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OPPO新一代影像旗舰OPPO Find X8系列正式发布,国内市场4199元起售。后续,Find X8系列也将在亚太、欧洲、拉美等市场陆续开售,这标志着OPPO的全球化进入了新阶段,持续在高端市场与苹果、三星展开较量。
当前,中国企业的全球化也正从追求规模进入到追求高价值的新阶段。OPPO不仅在全球商业版图上不断扩张,也在全球中高端手机市场上持续做大做强。自2009年从泰国起步,OPPO“出海”发展已历经15年,目前业务覆盖了全球五大洲的7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30万+家零售店,也是唯一能在海外市场跟三星掰手腕的中国手机厂商。
业内分析指出,OPPO式出海,为中国企业全球化提供了新样本。通过把“最好的全球化就是本地化”理念落深落实,为当地的消费者提供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产品与服务,OPPO筑就了独特的出海护城河。
国产手机如何在全球市场站稳脚跟?
从2009年进入东南亚到2018年踏上欧洲,再到2020年登陆拉美,十余年间,OPPO的海外市场拓展采用了务实的“渐进式路线”,持续做大做强。当前,OPPO约六成出货来自海外,海外市场是OPPO面向未来名副其实的关键增长引擎。
香港创业创新研究院院长曹仰锋分析指出,OPPO的国际化从东南亚开始,把获得亚太粮仓市场作为全球化的起步,把在中国的经验赋能到亚太市场这一高收益市场上。在东南亚市场取得成功之后,稳步开拓突破欧洲高势能市场,建立品牌高地。在此基础上,拓展拉美高潜能市场,把全球化经验赋能到高潜能市场。OPPO的全球化策略由易到难,由点到面,减少了试错成本,提高了成功率。
在产品策略上,OPPO不打价格战,选择为全球消费者提供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产品与服务,这在高端市场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根据Canalys数据,2024年二季度, OPPO在印度、泰国、越南、新西兰、比利时、葡萄牙等14个国家的500美元以上高价位段市场排名前三。
2024年二季度,Canalys数据显示,OPPO出货量在中国大陆市场排名第二;在越南、泰国、柬埔寨市场排名第一,在印尼市场排名第二;在墨西哥市场排行第四;在西欧市场排名第五,葡萄牙、芬兰、西班牙分别排名第二、第三、第四。
OPPO首席产品官刘作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OPPO已进入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是无论是在东南亚等优势市场,欧洲等成熟市场,还是拉美、非洲等新市场,我们都能看到全新的潜力。所以我们将把Find X8推向亚太、欧洲、拉美等更多的国家和地区销售。
Find X8 系列全球试金
刘作虎介绍,OPPO Find X8推向海外市场的背景计划,一方面是行业复苏,随着全球经济逐渐回暖,智能手机行业也迎来增长的新阶段;另一方面,高端市场呼唤新机,消费者对高端手机需求增加,但高端手机选择有限;Find X系列广受欢迎,Find X系列受欢迎度持续提升,2024H1同比上一代出货增长98%。
今年以来,全球手机大盘继续回温。IDC数据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4.0%,至3.161亿部,实现连续第五个季度的增长。这为今年下半年的强劲开局奠定了基础。
其中,600美金以上高端手机的市场需求增长尤为快速。根据Counterpoint Research的统计,2016年至2023年期间,600美金以上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6%,占智能手机总销量的份额增加了两倍,达到24%。
