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多人次获奖!北京市教委公布这一奖项名单

近日,北京市教委官网公布2024年北京市中小学生农业体验实践活动获奖名单。据悉,该活动是第四十二届北京学生科技节系列活动之一,旨在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青少年的科学与技术素养。一起来看获奖名单吧!↓↓↓

美丽乡村农业海报设计项目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农业文创设计项目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农作物种植与生活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智慧农业创新研究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优秀辅导教师奖

优秀组织奖

| 京教君

今日推荐视频

欢迎扫码加入

京教圈学习交流群

注意!微信算法改版了!

圈友们要是不给京城教育圈加星标,

可能就收不到京城教育圈的推文了,

所以,亲们一定一定一定要加星标!

重要的话说三遍!

然后,多点在看、多点赞、多分享,

不然我们就要失去彼此了……

亲们,快加星标,风里雨里,

京教君在这里等你!


惠城区四、六年级知识竞赛的获奖名单

昨日上午,市委市政府召开庆祝2006年教师节暨表彰先进大会。 会议表彰周建军等25名首届首席教师。 评选首席教师在我市历史上是第一次,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建立一支师德高尚、教育教学水平高、教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那么,这25名首席教师是如何出炉的?他们将得到怎样的待遇?他们今后要得到怎样的教研扶持?日前,记者就此采访了市教育局副局长严燕英。 树立惠州品牌教师,培养一批本土的“数学王”“物理王”近年来,我市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一批杰出的教师涌现出来,而适时培养一批本土的“数学王”、“物理王”成为我市教育界人士的思考与共识。 严燕英告诉记者,设立首席教师制度,将为树立我们惠州自己的品牌教师,将为培养一批“数学王”、“物理王”起到“标杆”作用。 严燕英介绍说,首席教师选拔坚持4个原则:一是坚持德才兼备,以能力、业绩为主的原则;二是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三是坚持选拔、培养、使用、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四是坚持实事求是、宁缺毋滥的原则。 她说,首席教师是经过层层推荐选拔出来的优秀教师代表,今年首届评选的25名首席教师真正践行了这4个原则;今后将每年评选一次,每届名额25名。 首席教师要在全市范围内有较高知名度,且必须在教学一线任教“首席教师必须是在教学一线任教的教师中选拔产生,这样确保这项荣誉属于真正的教师。 ” 严燕英介绍说。 她说,设立首席教师制度,就是要鼓励一线教师以首席教师为榜样,积极自主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争做来年的“首席”。 这是一个鼓励进步的机制和荣誉,应该严格按照《惠州市中学首席教师选拔与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选拔一线教师当选“首席教师”。 据介绍,首席教师除了具备有良好师德、模范地遵章守法外,还要符合国家规定的相应学历和教师任职资格,有高级教师职称,并且专业基础知识要扎实深厚,教书育人经验丰富,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在全市范围内有较大影响和较高知名度。 首席教师除了业绩突出外,还要具备6项硬件中的1项以上根据《惠州市中学首席教师选拔与管理办法》(试行)规定,首席教师要具备的一些业绩要求是:近三年高考、中考或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成绩优异。 包括在高考、中考中所任教班级学科成绩平均分、优良率、尖子生远领先于同级同类平行班;在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中辅导的学生获得在全国、全省有一定影响的得奖名次。 如果该教师所任教学科有考生获全省高考最高分、所任教学科有考生获全市中考最高分等视为教学成绩特别优异。 同时,入选教师要具备以下6项硬件要求的1项以上:一是近5年来,曾出版过教育教学教研专著;二是近3年来,曾主持完成市级以上课题研究项目,研究成果获得市级以上奖励;三是近2年来,在省级以上教育教学期刊上发表过教学论文1篇以上;四是近2年来,曾在省级以上教育科研部门组织的学科活动中作过专题发言或在市级以上大型教研或培训活动中作过专题讲座;五是近2年来,曾获得省教育科研部门主持评奖的学科教学成果、教学论文二等奖以上,市级教育科研部门主持评奖的学科教学成果、教学论文一等奖以上;六是近2年来,曾在省教育科研部门主持的学科教学比赛中获得一等奖以上。 每位首席教师获得2万元奖金,可自主大胆尝试个性化教学“首席教师其实就是一个特殊的荣誉称号,获此称号的教师本人获得的物资奖励还是很有限的。 但它是一种极大的荣誉,对教育理念先进、职业道德高尚、知识底蕴深厚、创新能力突出、教育教学绩效显著的教学一线教师而言起到巨大的精神肯定和鼓舞作用。 ” 严燕英介绍说。 据介绍,首席教师奖金由民营企业家姚梅发全额出资,每届每位首席教师可获得2万元奖金。 严燕英希望当选的首席教师要继续发扬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做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标兵、改革的先行者;要系统地学习并掌握现代教育的理论和技能,了解和掌握本学科教育国内外发展动态,不断拓宽专业知识面,更新教育观念,在本学科教育教学和科研中起引领作用。 据介绍,当选的首席教师在评先、评优、评模、工资晋级、职务晋升、学习进修等方面享有优先权;在选择教育科研课题项目上和申请学科教育科研课题经费上有优先权;可自主安排自己的教学工作计划,大胆尝试个性化教学;可指导片、区“中心备课组”、“教学研讨组”开展相关教育教学活动;可直接向县(区)、市教育局教育教学管理部门反映学科教学情况,提出学科建议和意见。 首席教师在任期内有弄虚作假等行为,其称号将予以取消目前,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已经就首席教师的选拔与管理出台了一系列制度。 如建立管、评分离制度;对首席教师的管理实行以人为本、动态管理、跟踪考核等等。 据悉,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将定期召开首席教师座谈会,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学习、生活情况,对首席教师实行目标管理,以签订责任书的形式,明确首席教师在聘期内应完成的目标、任务。 