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8月16日海珠区广纸AH050314地块等上架后,今日(8月21日)上午,广州再挂牌琶洲南三宗宅地,均在广州今年第三批宅地供应清单之列。
伴随近日第三批宅地供应清单曝光,高达50宗宅地引起公众聚焦关注。在昨日(8月20日)下午,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开发利用处、广州市土地开发中心、广州市委网信办等部门举行广州土地出让推介工作媒体座谈交流会,相关人士在会上指出,50宗地不一定全在今年挂牌,“公示出来是给开发企业提供更多的选择”。
据介绍,接下来,广州供地多集中在中心区,且会降低容积率,甚至可能会有容积率低于1的地块供应。
琶洲南三宅地上架,楼面地价4.25万至4.3万/
今日上午挂牌的琶洲南三宗宅地,前身为商务用地,于今年7月中旬修改控规。
早在2022年6月,《琶洲南区城市设计深化及控制性详细规划》优化方案中,就曾提出新增13宗纯住宅用地和5宗涉宅用地,由此该片区住宅用地由1宗增至14宗,涉宅用地由0宗增至5宗,商业用地由3宗增至12宗,商务用地由0宗增至21宗。
今天挂牌的三宗琶洲南宅地位于琶洲南TOD东侧,北侧是黄埔涌,与琶洲会展中心隔涌相望,西侧为赤沙茅园岗大街。据称,已有超20家开发商对地块有意向。
三宗地中,楼面地价最低的1宗为42500元/㎡;另有两宗楼面地价为43000元/㎡。其中,海珠区琶洲南区AH090402地块宗地面积32965(其中出让宗地面积27055)㎡,计算容积率建筑面积67638㎡,挂牌起始总价287462万元,竞得人需配建幼儿园;海珠区琶洲南区AH090403地块宗地面积17283(其中出让宗地面积14489)㎡,计容建面36223㎡,挂牌起始总价155759万元;海珠区琶洲南区AH090404地块,16348(其中出让宗地面积13658)㎡,计容建面34145㎡,挂牌起始总价146824万元。三宗地合共起拍总价约为59亿元,竞买人须承诺配合履行“交房即发证”服务模式。
接下来,广州中心还有更多低容积率宅地出让
截至今日,广州今年以来挂牌并成交的6宗宅地中,有4宗均位于中心区(天河2宗,海珠荔湾各1宗)。于近期挂牌及近日公示的第三批供地中,亦以中心区用地居多。细数第三批50宗地,有31宗地在中心六区,公认的属于城市中心的有29宗,且涉及金融城、琶洲、智慧城、白鹅潭、白云新城、大坦沙等板块。
在昨日举行的推介会上,相关部门人士重点推介了天河区南方面粉厂地块、琶洲南三宗地,及罗冲围发电厂地块。
南方面粉厂地块即金融城西区临江大道北侧地块,亦在今年8月初调整控规,从商务办公用地变身集居住兼容商业商务办公用地,工作人员推介道,“该地块景观与侨鑫汇悦台一样”。而针对琶洲南三宗地,则指出“景观与赤沙TOD一样”。罗冲围发电厂地块则为广州首宗“做地”出让地块,计容建面20万㎡,西面一线临江。
去年12月底,海珠区琶洲西区AH040331地块在竞拍中从起拍楼面地价4万+跃升至7万+,单价捅破广州楼面地价天花板,该地块容积率5.26。相关部门人士表示,在考察杭州等城市之后,广州如今在市中心也会有低容积率地块推出,比如此次推出的琶洲南三宗地就是容积率仅2.5,将挂牌的嘉禾望岗地块容积率更只有2.0,“这在以前是很难想像的”。
相关人士表示,在接下来的供地中,容积率下调将是趋势,“甚至还会有低于容积率1的地块”。
针对第三批供地多在中心区,相关部门人士表示,此举是从多维度考察市场之后作出的决策,“90%的客户买涨不买跌,我们希望推出更多有终端买单的地块”,“群众想在哪里买房,我们就在哪里卖地”。
“不会迎合市场而降价”,第三批50宗地未必全部都推出
相对往年,广州今年上半年宅地成交降至低位。相关部门人士表示,这是政府有意为之,目的是给到企业、市场相应的去化时间。包括第三批供地公示50宗,也是为了给企业提供更多的选择,不一定都在今年推出。在推地过程中会保持相对合理的间隔,“企业有潜在意向的,成交可能性比较大的地块会优先推出,会让市场保持相对合理的热度”。
值得关注的是,相关人士指出,如今降地价并不是一线城市发展的决策,广州不会以降地价来迎合市场,“因为降价将会影响到方方面面,所以会合理考虑周边楼盘的去化,绝不会以降价来实现卖地”。
针对今年4月底金融城东区两地块终止出让,相关人士表示是收回地块完善相应指标,在完善后还将重新挂牌。相关人士坦承,在接下来的供地中,不排除也会有地块流拍,“流拍本来就是正常的市场行为”。
而就即将推出的南方面粉厂地块,相关人士表示,该地块是为了吸引产业招商,引进高端人才而设,“地块产品面世以后绝对不是刚需盘”。