“全球市场是旗舰手机的试金石,高价位段手机在全球受欢迎,才有真正的含金量。未来将更多地把OPPO Find X8 这样的高端旗舰机推向全球。作为全球化企业典范,OPPO不打价格战,为全球提供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产品与服务。”刘作虎表示。
据悉,Find X8系列首发搭载全新一代OPPO潮汐引擎与MediaTek天玑9400旗舰芯片的最强性能能效技术组合,配合Find X8系列全新一代冰川电池,实现手感轻薄、帧率稳定、续航持久三种体验的共存。该机还将搭载双潜望长焦摄像头,并带来全新系统级AI交互一键问屏功能,通过在机身侧边按键,用户可快速启动小布助手,实现一键定制出行攻略、一键询问人物信息、一键帮写文案、一键转换文档等操作。
当前,高端手机市场主要被苹果、三星等品牌占据,技术迭代更新出现“挤牙膏”现象。此次OPPO Find X8直板旗舰在影像、AI等领域的创新突破,令其有资格与苹果、三星再次展开正面较量。随着OPPO Find X8系列10月24日面向全球发布,在亚太、欧洲、拉美等市场同步发售,OPPO有望在海外进一步夯实高端市场地位。
最好的全球化就是本地化
乘风踏浪十余载,OPPO的身影遍布了世界五大洲。曹仰锋认为,坚持“全球本地化”的策略,是OPPO全球化成功的关键之一。这一策略有效整合了“全球化”与“本地化”的优势,既能利用各个国家不同的资源禀赋,构建覆盖全球各地的价值创造网络,提高价值整合能力,又能结合各个国家独特的市场特征,推动本地化运营,一国一策,提高运营效率和敏捷力。
在生产制造方面,OPPO已在印度、印尼、土耳其、巴基斯坦、孟加拉、巴西、埃及 7 个国家投资建厂,进一步提升本地化生产能力。以印尼为例,OPPO印尼工厂的管理人员中95%以上是本地人,这不仅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还培养了本地人才。除了在本地建厂,OPPO还带领供应链企业共同扩展海外业务,约10家供应链企业配合OPPO在印尼建厂,生产电池、充电器等重要部件。
在销售服务方面,OPPO在全球拥有30万+家零售店,约6.5万销售服务人员,拥有 3300+线下售后服务门店,12000+客服人员提供可靠、多元的本地化服务。今年OPPO还将投入超6000万美元进行零售门店3.0 pro升级,预计2024海外将覆盖超过4300家3.0Pro升级门店。
此外,OPPO在部分海外市场采用了“厂商一体化”的进入模式,“厂”即为OPPO,“商”则为OPPO的代理商。通过合资成立公司,一级代理商与OPPO厂家相互持股,共担风险,共享利润,通过这种利益捆绑的模式,OPPO在海外迅速建立了其强大的分销渠道。
OPPO海外营销副总裁张洲川表示,OPPO信奉长期主义,致力于健康长久。“我们在十几年前已经拓展到海外,并且在海外的投资是持续的。这是长期投入的结果。”
展望未来,OPPO将对欧洲、南美等市场持续投入。“欧洲市场是公认的品牌高地,续约欧冠已给整个市场和行业传递了非常重要的信号,我们对欧洲非常坚定。巴西也是值得重视的市场。巴西有2.2亿人口,手机市场规模庞大。我们在巴西设有工厂和团队,会在当地长期发力。而在墨西哥,OPPO已经成为国内企业的标杆,受到行业认可。中国企业去墨西哥,会了解OPPO为何做得如此出色,并进行学习交流。” 张洲川称。
从中国走向海外,全球化发展是一个不断识别新机遇、克服新挑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OPPO不仅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更成为了中国企业全球化的新标杆。期待未来OPPO继续作为先行者,探索更多创新的出海路径,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零跑出海,知行合一
零跑的创始人和法人朱江明是我在造车新势力诸多大佬当中相当佩服的一个人。 1967年出生,20几岁创业,纯正技术男,带队研发的科技发明专利改变过安防行业,凭借亲手创立的大华股份,早已实现财务自由。
在2015年创立零跑汽车之后,却受尽了各路嘲讽。 首款车型S01在2018年亮相、2019年初上市,因为奇怪的长相和纯电动轿跑的定位,一度被认为是“外行人造车”的代表,并在最初一批新势力当中,处于最不被看好之列。