首席教师任期期间获得国家、省级奖项,以及聘期内目标任务完成好或作出其他杰出贡献的,给予另外嘉奖。 严燕英介绍,首席教师只在中学教师中评选,今年首批评选以高中教师为主,今后每届评选可以有不同侧重。 记者注意到《惠州市中学首席教师选拔与管理办法》(试行)规定,首席教师如果在任期内有弄虚作假或违法违纪行为或出现重大责任事故,其称号将予以取消。 本报记者王航帆 余 亮■ 相关链接 首席教师评选程序 (1)本人向所在学校提出申请。 (2)学校对申请人进行民主推荐,民主评议,并将推荐人选的基本情况与有关业绩情况在校内予以公示。 (3)推荐人选所在学校填写推荐意见表(市统一制发),签署意见并附上推荐人选业绩的有关材料,报县(区)教育局审核后,统一报市教育局(市直学校直接报市教育局)。 (4)市教育局评审小组对推荐人选材料逐一审核,确定年度“首席教师”名单后,报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研究决定并向全市予以公示。 (5)公示期满,无异议者,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授予“首席教师”称号并颁发证书。 (王 余 辑)陈绍安惠州一中高三英语教师。 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兴趣,他不仅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将学生们带进多姿多彩的英语世界,还搞很多小活动让学生们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 有一次,他说,只要学生英语考试达到130分(原始分)以上,就请大家吃麦当劳。 学生们鼓足劲,一个班有30多名学生考到了130分以上,他果真就买了30多份麦当劳到教师奖给大家吃,一起在教室吃老师买的麦当劳,让学生们感到非常兴奋,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他的良苦用心没有白费,2005年12月,所指导的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有3人获得一等奖,3人获得二等奖,2人获得三等奖。 2006年高考,他所带的班级有3人总分上800分,英语单科800分以上的4人。 陶有慧现任惠州一中高中政治教师,自1985年参加工作,投身教育事业已经20余年。 多年担任高三毕业班政治课教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所教的学生在高考中多人获得800分以上的好成绩。 关于政治课的教学,她说关键是要让学生们感觉到学习政治的重要性,让他们明白政治不是遥远的,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 她平时广泛学习了解各种知识,讲课中把政治与历史、政治与现实紧密结合,深入浅出,深受学生喜欢。 从教以来,获得过各种荣誉与表彰,还多次参加惠州市高考政治科模拟题的命题工作,发表过多篇教学论文,2006年被评为省级骨干教师。 张云义1991年华中师大物理系毕业后,张云义就来到了惠州一中担任物理教师,此后一直耕耘在物理教学的前线上。 历届高考中,所带的班级物理科优胜者数不胜数。 特别是2003年高考所任教班1人以900分的满分夺得全省第一,总分800以上的5人,物理单科700以上的20多人,本科A线入围100%,创造了物理科高考的全市记录。 他本人也因优异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成果,多次被评为省、市优秀教师,2004年9月被授予“全国模范教师”称号。 他还当选省教育学会会员、省物理学会会员、市物理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龙养吾1993年进入市八中教书,用心教学,取得了一流的教学业绩。 1993年荣获惠州市中学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一等奖,1994年荣获广东省中学历史青年教师优质评比二等奖,1996年至1998年成为华南师范大学第一届中国近代史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员。 今年初,由广东教育出版社和省教研室组织的“新课标高考复习指导课题组”策划编写了“2007新课标高考复习指导丛书”,龙养吾担任了该丛书《历史》。 龙养吾在八中任教了五届高三历史科,所教的不少学生在高考中都获得了700分以上的好成绩。 如今年高考市八中总分700分以上的优秀考生中,历史考生占有5席,前3名全为历史考生。 曹善开从教18年以来,一直在教学第一线从事历史教学工作。 1995年调入博罗县华侨中学后,承担了首届毕业班的教学任务,并在首届高考中就取得了开门红。 2003年,所任教的班级李银妹同学以803分的成绩,打破了惠州市历史单科连续几年没有800分的局面。 在2004年高考中全校历史单科共有8人上了700分,占全市1/3。 一时间,华侨中学的历史学科成为全市小有名气的优势学科。 2005年,参与了中山大学的教改项目《大学本科历史教学如何应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课题的研究工作。 2004年,被评为惠州市优秀教师。 杨自强惠州一中高中物理教师,努力钻研新教材,改进教法,曾经同一时间身兼多职,跨级兼跨科,一个人完成多个人的工作量,还致力于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带头申报科研课题,论文也多次获省级奖。 主张“享受型学习”,鼓励学生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他还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指导的98届学生孙力制作的文具多用书架、01届学生李凯斌制作的教具水循环展示仪都获“三小”活动省三等奖。 先后获得多项荣誉称号:“惠州市首届杰出教师”、“全国模范教师”、省“特级教师”、“惠州市高考突出贡献奖”等,今年还被推荐为全市唯一的候选人参评“全国师德标兵”。 陈志毅现任惠阳高级中学教研室主任兼高中政治教师,教育部国家级中学骨干教师培训班优秀学员。 从教30年,担任高三政治教学16年,所任教的学生有马新才、朱济兴、王红等25人考入北大、清华。 注重教学科研,发表省市以上论文20多篇,在国家省市以上获奖论文多篇,在国家级中学骨干教师培训期间撰写的《创新教育与创新型教师研究》获专家组好评,被评为优秀论文,载入《新世纪 新教师 新理念———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成果精选集》一书。 编有《中学政治学习指导书》18本,其中8本。 2004年9月以来参与高中政治新教材编写的学生配套用书《思想政治全新教学讲解》和高中新课程教师用书《课堂教学全程设计与评估》的编写工作。 