“广州毕竟是一线城市,是如今少有的人口净流入增长的城市,各种房产产品都要推出”。相关人士表示,广州土地出让部门和产业招商部门等一直保持良好沟通,既考虑到引入企业,也考虑到引入企业的核心员工最喜欢哪些城市,为产业招商引入的企业解决高端人才的居住问题,为他们匹配合适的住宅,这对广州的实体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相关人士表示,多年来,广州一直在优化营商环境,今年推出的地块在配套上相较往年更齐全,也推出更多净地,且从推地之始到开发,到销售终端提供全保姆式服务,让房地产开发企业能够轻装上阵,实现资金流正循环。同时,也推出从刚需到改善,高端化等产品,力求满足人们全周期的居住需求。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邱永芬
房地产专家称坚决不能取消预售制,你认可这个观点吗?
我不同意,我认为一定要取消预售制,可以避免今日业主们针对银行之汹汹局面。 。
因为停贷现象发生后,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金融风险,这当然是对的。 但置于购房者的角度讲,停贷其实不是引发金融风险的真正原因,楼盘停工才是最大的诱因。 事实上,一些业主之所以选择公开停贷,并不是摆烂,而是希望以这种方式推动自己购买的房子停工、烂尾的问题得到更多的关注,最终促成问题的解决。 图片光明网评论称,在以往的“救市”叙事中,我们多听到的是监管部门、开发商、银行的声音,而这一次,业主们的心声被更多人听到了。
这一方面表明,当前楼市的压力,已经真实地传递到了相当一部分业主的身上;另一方面,也在用一种现实的方式提醒开发商、银行及地方政府,不可低估房地产行业中业主们的博弈能力以及维权的行动力。 当然,业主们以停贷来倒逼停工楼盘复工,表明他们依然渴望拿回属于自己的房子,依然相信开发商和政府的处置能力,这实际上也说明最基本的信任和信心还在。 只要以实际行动呵护好这种信任和信心,结果就不至于太坏。
南方周末评论称,要解决问题,一种雷霆手段是取消期房预售,只能建成后现房销售。 或者继续改革预售,比如不是将全额房款一次性支付给开发商任其支配,而是先支付一定比例,在房屋交付时再支付部分,或可以按照工程进度逐步支付购房款,交付时付清:如果在房屋交付时再支付尾款,自付也好,用银行贷款也好,银行贷款合同此时生效、业主此时还款,可以避免今日业主们针对银行之汹汹局面。
外地人补缴社保即可买房,南京为了楼市有多拼
近日,网上流传南京再次调整楼市限购政策,允许非本市户籍人员通过补缴社保购房。
为此,中国新闻周刊致电南京市房地产市场交易中心,获悉外地户籍只要在南京连续缴纳6个月社保,即可开具购房证明,社保可以补缴,征缴方式不做区分。
不过,该中心工作人员也表示,目前这一政策并没有“官宣”,亦没有具体文件。
南京市住建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近日他们也接到不少针对补缴社保购房的咨询,但由于具体政策没有出来,他们也不清楚,“还是要去市政服务中心大厅和房地产市场交易中心的窗口,购房证明开得出来就能买”。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南京此举意在试探市场反应,“同时给自己留有余地”。
今年以来,随着房地产市场整体下行,各地稳楼市举措密集出台,从购房补贴、宽公积金、土拍款缓缴到补贴契税等,不一而足。
作为长三角中心城市之一的南京,其楼市一直以“稳健”著称,但此次传出允许外地购房者补缴社保即可购房,确实放出楼市限购松绑的信号。
此前多次出台调控政策
长三角地区一直以来是我国最重要的房地产市场之一。 据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商品住宅新房销售量15.65亿平方米,而长三角41城销售总量达3.47亿平方米,占比全国22.2%。
作为长三角“最强二线城市”的南京,其楼市重要性不言而喻。
据中国新闻周刊不完全统计,从今年4月以来,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南京已先后十余次出台楼市调控政策。
如在调整限购方面,允许工作地点在限购四区内(鼓楼、玄武、蓁淮、建邺)的南京本地居民,在原有限购套数上,可多购一套二手住房。 同时,对限购四区外的地区,大范围放开新房及二手房限购。
限售政策也进一步放开,由此前取得《不动产权证》满三年后方可上市交易,调整为自合同备案之日起满三年后即可上市交易。
此外,在首付比例和公积金额度上也有放开。 其中,名下有多套房的,房贷已结清,新购房首付只需五成,利率可以按首套执行;首次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第二套房,住房公积金最高可贷额度调整至50万元/人、夫妻双方100万元/户。
