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中西部地区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这两天四川大规模拆迁,“川爷暴富”的消息闹得沸沸扬扬,源头是网上流传着一张“成都拆迁地图”,上面密密麻麻标着红彤彤的拆字,几乎把成都市拆迁了个遍。
与此同时, 还有四川网友现身说法,称获赔偿款超千万。
对此,有说法称是因为现在要搞“中西部大迁移”,而四川是西部迁移的核心区域,所以将迎来“拆迁潮”。
四川要大搞拆迁,是真是假?沿海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将给普通人带来哪些机会?为什么我们要“战略大迁徙”?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些问题,码字不易,欢迎点赞,转发,收藏。
战略大迁徙!
首先要说明的是,战略大迁徙确有其事, 最近高层确实发了文件,要把沿海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具体来看,文件中明确提到, 要引导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从中心城市向腹地有序转移,加大对革命老区、边境地区、资源枯竭地区等政策倾斜,促进区域间就业均衡发展。
而且早在去年年底开始,高层就已经在多个重要会议和重磅文件里强调, “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
说白了,这次我们是真的要搞“战略大迁徙”,中西部地区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不过, 转移归转移,但所谓的“四川拆迁潮”完全是无稽之谈。
对于网传谣言,成都官方已经站出来进行辟谣,表示 “相关拆迁项目存在,但并非网传的近日突然集中爆发,而是一年内或更长时期内陆续产生的”。
至于所谓的天价赔偿款,更是绝无可能,官方直言:
“这个事情是谣言,全是谣言,没有一个天价赔偿是真的。”
中西部产业大转移,目的何在?
很多人可能会有一个疑问:
当年不就是有西部大开发吗,现在又说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为何“旧事重提”呢?
这一次的中西部产业大转移,跟当年的西部大开发还真不是一回事,这次的目的非常明确。
首先,地缘冲突不断加剧,安全问题是必要的考量因素。
最近半岛局势闹得愈演愈烈,无论是全球局势,还是我们的外围,实际上并不太平。
而东部沿海地区更容易暴露在威胁之下,一旦发生摩擦的话,很可能导致不必要的混乱。
毕竟中国人口数量太多了,很难说人们愿不愿意冒着危险,继续在沿海地区打工,一旦出现黑天鹅,可能对制造业造成巨大的压力。
所以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第一个目的就是寻求绝对的安全。
其次,为中国经济建设带来新的动力。
过去多年来,我们的经济核心一直都是土地和基建,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经济的火车头。
但最近几年,贸易战僵持不下,对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尤其是东西部沿海地区的一些外贸公司,尤其是面向欧美地区做生意的,订单都会受到一些影响。
而 如果把东部产业转移到中西部一部分, 就 可以盘活当地的经济,从而对全国经济起到带动作用。
这个道理很容易理解,同样在一家工厂上班,同样拿五六千的工资,但在上海和河南的消费水平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在上海,这点工资要买房显然有点难,但如果是在河南,可能很多人就会选择置业安家。
同样一个工厂,在上海和河南起到的效果截然不同,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后者明显要强得多。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产业转移所带来的,也绝不仅仅是宏观经济上的发展机遇,更是个人改变命运的绝佳机会。
将给普通人带来哪些机会?
以前,很多中西部地区的年轻人都会选择远赴东部打工,寻找工作机会。
背井离乡,每天奔波在大城市中,这种日子当然不会太好过。
而 随着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最大的好处就是家门口的工作岗位会变多,以前出去打工的年轻人,可以选择回家了。
不仅能在熟悉的环境中发展事业,还能兼顾家庭,享受与家人的团圆,这无疑是很多人向往的生活。
另外, 随着产业的转移,就业机会的增加,对于中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也是一大助力。
有了产业才会有人,财政收入才会提高,城市化进程向前推进了,生活配套设施才能跟着完善,大家的生活才能过得更好。
比如孩子可以在家门口接受更优质的教育,城市的基建可以得到改善,老人可以在附近享受到便利的医疗服务,这些都是我们普通人能享受到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当然了, 可能有人还会担心,如果把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那东部地区怎么办?会不会出现“鬼城”?
