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车最快2026年被淘汰 工信部发布两项强制性国家标准

|Gary

燃油车被淘汰的日子又近了。

8月21日,国家工信部公开征求《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及指标》等两项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意见。

其中,燃油车油耗标准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最大的争议在于,在新的油耗标准下,至少现在,市场上绝大部分燃油车都不符合标准。

也就是说,按照现在的燃油车研发制造情况,到2026年,中国市场很可能几乎没有新的燃油车可以上市。

此前,今年7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销量渗透率达51.1%,是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首次在一个完整月份突破50%。

在市场维度,燃油车已经逐渐沦为“少数派”,而新能源车的售后又处于封闭状态。

如果政策进一步推动,两年后燃油车真的被彻底淘汰,那么,40万汽服门店还能修什么?

一、 百公里油耗最高不超过4.7L,燃油车迎来终结?

在工信部发布的两项强制性国家标准中,其中一项就是《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及指标》。

汽车服务世界下载并阅读原文件后发现,引发最大讨论的是4.2项“车型燃料消耗量目标值”。

这一项中提到,对具有三排以下座椅的乘用车,车型燃料消耗量应该按照新的公式来计算,汽车服务世界总结如下:

1、整备质量小于1090kg的车型,百公里油耗需要控制在2.57L以内;

2、整备质量在1090kg-2510kg之间的车型,百公里油耗需要控制在3.3L以内;

3、整备质量大于2510kg的车型,百公里油耗需要控制在4.7L以内。

这个标准到底是什么水平?

汽车服务世界选取市场上比较主流的车型进行对比。

一是公认比较省油的日系车,本田 飞度 参数 图片 )2024款1.5L,官网信息显示,其整备质量为1108kg,百公里油耗为6.52L,对比上述3.3L的要求,几乎超过标准的一倍。

二是比较耗油的美系车,别克 君威 2024款25T,官网信息显示,其整备质量为1430kg,百公里油耗为6.89L,超出3.3L标准一倍多。

三是比较主流的国产品牌,以 哈弗H6 为例,官网信息显示,其整备质量为1620kg,百公里油耗为7.5L,不用说,仍然是远超3.3L标准。

众所周知,目前市场上大多数乘用车的整备质量都在1090kg-2510kg之间,也就是说,如果百公里油耗都要控制在3.3L以内,上述举出的三个例子说明,现在燃油车不仅仅无法达到标准,而且是远超标准。

可以预见的是,无论未来车企如何优化油耗,几乎不可能在2026年之前达到标准,换句话说,新的油耗标准,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数字。

难怪有不少人表示,这对于燃油车来说,相当于做出了最终审判,很可能意味着燃油车的终结。

当然,除了燃油车油耗标准,工信部还公开了电动车能量消耗限制。

针对两驱纯电动车的电耗要求:

1、整备质量小于1090kg的车型,百公里电耗需要控制在10.1千瓦时以内;

2、整备质量在1090kg-2710kg之间的车型,百公里电耗需要控制在13.92千瓦时以内;

3、整备质量大于2710kg的车型,百公里电耗需要控制在19.1千瓦时以内。

以今年讨论热度最高的 小米SU7 、最低配车型为例,官网信息显示,整备质量为1980kg,百公里电耗12.3千瓦时,显然是符合标准的。

对比下来,电动车的能耗标准要“正常”很多,绝大部分新能源车企和车型都能符合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在工信部的文件中,还对双积分政策进行了说明。

简单来说,达不到油耗标准的企业,还是要通过销售更多新能源车来赚取积分,要么,就要通过其他途径获取积分,后者带来的巨额成本,将导致燃油车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所以,综合上述油耗标准、电耗标准以及双积分政策,可以明显看到,在国家政策层面,正在进一步鼓励车企向新能源车转型,推进新能源车的长远发展。

这对于燃油车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

二、新能源渗透率首超50%,合资车企最为艰难?