温博慧博罗中学高三化学教师,从事教学工作20多来,其教学成绩在同级学校中处于领先水平,每次所任教的班级高考化学成绩在同级学校中也名列前茅。 辅导的学生参加初、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多次获得全国、省、市奖。 近10年来,带领博罗中学全体化学教师积极开展各种教研活动,定期举行各种公开课、观摩课,使全科组老师的教学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还完成了国家级中学骨干教师培训的科研课题《高中化学活动课内容设计与实施策略》,并通过了北师大专家们的验收。 2002年,他所主持的省级子课题《活动类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研究》通过省课题组专家的验收。 邢 东于2000年在惠阳一中任教,至今担任高三英语课程已4年了,是该校的英语骨干教师。 她所教的学生荣获全国英语竞赛一等奖1人、二等奖10人、三等奖多人,所带的班级每届英语高考上线率和优秀率有极大的提高,由原来的惠州市排名第20名上升到现在的3至4名,高考高分学生层出不穷,2005年的英语高考个别高分生突破了800分,今年有2名高考学生获惠阳区英语单科状元。 她的科研能力也很强,曾发表国家、省、市级论文10余篇。 2005年,她在省教育厅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级课题《创新教学与创造力培养研究与实验》项目成果评奖中获二等奖。 曾祥江于1999年3月到惠阳区崇雅中学任教。 今年,他作为高三语文骨干教师,带领该校师生取得了高考语文教学优异的成绩:所教的学生邱连花以900分的成绩夺得全省语文单科状元,打破了惠阳区单科满分的纪录;所教的高考生中,语文单科800分以上共3名,750分以上的共7名,再次囊括了惠阳区高考语文科成绩前三名。 2003年9月,他被选送到华师大“名师高级研修班”进行研修,系统地学习了新课改理论,并认真地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新理论;参加国家“十五”重点课题“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研究,研究成果《中学生文学创作技巧》获2004年“全国十大科研成果奖”,并由广东省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大部分内容由其本人撰写;《让作文放射出个性化的光芒》荣获2004年“十五”重点课题研究论文一等奖。 匡顺佳中学数学高级教师,1974年参加工作,任教32年,担任过14年的班主任。 教过的学生有3000多人,其中多人高考分数线达到清华大学录取线,有7人获高考数学全省第一名。 广东省稿件职称评委学科成员;市高考核心备课组成员;市数学教研会常务理事;惠州市实验中学校长顾问。 2003年来到惠州市实验中学,担任高一年级的数学老师,并一直跟班到高三年级指导学生高考。 在今年的高考中,高三(3)班(理科班)有4人高考总分上700分(其中体育1人),数学700分以上3人。 谷连飞中学数学高级教师。 湖南耒阳人,现年43岁,大学本科学历,中共党员。 1982年参加教育工作,先后任教于湖南耒阳十中、衡阳师院附中、广东惠东高级中学。 现任惠东高级中学副校长。 从教24年来,积极探索高效率的教育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曾4次担任高中数学循环教学,15年担任高三毕业班的教学工作。 他的学生有1999年市高考数学单科状元凌辉剑,及2006年市高考数学单科状元赖晓文等,所辅导学生罗伟才、刘道平等获1997年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省三等奖,开创了惠东县高中学生荣获该项赛事省级奖励先河。 谷连飞积极撰写教研论文。 曾有五篇论文获市一等奖,一篇论文获省二等奖。 柯志祥 1994年参加工作,连续8年担任班主任工作。 博罗中学数学科教学骨干。 他自担任学校数学科科组长以来,经常组织、带领科组老师勤于钻研业务,科组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在担任非毕业班教学工作时,所教班数学成绩列年级前茅。 2002年至2004年高考数学教学成绩逐年提高。 2005年,获博罗县高考特别贡献奖。 徐国华广东惠阳高级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教务处主任,惠州市中语会常务理事。 在长期的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中,经过多年的潜心钻研和教学实践,逐渐形成了“严谨、精当、灵活”的教学特色,受到同行称道、学生欢迎。 在教学上能落实“精、实、活、新”四个字,体现出诊断性、示范性、辐射性。 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是他长期坚持的做法。 2005届学生李帆,语文成绩一直起伏不定,心理素质较差,害怕考试。 他对该生一方面进行耐挫折训练,一方面进行系统的辅导,夯实其基础,提高其能力,磨砺其心智,反复抓,抓反复,最后该生以总成绩673分的好成绩考上华南理工大学。 丘洁慧1991年到市八中教书。 期间,担任了14年的班主任。 多年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奋斗在教学第一线。 教育教学成绩显著,连续多年被评为校级“优秀班主任”,1999年被评为“惠州市优秀班主任”,多次获国家级优秀辅导老师称号等。 在高考、中考、竞赛、市统考中,所带班的英语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均列全市之首。 在2006年高考中,所任教班的英语单科成绩有4人过800分,英语科700分以上的有23人,上重点线(637分)的有41人,全班英语平均分达662.6分。 她还积极参与教学研究,论文多次获得国家、省、市级荣誉。 向 敏1986年毕业后投身教育。 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她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方法,总结出了中学英语听、说、读、写、用五字教学模式以及“进入式”教学法等崭新理念。 在这些理念中,她把教会学生用英语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并且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应用所学英语知识,在用中发现不足。 运用这些理念,在实践中结出了累累硕果。 她带的高三毕业班,英语高考平均分多次名列省、市前列。 她辅导的学生参加各类国际性与全国性英语竞赛获奖的已有20多名。 除担任英语课教学外,同时还担负学校英语科的部门管理工作。 她还当选为国家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等多项社会职务。 