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秒 全国唯一!细石器专题博物馆在四川广元朝天开馆

文物 先民

10月20日,位于四川广元市朝天区的中子铺细石器考古博物馆正式开馆。该考古博物馆地处川陕交通要道中子镇,展厅总面积3000平米,展出文物1000余件,展陈分为“惊鸿一现、先民足迹、地球家园、传承保护”四个部分。据悉,这是目前全国唯一的细石器专题博物馆。(记者 刘彦谷)


请问四川在历史上产生过几个古文明?

四川古文化序列概述 赵殿增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盆地是巴蜀文明的起源和发展的摇篮,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20世纪以来特别是近二十年来的考古发现,为我们探讨四川古文化的内涵和发展序列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并涌现出一批颇有见地的研究成果。 这里在吸收前辈和今人学者的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一些看法,作为引玉之砖。 本文主要是概述一下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汉代以前古文化的地域分布、年代序列、发展过程的简况,略谈各期各区文化之间的基本关系,以及长江上游古代文明和古蜀历史发展的简要历程。 长江上游的古文化最早产生于一二百万年前的更新世早期。 其中最重要的代表是两处早期人类化石——“巫山猿人”和“元谋猿人”。 “巫山猿人”出土在四川省巫山县大庙镇龙骨坡村,发现有四颗猿人牙齿和一段下颌骨,距今年代约204万年前⑴,同出的有石器和兽骨,称为“龙骨坡文化” ⑵。 “元谋猿人”出土在云南省元谋县上蚌那村,发现有两颗猿人的上门齿,距今年代约170万年前,同出的有石器和用火遗迹⑶。 这些发现对探索人类起源具有重要意义,也证明长江上游有悠久的古文化历史,是人类重要的起源地之一。 在数万年前的更新世晚期阶段,长江上游发现有多处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时代文化。 在四川盆地就有“资阳人”⑷、“铜梁人” ⑸、鲤鱼桥文化⑹、富林文化⑺、回龙湾洞穴遗址⑻等众多文化遗存,表明数万年前长江上游己是古人类的一处重要聚居地。 进入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的古文化遗存不仅数量大大增加,而且各地区文化面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开始形成一些区系文化类型。 它们之间文化因素和面貌有明显的区别,同时又在不同阶段不同层面上产生过各种形式的联系。 各地区性文化本身特色都非常明显,它们之间横向的区别远大于纵向的联系,因此还未能形成清晰的年代谱系。 对四川盆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主要是分区来进行介绍的,各区的年代先后参差不一。 不过从总的时代来看,大约存在着一种从盆地外缘向内部发展的趋势,其中可能主要是从北面、东面和西北面向盆地中心区域发展。 但它又不是简单的传播,而是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文化交流。 要理清其中的关系,尚需做大量的工作。 从现有资料分析,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初步分为新石器时代早中期、中期、晚期三个发展时期,可以划分成六个地区文化类型,各自又有若干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这里大体按年代早晚分区作一简述,并对其文化关系和发展序列进行初步的分析。 汉水上游的新石器在长江上游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时代最早。 距今7000年左右的“前仰韶文化”时期,在汉中西乡发现了“李家村文化”, 它与陕西老官台文化、河北裴李岗文化时代相当,以圈足碗、平底钵、小乳突状三足器为特色⑼。 在仰韶文化阶段,汉水上游出现了龙岗寺等一批典型遗址和墓地,主要遗存属于半坡类型,距今年代为6000-6000年左右⑽。 此外还发现几处有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和龙山文化阶段的遗址,距今年代在4、5千年前,说明汉水上游地区也存在着以磨光黑陶和红胎黑皮陶为特征的龙山文化⑾。 川北山丘区,是四川盆地内目前所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时代较早的地区。 