑶族自治县民族实验学校

7.龙川县第一中学

8.五华县第一小学

9.惠州中学

10.江门市培英高级中学

11.阳春市第一中学

12.阳江市阳东正雅学校

13.茂名市第五中学

14.肇庆宣卿中学

15.清远市新北江小学

16.连州市北山中学

17.揭阳林超纪念中学

18.新兴县新城镇凤凰小学

19.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首都师范大学子期实验中学

九、“推进国家中小学平台推广应用”实验校名单

1.广州市番禺区市桥沙墟一小学

2.珠海市平沙第一中学

3.惠州市德威学校

4.中山市横栏中学

5.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附属阳西方正中学

6.茂名市博雅中学

7.怀集县第一中学

8.清远市清城区凤翔山湖北区学校

9.连南瑶族自治县民族高级中学

10.佛冈县第一中学

11.揭阳市实验小学

12.新兴县六祖镇集成中学

点击“阅读全文”,可跳转至广东省教育厅官网查看名单

:广东君


教育部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名单的通知教高函[2006]10号

教育部近日公布了首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名单,这是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的通知》(教高[2005]8号)进行的评审结果。 评审过程包括了网上初评、实地考察、终审评议和公示等环节,最终确定了物理、化学、生物、电子四个学科类别的68个中心为示范中心,名单附在通知中。 此次评选是“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升我国高校的办学质量和教育水平。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相关主管部门需高度重视,制定相关政策,增加投入,推动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形成国家级和省级两个层次的示范体系。 同时,鼓励区域内高校与国家级、省级示范中心进行交流与合作,发挥示范中心的辐射作用。 各高校应借此机会,结合自身情况,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强化实验室建设,提升实验教学队伍能力和实验室管理水平。 借鉴国家级和省级示范中心的优秀经验,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被选中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需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总结成功经验,提炼优质教学资源,开放教学网站,承担师资培训任务,并积极与国内外进行交流与学习,引进先进的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理念,进行深度研究,引领实验教学改革新趋势,为全国高校的实验教学提供有力的示范与指导。

云南财经、山西财经、安徽财经、哈尔滨商业大学哪个会计专业比较好?