这显然是想太多。
现在沿海省份的人口超过6个亿,哪怕是迁移出去3千万个就业机会,也不会对沿海地区经济造成任何冲击。
恰恰相反的是, 人少了,房租低了,人们的幸福指数反而会上去,变相促进其他领域的消费。
归根结底,把产业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就是为了促进内陆省份的经济发展,进而带动全国经济发展,真正打通“内循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力。
劳动力众多、资源丰富、基建发达,还具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基本没有任何问题。
战略大迁徙来临,中西部地区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如果普通人能够抓住机会,命运的齿轮也会跟着悄然开始转动。
深入了解热门话题背后的事实,如果您喜欢这样的内容,请不吝点赞、留言交流,给予支持。
国家颁布的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有哪些
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73号成文日期:2001-09-29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办公厅二○○一年九月二十九日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国务院西部开发办2001年8月28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党中央高瞻远瞩、总揽全局做出的重大决策.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国发[2000]33号),国务院西部开发办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研究制定了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一、政策措施的适用范围(一)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和本实施意见的适用范围,包括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单列)和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上述地区以下统称:西部地区).其他地区的民族自治州(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在实际工作中比照有关政策措施予以照顾.二、加大建设资金投入力度(二)提高中央财政性建设资金包括中央基本建设投资资金、建设国债资金用于西部地区的比例.国家政策性银行贷款、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优惠贷款,在坚持贷款原则的条件下,尽可能多安排西部地区的项目,争取提高用于西部地区的比例.(三)对国家新安排的西部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其投资主要由中央财政性建设资金、其他专项建设资金、银行贷款和利用外资以及企业自筹资金解决,不留资金缺口,地方政府在土地使用、收费减免等方面积极配合.要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关系西部开发全局的重大工程,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公路国道主干线、水资源合理开发和节约利用等.(四)中央将采取多种方式,筹集西部开发的专项资金,支持西部开发的重点项目.铁道、交通、水利、农业、林业、信息产业等部门在安排建设资金时,要继续提高用于西部地区重点项目的比重.三、优先安排建设项目(五)以科学规划为指导,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机制在配置资源中的作用,在西部地区优先布局一些建设项目,包括:水利、公路、铁路、机场、管道、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特色农业发展,水电、优质煤炭、石油、天然气、铜、铝、钾、磷等优势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特色旅游业发展,特色高新技术及军转民技术产业化.四、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六)加大对西部地区特别是民族地区(指民族自治区、享受民族自治区同等待遇的省和非民族省份的民族自治州)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力度.随着中央财力的增加,中央财政逐步加大对西部地区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一般性转移支付以各地标准财政收支差额作为计算的依据,按科学合理的原则,根据客观因素计算标准收入和支出,采用统一公式,不受主观因素影响.在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方面,对民族地区给予适度倾斜.从2000年起,中央财政安排一部分财力,专项用于对民族地区的转移支付.(七)中央对地方专项资金补助向西部地区倾斜.加大对西部地区农业科技发展、旱作农业、节水农业、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农业病虫害防治和救助等方面的投入力度.支持在西北地区开展空中云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水土条件和沙尘暴进行监测、预测.加大对西部地区农业综合开发的投入力度,以改造中低产田为重点,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促进产业化经营;有选择地建设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和科技示范区.从2001年起,根据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适当调减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地方配套比例,增加对土地治理的投入.对西部地区财政困难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因执行1999年出台的提高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和城镇低收入居民收入政策而增加的支出,由中央财政给予适当补助,补助额根据各地机关事业单位在职职工和离退休职工人数、月人均工资和离退休费增加额及转移支付补助系数确定.中央补助地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支出,适当向西部地区倾斜.教育、科技、卫生、政法、文化、文物等专项资金补助的分配,也要向西部地区倾斜.(八)中央财政扶贫资金重点用于西部贫困地区.随着中央财力的增加,逐步加大对西部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的扶贫资金投入力度,主要用于贫困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种植和养殖业、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与培训等.(九)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国家在安排基建投资、财政专项补助资金和对地方财政减收补助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基建投资包括封山育林育草、飞播造林、人工造林和种苗设施建设补助等.财政专项补助资金包括森林管护事业费,国有林区森工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补助费、政策性社会性支出补助费、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费补助和下岗职工一次性安置费补助.对因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影响地方财政收入部分,中央财政在一定时期内给予适当补助.对森工企业因木材产量调减造成无力偿还的银行债务实行先停息挂账,然后在清理核实的基础上,通过冲销呆坏账等方式予以解决.(十)开展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国家按长江上游地区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150公斤、黄河上中游地区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100公斤粮食(原粮)的标准,在一定时期内向退耕户无偿提供粮食,补助粮食的价款(每公斤原粮1.4元)由中央财政承担,调运费用由地方财政承担.同时,国家给予退耕户适当的现金补助,补助标准按退耕面积每亩每年20元计算,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负担;国家向退耕户提供种苗费补助,补助标准按退耕还林还草和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种草面积每亩50元计算,所需资金由中央基建投资安排.