其中广元中子铺遗址下层文化发现有类似李家村文化的小乳突状三足器,距今年代为6、7千年前,可能与李家村文化有一些关系。 但中子铺遗址的典型器物是细石器和夹砂绳纹陶罐等,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⑿。 中子铺遗址上层文化则以夹砂红褐陶、饰绳纹、口沿呈花边状的陶罐等为特色,与广元张家坡、邓家坪,巴中月亮岩、通江擂鼓寨、绵阳边堆山等遗址共同构成了川北山丘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个地方文化类型,距今年代为5500年左右至4000年前⒀。 它们与川西平原和川东三峡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之间有较密切的关系。 川东三峡区是四川盆地新石器时代文化又一个发展较早的地区,主要遗存分为两个阶段。 在仰韶文化阶段,三峡以东出现了发达的彩陶文化——大溪文化,典型器物有彩陶瓶、碗,红陶豆、罐,黑陶杯等,距今年代为6300-5000年左右。 不过大溪文化的主要分布区在江汉平原的西部,最西只到达巫山大溪遗址,并未在四川盆地内发展起来⒁。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阶段,川东三峡地区出现了丰富多样的古文化,近几年在三峡库区发掘和初步命名的有哨棚嘴一期文化⒂(或称中坝文化)、魏家梁子文化⒃、老关庙文化⒄等,典型器物有宽平沿盆(罐)、花边口绳纹深腹罐、钵、碗等,时代距今约在5000-4000年间。 这些文化与三峡以东的湖北龙山文化、川西平原区的宝墩文化、以及川北、川西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都有一些关系,构成了四川盆地新石器时代晚期古文化群体。 从川西北高原峡谷区,沿横断山脉向南,到川西南高山河谷区,是一个文化和民族走廊地带,这里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也呈现出复杂多样的面貌。 川西北高原峡谷区的岷江上游河谷中,曾发现有类似于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文化遗存,时代可能早到距今5000年前,但并未深入到四川盆地之内⒅。 另有一些地方特色突出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出现,如中路文化等,在5000-3000年前形成自身的发展序列⒆。 川西南高山河谷区的安宁河、雅砻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典型遗址有横栏山遗址⒇、礼州遗址(21)、轿顶山遗址(22)等,地方特色明显,有些年代可延续到距今3000多年,并与商周秦汉时期西南夷一些少数民族文化遗存有某种联系。 四川盆地中心区的新石器文化出现较晚,大约到4500-4000年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阶段,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川西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才迅速发展起来,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宝墩文化” (23),很快建成了颇具规模的史前城址群(24),并与继后出现的高度发达的三星堆文化有直接的关系,成为四川考古学文化和文明起源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一环。 四川盆地大约在距今4000年以后逐步进入青铜时代。 四川正式形式成高度发达的古代文明,是在距今4000-3200年左右青铜时代前期的“三星堆文化”阶段。 三星堆文化是在本地“宝墩文化”(又曾称为“三星堆一期文化”)的基础之上,广泛吸收了夏、商等其他文化因素,形成了具有特独面貌的一种考古学文化(25)。 它以三星堆遗址的第二、第三期为典型代表,以小平底罐、高柄豆、三瘦袋足器、鸟头形器把等为典型陶器群(26)。 其分布范围主要是在从成都平原到三峡内外的一条带状地区,至少可分为典型遗址除了三星堆遗址之外,还有新都桂林村遗址、成都十二桥遗址的早期阶段,三峡以西的中子铺遗址、哨棚嘴遗址的中期阶段(27),万县中坝子遗址(28),以及三峡以东的中堡岛遗址上层、朝天嘴遗址、红花套遗址(29)等数十个遗址,成为当时四川盆地当时一种主要的考古学文化。 三星堆文化阶段在三星堆遗址形成面积达360万平方米的宏伟的古城,出现了密集的房屋遗址和相关聚落群体,发现了众多祭祀坑和灰坑、作坊、墓葬,出土有大量青铜器、玉石器、金器和象牙等珍贵文物,表明三星堆遗址己经形成了一个重要的方国(30)。 