至于针对外地购房者的限制,其实在4月27日,南京就已做调整,将“3年内在南京连续缴纳2年及以上社保或个税”的购房门槛,降低为“1年内在南京累计缴纳6个月社保或个税”,但明确规定社保不可补缴,且离异买房仍追溯两年内家庭购房记录。
此次南京再度释放消息,允许外地购房者通过补缴社保的方式,购买部分区域房子。 在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看来,这说明南京对购房政策进一步放松,有助于外来人口购房门槛的降低和购房需求的积极释放。
“这也说明此前南京密集的楼市调控政策,对市场提振效果并不明显。 ”严跃进进一步解释道。
从“一房难求”到无人问津
据同策研究院数据,今年3、4月份,南京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分别为69万和62万平方米,同比分别下降59.49%和63.33%,下降幅度较大,且呈扩大趋势。
南京市房地产学会副会长李子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谈到,南京的房地产经过这么多年发展,一直表现得较为稳健,其涨跌基本上和大部分一线、强二线城市保持同频共振的节奏。 但从去年8月起,南京楼市成交量开始下滑,整体处于下行态势,疫情又加剧了这一现状。
李子墨认为购房者的信心和楼市有着立竿见影的联系,楼市要稳定发展,首先要提振市场信心。
与此同时,作为长三角城市群龙头的上海,因疫情封控,整个楼市交易停摆近2个多月,也波及了周边城市。
“江苏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房企总部或区域总部在上海。 ”李子墨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一些房企负责人由于被封控在上海,导致部分项目无法正常运转,甚至一些交易链条被阻断。
他说,最初只是南京郊区板块卖不动,现在蔓延到南京最热门的“辣子鸡”板块江北核心区,整个市场显得尤为冷清。
疫情的多点蔓延也令南京在一定程度上错失了“金三银四红五”修复行情的最佳时机。
在南京从事地产中介的门店经理周立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去年南京某热门楼盘曾经出现“万人摇号”的场景,即便开发商要求八成首付,依然“一房难求”,但同一个楼盘,现在首付降到三成,却无人问津。
可以说,南京楼市去年的火热与今年的冷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周立谈到,外地购房者可以补缴社保购房的消息传出后,找他咨询的人有所增加,但没有预期中的“爆火”场景出现。
“即便一些客户认为房子仍具投资保值属性,现在也不会轻易出手。 ”在周立看来,新信号短期内不会对楼市造成太大影响。
同时,由于近期南京频频松绑限购限售政策,市场上二手房库存量有所增加。 周立认为,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会是买方市场,“对于大部分楼盘业主而言,想要快速卖房,或许只有降价一条路”。
土拍罕见遇冷
市场萎靡不振的同时,南京土拍同样遇冷。
在今年4月22日,南京首轮土拍中,20幅地块中有8宗底价成交,6宗流拍,只有3宗地块触及最高限价。
首场土拍以前所未有的惨淡收场,且在拿地的房企中,多为央企、国企,民企的身影已愈发鲜见。 舆论认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民企的生存、资金压力更为艰巨,拿地难度更大。
2021年南京土地出让收入达到2100亿元,土地财政的依赖度(卖地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100%。
有分析指出,土地出让金依然是当下地方财政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尤其在多轮疫情冲击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土地成交不振直接影响地方财政收入。
“南京今年卖地指标估计和去年差不多,但今年首轮土拍才成交191.75亿元,年化完成度只有预期的20%左右。 ”李子墨认为,这将会对第二轮土拍造成很大压力。
之前不少业内人士在首轮土拍结果出来后,已预估在第二次土拍之前,南京可能会加码出台救市新政,进一步刺激市场。
事实上,此次楼市新信号被释放出来的同时,也正是南京第二批集中供地的阶段。