对因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影响地方财政收入部分,由中央财政在一定时期内给予适当补助.另外,要积极支持防沙治沙工作.(十一)对在实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过程中,因改革而造成乡镇财政困难,自身无法克服的,中央财政将按照规范的转移支付办法,适当给予补助.五、加大金融信贷支持(十二)加大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投入.重点支持铁路、主干线公路、电力、石油、天然气等大中型交通、能源项目建设.对投资大、建设期长的基础设施项目,根据项目建设周期和还贷能力,适当延长贷款期限.其中,国家开发银行对高速公路项目,在项目资本金比例达到40%和统借统还的条件下,贷款期限可放宽至18年(含宽限期,下同);对水电项目,贷款期限可放宽至25年;对“西电东送”非水电项目,贷款额超过3亿元的,贷款期限一般可放宽至18年,最长可放宽至20年;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贷款期限可放宽至10年;对其他基础设施项目,贷款期限最长可放宽至15年.(十三)扩大以基础设施项目收益权或收费权为质押发放贷款的范围.继续办好农村电网收益权质押贷款业务,开展公路收费权质押贷款业务,创造条件逐步将收费权质押贷款范围扩大到城市供水、供热、公交、电信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对具有一定还贷能力的水利开发项目和城市环保项目(如城市污水处理和废品处理等),探索逐步开办以项目收益权或收费权为质押发放贷款的业务.(十四)增加农业、生态建设的信贷投入.对西部特色农业、节水农业、生态农业发展在信贷方面给予支持,扶持一批有发展前景、带动作用强、以公司加农户为经营方式的龙头企业.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要积极扩大农户小额贷款,对确有还贷能力的可以发放信用贷款.有选择地增加对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的贷款投入.配合退耕还林还草、封山绿化等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对一些有还贷能力的速生丰产用材林、经济林、山野菜、中药材开发以及个体苗圃等项目,增加信贷投入.(十五)运用信贷杠杆支持经济结构及产业结构调整.支持电力、天然气、旅游和生物资源合理开发等西部优势产业发展,对贷款金额较大的重点项目,可以由商业银行总行直贷解决,贷款不纳入当地分行存贷比或限额考核范围.西部地区农村电网改造贷款,由中国农业银行总行统一安排贷款计划和资金.同时,对西部地区企业技术改造、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也要给予信贷支持.六、大力改善投资软环境(十六)认真贯彻落实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有关政策,深化西部地区国有企业改革,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制度创新.除关系国家命脉和安全的企业由国家控股外,鼓励其他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合资和相互参股等多种形式,依法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改制企业要依法建立董事会、监事会,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各自的职责,做到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建立分工明确的国有资产管理、经营和监督体制,使国有资产出资人尽快到位,强化国有资产经营主体的外部监督.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逐步形成经营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新机制.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积极推进中小企业组织管理体系、政策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实际工作中加大对西部地区国有企业扭亏脱困、改组改造的支持力度.(十七)积极引导西部地区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鼓励东、中部企业和个人到西部地区投资.除法律有特殊规定外,凡对外商开放的投资领域,国内各种所有制企业均可进入.鼓励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主体以独资、合资、合作、特许权等多种方式进行投资.(十八)简化投资项目审批程序.除关系国民经济全局和长远发展、对国家安全有重要影响的重大项目或有特殊规定的项目外,企业利用自有资金或国内银行贷款投资于国家非限制类产业的项目,需要政府平衡建设、经营条件的,政府主管部门只审批其项目建议书,企业在落实各项建设条件后,自主决定是否开工建设,并在开工后报政府主管部门备案.(十九)认真遵照执行中央关于引进外资工作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努力优化外商投资的地区布局,鼓励外商向西部地区投资.合理简化外商投资项目的审批程序.除重大项目或有特殊规定的项目外,外商投资项目利用自有资金和商业银行贷款在西部地区投资于国家鼓励类产业及优势产业的,政府主管部门只审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开工报告不再报政府主管部门审批.逐步简化对外商投资企业合同、章程的审批程序.(二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在改善投资软环境上下功夫,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切实保护知识产权,维护经济法制.实行政企分开,减少审批事项,规范办事程序,清理和废止不符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要求的规章制度.确需各级政府审批的事项,应实行便捷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和透明度.加强仲裁机制建设,及时处理经济纠纷案件,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七、实行税收优惠政策(二十一)对设在西部地区国家鼓励类的内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在2001年至2010年期间,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国家鼓励类的内资企业是指以《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2000年修订)》中规定的产业项目为主营业务,其主营业务收入占企业总收入70%以上的企业.国家鼓励类的外商投资企业是指以《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鼓励类项目和《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中规定的产业项目为主营业务,其主营业务收入占企业总收入70%以上的企业.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民族自治地方的内资企业可以定期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可以减征或免征地方所得税.中央企业所得税减免的审批权限和程序按现行有关规定执行.(二十二)对在西部地区新办交通、电力、水利、邮政、广播电视企业,给予减免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其中:内资企业自生产经营之日起,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自获利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本条所称交通企业是指投资新办从事公路、铁路、航空、港口、码头运营和管道运输的企业;电力企业是指投资新办从事电力运营的企业;水利企业是指投资新办从事江河湖泊综合治理、防洪除涝、灌溉、供水、水资源保护、水力发电、水土保持、河道疏浚、河海堤防建设等开发水利、防治水害的企业;邮政企业是指投资新办从事邮政运营的企业;广播电视企业是指投资新办从事广播电视运营的企业.除另有规定外,上述各类企业主营收入需占企业总收入70%以上.(二十三)对保护生态环境、退耕还林(生态林应占80%以上)还草产出的农业特产收入,自取得收入年份起10年内免征农业特产税.(二十四)西部地区公路国道、省道建设用地,比照铁路、民航建设用地,免征耕地占用税.免征耕地占用税的范围限于公路线路、公路线路两侧边沟所占用的耕地,公路沿线的堆货场、养路道班、检查站、工程队、洗车场等所占用的耕地不在免税之列.公路国道、省道以外其他公路建设用地是否免征耕地占用税,由省级人民政府决定.上述免税用地,凡改变用途,不再属于免税范围的,应当自改变用途之日起补缴耕地占用税.