它以其独具特色的原始宗教信仰、神奇优美的造型艺术、多元文化的有机融合等为显著特征,成为长江上游的古代文明中心,在中华民族早期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史上占有光辉的篇章(31)。 在三星堆文化兴起之后,宝墩等到史前城址群迅速废弃,被三星堆古城所取代。 三星堆文化本身尚可分为两期和若干段。 不同地区的三星堆文化又可以分为几个区系类型。 大约在距今3200年前后,三星堆文化逐步被新兴的“十二桥文化”所取代。 三星堆遗址也于距今3000年左右被彻底废弃,四川盆地的古文化中心转移到成都地区,古蜀文明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十二桥文化”是四川盆地青铜时代中期的一种考古学文化,距今年代约在3200-2600年前。 它介于“三星堆文化”和春秋战国时期的“晚期巴蜀文化”,构成了四川盆地考古学文化序列的又一个重要环节。 十二桥文化以1985-1989年发掘 的成都十二桥遗址为典型代表(32),近几年来在成都市西部先后发掘了抚琴小区(33)、指挥亍(34)、新一村等十多个文化面貌相似的古遗址,构成了“十二桥遗址群”。 在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也发现有的许多接近于十二桥文化的古文化遗存,如雅安沙溪遗址(35)、汉源麻家山遗址、阆中坪是遗址(36)、三峡以西的中坝遗址、哨棚嘴遗址的晚期阶段,以及三峡以东的中堡岛遗址、朝天嘴遗址、红花套遗址等数十个遗址的上层遗存,乃至于汉水上游的部分遗址和宝鸡茹家庄遗址(37)等。 其分布范围大大超过了三星堆文化。 是四川盆地分布广泛的一种重要的考古学文化。 特别是近两年发现发掘的成都金沙遗址(38)和黄忠遗址,大大丰富了十二桥文化的内涵。 十二桥文化以尖底器物为重要的器形特征,包括尖底杯、尖底盏、尖底罐,还有高直领壶、侈口罐、浅圜底釜等。 以十二桥遗址下层和新一村遗址为代表,十二桥文化可分为商周、西周到春秋两期,各自又可分若干段(39)。 十二桥文化早期包含有某些三星堆文化因素,三星堆遗址的第四期也应归属于十二桥文化的范畴。 十二桥文化晚期除了尖底器形制变化之外,还较多 地出现矮圈足豆、侈口罐、浅圜底釜等器物。 十二桥遗址木建筑群、羊子山遗址大型土台(40)、彭县竹瓦亍多组列垒(41)、特别是金沙遗址大批金、铜、玉、石礼器的发现,包括金带、玉琮、铜人、石虎等,证明十二桥文化是继三星堆文化之后古蜀文明发展的又一个高峰。 春秋时期十二桥文化类型的遗址大多曾被洪水冲毁,从而留下了某种文化缺环。 四川盆地青铜时代晚期,即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古蜀文明发展的最后一个高峰,这就是以船棺葬土坑墓群和“巴蜀式铜兵器”为代表的文化,传统上称之为“巴蜀文化” (42),近几年来为了将它们与三星堆、十二桥等早中欺期巴蜀文化区别开来,改称为“晚期巴蜀文化” (43)。 “巴蜀式铜兵器”的典型器物有柳叶形剑、长校矛、烟荷包式钺、三角形戈等。 铜容器以釜、鍪、甑为典型器物组合。 铜礼器以垒 、壶、鼎、豆等,而且常常以五件为一套。 还出土有许多巴蜀式印章。 晚期巴蜀文化的遗址发掘的比较少,仅有成都市青羊宫遗址(44)、上汪家拐(45)等几处。 但战国时期巴蜀文化的墓葬群和铜兵器己广泛分布于四川盆地全境和附近一些省份,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文化群体。 成都市商业亍大型船棺葬(46)、新都战国木椁墓(47)、涪陵小田溪土坑墓群(48),可能是巴蜀王族或国王的陵墓。 表明晚期巴蜀文化阶段形成了古蜀文明发展的最后一个高峰。 公元前316年秦并巴蜀,巴蜀文化在较宽松的管辖之下得到进一步发展,一直到西汉中期汉武帝前后。 这就形成了秦汉初期四川地区本土文化与汉文化的一个相互融合的阶段。 从考古学文化来看,战国时期高度发达的船棺葬、土坑墓群和“巴蜀式铜兵器群”,在秦并巴蜀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仍然得到保持和发展,巴县冬笋坝、昭化宝轮院(49)、什邡城关镇(50)等一批大型船棺葬、土坑墓群,一直沿用到战国末年至西汉时期,典型器物则在与外来文化因素结合中不断变化。 涪陵小田溪巴王族陵墓也有的晚至战国晚期(如3号墓年代在公元前278年以后)。 与此同时秦汉文化因素迅速传入,出现了羊子山172号墓(51)等以秦汉典型器物为主的墓葬。 都江堰水利工程也在这时兴建起来,巴蜀地区成为了“天府之国”。 到公元前100年左右的汉武帝以后,四川地区的古文化面貌与新兴的多元一统的汉文化基本融为一体,长江上游古文化的发展到此告一段落。 这里再适当与历史文献相结合,探索一下长江上游古代文明和古蜀历史的发展历程。 考古资料是古文化发展的某种反映,但它不等同于历史,更不可能全面解释历史。 