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急了! 强迫中企用电池技术换补贴

▲资料图:欧盟委员会大楼一角。图/新华社

据《参考消息》援引英国《金融时报》消息,欧盟正计划要求前来投资建厂的中国内地企业向欧洲企业转让技术产权,以换取享受欧盟补助的资格,作为其更严格的清洁技术贸易制度的一部分。

据称,新的技术转让标准,将率先于今年12月的欧盟10亿欧元电池开发补贴项目中实施。届时,将要求中国企业在欧洲设厂时共享技术知识。除电池企业外,未来新规还可能将范围扩大至欧盟其他绿色行业领域。

今年以来,欧盟在绿色技术领域针对中国企业频频频出手。9月,欧盟在欧洲绿色氢能项目补贴竞标中对使用中国产品的项目实施限制性措施,10月,对中国多家车企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加征关税。这一次,又拿出了“技术转让换补助”的手段。

这一连串的动作虽然手法不一,但毫无疑问都表明,欧盟现在急了。

欧盟在动力电池产业竞争中落败

欧盟此次提出“技术换补助”这一招,实际上等于承认,自己在电池产业的竞争中已告落后。

欧盟原本是电池研究的先行者。早在2012年,戴姆勒就在德国萨克森州开始生产锂电池。但由于成本原因,这家锂电池生产厂运转了3年就关门大吉。

随着中日韩动力电池产业兴起和欧盟推行绿色新政,由动力电池的发展带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繁荣,成了确定的路径。欧盟认为,在欧洲建立完整的本土电池产业链是推进清洁能源转型的当务之急,而且动力电池市场是一片蓝海。欧盟估计,到2025年,欧洲电池行业的市场机会每年将达到约2500亿欧元。

在这种情况下,欧盟2017年成立了欧盟电池联盟(EBA),由14个欧盟成员国、欧洲投资银行和数百家公司和科研机构参与其中。今年8月,欧盟又成立了第二个电池联盟。欧盟估计,欧盟电池联盟生产的电池在2030年可以满足90%的需求,从而为2035年停售燃油车奠定基础。

然而,欧盟组建的豪华阵容没有什么作为。总部设在瑞典的欧盟动力电池“领头羊”企业北伏(Northovolt)就是典型。北伏2016年成立,原本预计到2030年提供欧盟25%的动力电池。8年来,北伏融资总额高达150亿美元,签署的电池供应合同总额达550亿美元。但北伏到2021年才生产出第一块动力电池,如今已濒临破产。

北伏的状况反映了欧盟的天然劣势。一方面,欧盟的“绿色议程”与混乱的地缘政治决策、内部政党分歧夹杂不清,难以专心发育。另一方面,欧盟动力电池所需原材料严重依赖外部市场,成本居高不下。

没利润就没后续投资。欧盟新能源车现在是全球第二大市场,仅次于中国,但生产不出动力电池,一点也不意外。

▲资料图:欧盟委员会大楼。图/新华社

竞争不过就强迫技术转让很怯懦

英国《金融时报》的文章为欧盟即将出台的政策辩解称,此举与中国“要求外国公司共享知识产权以换取市场准入如出一辙”,这是倒打一耙、混淆是非。

需要说明的是,中国从来没有出台过类似欧盟正在酝酿的这类法律规定,强迫外国企业必须转让技术。即便外国企业与中国企业之间存在技术转让,也是双方市场主体有“双赢”预期、自愿交易的结果,而不是用包括法律在内的各种手段强迫企业作出选择。二者的性质截然不同。

中国商务部条约法律司负责人也表示,中国政府一向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采取了众多强有力的措施保护国内外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欧盟搞的这一套动力电池补贴政策,是今年初出台的,总额度约30亿欧元,补贴到2026年,也就是一年10亿欧元。同样是补贴,去年欧盟对中国多家动力电池和新能源车企业实施了反补贴调查。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拜登政府2022年底推出的总额3690亿美元的《通胀削减法案》提出,对电动汽车、电池和可再生能源项目提供巨额补贴。这一政策对欧盟的冲击更大,欧盟称美国此举会导致欧洲相关企业出走,欧洲有可能变成“工业荒地”,但欧盟委员会只是口头谴责了事。

此外,对于与中国企业同样具备一定竞争力的日韩电池企业,欧盟并没有频频出手。这不能不让人怀疑,欧盟的决策有政治考量,而且,显得很怯懦。

寻找“双赢”平衡点才是该做的事

显然,欧盟针对中国企业采取的这些行动于法于理都说不通。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做法难以阻止中国相关产业的发展壮大。

欧盟以及美国过去对中国造船、光伏、通信、机电等行业产业都实施过反补贴调查等手段,但没有阻挡这些行业产业的发展壮大。

10月份欧洲对中国多家车企加征关税后,中国新能源车企及产业链上游的多家电池动力企业不退反进,反而加快了在欧洲的布局。

这一次欧盟用的是以“技术换补助”的方式,且不说30亿欧元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中国企业在欧洲国家的战略布局已能够对冲不少潜在风险。

中国是全球第一大新能源车市场,欧盟是第二大市场。欧盟预计在2030年电动车使用规模将达到3000万辆。

中欧在发展绿色科技、绿色产业上有不少共识,有很大的合作空间。欧盟与其想歪招抑制中国企业进入欧洲市场,不如积极磋商,寻找“双赢”的平衡点。

目前,中欧已就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案价格承诺方案进行了五轮磋商,而且取得了一定进展。这才是欧盟应该关注和推动的事。

撰稿 / 徐立凡(专栏作家)