(二十五)西部地区内资鼓励类产业、外商投资鼓励类产业的项目在投资总额内进口自用设备,除《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2000年修订)》和《外商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所列商品外,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符合《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的外商投资项目,在投资总额内进口自用设备,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其审批程序按照《国务院关于调整进口设备税收政策的通知》(国发[1997]37号)的规定执行.八、实行土地使用优惠政策(二十六)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鼓励利用宜林宜草荒山、荒地造林种草,实行谁退耕、谁造林、谁种草、谁经营、谁拥有土地使用权和林草所有权.国有荒山、荒地等未利用地依法出让给单位和个人进行造林、种草等生态建设的,可以减免土地出让金,实行土地使用权50年不变;达到出让合同约定的投资金额并符合生态建设条件的,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出租、抵押;土地使用权期限届满后,可以申请续期.利用农村集体所有的荒山、荒地等未利用地进行造林、种草等生态建设的,可以通过承包、租赁、拍卖等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实行土地使用权50年不变;土地使用权可以继承、转让(租)、抵押.(二十七)对基本农田实行严格保护,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坡耕地较多的地区,为保护当地粮食生产能力,在不影响生态建设的前提下,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将部分已经过多年整治、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坡度为15度至25度之间的耕地划定为基本农田,也可以将部分配套设施较好的新开发整理的耕地划定为基本农田.可以按照有关规定,调整基本农田种植业生产格局,发展经济作物,但不得破坏耕作条件.土地整理项目应优先安排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使保护区内有效耕地面积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增加国家对西部地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资金的投入.西部地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缴中央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原则上通过安排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全额下拨.把未利用土地开发成草地、园地,经政府有关主管部门认定能调整为耕地的,可折抵补充耕地指标,按耕地加以保护和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占用耕地的,在保证耕地占补平衡的前提下,其耕地开垦费可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定标准的下限收取.(二十八)提高建设用地审批效率,减少审批环节,及时提供并保障经济建设用地.需报国务院批准的建设用地,在用地报批阶段,政府主管部门主要审查是否符合土地利用规划与计划、耕地占补平衡和征地补偿安置能否落实.报批资料可以根据审查的内容相应简化.征地补偿安置要符合《土地管理法》等法律规定,防止各种搭车收费,同时切实保护农民利益.使用国有未利用地,可以免缴土地补偿费.建设项目用地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应依法有偿使用国有土地,鼓励以招标、拍卖等方式供地.外商投资项目用地,确属必需的,经批准,可以用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作价出资的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九、实行矿产资源优惠政策(二十九)在国土资源调查计划中,优先安排西部地区的调查评价项目,工作经费向西部地区倾斜.重点安排西部地区重要矿产资源集中区、国家紧缺矿产和地下水资源的调查评价工作,以及地质工作程度较低地区、地质灾害严重地区的基础地质工作.(三十)在西部地区由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的探矿权、采矿权价款,按有关规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经批准,可以部分或者全部转为国有矿山企业或地勘单位的国家资本;勘查或开采石油、天然气、煤层气、富铁矿、优质锰矿、铬铁矿、铜、镍、金、银、钾盐、铂族金属、地下水等矿产资源的;在国家确定的扶贫开发重点地区和重点开发地区勘查、开采矿产资源的;大中型矿山企业因资源枯竭,勘查接替资源的;国有矿山企业经批准进行股份制改造或对外合营时,国有资本持有单位以探矿权、采矿权价款入股的;国有矿山企业由于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的原因,缴纳探矿权、采矿权价款确有困难的.(三十一)在西部地区勘查、开采矿产资源,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申请减缴或免缴探矿权使用费、采矿权使用费:石油、天然气、煤层气、铀、富铁矿、优质锰矿、铬铁矿、铜、钾盐、铂族金属、地下水等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大中型矿山企业为寻找接替资源申请的勘查、开发,运用新技术、新办法提高综合利用水平(包括低品位、难选冶的矿产资源开发及老矿区尾矿利用)的矿产资源开发,政府主管部门认定的其他情形.探矿权使用费,第一个勘查年度可以免缴,第二至第三个勘查年度可以减缴50%,第四至第七个勘查年度可以减缴25%.采矿权使用费,矿山基建期和矿山投产第一年可以免缴,矿山投产第二至第三年可以减缴50%,第四至第七年可以减缴25%,矿山闭坑当年可以免缴.(三十二)探矿权人投资勘查获得具有开采价值的矿产地后,可依法获得采矿权.允许将勘查费用计入递延资产,在开采阶段分期摊销.(三十三)积极培育矿业权市场,促进探矿权、采矿权依法出让和转让.出让矿业权的范围包括国家出资勘查并已经探明的矿产地、依法收归国有的矿产地和其他矿业权空白地.除采取依法申请批准方式外,可以采取招标、拍卖等其他方式出让矿业权.探矿权人、采矿权人可以采取出售、作价出资、合作勘查或开采、上市等方式依法转让探矿权、采矿权,也可以按有关规定出租、抵押探矿权、采矿权.(三十四)对于外商从事非油气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的,除享受国家已实行的有关优惠政策外,还可以享受免缴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1年,减半缴纳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2年的政策.对于外商从事《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鼓励类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的,享受免缴矿产资源补偿费5年的政策.在中外合营方式中,中方以探矿权、采矿权入股的,其探矿权、采矿权应按规定依法评估确认,合理作价,由中方提供相关的地质成果资料.十、运用价格和收费机制进行调节(三十五)深化价格改革,进一步提高市场调节价格的比重.西部地区部分铁路运价由政府定价改为政府指导价.省(自治区、直辖市)内航空支线实行浮动票价政策.列入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的民族药价格,委托产地省级政府主管部门审批.(三十六)调整电价和水价,推进污水处理、废品处理收费改革.积极疏导西部电网电价矛盾,单独核定西部地区各电网输配电费用,鼓励电力生产企业与用户直接签订购电合同,降低用户电费负担;适当降低东西部地区之间骨干电网联络线的输电费用,鼓励“西电东送”.在统筹考虑合理开发与承受能力的前提下,优先调整西北水资源短缺地区的水利工程供水价格,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维护成本开支得到合理补偿.西部地区城市已建成污水处理厂而未征收污水处理费的,要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尽快开征污水处理费,已开征的可根据当地居民的承受能力,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逐步提高收费标准.西部地区可以根据当地情况出台废品处理收费政策,推行废品处理收费制度.(三十七)对西部地区新建铁路和铁路支线实行特殊运价.根据国务院确定的新路新价政策,对西部地区新建铁路可以按照偿还贷款本息、补偿合理经营成本的原则,核定新线特殊运价,以保证西部地区新建铁路按期偿还建设贷款,维持正常生产经营,促进西部地区铁路建设.进一步研究西部地区新建铁路特殊运价与全路统一运价之间差价的补偿方式.对西部地区铁路支线实行支线特殊运价.由国务院主管部门制定支线特殊运价的定价原则,具体价格水平由当地省级人民政府主管部门确定;对具备条件的西部支线,实行政府指导价或市场调节价,赋予铁路运输企业一定的价格自主权.
西部大开发好不好?