政策之外,在市场维度,新能源车的表现也是愈发突出。

最具标志性的事件是,今年7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销量渗透率达51.1%,是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首次在一个完整月份突破50%,也意味着新能源车销量首次超过燃油车。

比亚迪高管发文表示:这是一个里程碑的时刻,标志着新能源车开始成为主流,燃油成为少数。

新能源车和燃油车的交接期,也反映出市场品牌结构的变化。

根据乘联会最新月度市场报告的数据显示:7月国内零售中,自主品牌市场零售106万辆,同比增长13%,市场份额为61.8%,比亚迪、奇瑞、吉利、长安汽车等传统车企品牌份额提升明显。

与之相反的,主流合资品牌零售44万辆,同比下降25%,市场份额为25.6%。

背后的逻辑并不复杂,在新能源车高速发展过程中,自主品牌相比合资品牌的优势已经非常明显。

根据乘联会数据,7月国内零售中,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73.9%;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27%;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8.3%。

很显然,在新能源车向上、燃油车式微的历史进程中,合资品牌是反应速度更慢、生存更为艰难的那个群体。

事实上,受到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影响,过去几年,已经有不少合资车企退出中国市场,包括铃木、雷诺、JEEP、菲亚特、讴歌、三菱等车企或品牌。

在国内自主品牌加速转型新能源的情况下,未来燃油车市场份额会进一步被压缩,合资车企优势早已不再。

更进一步,如果此次新的标准顺利执行,对于合资车企来说,燃油车难以达到油耗标准,新能源车的研发和销售滞后,碳积分成本越来越高,势必会进一步压缩生存空间。

合资车企的逐步退出,其连带效应已经波及到售后市场,以合资车企为主的4S店营收和盈利双双下滑,倒闭和跑路的现象屡见不鲜,不少车主陷入售后无门的境地。

而随着4S体系的式微,燃油车赛道的大量车主正在流向独立售后体系,很显然,上游车企的变化正在改变售后格局。

三、新能源售后体系封闭,40万汽服门店无车可修?

当然,燃油车退出、新能源车挺进,售后市场、特别是40万汽服门店,受到的波及是方方面面的。

几年前就有行业人士表示:新能源售后的兴起将淘汰20万汽服门店。

当然,这个观点的前提是燃油车保有量大规模消退、新能源车售后占据市场绝对主流,无疑还需要很长时间来成型。

不过,市场的变化瞬息万变,再加上政策的加持,如果2026年之后真的没有燃油车进入市场,那么燃油车售后的消退速度肯定会很快。

众所周知,新能源车的智能化、电子化的特性决定了,车主信息掌握在上游车企手中,技术、配件等售后核心资源也处于封闭状态。

这个情况导致了,新能源售后体系的封闭性更强,在新能源售后占主流的市场环境中,独立售后的生存不确定很高。

那么,40万汽服门店有必要过于焦虑,或者急于转型吗?

或许也不必如此。

站在燃油车的角度来看。

首先,目前汽车后市场处于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售后重叠期,燃油车保有量超过3亿仍是主流,存量市场足够支撑后市场很长时间。

其次,目前国内燃油车平均车龄刚刚过7年,轮胎底盘等深度维修项目方兴未艾,对于门店来说还有增量业务。

第三,随着众多合资车企退出中国市场,4S店也处于清退期,大量车主正在从4S体系流向独立售后体系,40万汽服门店也有机会承接4S店的售后服务。

另外,单从新能源车的角度来看,汽车服务世界判断,以2022年为时间节点,新能源售后业务将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22年开始的新车销售阶段,这个阶段授权业务依然是核心,包括授权钣喷、三电等业务。

第二阶段,与新车销售阶段重合度较高的新车衍生业务阶段,洗美、养护、改装等业务处于红利期。

第三阶段,预计从2025年开始,彼时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4500万,平均车龄也相对可观,与车型弱相关的业务逐渐凸显,包括轮胎、底盘、钣喷等,这对于授权体系之外的维修企业来说是更大的机会。

第四阶段,预计从2028年开始,过保业务逐渐从授权体系向独立售后转移,进一步提高非授权体系维修企业的话语权。

未来,在反垄断政策的推动下,新能源售后不可能完全掌握在车企封闭体系当中,一定会向独立售后体系渗透,具备技术和服务能力的汽服门店,肯定有广阔的生存空间。

当然,目前工信部的两项标准还只是处于征求意见阶段,油耗和电耗目标值也不是最终结果,要到2026年1月1日才能知晓。

在这个过程中,新政策的推出只是起到催化剂的作用,行业大势已经不可阻挡。

并且,政策层面已经释放出了强烈的信号:新能源车逐步取代燃油车,也只是时间问题。

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都要对此做好准备,当然也包括40万汽服门店。


燃油车真的会被淘汰吗?