周建军1998年调入惠州一中,一直任教高中语文。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他总结出一套独特的教学理念:语文教学要有“大语文观”。 历年高考中,他所教语文科有不少学生取得了优异成绩,多人名列广东全省高考语文单科前100名,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他辅导的学生还有多人次获得全国性作文大赛以及课外阅读竞赛奖等。 在教研方面,他撰写的《新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诗歌单元教学法初探》获得“广东省2001年中青年高中语文教师阅读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参与编写的《语文全新导练》一书于2002年出版;此外还有多篇论文发表并获奖。 邓小燕惠州市九中高三语文教师。 出生于1955年,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中共党员,从事教育教学工作30年。 曾两度被评为教委系统的“先进教育工”,两次被市总工会评为“三八红旗手”、“女能手”,多次被评为校“先进工”及“优秀班主任”。 她教学业务能力强,教学成绩突出,曾代表十堰市参加湖北省教改汇报课比赛,获优秀奖。 她所带班级语文成绩届届优秀,曾辅导学生获全国作文赛一等奖1人次;获省级作文赛一等奖2人次,三等奖3人次,三等奖一人次;获市级作文赛一等奖3人次,二等奖3人次,三等奖3人次,优秀奖1人次。 她曾获全国中语会作文中心颁发的“作文三级训练体系”实验先进奖和全国优秀作业辅导奖。 多次年度考核为“优秀”。 练汉强博罗县高级中学美术老师。 从教10年来,凭着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和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共为全国各类美术院校输送了172名美术本科生,并开创了多个惠州市学科美术的第一。 今年高考,他所指导的廖燕灵同学以专业227分的优异成绩夺得了广东省美术联考状元,并被广州美术学院录取。 在他的带动下,我市多所高中学校先后启动了美术特长发展攻略。 2005年,他担任惠州市教育局高考核心备课组成员,当年10月,组织了全市应届美术考生专业联合模拟考试;今年5月,他主持召开的2006年惠州市美术考生志愿填报交流会,为今年惠州市美术高考的全面丰收奠定了基础。 蒋学勤中学化学高级教师,市化学教学研究学会理事,市基础教育拔尖人才,广东省基础教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及专家。 任教24年来,敬业爱岗,积极进取,思维敏锐,求实创新。 他所带班级的高考成绩优异,出了多名地市高考状元。 2002年至2004年高考,他在惠阳一中所任教高中毕业班化学科成绩的平均分、优良率领先于同级同类平行班。 2002年担任惠阳一中高三(2)班班主任,该班考生林晓燕不仅夺取了惠阳区高考化学单科状元,还成为惠阳区高考状元。 他有较丰富的竞赛辅导经验,辅导该校学生参加全国化学竞赛成绩突出,2002年该校1人获广东赛区三等奖,2004年又有1人获广东省一等奖。 陈 刚 广东省级骨干教师、中国地理学会会员、市地理高考核心备课组成员。 惠阳崇雅中学高三年级的地理老师。 所带学生高考地理成绩一直名列省、市前列。 其中1993年至1994年,他所教的两位学生地理高考成绩达到857分和836分,700分以上的有10多人;2005年和2006年连续两届高考,其所教学生700分以上数、总分上本科线人数及优良率等多项指标,名列全市前列。 教研成果显著,所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有30多篇,曾分别发表在国家级、省、市级专业刊物,其中有5篇获国家级一等奖。 谢美英20年来一直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 作为龙门中学的教导主任,其所在学校高考成绩一年比一年创新高,大专上线率连续3年列全市各中学第3位。 她所教的高三学生地理成绩居全县第一,位居全市前列。 其先后荣获广东省首批基础教育系统“名教师”称号、广东省“南粤优秀地理老师”、惠州市优秀教师称号、惠州市中学生地理小论文优秀指导老师、龙门县第三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以及龙门县优秀青年教师称号等。 谢美英教研能力强,成果突出,有《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初探》等10多篇教学论文、课件、活动课例、教学科研项目,分别获国家级、省级、市级奖。 彭清义惠州市第一中学高三生物教师。 为了把教学工作搞好,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她不断地摸索,从搞素质教育,开兴趣小组,到实物教学,进行生本教育实践,她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工作。 在教学上,她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004年,她获惠州市教育系统党员先锋模范岗标兵称号,2005年获惠州市高考突出贡献奖,2006年被评为广东省基础教育系统“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教育专家和惠州市名教师培养对象。 2005年彭清义老师所教的班级生物科平均分585分,列全市第一,她共辅导过6位学生获全国生物学联赛一等奖,她本人获2004年广东省生物奥林匹克竞赛金牌教练荣誉称号。 黎 青1987年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惠阳高级中学高三生物老师。 她从教19年,孜孜不倦教书育人,其中11年更是不辞辛苦担任毕业班的生物教学工作。 她热爱教育事业,刻苦钻研,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坚持科研,其撰写的多篇论文获得省、市优秀论文奖项。 她所任教的毕业班在高考中取得突出成绩,2004届的朱春霞同学摘取惠州市高考生物单科状元;她辅导的学生参加全国奥林匹克竞赛连年获得全国二等奖;她所带领的生物学科也成为惠阳高级中学的拳头科目。 她自己也因为工作成绩突出而多次被评为省、市优秀教师、辅导员,2006年她被选为惠州市高考备考核心的小组成员。 王德生 从教22年,先后培养了10名高考数学单科800分以上的学生,而且还有4名数学奥林匹克省一等奖学生以及广东省高考状元姚获笔,组织编写并出版4部教学专著,组织领导建立了惠州市有较大影响的第一个专业网站———,对学生们学好数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对全校乃至全市的数学教学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 他还担任市数学学会副会长及高考核心备课组副组长,为市高考取得好的成绩做出了贡献。