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广西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71.4%。 2002年末人口3.67亿人,占全国的28.8%。 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占全国的16.8%。 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战略位置重要。 但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不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的40%,迫切需要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一、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意义、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实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保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胜利实现的重大部署,是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和富余的重要举措,是保障边疆巩固和国家安全的必要措施,关系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 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改善全国的生态状况,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有利于培育全国统一市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根据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任务和要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方针政策和重点任务。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断探索西部大开发的新路子。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社会进步协调推进,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积极进取,量力而行,有重点、有步骤地解决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 坚持把西部地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与国家政策支持结合起来,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西部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也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 既要有紧迫感,又要有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 总的战略目标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到21世纪中叶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时,从根本上改变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的面貌,努力建成一个山川秀美、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民族团结、人民富裕的新西部。 21世纪头10年,力争使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有较大发展,重点地带开发步伐明显加快,科技教育和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明显加强,改革开放出现新局面,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西部地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要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发展有特色的优势产业,推进重点地带开发;发展科技教育,培育和用好各类人才;国家要在投资项目、税收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逐步建立长期稳定的西部开发资金渠道;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引导外资和国内资本参与西部开发;西部地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在改革开放中走出一条加快发展的新路。 党的三代领导人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关注 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的历史存在和过分扩大,是一个长期困扰中国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全局性问题。 支持西部地区开发建设,实现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是我们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一条重要方针,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 早在五十年代,毛泽东同志在著名的《论十大关系》中就强调,要处理好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他讲道:“我国全部轻工业和重工业,都有约70%在沿海,只有30%在内地。 这是历史上形成的一种不合理的状况。 沿海的工业基地必须充分利用,但是,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 八十年代,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以后,邓小平同志提出了“要顾全两个大局”的地区发展战略构想。 “一个大局”是沿海地区加快对外开放,较快地先发展起来,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 另一个大局是,当发展到一定时期,即到本世纪末全国达到小康水平时,全国就要拿出更多力量帮助中西部发展,东部沿海地区也要服从这个大局。 江泽民同志高度重视这个具有全局意义的重大问题,并多次就解决地区发展差距、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问题发表重要讲话。 1999年6月17日,江泽民总书记在西北五省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抓住世纪之交历史机遇,加快西部地区开发步伐”。 江泽民同志还提出了加快西部地区开发的总原则,即“把加快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同保持政治社会稳定、加强民族团结结合起来,把西部发展同实现全国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结合起来,在国家财力稳定增长的前提下,通过转移支付,逐步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在充分调动西部地区自身积极性的基础上,通过政策引导,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等投入开发,有目标、分阶段地推进西部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的重大意义 1999年1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敲定对西部进行大开发的战略决策。 会议提出,要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直接关系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防巩固,关系到东西部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要从大局、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意义,要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随后,在12月份举行的全国计划工作会议上,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曾培炎指出:“要像当年搞特区那样,加快西部地区大开发。 ” 1、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实现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的战略举措 建国5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以来,各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取得了长足进展,东部地区由于具有较好的经济基础,有利的地理位置,加上国家政策的支持,现代化建设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经济和社会发展突飞猛进,人们普遍过上了小康生活。 西部地区由于受历史、自然和区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总体发展水平与东部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近十几年来,这种差距还呈拉大趋势。 在继续加快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逐步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加速实现全国各地区的共同繁荣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保持全国社会稳定,将发挥重要作用。 广大西部省区地处祖国边疆,是少数民族集中聚居的地方。 多年来,国内外敌对势力对我国实行“分化”和“西化”,利用西部民族和宗教问题搞颠覆和分裂活动。 维护和保持民族地区的稳定,挫败国内外敌对势力分裂我国的阴谋,很关键的一条,就是不断加快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增强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根本上巩固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宁的大好局面。 2、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国内有效需求不足,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在这种情况下,国内有相当一部分资金、技术和劳动力需要寻求新的生产领域、新的市场、新的发展空间。 西部地区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但发展水平较低,还蕴藏着巨大的投资机会、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潜力。