时间来到2023年11月份,零跑披露2023年10月交付台新车,同比增长159%,在新势力中位列头部。
10月中旬,零跑2023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其毛利率为1.2%,在产品定价极具竞争力的情况下提前达成毛利转正的目标;第三季度销量也实现了大增,完成交付台,同比提升24.5%,创季度交付历史新高;第三季度销售收入56.56亿,同比增长31.9 %。 此外,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持续流入。
零跑和朱江明拿到的,是非常典型的“低开高走”反转型剧本。
更为重磅的消息,也在密集的“好消息”中传来:10月26日,全球第四大(欧洲第二大)汽车集团Stellantis与零跑汽车宣布,前者投资约15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16亿元),以获取后者约20%的股权,并在其董事会拥有2个席位。
此外,Stellantis和零跑汽车将以51:49的比例,成立一家名为“零跑国际(Leapmotor International)”的合资公司,其将成为Stellantis集团的并表附属公司,并由Stellantis集团委任合资公司的首席执行官。
这是继大众宣布牵手小鹏之后的第二例全球巨头与中国造车新势力的合作——也就是说,欧洲前两大汽车巨头,都分别落实了他们在电动化赛道上的“下一步”。
Stellantis很多人听起来陌生,实际就是PSA集团和菲亚特克莱斯勒合并后的新公乱好司。 旗下品牌大家绝对耳熟能详——标致、雪铁龙、DS、Jeep、克莱斯勒、菲亚特、玛莎拉斯、欧宝等等在中国都极具知名度。
2019年,PSA和菲克集团两大巨头宣布合并,并在2021年正式以Stellantis的名字成立了新公司,合并之后,包括上述品牌在内,Stellantis在全球拥有多达14个品牌。
当然,身在中国,你可以理解这个目前尚未有中国名字的“巨无霸企业”在中国市场悉陪圆没太大影响力。 但放眼全球,Stellantis的2023年上半年财报显示,他们只用了半年就达成了332.7万辆的新车销量,实现了984亿欧元净营收和109亿欧元净利润。
一方面,投资15亿欧元对于Stellantis而言相当于“小菜一碟”,另一方面,这个资金雄厚的全球车企把对电动市场的欲望写在了脸上。
尤其是放在当下卷得利润率根本没眼看的中国新能源市场,Stellantis与零跑的合作,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形容,我会说:
世界上只有一种长期主义,那就是有钱。
这个结论来自于官宣合作后第二天的线上采访,受访对象是零跑汽车联席总裁武强。
几个关键的信息点:
1、在当下全球,电动车投资属于高度敏感的话题,Stellantis需要顶住外部压力,如美国和欧洲对中国车企的掣肘。 而传统顶级车企和中国电动车企联盟,意味着全球化潮流是不可逆转的。
2、零跑科技在中国的发展仍然是朱江明带领中国团队进行主导,双方合作目前的重点在于海外业务层面。 零跑科技不会在此次合作中丧失主导权。
3、明年第一季度会执行运营计划,明年中期开始通过全新网络向全球市场交付车辆。
4、零跑国际基于对未来的商业模式和思考,目前对全球市场销量的推演是:2024年2万台,2025年8万台。 2025-2026年可以达到10-11款车型规模。
5、零跑国际是一家注册在海外的国际公司,只做零跑品牌的车,不会利用Stellantis现有的品牌进行“贴牌睁塌”。
6、与Stellantis的合作,聚焦在新能源车型的产品销售上,以纯电车型为主,增程可做探索。
7、零跑国际不会在国外新建工厂,但可以选取Stellantis旗下的一些工厂或者是合作工厂来进行代工,组装生产这些在国外销售的车。
在整个采访中,我认为武强着重在强调的是两点:
一、即便是海外合资公司,零跑也依然坚持轻资产的模式,不建厂、不折腾。
二、零跑无论对和Stellantis“各管各”的中国市场,还是对和全球最能赚钱的跨国车企合资成立的全球公司,都具有高度的掌控权。
如果你像我一样了解零跑,就会清楚知道这家公司在实干、高效上有多大能力,所以“不建厂、不折腾”的轻资产模式,意味着即便是走向全球,零跑也依然坚持了务实品质、聚焦产品和销售的一贯作风。