/ 马小龙

校对 / 张彦君


惩罚性关税光伏产品事件

2012年9月初,欧盟委员会宣布对中国产光伏组件、硅片等发起反倾销调查。 随后,11月8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称,启动相关反补贴调查,指控中国进口的太阳能电池板及其主要部件得利于不公平的政府补贴。 按照欧盟的贸易防御政策,此次调查将需要13个月的时间。 如果有充分证据证明上述补贴指控属实,欧盟可以在9个月内征收临时的反补贴关税。

同时,就在欧盟立案前一天,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做出终裁,认定中国晶体硅光伏产品对美国产业造成了实质损害,美国将对此类产品征收最高达249.96%的反倾销和反补贴关税。 按照程序,美国商务部将于11月30日签发反倾销和反补贴令,此后美国海关开始进入征收保证金的程序。

中国光伏企业对于美国此举表示强烈反对,认为该裁决严重扭曲了中国光伏产业及光伏产品对美出口的现状,并将采取法律手段进行上诉。 同时,针对欧盟的反制也早已启动,中国商务部已正式将欧盟光伏补贴歧视性措施诉至WTO。

中国光伏产品遭受惩罚性关税。 在面对美国和欧盟的制裁时,中国光伏企业将积极采取法律手段进行上诉,并寻求在多边争端解决机制层面提起上诉。 同时,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表示,中国光伏企业将认真分析美国ITC终裁裁决与相关世贸规则不符之处,并通过多种手段挑战美国ITC和商务部的不公正做法。

中国光伏企业正在积极寻找优化供应渠道的方式,包括从台湾等地区采购电池片,筹划到海外设厂,以及将目光转向国内市场和其他新兴市场,如日本、韩国、南美、非洲和东南亚地区等。 业界预测,新兴市场所占全球市场的份额正在从2011年的7%,以年均70%以上的速度递增,至2014年占比将达到26%。 中国光伏市场也在快速扩张,今年中国光伏装机总量将突破5吉瓦,到2020年将达到50吉瓦。

面对欧美惩罚性关税,中国光伏企业正在积极应对,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并寻求优化供应渠道和拓展市场。 同时,行业预测,随着新兴市场的增长和中国光伏市场的扩张,中国光伏企业将有机会在全球市场中占据更大的份额。

扩展资料

惩罚性关税(Penalty Tariff)是指当出口国家某种商品的出口违反了与进口国之间的协议,或者未按进口国的规定办理进口手续时,由进口国海关对该进口商品所征收的一种具有惩罚或罚款性质的进口附加税。 又称为报复性关税。

欧盟修订新法案,手机的可拆卸电池或被迫回归,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减少电子废品的浪费问题,同时延长手机的使用寿命。

对于部分欧盟国家来说,因为这些国家认为使用手机会产生一定的电子废品,如果手机里的电池本身不能拆卸的话,手机本身的使用时间会非常短,这个情况也不利于环境保护,所以欧盟国家才会修订新的法案,通过这种方式来起到环境保护的作用。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手机的电池技术本身在不断发展,市面上的很多电池本身的使用时间也非常久,所以很多人并不支持这个方案,这个法案的象征意义会比实际的使用意义要大得多。

这个方案是怎么回事?

这是关于欧盟修订的新法案,在这个新法案当中,以后的所有手机厂商都需要制作可拆卸电池的手机,通过这种方式来延长手机的使用寿命。 从不同的程度来讲,可拆卸电池的手机本身已经属于被技术淘汰的手机类型,所以这个方式会有一种文艺复兴的感觉,很多用户其实也并不支持这个方案。

这样做可以延长手机的使用寿命。

对于人们来说,当人们使用手机的时候,如果人们的手机的电池使用寿命已经到了尽头,很多人可能会选择直接更换新的手机,这个现象也会产生很多电子废品。 与此同时,如果制作可以拆卸电池的手机的话,人们可以通过更换电池的方式来延长手机的使用时间,所以手机对环境污染的频率也会变得更低。

最后,我个人并不支持这个方案,因为我觉得这个方案对整个手机行业的进步没有什么作用,同时也只会产生一些象征意义。 特别是当很多电池本身的使用时间已经达到几万小时以后,关于手机的电子技术问题已经不需要过分讨论了。

电池指令将废除!欧盟电池新法规正式发布如何办理?

欧盟电池新法规 EU 2023/1542 正式生效,取代了原有的电池指令,于2023年7月28日后20天实施。 新法规全面规范电池从生产到回收的全程管理,强调安全、可持续和竞争力,对电池行业企业产生重大影响。 新法规涵盖了五类电池:便携式、轻型运输工具、启动、照明与点火、工业以及电动汽车电池。 它要求电池在生产过程中满足严格的标准,包括有害物质管控、碳足迹、再生材料使用、电化学性能、耐用性和可拆卸性等,并规定了标签和信息的透明度,如二维码、电池健康状态标识、绿色采购要求和生产者责任。 在有害物质管理方面,新规定除遵守REACH法规和ELV指令外,还进一步限制了某些物质的使用。 电池标签要求更新,包括制造商信息、化学成分等10项内容,可充电电池需标明容量,不可充电电池需标明使用时间,且需有二维码和明确的电池回收标识。 碳足迹、特定电池类型如电动汽车和工业电池的电化学性能要求,以及可替换性和耐用性等方面,新法规有详细的规定。 企业需要提供碳足迹声明、标签和证明文件,以确保产品符合法规要求。

江小涓 企业应获得更多科研经费 创新范式转向数据驱动
任命蒋凡负责 阿里CEO吴泳铭整合国内和海外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