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通过发展特色经济,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并有效地扩大国内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 3、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客观需要 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与其他地区相比,西部地区的任务更为艰巨。 加上千百年来频繁的战乱、自然灾害和各种人为的原因,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不断恶化,荒漠化年复一年地加剧,并有逐步向东推移的趋势。 这不仅对西部地区,而且也给东部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 因此,不遏制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就没有全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没有西部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西部地区的现代化,也就谈不上全国的现代化。 4、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适应世界范围结构调整,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迫切要求 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经济结构调整正在全球范围内广泛而深刻地进行,给各国经济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 我们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为了在新世纪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使我们发展得更快、更好,必须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充分发挥这些地区市场潜力大、自然资源丰富和劳动力成本低的比较优势,为加快全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提供广阔的空间,为东部地区发展提供市场和能源、原材料支持,为东部地区的结构调整创造条件。 西部地区开发的基本思路和战略任务 2000年1月,国务院组成了以朱镕基总理任组长、温家宝副总理任副组长、国务院和中直19个相关部委主要负责人参加的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 1月19日至22日,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在京召开西部地区开发会议,研究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战略任务。 会议指出,新中国成立5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接近小康水平,国家有能力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 特别是当前正在实施扩大内需的积极财政政策,可以用更多的财力直接支持西部开发。 现在我国已基本解决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粮食出现了阶段性的供过于求,这是在生态脆弱地区,有计划、分步骤退耕还林(草),改善生态环境的大好时机。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程的加快,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西部地区也将像东部沿海地区一样更加开放。 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时机已经成熟。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集中力量抓好几件关系西部地区开发全局的重点工作: 第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必须从战略眼光出发,下更大的决心,以更大的投入,先行建设,适当超前。 要以公路建设为重点,加强铁路、机场、天然气管道干线建设;加强电网、通信和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要坚持把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节约利用放在突出位置。 要在做好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着力抓好一批重大骨干工程。 第二,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这是推进西部开发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要加大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力度,同时采取“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政策措施,由国家无偿向农民提供粮食和苗木,对陡坡耕地有计划、分步骤地退耕还林还草。 坚持“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先行试点、稳步推进”,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做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坚持先搞好实施规划和试点示范。 试点的规模要适当,不宜铺得太大,防止一哄而起。 要加强政策引导,尊重群众意愿,不能搞强迫命令。 第三,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起点要高,不能搞重复建设。 要抓住我国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时机,根据国内外市场的变化,从各地资源特点和自身优势出发,依靠科技进步,发展有市场前景的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培育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要加强农业基础,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合理开发和保护资源,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快工业调整、改组和改造步伐;大力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 第四,发展科技和教育,加快人才培养。 要充分发挥老工业基地、军工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现有科技力量的作用,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 要确保教育优先发展,在办好高等教育的同时,特别要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教育的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 要千方百计使用好现有人才,采取积极措施从国内外引进人才,大力培养各类人才。 第五,加大改革开放力度。 实施西部大开发,不能沿用传统的发展模式,必须研究适应新形势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机制,特别是要采取一些重大政策措施,加快西部地区改革开放的步伐。 要转变观念,面向市场,大力改善投资环境,采取多种形式更多地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管理经验。 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城乡集体、个体、私营等多种所有制经济,积极发展城乡商品市场,逐步把企业培育成为西部开发的主体。 这次会议强调要加强对西部地区开发工作的领导,当前必须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 所有的重要建设项目都要纳入规划,进行充分论证。 推进西部大开发,既要有紧迫感,也要有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不能急于求成。 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积极进取,量力而行,注重实效。 既要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又要认真执行国家法律和政策,不能乱集资、乱收费,增加企业和农民负担。 要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保证西部开发扎扎实实地健康发展。 当前西部地区开发的工作重点 根据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部署,2000年3月中旬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成立并开始工作。 西部开发办2000年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认真做好西部开发的总体规划。 二是抓紧制定促进西部开发的政策措施。 三是加快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四是加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最近,江泽民总书记多次指出,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时机已经成熟;加快开发西部地区要有新思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指出,要调整地区经济结构,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必须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实施西部大开发直接关系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防巩固,关系到东西部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一项面向21世纪的大战略、大政策,一定要贯彻好、实施好。 一、西部大开发是面向21世纪的一项大战略、大政策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发展,逐步缩小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最终达到各地区经济普遍繁荣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要求,亦是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内在需要。 西部大开发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两个大局”的思想,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战略部署。