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已超越德国和日本 位居世界第三

IT之家 11 月 20 日消息,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周三发布的年度报告显示,中国在工业机器人使用方面已超越德国。

据IT之家了解,机器人密度是衡量制造业自动化程度的重要指标。IFR 表示,韩国以每万名员工拥有 1012 台机器人位居世界首位,自 2018 年以来增长了 5%。

新加坡位居第二,中国以每万名员工拥有 470 台机器人的密度位居第三,是 2019 年密度的两倍多。

相比之下,德国每万名员工拥有 429 台机器人,自 2018 年以来年增长率为 5%。

IFR 总裁 Takayuki Ito 表示:“ 中国对自动化技术进行了大量投资,2023 年在机器人密度方面排名第三 ,仅次于韩国和新加坡,领先于德国和日本。”

德国过去高度依赖工业基础和出口来实现增长,但现在正面临来自中国等国的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德国预计 2024 年将连续第二年出现经济萎缩,成为七国集团中表现最差的国家。


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连续8年居全球第一,你如何看待此事?

引言:工业机器人主要是指用于工业生产的机器人,属于智能制造。而我国在工业机器人领域也是发展的比较好的,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连续8年居世界第一,怎么去看待这件事呢?

一、工业机器人的市场占有

在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有关的人员介绍了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 而在这个过程中也表示中国机器人产业的产值已经突破了千亿元,而且机器人市场连续8年稳居世界第1位。 这就说明了我国在世界机器人发展的数量上以及市场地位上都处于领先的地位。 而且随着有关政策的推进,机器人相关的企业注册量增长了很多。 从地域上来看,广州市拥有的机器人相关企业是最多的,其次是深圳市和苏州市。 这也可以看出,越是经济发展的地区,机器人相关的企业就越多。 而机器人也能够助力智能制造,从而让工业进一步的进行更新换代。

二、工业机器人增加了劳动效率

工业机器人相比于人力来说是可以增加很多劳动效率的,而且工业机器人可以根据自己的产能来随时的调整自己的工作效率。 当产能高的时候,工业机器人甚至可以全天24小时的工作,当产能低的时候,工业机器人也可以减少自己的工作时长。 相比于人类来说,工业机器人就对于企业家来说更加的听话,而且成本更低一些。 所以有很多比较简单的制造,像纺织行业里面大多数都出现了工业机器人。

三、要加强高新科技的研究

工业机器人确实市场高,但是市场高并不代表技术就是最强的。 因为这些是可以往更智能更精尖的方向发展的。 如果机器人能够保证做出来的东西十分的精良,相关的一些芯片都能够制作出来的话。 那么就表明在技术上已经无可替代了,也会能够增加自己在行业上的领先度和无可替代度。