山西财经大学是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为特色和优势学科,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为主干学科,经、管、法、文、理、工、教相互支撑的多科性财经大学。 学校始建于 1951年,前身是山西省银行、财政、供销合作、商业和粮食五所干部学校。 1958年9月,五所干部学校合并成立山西财经学院,曾隶属山西省、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商业部和国内贸易部领导。 1984年12月,成立山西经济管理学院,隶属山西省领导。 1997年10月,山西财经学院和山西经济管理学院合并组建山西财经大学,实行省部共建共管。 2000年2月,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体制。 学校设有24个教学单位和32个学术研究机构。 现有政治经济学、金融学和统计学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4 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含MBA、MPA两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38个本科专业。 学校具有高校教师专业硕士学位培养资格和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可在15个本科专业授予双学士学位。 拥有3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和4个省级重点扶持学科,2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我校是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单位,金融学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高等学校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 学校面向全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招生,现有各类在校学生余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近人,研究生1400余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 17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92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80余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600余人。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人,省级中青年学科学术带头人10人、省级教学名师9人。 学校还聘请了120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客座或兼职教授,聘请了109名著名企业家担任硕士研究生校外指导教师。 学校位于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山西省会太原市,分坞城、迎泽和平阳三个校区办学,校园占地面积近1100亩,建筑面积近60万平方米。 拥有网络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计算机中心、体育场馆中心、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以及晋商与票号博物馆、ERP实验室、金融实验室、会计模拟实验室、商品学实验室和模拟法庭等现代化教学、科研和实验设施,图书馆馆藏图书235万余册。 学校始终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施“特色与综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专业基础厚、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我校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数学建模竞赛、ERP沙盘模拟对抗赛等活动中连续取得优异成绩。 建校57年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了10万余名大学毕业生。 学校重视科学研究工作,科研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 出版《山西财经大学学报(经济版)》、《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教版)》等学术刊物,主办“山西经济高峰论坛”。 近三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44项。 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专著65部,承担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3部。 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370余篇,其中被五大检索收录63篇。 获得省部级一等奖16项、二等奖39项、三等奖19项,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稳步提升。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选派教师到美、英、德、日等国家和地区学习深造或学术交流,与美国西北理工大学、法国西布列塔尼大学、日本关东学园大学等 30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与德国玛哥德堡大学、德国埃森经济与管理应用技术大学、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等开展了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项目。 我校政治经济学、金融学和统计学3个专业还具有接受一般访问学者资格。 山西财经大学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秉承“修德立信、博学求真”校训,弘扬“明礼诚信、艰苦创业”晋商精神,积极推进“三个转变”,大力实施内涵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为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学校现任党委书记为杨怀恩教授,校长为原梅生教授。 类型:财经隶属于:山西省教育厅国家重点学科:12个博士点:3个硕士点:37个云南财经大学创建于1951年,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已发展成为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法学、哲学、文学、理学、工学等学科协同发展的多科性省属重点大学。 学校位于昆明市区,占地1021亩。 学校现有硕士生、本专科等全日制学生余人。 教职工1300余人,专任教师800余人。 其中教授、副教授400余人,博士170余人。 有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1人,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1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0人,省级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4人,省高校教学科研带头人10人。 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448万元,藏书152万册,电子图书52万种,中外期刊2186种。 校园网现已覆盖所有工作、学习及生活场所。 学校下设19个学院、3个教学部和40多个专兼职研究机构,设有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及4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方向), MBA、MPA两个专业硕士点,拥有31个本科专业, 10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实验区项目,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9门省级精品课程,1个省级重点教学实验室。 形成了以本科培养为主,兼有硕士研究生、留学生培养和继续教育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面向全国招收硕士研究生,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收本科生。 建校以来,学校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7万余名专门人才。 近年来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3%左右,居云南省高校前列。 学校积极开展科学研究,2000年以来,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0项,省部级课题249项;出版专著、教材301部,发表科研论文5745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18篇;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奖励2项,省部级奖77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7项,教育部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主办有《云南财经大学学报》和《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两种公开刊物。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先后与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泰国、越南等10多个国家、地区的高校和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交流关系。 与美国库克大学、澳大利亚查理•斯窦大学合作举办学士学位教育项目;与法国蒙彼利埃高等商学院和瑞士温特图尔苏黎世学院联合培养本科生;与英国格林威治大学合作举办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2005年,学校被全国高等教育联合会评为“全国一流中外合作办学单位”。 学校大力加强素质教育,多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评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 2006年,学校获教育部全国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优秀奖,“蓝色力量协会”被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评为“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 2004年,学校女子篮球队闯进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篮球比赛决赛,获第14名;女子网球队分获全国大学生网球锦标赛第九届双打冠军,第十届团体季军,第十一届团体冠军、双打冠军和单打亚军。 “十一五”期间,学校将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紧紧围绕培养高素质经世致用人才的中心任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育现代大学精神,加快现代化进程,提高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深化内部改革,夯实发展基础,强化高水平学科专业、人才队伍、育人环境建设,提升教学、科研、服务和管理水平,努力把学校建成在云南有突出地位、在全国有鲜明特色、在国际上有较高知名度的高水平财经大学,为地方、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类型:财经隶属于:云南省教育厅国家重点学科:12个硕士点:45个学校于1959年5月经安徽省委批准创建,当时校址设在合肥市南门外原银行学校旧址(现中国科技大学东校区西院),学校规模800人。 1961年迁至蚌埠市交通路校区。 1965年学校由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接管,后更名为安徽商学院。 文革期间,一度被迫改办中专并先后更名为安徽省财经学校和安徽省供销商业学校。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满中华大地,同年12月国务院批准恢复安徽财贸学院,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与安徽省共同管理,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为主。 1983年学校本部迁至宏业路校区(现龙湖西校区)。 1984年交通路校区经商业部批准改为商业部安徽商业管理干部学院,安徽财贸学院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1987年“两院”分设,1992年9月“两院”正式合并组成新的安徽财贸学院。 学校先后隶属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商业部、国内贸易部。 2000年2月,国务院决定安徽财贸学院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安徽省政府管理为主,面向全国招生、就业。 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安徽财经大学,同年9月,学校迁入龙湖东校区。 