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 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 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 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77—278页)对于什么时候、在什么基础上把支持与促进西部地区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提到日程上,邓小平同志也做了深入的思考,要求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并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突出地提出和解决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同上,第373、374页)现在到了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我国东部地区经过20年的高速发展,经济发展水平大大提高,实力大大增强,同时东西部经济发展上的差距依然存在,并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所以,目前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不仅有了条件,而且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 党中央和国务院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审时度势,把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对国家经济布局指向和区域经济政策作出调整,是非常及时和正确的,既具有现实意义,又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西部大开发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正确分析当前形势,总揽全局,作出的面向21世纪的重大决策。 1.适应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是我们这两年来取得的一条极为宝贵的经验,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在对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进行科学分析与判断的基础上,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所作出的适时调整与部署。 在市场供求形势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情况下,要保证下个世纪的长远发展,必须实行以扩大内需为主的发展方针。 全国人口中近1/4居住在西部地区,只有加快西部的发展,提高西部民众的收入水平,使庞大的潜在需求变成现实的市场需求,才能为经济增长开拓出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2.西部大开发是实现国家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强有力的保证。 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全国各地区的共同发展。 只有东部地区的发展,而西部地区长期处于相对落后的境况,将影响全国经济的发展,拖整个经济发展的后腿。 3.西部大开发是我国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资源分布与要素秉赋各异,相互间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北煤南运、西油南输、西电东送、西棉东调、南菜北运……,表明区际经济之间存在很高的关联度,加快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才能保证国民经济整体发展对基础原材料和动力的需要,使整个经济继续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 4.西部大开发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西部地区居长江、黄河、珠江等大江的上游,是国家生态屏障之所在。 只有加快西部发展,使居于高山深谷者尽快从“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怪圈中走出,大江大河及其中、下游地区的安全,全国生态环境的改善才有保证。 5.西部大开发是实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防巩固的重要保证。 我国55个少数民族,大部分聚居于西部和陆地边境地区,加快西部经济发展,使愈来愈多的民族聚居地区和边境地区走上繁荣之路,是巩固、加强民族大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保持边境安宁与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基础。 二、西部大开发要依靠两个手段、三股合力 两个手段是指市场机制和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尤其是区域政策。 要素价格的变化和地区要素价格差异,是推动产业空间结构转换的重要因素。 改革开放20年来,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沿海大城市的土地、环保、劳动力等要素成本攀升,不少传统产业、产品的优势正在或已经丧失,西部地区应该利用要素价格相对低廉的有利条件,在这些产业和产品上形成优势,赢得市场,站稳脚跟。 传统理论在讲到产业空间转移时,往往解释为发达地区及大城市的工厂和设备向欠发达地区搬迁。 实际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多的是通过优胜劣汰,一地区某产业逐渐失去优势和衰落,而在另一地区发展起来,形成优势。 因此,西部地区不能坐等“转移”,而应打主动仗。 方式不同,中西部的付出与收益都大相径庭。 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推进西部发展的积极效应,但单靠市场机制还解决不了东西发展的差距问题。 这是因为西部地区的自然条件、区位(处于国内运输网的末梢、国内大市场的边缘等)、历史基础和历史包袱(如“三线”建设时,工厂靠山进沟,社会负担沉重)等因素,使西部的市场主体和东部并非处于同等的起跑线。 实践表明,区域发展差异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在一定时期内不仅不会缩小,反而会扩大。 具体表现为两方面:一是人才、资金、能源、原材料的流出造成欠发达地区缺少人力、物力、财力而降低发展速度的“极化效应”;二是因发达地区经济实力增强导致资金、技术、设备向外扩散而促进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扩散效应”。 在经济起飞时,强大的“极化效应”和弱小的“扩散效应”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 如果单凭市场力量的作用而不进行政府干预,结果势必造成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通过中央政府的政策投入和资金投入,使西部市场主体处于与东部大体相同的起跑线,非常重要。 具体说主要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中央财政支持加快西部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这是揭开西部大开发序幕的前提;二是支持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保护与改善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既是为了实现本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亦是为了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中下游地区的安宁。 在上游地区为改善生态环境实行退耕还林(草)的过程中,国家和中下游地区应通过以粮代赈等方式予以补偿;三是保证西部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在义务教育、初级卫生保健等社会公共产品的享用上与东部地区大体持平;四是为某些国有企业还清历史旧账。 60年代从备战出发在西部山沟里建了一些军工厂,现在产品要军转民,有的工厂要出沟进城,这几笔“旧账”让企业靠加强经营管理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消化不了的。 十五届四中全会的《决定》中有关“改善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结构和减轻企业社会负担”所提的各项政策,有必要更多地向西部倾斜。 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目标的实现,还有赖于三股合力的共同作用。 一是进一步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加大中央政府对西部地区政策与资金投入的力度。 二是广泛推进东部和西部之间多层次、多形式的经济技术协作,加大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帮扶力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推动要素的跨区域流动和跨区域的资产重组。 三是加快西部改革开放的步伐,进一步探寻适应国内外大市场新态势、适合西部区情的发展战略与对策。 前两者是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启动与推动力,后者则是关键与根本。 只有通过后者,来自外部的种种支援和帮扶,才能转化为自身的“造血”功能,形成自组织、自发展的机制,成为推动西部发展永不衰竭的内在动力。 加快西部改革开放步伐包括加快西部多种所有制市场主体的形成与壮大;加快西部国有经济布局与结构的调整,使国有资本集中布局于优势产业,实行有进有退,以退求进;加快西部商品与要素市场体系的发育、市场规则的完善和市场秩序的建立;加快西部各级地方政府的职能转换,由过去按行业隶属原则管理所属企业,转向按属地原则,面向多种所有制、多种经济成分的所有市场主体,履行社会经济管理职能,通过制度安排与政策诱导,构建良好的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活环境,使来自各个国家、国内各地区、各种所有制的投资者,在西部投资能取得合理回报,真正做到政府搭台,市场主体 回答者:我是土匪QHX - 魔法学徒 一级 3-1 18:45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广西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71.4%。 2002年末人口3.67亿人,占全国的28.8%。 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占全国的16.8%。 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战略位置重要。 但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不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的40%,迫切需要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怎样才能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