考古学文化的分期与分区,主要依据的是物质文化实物资料的划分,各阶段的界限都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象历史学那样以某个事件或具体年代明确划分开。 也就是说,考古学文化地划分并不等同于历史的分期,两者不应进行简单的类比。 另一方面,重大的社会变化和历史发展阶段,又会在物质文化上反映出来。 所以某地有代表性的考古学文化也必然与当地的大的历史发展阶段有某种内在的联系,特别是进入青铜时代的历史时期更是如此。 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在主要介绍考古学文化资料的基础上,适度结合有关历史文献,对长江上游重要考古文化所表现的古代文明发展和古蜀历史的历程,进行了一些宏观的探索。 历史学家一般都认为古蜀国曾有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氏等几代首领是大体可信的。 从四川盆地历史沿革和考古学资料所反映的古文化序列中可以看出,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关系。 几代历史学家和考古工己对两者的联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半个世纪来,研究者己基本认同以船棺葬和“巴蜀式铜兵器”为代表的春秋战国时期的 “晚期巴蜀文化” 或“巴蜀文化”,是“开明氏蜀国”的物质文化遗存,表现了巴蜀文化在秦并巴蜀之前最后一个历史阶段的面貌。 三星堆遗址深入发掘之后,多数学者己倾向于三星堆文化的繁荣阶段是“鱼凫氏蜀国”时期的看法。 近十几年来十二桥文化遗址群的一系列重要发现,填补了三星堆文化与晚期巴蜀文化之间的缺环,从而提出了“十二桥文化”有可能是“杜宇氏蜀国”时期物质文化遗存的观点。 至于“三星堆文化一期文化”即“宝墩文化”阶段,则可能与蚕丛氏或柏灌氏蜀王有关。 这就初步确认了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氏蜀国的物质文化遗存。 这就为深入研究古蜀王国的历史提供了有利条件(52)。 从文明进程的角度看,宝墩文化、三星堆文化、十二桥文化、晚期巴蜀文化、秦汉初期的古文化分别处于古蜀文明的起源、形成、发展、与秦汉文化的不同阶段,经历了从古国、方国到帝国这样一个完整过程,成为中华文明共同体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也集中代表了长江上游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 通过对考古发现的实物资料的描述和归纳,可以具体地概括以四川盆地为重点的长江上游古文化序列。 李学勤先生最近强调指出:“可以断言,如果没有对巴蜀文化的深入研究,便不能构成中国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完整图景。 考虑到巴蜀文化本身的特色,以及其与中原、西部、南方各各古代文化间具有的种种关系,中国文明研究中的不少问题,恐怕必须由巴蜀文化求得解决”(53)。 希望经过众多学者的不断努力,会更好地展示四川盆地以巴蜀文化为中心的古文化发展进程和具体面貌,探讨其在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

朝天区 细石器 博物馆 四川省

四川广元有什么好玩的

四川广元在古代是入川的重要通道,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四川广元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广元旅游推荐去的五个旅游景点。 一:昭化古城(广元市昭化区昭化镇),先是上城墙观景,再经过各条小街分别到县衙,考场,文庙,博物馆,敬候祠等观看,再配以网络讲解,能了解这座古城的历史,古城不算大,古迹也不算多,但作为一座三国文化名城,还是值得一来。 二:剑门关景区(广元市剑阁县剑门关镇108国道附近),有优美的自然风光,更有悠久历史文化古韵,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剑门关景色优美,环境清幽,有一种回归大自然的感觉。 有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刺激新鲜,能亲自行走在蜀道上体验蜀道难,而不仅仅是局限于书本上说的。 三:千佛崖(广元市利州区嘉陵江东岸),千佛崖景区不大,里面景点就是千佛崖跟千佛崖博物馆,千佛崖令人震撼,各种雕像细腻生动,让人心生敬畏。 千佛崖的路很陡很刺激,有些差不多又七十多度的坡度,一面靠海,还有海风吹来,令人心旷神怡,里面的植物配置也很有特色,颜色鲜艳四季有景。 四:明月峡景区(广元市朝天区明月大道三段),明月峡峡谷很美,嘉陵江水从脚下流过,对面的大山时不时的有火车经过,有纤夫鸟道,金牛驿道,先秦栈道,宝成铁路,嘉陵江水道, 还有公路著名的老虎口,人少景美,古栈道走走,微风徐徐,还有凉亭歇歇。 五:龙门阁·雪溪洞(广元市朝天区朝天镇青云村),有网友感叹:误入仙境,怪石嶙峋,五彩斑斓,变幻莫测,流连忘返,溢美之辞不胜亲临,遂入地下不知其深,欲走欲觉神仙伴左右,出洞,顿觉不虚此行,比柞水溶洞别有一番滋味,比地上五岳别样神秘莫测。