据悉,南京将于7月12日进行第二次土拍,预计出让44宗商品住宅地块,总出让面积196.9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52.36万平方米,总起价755.8亿元。
在这44幅商品住宅地块中,有13宗地块实行“差异化定价”,即不设毛坯限价,但其余31宗地块将继续实行毛坯限价政策。 不过,多个片区的限价有所上调。
如南部新城大校场宅地的限价为元至元/平方米,而此前该区域的最高毛坯限价为元/平方米,上涨约3000元/平方米;河西南部的毛坯限价为元/平方米,较之前上涨了1650元/平方米;而河西中部宅地的毛坯限价高达元/平方米,刷新了南京毛坯限价纪录。
严跃进认为,这些住宅用地限价的上涨,意味着当前南京在供地方面的政策较之前更开放。
他说:“南京对于楼市政策的进一步放松,多少会对房企产生一些影响,即房企的拿地会和后续市场的预期挂钩。 若是房屋销售市场有提振的空间,那么后续拿地方面积极性自然会增加,有助于市场信心从销售端传导到供给端。 ”
触底回暖并不易
在江苏兰亭企业咨询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南京资深地产人王大国看来,当下南京楼市发展还面临着两大短板:人口与位置。
人口是一个看似长远却能影响楼市和房价的根本性力量。 王大国认为,南京想要扭转楼市萎靡态势,还需重视人口红利。
但这些年,南京对人口的控制一直较为严格。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11月1日,南京常住人口达到931.47万人,与“六普”相比,10年间全市常住人口只增加了131.10万人。 虽然增加的人口并不算少,但与其他强二线城市相比,就多少显得有些逊色。
这期间,西安增加了448.51万人,成都增加了581.89万人,广州则增加了597.58万人。
有分析认为,南京的地理位置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发展。
南京被戏称为“徽京”,地处苏皖交界地带,北西南三面被安徽包围。 因此,南京都市圈是一个跨省城市群,涵盖江苏省的南京、镇江、扬州、淮安、常州的溧阳和金坛,以及安徽省的马鞍山、滁州、芜湖、宣城等地。
王大国认为,这为南京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发展。
“中国的行政体制对经济发展影响巨大,安徽城市不可能处处迎合南京,且相连的滁州、马鞍山、芜湖等城市发展程度并不如南京,就目前来看,更多的是通过南京带动周边城市发展。 ”王大国认为,难以与周边城市形成协同发展局面,也限制了南京楼市更好发展。
因此,他建议南京在松绑楼市的同时,出台更多人才购房政策,吸引更多优质人才落户南京,进一步增强城市竞争力。 与此同时,加强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并减少对楼市高端产品的过多干预。
“应该让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差异化成为常态,让低收入人群有所居的同时,允许高收入人群在市场化中根据自身需求匹配合适的产品。 ”王大国说。
他认为,南京科教文卫发达,交通枢纽位置突出,制造业产业链齐全,且有着庞大的中产阶级群体,只要限购政策能进一步松绑,楼市便能逐渐回暖。
李子墨也认为,南京房地产市场有政策托底,不可能再大跌,“但目前形势依然非常严峻”,楼市真正触底后,回暖恐怕不容易。
(应受访者要求,本文周立为化名)
外地人补缴社保即可买房,南京为了楼市有多拼
近日,网上流传南京再次调整楼市限购政策,允许非本市户籍人员通过补缴社保购房。
为此,中国新闻周刊致电南京市房地产市场交易中心,获悉外地户籍只要在南京连续缴纳6个月社保,即可开具购房证明,社保可以补缴,征缴方式不做区分。
不过,该中心工作人员也表示,目前这一政策并没有“官宣”,亦没有具体文件。
南京市住建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近日他们也接到不少针对补缴社保购房的咨询,但由于具体政策没有出来,他们也不清楚,“还是要去市政服务中心大厅和房地产市场交易中心的窗口,购房证明开得出来就能买”。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南京此举意在试探市场反应,“同时给自己留有余地”。
今年以来,随着房地产市场整体下行,各地稳楼市举措密集出台,从购房补贴、宽公积金、土拍款缓缴到补贴契税等,不一而足。
作为长三角中心城市之一的南京,其楼市一直以“稳健”著称,但此次传出允许外地购房者补缴社保即可购房,确实放出楼市限购松绑的信号。
此前多次出台调控政策