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各类上市公司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以下分析投资角度,探讨二级市场上可能的投资机会。 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确定今年西部开发的五项工作重点,包括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科技和教育、加大改革开放力度。 这些措施为上市公司提供了宝贵的发展机遇。 (一)基础设施类上市公司基础设施的落后是制约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将得到国家大量资金的支持,同时,民间投资也将跟进。 基础设施建设本身利润率不高,但完成后,投资者可以享有项目的收费权,综合利润相当可观。 因此,这部分建设将为部分上市公司带来巨大商机,如新天国际、汇通水利等工程承包类企业,涪陵建陶、四维瓷业、秦岭水泥、四川双马、祁连山、新疆屯河、天山股份、四川金顶、渝开发A等建材类企业,南方汇通以及房地产开发类企业和中天企业等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类企业。 (二)特色产业类上市公司1. 稀有矿产资源开发类上市公司。 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如新疆的天山两侧有40多条重要矿带,青海的柴达木盆地是世界著名的“聚宝盆”,云南被冠以“有色金属王国”的美称。 全国大部分的煤炭、天然气、水能、稀有金属、钾、磷等矿产资源都在西部。 矿产资源类上市公司,如东方钽业、云南铜业、锡业股份、西藏矿业、新疆众和、同仁铝业、盐湖钾肥等,将利用西部开发的大好时机,发挥其独特优势,获得快速发展。 2. 旅游类上市公司。 西部地区岩祥还具有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如西安附近的周、秦、汉、唐十三代古迹,闻名遐迩的河西艺术走廊、北面的大漠景观、青海的长江黄河源头、新疆西域风情、四川的九寨沟等,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 受益的西部地区旅游类上市公司有峨眉山、西安旅游、西藏圣地、西藏明珠、百花村等。 3. 中医药及农业类上市公司。 西部地区有独特的气候条件,物产相当丰富。 西北地区几乎每个省都有甘草、麻黄、黄芪、当归、党参、天麻等,还有一些特殊的,如天山、阿尔泰山的雪莲,安康的绞股蓝,宁夏、新疆的枸杞,青天海的冬虫夏草,甘肃的大黄,而西南地区有许多特殊的瓜果,这些都是发展特色农业非常有利的条件。 西部农业类上市公司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利用这些比较优势,根据市场需求扩大种植面积,并建立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完善系统,这样的特色高效农业类上市公司就会最具竞争力。 因而西部开发会给包括亚盛集团、新农开发、新天国际、新疆屯河和银广厦等农业类上市公司和桐君阁、太极集团、云南白药等医药类上市公司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三)高新技术类上市公司西部地区上市公司中高科技公司非常少,目前仅有托普软件、倍特高新、南天信息、长安信息和海星科技等5家。 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西部地区科技力量并不弱,特别是西安、成都、兰州等中心城市,科技人才相当多。 另外经过大规模建设,国家投入巨资在西部建成了一批以军工为核心、以重化工为主体的大型国有骨干企业和科研单位,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基础工业,这就决定了西部有科技优势发展高科技产业,包括计算机、微电子、软件、自动控制、信息传输、卫星通讯、光学、激光等以及核技术、新材料技术和空间技术等。 目前一些上市公司已通过资产置换等方式涉足高科技领域,如聚友网络等。 以西部大开掘游发为契机,加大科技投入,引入和嫁接现代高科技特别是以现代信息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将是西部上市公司今后发展的主旋律。 西部开发的意义何在?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即将全面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并开始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时候,党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 1. 西部大开发是经济转型的需要。 我国经济已基本从供给约束型向市场约束型发展,需求不足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 西部地区人口众多,社会总需求的上升,意味着我国内需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这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后劲和到2010年战略目标的实现。 2. 西部大开发是资源有效配置的需要。 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资源可以从国外进口,但进口存在着不确定性、国际市场竞争加剧和国家外汇平衡等问题,以及一些非经济因素的影响,对我们这样的大国来说存在一定的风险。 为了经济安全,一些重要资源大部分还是应在国内解决。 另一方面,东部企业从自身的发展需要考虑,也迫切需要寻找到安全的资源,这使得沿海地区的企业有到西部地区投资办厂、开发建设所需短缺资源的内在投资冲动,以实现优势资源的互补。 3. 西部开发是经济均衡发展的需要。 在相当长时间内,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因此各地区的比较优势也不相同。 从整个宏观经济布局效益和综合效率考虑,东部地区应主要依靠集约经营,重点发展资源消耗少、附加价值高、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和产品。 西部地区则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经济技术基础,大力发展农牧业及其加工业,合理开发能源和矿产资源,积极发展优势产业和产品,加快使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进而变为经济优势的进程。 4. 西部开发是团结稳定的需要。 我国大部分少数民族都集中分布在西部的边境地区。 尽快将这些地区的经济搞上去,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维护国家统一、保障边境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政治问题。 经济发展了,人们才能安居乐业,这是实现民族团结和保证边疆稳定的硬道理。 5. 西部开发是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我国即将进入WTO,全面实现与国际接轨已经成为大势所需,因此提高我国经济整体竞争水平,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 推进西部大开发,有利于整体竞争力的提高,有利于参与国际竞争,有利于抵御外资涌入带来的压力。 政府、券商、上市公司三部曲尽管西部大开发给西部的产业和上市公司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要真正抓住这个机遇还需要西部上市公司乃至资本市场的监管者和参与者解放思想,发挥各自作用。 特别是一个“方向盘”和两个“轮子”的作用,这里方向盘是指政府,两个“轮子”,一个是上市公司、一个是证券公司。 作为“方向盘”的政府首先应从政策上支持西部上市公司的发展,如:1. 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允许外地和民营资本甚至外商资本直接进驻上市公司参股、控股。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壳”资源还是稀缺资源,许多资金,国有的、民营的、海外的,都对一些上市公司的“壳”资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实施起来有相当难度。 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地方政府部门只允许出让部分股权使其成为第二大股东,自己仍占据第一大股东的控制地位,这是企业特别是民营资本和外资所不能接受的,因为他们担心政府部门可能会行政干预企业的正常经营,使企业的管理者不是按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去从事经营活动,从而隐含一定的风险。 为了吸引更多的资本投资于西部,西部地区政府必须解放思想,坚持“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指导思想,让出一些“壳”资源,吸引投资。 2. 制定政策,支持组建西部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组建中外合作投资基金等,扩大投资渠道。 3. 努力营造有利于本地区优化产业结构的政策环境。 地方政府是地方经济的重要组织者和管理者,应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和扶持上市公司进行产业转移。 4. 加大上市公司改制力度。 地方政府可从有利于上市公司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用资产重组、配股、增发等形式将本地区的支柱产业注入上市公司。 5. 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 用期股期权等激励方式,引进优秀的管理人才。 作为一个“轮子”的券商应抓住中央开发西部的大好时机,利用券商的人才优势,开拓业务。 具体包括以下两方面:1. 发挥券商自身的综合优势,做好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财务顾问,帮助政府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规划和有关资本市场的政策制定,帮助企业做好公司结构调整和发展战略及资本运营等。 2. 通过券商的投资银行业务,挖掘西部地区有潜力的企业,扶持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改制上市工作。 3. 加大资产重组力度,充分发挥券商的桥梁和参谋作用,充分挖掘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加快资本扩张速度,提高资产收益率。 作为另一个“轮子”的上市公司要把握时机,充分利用各种优惠政策,迅速发展壮大。 上市公司应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以国家产业政策为指导,主动调整产业方向,避免产业选取方向的政策壁垒和市场障碍。 上市公司可在巩固原有主业的基础上,涉足其他产业,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培育出新的利润增长点。 西部地区的上市公司产业结构较侧重于工业、民用、商业、农业等传统行业,主业为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等新兴高科技产业的公司相对较少。 因此,充分利用加快西部开发的大好时机,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技术改造,根据国内外市场的变化,从各地资源特点和自身优势出发,依靠科技进步,发展有市场前景的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创造高附加值产品将是西部上市公司面临的主要工作。 近年来,西部地区出现了一些通过资产重组,调整产业结构,从劣质公司发展为绩优公司的例子,如托普入主川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