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央地支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新政策新举措密集出台。专家表示,新基建发展走在前列的地区有望在“十四五”时期获得更为稳定、持续的产业导入和经济增长。预计接下来在财政金融等领域还会有支持政策出台,从而带动新基建投资提速增效。
央地支持新基建政策密集出台
近期,从中央到地方密集出台支持新基建发展的政策,主要涉及5G、新能源、交通、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
比如,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印发的《电力装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电力装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到2030年,电力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维服务等环节完成深度数字化改造,人工智能赋能效果明显,数字化改造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住房城乡建设部近日出台的《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标准体系》提出以“新城建”对接“新基建”,明确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标准体系框架,加快推进我国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面推动构建城市发展新格局。
地方也在积极部署新基建。近日发布的《四川省加快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2024-2027年)》提出,到2027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全覆盖,累计打造300个省级以上“智改数转” 标杆项目,培育200家智能制造先进工厂和100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场景,力争全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水平进入全国第一梯队。
“新基建重在与各类产业协同配合,以新的服务帮助企业提升生产效率,进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模式向着高质量层级飞跃。”360数智科技集团高级投资总监唐川认为,新基建等相对轻量级且对科技型企业发展有助益的项目将会是未来的主要投资方向,新基建发展走在前列的地区有望在“十四五”时期获得更为稳定、持续的产业导入和经济增长。
一批新基建项目加速推进
四季度以来,在多个政策支持下,一批新基建项目正加速推进。
中国联通华北(廊坊)基地项目近日正加快施工进度。基地负责人表示,河北正在大力发展算力产业,企业要抢抓机遇,加大投资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AI训练推理一体化枢纽。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河北省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125.82亿元,投资完成率80.83%,同比提高6.77个百分点;开工项目60个,开工率95.24%,同比提高24.41个百分点。
中国移动长三角(芜湖)数据中心项目10月中旬在芜湖市江北新区产业集中区开工,建成后将成为通信运营商在长三角区域最大规模的算力中心,助力芜湖打造算力中心城市,提升芜湖数据中心集群能级,加速融入长三角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赛道。
据了解,目前芜湖集群已落地华为、抖音、三大电信运营商等重点项目15个、总投资2700多亿元,吸引一批数字经济领域头部企业密集投资布局。芜湖集群已建成标准机架2.1万个,在建机架超10万个;预计今年底建成机架6万个,全市智算规模将达到2.5万P。力争到2027年,芜湖集群智算规模超过4.5万P,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模型开发、模型训练、推理等场景应用。
上海数据研究院研究员罗奂劼表示,当前,新基建占整个基建投资的比重约为30%。增量政策不仅对新基建,同时对传统基建也有带动作用。四季度以来,各地实物工作量形成速度有所加快,将会推动基建投资增速较前三季度有所提升。
新基建有望带动全年投资增速提高
专家认为,接下来预计将有一批增量政策继续出台实施,这些政策的落地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新基建的发展。
长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毅表示,金融政策方面,预计央行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提供的再贷款资金将超过1.4万亿元,拟新增政策性开发性信贷额度8000亿元,以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
在罗奂劼看来,在美联储降息背景下,我国进一步降准降息,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合理下调利率水平,有利于持续改善投资的金融环境。当前,尽管我国存款准备金率已持续下调,但未来仍有下调空间。他预计,2024年至2025年重大基建项目的资本金需求应比2022年至2023年增长三至四成。他建议接力新增至少1万亿元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下半年由农发行、国开行发行金融债券筹资1万亿元成立基金,同时中央财政可按实际股权投资额予以适当贴息。
“我们结合近年的部分数据,预计今年全国新基建投资增长约15%,有望拉动全国基建投资增速接近1.5个百分点。”汪毅认为,基础设施建设约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20%左右,这意味着新基建可能拉动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约0.3个百分点。
基建投资,2024年或如何发力?
2024年的基建投资将如何布局?面对项目准备不足和资金到位难题,2023年基建投资增速已放缓。 展望未来,几个关键领域或将发挥关键作用:一、基建落地进展:尽管重大项目计划投资额增加,实际批复投资额受项目筹备不足影响下降。 2023年审批项目和消则蠢投资额均呈现下滑,财政资金到位速度减缓,导致投资增速回落。 二、投资拿陪侧重领盯塌域:电力热力和铁路投资表现强劲,尤其新能源和“新基建”推动电力投资增长。 公共设施投资受专项债和卫生健康支出减少影响而下降,水利投资在中央国债支持下有望增长。 三、未来发力点:2024年,加快“十四五”项目建设将带动实物工作量,水利、交通投资尤其是新能源和新基建领域预计将迎来政策支持,保持增长势头。 尽管存在经济复苏和政策落地风险,但基建投资的战略性布局和政策扶持有望引领2024年投资趋势。 具体措施如中央国债支持水利建设,以及对新能源和新基建的持续投入,将决定哪些领域将在新的一年挑起“大梁”。
基建明显发力,是未来稳增长的重要抓手