企业价值观,并没有因为财大气粗的合作伙伴进入而改变。
而关于掌控权,基本上出现在每一个武强所回答的关键问题上。 比如他会直接表示Stellantis为代表的全球巨头选择和新势力深度合作,是“打不过就加入”。
比如强调说Stellantis最重要的作用是“零跑汽车的独家海外业务拓展”,但是,在什么国家开展业务、推进速度,依然是零跑主导的;而销售策略和宣发推广策略,则由双方共同讨论实施。
“零跑是借助资源,但具备掌控能力。”
上一次在“超级增程”发布会之后采访朱江明的时候,问到这次慕尼黑车展上非常重磅的话题就是欧盟明确表示将展开对于中国车企的反补贴调查,对于“出海”这件事零跑怎么看。
当时朱江明表现出超乎我预期的沉着和淡定,他说这个其实很正常,和外国品牌最早来到中国也要被限制、一定要合资一样,中国汽车走出去,“能带给对方什么”,这一点很关键。 回想起来,朱江明对于零跑如何出海早就胸有成竹,在慕尼黑车展上高调发布了四叶草架构和全新平台的C10新车,也正是和Stellantis官宣合作之前的一次完美“秀肌肉”。
对于零跑而言,海外业务将是未来一个主要业务。 武强说欧洲市场在新能源方面要比中国落后2-3年,电动化在海外市场的推进,必然是每一家全球化公司都会关注的一个重点。
“中国企业在海外销售无非是两种模式:要么自己开发渠道,要么通过合作渠道。 ”依靠Stellantis强大的网络和全球市场运营能力,成为零跑的独家海外业务拓展伙伴,自然是再合适不过、最为高效的一种做法。
在总结的时候,武强说的一句话和我之前文章的标题异曲同工。
他说,“零跑不是讲故事的公司,是干实事的公司。”
我当时写的标题是:“零跑的大饼不是画的”。
查姐总结
很多人拿零跑与Stellantis合作比做当年国外品牌在中国合资,是“以技术换市场”。 事实上了解中国造车新势力和全球汽车市场的人,都不会做这样的简单类比。
如果说交换的话,零跑这一次是典型的“以产品换市场”。
从Stellantis的过往中可以清晰看到,这家巨无霸跨国车企,也是地球上最会做生意的汽车企业。 可以类比的对象其实并非大众,而是通用。 因为Stellantis是少见的、并未将集团名称用作任何车型作为汽车品牌的大型汽车集团。
最初关于两大集团合并后成立新公司的新闻通稿中显示,“Stellantis立志成为最伟大而非规模最大的汽车集团,将持续为利益相关方和经营地所在的社会创造价值。”
事实上从营收规模和净利润水平上也可以看到,他们非常善于“持续为利益相关方和经营地所在的社会创造价值”。
对于零跑而言,这样的合作伙伴再合适不过。 基于朱江明对企业高度掌控的风格,我认为他们并不适合任何一家擅长说情怀和讲故事的全球汽车企业。
而用浙江话来说,和零跑合作需要“拎得清”,清晰目标马上干,你做你的专业,我干我的专业,优势互补、价值观一致。
Stellantis在我看来,几乎是放眼全球最适合零跑的合作伙伴。 作为全球最赚钱、最具经营效率的全球化汽车集团之一,“高效和具备成本优势”是双方极为重要的价值契合点。
我的这个感觉,在Stellantis集团CEO唐唯实的采访中得到验证,他说“通过本次战略投资,Stellantis集团商业模式中的一个盲点将得到解决,并将通过零跑汽车的竞争力在中国和其它市场获利。”
在中国,20%的股份将令Stellantis和零跑一起摘下毛利转正之后下一步逐步盈利的果实;而在Stellantis所擅长的中国以外市场上,纯电动车的销售规模,将从零跑开始逐步扩大。
资料显示:Stellantis拥有20%的欧洲市场份额,26%的北美洲份额,26%的拉丁美洲市场份额,和15%的中东市场份额,客户遍布全球130多个国家,并在30多个国家开展生产制造业务。
有足够多的钱进行核心技术的研发与产品落地、找到相应的市场进行高质量销售与获利——汽车行业作为一个长周期、高投入行业,其实不管故事讲的再动听、改变世界的信念有多强烈,其核心运转逻辑,也不外乎如此:
有钱-研发-造好车-找到市场-卖出去-获利-有钱-研发……
世界上只有一种长期主义,那就是有钱。 一直吹一直亏,活都活不下去,谈什么长期主义。
所以看到中国市场在2023年进入疯狂卷价格的漩涡,作为观察者而言难免会感到非常的担忧:长此以往,面对巨额亏损的企业研发费用从何而来?面对五年、十年以后具备高度不确定性的市场,只看当下你死我活的企业们真正准备好新产品和新技术来应对了么?