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这三家中医院校各有什么优势及特色?尤其在研究生培养方面?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的惟一的国家级中医药科研机构,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科研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医科学院拥有多家医院和研究所,拥有若干研究室和实验室,更汇集了各方面的优秀人才.中国中医研究院(现在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于1955年,位于北京,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的集科研、医疗、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机构。 现任院长为曹洪欣教授。 中国中医研究院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学科齐全、设备先进、科研力量雄厚的中医药研究机构,下设13个研究所、6所医院及研究生部、中医古籍出版社、中医杂志社等学术单位;有职工4000余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20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者800多人;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共同建立了临床与信息、针灸、中药三个传统医学合作中心;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针灸学会均设在中国中医研究院。 中医药科学研究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的中心任务,50年来,中国中医研究院在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和重大疾病防治及中药新药开发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就。 截止2004年底,全院共获得科研成果近900项,其中获国家级、部局级奖近300项;现有院级以上在研课题482项,其中国家级课题200项、部局级课题258项;拥有国家新药(中药)临床试验研究中心(GCP)、国家规范化中药药理实验室、中国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和BSL-3实验室, 是国家中药安全性评价中心(GLP)与中药复方药物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单位。 附属广安门医院中国中医研究院充分发挥中医医疗的优势和特色,为广大患者提供良好的服务,现有病床1500多张。 附属西苑医院、广安门医院是全国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和全国示范中医医院。 望京医院是以骨伤科为主的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眼科医院是以中医眼科为特色的专科医院。 各附属医院在肿瘤、心脑血管病、老年病、糖尿病以及肛肠、皮肤、泌尿等各科疾病及多种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重症的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疗效,在国内外有较高的声誉。 中国中医研究院是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的重要基地,现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三个一级学科所涵盖的所有学科专业的博士、硕士授予权,具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授予和在职人员申请学位的资质;设有中西医结合、中医学、中药学三个一级学科的博士后工作站。 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是全国藏书最多的中医药专业图书馆,其中珍本、善本、孤本书籍2万余册。 中国医史博物馆是我国收藏文物最多的中医专业博物馆,收藏文物3000余件。 中国中医研究院主办多种全国性的中医药专业期刊,其中在国内外影响较大的有《中医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中药杂志》、《中国针灸》、《针刺研究》、《中国骨伤》、《中华医史杂志》、《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等。 作为我国传统医药对外合作与交流的重要窗口,中国中医研究院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医药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及民间团体有广泛友好的联系与交流,在国际传统医学界有较大的影响。 部分重大项目研究进展●冠心病血瘀证血小板活化相关因子的基因组学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由陈可冀院士承担。 目前前期的临床样本采集、GPIIb–IIIa基因多态性及活性检测及血瘀证患者基因差异表达谱构建等工作已全面展开。 ●中医学关于SARS发病、证候演变规律与治疗方案研究 “863”攻关课题,由曹洪欣承担。 该课题系统研究了SARS的证候特征与演变规律,提出了中医治疗SARS的五大治法及主要方药,证实了中医治疗SARS后骨坏死的有效性。 该课题于2005年9月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验收。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救治辅助决策技术平台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由曹洪欣、刘保延承担。 该课题旨在构建一个基于Internet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临床救治方案辅助决策技术平台”,为快速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提高临床救治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目前已初步建成专业基础数据库群、循证文献查询分析系统,基于网络的专家/专题研讨系统及互联网相关信息及时收集分析系统正在建设中。 ●中医药科学数据管理与共享服务中心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由刘保延、崔蒙承担。 目前已完成中药基础信息数据库、古代中药与方剂数据库、中医药语言系统等七个主体数据库的整合与发布;提交了各种相关标准;完善中医药科学数据管理与共享服务中心数据物理中心建设:与科技部科学共享门户网站和医药卫生科学数据共享门户网站进行了连接。 ●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临床个体诊疗评价体系研究 北京市市科委重大项目,由刘保延承担。 目前已经收集临床病例3000余例,部分适于中医临床个体诊疗特点的相关数字模型和数据统计、数据挖掘的新方法已初步形成。 该项研究所建立的评价支撑体系,可以在保持中医辨证论治特色的同时,用充分的科学数据展示和说明中医药的治疗效果和优势。 ●中医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软科学研究项目,由曹洪欣承担。 该课题分为8个子课题组建专题研究队伍,共有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究工作。 该课题认真分析制约中医发展的瓶颈问题,从战略高度勾画未来中医现代化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开展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工作。 现已完成《中医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研究报告,正在准备验收。 ●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研究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项目,由医史所柳长华承担。 该课题以“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为战略目标,对中医药传统知识概念与特征、内容与分类、保护原则与方法、国际立场与原则等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课题组采取集中工作方式,召开了14次由各部委专家组成的研讨会,半年内完成了55万字的研究报告。 该课题已于2005年7月27日通过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结题验收。 等等好多,自己看吧!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创建于 1956 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成立的高等中医院校之一,是唯一一所进入国家“211 工程”建设的高等中医药院校(现在广州中医药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建设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了)。 