2022-2023中国智能制造十大趋势

01 智能制造成为应对制造业挑战的核心策略2022年9月,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2022年度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旨在通过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和示范工厂的打造,提升技术水平,推动关键技术和解决方案的突破,为制造业的智能转型升级探索路径。 目前,我国已建成2100多个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其中209个为标杆工厂。 政府部门对这些工厂进行改造前后成效分析,结果显示,改造后产品开发周期缩短20.7%,生产效率提升34.8%,不良品率降低27.4%,碳排放减少21.2%。 ---02 资本市场对国产工业软件青睐有加随着我国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工业软件行业保持稳定增长,资本市场对此表现出浓厚兴趣。 国产工业软件企业需冷静思考,面对资本的短期逐利性与工业软件长期发展之间的矛盾,保持战略定力,持续前行。 2022年,工业软件领域融资交易共161笔,披露金额约为157.9亿元人民币,并购交易22笔。 多家企业成功上市,如玄武云、华大九天、广立微等,同时,浩辰软件、神软公司、索辰科技等企业也顺利过会,即将上市。 ---03 推进智能工厂建设需五级修炼企业在推进智能工厂建设时,易陷入盲目追求自动化、忽视数据采集与车间联网、设备效率不高等误区。 真正的智能工厂应以精益、透明、绿色、节能为特点,实现人机协作,结合先进性与实效性,适应多品种小批量生产。 e-works提出智能工厂建设的五级修炼路径:互联工厂、透明工厂、数字化工厂、智能工厂和智慧工厂。 从设备数据采集与联网、实时监控与决策支持、MES/MOM集成应用,到智能排产、柔性自动化产线、AI质检,直至数字孪生与持续优化。 ---04 工业机器人密度首超美国2021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密度达到每万名工人322台,首次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五。 十年间增长约13倍,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连续多年成为全球最大应用市场。 工业机器人应用广度与深度不断提升,覆盖60个行业大类、168个行业中类。 新能源产业需求带动下,机器人厂商如ABB、发那科等瞄准锂电、光伏等行业,推出新品及解决方案。 智能巡检机器人也日益受到关注。 ---05 汽车电动化转型推动智能工厂发展随着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智能工厂非标自动化集成商迎来发展机遇。 汽车电动化转型对智能工厂提出更高要求,集成商正通过专业化发展和数字化服务,应对数字化、智能化挑战。 集成商如均普智能、巨一科技等推出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解决方案,而动力电池企业如先导智能、利元亨等也迅速发展,满足快速扩产需求。 智能工厂非标自动化集成商正致力于提供从产线优化到数字化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 ---06 APS热潮凸显企业需求APS作为企业实现全生产过程优化的核心工具,受到制造企业的广泛关注。 从长供应链设计到车间调度,APS帮助企业提高产能利用率,平衡供需,实现利润最大化。 目前,服务于国内市场的APS厂商超过50家,覆盖从老牌厂商到新兴企业,如谷斗科技、美云智数等。 APS软件市场呈现群雄逐鹿态势,企业需求的增加推动市场快速发展。 ---07 智能传感器市场快速增长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在政策刺激和应用需求带动下快速增长,尤其MEMS、CIS、雷达、射频、指纹等智能传感器市场成熟。 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汽车、高端装备等行业,覆盖工业生产的各个方面。 智能传感器具有高精度、高可靠性等优势,如3D视觉智能传感器在电子行业应用,非接触式雷达液位器在石化行业使用。 未来,智能传感器将继续向网络化、微型化、集成化发展。 ---08 ChatGPT激发AI创新热潮ChatGPT引发的市场冲击推动了全球AI领域的创新热潮,为制造业提供了更多AI应用场景,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09 智能制造人才需求激增中国制造业向高端转型加速,智能制造人才需求激增。 加强人才培养,建立专业队伍,对于推动智能制造发展至关重要。 ---10 数字孪生平台推动应用广泛随着应用领域的拓展,数字孪生平台不断涌现,强调与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深度融合。 不同平台具有不同发展思路,但都强调集成丰富工具与套件,支持可视化、智能化管理。 ---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提出“医学数字孪生人”概念,成立实验室,基于多维度大数据构建患者数字模型,实现更精准的诊断、疗效预测与健康管理。 美的楼宇科技推出iBUILDING数字孪生平台,提供一站式服务,提升数字化建筑管理体验。 物流数字孪生装备与平台实现了虚拟可视、故障诊断等功能。

基于我国国情,如何看待工业机器人行业在我国的发展?

工业机器人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工业机器人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新松机器人()、汇川技术()、新时达()和埃斯顿()等;

本文核心数据: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历程、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发展趋势

行业概况

1、 行业产品特点

工业机器人及成套设备可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各个生产环节,如焊接、机械加工、搬运、装配、分拣、喷涂等。 工业机器人及成套设备的应用不仅能将工人从繁重或有害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解决当前劳动力短缺问题,而且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强企业整体竞争力。 具体来看,工业机器人具有如下优点:

2、 行业产品分类

工业机器人是在工业生产中使用的机器人的总称,目前世界上工业机器人主要分为四大类:垂直多关节机器人、SCARA 机器人、Delta 机器人和协作机器人,其中前三者也被称为传统工业机器人。

行业全球发展现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IFR(国际工业机器人联合会)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测算,2021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安装量较2020年出现反弹至台,涨幅达13%左右,从而超过2018年的创纪录水平。 其中,北美的安装量接近台,增长率达17%。 欧洲的安装量达到近台,增长率达8%。 亚洲的工业机器人安装量超过台,同比增加15%,且几乎所有东南亚市场都将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