不讲故事,只干实事的零跑,无论在国内还是“出海”,都体现出高度的“知行合一”。
而对于Stellantis而言,武强说他个人非常反对说“传统老牌不行了”的说法,因为Stellantis和零跑合作、大众和小鹏合作,其实正说明传统大企业对于自身认知非常清醒,很清楚下一步怎么做是最合适的。
不妄自菲薄,也不盲目自大。 希望中国市场尽早从一损俱损的价格战中走出来,希望接下来我们能够看到更多这样核心是实干、目标是获利以及长期活下去的案例。
最后,我要为零跑“不考虑贴牌、就卖零跑车”叫好。 因为这一次合作,不仅技术不会丢,中国人的品牌也不会丢。 我相信通过实干而不是画饼,中国汽车品牌在全球必有一席之地。
文|赵小查
图|网络
致同黄志斌认为中资企业“走出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致同全国国际服务线管理合伙人黄志斌在采访中表示,随着郑银中国企业全球视野的逐渐建立,企业对出海的重视度在变高,已逐步由“可选项”变为“必选悉隐项”,而出海策略也在持续调整中。 “中欧通”等举措的推出,为中国企业带来全新机睁丛厅遇,将揭开中国企业全球化进程的新篇章。
企业不出海就出局?律所不涉外就内卷?中国律所涉外法律服务布局正在抢滩
在全球化加速的背景下,涉外法制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企业“走出去”战略成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在中国企业不断拓展海外市场的背景下,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的法律服务需求激增。 律所的涉外法律服务能力成为企业国际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保障。 近年来,涉外法治服务建设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使得涉外法律服务需求更加迫切。 数据显示,与2018年相比,我国律师事务所境外分支机构数量增长率高达47.5%,这反映出律所对国际化进程的积极响应和深度参与。 律所和律师作为涉外法治业务的重要载体,需要紧跟时代潮流,深入研究和适应国际法律规则,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专业素养,加大涉外法律服务布局。 通过加强与国外律所的合作,精准匹配拿旁简国内外中小企业的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法律服务,以降低企业解决问题的成本,实现合作共赢。 面对法律国际化问题,律所需直面法律服务的国际化挑战,拓展涉外服务新空间。 一方面,要加强国际化与专业化能力,不仅要深谙消裤国内法律法规,还需精通英文、熟悉国际准则及当地政策,具备全球视野。 另一方面,需启尘通过深化与国外律所的合作,整合全球法律服务网络,更好地支持企业在全球市场上的发展。 在面对国际法律服务需求时,律所需注重专业化与行业化的结合。 针对不同行业需求,开发定制化的综合法律服务产品,以提升服务的契合度和高效性。 同时,加强与企业行业协会的合作,开发标准化法律产品,利用企业协会的力量,为中小企业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法律服务。 律所应积极探索国际化发展战略,通过设立境外分支机构、与国外律所建立深度合作关系等方式,实现国际化布局。 在国际化进程中,律所需关注法律服务的标准化与系统化,以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 此外,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法律人才,对于推动律所国际化发展至关重要。 面对法律服务国际化挑战,律所需采取灵活的计费模式,满足不同企业的需求。 同时,加强与国外律所的合作,利用其全球网络,精准匹配企业需求,提供全面的法律支持。 律所需关注法律服务的标准化、系统化和国际化,通过提供优质、专业、全面的法律服务,助力中国企业在国际舞台上实现商业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