安徽财经大学是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为主,跨文学、理学、工学、史学七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高等财经院校,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第二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是安徽省重点建设的大学。 学校位于淮河流域中心城市蚌埠市,现有三个校区构成,龙湖东校区、龙湖西校区坐落在风景秀丽的4A风景区龙子湖两畔,占地面积1521亩,建筑面积70.1万平方米,藏书近180万余册,电子图书52万册,各类中、外文期刊1700余种。 有计算机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实验室、语音室、体育馆、游泳池、室外运动场等完善的教学、体育设施以及实行公寓化管理的学生公寓,学习条件良好,生活环境优雅,荣获“安徽省园林式单位”,“安徽省高校学生公寓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不断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提升办学水平;坚持教学的中心地位,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坚持育人为本,践行“诚信博学,知行统一”的校训,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坚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立足安徽,面向全国,为区域和行业发展做出贡献;坚持发挥优势,突出办学特色,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逐步提高。 目前,学校设有13个学院,2个教学部,3个校直属研究机构,10个院所合一的研究机构,40个本科专业,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3个专业学位授予点:工商管理硕士(MBA)、法律硕士(JM)、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2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拥有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4个、省重点学科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省教改示范专业4个、省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精品课程22门。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学校为满足社会的需要,开拓了多渠道多层次的办学形式,改变了单一的普通本科制形式,实行研究生、普通本专科、函授、夜大学、干训生、自学考试等多形式多层次的培养制度。 学校面向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在校普通全日制本科生人,硕士生978人。 建校以来,共向社会输送了10万余名毕业生。 建校近50年来,学校的师资队伍不断壮大。 目前学校共有专任教师1070人,其中教授115人,副教授335人。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7人,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安徽省教学名师5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7人,安徽省高校拔尖人才2人,安徽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23人,安徽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6人。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经常举办全国性经济、管理类学术研讨会,聘有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授课,并选派教师赴日本、美国、意大利、德国、法国、加拿大、英国、奥地利、瑞士、丹麦、罗马尼亚、匈牙利等国家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进修、访问和攻读学位,积极推动与国内外院校之间的交流。 学校在抓好教育质量的基础上,教学科研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自2004年以来学校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551项,其中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等国家级项目40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00余篇,出版各类科研著作84部;获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成果奖30项;组织校外专家面向本科生举办学术报告175场。 学校学术期刊《财贸研究》成为2008~2009年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 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结果为优秀。 根据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研究所武书连、吕嘉、郭石林等的《2008中国大学评价》,在全国451所开设经济学专业的大学中,我校排名第45位;在全国572所开设管理学专业的大学中,我校排名第83名。 改革开放30年来,学校的各项建设都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新的世纪里,学校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秉承“诚信博学,知行统一”的校训精神,汲取传统商业文化的精髓,承接徽商文化和淮河文化的底蕴,顺应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始终坚持办学特色、立足安徽面向全国,为区域和行业发展做贡献,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经济、管理类学科优势突出,在同类院校中特色鲜明,省内一流,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大学。 学校学科、专业设置情况如下: (一)授予硕士学位学科专业:应用经济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含10个二级学科点:产业经济学、金融学、统计学、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数量经济学、国防经济),管理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含4个二级学科点:会计学、企业管理学、旅游管理学、技术经济及管理学),14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政治经济学、世界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国际法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美术学、专门史、农业经济管理学、社会保障学、情报学),三个专业硕士授予点:工商管理硕士(MBA)、法律硕士(JM)、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二)本科专业: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金融学、贸易经济、保险、金融工程、税务、投资学、法学、国际政治、汉语言文学、英语、新闻学、广告学、绘画、艺术设计、动画、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审计学、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国际商务、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 第二学士学位专业:工商管理、法学。 (三)7个省级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国际贸易学、金融学、财政学、企业管理学。 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财政学。 4个省级教改示范专业: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财政学。 类型:财经隶属于:安徽省教育厅国家重点学科:7个硕士点:30个哈尔滨商业大学始建于1952年,是中国第一所多科性商业大学,1958年经教育部批准开始本科教育,1982年开始研究生教育,是黑龙江省重点建设的十所大学之一。 2006年在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学校坐落在北方名城哈尔滨市,分南北两个校区,南校区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通达街138号,北校区位于哈尔滨市松北区学海街1号。 学校占地总面积为113.17万平方米,校舍总面积60.03万平方米。 学校设有17个学院、2个教学部,31个科研所(中心),现有本科专业45个,隶属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法学、文学等学科门类。 另设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第二学士学位专业及会计学、市场营销、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等辅修专业。 学校是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有中药学(一级学科)、产业经济学、食品科学3个博士点,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药物研究所);有一级学科硕士点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3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MBA)1个;拥有1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制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商品学、会计学等5个国家特色专业;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食品科学与工程、抗肿瘤药物);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产业经济学、食品科学、中药学、企业管理、会计学等10个省级重点学科;旅游管理、商品学、会计学、工商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财政学10个省级重点专业。 学校现有教职工1550人;专任教师1115人,其中教授141人,副教授301人。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19人,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12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2人,博士生导师11人,省级教学名师4 人。 学校聘请社会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为兼职教授,常年聘请英、日、俄外国专家,是经国家批准的接受外国留学生的院校之一。 目前在校研究生、本、专科学生余人。 建校55年来,学校总计为社会培养了7万余名各类专业人才,其中许多人已成为著名专家学者、成功的企业家和优秀的党政管理干部,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学校建校以来,科学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50年代研制出中国第一台饺子机,为饺子成为中式快餐和产业化做出了贡献;60年代首创我国三大会计记账方法之一“财产收付记账法”,是新中国使用长达30年适用于各行业的会计记账方法;80年代最早提出了东北亚经济圈协作开发的学术理论,为东北亚经济圈的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90年代建立了全国高校第一所货币金融博物馆,推出一批有影响的科研成果;90年代后期完成的“商业自动化技术集成及示范工程” 填补了国内商业自动化研究的空白,获国家国内贸易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近几年来,学校在法经济学交叉学科、现代流通理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抗肿瘤药物、绿色食品战略管理、食品研发等方面研究成果显著,为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做出贡献。 “十五”期间,学校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攻关项目、教育部项目等56项。 科研成果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04项。 出版专著和教材304部,其中专著200余部。 学校公开出版的刊物有《商业研究》、《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和《物流科技》等4种学术期刊,其中《商业研究》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学校先后与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家的22所高校建立合作交流关系。 与英国利兹大学、龙比亚大学、泰晤士河谷大学开展本科生2+2联合培养。 学校与俄罗斯的新西伯利亚国立技术大学、太平洋国立经济大学、哈巴罗夫斯克经济法律学院以及日本海洋大学、韩国灵山大学和中部大学等开展了多项科研合作。 类型:财经隶属于:黑龙江省教育厅国家重点学科:10个博士点:3个硕士点:38个