2000年7月31日原北京中医药大学与原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合并,组成新的北京中医药大学,并成为直属国家教育部管理的重点大学。 学校现设有基础医学院、 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中药学院、针灸学院、管理学院、护理学院、人文学院、国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远程教育学院、台港澳中医学部、高职部、体育部、信息中心等教学机构。 学校致力于构建面向新世纪的以高层次教育为主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设有中医学、中药学、制药工程学、针灸推拿学、公共事业管理学、工商管理学、护理学、英语(医学)、法学(医药卫生) 9 个本科专业。 其中中医学七年制含中医科研方向、中医临床方向、中医骨伤方向、中西医结合方向、中药方向、针灸推拿方向、针推康复方向、针推对外交流方向、医院管理方向等 9 个培养方向班,分别与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中日友好医院等单位联合培养。 目前,学校全日制在校生总计人,其中本科生6614人(大陆学生4956人,台港澳学生317人,留学生1341人),专科生1406人(高职1138人,护理专业268人),硕士生1992人,博士生569人。 学校是全国中医药院校中首批建立博士学科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之一,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医学 3个一级学科均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并均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 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涵盖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4个,部局级重点学科10个,北京市重点学科3个,重点学科建设在全国中医药院校中保持领先地位。 学校现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2 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 2 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最高级)实验室 9 个。 学校是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中药制药与新药开发关键技术工程中心、中医药现代化网上合作研究中心、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工程中心、国家大学科技园(与北京师范大学共建)、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 创办于1958 年的附属东直门医院是学校临床教学及医疗、科研基地。 经过半个世纪的艰苦创业,已发展成为一所医教研力量雄厚、科室齐全、设备完善、综合服务能力强并具有中医专科专病特色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附属东方医院已建设成环境优美、布局合理、设备先进、人才优化、管理科学、医疗水平一流、中医特色突出、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国家级现代化的综合性中医医院。 2006年,北京冶金医院正式划转北京中医药大学,成为学校第三附属医院。 建于 1958 年的药厂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齐全的生产设备和先进的工艺技术,现已通过小容量注射液 GMP 认证。 其拳头产品“清开灵注射液”连续三次被审定为全国中医医院急诊首选必备中成药。 建校50多年来,北京中医药大学以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为己任,已为国家培养了余名高级中医药专业人才,为世界87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余名中医药专门人才;近年来,先后与 2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 43个合作项目,与境外45所知名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学术联系。 学校主办有国家一级学术期刊《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和《中医教育》杂志,是中医药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 学校领导 党委书记:吴建伟 校长:高思华该校在《2007中国大学评价》编制的2007中国大学自然科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八十七。 上海中医药大学年。 解放后国家首批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学校概况】创立于1956年的上海中医药大学,是新中国诞生后国家首批建立的四所中医高等院校之一。 学校位于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科研教育区内,占地600余亩,建有教学楼、实验楼、图书信息楼、行政楼、外事楼、体育中心、博物馆楼等,教学设施齐全,环境优美。 目前,学校各类在校生有8200余人,其中博士生375人、硕士生944人、本专科生(包括高职)4891人,成人教育987人,长期外国留学生711人。 另外,目前学校已与1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合作关系,有来自日、韩、俄、法、英、美、德、意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短期留学生每年600余人次。 建校近50年来,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各级各类中医药专门人才,校友遍布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学校拥有600多名专家和教授,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 多名全国名中医、上海市名中医以及国家级重点学科带头人等。 校(院)本部在职教职工1200余人(不包括附属单位)。 学校现有19个二级学院及部门。 3所直属附属医院,曙光医院、龙华医院、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均为三级甲等医院。 2所非直属附属医院,普陀医院和上海市中医医院。 12个附属及共建研究所。 9个研究中心。 另外还成立了由上海19家中医机构组成的医教研联合体。 3个教育部基地:中国大学生武术训练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理科基础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3个一级学科授权的博士点:中医、中药与中西医结合学科,同时也都是博士后流动站;1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3个硕士点;27个本、专科专业(方向);同时,学校还有9个继续教育的本、专科专业。 该校实行研究院与学校合署的管理体制,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是全国七大中医药研究中心之一。 学校现有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4个:中医外科、中药学、中医内科、中医骨伤学;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学科建设单位4个。 上海市重点学科7个。 上海市高校E-研究院2个;上海市教委第四期重点学科3个。 上海市重点实验室1个。 三级实验室13个。 学校的办学目标是朝着高层次、研究教学型、外向型方向不断努力,建成为国内一流、世界著名的中医药大学。 ( 【分科简介】基础医学院简介基础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是院所合一的二级学院。 其前身为上海中医学院基础部,于1962年10月建立。 因其规模和职能的扩展,随我校更名为上海中医药大学后,于1996年10月改称为基础医学院。 基础医学院承担全校各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前期中、西医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分设5个学科大类、19个教研室,现有职工近160余名,教师中硕士、博士学历占70%,正高23名,副高29名。 学院管理的学生近1000名,其中硕士生、博士生200余名。 我院设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博士点,5个硕士点。 其中,中医基础理论学科是上海市教委已建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建的重点学科。 中医医史文献学科为上海市重点(特色)学科,学院是全国理科基础学科研究和教学人才培训基地。 其他如中医诊断学、中医临床基础及中西医结合基础等学科在全国中医院校中均具有一定的学术优势和地位。 目前,学院承担国家和部市级课题50余项,科研经费愈千万。 