近日,天风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孙彬彬发表研报,对目前我国基建形势进行分析,孙彬彬表示,逆周期政策下基建明显发力,是未来稳增长的重要抓手。 从资金来源看,支撑基建的主要是贷款、专项债、特别国债以及城投债等,但非标、债务收入之外的财政资金、应付款可能形成拖累。 预计全年基建增速10%左右,对应单月同比约17%。 本次逆周期政策思路和以往不同,基建回升力度弱于前几轮稳增长时期,同时房地产政策再度收紧。 仅靠基建刺激,对经济拉动的幅度和持续性有待观察,地产缺位的情况下本轮库存周期会弱于前期。 本次经济回升的速度和力度不及前期,短期内也很难走向过热,从稳就业角度考虑,政策虽然不会加码,但也不至于继续减量,货币政策保持中性、资金利率维持稳定,未来债券利率可能维持区间振荡,票息策略继续维持。 基建快速升温 基建投资率先企稳回升。 疫情以来基建作为稳投资、保就业的重要抓手率先恢复,春节之后政策推动优先推进重大态洞项目复工复产,逆周期政策发力之下基建投资率先企稳回升。 2月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由-24.5%回升至-1.6%,降幅收窄22.9%,其中基建、地产、制造业增速回升幅度分别为29.3%、19.7%、21.3%。 基建快速升温在相关数据上亦有体现。 基建投资带动建筑业景气度回升,建筑钢材成交量持续高于往年水平,挖掘机、重卡销量大幅增长。 从建筑业订单来看,疫情之后新签合同金额快速恢复,特别是基建合同增长最快。 政策导向:基建补短板、并未强刺激 财政政策力度基本符合预期。 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增加1万亿元,新增专项债3.75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特别国债。 其中,1万亿元赤字和1万亿元特别国债,全部支援地方,资金直达市县,主要用于“六保”以及医疗基础设施建设。 政策刺激还是有较大的力度,整体符合预期。 预算内投资、公路水运投资基本持平。 2020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000亿元,仅较去年增加224亿元。 政府工作报告未设铁路、公路水运塌拦投资目标。 按照此前交通工作会议的部署,2020年预期目标是完成铁路投资8000亿元左右,公路水路投资1.8万亿元左右。 5月19 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再次确认公路水路投资1.8万亿元的年度目标。 政策注重实效,同时严控地方债务。 7 月30日政治局会议继续提到“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且进一步指出要“注重实效”、“要保障重大项目建设资金,注重质量和效益”。 这事实上也与7 月29日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的要求相吻合。 财政继续发力的同时,对地方债务继续从严管理,6 月8日全国财政厅(局)长座谈会要求“强化违法违规举债责任追究,不能因为应对疫情就不重视债务风险,不能因为财政困难就违规举债制造新的风险,绝不为解决短期问题而留下后遗症,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1可以看到,政策虽然有力度,但还是有坚守,从这个角度而言基建投资可能也很难超越此前几轮稳增长时期。 孙彬彬表示,还可以从国家电网、国铁帆衫枯集团以及水利项目获得类似的信息:基建投资力度加大,但并未强刺激。 国家电网7 月21 日召开2020 年年中工作会议,会议表示将全年固定资产投资调增至亿元,预计带动 社会 投资超过9000 亿元,整体规模将达到1.4 万亿元。 今年以来国家电网两次调增年度投资计划,最初计划4080 亿元,3 月调增至4500 亿元,7 月再度调增至4600亿元,与2019 年全年投资规模持平。 水利投资方面,今年南方雨水较强,未来水利投资将是重点方向。 7 月8 日国常会研究研究部署了2020-2022 年重点推进150 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总投资约1.29 万亿元,平均每年约4000 亿元,同时意味着项目储备比较充足。 铁路方面,受疫情影响,一季度铁路投资仅完成799 亿元,同比下降21%,二季度国铁集团调增了铁路投资计划(8200 亿元),同进加大了在建工程组织实施力度,完成投资2459亿元,同比增长11.4%。 上半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58 亿元,超去年同期38亿元,同比增长1.2%。 近年来全国铁路投资基本在8000 亿元,与当年同期基本持平,疫情以来国铁集团客运收入和盈利都受到冲击,虽然增加1000 亿资本金但落实到投资的规模相对有限。 只有基建的稳增长 基建和地产投资有一个很明显的区别:基建项目收益低甚至无收益,因而很难实现内生增长,需要外部资金不断投入,或是来自财政资金,或是依托政府信用举债而来;房地产由于其金融属性,房价上涨刺激销售同时便于抵押融资,如果没有政策限制只要市场预期稳定本身可以形成自我循环。 因而,我们可以看到,每一轮稳增长过程中往往是基建率先发力稳住基本盘,然后随着地产市场回暖基建投资力度相应减弱,经济随之正式企稳。 当然在此过程中消费和外贸也会有不同程度回暖,但毫无疑问房地产是其中重要一环。 可以看到,2009 年、2016 年的两轮经济企稳都符合这一规律。 回顾过去三轮稳增长,基本都能看出稳投资通常需要基建+地产共同发力,当前房地产政策再度收紧,只有基建的情况下其对经济拉动的幅度和持续性有待观察。 我国的库存周期基本是房地产周期,疫情之后库存周期可能延续去年回升态势,但房地产缺位的情况下本轮库存周期会弱于前期。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新基建”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一、基础设施的重要性: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依赖于基础设施的支持,这些设施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 我国在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取得显著成就,但数盯察字型基础设施,即“新基建”,仍处于发展初期,展现出巨大的增长潜力。 二、新基建的广阔前景:随着在线办公、云计算服务等新兴需求的兴起,新基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例如,机构预测到2025年,5G网络建设将带动1.2万亿元的投资,并预计在2020年至2025年间,5G商用将推动10.6万亿元的经济总产出。 新基建不袭洞仅刺激了大量的投资与需求,还促进了消费市场的升级,预计将成为激发经济新动力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三、新基建的深远影响:新基建不仅帮助企业应对挑战、促进转型升级,还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它为我国经济提供了新的增长点,有助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从而支持经济高质量凯禅茄发展。 四、数字经济与新基建:数字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而新基建则是数字经济的基石。 新基建的快速发展不仅能在短期内促进投资、扩大内需和增加就业,而且从长远来看,它是提升生产效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五、国家战略目标:中国正通过加快新基建的布局来实现多种战略目标。 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强调加快新基建的进度,这表明新基建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新基建的推进将对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