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面分析了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部署了明年“三农”工作,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科学指南。
今年以来,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自然灾害多发的情况,广大农民和“三农”工攻坚克难,积极进取,推动农业农村形势持续向好。重要农产品实现稳产增产,粮食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台阶。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农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农村改革、乡村发展、乡村建设成果丰硕。农村民生事业欣欣向荣,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三农”持续向好为经济社会大局增添了底气、赢得了主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支撑。
“三农”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既有新趋势新特点,也有新情况新问题。具体来看,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要持续提升;面对极端气象灾害频发,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针对农产品价格波动和农民工就业新形势,农民增收渠道要进一步拓宽。展望明年,“三农”工作的目标要求更高,使命责任更重,必须付出更为艰辛的努力,切实增强深化改革、推进振兴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在“三农”的底线任务上做到“持续”。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都是“三农”工作的底线任务,要持续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保障能力、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粮食生产迈上新台阶,但依然要居安思危。要坚持产量产能、生产生态、增产增收一起抓,生产流通加工储备消费贸易齐发力。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设立了5年过渡期。明年是过渡期的最后一年,要做好帮扶工作和政策有效衔接。落实防止返贫监测机制,针对性做好产业和就业帮扶,健全帮扶资产长效管理机制,让脱贫人口不掉队、赶上来。
在“三农”的重点工作上做到“着力”。改革、发展、建设等都是“三农”重点工作。要着力提升乡村发展水平,在产业效益和竞争力上谋突破,兴业、强县、富民一体推进。着力健全乡村治理体系,走好乡村善治之路,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着力落实农村改革重点任务,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充分调动亿万农民积极性创造性。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求,强化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推动形成促振兴的合力。
”人民日报评论员”都是哪些人?
人民日报评论员非某一个人,而是一个评论团队。
1、皇甫平
许多论者把“皇甫平”解释为“黄浦江评论”的谐声,这并不错,但又不止于此。 “皇”字,按照闽南话的念法,与“奉”字谐音。 这个“甫”,不念“浦”,而读“辅”。 周瑞金说,选这个甫就是取辅佐的意思。 奉人民之命,辅佐邓小平,这就是“皇甫平”的深层涵义。
2、任仲平
“任仲平”开始叫“任仲文”,后修改为“任仲平”,即“人民日报重要评论”的谐音缩写。
3、何振华
是“如何振兴中华”的谐音。
2008年,《人民日报》就“3 ·14 拉萨事件”、“北京奥运会圣火传递”、“CNN主播辱华事件”、“汶川地震”等议题,连续发表了40 多篇署名“何振华”的评论文章,引人注目。
这些评论文章,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以理服人,情理交融,舆论导向正确,引导方法允当,值得其他媒体借鉴和学习。
4、仲祖文
仲祖文是“中共中央组织部文章”的谐音,一般是在《人民日报》等媒体发布文章时的署名,有时又署为“仲组轩”此种署名文章代表的是官方机构权威的思想。
5、钟轩理
“钟轩理”,是“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的谐音,一般是在《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发布文章时的署名。
6、卫民康
“卫民康”是“卫生部”谐音。
7、郑青原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之后,人民日报-人民网,一个署名“郑青原”的文章横空出世,这是一个以前从未出现的新署名。
人民日报-人民网连发了三篇他署名的文章,分别是《在大有作为的时代更加奋发有为》、《靠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赢得未来》、《沿着正确政治方向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一篇比一篇有分量。
尤其是第三篇涉及的政治体制改革的敏感问题文章,在人民网以大字头条挂了24小时以上,这也是前所未有的现象,这些都说明了以“郑青原”署名的文章的重要性,也暗示了“郑青原”这个署名的不一般,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好奇。
人民日报“任仲平”评论,多用于分析重大改革等问题,署名“何振华”评论,多用于涉藏涉外评论,“仲祖文”评论一般用来阐述党建工作,其他以部委谐音命名的则分别用来阐述相关领域工作。
至于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后出现的“郑青原”,人民网、新华网媒体报道认为:郑青原是比“仲祖文”和“任仲平”更高级别的化名或谐音,关注者们认为“郑青原”三个字从语音联想,有“正本清源”之意。
此外,人民日报还有海外版的“望海楼”和国际部专用的“国纪平”,以及文艺部侧重对创作思想进行引导的“仲言”等署名评论出现。
事实上,像“任仲平”这样代表报社立场的社评或评论用小组笔名在国内媒体中并不鲜见,甚至在世界各国代表报社观点的社评都有集体讨论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的评论在经济等领域,发挥了重要影响力。 最近几年,虽然媒体的丰富和网络发达,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日益多元化,但人民日报的声音依然受到特别关注。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可以直接当申论文章吗
不可以,这是侵权,可以借鉴,不能直接用。 人民日报优秀评论员文章能紧紧“咬住”热点事件,且热点事件多为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生等领域话题,与申论考试材料涉及的领域基本趋同。
为什么新时代中国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
因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也是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要求的重要举措。 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高质量发展,才能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但也伴随着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 实现高质量发展可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为未来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提高国际竞争力:全球经济竞争日益激烈,实现高质量发展可以提高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 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增强品牌影响力,吸引更多高端技术和人才,推动中国经济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可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缩小贫富差距,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通过加强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让全体人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四、推动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需要依靠科技创新驱动。 通过加大研发投入、优化科研机制、鼓励企业创新等措施,可以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竞争优势。
五、推动经济结构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可以推动经济结构升级,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 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等措施,可以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培育新兴产业和服务业,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六、增强国际话语权:实现高质量发展可以增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通过提高经济实力、扩大开放、参与全球治理等方式,可以为中国赢得更多的国际支持和认可,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七、促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通过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协调发展,可以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