北京市最好中学排名

北京市最好中学排名如下:

一、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是全日制完全中学。 成立于1950年,是享誉中外的著名中学。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先后被授予“北京市高中示范校”、“全国劳技教育先进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等称号,2007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拥有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分校,以及开展国际课程的人大附中西山学校等多家知名分校。

二、北京市第四中学。

北京市第四中学,简称北京四中,是北京市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也是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北京四中建于1907年,初名为“顺天中学堂”,1949年改名为“北京市第四中学”,2002年9月被北京市教委认定为北京市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同年增设国际部。 2005年与北海中学合并,恢复初中招生。

2008年民族团结中学部分教师并入我校,2015年与63中合并。 现有高中部、初中部、广外校区、复兴门国际校区四个校区。

三、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创建于1917年,前身为师大女附中。 学校是北京市首批示范性高中,中国教育部和北京师范大学进行中学教育改革的实验基地。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分设本校区(高中)和分校区(初中),本部占地面积.26平方米,建筑面积.7平方米;分校建筑面积平方米。 学校有高中32个教学班,初中2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453人;外国留学生107人。

四、北京大学附属中学。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是北京大学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校也是北京市重点中学、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全国先进体育传统基础学校。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成立于1960年,前身为1951年开办的“清华大学附设工农速成中学”;1957年,“清华大学附设工农速成中学”改制为“北京市104中学”;1960年,“北京市104中学”改为“北京大学附属中学”。

五、北京市十一学校。

北京市十一学校,是一所由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主管的公立完全中学,学校是北京市综合改革实验学校,国家深化基础教育学校办学体制改革试验项目学校。

学校前身是1952年建立的新北京十一小学,1962年更名为北京市十一学校,1993年,实行国有民办制模式。 2009年学校回归公办。

连续 年国产手机市场份额第一 vivo 3.75
现在他们的主帅也很优秀 伊拉克主帅 韩国足协曾邀请我执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