在开展中医藏象研究、中医“证”的研究、中医四诊客观化研究、中医防治亚健康研究、中医体质学研究、中医学术史研究、中医经典防治重大疫病研究及中医方证相关研究等方面均取得可喜成绩,并创立了具有中医特色的解剖学科,其学术水平全国领先。 近年来,我院先后国家统编规划及新世纪课程教材20余本。 学院聘请多名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担任名誉教授和客座教授,互访及学术交流频繁。 学院有多名教授应邀赴美国、法国、日本、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讲学,在国际上为学校赢得良好声誉。 学院在历任领导带领下,长期以来为学校的教学科研作出重大贡献,成为学校教学与科研的主要支柱。 学院名师辈出,名医荟萃,金寿山、刘树农、张伯讷、殷品之、张震夏、贾福华、沈济苍、万淑媛、裘沛然、凌耀星、傅维康、段逸山、柯雪帆、严世芸、赵伟康、严振国、曾兆麟、施玉华、顾文聪等著名中西医学家先后在学院任教任职。 目前学院上下一心,正以“勤求古训、融汇新知、务实基础、甘为人梯”的精神,为开创中医教学科研和谐奋进的新局面而努力。 中药学院简介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建立于1972年,学院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中医药专门人才和管理人才为宗旨,坚持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实施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模式。 建院30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各层次中药专门人才1000余名,其中许多人已成为各级各类医药企事业单位的骨干力量。 中药学院现有教学科研人员六十余人,其中硕士以上学历占全院教职员工人数的75%。 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该院以人才需求为导向,逐步扩大研究生和本科生教育规模,坚持高层次、研究教育型和外向型的办学定位,走多规格、多模式办学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中药学院分别于1981年和1986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为中药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为全国首批授予点之一。 现有博士点1个,硕士点5个。 现设置专业有七年制中医学专业医药结合方向、四年制中英联合办学药学专业、四年制中药学专业。 目前,学院在读硕士生、博士生80余名,七年制及本科生700余名。 同时,学院积极拓展中药科研领域,特别在中药新药开发、中药制剂技术研究、中药质量控制研究、中药活性物质提取、中药复方药效学及药代动力学研究等方面开展广泛而深入的探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随着学校教学科研体制改革的深入,中药学院将以中药学教育高地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完善教学、科研、产业工作的管理,充分发挥优势,为祖国的医药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针灸推拿学院简介上海中医药大学于1960年在全国中医院校中最早建立针灸专业;1974年建立针灸推拿伤科专业;1978年建立针灸推拿系;1982年在全国最早实行针灸、推拿独立招生,建立针灸系和推拿系;1998年正式成立针灸推拿学院。 作为全国最早建立的针灸推拿本科及研究生教育的基地,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的学院,近年来坚持大学的“高层次、教育研究型、外向型”的办学模式,不断适应社会需求,逐步扩大本科及研究生的教育规模,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高级中医人才。 目前开设专业及方向有:五年制针灸推拿专业、五年制针灸推拿学(康复方向)、五年制中医学类(骨伤方向)、七年制中医学针推英语班(与上海交通大学外语学院联合办学)。 学院拥有一支优秀的以博士生、硕士生导师为主的教学科研师资队伍,承担着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和科学研究任务。 针灸学课程获国家教育部精品课程。 有多名教师获得“上海市名师奖”、“上海市宝钢奖”和“育才奖”先进个人等殊荣,以及上海市教委“优秀青年教师”光荣称号。 学院坚持以高层次、多学科交叉结合的发展思路,积极与上海复旦、交大、中科院技术物理研究所以及美国马里兰大学等国内外综合性大学和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及柔性流动,不断推动着科研水平提高和学科建设。 在针灸经络基础、临床研究和针灸推拿诊疗技术的客观化、标准化研究等方面取得卓著的成就,先后获得多项国家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并获得和转让专利多项。 学院还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每年均派出教师赴东南亚和欧美地区国家讲学交流以及医疗合作。 也接待多国学者和团体的学习访问,为中医走向世界作出积极的贡献。 护理学院简介上海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是在原上海医学高等专科的护理专业(大专)基础上组建,并于2000年5月12日正式成立。 学院成立六年以来,在学校党政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院初具规模,并逐步完善了管理体制和教学体系。 在2003年,随着学校的整体搬迁到张江校区,护理学院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教学质量、办学规模等各方面进一步发展,办学综合实力进一步提高。 根据学校办学的总体思路,学院确立了以坚持中医特色为本、中西医结合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多层次、多模式、外向型”的办学形式,在原来单一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的基础上,于2003年9月开始招收护理本科(四年制本科)及中外合作护理专业(三年制大专)。 护理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生气勃勃的师资队伍,其中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所占比例为40%。 近年来承担多项市级、校级课程建设和科研课题,获多项教学、科研奖项,创建市级、校级优秀课程,、参编各类教材数本,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 学院下设3个教研室(基础护理、临床护理及中医护理学教研室)、1个护理学教学研究实验中心,拥有先进的护理教学模型和仪器。 学院拥有实力强大的临床见实习基地如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市仁济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上海东方医院、上海市中医医院、国际妇婴保健医院、上海市儿童医学中心等,为培养高素质的高级护理人员提供了优良的条件。 教学质量是学院的宗旨和奋斗目标,几年来,学院积极、稳妥地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前提下,在教学内容上充实、加强中医专业基础课程和中医专业课,强化学生外语交流能力,使他们成为具备中西医两套护理理论和技能,并富有创新意识、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高级护理人才。 自学院成立以来,本学院毕业学生的就业率达到100%。 医学技术学院简介医学技术学院成立于2000年元月,是根据就业市场对医学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整合中医药传统养生保健优势,顺应现代养生保健发展的要求,以培养养生保健、管理服务等医学相关高等职业技术人才为主的二级学院。 经过7年的管理与建设,学院由设置之初的中药制药与保健推拿2个专业,60余名学生,发展到至今中药制药、医学美容技术及中医营养等多个专业,2个校外办学分院,共计555名学生。 目前设置了中医营养教研室、医学美容技术教研室和医学技术联合教研室。 在依托其他二级学院专家教授和部分外聘师资的基础上,学院专设“双师型”师资12名,分别承担了国家自然基金科研项目一项,市级科研课题二项,校级课程建设三项。 学院遵循“你的需求就是我的方向”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现已和美丽田园美容有限公司签订了订单式培养中医美容专业学生的协议,和上海市托幼协会建立了中医营养后期专业培养的关系,和上海莲氏轩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作筹建健康实验室等,为教师和学生教学、科研和实训提供了较好的平台。 国际教育学院简介依托上海中医药大学的教育资源,是学校专设的面向海外的中医药高等教育机构,自创办以来的近30年中已为全球近100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近6000余名中医师、针灸师和理疗师,并在全国所有的中医院校中首次参照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为留学生提供教育服务。 学院现有长期留学生440余名,每年短期留学生人数1000余名。 学院还设有世界卫生组织(WHO)委托建立的国际针灸培训中心,拥有英语、日语、法语、韩语等四个专业翻译区域,能以多种语言开展教育交流活动。