广元景点

【一】古蜀道文化1、剑门古蜀道。 始凿于春秋战国前,为古代交流中原的主要通道,是金牛道上历史文化最厚重、自然风光最优美而又最艰险的地段。 李白“蜀道难”所咏叹的蜀道,“三百里程十万树”的世界人文奇观翠云廊,史称一夫挡关、万夫莫开的剑门雄关,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寺庙皇泽寺,国内保存最完整的明代佛传壁画觉苑寺,相传为五丁开山之处、集六道于一峡、被誉为中国历代交通博物馆的明月峡,被称为历代石刻艺术博物馆的千佛崖,历史上相传为道教发源地之一的鹤鸣山,反映川陕苏区革命史实的广元红军文化园、红军攻克剑门关遗址,反映盛唐石刻艺术的观音岩,保存完整的古建区剑阁古城、昭化古城等都在这条古道上,可见该条古道集中了佛教文化、道教文化、三国文化、红军文化、女皇故里文化、古代交通文化、石刻艺术文化等川北特色文化精华。 2、阴平古道。 为古代四川出入西北的主要通道,三国时诸葛亮曾派兵把守,后邓艾率军自阴平道经摩天岭“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从而灭蜀。 道上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和国家级森林公园,大熊猫保护区唐家河就在这条道上。 3、米苍道。 为四川出入陕西又一古道,三国蜀汉相争古战场之一。 三国蜀汉张飞、魏延曾在此与魏军多次大战,魏大将张合在此战死。 米苍道历史文化遗踪众多,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鼓城山亦在此道上。 【二】三国文化广元三国文化底蕴丰厚,是三国文化汇聚之地,有140余处三国遗址遗迹,是三国魏蜀争战的主战场和诸葛亮六出祁山的主要通道。 全市三国文化遗址如姜维城、钟会故垒、关索城、姜维墓、姜维祠、费祎墓、邓艾父子墓、鲍三娘墓、翠云廊、张飞庙、关羽庙、武侯祠、筹笔驿、明月峡、战胜坝、葭萌关、天雄关、白水关、石门关、北雄关、摩天岭、孔明碑等上百处,其中最重要的是昭化古城和剑门关。 昭化古城为古蜀道入川第一关,是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的发祥地,也是蜀汉政权的重要军事重镇。 费祎曾在此开设丞相府,姜维曾在此兵困牛头山,张飞、马超曾在此挑灯夜战,张冀、董阙、胡济、关索等蜀国大将都曾在此驻守征战,被专家们称为三国城。 剑门雄关是蜀道入川的重要关口,诸葛亮曾在此执尉守之,蜀汉后期姜维与魏将钟会在此对垒三月,直至蜀汉灭亡,因此有蜀汉灭于剑门之说。 现剑门关保留有大量三国文化遗踪,是自然风光、红色文化、三国文化的交融之地和著名的观光旅游区。 【三】女皇文化广元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出生地。 女皇故里文化是广元独特的地方民俗民间传统文化。 现保留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专门供奉武则天的寺庙皇泽寺,寺内有全国唯一的武则天尊容和蚕桑十二图,武则天父母所凿石窟和起于北魏、经盛唐至五代的石刻造像珍品以及宋代石刻精品。 以纪念武则天为核心,广元保留了延续近1000年的“正月二十三、妇女游河湾”,即女儿节习俗,形成了独特的地方女性特色文化景观。 近年来,广元正着手打造女皇文化品牌,皇泽寺三重大殿、武氏家庙、楼台水榭已经恢复,武则天陈列馆、则天雕塑群、唐文化长廊、则天书画院、唐文化一条街等文化景观正在加紧建设,女皇纪祀活动也正在规划中。 工程完工后,皇泽寺将成为全面反映武则天生平、展现大唐盛世与武则天关系等最具特色的女皇文化品牌和最佳文化旅游观光区。 【四】红色文化土地革命时期,广元93%的土地属于川陕苏区,全市4.7万人参加红军,成为红四方面军的重要组成力量,并从中走出5位中央委员和10位共和国将军。 红军在广元留下了大量的遗址遗迹,是广元红色文化资源的具体体现,其中最重要的文化旅游景点有: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红军石刻标语为核心的全面展示红军在广元战斗历程的广元红军文化园。 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红四方面军和川陕苏区发展、壮大史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木门会议旧址,川陕苏区和红四方面军后期的首府旺苍红军城。