长三角地区一直以来是我国最重要的房地产市场之一。 据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商品住宅新房销售量15.65亿平方米,而长三角41城销售总量达3.47亿平方米,占比全国22.2%。
作为长三角“最强二线城市”的南京,其楼市重要性不言而喻。
据中国新闻周刊不完全统计,从今年4月以来,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南京已先后十余次出台楼市调控政策。
如在调整限购方面,允许工作地点在限购四区内(鼓楼、玄武、蓁淮、建邺)的南京本地居民,在原有限购套数上,可多购一套二手住房。 同时,对限购四区外的地区,大范围放开新房及二手房限购。
限售政策也进一步放开,由此前取得《不动产权证》满三年后方可上市交易,调整为自合同备案之日起满三年后即可上市交易。
此外,在首付比例和公积金额度上也有放开。 其中,名下有多套房的,房贷已结清,新购房首付只需五成,利率可以按首套执行;首次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第二套房,住房公积金最高可贷额度调整至50万元/人、夫妻双方100万元/户。
至于针对外地购房者的限制,其实在4月27日,南京就已做调整,将“3年内在南京连续缴纳2年及以上社保或个税”的购房门槛,降低为“1年内在南京累计缴纳6个月社保或个税”,但明确规定社保不可补缴,且离异买房仍追溯两年内家庭购房记录。
此次南京再度释放消息,允许外地购房者通过补缴社保的方式,购买部分区域房子。 在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看来,这说明南京对购房政策进一步放松,有助于外来人口购房门槛的降低和购房需求的积极释放。
“这也说明此前南京密集的楼市调控政策,对市场提振效果并不明显。 ”严跃进进一步解释道。
从“一房难求”到无人问津
据同策研究院数据,今年3、4月份,南京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分别为69万和62万平方米,同比分别下降59.49%和63.33%,下降幅度较大,且呈扩大趋势。
南京市房地产学会副会长李子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谈到,南京的房地产经过这么多年发展,一直表现得较为稳健,其涨跌基本上和大部分一线、强二线城市保持同频共振的节奏。 但从去年8月起,南京楼市成交量开始下滑,整体处于下行态势,疫情又加剧了这一现状。
李子墨认为购房者的信心和楼市有着立竿见影的联系,楼市要稳定发展,首先要提振市场信心。
与此同时,作为长三角城市群龙头的上海,因疫情封控,整个楼市交易停摆近2个多月,也波及了周边城市。
“江苏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房企总部或区域总部在上海。 ”李子墨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一些房企负责人由于被封控在上海,导致部分项目无法正常运转,甚至一些交易链条被阻断。
他说,最初只是南京郊区板块卖不动,现在蔓延到南京最热门的“辣子鸡”板块江北核心区,整个市场显得尤为冷清。
疫情的多点蔓延也令南京在一定程度上错失了“金三银四红五”修复行情的最佳时机。
在南京从事地产中介的门店经理周立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去年南京某热门楼盘曾经出现“万人摇号”的场景,即便开发商要求八成首付,依然“一房难求”,但同一个楼盘,现在首付降到三成,却无人问津。
可以说,南京楼市去年的火热与今年的冷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周立谈到,外地购房者可以补缴社保购房的消息传出后,找他咨询的人有所增加,但没有预期中的“爆火”场景出现。
“即便一些客户认为房子仍具投资保值属性,现在也不会轻易出手。 ”在周立看来,新信号短期内不会对楼市造成太大影响。
同时,由于近期南京频频松绑限购限售政策,市场上二手房库存量有所增加。 周立认为,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会是买方市场,“对于大部分楼盘业主而言,想要快速卖房,或许只有降价一条路”。
土拍罕见遇冷
市场萎靡不振的同时,南京土拍同样遇冷。
在今年4月22日,南京首轮土拍中,20幅地块中有8宗底价成交,6宗流拍,只有3宗地块触及最高限价。
首场土拍以前所未有的惨淡收场,且在拿地的房企中,多为央企、国企,民企的身影已愈发鲜见。 舆论认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民企的生存、资金压力更为艰巨,拿地难度更大。