根据IFR公布的数据,2013-2018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一直处于稳步上升趋势,2018年已经达到155亿美元,但是在2020年这一趋势下降到了136亿美元。 2021年再度迎来反弹,增至145亿美元。

从全球工业机器人装机总量来看,根据IFR最新发布的数据来看,2021年全球装机量再创新高,达到了48.7万台,超过了2018年的水平,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进一步复苏,中国、日本工业机器人装机量都得到了不小的提升。

行业发展历程:行业进入现代发展新阶段

世界上第一台可编程机器人诞生于美国,并于1961年首次运用于工业现场,但当时的机器人只是用于简单搬运和重复劳动。 1973年,日本日立开发出具备动态视觉的机器人,随后开始搭载微处理器,并广泛应用于工业中。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代机器人已经具备决策和运算能力,机器人发展开始进入智能时代。

行业政策背景:利好政策相继出台

近两年来,中国的多项政策推出都对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发展起到推动、规划作用,供应链的发展逐步进入快车道,工业机器人依托的数字技术、人工智慧能、虚拟现实和三维图形技术均被写入各项规划中,为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行业发展概况:行业总体呈现走高态势

1、 供给分析

目前来看,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仍处于供不应求的阶段,企业通过提高生产水平来提高产能是现阶段的发展重点。 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的产量为台,与2019年同期同比增加26.8%。 2021年随着我国率先从疫情中复苏,工业机器人迎来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双重利好,产量达台,同比增长达54.4%。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据企查猫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6月,国内工业机器人相关企业数量达到11.4万家,其中江苏省聚集的工业机器人厂商最多,达到2.4万家;其次是广东省1.9万余家,位列第二;山东省有1.2万余家,位居第三。 从注册资本来看,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下的企业占比19.83%,1000万元以上的占比24.32%;100-1000万元占比最大,达到55.85%。

中国工业机器人旺盛的市场需求,同时也带来了行业过热的迹象。 目前,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的省份有20多个,工业机器人产业园区80余个。 近五年,工业机器人企业数量从不到400家迅速增至11.4万余家,多集中于中低级市场,其中2021年共新增注册企业超4.6万家。

2、需求分析

自2016年开始,中国工业机器人累计销量位列世界第一,发展速度史无前例。 2019年,中国依然是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工业机器人总量达到14.05万台,较2018年下降8.6%。 根据MIR的最新统计,2021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25.6万台,同比增长达49.5%,增长势头迅猛。

3、 工业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

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发展较快,约占全球市场份额三分之一,是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 当前,我国生产制造智能化改造升级的需求日益凸显,工业机器人的市场需求依然旺盛,据IFR统计,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额达442.5亿人民币,2021年销量额达到445.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5.5%。

行业竞争格局

1、 区域竞争

根据企查猫提供的企业信息,前瞻根据行业标准对工业机器人企业进行了筛选后,从行业区域竞争格局角度分析全国主要区域内工业机器人经营企业数量,可以看出我国工业机器人企业主要聚集在广东以及江浙沪区域,东南部沿海地带企业数量有一定的优势。

2、 企业竞争

由于我国机器人市场仍然以外资品牌为主,例如发那科、爱普生、ABB和安川电机等。 国产工业机器人产业比较薄弱,面临国内如此巨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潜力,仍需一段时间的技术积累才能形成与外资品牌在高端市场中的竞争力。 在国内厂商中,市场表现较好的国内厂商分别是埃夫特、埃斯顿、众为兴、广州启帆、新松和新时达,相较其他本土厂商,这些厂商起步较早,目前都已具备一定规模和技术实力。 从2021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竞争格局来看,发那科、爱普生市场份额在10%左右,ABB、安川达到8%的水平,中国本土厂商的市场份额仍需继续追赶。

行业发展前景趋势及预测

1、 行业发展趋势

在过去10年的发展,中国智能生产、尖端科技实验室的不断建成使得工业机器人在我国发展新阶段中的重要程度日益提升,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发展趋势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预计202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年行业规模达540亿元;2027年行业规模达超过1800亿元,2022-2027年间CARG达28.20%。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布局各有所长 业绩整体改善 五家造车新势力企业三季报
秋冬 大衣 适合四五十岁女人 突然火了 膝下裙 优雅极了