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红四方面军配合中央红军长征并从此走上长征路的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渡口遗址红军渡。 同时还有在红四方面军征战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黄猫垭战斗遗址、红军攻克剑门关遗址、太公红军山遗址群以及标志川陕苏区政权建设的4个县委、10个县苏和1000多个区、乡、村苏维埃政府遗址。 反映红军宣传工作的石刻标语近2000幅,革命文物4000多件。 【五】石窟艺术文化广元有四川开凿历史最早、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对研究四川石窟造像传播线路、探索四川地区石窟艺术源流演变的石窟群,其中最具代表性和旅游价值的有:开凿时间起至北魏,沿续400多年的全国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皇泽寺摩崖造像。 开凿时间起至北魏,沿续至清,造像万余尊,现存7000余尊,被称为历代石窟艺术博物馆的全国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千佛崖摩崖造像。 凿于唐天宝年间,现存40多窟,400余尊,包括唐玄中孙女、肃中女儿永和公主所凿,反映“安史之乱”唐明皇蜀中避乱和僖中皇帝逃难四川以及黄巢起义等史实造像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观音岩。 相传为张天师修练之地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鹤鸣山道教造像群。 【六】早期人类遗址和古文化遗址广元早期文化遗址主要有朝天区中子镇细石器时代遗址、广元张家坡新石器时代遗址、剑阁蔡家河小庙山聚落遗址。 古生物遗址有旺苍恐龙化石遗址。 【七】民风民俗广元地处沟通中原和西北之要道,民风民俗有其独特的地方特色。 民俗方面主要有纪念武则天生辰的女儿节,妇女游河湾、赛凤舟等习俗。 节庆娱乐以灯戏、摊戏、各种灯舞、木偶、皮影演出为主。 平时生产中娱乐以独具川北风味的山歌,如薅草歌、薅草锣鼓、薅秧歌、打柴歌等为主。 红白喜事有独具特色的百鸡宴,哭嫁歌。 村落民居以川北四合院木结构民居为主。 民间节庆活动精彩纷呈,有广元女儿节、剑门豆腐文化旅游节,苍溪梨花节,市中区桃花会,元坝桂花节,青川熊猫山珍节,牛头山、天台山庙会等民间节庆活动,规模盛大,形式多样,民风古朴。 【八】文学艺术近年来,广元从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旅游的角度出发,编写了《三国与广元》、《三国与昭化》、《葭萌春秋》、《皇泽寺》、《千佛崖》、《广元明月峡》、《广元石窟》、《半山石志》等旅游丛书和《女皇武则天》、《少年武则天》等小说。 艺术方面,组织排演了大型音乐舞蹈剧《女皇传奇》,有关部门拍摄了反映红军革命斗争历史的电视剧《强渡嘉陵江》等。 【十】旅游产品广元有丰富的旅游产品,著名的有白花石刻、剑门手杖、根雕、麻柳刺绣、真丝挂毯、丝麻地毯、丝绸绣品、剑门毛巾、橄榄油系列产品等旅游商品,有黑木耳、蕨根、黄花、香菇、竹荪、沙参、天麻、林仲等山珍药材,有苍溪雪梨、苍溪猕猴桃、朝天山核桃、广元柑柚等水果。 旅游景点基本情况已开发景点:剑门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皇泽寺、千佛崖,剑门关国家森林公园,天台山国家森林公园,世界奇观翠云廊,明月峡古栈道,木门寺,红军文化园,唐家河国家自然保护区。 著名景点:剑门蜀道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剑门关、天台山国家森林公园,皇泽寺、千佛崖、觉苑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龙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苍溪红军渡、观音岩摩崖造像、红军文化园、鹤鸣山、明月峡古栈道、红军木门会址、红军血战剑门关遗址等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元市城区、旺苍东河镇、旺苍木门镇、剑阁古城、昭化古城等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镇)。 待开发景点:红军血战剑门关遗址、苍溪红军渡风景名胜区、川北民俗文化园、觉苑寺、白龙湖、利州古城、昭化古城、剑阁古城等。

他当爹后表示 过程太狼狈 男人不该看妻子生娃 ! 会影响性生
全国唯一的细石器专题博物馆在四川广元开馆 展出文物千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