北京联合大学师范教育学院里面关于美术的专业有什么?哪个好?

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艺术设计系成立于1985年,主要开设“艺术设计”专业”,具体包含三个专业方向:服装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全部为本科四年学制,毕业授予艺术学(文学)学士学位。 目前全系共有教职工51人,其中专业教师45人,均来自全国著名艺术院校,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东华大学、江南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天津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河北师范大学等,职称序列包括:教授、副教授、讲师、高级工程师、工程师等。 本系还聘请了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台湾及国内著名理工、艺术类大学的教授、专家及知名人士为名誉教授、专家顾问及兼职教师,参与指导本系专业教学及开展专业学术讲座。 同时为加强国际合作办学及学术交流活动陆续派出、引进专业教师及学生进行专业学术交流、考察和出国读研深造等活动。 自1990年以来,本系利用联合国世界银行贷款、北京市政府专项投资及联大重点示范专业资金发展建设了艺术设计综合实训基地及各类专业计算机室、专业实训室、专业资料室及专业工作室等,拥有各种专业仪器设备500多套及专业书刊资料、教具模型上万册(件),总资产达两千多万元。 其拥有专业设备硬件的先进性,全面性,总数量及进口比率居北京市同类专业之首,部分设备居国际和国内先进水平。 艺术设计系机构设置为:系办公室、专业基础教学部、服装专业教学部、视传专业教学部、环艺专业教学部、艺术设计研究所。 另外还有与专业教学对应的实训室,主要包括:苹果计算机实训室、数码影视(动画)设计制作实训室、数码(短版)印刷实训室、CAD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室、网印技术实训室、家具设计制作实训室、模型设计制作实训室、服装工艺实训室、艺术摄影室及艺术设计专业资料室等。 艺术设计系自成立以来,先后为北京市培养了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近4000余人,部分优秀学生已成为所在企事业单位的专业干部、专业技术骨干及学术带头人,部分教师和学生曾在各种国际国内专业竞赛评比、展览展示及学术研讨活动中获得各种奖励与荣誉,其中包括国家级“金顶针”金奖,国家奥运会代表团领奖服及比赛服,北欧世家皮草毛皮饰边服装设计竞赛各类奖项,兄弟杯国际青年设计师大赛奖,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杯”、CCTV“脑白金杯”、“黄金搭档杯”全国服装设计暨模特大赛总决赛的金奖、银奖及铜奖等各类奖项,国家教委、共青团中央主办“三好杯”学生服装设计大赛小学组金奖,北京市“群星杯”服装设计大赛各类奖项,2002年国际商标标志双年奖银奖,优秀奖。 2002年“科普兰德-新人杯”全国青年学生室内设计竞赛二等奖,2003年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视觉设计大赛暨靳棣强设计奖“未来设计师”铜奖等等。 薄芙丽,毕业于河北大学,硕士,教授,中国动画协会会员。 出版有《粘土人偶角色设计》、《动画运动规律与应用》、《动漫手绘技法》等。 车岩鑫,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硕士,讲师。 中国认证服装CAD设计师,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学术委员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纤维艺术专业委员会会员。 陈敏,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硕士,讲师。 黄金龙,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北京水彩画会会员、北京民进画院理事。 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画展,部分作品被国内外美术馆收藏。 姜喜龙,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讲师,国际设计协会(IDA)中国区高级顾问、韩中住居设计研究委员会研究委员。 金光,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副教授,主持过多项大型广告设计。 靳长缨,毕业于清华美术学院服装设计系,硕士,副教授。 景怀宇,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硕士,讲师。 曾获“中国之星”标志类最佳设计奖、多媒体设计动画类最佳设计奖和评委奖。 李红梅,毕业于东华大学服装学院,硕士,教授。 李江,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硕士,讲师。 梁绘影,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讲师。 吕林雪,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硕士,讲师。 米娜,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硕士,讲师。 中国文化部青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协会会员。 多幅作品被国家级、省市级博物馆和美术馆收藏。 滕雪梅,毕业于清华美术学院染织服装系,硕士,副教授。 王蓓,艺术设计系党总支副书记。 王洪瑞,毕业于清华美术学院,硕士,讲师。 王京菊,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高级实验师。

去班味 文旅局发文致谢张艺兴 韩青年热衷周末来中国 张家界长
上海市中心 一家书店落幕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