尽管有声音称燃油车将在2025年被淘汰,这一说法源自工信部的一次会议。 然而,考虑到燃油汽车的平均使用年限在10-15年之间,即使从最后一批燃油车下线算起,它们仍将在道路上行驶至2035年左右。 因此,说燃油车在短期内会被淘汰并不准确。 不过,燃油车的确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气体燃料的能量密度相对较低,导致天然气车辆携带的燃料量较少,其驾驶距离通常短于汽油车。 此外,气体燃料在汽缸中的可燃混合气占据一定容积,使得在相同的汽缸工作容积下,天然气发动机做功较少。 其次,目前使用的天然气发动机多数由汽油发动机改装而来,因此在改用天然气后,功率往往降低10%-20%。 这可能导致驾驶员感受到的爬坡能力和加速响应减弱。 相比之下,柴油车采用“双燃料”方式改装后使用天然气,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但其改装结构相对复杂。 最后,由于现有的天然气车辆是在汽油车或柴油车的基础上改装而来,原车的燃料系统大多得以保留。 这就需要在车辆上增加天然气燃料系统,特别是气瓶,从而导致车辆有效空间减少,并增加车辆自重。

国6B也只是小case!以后这新标更严苛 燃油车末日来?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国六B的新闻闹的那叫一个沸沸扬扬。 其实舆论之所以对这个有这么高的关注度,乃至好多车企都在跟我们说,他们的新车已经做好准备,可以随时切换到国六B。 其实关注度这么高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项标准的实施意义重大。

首先,虽然都叫国六排放标准,但已经实施的国六A和今年7月正式实施的国六B在标准的严格程度上简直堪比“换代级别”的提高。 但幸亏国六B标准从公布细则到正式实施有好几年的时间,车企们基本上都已经做好了准备,现在的内燃机技术,只要机外处理做得好,满足国六B也倒不是什么大问题。

但如果说国六B是纯燃油车能达到的最高级别的排放标准的话,几年后将实施的国7标准,恐怕很有可能,将是纯燃油车的真正末日。

国7标准,是目前我国有史以来最严格的汽车排放标准,也是截止到目前,美国、欧盟和日本三个发达汽车市场公布的下一阶段排放标准中,最严苛的一个。 换句话说,几年后实施的国7,将是全球最严格的排放标准。

尽管目前国家尚未公布关于国7的任何实施细则,因此现阶段任何对国7的具体数据,无一例外全都是假的。 但根据目前不少“小道消息”看来,国7很可能会对排放标准的具体测量方式作出比较大的变更。

从国五到国六B,排放标准的测试方式基本都是工况法,早前是NEDC标准,现在是国家标准化的CLTC标准(这类工况测试不仅用来测续航,其实根本目的是用来测排放的)。 但无论是什么标准,基本上就是台架测试+一部分的路测组成。 大家也都知道,这些标准在测续航时都会产生“水分”,对于测排放来说自然也是如此。 而这些工况法测试大多都会让车辆处于中速和中高速工况下,熟悉燃油机特性的都知道,在这两种工况下,内燃机是比较容易实现较低的排放指标的。 因为所有的四冲程内燃机的软肋,都在低速行驶上。

而根据目前消息,国7标准的测试流程中将会加入特别针对低速行驶工况的测试,而且低速排放将在整个国7标准的评分占比都占据相当大的比重。 而且另一些消息指出,目前工信部在研究一项措施,跟国7标准联动,将针对低速百公里油耗数值,限制车辆的售价。

这个举措在全球范围内是没有先例的。 我们简单解释一下,工信部会针对国7标准,制定一个具体到多少排量的低速百公里油耗限值,这个限值很可能会分为几个等级,每一个等级对应一个最高限制售价。 低速排放越严重(在国7的框架内),售价限值就越严格。

这个规定其实意义非常重大,首先,四冲程内燃机的低转速工况的排放和油耗是非常高的,远远高于中转速工况。 而不管车企用多少黑科技,用多少先进技术,不管这台车是插混、增程还是其他什么别的混动形式,只要在对应的低速区间内,燃油发动机一旦介入,这个数值就很可能直接跨级。 这就意味着摆在车企面前的,面对国7和低转速油耗限值的,只有两条路:第一条,在满足国7的最低标准下继续使用现有的内燃机+电机的技术构型,但这必然会导致新车限价严重,严重影响新车的竞争力。

第二,完全抛弃内燃机,或者只把内燃机的启动工况设定在高速区间,在低速完全避免内燃机的介入,这样一来才有机会满足国7标准新的低速排放标准下,获得更高的售价空间。 说白了,国7标准也好,工信部将推出的低速油耗限价也罢,核心目的就只有一条:彻底地边缘化内燃机在整车动力系统中的地位。