2021年南京土地出让收入达到2100亿元,土地财政的依赖度(卖地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100%。
有分析指出,土地出让金依然是当下地方财政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尤其在多轮疫情冲击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土地成交不振直接影响地方财政收入。
“南京今年卖地指标估计和去年差不多,但今年首轮土拍才成交191.75亿元,年化完成度只有预期的20%左右。 ”李子墨认为,这将会对第二轮土拍造成很大压力。
之前不少业内人士在首轮土拍结果出来后,已预估在第二次土拍之前,南京可能会加码出台救市新政,进一步刺激市场。
事实上,此次楼市新信号被释放出来的同时,也正是南京第二批集中供地的阶段。
据悉,南京将于7月12日进行第二次土拍,预计出让44宗商品住宅地块,总出让面积196.9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52.36万平方米,总起价755.8亿元。
在这44幅商品住宅地块中,有13宗地块实行“差异化定价”,即不设毛坯限价,但其余31宗地块将继续实行毛坯限价政策。 不过,多个片区的限价有所上调。
如南部新城大校场宅地的限价为元至元/平方米,而此前该区域的最高毛坯限价为元/平方米,上涨约3000元/平方米;河西南部的毛坯限价为元/平方米,较之前上涨了1650元/平方米;而河西中部宅地的毛坯限价高达元/平方米,刷新了南京毛坯限价纪录。
严跃进认为,这些住宅用地限价的上涨,意味着当前南京在供地方面的政策较之前更开放。
他说:“南京对于楼市政策的进一步放松,多少会对房企产生一些影响,即房企的拿地会和后续市场的预期挂钩。 若是房屋销售市场有提振的空间,那么后续拿地方面积极性自然会增加,有助于市场信心从销售端传导到供给端。 ”
触底回暖并不易
在江苏兰亭企业咨询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南京资深地产人王大国看来,当下南京楼市发展还面临着两大短板:人口与位置。
人口是一个看似长远却能影响楼市和房价的根本性力量。 王大国认为,南京想要扭转楼市萎靡态势,还需重视人口红利。
但这些年,南京对人口的控制一直较为严格。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11月1日,南京常住人口达到931.47万人,与“六普”相比,10年间全市常住人口只增加了131.10万人。 虽然增加的人口并不算少,但与其他强二线城市相比,就多少显得有些逊色。
这期间,西安增加了448.51万人,成都增加了581.89万人,广州则增加了597.58万人。
有分析认为,南京的地理位置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发展。
南京被戏称为“徽京”,地处苏皖交界地带,北西南三面被安徽包围。 因此,南京都市圈是一个跨省城市群,涵盖江苏省的南京、镇江、扬州、淮安、常州的溧阳和金坛,以及安徽省的马鞍山、滁州、芜湖、宣城等地。
王大国认为,这为南京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发展。
“中国的行政体制对经济发展影响巨大,安徽城市不可能处处迎合南京,且相连的滁州、马鞍山、芜湖等城市发展程度并不如南京,就目前来看,更多的是通过南京带动周边城市发展。 ”王大国认为,难以与周边城市形成协同发展局面,也限制了南京楼市更好发展。
因此,他建议南京在松绑楼市的同时,出台更多人才购房政策,吸引更多优质人才落户南京,进一步增强城市竞争力。 与此同时,加强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并减少对楼市高端产品的过多干预。
“应该让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差异化成为常态,让低收入人群有所居的同时,允许高收入人群在市场化中根据自身需求匹配合适的产品。 ”王大国说。
他认为,南京科教文卫发达,交通枢纽位置突出,制造业产业链齐全,且有着庞大的中产阶级群体,只要限购政策能进一步松绑,楼市便能逐渐回暖。
李子墨也认为,南京房地产市场有政策托底,不可能再大跌,“但目前形势依然非常严峻”,楼市真正触底后,回暖恐怕不容易。
(应受访者要求,本文周立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