所以为了满足新标准和新的限价规范,车企最有可能做的就是推出完全抛弃内燃机,或者把内燃机的重要性大幅度边缘化的车款,换句话说,在之后的国7和新规则下,即便车企打算沿用目前的混动技术架构,也一定会做这样的技术改进措施:

大幅度增加插混车中的电池体量,把整台车彻底倒向纯电车的技术架构,把整个插混系统从当前的油+电混合,彻底转向为以电为绝对主导,油机非必要不介入,哪怕介入也是尽可能少运作的工况。 其次,现阶段我们看到的增程式混动,不管车企做了什么技术改良,都会被彻底淘汰。 因为按照目前透露的消息,无论做任何形式的技术改动,增程式是不可能达到国7的最低门槛的。 同时,现阶段所有类型的油混车也将会被彻底淘汰。 简单点说,任何还依赖内燃机作为主要动力源之一的车,都会难逃厄运。

如果说国六B还只是标准严格,车企们做做技术攻关还能搞得定的话,国7那可算得上是翻天覆地的变革了,因为这个标准几乎就直接把“内燃机全部淘汰”写在纸上了。 在国7标准下,车企们要么All-in纯电,要么大力发展诸如氢能这种替代内燃机的动力源。 而考虑到氢能目前大多数专利都被丰田和现代起亚集团牢牢把控住,目前我们能看到的现象是,所有车企都在朝纯电化转型。

目前几个知名的,主力车型还是增程式的车企,全部都已经在行动。 理想已经公布了它们的纯电架构,而且已经宣布将投入巨资研发新一代纯电架构。 隔壁的问界,其纯电架构已经更新到第二代,第三代架构也已经在紧锣密鼓地研发。 同时,那些本就在纯电有所布局的国产车企,最近更是不断推出纯电新车新架构。 而哪怕现阶段仍然以插混为主打的车企如比亚迪等,从它们的技术架构中也已经可以看到,有着很明显的纯电化趋势。

相比起国产车企们的集体行动,目前的合资车企相对进度比较落后,其中德系车企如大众、宝马等,因为相对更早地觉察到了中国市场的未来趋势,目前在合资车企中的纯电化走得最远。 奔驰和奥迪动作稍慢,但它们技术实力雄厚,在短短一两年内推出有竞争力的纯电架构不是难事。

美系车方面,通用走得最远,它的奥特能平台十分先进,甚至比一些国产品牌还要强。 福特的节奏稍慢,但它们的纯电平台也已经呼之欲出。 日韩系目前来看整体进度相对落后。 日系领域目前走得最远的是丰田,韩系的起亚纯电平台在先进性上也相当不错,但相比德系存在差距。

所以很显然地,针对未来几年的布局也好,应对未来翻天覆地的国7标准也罢,目前我们所能看到的事实,国产品牌仍然占有决定性的先发优势和技术优势,其中部分优势国产品牌,已经在现阶段形成了新能源技术上的,明显的技术护城河壁垒。 而这种技术壁垒带来的竞争力优势,在25-26年的国7时代将会被进一步放大。

燃油车禁售时间表我国

中国禁售燃油车的时间表如下:2025年引导公务车退出燃油市场,主要以纯电动和混合动力车型进行替代;2025至2030年间,在中大型城市及功能性特色区域启动强制性退出机制。 根据西方国家禁售燃油车时间来判断,国内禁售燃油车预计会在2040年左右。 2030年不再销售燃油汽车。 从2020年底开始,海南将实现禁塑,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制品,包括塑料袋、塑料餐具等。 海南已经建设了2000多公里的LNG的供气管道,2030年也基本上可以实现以气代柴。 中国第一个禁售燃油车的试验点设在海南省,计划时间是2030年之前海南省地区实现新能源汽车全面覆盖和普及。 试验点成功之后,将会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政策慢慢实现全国化,但这期间必定也有着一个较为漫长的缓冲期。 以中国为例,燃油车禁售时间是2025年,而且在这之前,中国已颁发了国六排放标准法规,不符合标准的车辆不予销售。 各大汽车企业为应对市场竞争和挑战,已加快脚步研发新能源汽车,在该领域不断发展。 中国燃油车退市时间最快2040年后。 据工信部的消息,中国燃油车退市时间表还处在研究阶段。 目前海南成为首个试点城市,计划2030年起全省全面禁售燃油汽车。 普遍认为中国2050年才能实现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油车。

米荒 政府拒绝投放储备米 问题 新米上市能否解决日本
捷途在最卷的时代里 创造最好的自己 李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